真菌分类与命名共35页文档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结合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和 基因学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分类 ,更加全面和准确。
分类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分类体系的不断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真菌的认识不断深入,分类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和发展。
新的分类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分类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 ,为真菌分类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手段。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
分类和命名
汇报人:
日期:
• 引言 •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特征 •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体系 •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命名规则 •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分类与命名的
应用 • 研究展望与挑战
目录
01
引言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危害
01
02
03
园林植物病害
由病原真菌引起的园林植 物病害,导致植物生长异 常,影响观赏价值。
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03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体
系
传统分类体系
形态学分类
根据真菌的形态、大小、颜色、结构等特征进行 分类。
生理学分类
根据真菌的营养方式、生长条件、代谢产物等特 征进行分类。
生态学分类
根据真菌的生态环境、寄主范围、地理分布等特 征进行分类。
现代分类体系
基因学分类
根据真菌的DNA序列、基因型等 遗传信息进行分类。
强化跨地区、跨国界合作
加强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园林植物病原真菌带来的挑战。
感谢观看
THANKS
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病害诊断
通过对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可以准确诊断园林植物的病害类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程度上,带有人为的而未全面反映生物的系统发育。
自林奈(Linnaeus,1753)起到20世纪50年代的近两百年间,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两界系统一直沿用着,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
由于真菌不像植物那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不像动物那样以吞食和消化的形式获得营养物质,真菌是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真菌与植物还有许多其他差异。
因此,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生物仅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是不够的。
但生物究竟应该分为几个界,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除了林奈的两界系统外,先后有学者提出将生物分为三界、四界、五界和八界系统。
现简介如下。
1.两界系统自林奈(Linnaeus,1753)开始,将生物分为动物界(Animalia)和植物界(Plaiatae)两个界,真菌虽不进行光合作用,但因其固着生活,并且具有细胞壁而被归为人植物界中。
植物界则进一步分为藻菌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个门。
藻菌植物门(Thallophyta)是许多营养体无根、茎、叶分化的低等植物。
它们以裂殖、芽殖或产生孢子等形式繁殖,其中包括藻类、真菌、黏菌、放线菌和细菌等。
由于藻菌植物门中包括许多性状很不相近的低等植物,作为一个分类单元的意义不大,以后就有人主张取消藻菌植物门而将这些低等植物分为许多门。
除藻类植物外,细菌、黏菌和真菌分别列为裂殖菌门(Schizomycophyta)、黏菌门(Myxomyeophyta)和真菌门(Eumyeophyta)。
·2.三界系统黑格尔(Haekel,1866)在两界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仍属于植物界;科纳德(Conard,1939)增加了菌界(Mycetalia),真菌属于菌界;斯坦尼(Startler,1970)增加了原生生物界,真菌属于原生生物界。
3.四界系统科普兰(Copeland,1938,1956)认为,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和菌界。
真菌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内源性真菌感染
致病性弱,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引起感染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过敏体质者,吸入菌丝或孢子引起 哮喘、变应性皮炎、荨麻疹等
4、真菌性中毒症(mycotoxicosis)
粮食受潮霉变,摄入真菌或其产生的毒素后 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可引 起肝、肾、血液、神经系统损害
失调时发生 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由真菌性过敏原(如孢
子抗原)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如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哮喘等 真菌性中毒症:真菌毒素中毒、真菌中毒 真菌毒素与肿瘤:黄曲霉毒素引起肝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1、致病性真菌感染:外源性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真菌的嗜角质性,产生角蛋白酶,水解 角蛋白;皮肤局部繁殖时造成的机械 刺激和代谢产物毒性作用
黑曲霉等。 烟曲霉主要由呼吸道侵入,引起支气管哮喘或
肺曲霉病,严重者引发全身性曲霉病等。 有些曲霉能产生毒素,引起曲霉毒素中毒与致
癌等,尤其是黄曲霉毒素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 关。
第二节 常见病原性真菌
(三)毛霉菌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食物霉变的主要真菌 多细胞真菌,形成丝状菌落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多发于鼻和耳部,引起
孢子:真菌的繁殖器官。以出芽 方式繁殖。
多细胞真菌
菌丝 hypha 孢子 芽管 菌丝
→
→
→
菌丝分类
营养菌丝 1、据功能分 气生菌丝
生殖菌丝
多细胞真菌
菌丝分类
有隔菌丝 2、据结构分
无隔菌丝
多细胞真菌
菌丝分类
3、据形状分:
多细胞真菌
多细胞真菌
孢子分类
(完整word版)真菌分类与命名
真菌分类与命名真菌的分类单位,依次分为界(Regnum,Kingdom),门(Division,Phylum),纲(classis,Class),目(Ordo,Order),科(Familia,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种是基本单位,种以下还有亚种(subspecies)。
真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为:有性生殖的各种器官、无性菌丝、孢子和菌落形态特征等。
真菌分类系统较多,目前尚未统一,近年来趋向采用安斯沃斯(Ainsworth)等人的《真菌学词典》所介绍的分类系统。
该系统认为真菌属于单独成立的真菌界(Fungi),界以下分为粘菌门(Myxomycota)和真菌门(Eumycota),通常所称的真菌即指真菌门菌。
真菌门下分为5个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其中与医学有关的有4个亚门:①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绝大多数没有隔膜,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zyg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Dore)。
如毛霉菌(Mucor)和根霉菌(Rhizopus)等;②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asc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conidium)。
如芽生菌属(Blastomyces)、组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a)、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等;③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
如致病性真菌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④半知菌亚门:也称不完全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对此类真菌生活史了解不完全,只有无性繁殖阶段,未发现其有性阶段,称为半知菌。
(完整word版)真菌分类表
目录隐藏• 1 子囊菌门Phylum (Ascomycota)o 1.1 外囊菌亚门subphylum(Taphrinomycotina)▪ 1.1.1 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 1.1.2 肺孢子菌纲(Pneumocystidomycetes)▪ 1.1.3 裂殖酵母纲(Schizosaccharomycetes)▪ 1.1.4 外囊菌纲(Taphrinomycetes)o 1.2 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 1.2.1 星裂菌纲(Arthoniomycetes)▪ 1.2.2 刺盾炱纲(Chaetothyriomycetes)▪ 1.2.3 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 1.2.4 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 1.2.5 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 1.2.6 茶渍纲(Lecanoromycetes)▪ 1.2.6.1 微孢衣亚纲(Acarosporomycetidae)▪ 1.2.6.2 茶渍亚纲(Lecanoromycetidae)▪ 1.2.6.3 厚顶盘菌亚纲(Ostropomycetidae)▪ 1.2.7 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 1.2.8 李基那地衣纲(Lichinomycetes)▪ 1.2.9 圆盘菌纲(Orbiliomycetes)▪ 1.2.10 盘菌纲(Pezizomycetes)▪ 1.2.11 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 1.2.11.1 肉座菌亚纲(Hypocreomycetidae)▪ 1.2.11.2 粪壳菌亚纲(Sordariomycetidae)▪ 1.2.11.3 炭角菌亚纲(Xylariomycetidae) o 1.3 酵母菌亚门(Saccharomycotina)▪ 1.3.1 酵母纲(Saccharomycetes)• 2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o 2.1 异担子菌纲(Heterobasidiomycetes)▪ 2.1.1 异担子菌亚纲(Heterobasidiomycetidae)▪ 2.1.2 银耳亚纲(Tremellomycetidae)o 2.2 同担子菌纲(Homobasidiomycetes)o 2.3 锈菌纲(Urediniomycetes)▪ 2.3.1 亚纲(Agaricostilbomycetidae)▪ 2.3.2 微球黑粉菌亚纲(Microbotryomycetidae)▪ 2.3.3 锈菌亚纲(Urediniomycetidae)o 2.4 黑粉菌纲(Ustilaginomycetes)▪ 2.4.1 亚纲(Entorrhizomycetidae)▪ 2.4.2 外担子菌亚纲(Exobasidiomycetidae)▪ 2.4.3 黑粉菌亚纲(Ustilaginomycetidae)• 3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 4 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o 4.1 球囊菌纲(Glomeromycetes)• 5 接合菌门(Zygomycota)o 5.1 毛菌纲(Trichomycetes)o 5.2 接合菌纲(Zygomycetes)• 6 参考文献子囊菌门(Ascomycota)外囊菌亚门(Taphrinomycotina)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肺孢子菌纲(Pneumocystidomycetes)裂殖酵母纲(Schizosaccharomycetes)刺盾炱纲(Chaetothyri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茶渍纲(Lecanoromycetes)微孢衣亚纲(Acarosporomycetidae)炭角菌亚纲(Xylariomycetidae)酵母菌亚门(Saccharomycotina)酵母纲(Saccharomycetes)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异担子菌纲(Heterobasidiomycetes)异担子菌亚纲(Heterobasidiomycetidae)同担子菌纲(Homobasidiomycetes)锈菌纲(Urediniomycetes)亚纲(Agaricostilbomycetidae)微球黑粉菌亚纲(Microbotryomycetidae)锈菌亚纲(Urediniomycetidae)黑粉菌纲(Ustilaginomycetes)亚纲(Entorrhizomycetidae)外担子菌亚纲(Exobasidiomycetidae)黑粉菌亚纲(Ustilaginomycetidae)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 球囊菌纲(Glomeromycetes)接合菌门(Zygomycota)毛菌纲(Trichomycetes)接合菌纲(Zygomycetes)参考文献List of fungal ordersContents• 1 Phylum Ascomycotao 1.1 Class Neolectomyceteso 1.2 Class Pneumocystidomyceteso 1.3 Class Schizosaccharomyceteso 1.4 Class Taphrinomyceteso 1.5 Subphylum Pezizomycotina▪ 1.5.1 Class Arthoniomycetes▪ 1.5.2 Class Chaetothyriomycetes▪ 1.5.3 Class Dothideomycetes▪ 1.5.4 Class Eurotiomycetes▪ 1.5.5 Class Laboulbeniomycetes▪ 1.5.6 Class Lecanoromycetes▪ 1.5.6.1 Subclass Acarosporomycetidae▪ 1.5.6.2 Subclass Lecanoromycetidae▪ 1.5.6.3 Subclass Ostropomycetidae▪ 1.5.7 Class Leotiomycetes▪ 1.5.8 Class Lichinomycetes▪ 1.5.9 Class Orbiliomycetes▪ 1.5.10 Class Pezizomycetes▪ 1.5.11 Class Sordariomycetes▪ 1.5.11.1 Subclass Hypocreomycetidae▪ 1.5.11.2 Subclass Sordariomycetidae▪ 1.5.11.3 Subclass Xylariomycetidae o 1.6 Subphylum Saccharomycotina▪ 1.6.1 Class Saccharomycetes• 2 Phylum Basidiomycotao 2.1 Class Heterobasidiomycetes▪ 2.1.1 Subclass Heterobasidiomycetidae▪ 2.1.2 Subclass Tremellomycetidaeo 2.2 Class Homobasidiomyceteso 2.3 Class Urediniomycetes▪ 2.3.1 Subclass Agaricostilbomycetidae▪ 2.3.2 Subclass Microbotryomycetidae▪ 2.3.3 Subclass Urediniomycetidaeo 2.4 Class Ustilaginomycetes▪ 2.4.1 Subclass Entorrhizomycetidae▪ 2.4.2 Subclass Exobasidiomycetidae▪ 2.4.3 Subclass Ustilaginomycetidae • 3 Phylum Chytridiomycota• 4 Phylum Glomeromycotao 4.1 Class Glomeromycetes• 5 Phylum Zygomycotao 5.1 Class Trichomyceteso 5.2 Class ZygomycetesPhylum Ascomycota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phylum Ascomycota.Class Neolect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Neolectomycetes.•Order NeolectalesClass Pneumocystid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Pneumocystidomycetes.•Order PneumocystidalesClass Schizosacchar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Schizosaccharomycetes.•Order SchizosaccharomycetalesClass Taphrin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Taphrinomycetes.•Order Protomycetales•Order Taphrinales•Order Coryneliales•Order Medeolariales•Order Mycocaliciales•Order Pyrenulales•Order SirodesmiumSubphylum Pezizomycotina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phylum Pezizomycotina.Class Arthon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Arthoniomycetes.•Order ArthonialesClass Chaetothyr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Chaetothyriomycetes.•Order Chaetothyriales•Order VerrucarialesClass Dothide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Dothideomycetes.•Order Capnodiales•Order Dothideales•Order Hysteriales•Order Jahnulales•Order Myriangiales•Order Patellariales•Order PleosporalesClass Eurot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Eurotiomycetes.•Order Arachnomycetales•Order Eurotiales•Order OnygenalesClass Laboulben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Laboulbeniomycetes.•Order LaboulbenialesClass Lecanor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Lecanoromycetes.Subclass Acarospor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Acarosporomycetidae.•Order AcarosporalesSubclass Lecanor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Lecanoromycetidae.•Order Lecanorales•Order Peltigeral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Ostropomycetidae.•Order Agyriales•Order Gyalectales•Order Ostropales•Order Pertusariales•Order TrichothelialesClass Leot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Leotiomycetes.•Order HelotialesClass Lichin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Lichinomycetes.•Order LichinalesClass Orbil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Orbiliomycetes.•Order OrbilialesClass Peziz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Pezizomycetes.•Order PezizalesClass Sordar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Sordariomycetes.•Order Calosphaeriales•Order Lulworthiales•Order Meliolales•Order Phyllachorales•Order Trichosphaerial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Hypocreomycetidae.•Order Coronophorales•Order Halosphaeriales•Order Hypocreales•Order MicroascalesSubclass Sordari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Sordariomycetidae.•Order Boliniales•Order Chaetosphaeriales•Order Coniochaetales•Order Diaporthales•Order Ophiostomatales•Order Sordariales•Order SpathulosporalesSubclass Xylari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Xylariomycetidae.•Order XylarialesSubphylum Saccharomycotina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phylum Saccharomycotina.Class Sacchar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Saccharomycetes.•Order SaccharomycetalesPhylum Basidiomycota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phylum Basidiomycota. Class Heterobasid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Heterobasidiomycetes.Subclass Heterobasidi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Heterobasidiomycetidae.•Order Auriculariales•Order Dacrymycetales•Order SebacinalesSubclass Tremell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Tremellomycetidae.•Order Christianseniales•Order Cystofilobasidiales•Order Filobasidiales•Order Tremellales•Order TrichosporonalesClass Homobasid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Agaricomycetes.•Order Agaricales•Order Aphyllophorales•Order Boletales•Order Cantharellales•Order Ceratobasidiales•Order Gautieriales•Order Geastrales•Order Hericiales•Order Hymenochaetales•Order Hymenogastrales•Order Lycoperdales•Order Nidulariales•Order Phallales•Order Stereales•Order Thelephorales•Order Tulasnellales•Order TulostomatalesClass Uredin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Urediniomycetes.•Order AtractiellalesSubclass Agaricostilb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Agaricostilbomycetidae.•Order AgaricostilbalesSubclass Microbotry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Microbotryomycetidae.•Order Cryptomycocolacales•Order Heterogastridiales•Order Leucosporidiales•Order Microbotryales•Order SporidiobolalesSubclass Uredini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Urediniomycetidae.•Order Classiculales•Order Cystobasidiales•Order Platygloeales•Order Septobasidiales•Order UredinalesClass Ustilagin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Ustilaginomycetes.Subclass Entorrhiz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Entorrhizomycetidae.•Order EntorrhizalesSubclass Exobasidi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Exobasidiomycetidae.•Order Doassansiales•Order Entylomatales•Order Exobasidiales•Order Georgefischeriales•Order Malasseziales•Order Microstromatales•Order TilletialesSubclass Ustilagin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Ustilaginomycetidae.•Order Urocystales•Order UstilaginalesPhylum Chytridiomycota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phylum Chytridiomycota.•Order Blastocladiales•Order Chytridiales•Order Monoblepharidales•Order Neocallimastigales•Order SpizellomycetalesPhylum Glomeromycota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phylum Glomeromycota.Class Glomer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Glomeromycetes.•Order Archaeosporales•Order Diversisporales•Order Glomerales•Order ParaglomeralesPhylum Zygomycota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phylum Zygomycota.Class Trich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Trichomycetes.•Order HarpellalesClass Zyg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Zygomycetes.•Order Dimargaritales•Order Endogonales•Order Entomophthorales•Order Kickxellales•Order Mortierellales•Order MucoralesRetrieved from "/wiki/List_of_fungal_orders" Categories: Taxonomic lists (orders)。
真菌 (fungus)
(2)按分化程度分:
①无隔菌丝(nonseptate hypha)
为长管状单细胞,细胞质内含多个核。
其生长表现为菌丝的延长和细胞核的增多。 这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②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
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 由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一至多个核。隔膜上有单孔 或多孔,细胞质和细胞核可自由流通。
真菌菌丝片段
2.孢子(spore)
真菌的繁殖结构,一条菌丝上可长多个孢子。在 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育成菌丝体。真菌 孢子与细菌芽胞不同。
孢子分为有性和无性两大类:
一般不经两性细胞的结合(即细胞核的配合),是菌丝上的细胞
分化菌丝孢子或芽生而形成的孢子叫无性孢子,这一过程称为无 性繁殖。
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这一过程为有性繁殖。
致病性不强。
3.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有些真菌污染空气时,可致接触性皮炎、哮
喘等。
4.真菌性中毒:饲料中生长的真菌,动物食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
5.致肿瘤: 某些真菌产物与肿瘤着密切关系。
四、诊断
1.显微镜检查
标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KOH溶液少许,加盖玻片后在酒精灯 上微微加温,轻压盖玻片使标本变薄、透明,然后在高倍镜下 观察菌丝或孢子。
(一)形态与结构
丝状菌能长出菌丝
(hypha),菌丝延伸分
支,有的菌丝上长出孢子,
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与
孢子形态不同,是鉴别霉
菌的重要标志。
1.菌丝
(1)依功能分:
①营养菌丝(vegetative mycelium): 在固体培养基上伸入基质内的菌丝. 行吸收养料之功能。 ②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 向空中生长的菌丝. 发育到一定阶 段可分化成孕育(繁殖)菌丝 (Reproductive mycelium )。
5.4.3真菌
课堂练习
1、我们所用的青霉素是哪类生物产生的
(D )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霉菌
2、下列生物中,是真菌的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 C)
C、酵母菌
D、枯草杆菌
3、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 D )
A、酵母菌 B、曲霉 C、青霉 D、醋酸菌
4.天热了,鲜肉容易变馊是由于( A ) A腐生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B霉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C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D病毒增殖的结果
3 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 杯)和菌盖,就可以看到在白纸 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摺排列一致 的放射状孢子印。
4 孢子印是由菌摺上散落下来的 孢子组成的。用放大镜观察孢子 的大小和颜色。
列表比较细菌和真菌的异同
区别 细菌 真菌
共同点
大小 细胞核 繁殖方式
微小
无
分裂繁殖
个体微小 或较大
有
孢子繁殖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常见的毒蘑菇
臭黄菇
大青褶伞
毒鹅膏菌
毒蝇鹅膏菌
常见的毒蘑菇
美丽粘草菌
赭红拟口蘑
死亡帽
毁灭天使
真菌的主要特征
(1)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2)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 个体
(3)体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
(4)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 的环境中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的方面: 如平菇、香菇可以食用利用青霉产生青霉素,酿造业 离不开酵母菌,白僵菌可以防治农业害虫等。
大型真菌
一、酵母菌
形态:单细胞个体,椭圆形
结构: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
营养方式:异养
酵母菌的生殖: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
真菌的命名和分类系统
一、两界系统
林奈两界系统:真菌属于植物界真菌门 19世纪中叶 :在植物界、动物界之外建
立了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 :菌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
动物界
二、五界系统
Wittaker四界分类: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 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图片
第二节 真菌的起源与演化
真菌的起源、演化和系统发育 的研究最初是根据比较形态学和细 胞学的资料。近30年由于科学的发 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对 真菌起源和演化的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真菌的起源
真菌起源有两种理论: 多元论:根据性器官形态和交配方
式,认为真菌起源于藻类; 单元论:认为绝大多数真菌起源于
1995年第八版《真菌字典》列举了 十几种重要的分类系统
在这些分类系统中,仍然以生态环 境、形态特征、细胞结构、生殖特 性为主要分类依据,并结合系统发 育规律来进行分类
3、本课程选用的分类系统
真菌界(Fungi)
•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链接 • 接合菌门(Zygomycota)链接 • 子囊菌门(Ascomycota)链接 •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链接 • 半知菌类(Fungi Imperfecti)链接
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Pers
二、真菌的分类系统
1、真菌分类学的主要历史发展时期: ①大形态时期(公元前400年-公元1700) ②小形态时期(1700-1860) ③进化论时期(1860-1900) ④细胞遗传学时期(1900-1960) ⑤分子生物学时期(1970-)
2、当前的分类
真菌分类与命名
细胞生物分类比较表
1753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真菌分类系统
• 根据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生态、超微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 的异同归类从而建立分类系统
• 按界、门、纲、目、科、属、种依次排列。需要时在分类单元之间增 加一级,如亚门、亚纲等
• 规定的标准子尾:门(-mycota)、亚门(-mycotina)、纲(-mycetes)、目(ales)、科(-aceae)
• 属和种无统一字尾
• 真菌学诞生至今的二百多年间,各种真菌分类系统层出不穷
第十页,编辑于期三:点 十五分。
Christian Hendrick Persoon
1761 - 1836 生物学家,系统真菌学之父
生于南非,学习工作于荷兰、德国和法国
《真菌方法纲要》 (1801.12.31)
锈菌、黑粉菌、腹菌(认可名称)
③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④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⑤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3)Alexopoulus(1979)的系统 ①裸菌门 ②鞭毛菌门 ③无鞭毛菌门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真菌的5个亚门
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亚门
鞭毛菌 接合菌 子囊菌 担子菌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十五分。
Introduction to Mycology,1979
真菌界
真菌学概论, 1983,裘维蕃
裸菌门(Gymnomycota)
集胞黏菌亚门 (Acrasiogymnomycotina) 集胞黏菌纲 (Acrasiomycetes)
原质体裸菌亚门 (Plasmodiogymnomycotina)
真菌分类
真菌分类.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真菌分类1 子囊菌门(Ascomycota)1.1 外囊菌亚门(Taphrinomycotina)1.1.1 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1.1.2 肺孢子菌纲 (Pneumocystidomycetes)1.1.3 裂殖酵母纲 (Schizosaccharomycetes)1.1.4 外囊菌纲 (Taphrinomycetes)1.2 盘菌亚门 (Pezizomycotina)1.2.1 星裂菌纲 (Arthoniomycetes)1.2.2 刺盾炱纲 (Chaetothyriomycetes)1.2.3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1.2.4 散囊菌纲 (Eurotiomycetes)1.2.5 虫囊菌纲 (Laboulbeniomycetes)1.2.6 茶渍纲 (Lecanoromycetes)1.2.6.1 微孢衣亚纲 (Acarosporomycetidae)1.2.6.2 茶渍亚纲 (Lecanoromycetidae)1.2.6.3 厚顶盘菌亚纲 (Ostropomycetidae)1.2.7 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1.2.8 李基那地衣纲 (Lichinomycetes)1.2.9 圆盘菌纲 (Orbiliomycetes)1.2.10 盘菌纲 (Pezizomycetes)1.2.11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1.2.11.1 肉座菌亚纲 (Hypocreomycetidae)1.2.11.2 粪壳菌亚纲 (Sordariomycetidae)1.2.11.3 炭角菌亚纲 (Xylariomycetidae)1.3 酵母菌亚门 (Saccharomycotina)1.3.1 酵母纲 (Saccharomycetes)2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2.1 异担子菌纲 (Heterobasidiomycetes)2.1.1 异担子菌亚纲 (Heterobasidiomycetidae)2.1.2 银耳亚纲 (Tremellomycetidae)2.2 同担子菌纲 (Homobasidiomycetes)2.3 锈菌纲 (Urediniomycetes)2.3.1 亚纲 (Agaricostilbomycetidae)2.3.2 微球黑粉菌亚纲 (Microbotryomycetidae)2.3.3 锈菌亚纲 (Urediniomycetidae)2.4 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2.4.1 亚纲 (Entorrhizomycetidae)2.4.2 外担子菌亚纲 (Exobasidiomycetidae)2.4.3 黑粉菌亚纲 (Ustilaginomycetidae)3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4 球囊菌门 (Glomeromycota)4.1 球囊菌纲 (Glomeromycetes)5 接合菌门 (Zygomycota)5.1 毛菌纲 (Trichomycetes)5.2 接合菌纲 (Zygomycetes)子囊菌门(Ascomycota)外囊菌亚门(Taphrinomycotina)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粒毛盘菌目(Neolectales)粒毛盘菌科 (Neolectaceae)肺孢子菌纲 (Pneumocystidomycetes)肺孢子菌目 (Pneumocystidales)肺孢子菌科 (Pneumocystidaceae)裂殖酵母纲 (Schizosaccharomycetes)裂殖酵母目 (Schizosaccharomycetales) 裂殖酵母科(Schizosaccharomycetaceae)外囊菌纲 (Taphrinomycetes)原囊菌目 (Protomycetales)外囊菌目 (Taphrinales)棒囊菌目 (Coryneliales)梭绒盘菌目 (Medeolariales)菌粉衣目 (Mycocaliciales)小核衣目 (Pyrenulales)盘菌亚门 (Pezizomycotina)星裂菌纲 (Arthoniomycetes)星裂菌目 (Arthoniales)刺盾炱纲 (Chaetothyriomycetes)刺盾炱目 (Chaetothyriales)瓶口衣目 (Verrucariales)煤炱目 (Capnodiales)座囊菌目 (Dothideales)纵裂菌目 (Hysteriales)科 (Mytilinidiaceae)假黑粉霉属 (Sirodesmium)目 (Jahnulales)多腔菌目 (Myriangiales)胶皿菌目 (Patellariales)格孢菌目 (Pleosporales)散囊菌纲 (Eurotiomycetes)目 (Arachnomycetales)散囊菌目 (Eurotiales)爪甲团囊菌目 (Onygenales)虫囊菌纲 (Laboulbeniomycetes)虫囊菌目 (Laboulbeniales)茶渍纲 (Lecanoromycetes)微孢衣亚纲 (Acarosporomycetidae) 微孢衣目 (Acarosporales)茶渍亚纲 (Lecanoromycetidae)茶渍衣目 (Lecanorales)地卷目 (Peltigerales)厚顶盘菌亚纲 (Ostropomycetidae) 目 (Agyriales)凹盘衣目 (Gyalectales)厚顶盘菌目 (Ostropales)鸡皮衣目 (Pertusariales)星果衣目 (Trichotheliales)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柔膜菌目 (Helotiales)柔膜菌科 (Helotiaceae)火丝菌科 (Pyronemataceae)核盘菌科 (Sclerotiniaceae)李基那地衣纲 (Lichinomycetes)李基那地衣目 (Lichinales)圆盘菌目 (Orbiliales)盘菌纲 (Pezizomycetes)盘菌目 (Pezizales)马鞍菌科 (Helvellaceae)羊肚菌科 (Morchellaceae) - 羊肚菌肉盘菌科 (Sarcosomataceae)肉杯菌科 (Sarcoscyphaceae)块菌科 (Tuberaceae)侧盘菌科 (Otideaceae)盘菌科 (Pezizaceae)粪盘菌科 (Ascobolaceae)平盘菌科 (Discinaceae)火丝菌科 (Pyronemataceae)地菇科 (Terfeziaceae)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美球菌目 (Calosphaeriales)路霉目 (Lulworthiales)小煤炭菌目 (Meliolales)黑痣菌目 (Phyllachorales)假毛球壳目 (Trichosphaeriales)肉座菌亚纲 (Hypocreomycetidae)冠囊菌目 (Coronophorales)海壳菌目 (Halosphaeriales)肉座菌目 (Hypocreal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 冬虫夏草小囊菌目 (Microascales)粪壳菌亚纲 (Sordariomycetidae)团壳菌目 (Boliniales)目 (Chaetosphaeriales)目 (Coniochaetales)间座壳菌目 (Diaporthales)长喙壳菌目 (Ophiostomatales)粪壳菌目 (Sordariales)目 (Spathulosporales)炭角菌亚纲 (Xylariomycetidae)炭角菌目 (Xylariales)炭角菌科 (Xylariaceae)酵母菌亚门 (Saccharomycotina)酵母纲 (Saccharomycetes)酵母目 (Saccharomycetales)酵母科(Saccharomycetaceae)酵母属(Saccharomyces) - 酵母 - 酿酒酵母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异担子菌纲 (Heterobasidiomycetes)异担子菌亚纲 (Heterobasidiomycetidae) 木耳目 (Auriculariales)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属(Auricularia)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褐黄木耳(Auricularia fuscosuccinea)毡盖木耳(Auricularia mesenterica)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象牙白木耳(Auricularia eburnea)黑耳科(Exidiaceae)明目耳科(Hyaloriaceae)花耳目 (Dacrymycetales)科(Cerinomycetaceae)花耳科(Dacrymycetaceae)蜡壳耳目 (Sebacinales)蜡壳耳科(Sebacinaceae)银耳亚纲 (Tremellomycetidae)目 (Christianseniales)科 (Christianseniaceae)目 (Cystofilobasidiales)科 (Cystofilobasidiaceae)线黑粉菌目 (Filobasidiales)线黑粉菌科(Filobasidiaceae)银耳目 (Tremellales)科(Aporpiaceae)链担耳科(Sirobasidiaceae)银耳科(Tremellaceae)丝孢酵母目 (Trichosporonales)同担子菌纲 (Homobasidiomycetes)伞菌目 (Agaricales)蘑菇科(Agaricaceae )鹅膏菌科(Amanitaceae)粪锈伞科(Bolbit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鬼伞科(Coprin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靴耳科(Crepidotaceae)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铆钉菇科(Gomphidiaceae)蜡伞科(Hygrophoraceae)环柄菇科(Lepiotaceae)网褶菌科(Paxillaceae)侧耳科(Pleurotaceae)光柄菇科(Plute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 香菇 (Lentinus Edodes)多孔菌目 (Aphyllophorales)地花菌科(Albatrellaceae)科(Atheliaceae)耳匙菌科(Auriscalpiaceae)刺孢多孔菌科(Bondarzewiaceae)绒柄革菌科(Boreostereaceae)革菌科(Coriolaceae)伏革菌科(Corticiaceae)科(Cystostereaceae)云片衣科(Dictyonemataceae)科(Epitheliaceae)牛舌菌科(Fistulinaceae)白肉迷孔菌科(Fomitopsidaceae)灵芝科(Ganodermataceae)褐褶菌科(Gloeophyllaceae)科(Grammotheleaceae)彩孔菌科(Hapalopilaceae)丝毛伏革菌科(Hyphodermataceae)茸瑚菌科(Lachnocladiaceae)柔韧菇科(Lentinaceae)薄孔菌科(Meripilaceae)皱皮菌科(Meruliaceae)科(Phanerochaetaceae)柄杯菌科(Podoscyph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科(Pterulaceae)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科(Sistotremataceae)齿耳菌科(Steccherinaceae)科(Tubulicrinaceae)科(Xenasmataceae)牛肝菌目 (Boletales)牛肝菌科(Boletaceae)硬马勃科(Sclerodermataceae) 须腹菌科(Rhizopogonaceae)粉孢革菌科(Coniophoraceae)科(Diplocystaceae)腹孢菌科(Gastrosporiaceae)拟蜡伞科(Hygrophoropsidaceae) 科(Leucogastraceae)干腐菌科(Serpulaceae)鸡油菌目 (Cantharellales)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角担菌目 (Ceratobasidiales) 高腹菌目 (Gautieriales)地星目 (Geastrales)地星科(Geastraceae)猴头菌目 (Hericiales)刺革菌目 (Hymenochaetales)刺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腹菌目 (Hymenogastrales)马勃菌目 (Lycoperdales)马勃科(Lycoperdaceae)鸟巢菌目 (Nidulariales)鸟巢菌科(Nidulariaceae)弹球菌科(Sphaerobolaceae)鬼笔目 (Phallales)笼头菌科(Clathraceae)鬼笔科(Phallaceae)韧革菌目 (Stereales)革菌目 (Thelephorales)革菌科(Thelephoraceae)胶膜菌目 (Tulasnellales)柄灰包目 (Tulostomatales)锈菌纲 (Urediniomycetes)目 Atractiellales亚纲 (Agaricostilbomycetidae)目 (Agaricostilbales)微球黑粉菌亚纲 (Microbotryomycetidae) 目 (Cryptomycocolacales)目 (Heterogastridiales)白冬孢酵母目 (Leucosporidiales)微球黑粉菌目 (Microbotryales)锁掷酵母目 (Sporidiobolales)锈菌亚纲 (Urediniomycetidae)目 (Classiculales)目 (Cystobasidiales)泛胶耳目 (Platygloeales)隔担子菌目 (Septobasidiales)锈菌目 (Uredinales)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亚纲 (Entorrhizomycetidae)目 (Entorrhizales)外担子菌亚纲 (Exobasidiomycetidae)实球黑粉菌目 (Doassansiales)叶黑粉菌目 (Entylomatales)外担子菌目 (Exobasidiales)目 (Georgefischeriales)目 (Malasseziales)目 (Microstromatales)腥黑粉菌目 (Tilletiales)黑粉菌亚纲 (Ustilaginomycetidae)条黑粉菌目 (Urocystales)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芽枝菌目 (Blastocladiales)壶菌目 (Chytridiales)单毛菌目 (Monoblepharidales)目 (Neocallimastigales)小壶菌目 (Spizellomycetales)球囊菌门 (Glomeromycota)球囊菌纲 (Glomeromycetes)原囊霉目 (Archaeosporales)多孢囊霉目 (Diversisporales)球囊霉目 (Glomerales)类球囊霉目 (Paraglomerales)接合菌门 (Zygomycota)毛菌纲 (Trichomycetes)钩孢毛菌目 (Harpellales)钩孢毛菌科(Harpellaceae)科(Legeriomycetaceae)接合菌纲 (Zygomycetes)双珠霉目 (Dimargaritales)双珠霉科(Dimargaritaceae)内囊霉目 (Endogonales)内囊霉科(Endogonaceae)虫霉目 (Entomophthorales)新月霉科(Ancylistaceae)担子霉科(Basidiobolaceae)虫霉科(Entomophthoraceae)科(Neozygitaceae)梳霉目 (Kickxellales)梳霉科(Kickxellaceae)被孢霉目 (Mortierellales)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毛霉目 (Mucorales)刺枝霉科(Chaetocladiaceae)笄霉科(Choanephoraceae)小克银汉霉科(Cunninghamellaceae) 吉尔霉科(Gilbertellaceae)毛霉科(Mucoraceae)科(Mycotyphaceae)水玉霉科(Pilobolaceae)辐枝霉科(Radiomycetaceae)瓶霉科(Saksenaeaceae)共头霉科(Syncephalastraceae)枝霉科(Thamnidiaceae)捕虫霉目 (Zoopagales)卷头霉科(Helicocephalidaceae) 头珠霉科(Piptocephalidaceae) 科(Sigmoideomycetaceae)捕虫霉科(Zoopagaceae)。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病原真菌感染植物后,通常会引起叶斑、萎蔫、坏死、腐烂 、枯萎、畸形等病害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发育,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病原真菌的传播和扩散
传播方式
病原真菌可以通过气流、水流、昆虫、土壤、肥料等途径传播。
扩散机制
病原真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迅速扩散并侵染健康的植物组织,导致植 物病害的流行。
对于形态描述,尽量使用直观、明确的术语,避免使用模糊 或含混不清的词汇。
病原真菌新种的描述和命名
描述新种时,需要提供详细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地 理分布和寄主范围等信息。
命名新种时,需要提供拉丁文名称,并按照命名惯例进行 音译,同时提供英文名称。
病原真菌名称的变更和修正
随着研究的深入,真菌的分 类地位和名称可能发生变化
05
病原真菌的防治
化学防治
杀菌剂的应用
使用化学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控 制病原真菌的繁殖和传播,减
轻病害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合理使用药剂
针对不同的病害类型和程度,选 择适当的杀菌剂,并掌握好使用 浓度和频率,避免对植物和环境 产生不良影响。
轮换用药
为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 用不同的杀菌剂,提高防治效果。
研究目的和任务
建立完善的园林植物病原真菌分类系统
对病原真菌的命名进行规范和统一
为病原真菌的鉴定、防治和生态控制提供基础数 据
研究范围和方法
1
主要针对园林植物上的重要病原真菌种类进行 分类和命名研究
2
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多种手段 进行分类鉴定
3
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实验研究和系统发育分析 等方法完成病原真菌的命名
准确的病原真菌分类和命名是有效防治病害的前提,对于园林植物病害的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真菌分类与命名
7.术语及分类群名称 超界、域;界;门, . 超界、 门字尾;亚门字尾; 门字尾;亚门字尾;纲,纲字尾; 纲字尾; 亚纲字尾; 亚纲字尾;目,目字尾;亚目字尾; 目字尾;亚目字尾; 科字尾;亚科字尾。 科字尾;亚科字尾。 8.属名 拉丁语的单数名词。 . 拉丁语的单数名词。
9.种名 是属名和一个单词的种加词的双 . 名组合。为形容词,与属的性、 名组合。为形容词,与属的性、数、格 一致。如种加词有两个名称, 一致。如种加词有两个名称,在其中间 要有一个连字符。 要有一个连字符。如红紫青霉 (Penicillium roseo-purpureum)。 。 10.合格名称 要符合法规各项规定,否则 要符合法规各项规定, . 称不合格名称,或称异名、同名、 称不合格名称,或称异名、同名、重 词名等。 词名等。
12.转属规则 转属保留种加词。如絮状表 . 转属保留种加词。 皮 癣 菌 原 名 为 絮 状 单 端 孢 (Trichotheciumfiocc suin Harz 1870),以 , 后转属为表皮癣菌,但仍保留种加词 [ Epidemlophyton floccosum(Harz)Lang roneLMilochevitchl930), 将原作者用括 , 号括起放在转属作者的前面。 号括起放在转属作者的前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优先律 发表最早的正确、合法的名称。 . 发表最早的正确、合法的名称。 如 大 小 孢 子 菌 ( Microsporumcams Bodin 1902最先由 最先由Bodin发表。 1907年Sabouraud 发表。 年 最先由 发表 改变此名称,称其为羊毛小孢子菌 [mlcrosporum Lanosu (Bodin)Saboaraud 1907]。根据优先律,国际上承认犬小孢子 。根据优先律, 菌为正确名称,而羊毛小孢子菌:异名。 菌为正确名称,而羊毛小孢子菌:异名。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引言 • 病原真菌的分类 • 病原真菌的命名 • 病原真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 病原真菌的检测和鉴定 • 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
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景观营造 和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而 病原真菌是导致园林植物病害的 主要原因之一。
02
对园林植物病原真菌进行正确的 分类和命名是有效防治病害的前 提,也是保护园林植物资源和生 态安全的重要基础。
研究目的和任务
研究目的
系统研究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 类和命名,为防治园林植物病害 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任务
梳理病原真菌分类和命名的发展 历程,分析现有分类系统的优缺 点,提出改进和完善分类系统的 建议。
03
病原真菌的命名
拉丁学名
拉丁学名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真菌命名方式,具有准确、科学和稳定的优点。
拉丁学名通常由属名和种名组成,有时还包括定名人、命名时间和命名地点等信息 。
属名和种名通常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希腊文表示,遵循严格的语法和拼写规则。
中文学名
中文学名是中国植物病原真菌 的常用命名方式,具有通俗易 懂、易于记忆的优点。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分子生物学分类
总结词
基于真菌的基因序列进行分类,如rDNA、线粒体DNA等。
详细描述
分子生物学分类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真菌分类方法,主要依据真菌的基因序列进行分类。通过对真菌的rDNA、 线粒体DNA等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和比对,可以更准确地鉴定和区分不同种类的病原真菌。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 敏度和特异性,但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中文学名通常由真菌的形态特 征、生态习性或病害症状等描 述性词语组成。
真菌(第六版)
常用沙保(Sabouraud)培养基
典 型 霉 菌 菌 落
青霉属(Penicillium)
链格孢霉属(Alternaria)
镰刀菌属(又名镰孢霉) (Fusarium)
曲霉菌落(生长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
生霉的黄豆玉米
生霉的水果植物
橘子青霉
风信子青霉腐烂病
水生真菌
水生真菌菌丝
引起脚气病的真菌
面包酵母
一、分类 真菌门
亚门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单/多细胞 单 单 单 多 多 多 菌丝横隔 _ _ + + + 举例 壶菌 毛霉、根霉 酵母 香菇、银耳、 灵芝、茯苓 青霉、曲霉
烟曲霉 (A.fumigatus)
黄曲霉(A.flavus )
白曲霉(A.candidus) 黑曲霉 (A.niger )
酵母菌
几 类 微 生 物 菌 落 特 征
放线菌
青霉
酵母菌
细菌
五、真菌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裂殖 菌丝断裂 细胞裂殖 芽殖 无性孢子(主要方式) 减数分裂 有性孢子
有性繁殖 质配 核配
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第一个完 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真核生物(1996)
(二)霉菌形态
菌丝体 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生殖菌丝菌孢子
青霉帚状孢子
黑曲霉分生孢子头
根霉
根霉的整体
根霉:黑色为接合孢子
孢子囊
三、真菌细胞结构
四、真菌培养
二、真菌形态
真菌的主要类群(内容丰富)
右图为霜霉菌孢囊梗、孢子囊、卵孢子
参考内容
25
• 孢囊梗单轴分枝,分枝与主枝成直角,顶端 平…………..单轴霉属(如葡萄霜霉病)
• 孢囊梗对称性二叉状分枝,分枝末端尖细……霜 霉属(如白菜等十字花科霜霉病 )
• 孢囊梗不对称近二叉状分枝(有主轴),分枝与 主枝成锐角,末端尖锐 ……假霜霉属(如黄瓜霜 霉病菌)
孢子。
参考内容
42
根霉菌 Rhizopus
参考内容
花 腐 病
43
参考内容
根 霉 菌
桃 软 腐 病
44
所致病害的防治要点
接合菌常为害破伤或抵抗力弱的植物 器官,特别是果实,造成腐烂而这些病原 物又广泛分布于空气中、土壤内,其为害 程度,主要取决于高的湿度。
要尽量避免果实受伤,同时也要注意环 境条件的改善,如透风、减少湿度等。这 类病害很难找到高抗品种。
参考内容
45
三、子囊菌亚门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
1、营养体
简单的仅为单细胞,但
全世界发现
大多数有发达的有隔菌丝体, 每个细胞有一个、二个、多个 核,壁以几丁质为主,营养体 可以形成厚垣孢子。
32,000 种 , 占 真 菌的1/3,都是高 等真菌,寄生, 形态千差万别,
有的菌丝可以直接形 成粉孢子,芽孢子。
(5)病菌以卵孢子越冬,由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引起初侵染 和再侵染,借雨水和气流传播。
(6)潜伏期短,可多次再侵染,一般在低温多雨潮湿多雾、
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下,病参害考内容容易发生。
5
参考内容
6
3、鞭毛菌分纲
鞭毛菌亚门 分4个纲,共 1100多种。分纲 依据是游动孢子 鞭毛的数目、类 型及着生位置。
(推荐)真菌分类与命名
真菌分类与命名真菌的分类单位,依次分为界(Regnum,Kingdom),门(Division,Phylum),纲(classis,Class),目(Ordo,Order),科(Familia,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种是基本单位,种以下还有亚种(subspecies)。
真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为:有性生殖的各种器官、无性菌丝、孢子和菌落形态特征等。
真菌分类系统较多,目前尚未统一,近年来趋向采用安斯沃斯(Ainsworth)等人的《真菌学词典》所介绍的分类系统。
该系统认为真菌属于单独成立的真菌界(Fungi),界以下分为粘菌门(Myxomycota)和真菌门(Eumycota),通常所称的真菌即指真菌门菌。
真菌门下分为5个亚门:①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绝大多数没有隔膜,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zyg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Dore)。
如毛霉菌(Mucor)和根霉菌(Rhizopus)等;②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asc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conidium)。
如芽生菌属(Blastomyces)、组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a)、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等;③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
如致病性真菌新生隐球菌(Cryptoccus neoformans);④半知菌亚门:也称不完全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对此类真菌生活史了解不完全,只有无性繁殖阶段,未发现其有性阶段,称为半知菌。
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绝大部分致病真菌属于此亚门。
在真菌的现代分类学中引入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较多的主要有核糖体脱氧核酸(rDNA)序列测定,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等。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是研究植物病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真菌是一类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和繁殖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生物,通常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其中一些真菌会感染园林植物,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因此,对园林植物病原真菌分类和命名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以及预测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为园林植物保护提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真菌的分类和命名是根据其形态特征、细胞组织结构、遗传信息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类。
目前,园林植物病原真菌主要分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半知菌门和软腐菌门四种,其中子囊菌门是引起园林植物病害最常见和重要的一类。
子囊菌门包括了眼霉属、黑痣属、丝孢霉属、蔗瘤霉属、锈菌属等多个属,这些属都是通过其子囊体的发育和形态结构等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同时,在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中,正确地对子囊菌进行分类和命名也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和药剂。
此外,子囊菌门下的一些属的命名也与其引起的病害相关。
例如,黑痣属就是因引起的树皮病而得名;丝孢霉属因引起水果腐烂而得名;锈菌属因引起的叶锈病而得名,这些命名方式可以方便和快速地对病害进行识别和分类。
担子菌门包括了银斑病菌、革链壳菌、树芝壳菌等多个属,这些属主要通过其子实体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环境来进行分类。
而半知菌门中则包括了霜霉菌属、白粉菌属等多个属,这些属主要通过其分生孢子和菌丝形态等特征来进行分类命名。
软腐菌门中则有黄曲霉属、霉菌属等多个属,这些属主要通过其分生孢子和生长环境等方面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命名。
总之,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是植物病理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其分类和命名的正确性对于病害的防治以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未来研究中需要深入探究各个属与种的分类和命名方式,以更好地了解、预测和控制各种园林植物病害。
(推荐)真菌分类与命名
真菌分类与命名真菌的分类单位,依次分为界(Regnum,Kingdom),门(Division,Phylum),纲(classis,Class),目(Ordo,Order),科(Familia,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种是基本单位,种以下还有亚种(subspecies)。
真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为:有性生殖的各种器官、无性菌丝、孢子和菌落形态特征等。
真菌分类系统较多,目前尚未统一,近年来趋向采用安斯沃斯(Ainsworth)等人的《真菌学词典》所介绍的分类系统。
该系统认为真菌属于单独成立的真菌界(Fungi),界以下分为粘菌门(Myxomycota)和真菌门(Eumycota),通常所称的真菌即指真菌门菌。
真菌门下分为5个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其中与医学有关的有4个亚门:①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绝大多数没有隔膜,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zyg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Dore)。
如毛霉菌(Mucor)和根霉菌(Rhizopus)等;②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asc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conidium)。
如芽生菌属(Blastomyces)、组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a)、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等;③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
如致病性真菌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④半知菌亚门:也称不完全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对此类真菌生活史了解不完全,只有无性繁殖阶段,未发现其有性阶段,称为半知菌。
真菌分类与命名PPT文档35页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真菌分类与命名
▪
谢谢!
35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