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品读经典》(小学三年级)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大学》导读《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
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
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dà大x ué学z hī之dào道,zài在mínɡ明mínɡ明dé德,zài在qīn亲mín民,zài 在z hǐ止yú于z hì至s hàn善。
z hī知z hǐ止ér而hòu后yǒu有dìnɡ定,dìnɡ定ér而hòu后nénɡ能jìnɡ静,jìnɡ静ér而hòu后nénɡ能ān安,ān安ér而hòu后nénɡ能lǜ虑,lǜ虑ér 而hòu后nénɡ能dé得。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目录第一单元 三字经(节选)人r én 之zh ī初ch ū------------------------4 苟ɡǒu 不b ù教ji ào ------------------------5 昔x ī孟m èn ɡ母m ǔ------------------------6 窦d òu 燕y àn 山sh ān ------------------------7 养y ǎn ɡ不b ù教ji ào ------------------------8 子z ǐ不b ù学xu é------------------------9 玉y ù不b ù琢zhu ó------------------------10 为w éi 人r én 子z ǐ------------------------11 香xi ān ɡ九ji ǔ龄l ín ɡ------------------------12 融r ón ɡ四s ì岁su ì------------------------13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二单元 弟子规(节选)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弟d ì子z ǐ规ɡu ī------------------------15 父f ù母m ǔ呼h ū------------------------16冬d ōng 则z é温w ēn ------------------------17 事s h ì虽s u ī小xi ǎo------------------------18 亲q īn 所s u ǒ好h ǎo ------------------------19目录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亲qīn有yǒu过g uò-----------------------20 亲qīn有yǒu疾jí------------------------21 兄xiōng道dào友yǒu------------------------22 或h uò饮yǐn食s hí------------------------23 称chēng尊zūn长zhǎng------------------------24第三单元古诗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望wànɡ天tiān门mén山shān------------------------26 绝jué句jù------------------------28四sì时shí田tián园yuán杂zá兴xīnɡ---------------30乌wū衣yī巷xiànɡ------------------------32咏yǒnɡ柳liǔ------------------------34山shān行xínɡ----------------------------36暮mù江jiānɡ吟yín------------------------38鹿lù柴zhài------------------------40江jiānɡ雪xuě---------------------------42惠huì崇chónɡ《春chūn江jiānɡ晓xiǎo景jǐnɡ》-------------44(节选)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2《七步诗》
诵
读
目
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教
师
点
拨
背景:《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
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 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
时间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12《赋得古原草送别》
诵
读
目
标
1、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诵
读
内
容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古代诗词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归雁(杜甫)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客中作(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李煜)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今贤文(劝学篇)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徒伤悲。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坚持不懈,久炼成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不动,及怕不用。
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一日练,十日空。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自身。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古今贤文(环保篇),人人有责。
树木成阴,空气清新。
绿了大地,润了人心。
功在当代,利属千秋。
山上树木光,山下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皆是好庄稼。
国学经典弟子规弟子规原文及解说总序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3-4年级适用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材料校本教材二(中年级)编者的话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
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三年级课外阅读校本教材

三年级校本经典阅读教材内容第一篇.古诗词1 《望天门山》李白(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 《别董大》高适(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绝句》(其三)杜甫(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 《春夜喜雨》杜甫(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绝句》(其一)杜甫(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7《枫桥夜泊》张继(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9 《游子吟》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 《渔歌子》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2 《塞下曲》卢纶(唐)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
13 《望洞庭》刘禹锡(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4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二篇.古文精选15 读书《古岩斋丛稿》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16 铁杵磨针《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三年级校本教材【教师寄语】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
诵读大量的古典诗文,可以使我们既获得丰富的文学知识,又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既启迪思维、培养灵感,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既孕育创新精神,又增强审美情趣。
【古诗文篇】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江枫:寒山寺旁边的“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姑苏:苏州的别称。
【译文】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赏析】《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小学校本教材《经典诵读》

中华诵·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笠翁对韵》上卷一东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云叆叇,日曈朦。
腊屐对渔蓬。
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
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清暑殿,广寒宫。
拾翠对题红。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冬晨对午,夏对冬。
下晌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前,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
暮鼓对晨钟。
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金菡萏,玉芙蓉。
绿绮对青锋。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
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繁对简,叠对重。
意懒对心慵。
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
花灼灼,草葺葺。
浪蝶对狂蜂。
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
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
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三江奇对偶,只对双。
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朱漆槛,碧纱窗。
舞调对歌腔。
汉兴推马武,夏谏著尨逄。
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颜对貌,像对庞。
步辇对徒杠。
停针对搁竺,意懒对心降。
灯闪闪,月幢幢。
揽辔对飞艎。
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
酒量微熏琼杳颊,香尘没印玉莲双。
诗写丹枫,韩夫幽怀流节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
四支泉对石,干对枝。
吹竹对弹丝。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三年级歇后语大观园第一课歇后语11、板凳上钻窟窿——有板有眼2、诸葛亮用兵——出奇制胜3、张飞捉虱子——粗中有细4、九月的甘蔗——甜到心5、十月的桑叶——没人睬(采)6、冬天的洋葱——根枯叶烂心不死7、腊月的井水——热乎乎8、正月的门神——过了时9、二月的杨柳——分外亲(青)10、三月的桃花——红一时11、六月的腊油——熬不住12、七月的荷花——时鲜13、八月的黄瓜棚——空架子14、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第二课歇后语215、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16、韩信点兵——多多益善17、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18、庙里的和尚——无牵无挂19、蚂蚱斗公鸡——自不量力20、南方的阵雨——说来就来21、孔明借东风——先见之明22、文曲星下凡——天才23、老鼠过街——人人喊打24、孔夫子讲学——出口成章25、肚子里撑船——内行(航)26、杨林扁担——宁折不弯27、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28、电线杆子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格言警句第三课格言警句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3、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4、长江后浪推前浪。
5、人吃的是盐和米,讲的是情和理。
6、春华秋实,各有其时。
7、多想出智慧。
8、有了知识不运用,好比农人耕而不播种。
9、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无志。
10、名声比金钱宝贵。
11、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谁也不需要你。
12、温故而知新。
13、学然后知不足。
14、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1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第四课格言警句2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7、不登高山之巅,难赏无限风光。
18、只要有志气,不怕起点低。
19、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
2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1、良好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22、人类最主要的义务,是要把世界变成乐园。
23、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24、决心即力量,信心即成功。
25、知识给人以力量,行为给人以光泽。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dà大x ué学z hī之dào道,zài在mínɡ明mínɡ明dé德,zài在qīn亲mín民,zài在z hǐ止yú于z hì至s hàn善。
z hī知z hǐ止ér而hòu后yǒu有dìnɡ定,dìnɡ定ér而hòu后nénɡ能jìnɡ静,jìnɡ静ér而hòu 后nénɡ能ān安,ān安ér而hòu后nénɡ能lǜ虑,lǜ虑ér而hòu后nénɡ能dé得。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5-6年级适用)

上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材料校本教材三(高年级)编者的话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
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大学》导读《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着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
所谓“在亲民”,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
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重,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dà大x ué学z hī之dào道,zài在mínɡ明mínɡ明dé德,zài在qīn亲mín民,zài在z hǐ止yú于z hì至s hàn善。
z hī知z hǐ止ér而hòu后yǒu有dìnɡ定,dìnɡ定ér而hòu后nénɡ能jìnɡ静,jìnɡ静ér而hòu后nénɡ能ān安,ān安ér而hòu后nénɡ能lǜ虑,lǜ虑ér而hòu 后nénɡ能dé得。
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目录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录,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依据规定,
应当作成五首六韵(十二句),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何,他
说:“意尽。 ”此诗写的是作者从长安眺望终南馀雪的情形。诗人描绘了终南山
的余雪,眺望积雪,长安城也增加了寒意。这诗精练委婉,别有新意。
【链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形。 诗的境界清楚, 画面秀美。诗人即景生情,构想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路,再写
灵澈回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诚挚友情。诗一反送别感慨之态,而富于平淡雅气,成为中唐山川诗的名篇之一。
【链接】
鹿柴鸟鸣涧
【唐】孟浩然【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人闲桂花落,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为匈奴
族后代,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代。暮年任太子来宾,世称“刘来宾”。被白居易
誉为“诗豪”。 《浪淘沙》诸词,给后代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
畲”的风俗画面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等传世名句。有《刘宾
客集》。
【赏析】
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觉,突出地显现了发现的吃惊与不测的惊喜。全诗把春光描绘得生动详细,天真可爱,活龙活现;立意新奇,构想奇妙,兴趣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链接】
游玄都观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百亩中庭半是苔,
无人不道看花回。桃花净尽菜花开。
玄都观里桃千树,种桃道士归哪处?
但闻人语响。夜静春山空。
返景入深林,月出惊山鸟,
复照青苔上。时鸣春涧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教材系列品读经典(小学三年级)序言特色性建设是特色立校、特色治校、特色兴校的重要途径,是不少学校发展的价值选择;收录《品读经典》可以推进学校特色性建设的进程,提升学生对国学的热爱。
解读《品读经典》,为之叫好。
国学之本,并非限于博大精深的传统学术研究。
对于少年儿童,这类“枯燥”的学习往往使他们厌倦、反感。
这也与编排本书的初衷适得其反,南辕北辙。
我们要尊重国学的内涵。
这种内涵不需要建立在“繁复”的学术研究上,简单的国学经典诵读以及随之而来的自省,足以滋养少年儿童的德性、智性。
进一步说,我们更希望你们从这本书中的“悟”到一些简单的生活智慧,明辨是非,这些都会持续影响着你们的人生。
本书一共分为二个部分,分别是《三字径》、经典诗词的名字摘录。
尽管是最基本的国学教材,但亦希望拿到本书的学生包手老师一定认真对待——你们未必能悟透其中所有精妙。
以《三字经》为例,一千一百八十二个字便把中国的通史、文化史、社会百科等全部融入其中,读诵起来有种历史悠悠,娓娓道来之感。
尽管国学包含着巨大的教化青少年的优异资源,但我们为人师表的必须谨慎对待。
切勿食古不化,牵强附会扭曲了国学本意。
更不可夜郎自大,刚愎自用,罢黜百家。
只有避免这些疏漏,国学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发扬光大,成为滋养国人精神的可口食粮。
目录第三节三年级1、《望天门山》 (6)2、《春夜喜雨》 (6)3、《江畔独步寻花》 (7)4、《渔歌子》 (7)5、《赠花卿》 (8)6、《寒食》 (8)7、《对雪》 (9)8、《塞下曲》 (9)9、《江南春》 (10)10、《石灰吟》 (10)11、《宿建德江》 (11)12、《山中送别》 (11)13、《天净沙.秋思》 (12)14、《别董大》 (12)15、《乌衣巷》 (13)16、《凉州词》 (13)17、《夜雨寄北》 (14)18、《题都城南庄》 (14)1919、《游山西村》 (15)2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5)21、《雪梅》 (16)22、《题诗后》 (16)23、《望岳》 (17)24、《溪居即事》 (17)25、《绝句》 (18)26、《泊船瓜舟》 (18)27、《江上渔者》 (19)28、《游园不值》 (19)29、《七步诗》 (20)30、《月下独酌》 (20)1、《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2、《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译文】好雨像适应了季节变化,到了春天就降临。
伴随着春风悄悄地飘洒在夜里,滋润着万物,细微而没有声音。
田野里的小路、乌云,全部乌黑,只有江中船上的灯火明亮。
到天亮时,再看那红色的湿漉漉的地方,春花沉甸甸的,汝点着锦官城。
193、《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翻译译文】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鮮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寺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4、《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译文】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鱖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5、《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翻译译文】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
这样美妙的乐曲只在天宫才有啊,人世间能得几回赏听?6、《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翻译译文】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夜色降临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197、《对雪》【唐】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翻译译文】雪花纷纷扬扬飘入窗户时,我正坐着看雪景,那青青竹枝因雪覆盖而变成白玉一般。
为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他登上高楼,放眼望去,只见那高低不平,横七竖八的“恶路”,都已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了!8、《塞下曲》【唐】卢伦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翻译译文】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10、《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翻译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的辛苦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对待烈火的焚烧看似是很平常的事情。
对于粉身碎骨这种后果我丝毫不感到害怕,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这世界上。
19【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翻译译文】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情投意合。
12、《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翻译译文】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啊你能不能回归?13、《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译文】西风萧瑟的深秋季节,地下没有红花,树上不见绿叶,也没有芳草,有的只是干枯的藤,苍老的树,和归巢的晚鸦,以及一曲溪水,溪上有小桥,桥畔有人家。
夕阳西下,独自一人骑着疲惫无力的马在异乡漂泊。
14、《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翻译译文】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已,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1915、《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单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16、《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翻译译文】将军战罢归营,设酒庆功,正想要开怀畅饮,琵琶弦音急促,催人出征。
不要笑战士醉卧沙场,自古以来,远赴边庭征战的能有几人生还?1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18、《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翻译译文】去年今日,就在这一座门厅当中,那美丽的面庞和桃花互相映衬着,都是一般的绯红,可是如今,那美丽的面庞不知到何处而去,只剩下满树桃花和从前一样笑对着这荡荡东风!1919、《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翻译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都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遒水,疑路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2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蓬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译文】到底还是六月的西湖最美,风光与其他时候大不相同。
莲叶接天一望无际的碧绿,荷花映日呈现出异样娇红。
【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翻译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22、《题诗后》【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翻译译文】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知音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我以前住过的山里在秋风中睡大觉了。
19【唐】杜甫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大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24、《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翻译译文】河岸边,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自家的船只。
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的鱼湾。
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
【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翻译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26、《泊船瓜舟》【宋】王安石京口瓜舟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译文】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1927、《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翻译译文】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夜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沿风浪里。
28、《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翻译译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国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
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长满苍苔的路上遍印着诗人木展钉齿的痕迹,敲了半天柴门,没有人来开。
诗人从露在墙头的一枝杏花想象出满园的春色,说园门虽然关得紧,春色却是关不住的啊!29、《七步诗》【魏国】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签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