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二体问题资料
二体问题资料课件
03
二体问题的解析解法
微分方程的求解
建立二体问题微分方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二体 问题的微分方程。
求解微分方程
通过解析方法或数值方法求解微分方程,得到 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验证解的正确性
通过将解代入原微分方程进行验证,确保解的正确性。
椭圆轨道和双曲轨道
椭圆轨道
当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足 够远时,它们的运动轨迹 近似为椭圆。
二体问题资料课件
目录
• 二体问题简介 • 二体问题的数学模型 • 二体问题的解析解法 • 二体问题的近似解法 • 二体问题的实际应用 • 二体问题的发展前景
01
二体问题简介
二体问题的定义
二体问题是指两个质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 01 规律问题。
它描述了两个物体在相互吸引的力(如地球和月 02 亮)作用下,如何运动的问题。
运动方程的建立
总结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的描述天体运动的方程
详细描述
在二体问题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建立描述两个天体之间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的运动方程 。这些方程通常是非线性的微分方程,用于求解天体的轨道和运动规律。通过对方程进行数值积分,可以得到天 体的精确运动轨迹。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它揭示了力、质 量和加速度之间的联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的定律。在二体问题中,牛顿第二定律 用于分析两个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运动状态变化。
万有引力定律
总结词
描述任意两个质点之间引力作用的定律
详细描述
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任意两个质点之间都存在引力作用,其大小与两质点质量的 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G*m1*m2/r^2。在二体问 题中,万有引力定律用于计算两个天体之间的引力,是天体运动分析的基础。
2019高考物理二体问题的综合描述方法
(1)L 应满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中 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 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 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水
平且垂直于 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
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本题满分:20分 平均得分:3.5分 难 度:0.175
A a B
为什么本题得分率如此之低?
• (16分)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 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 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 m1和 m2 ,各接触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 重力加速度为g。 •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0. 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 m1=0.5kg, m2 =0.1kg, • (3)本实验中, 2 • d=0.1m,取g=10 m s 。 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 l =0.002m,人眼就能感 知。 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 9.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木板上放着一质量为 m 的木 块,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木板与水平 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加在小板上的力F为多大, 才能将木板从木块下抽出?
• 如图,质量为M=3kg的木板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现有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以速度v0=8m/s从左端 滑上木板。木板长为 L ,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v0 m μ=0.8。 M
第二章二体问题
人卫真实轨道 人卫正常轨道 轨道摄动
综述
作用在卫星上的力 地球引力(1) 地球引力(2) 日、月引力 大气阻力 光压 其它作用力 总和
卫星轨道 人卫正常轨道
轨道理论 人卫正常轨道(二体问题)
摄 动 力
轨道摄动
人卫轨道摄动理论
人卫真实轨道
人卫轨道理论
2.2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国籍: 德国 生卒日期:
左边(3-6)方程解的一般形式为:
二体问题微分方程的解
卫星运动的轨道平面方程 直接由微分方程(3-6)求积分,可得卫星运动 的轨道平面方程:
式中,X,Y,Z是卫星在地心天球坐标系中的坐标
卫星运动的轨道方程 卫星运动的轨道方程为:
由于 ,所以(3-10)式可以真 近点角V表示: 另外由二体运动的微分方程可求出常用的表 示卫星运动速度U的活力积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卫星与地球的运 动方程:
二体问题的运动方程
设 为卫星S相对于O的加速度,则:
由于M远大于m,通常不考虑m的影响,则有:
取地球引力常数µ =GM=1,此时(3-4)式可写成 为:
二体问题的运动方程
设以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为O-XYZ,S点的坐标 为(X,Y,Z),则卫星S的地心向径r=(X,Y, Z),加速度 ,代入(3-4)得 二体问题的运动方程:
1571.12.27 - 1630.11.15
主要成就: 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一.卫星运动的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 卫星运行的轨道为一椭圆,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与地球质心重合。 此定律阐明了卫星运行轨道的基本形态及其与地心的关系。由 万有引力定律可得卫星绕地球质心运动的轨道方程。r为卫星 的地心距离,a为开普勒椭圆的长半径,e为开普勒椭圆的偏心 率;f为真近点角,它描述了任意时刻卫星在轨道上相对近地 点的位置,是时间的函数。 m
二体问题
2.3.1 二体运动的轨道类型:椭圆
能量积分 1 r ⋅r − µ = C. C 是常数,所以可以取任意时刻的值
2
r
不妨取近点时刻:
r = a (1− e), r = 0
r
=
rer
+ rθeθ
=
h r
eθ
C
=
1 2
a2
h2
(1− e)2
−
µ
a (1− e)
=
−
µ 2a
C 仅与 a, µ 有关
3nd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平方与轨道椭圆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
(2.1.1) T 2 = ka3
k对所有的行星而言是同一常数
1
2.3.1 二体运动的轨道类型:椭圆
Kepler第三定律在太阳系内的体现.
2.3.1 二体运动的轨道类型:椭圆
Kepler第三定律的应用. 两个天体 m, m′ 围绕中心天体M 运动, 那么
在椭圆运动中真近点角 f 可以用 M 或 E 代替,在采用 M 时,M 中只含有 a, t, 而 E, f 中则含有 a, e, t, 并且 M 对时间的导数在二体运动中是常数.
2
2.3.1 二体运动的轨道类型:椭圆
Kepler方程的数值解法
E − esin E = M
这是一个超越方程
不动点迭代法 :
引入辅助量 F :
r = a (e cosh F −1)
代入积分,得到:
ν (t −τ ) = esinh F − F
这是双曲运动的Kepler方程.
( ) eF + e−F
cosh F =
, 双曲余弦函数
2
( ) eF − e−F
第二章_有心运动和两体问题_习题解答精品文档12页
2.1、质点在有心力()F r 的作用下运动,质点的速度的大小为/v a r =,这里a 是常数。
已知0θ=时0r r =,速度与矢径间夹角为ϕ。
求质点的轨道方程。
解:质点受到有心力的作用,在极坐标系中有:2r h θ=&,2222222()()a h v r r r r rθ==+=+&&&化简得:rr =&dr d dr h drrr dt dt d r d θθθ===分离变量:1dr r θ=,积分有:c r e+= c 为积分常数初始条件:0θ=时0r r =代入初始条件可得:0ln r c =,故0r r e =又速度与矢径间夹角为ϕr v r htg tg rr hctg v r rrθθϕϕϕ==⇒=⇒=&&&&,与rr =&所以质点的轨道方程为:0ctg r r e θϕ=2.2、木星轨道的半长轴长度是5.2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为81.510km ⨯,是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
已知地球和木星的轨道都接近圆形。
求出 (i)木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 (ii)木星的平均轨道速率。
解:(i)由牛二定律知:22=m m Gm r r ω木星太阳木星木星木太木太,22m m Gm r r ω=地球太阳地球地球地太地太可解得:3/2()11.9r r ωωω==地太木星地球地球木太,式中21πω=地球年 (ii)因接近圆形 911.960.29.210v r r ωωωω====⨯木星木星木太地球木太地球地球2.3、月球的质量和半径分别是0.0123e m m =和0.273e R R =,其中,e e m R 分别是球球的质量和半径。
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370km ,试求(i)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ii)若在月球表面发射火箭,使之脱离月球,则火箭的发射速度至少是多少? 解:(i)物体(质量为'm )在月球表面处受到的重力可看是成有引力的体现:2'''m mm g G R = 同理此物体放在地球表面时有:2''ee m m m g GR =两式相除有:22221'()9.80.0123()/ 1.6/0.273e e R m g gm s m s m R ==⨯⨯≈ (ii)只考虑火箭(质量为'm )和月球之间的引力,那么火箭和月球机械能守恒(取无穷远处为0势能)。
例析二体问题的折合质量解法
规律ꎬ即是电阻的变化趋势与电压㊁电流和功率的变化趋势ꎬ满足 与变化电阻存在串联关系电路中的用电器ꎬ其电压㊁电流及功率与变化的阻值变化趋势相反 ㊁ 与变化电阻存在并联关系电路中的用电器ꎬ其电压㊁电流及功率与变化的阻值变化趋势相同 的规律ꎬ浓缩起来即是串反并同.例3已知如图3所示电路图ꎬ当滑动变阻器由方向a向b移动时ꎬ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㊀㊀).图3A.电压表读数变大ꎬ电流表读数变小B.电压表读数变小ꎬ电流表读数变大C.两表读数均变大D.两表读数均变小解析㊀由题意可知ꎬ当滑动变阻器由方向a向b移动时ꎬR3的阻值增大.根据串反并同原理ꎬ与电阻R3串联的电流表读数变小.此时ꎬ进一步将外电路等效为一个可变电阻ꎬ由于电阻R3的阻值增大ꎬ则外电阻也增大ꎬ电压表与外电阻并联ꎬ则电压表读数也变大.综上选项A即是正确选项.值得注意的是ꎬ在使用串反并同法时ꎬ必须强调其适用条件ꎬ保证答案正确性.简言之ꎬ该法的适用条件分为两种:1)电源并非理想型ꎬ即存在电源内阻ꎻ2)电路中的电阻呈现单一变化规律.在实际求解过程中ꎬ紧抓串反并同的适用条件ꎬ谨记串反并同法的内核ꎬ实现高效求解.总之ꎬ动态电路问题是一类综合性问题ꎬ涉及多个电学知识及规律.本文中提出的三类动态电路求解方法必定不能有效包含全部的动态电路求解方法ꎬ还需要广大一线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ꎬ继续总结ꎬ有效分类ꎬ完善此类问题的求解技巧.㊀㊀参考文献:[1]刘天赞.高中物理电路动态分析问题的应对[J].中国高新区ꎬ2018(1):95.[2]王丽媛.简析高中物理电路动态分析问题的策略[J].新智慧ꎬ2018(26):60.[3]王开荣.电路动态分析问题的命题变化[J].物理教师ꎬ1997:21-22.[责任编辑:李㊀璟]例析二体问题的折合质量解法谢汝成(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㊀136200)摘㊀要:处理孤立二体系统时引入折合质量的概念ꎬ可以有效地降低问题的思维难度ꎬ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关键词:二体问题ꎻ参考系ꎻ折合质量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6-0074-02收稿日期:2020-03-05作者简介:谢汝成(1986.1-)ꎬ男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子课题«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策略的研究»ꎬ课题批准号GHKT-20190034.㊀㊀孤立的二体系统问题在高考试题和自主招生试题中比较常见ꎬ在解决该类问题时ꎬ通过引入折合质量的概念ꎬ可将复杂的二体问题变为单体问题.本文利用三道题目的分析求解ꎬ凸显出该种方法在解决此类问题的巧妙之处.㊀㊀一㊁折合质量推导如图1所示ꎬ宇宙中两颗相距较近的天体均为 双星 ꎬ它们以二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ꎬ而不至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吸引到一起.设两者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ꎬ两者相距L.图1双星m1和m2ω1=ω2=ω①m1ω21r1=m2ω22r2②r1+r2=L③由①②③可得r1=m2m1+m2L分析m1的匀速圆周运动Gm1m2L2=m1ω2r1=m1ω2m2m1+m2L=m1m2m1+m2ω2L㊀④令μ=m1m2m1+m2ꎬ④式变为Gm1m2L2=μω2Lꎬ由此可以看出ꎬ在m2这一非惯性系中ꎬ将m1的质量换成折合质量后ꎬ47m1受到m2的万有引力充当它绕m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ꎬ物体仍遵循相应的动力学方程.此时将两体问题转化为单体问题ꎬ有效的简化分析过程ꎬ提高解题效率.㊀㊀二㊁应用例1㊀如图2所示ꎬ一质量为mB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ꎬ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A的小木块Aꎬ图2现以地面为参照系ꎬ给A和B以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1和V2ꎬ使A开始向左运动ꎬB开始向右运动ꎬ但最后A刚好没有滑离B板.若已知A㊁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满足条件的木板至少为多长?解析㊀以B为参考系ꎬ则滑块A的折合质量为μ=mAmBmA+mB①A相对B的初速度VAB=V1+V2ꎬ当A相对B静止时在B上相对滑动位移最大.-μmAgL=0-12μV2AB②由①和②可以求得:L=mBV1+V2()μmA+mB()注:本题的常规解法为相对运动或等效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ꎬ但计算过程较上面的解法略复杂.图3例2㊀如图3所示ꎬ一人手持质量为m的小球ꎬ乘坐在热气球下的吊篮里ꎬ气球㊁吊篮和人的总质量为Mꎬ气球以速度v0匀速上升ꎬ经过时间t0后接到小球.若人手在抛接小球时相对吊篮的位置不变ꎬ求抛球过程中人做的功.解析㊀以M为参考系m的折合质量为μ=MmM+m①m相对M以速度vᶄ竖直上抛mg=MmM+ma㊀㊀②㊀㊀vᶄ=12at③由①②③可得vᶄ=M+m()2Mgt④以地面为参考系ꎬ设抛出重物后M的速度变为v2ꎬm对地的抛出速度为(vᶄ+v0)浮力和重力平衡ꎬ系统动量守恒:m(vᶄ+v0)+Mv2=M+m()v0人做的功等于系统动能增量:W=12m(vᶄ+v0)2+12Mv22-12M+m()v20=m8MM+m()g2t2例3㊀(2015中科大自主招生)两个带点小球所带电量相等ꎬ符号相反.质量分别为m和2mꎬ初始时刻ꎬ它们间距离为dꎬ小球2m静止.小球m沿着与两者连线垂直的方向以速度v运动.随后ꎬ它们多次处于相距3d的位置上ꎬ求小球所带的电荷量.知识准备:取无穷远为电势能零点ꎬ则在q2的电场中ꎬq1在距q2为r1位置所具有的电势能Ep1=kq1q2r1ꎬq1在距q2为r2位置所具有的电势能Ep2=kq1q2r2(其中q1和q2带有正负号).解析㊀(1)以2m为参考系ꎬm绕2m转动ꎬ轨迹为椭圆ꎬ2m处于椭圆的焦点.m的初始位置距离2m最近为dꎬ距2m最远点r满足:rȡ3d㊀①m的折合质量为μ=23m㊀②设m运动到椭圆轨道最远点的速度为vᶄ由角动量守恒有:mvd=mvᶄr㊀③对椭圆长轴两端点列能量守恒:12μv2+-kq2dæèçöø÷=12μvᶄ2+-kq2ræèçöø÷㊀④由①②③④可解:qɤ4mdv29k(2)两球多次处于相距3dꎬ故m不能到达无穷远.12μν2+-kq2dæèçöø÷<0㊀⑤由②和⑤可得q>mdv23k折合质量的引入ꎬ为两体碰撞㊁类碰撞ꎬ双星系统ꎬ特殊简谐运动等问题的分析求解提供了一个明显便捷的计算方法ꎬ适用范围广ꎬ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是:折合质量的概念仅适用于孤立的两体系统ꎬ即不受外力的系统.若系统受外力ꎬ本解法将不再使用.㊀㊀参考文献:[1]程稼夫.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 力学篇[M].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ꎬ2014.[2]陆天明.荣誉物理 力学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ꎬ2016.[3]郑金.折合质量的妙用[J].物理教学ꎬ2016ꎬ38(05):66-68+65.[责任编辑:李㊀璟]57。
第2章二体问题
• 其余各种力则仅仅使卫星略微偏离正常轨道。我们将这种 偏离值称为轨道摄动,把这些小作用力称为摄动力。
道上的位置的一整套方法及其有关理论称为人造卫星正常 轨道理论。 • 显然人卫正常轨道只是真实轨道的一种近似。研究人卫正 常轨道的意义在于: • 1.人卫真实轨道=人卫正常轨道+轨道摄动。因而它是研 究人卫真实轨道的基础。 • 2常.由轨于道地是球真引实力轨(道1)的对很卫好星的的近运似动。起当决精定度性要作求用不,高因时而可正用 来替代真实轨道,以进行定性讨论和卫星预报等工作。
式中n1为整个系统中作用力的个数,n2为系统中的天体个数。
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除了最简单的二体问题以外其它微分方程
组皆无法从数学上严格求解。因而我们也不得不沿用天体力学中
所惯用的方法将人造卫星的轨道运动人为地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进
行处理。
3
(一)作用在卫星上的外力
从表2-1可以看出,作用在卫星上的力很复杂,除了地球的万有引力
科,是卫星大地测量的重要理论基础。人造卫星 入轨进入自动飞行阶段后,也和自然天体一样在 万有引力(及其它力)的作用下遵循牛顿运动定 律在轨道上运动。因而同样可以用研究天体运动 的一般理论—天体力学来研究其运动规律。但是 和自然天体相比,人造卫星的运动又有其特殊性, 主要表现为:
1
• 1.人造卫星离地球较近,因而不能像研究行星运动时那样 把地球当作一个质点,而必须考虑复杂的地球引力(通常 用高阶次的球谐函数来表示)对卫星运动的影响。
• 2.人造卫星所受到的作用力远较自然天体复杂。除了受到 其它天体的万有引力外还会受到大气阻力,太阳光压力等 多种力的作用。这些力中不但有保守力还有耗散力。
《天体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天体力学基础》课程中英文简介课程编码:TF课程中文名称:天体力学基础课程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s of Celestial Mechanics总学时:40 学分:2.5课程简介:《天体力学基础》是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天体的运动和形状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二体问题,受摄二体问题,N体问题等内容。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二体问题、受摄二体问题、三体问题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特性,掌握天体运动的方程建立的方法,认识三体问题与二体问题及其解法的区别。
初步掌握N体问题的基本运动方程、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定性理论和摄动理论及其摄动方程的推导方法,使学生能利用常数变易法解摄动问题。
Course Description:《The Fundamentals of Celestial Mechanics》is a basic course for the discipline of Space Science & Technology.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Celestial Mechanics that deals with the mechanical motion and shape of celestial objects, including the 2-body problem , 2-body problem with perturbation and N-body problem. The student will be taught to master the essential concept, principal and characteristic of 2-body problem , 2-body problem with perturbation and 3-body problem, as well as the method to derive the motion equation of celestial objects. Furtherm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2-body problem and 3-body problem will be realized by the student during the education. The motion equation of n-body problem, the theory of circle restricted 3-bdoy problem and the derivation method of perturb equation could be mastered by the students priliminarily. In this way, the student can use the method of constant variation to solve perturbation problem.《天体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TF课程名称:天体力学基础课程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s of Celestial Mechanics总学时:40 讲课学时:40学分:2.5开课单位:航天工程系授课对象: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3春先修课程:理论力学基础天文学主要教材及参考书:《天体力学基础讲义》自编;《天体力学基础讲义》南京大学周济林编著《天体力学基础讲义》武汉大学汪海洪编著《天体力学基础讲义》南京大学周礼勇编著《The Foundations of Celestial Mechanics》 George W. Collins, 2004 by the Pachart Foundation dba Pachart Publishing House and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轨道力学》(美)Howard D.Curtis 著周建华等译科学出版社 2009《天体力学方法》刘林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一、课程教学目的《天体力学基础》是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作为将来从事空间应用领域工作的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
二体问题中杆、绳专题
二体问题中的杆、绳模型一、二体杆模型例1、长为L 的轻杆可绕O 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固定于杆端点,小球B 固定于杆中点,开始杆处于水平,由静止释放,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求:到达最低点时A 、B 球的速度大小为多少?轻杆对球A 、B 做功分别为多少?此时杆对球A 的拉力分别为多大?例2、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方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两小球用一根长为L 的轻杆相连,下面的B 球离斜面底端的高度为h ,两球从静止开始滑下斜面后进入光滑平面(不计与地面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求: (1)两球在光滑平面上运动时的速度 (2)在这过程中杆对A 球所做的功 (3)分析杆对A 做功的阶段。
变式:滑雪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冬季户外活动,某滑雪场有一种双人无动力滑雪车,两人前后相隔一定距离坐在车上,沿倾斜雪道加速滑到坡底水平雪道上,惊险刺激。
甲乙两人同乘一辆滑雪车,甲在前,乙在后,如果两人可视为质点,忽略滑雪车质量,且不计各种机械能损耗,当两人都到达水平雪道上时,甲的机械能与出发时相比(斜面)A. 甲的机械能一定增加B. 甲的机械能一定减少C.两人下滑的初始位置越高,甲的机械能变化越大D. 两人下滑的初始位置越髙,甲的机械能变化越小例3 如图3所示,长度相同的三根轻杆构成一个正三角形支架,在A处固定质量为2m的小球,在B处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支架悬挂在O点,可绕O点并与支架所在的平面垂直的固定轴转动。
开始时OB与地面垂直,放手后支架开始运动,在不计任何阻力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A球到达最低点的速度为零(B)A球机械能减少量等于B球机械能增加量(C)B球向右摆动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应高于A球的初始高度(D)当支架从左向右回摆时,A球一定能回到起始高度选(B)、(C)(D)例4、质量不计的直角形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和2m的小球A和B。
支架的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2l和l,支架可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如图所示。
二体问题
面积积分与开普勒第二定律的关系
开普勒第二定律
椭圆向径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同
h r 2u 1 t A rr 2
旋转矩阵
8
3/21/2013
轨道积分
r 3 r , 与h 叉乘 r
r h 3 r h r 3 r r r r
16
3/21/2013
过近拱点时间的积分—抛物线轨道
e 1
dt p3 df
1 cos f 2
tan
f 1 3 f tan 2 3 (t ) 2 3 2 p
巴克方程(Berker)或抛物 线情况的开普勒方程
过近拱点时间的积分—双曲线轨道
e 1
tan f 1 e H tanh 2 1 e 2
为积分常矢量
h r e r r
轨道积分
ex e ey ez
h) h r hh 0 (r
轨道坐标系
h) (r h (r h re h ) e h r
a b c a c b a b c
r r r r r h 3 r r r 2 d r = 3 [r r (rr ) r ] r dt r
二体问题
太阳系中,太阳和大行星的扁率都很小,接近 于球体,而且它们之间的距离比各自的尺寸大 得多,因此,太阳和大行星之间相互吸引可近 似为质点之间的吸引; 太阳系中的小天体(小行星和流星),形状不 规则,但是它们相对于太阳和大行星的距离来 说都很小,也可当作质点处理; 彗星弥散度很大,但是大部分质量高度集中在 慧核; 与太阳相比,行星质量小得多,最大的木星质 量也只有太阳质量的1/1000。
二体问题
天体力学基础第二章二 体 问 题2.1.1万有引力定律Kepler三大定律的数学化:1st 行星绕太阳的轨道为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以太阳为一个焦点,用极坐标表示的椭圆轨道可以表示为p r= 1 + e cos (θ − θ 0 )2nd 行星向径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r θ =h23nd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平方与轨道椭圆半长径的立方成正比T 2 = ka 3k对所有的行星而言是同一常数2.1.1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极坐标中加速度可以写成径向和横向分量:1d 2 a = ar e r + aθ eθ , ar = r − rθ , aθ = rθ r dt2( )1 u= r由第二定律,r 2θ = h,可知 aθ = 0. 从而加速度为径向,行星所受的力 为有心力,其大小为:(Binet公式)F = mar = m r − rθ(2)⎛ d 2u ⎞ = −mh u ⎜ 2 + u ⎟ ⎠ ⎝ dθ2 2将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代入上式:mh 2 2 mh 2 1 F =− u =− p p r2由此可知力的大小与行星和太阳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1.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的大小与太阳质量成正比,因此上式该记成h2 Mm F = −G 2 , G = pM r面积常数h可以通过计算行星运动一周来计算:G是对所有行星都一样的常数吗?2π a 2 1 − e 2 h= T因此4π 2 a 3 G= M T2天文观测可以测定GM = 4π 2 a 3 T 2 , 但无法单独给出G. 1973年地面实验值G = 6.672 ×10-11 m3kg −1s −2由Kepler第三定律,G对所有行星而言是同一常数,称为万有引力常数。
G的数值与单位有关,以太阳质量、平太阳日、天文单位分别作为质量、时间、 长度单位时,相应的万有引力常数记为k2,k称为Gauss常数,1976年定义为:k = 0.017202098952.1.2 任意形状天体的引力位函数质点组的引力位函数在某惯性系中,质量为m的质点P的位置向量为r, 它受到N 个质量分别为mi 的质点Pi的万有引力作用,Pi到P的距离向量为ri . 质点P的加速度为:N Gmi ri Gmi = −∑ 3 ri r = −∑ 2 ri i =1 ri i =1 ri N⎛1⎞ r 由于 ∇ ⎜ ⎟ = − i3 ri ⎝ ri ⎠上式可以写成:NGmi r = ∇U , U = ∑ ri i =1其中U是数量函数,称为加速度向量的位函数 容易证明,该位函数满足Laplace方程:∂ 2U ∂ 2U ∂ 2U ∇ U = 2 + 2 + 2 =0 ∂x ∂y ∂z22.1.2 任意形状天体的引力位函数球对称天体的引力位函数设W 是半径为r , 厚度为dr , 密度为ρ的均匀球壳, P点到球壳中心O的距离为R取球壳上与OP垂直的环带,环带宽度 是rd ,环带上各点到P的距离都为x. 由前述位函数定义dθrθxGmi U =∑ ri i =1可知位函数只与质量和距离有关,因 此环带对P点的位函数为:NORPGdM dU = x其中dM 为环带质量,由ρ dV = ρ drdS = ρ dr ⋅ 2π r 2 sin θ dθ 给出2.1.2 任意形状天体的引力位函数由 x 2 = R 2 + r 2 − 2 Rr cos θ 得 xdx = Rr sin θ dθ 于是: 2π G ρ rdrdx. R 整个球壳对P点的位函数为: dU =rOx RU =∫x2x12π G ρ rdr x2 dU = ∫x1 dx. RPI.若P点在球壳外,则 x1 = R − r , x2 = R + r4π r 2G ρ dr GM U= = . R R其中M为整个球壳的质量。
两体问题
将 r 变为 w ≡ 1/r
dw d 1 1 dr d d r 2 d r
1 0 d 2w dU w w d 2 l 2 dw
Binet 公式
对具体的作用,求解该方程给出轨道形状 分析方程可给出轨道的一个一般性的性质
d 2w k w d 2 l2
l2 p k
wh A cos 0
线性非齐次方程的解等于特解加上齐次方程的解 特解
wp
k
l2
1 p
齐次方程(频率为1的谐振子)的解 一般解 w w p wh
1 1 A cos 0 1 cos 0 p p
U eff
E
双曲线
抛物线 椭圆 圆
近日点
E
rmin
p 1
rmin
r
k 2 1 2p
2 pE 2 El 2 1 1 k k 2
圆轨道要求
l2 r0 p k
ε>1 E>0 ε=1 E=0 ε<1 E<0 ε=0 E=-μk2/2l2=-k/2p
双曲线 抛物线 椭圆 圆
E
r很小时,-1/r3为主要项(递增) r很大时, 1/r2为主要项(递减) 中间有一个极大值
r
对于给定的能量E,根据初始时距离力心的远近,粒子可能 作无界运动或者有界运动(“落向”力心)
稳定圆轨道
稳定圆轨道发生在有效势能的极小值处
l2 k U eff r 2 r 2 r 3
另一种方法:
2 U l U r r 2 Feff r 3 r r r
“二体”平衡问题的求解技巧
“二体”平衡问题的求解技巧陈宏湖北枝江市一中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物体的平衡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少同学都感到困难的问题。
而“二体”平衡问题是中学物理中常见的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下面谈谈“二体”平衡问题的求解技巧。
1.巧用整体法当系统有多个物体时,选取研究对象一般先整体考虑,若不能解答问题时,再隔离考虑。
整体法能减少和避开非待求量,简化解题过程。
整体法和隔离法是相辅相成的。
例1、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1(甲)所示.今对小球a 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 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图1(乙)中的:分析与解:本题若用隔离法分析,步骤繁杂,且易出错。
若选a 和b 两小球及连接它们的细线整体为研究对象,则此整体所受外力中,对a 球向左偏下300的恒力跟对小球b 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上部细线的拉力及两小球的矢量和也应为零。
所以细线方向只能竖直,立即就可判断应选A 。
例2、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直角三棱柱A 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
质量为m 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 和B 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分析与解:选取A 和B 整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m )g,地面支持力N ,墙壁的弹力F 和地面的摩擦力f 的作用(如图3所示)而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平衡条件有:N-(M+m)g=0,F=f,可得N=(M+m )g再以B 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 ,三棱柱对它的支持力N B ,墙壁对它的弹力F 的作用(如图4所示)。
而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N B .cos θ=mg, N B .sin θ=F,解得F=mgtan θ.图1(甲)ABC D图1(乙)图3图2所以f=F=mgtan θ.2.巧用极限法极限法是指在求解某些问题时,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从而使各种可能情况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二体问题--高阶方程应用举例
分离变量并整理,得
d =
-C1du C2 +2 fMu -C u
2 2 1
-du = C2 2 fMu 2 + -u 2 2 C1 C1 = C2 C12 -du fM fM + 2 - u- 2 C1 C1
2 2
C2 fM 当 + 2 >0 2 C1 C1 fM = arccos u - 2 C1
d y d x x 2 =y 2 dt dt
或
2
2
d dy dx x -y =0 dt dt dt
dx dy (1) +(2) 得 dt dt 2 2 dx d x dy d y + =2 2 dt dt dt dt
(2)
fMm
x +y
2
3 2 2
dx dy x + y dt dt
(6) (8)
消去dt,得
这是一个可分离变量方程。
dr r 2 fM C = C2 + d C1 r r
2
2 1 2
(9)
1 1 dr 1 du 令 代入(9),有 =u,则r = , =- 2 r u d u d 1 du 1 2 2 - 2 = 2 C2 +2 fMu-C1 u u d u C1 即 du 1 2 2 =C2 +2 fMu-C1 u d C1
2
C2 fM 当 2 + 2 =0 时,得 C1 C1 1 fM = 2 r C1
代入方程(9),易知它也是(9)的解。
C2 fM 因此,当 2 + 2 0 时,方程(9)的 C1 C1 解是
化“二体问题”为“单体问题”
作者: 于向东
作者机构: 大连市第12中学 辽宁116011
出版物刊名: 物理教师
页码: 44-44页
主题词: 二体问题 非惯性系 惯性力 牛顿第三定律 参照系 折合质量 运动学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 作用力 相对运动
摘要: 所谓“二体问题”是指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它们彼此仅以内力相互作用,而不受外力作用.因两物体都发生加速运动,所以在一般惯性系中方程比较复杂.若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系在非惯性系中研究比较简单,但必须引入惯性力,引入惯性力后就可把二体问题化为单体问题来处理.现考查质量为m1和m2的两物体,它们不受外力,相互之间的作用力f12和f21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2019高考物理二体问题的综合描述方法精选课件
烦恼时,友情如醇绵的酒;痛苦时,友情如清香的茶;快乐时,友情如轻快的歌;孤寂时,友情如对饮的月…… 友情是一汪温泉,是共同烦恼和喜悦的点点滴滴,最后汇聚成一条友情的河,在生命里潺潺不息。
友情是一缕轻柔的风,是懊恼时送来的缕缕畅意,是烦闷时真诚互吐的心曲,是节日时互赠的声声祝语……那时的友情,是一卷明朗的画,无论何时想起都清爽亮丽;是生命里郁郁葱葱的树木,一年四季常青。 一个人的天空是狭小的、单调的。友情织成的天空,是广阔的,也是灿烂的。友情能给你的生活增添情趣,让你更多的洞悉外面的世界。 友情是一股互助的动力,是互相欣赏的知己。是成功时的互相致意,是失败时永恒的鼓舞,是一曲豪迈的歌,何时唱起都激昂如昔。 友情,又像是一杯浓浓的咖啡,是成熟后的淡淡的香醇与苦涩,是愚人节一个善意的玩笑,是生日时的那一句:生日快乐! 你是天上的云,我就是吹动你的风,我们彼此依赖,互相信任,互相关心。 友情,有时是一种无声的陪伴,是桌子前的两两对坐,无言亦是懂得。友情是一处温暖的海港,静静地接待疲惫的你靠岸。
父亲变傻之后,他的生活起居全由母亲一个人打理,我可没有本事管我的傻父亲,他太野,比我小时候还要淘气,何况,我也还是一个孩子呢。我把房间里的书本全都拿去卖了,父亲再也不会管我了,而且那时家里实在困难,急需钱贴补家用。我每天上完课便无所事事,整天在外面溜达到很晚回家,没有束缚的日子简直太爽了,成绩也是在那个时候一落千丈,从班里前几名退到倒数几名。 母亲没有更多的心思管我的学习,她白天还要带着父亲一起去工厂上班,父亲总是像个孩子一样哭着喊着,拉着母亲的衣角说这里不好玩,要回家家。母亲就给他一把糖,他就乖乖地坐在那里,有时还能帮母亲做一些简单的包线工作。晚上回来还要做饭给我和父亲吃,帮父亲洗澡,哄父亲入睡,每天自己很晚睡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卫星与地球的运 动方程:
二体问题的运动方程
设 为卫星S相对于O的加速度,则:
由于M远大于m,通常不考虑m的影响,则有:
取地球引力常数µ =GM=1,此时(3-4)式可写成 为:
二体问题的运动方程
设以O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为O-XYZ,S点的坐标 为(X,Y,Z),则卫星S的地心向径r=(X,Y, Z),加速度 ,代入(3-4)得 二体问题的运动方程:
1571.12.27 - 1630.11.15
主要成就: 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一.卫星运动的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 卫星运行的轨道为一椭圆,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与地球质心重合。 此定律阐明了卫星运行轨道的基本形态及其与地心的关系。由 万有引力定律可得卫星绕地球质心运动的轨道方程。r为卫星 的地心距离,a为开普勒椭圆的长半径,e为开普勒椭圆的偏心 率;f为真近点角,它描述了任意时刻卫星在轨道上相对近地 点的位置,是时间的函数。 m
三、二体问题与人卫正常轨道
二体问题
研究二个质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 题 摄动力
除地球引力(1)外,其它作用在卫星上的力
人卫正常轨道 满足如下假定条件下的卫星轨道,称为人 卫正常轨道: 地球为正球 除地球正球引力外,卫星不受其它摄动 力的作用
人卫正常轨道的特点: 运动轨道为一椭圆,可以精确地计算出 椭圆大小形状及其在空间中的定向以及 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
第二章 二体问题
本章主要介绍有关卫星的运动规律,轨道的描述, 以及二体问题的运动方程和方程的解。 重点: 1.二体问题的定义; 2.卫星运动的轨道参数; 3.二体问题基本运动方程; 4.二体问题基本运动方程的解。 难点: 1.怎样理解二体问题基本运动方程; 2.怎样得到二体问题基本运动方程的解。
主要内容
a
3
GM
假设卫星运动的平均角速度为n,则n=2/T,可得
GM n 3 a
1/ 2
当开普勒椭圆的长半径确定后,卫星运行的平均角 速度也随之确定,且保持不变。
2.3二体问题的运动方程
在图3-1中所示的二体问题中,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地球O作用于卫星S上的引力F为:
式中:G——万有引力常数, G=(6672±4.1)×10-14 N· m2/ kg2 ; M,m——地球和卫星的质量; r——卫星的在轨位置矢量。
地球引力 地球引力(1) - 地球的球形引力或称地球中心 力
地球引力(2) - 地球的非球形引力或称地球形 Mm G r 状摄动力
2
日、月及其它天体的引力
大气阻力
太阳光压 其它作用力(如:地磁、地球潮汐摄动等)
在各种作用力对卫星运行轨道的影响 中,地球引力场的影响为主,其它作用力 的影响相对要小的多。若假设地球引力场 的影响为1,其它引力场的影响均小于105。
需要采用不同于研究自然天体的新理论、新 方法(天体力学中的原有公式由于收敛性和精度 的原因而不适用于人卫轨道的研究)
卫星在空间绕地球运行时,除了受地球重力 场的引力作用外,还受到太阳、月亮和其它天体 的引力影响,以及太阳光压、大气阻力和地球潮 汐力等因素影响。卫星实际运行轨道十分复杂, 难以用简单而精确的数学模型加以描述。 研究内容除定轨外,还包括轨道设计、卫星 回收等问题
2.1 引言 2.2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2.3 二体问题的运动方程 2.4 轨道根数
2.5 人卫轨道摄动因素简介
2.1
引言
一、人卫轨道理论概述
内容: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规律
卫星在空间运行的轨迹称为轨道,描述卫星轨道位 置和状态的参数称为轨道参数。
特点: 需要考虑地球引力的高阶项的影响 (即不能把地球当作质点,也不能把地 球当作均质圆球)需要同时考虑保守力 和非保守力(耗 散力)的作用
四、轨道摄动
人卫真实轨道 除了地球引力(1)外,卫星还受到地球引 力(2) 以及其它摄动力的作用。卫星在所有这些 力 的作用下的轨道,称为人卫真实轨道。 轨道摄动 卫星的真实轨道与正常轨道之间的差异, 称五来自轨道理论的分类
人卫正常轨道理论 确定人造卫星正常轨道的形状、大小与空间定 向以及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的一整套方法及相 关理论,称为人卫正常轨道理论。 人卫摄动轨道理论 解决人造卫星轨道摄动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和相 应的理论,称为人卫摄动轨道理论。 人卫正常轨道与人卫真实轨道之间的关系
a(1 e ) r 1 e cos f
2
远地点
a
b
M
f
近地点
(2)开普勒第二定律:卫星的地心向径在单位 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表明卫星在椭圆 轨道上的运行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在近地点 处速度最大,在远地点处速度最小。
远地点
近地点 地心
(3)开普勒第三定律:卫星运行周期的平方与轨 道椭圆长半径的立方之比为一常量,等于GM的 倒数。 T 2 4 2
左边(3-6)方程解的一般形式为:
二体问题微分方程的解
卫星运动的轨道平面方程 直接由微分方程(3-6)求积分,可得卫星运动 的轨道平面方程:
式中,X,Y,Z是卫星在地心天球坐标系中的坐标
二、作用在卫星上的外力
为了研究工作和实际应用的方便,通常把作用于 卫星上的各种力按其影响的大小分为两类:一类是 假设地球为均质球体的引力(质量集中于球体的中 心),称为中心力,决定着卫星运动的基本规律和 特征,由此决定的卫星轨道,可视为理想轨道,是 分析卫星实际轨道的基础。另一类是摄动力或非中 心力,包括地球非球形对称的作用力、日月引力、 大气阻力、光辐射压力以及地球潮汐力等。摄动力 使卫星的运动产生一些小的附加变化而偏离理想轨 道,同时偏离量的大小也随时间而改变。 在摄动力的作用下的卫星运动称为受摄运动, 相应的卫星轨道称为受摄轨道。
人卫真实轨道 人卫正常轨道 轨道摄动
综述
作用在卫星上的力 地球引力(1) 地球引力(2) 日、月引力 大气阻力 光压 其它作用力 总和
卫星轨道 人卫正常轨道
轨道理论 人卫正常轨道(二体问题)
摄 动 力
轨道摄动
人卫轨道摄动理论
人卫真实轨道
人卫轨道理论
2.2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国籍: 德国 生卒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