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层划分对比方法
地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2beb207581b6bd97f19ea66.png)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2、标准层的确定
(1)地层标准层: 在整套旋回沉积中,哪些岩性稳定具有
特殊标志,易于鉴别的单层或岩性组和明显的层段。
同时性、稳定性、特殊性
标准层根据其稳定程度及可控制范围可分为二级:
一级标准层:在油田范围内可进行对比使用。稳定程度大 于70%。
这表明地层对比不是新技术,但要掌握对比的方法、干活要仔细,否则要出错。
目录
一、概述 二、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二、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主要包括: 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化石)、 岩石地层学(岩性、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组合等) 地层记录的地球物理响应:(地震与电测) 层序地层学(沉积物供给与可容空间变化速率) 重矿物、稳定同位素、古地磁、事件地层
1、对比前的准备工作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对比前的准备工作
(4)、根据综合 录井图、取心图 及相应的资料划 出各层段的沉积 相及沉积微相, 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不同的沉积 相模式,其对比 模式是不同的。
桩74-9-2
滨浅湖 扇三角洲
近岸湖底 扇
-2050 -2100 -2150 -2200 -2250 -2300 -2350 -2400 -2450 -2500 -2550 -2600 -2650 -2700 -2750 -2800 -2850 -2900 -2950 -3000 -3050 -3100 -3150 -3200 -3250 -3300 -3350 -3400 -3450 -3500 -3550 -3600
Z52-2
Z52-2Z074-7-6Z74-8-6ZZ7744--1100--G6Z674-12-6 Z74-14-6
[分享]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
![[分享]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c2591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8.png)
一、延长组地层划分及标志层在准确划分直罗组、延安组地层的基础上;利用现场随钻录井资料与邻井资料对比,依靠岩性组合初步确定延长组的顶部层位;然后在下一步钻探过程中,加强地质观察,争取找准延长组的各个标志层;并不断对初步确认的上部地层进行校对,同时预测油层位置,为准确卡取油层做准备。
1.标志层延长组地层对比划分中标志层主要有K1、K2、K3、K9标志层及辅助标志层K4、K5、K6、K7、K8。
是小层对比划分的重要依据,在有些地区,进入延长组,顶部地层一般为长4+5,局部地区仅存长3部分地层,K7、K8、K9标志层在本地区也不存在,所以本章对K7、K8、K9标志层不再赘述。
现将其它标志层岩性、电性特征及所处位置叙述如下:①K6标志层:位于长4+5顶部,是长3与长4+5地层的分界线,为控制长3底界划分的主要标志。
电性特征: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井径等特点。
其下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曲线形态呈似锯齿状,锯齿段厚6~7米。
岩性特征:为薄层黑色泥岩(或凝灰质泥岩),其下也有薄层泥岩间断出现。
1790② K 5标志层:位于长4+5地层中部,是准确控制长4+5中部及长6顶部之重要标志,其顶为长4+51、长4+52的分界。
虽然在现场录井中,没有必要对于长4+5这样过细的划分,但该标志层对其它层段的划分可以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电性特征: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井径等特点。
与K 6标志层很类似,其下泥岩段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曲线形态组成锯齿状,特征显著,分布稳定。
岩性特征:为薄层黑色泥岩,常会连续出现数层薄层泥岩,但只有最上面一层表现为大井径,其余井径不明显。
1880③ K 4标志层:位于长6地层顶部,其顶为长4+5与长6地层的分界线。
上距K 5标志层约45米左右,下距K 3标志层约80米左右,是控制长6小层的重要标志层。
电性特征:2.5米与4米电阻率曲线呈尖刀状高值、高值尖峰状声波时差、自然伽玛值较高,有时具双峰呈燕尾状,感应与井径曲线特征不明显,井径一般略偏大。
小层划分对比技术方法
![小层划分对比技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5739074a7302768e9939af.png)
要 原 则 之 一 。 将 河 流 从 形 成 到 改 道 废 弃 这 一 周 包 括 河 道 和 溢 岸 沉 主 积 , 顶 部的 最大溢 岸 面为 等时 界面 , 流沉积 的顶 其 河 面 高程 在 一定 范 围 内大 致 相 近 , 此 可 利 用 标 准层 因 或 标 志层控 制 河 流顶 面 对 比 , 而 在 研 究 区内完 成 从
地 层 划 分 与 对 比是 油 藏 地 质 特 征 研 究 工 作 的 基 础 , 描述 储 层形 态及 其参 数空 间分 布特 征 的前提 , 是 地 层 的 合 理 划 分 与 对 比 是 油 藏 描 述 中 由单 井 评 价 到 多 井 评 价 的 重 要 程 序 。 有 合 理 地 划 分 层 组 , 能 正 只 才 确 地 揭 示 多 油 层 的 层 间 非 均 质 性 , 只 有 建 立 正 确 也 的等 时对 比地 层 格架 , 能 在 全 区 范 围 内统一 层 组 才 的划分 、 释各 级层 组储 层 的空 间变化 规律 。 解 根 据 油 藏 描述 的要 求 , 目前 对 储 层 组 段 一 般 划 分 到 小 层 或 单 砂 体 。 过 小 层 精 细 划 分 与 对 比 , 以 通 可 为 构 造 、 层 沉 积 微 相 、 层 非 均 质 性 研 究 及 开 发 动 小 储 态 分析 、 余 油 分布 研 究提供 扎 实可靠 的基 础数据 。 剩 主 要 资 料 依 据 和 完 成 的 工 作 体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充分利 用 已有资 料 , 集 新钻 井 的测井 、 井 、 ① 收 录 岩 心 、 析 化 验 等 资 料 ; 绘 制 “ 状 ” 架 剖 面 。 目 分 ② 网 骨 前 一 般 应 用 Pe rl 件 对 主 要 目的 层 进 行 了 大 层 的 te 软 划 分 与 对 比 ; 大 层 划 分 基 础 上 , 对 小 层 划 分 对 在 针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261545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9.png)
小层划分
合理性检验
修定小层划分对比方案
单层划分模式
单层对比、编号
单砂体图
微相平面图
地层油层分层数据表 小层单层数据表
精细地层对比流程图〔新区〕
2〕已确定油组和小层划分方案的老区块
冀中已开发的老油田属于这种类型,为使研讨任务 有延续性和有利于现场消费管理,原那么上沿用前人制 定的油组、小层划分方案,包括油层、小层划分个数以 及正确的分层界限。在这种情况下,精细地层对比主要 有两项任务:一是结合新资料、新技术,在全区一致划 分对比根底上,调整不合理的层界和断点;二是运用单 层对比方法,开展单层划分对比。至于采用的任务方法 和流程。在前面已有较详细论述,在此不再反复。
a.具备一定储量规模;
b.分层系数不宜过大,减少层间干扰;
c.油组之间要有一定厚度,分布稳定的隔层,使之构成 独立的压力、油水系统,进而成为独立的开发单元;
d.顶层旋回界限清楚,内部具较类似的岩电组合特征, 有较高的划分对比精度,为小层、单层划分奠定根底。
②小层:油组单元内进一步细分,划分小层是提高单层划分 对比精度的一种手段,划分原那么有以下几点
这种类型的任务重点,是如何合理制定各级层组划分方案。 顶、底界应是旋回界限,因此具明显可分性; 小层规模要顺应单层厚度分布概率,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小层内所含砂层数最少,二是减少对厚层砂岩的劈分。
a0.m,占分布概一率的是60%利以上用,所综以小合层划录分厚井度在的10m左岩右为性宜。剖面予以判别;
③钻井分层与地质建模 对厚层砂岩需合理劈分,以坚持单砂层完好性。
单层是一独立的流体运动单元,并以其为边境条件,彼此 分隔的单层之间不会产生相互之间的串流,因此一个单层 在注采井对应时,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是检验单层对比 能否正确的重要信息。 但应留意到有些动态分析资料的不确定性,因此需反复 “动静结合〞,综合判别,才有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 层内RFT测压资料与周围邻井压力系数的对比,也可以较 直观判别单层之间的对应连通关系。
沉积相与小层(5)汇总
![沉积相与小层(5)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84d857408a1284ac9504348.png)
汇报内容
1、三角洲平原亚相 2、三角洲前缘亚相 3、前三角洲亚相 (四)湖泊相砂(砾)岩
1、湖滩砂的发育 2、砂坝的发育 二、小层对比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标准层和对比标志 1、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属性 2、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发育 3、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岩“电”关系 (二)单井划相 1、测井曲线的形态分析 2、测井曲线的理论沉积模式 (三)砂层组、小层和时间单元 (四)小层对比的方法
1、河流类型及沉积模式 2、网状河的形成和发展 3、主要亚相的沉积特征 (三)三角洲相砂(砾)岩
汇报内容
1、三角洲平原亚相 2、三角洲前缘亚相 3、前三角洲亚相 (四)湖泊相砂(砾)岩 1、湖滩砂的发育 2、砂坝的发育 二、小层对比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标准层和对比标志 1、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属性 2、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发育 3、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岩“电”关系 (二)单井划相 1、测井曲线的形态分析 2、测井曲线的理论沉积模式 (三)砂层组、小层和时间单元 (四)小层对比的方法
D.R.Allen(1975)认为, 测井曲线的形态变化,反映了水体 深度的变化,搬运能量的变化,沉积物源供应的变化。
柱形(筒形):反映的是物源供应丰富和水流条件稳定的快速 堆积;
钟形:测井曲线幅度下部最大,向上越来越小,反映水流能量 不断减弱和物源供应不断减少;
漏斗形:与钟形相反,垂向上是反映反粒序水退层系,反映的 水流能量不断增强和物源供应不断丰富的沉积环境。
12
标标 准准 层层
3
4 5
6 7 8 9 10
孤岛油田渤107井馆陶组录井剖面图
小层和时间单元这是两个概念,小层强调了砂砾 岩体的空间分布,而时间单元强调的是砂砾岩体沉 积的等时性。极力用沉积相的理论来指导小层的划 分,使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的统一起来,这是 油田开发地质工作的需要,但不同的沉积相,时间 单元的定义是不相同的,不同的沉积相,时间单元 的划分,具有不同的难度。常见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赵翰卿 - 副本解析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赵翰卿 - 副本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1076730066f5335b812121.png)
(四)在名词、概念和表述方法方面:
1、基准面旋回与沉积旋回
Cross采用的基准面旋回与小层比中采用的 沉积旋回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基准 面旋回指的是地层中沉积旋回的动力成因,而 沉积旋回指的是基准面旋回在地层中的物质表 现或遗迹,二者只是出发点不同,反映了基准 面旋回对比更加强调对地层旋回形成过程的动 力分析,而沉积旋回对比则更加注重对地层旋 回特征的描述。
1、基准面旋回与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
T. A.Cross等人认为基准面是一个相对于地表波状起 伏且略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等势面,是沉积物搬运或 沉积的能量平衡面。
基准面的变化描述的是可容纳空间的产生和消失作用,
A/S值实质上是对可容纳空间变化(沉积条件)的综合
表征。
基准面旋回是地层沉积旋回的动力学成因,沉积旋回 是基准面旋回的地层记录,基准面旋回要由地层的沉积 旋回来识别。
短期旋回或较长期旋回的识别都是通过A/S值变化趋势分析进 行的。
开展基准面旋回对比工作,同样也首先需要以区域性标准层和 Ⅲ级层序边界作为大的层段控制。
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比
九十年代中期,T. A.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 地层学(或高分辨率成因地层学)传入我国后, 作为大庆油田的地质工作者,我们对这一学科 及其核心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 (基准面旋回对比) ”总的感觉是似曾相识。经 过反复的学习、研究,以及专门的技术调查, 发现它与我国的“小层对比技术”(沉积旋回 对比)虽然所用的概念、原理和分析问题的方 法不尽相同,但其结果却是完全一致的,大有 “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认定二者实属没有 任何本质区别的同一种技术。具体对比分析如 下:
沉积成因储层小层对比
![沉积成因储层小层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496b748a6c30c2259019ed7.png)
2020/4/12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裘亦楠,1987)
15
三、不同沉积成因的小层对比划分
3.1.1 河流相小层对比标准层的确定
3、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识别层序界面
• 由于缺少生物地层标志以及河道砂体侧向展布受限,使高分辨率地层格架 在河流相地层中的识别困难(Gary J.Hampson,2005)。
不必拘泥于油层单元的概念,只要达到分级控制的目的,满足生产需要。
2020/4/12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4
报告提纲
1
油层对比概述
2
小层对比的方法及其发展
3
不同沉积成因的小层对比
4
总结:小层对比需注意的问题
2020/4/12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5
二、小层对比的方法及其发展
2.1 基本概念
2020/4/12
沉积成因储层的小层对比技术与方法
3
一、油层对比概述
沉积旋回级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岩石地层单元
系 组 段 亚段
油层单元
含油层系 油层组 砂层组 小层 单砂层
1、油层单元与沉积旋回级次和岩石地层单元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是 在实际工作 中不需要完全对应起来。
2、油层单元每一级别没有明确的标志,级别划分是相对的,实际工作中
三、不同沉积成因的小层对比划分
7、低弯度河流,仅在 此切片中发现,存在 时间短,厚度小。 东部河流沿着同一曲 流河道,位于下切谷 之上,此时下切谷已 被埋藏。 下切谷规模仍较大
2020/4/12
8、辫状河与曲 流河发育
9、河段幅度相对较 切片叠置,清晰
小,仅在此切片出 的反应河流的变
小层划分对比技术方法
![小层划分对比技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de3df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72.png)
小层划分对比技术方法温亮;冷桂芳;孙海涛【摘要】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描述储层形态及其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前提.在小层划分对比中必须遵循逐级细分、"等高程"、"等厚切片"、叠加砂体等对比原则.在对比过中须首先选取标准层和标准井,建立标准井对比剖面,进行剖面闭合,进而进行全区对比,建立正确的等时对比地层格架、统一层组的划分、解释各级层组储层的空间变化规律.【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0(036)019【总页数】2页(P104-105)【关键词】小层划分;小层对比;技术方法【作者】温亮;冷桂芳;孙海涛【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处理厂,河南,濮阳,45716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处理厂,河南,濮阳,45716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处理厂,河南,濮阳,4571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1地层划分与对比是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描述储层形态及其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前提,地层的合理划分与对比是油藏描述中由单井评价到多井评价的重要程序。
只有合理地划分层组,才能正确地揭示多油层的层间非均质性,也只有建立正确的等时对比地层格架,才能在全区范围内统一层组的划分、解释各级层组储层的空间变化规律。
根据油藏描述的要求,目前对储层组段一般划分到小层或单砂体。
通过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可以为构造、小层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及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扎实可靠的基础数据。
主要资料依据和完成的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充分利用已有资料,收集新钻井的测井、录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②绘制“网状”骨架剖面。
目前一般应用Petrel软件对主要目的层进行了大层的划分与对比;在大层划分基础上,针对小层划分对比。
地层精细对比的总体思路是从岩心资料入手,建立岩相与测井相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地震资料、钻井资料、生产测试资料,在区域沉积相模式的指导下,根据测井相特征,按照不同的地层对比模式精细对比划分各井点不同级次地层单元界限。
第二章地层对比和划分
![第二章地层对比和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1488ef97172ded630b1cb6c9.png)
它能在已确定油层组界线的基础上,配合次一级旋回特征划分 砂层组和单油层。
C建立标准剖面
油田(藏)综合柱状剖面图就是该油田(藏)的标准剖面。 它是进行油层划分对比的标尺和依据,是全油田进行新井分 层和全区统层的标准。
从几口钻遇油层较全、录井取心资料和测井资料丰富的井中, 挑选有代表性的油层组合汇编成综合柱状剖面图
§1 地层对比
(5)某些矿物的热释光
油藏地质研究
碎屑矿物如石英等受热激发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 的聚集的部分能量特性作为对比标志。
热释光现象分为天然热释光和人工热释光两种。
§1 地层对比
油藏地质研究
二、油层对比
1.油层对比的概念
在邻井之间和研究区范围进行油层的横向连续性追踪。 油层对比是研究油层空间展布和连通情况的基础。
常见标志层: 碎屑岩中夹有的致密薄层灰岩、稳定泥岩、油页岩或化石层; 碳酸盐剖面中石膏夹层或泥岩夹层; 冲积沉积中的煤层、古土壤层、火山灰等; 含有特殊矿物的地层; 上下层段间某种特征(地层水矿化度、放射性物质含量)的差异
§1 地层对比
油藏地质研究
b.岩性及岩性组合
岩性特征: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岩石学特征,它们都是沉积环境 的物质反映。
由若干相邻的单油层组合而成。同一砂层组 的岩性特征基本一致,其上下应有较为稳定 的隔层分隔。
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组组合而成。 其顶底应有较厚的泥岩作盖层和底层,并且 分布在同一岩相段内,其岩相的顶底即为油 层组的顶底界。
由若干油层组组合而成。同一含油层系内 油层的沉积成因、岩石类型相近,油水特征 基本一致。含油层系的顶、底界与地层时代 的分界线基本一致。
§1 地层对比
油藏地质研究
b.地震
小层划分与对比
![小层划分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7dd01bf8f705cc175527090d.png)
(4)能反映各类岩层的分界面;
(5)技术经济条件成熟,能大量获取,广泛应用,测量精度高;
图5地层对比技术路线图
2.1选取资料
小层划分中广泛应用的资料是测井资料,但测井资料种类很多,因此必须在研究岩性和电性关系的基础上对众多的测井曲线进行多信息综合分析后精选出几种曲线作为层组划分及油层对比的工具,所选取的资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能明显反映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特征;
(2)能明显反映各级旋回特征;
储层单元的成因分析是小层单元划分的基础。对于储层单元,尤其是小层,可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以沉积、构造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划分。本次研究中将以传统的小层对比方法和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的小层对比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在目的层小层划分中将二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划分结果更为真实。
1.1传统的旋回—厚度对比法
1.2.2.2地层旋回的等时对比
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是在依据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和建立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格架后进行的。它是同时代地层与界面的对比,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砂对砂、泥对泥对比,也不是旋回幅度和岩石类型的对比,而是根据在一个旋回中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地层发育特点进行对比。
Cross认为,可容空间增加到最大值或减少到最小值单向变化的极限位置为基准面旋回的转换点(turnround point),它是基准面旋回二分时间单元的划分界线,并在地层记录中某些位置表现为地层不连续面,某些地理位置则表现为连续的岩石序列,因此可作为时间地层对比的优选位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强调注意确定什么时候岩石与岩石对比、岩石与界面对比或面与面对比。不仅一个完整旋回可以和相邻另外一个完整旋回对比,也可以将向上变细的半个旋回和另一个向上变粗的半旋回对比,甚至可以和无沉积记录的一个面进行对比。实际对比过程中,总的原则是先进行较大旋回对比,然后依次进行较小旋回的对比。在一个基准面升降旋回中同一地质时期不同地点的沉积环境,有的地段发育了完整的旋回,有的地段只有上半个旋回,有的地段只有下半个旋回,而有的地段却没有沉积物沉积。
小层划分与对比流程
![小层划分与对比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3b5e87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5.png)
小层划分与对比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指在油田范围内,将具有相似沉积特征和物性的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小层,并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
鄂西渝东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小层划分对比研究——以咸地2井为例
![鄂西渝东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小层划分对比研究——以咸地2井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234ee2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9.png)
第35卷第1期2021年2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Vol. 35 ,No. 1Feb. ,2021鄂西渝东五峰组一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小层划分对比研究----以咸地2井为例王作华,张号*,何俊,朱传伟,肖明宏,吕星(湖北煤炭地质局湖北煤炭地质勘查院,湖北武汉430070)摘 要:湖北咸丰地区咸地2井五峰组一龙马溪组页岩具有沉积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含气性好等特点。
通过系统分析咸地2井钻井、录井、测井资料以及测试分析结果,对咸地2井五峰组一龙马溪组进行小层划分,共划分9个小层。
重点对其岩石特性、沉积环境等作细致的研究,结合测井数据、TOC 、含气量以 及地化分析数据,将划分的9个开发小层与渝东地区典型开发井对比,发现咸地2井开发小层①一④与焦页1井和彭页1井的划分小层①一④具有横向可对比性,因此咸地2井小层①一④也为优先开发小层,另 因咸地2井的开发小层⑧的岩性、有机碳含量、含气性好,故也被列为优先开发小层。
关键词:层序;小层对比;五峰组一龙马溪组中图分类号:TE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1211 (2021)01 -0047 -06DOI : 10.16536/j. cnki. issn. 1671 -1211.2021.01.009鄂西渝东地区是目前中国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地 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因其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和埋深适中,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层系口-3】。
其中焦石坝地区是中国最早获得工业 气流、勘探效果最好的页岩气区块之一⑷,近年在湖北咸丰地区开展页岩气调查研究的调查井一一咸地2井现场解析含气性测试显示,咸地2井五峰组一龙马溪组页岩含气量较高,勘探目的层段总含气量介 于1.34 ~3•45 m 3/t,平均为2.56 m 3/t ⑸。
这个重大发现极大地提振了对湖北西部地区页岩气进一步的勘探研究,并有可能改变湖北省的能源格局,为湖北省建设浅层页岩气开发示范基地奠定基础。
靖安油田白于山区长4+5油藏小层划分与对比
![靖安油田白于山区长4+5油藏小层划分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f4f8a149a45177232f60a2f1.png)
靖安油田白于山区长4+5油藏小层划分与对比作者:谢慕华叶清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第13期摘要:地层划分与对比是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储层的正确分层是揭露其层间非均质性和认识单个含油砂体宏观、微观非均质性的基础。
因此通过精细的小层划分与对比可以有效地、正确地指导油田生产。
本次地层对比主要是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岩性相序分析方法,以研究区内标志层为等时沉积地层界面,建立研究区等时沉积地层格架,依据标准剖面井特征,对全区井进行精细地层对比。
关键词:靖安油田;白于山区;小层划分与对比;标志层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0621 区域地质背景靖安油田(图1)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梁,属典型的黄土塬地貌。
地面沟壑纵横,梁峁密布,山大坡陡,塬顶浑圆,沟谷深窄,地广人稀,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地面海拔1400m~1700m,相对高差300m左右。
靖安油田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是华北陆台在印支旋回期解体后独立发展起来的克拉通盆地。
靖安油田白于山开发区(图2)位于陕西省靖边县境内。
白于山区长4+5油层组的沉积作用主要发育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统由碎屑岩组成(呈北东-南西方向延伸)的志丹三角洲朵状体中。
白于山长4+5油藏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主体带主要分布在ZJ3~ZJ9~ZJ4一线,呈北东~西南向条带状展布,宽5~8km,砂厚10~23m,由东北向西南有减薄趋势[1]。
2 小层划分与对比2.1 小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和方法按照储层细分和对比的原则及方法,划分出合理的细分和对比单元。
并结合新增的油藏静、动态资料检验对比单元划分的准确性。
在本区快的小层对比原则是:以稳定的泥岩层作为对比的标志,采用沉积旋回级次由大到小,分级控制对比的指导思想。
为了避免混淆地质体的实际形成规律,研究时在小层划分与对比过程中应坚持等时对比原则,其具体方法是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确定等时界面,利用等时界面将沉积体划分为若干等时层,实现小层的合理划分。
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的划分
![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6424c0c0195f312b3169a54b.png)
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的划分低层:1—3F的建筑称为低层建筑多层:7F以下的建筑称为多层建筑(包括6层复7层)小高层:7—11F的建筑称为小高层(包括11层复12层)高层:12—30F的建筑称为超高层超高层:30F以上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多层小高层高层是怎么区分的? 1层~3层为低层住宅;4层~6层为多层住宅;7层~10层为中高层住宅(也称小高层住宅);11层~30层为高层住宅;30层(不包括30层)以上为超高层住宅。
多层住宅主要是借助公共楼梯垂直交通,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集合住宅。
它与中高层(小高层)和高层住宅相比,有一定的优势:(1)在建设投资上,多层住宅不需要像中高层和高层住宅那样增加电梯、高压水泵、公共走道等方面的投资,得房率比较高。
(2)在户型设计上,多层住宅户型设计空间比较大,居住舒适度较高。
(3)在结构施工上,多层住宅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因而多层住宅的建筑造价一般较低。
但多层住宅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底层和顶层的居住条件不算理想,底层住户的安全性、采光性差,厕所易溢粪返味;顶层住户因不设电梯而上下不便。
此外屋顶隔热性、防水性差。
(2)难以创新。
由于设计和建筑工艺定型,使得多层住宅在结构上、建材选择上、空间布局上难以创新,形成“千楼一面、千家一样”的弊端。
如果要有所创新,需要加大投资又会失去价格成本方面的优势。
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较多,基本类型有梯间式、走廊式和独立单元式。
一般而言,小高层住宅主要指7层~10层高的集合住宅。
从高度上说具有多层住宅的氛围,但又是较低的高层住宅,故称为小高层。
对于市场推出的这种小高层,似乎是走一条多层与高层的中间之道。
这种小高层较之多层住宅有它自己的特点:(1)建筑容积率高于多层住宅,节约土地,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成本较多层住宅有所降低。
(2)这种小高层住宅的建筑结构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从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角度来看,则大多采用板式结构,在户型方面有较大的设计空间。
作业四 测井地层划分对比
![作业四 测井地层划分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91df59cb58f5f61fb7366647.png)
作业四测井地层划分对比
一、目的和意义
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地层划分对比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基础工作。
该项研究工作是研究地下地层特性和构造形态的前提,也是研究开展油层划分对比(即小层划分对比),进而研究油气藏空间形态的的重要基础工作。
本作业使同学掌握地层对比的基本方法。
二、要求
1、根据已知骨架剖面,确定各井相应层段(A、B、C层段)的位置;
2、找出剖面中的断点位置,断距大小并确定断层性质。
三、作法
1、熟悉所给资料中已知骨架井的岩性和电性特征,并找出标准层;
2、根据骨架井每个层段的岩性、电性特征,按照由近及远的对比原则和临井进行对比。
逐一确定每个层段的位置,并标在井轴线上;
3、若遇断层,应将断层所在位置用特殊符号在井轴线上标出,再根据周围井地层的变化关系,将断层画出来;
4、将断层同一盘的相同地层,用直线连接起来。
四、资料
图3-1中,1井为对比骨架井(标准井),已经标出各个层段的位置及标准层的位置。
五、断层识别原则
1、地层缺失或重复;
2、地层减薄或增厚;
3、地层标高的突变;
4、地层厚度等厚图上,等厚线的突变;或构造图上构造线密集程度的突变;
5、地层压力梯度的突变。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凝析气田地层划分与对比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凝析气田地层划分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2797652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b.png)
119别划分为X51、X52层组和X71、X72层组。
本文研究的气藏位于新近系西河甫组X42层组。
X42砂组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相,以河道和堤岸两种沉积亚相的砂体为主要砂体类型。
岩性主要为厚层棕褐色、浅褐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褐色、灰褐色细砂岩,夹中厚层棕褐色砂质泥岩与泥岩。
粉砂岩接触面确定为西四二底界面。
建立典型井综合柱120②建立骨架对比剖面及辅助对比剖面。
首先建立过典型井的骨架对比剖面,然后建立辅助剖面时以骨架对比剖面为基础向两侧展开建立辅助对比剖面以控制全区。
③选择对比曲线。
选用自然电位SP和自然伽马GR 曲线作为主要对比曲线,地层真电阻率RT曲线为辅助曲线。
④利用标志层划分西四二底界面,按岩性和厚度比例进行单井小层划分和井间对比。
⑤建立地层对比成果图表。
3.小层划分对比结果(1)小层划分结果本次研究小层由老到新划分的结果依次为:①X42-9:该小层自然伽马曲线整体呈齿形。
该层岩性分为三部分,底部岩性为细粉砂岩,中部为夹薄层泥岩的细粉砂岩,顶部是粉砂质泥岩,粒度整体呈正韵律。
底部以细粉砂岩与X51顶部泥岩分别对应的自然伽马低值、高值分界点以及自然电位曲线半幅点为底界面,顶部以泥岩与X42-8底部泥质砂岩分别对应的自然伽马曲线高值和较低值分界点以及自然电位曲线半幅点为顶界面。
②X42-8:该小层分为以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泥岩为主的顶部及底部泥质砂岩夹薄层粉砂质泥岩。
顶部以泥岩与X42-7底部的泥质砂岩分别对应的自然伽马曲线高值和较低值分界线为顶界面。
③X42-7:该小层顶部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砂岩,底部以泥质砂岩夹粉砂质泥岩为主。
顶部的粉砂质泥岩与X42-6底部泥质细砂岩分别对应的自然伽马曲线高值与较低值分界线为顶界面。
④X42-6:该小层为粉砂质泥岩与夹泥岩的泥质细砂岩互层。
顶部以粉砂质泥岩与X42-5底部的泥质细砂岩分别对应的自然伽马曲线高值和较低值的分界线为顶界面。
⑤X42-5:该小层岩性为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山西组小层划分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山西组小层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569b60f2910ef12d2af9e723.png)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山西组小层划分与对比——吴凤云邵东波摘要该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山西组小层认识不足,造成岩心卡取有误的问题,在分析、研究了20多口探井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录井特征、测井曲线特征、镜下鉴定特征等详细分析了钻遇山西组地层分析方法,重点指出了录井现场识别与划分的依据。
对于准确划分山西组小层界线及正确、及时决定取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中晚元古代坳拉槽所夹持的克拉通地块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沉积盆地,盆地的发展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坳拉谷、早古生代浅海台地、晚古生代滨海平原、中生代内陆湖盆和新生代周边断陷五个地质构造演化事件。
子洲~清涧地区位于盆地的中东部,在该区其主力生产层为山西组山23亚段的石英砂岩,储集类型以孔隙型砂岩储集体为主。
根据对2004年探井的跟踪研究,笔者发现部分录井队伍在钻井施工中,对山西组小层的划分认识不清,以及对山西组山23亚段砂体判断不准,这样导致取心不准确,增加取心次数,造成录井队对地层认识及取心的失误增多。
因此,在现场综合录井工程中,充分认识山西组小层的岩相特征及小层划分与对比,对于录井现场及时准确地划分小层地层界线和地层对比,卡准主要油气层取心层位,取全取准油气层岩心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岩性特征进入山西组后,泥岩颜色变深,一般为深灰色、灰黑色为主;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岩屑次之,砂岩和泥质粉砂岩顺层面分布有大量的白云母碎片及碳屑,有“牛毛毡”之俗称。
自上而下,石英含量增高、岩屑含量减少,泥岩颜色逐渐变深,由深灰色变为灰黑色,在下部可见煤线或煤层,而煤层中自然硫含量明显低于太原组,有“香煤”之称。
2、沉积环境分析晚石炭世末期海水开始从华北陆台大规模退出,于早二叠世逐渐进入内陆盆地沉积阶段,早二叠世晚期山西期全区进入河流三角洲为主的陆相沉积环境,并稳定延续到晚二叠世。
根据沉积特征看出,本区分流河道砂体发育,为河流三角洲平原沉积,由韵律交替的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和泛滥平原~沼泽沉积微相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水层 水层的电阻率高低主要受地层水矿化度影响。 高矿化度水层,Rt低,当Rw<Rmf,径向为 增阻侵入; 高矿化度水层,淡水时,Rw>Rmf,径向为 减阻侵入。 挑出水层的测井方法还有:EPT、比中子测井 、C/O。
4.干层 在碎屑岩剖面中,干层有二种: 泥质夹层:低阻Rt、高GR; 钙质夹层:高阻Rt、低GR。 快速直观方法识别油水层
b.渗透层(砂层) 砂岩类常见有:纯砂岩、钙质砂岩、泥质砂岩。 按粒度分有:粉砂岩、砂岩、砾岩。常用Rt、GR 区分岩性。 钙质砂岩:常出现在砂层顶或底段,为致密层, 在微电极曲线上显示薄层、高阻、刺刀形曲线特征。 泥质砂岩:(相对纯水层而言)GR显示高值, Rt变低
1.气层的识别 (1)常规方法识别气层 密度测井低值 中子孔隙度测井——低孔隙度 AC显示高值(由周波跳跃引起) 井温曲线为低温异常,(以此与油水层区别) 电阻率曲线显示高值,(以此与水层区别)。
高值 高值 低值 高值
大片异常 基值 基值 基值
高值,锯 齿状正负 差异
高值 高值 高值
极低
高值
在实际应用时,各种测井方法区分岩性的能力是 不同的,一般地说,SP、GR和岩性密度测井所提供 的光电吸收截面指数Pe等区分岩性的能力较强。 定性划分岩性的步骤:
A。用SP和微电极测井曲线把渗透性和非渗透性区分开;
水层:Rt= Ro,曲线重合 油层:Rt> Ro
水层:增阻侵入,Rt< Rxo ,即Rwa <Rmfa 油层:减阻侵入,Rt> Rxo ,即Rwa >Rmfa
低,平直
电阻率
低值
井径
>钻头
泥岩 煤
350-450
1.3-1.5
低值
低值
高值 无烟煤 最低
中等,明 显正差异 低-中等 较高
接近钻头
砂岩
250-380 200-300
2.1-2.5
中等 较低
中等 较高
低值
略<钻头 略<钻头 小于或 等于钻头 小于或 等于钻头 接近钻头 接近钻头 >钻头
生物 灰岩
石灰岩
各种岩性的测井特征
测井 曲线 特征 方法
岩性
声波时差 (μs/m)
>300
体积密度 (g/cm3)
2.2-2.65
中子 孔隙度 (%)
高值 φSNP>40 φCNP>40
SNP-井壁 CNP-补偿
中子 伽马
低值
自然 伽马
高值
自然 电位
基值 异常不明 显或很大 正异常 (无烟煤) 明显异常 明显异常
微电极
砂岩和生物灰岩的SP有明显的负差异,微电极有正幅度 差,而致密灰岩和泥岩的SP无异常,微电极无幅度差。 B。利用声波时差和微电极测井曲线区分砂岩和生物灰岩; 砂岩声波时差要高于生物灰岩,而微电极测井曲线则表现 出砂岩的曲线幅度低于生物灰岩的特征。 C。利用电阻率可区分泥岩和致密灰岩。 致密灰岩为高阻,泥岩为低阻。
2.油层的识别 在挑选出气层后,识别油水层主要靠电阻率测井显 示。 对于中—高φ(φ≥20%)的油层具有低的Swb ,高 的So。采用与纯水层的电阻率比值,即电阻增大率( I=Rt/Ro)和径向电阻率变化挑出油层,它反映在: ①深探测的电阻率值Rt高出相同岩性的邻近水层电阻 率Ro的3~5倍,即Rt>3~5Ro,解释的So≥50%。 ②在径向上,浅探测电阻率Rxo<深Rt,即通常反映 的油层具减阻侵入的特点。 ③SP幅度值略低于邻近同岩性、同物性的水层。
下面分别对常见的碎屑岩剖面和碳酸盐岩剖面进 行详细说明。
(2)划分砂泥岩后,再进行细分岩性 a.非渗透层 非渗透层可细分为纯泥岩、砂质泥岩、钙质泥岩、 炭质页岩、页岩、油页岩、煤层。 细分时主要依靠电阻率曲线、GR和岩性密度LDT 曲线,再参考有关的井径曲线和AC曲线。 纯泥岩:Rt低、AC高(由于泥质颗粒吸附负离子, 产生附加导电性,使Rt变小) 钙质泥岩:Rt高(尖峰),AC低 砂质泥岩、炭质页岩、页岩、油页岩:Rt居中 煤层:可依据ρ b(体积密度)和Pe值低先选出
比砂岩略 高
2.4-2.7
比砂岩 还低
比砂岩 还低 比砂岩 还低 最低 最低 最低,钾 盐最高
较高,明 显正差异
高值,锯 齿状正负 差异
165-250
低值
高值
大片异常
高值
白云岩 硬石膏 石膏 盐岩来自155-250 约164 约171 约220
2.5-2.85 约3.0 约2.3 约2.1
低值 约为0 约50 接近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