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铸造工艺设计

合集下载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端盖铸造工艺设计学生姓名:学院:专业及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5 年7 月7 日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与要求1.完成产品零件图、铸件铸造工艺图各一张,铸造工艺图需要三维建模(完成3D图)。

2.完成芯盒装配图一张。

3.完成铸型装配图一张。

4.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15~20页),并将任务书及任务图放置首页。

二、设计内容为2周1. 绘制产品零件图、铸造工艺图及工艺图的3D图(2天)。

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确定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确定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收缩率,确定型芯、芯头间隙尺寸。

(1天)。

3. 绘制芯盒装配图(1天)。

4. 绘制铸型装配图、即合箱图(包括流道计算共2天)。

5. 编制设计说明书(4天)。

三、主要参考资料1. 张亮峰主编,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丁根宝主编,铸造工艺学上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3. 铸造手册编委会,铸造手册:第五卷[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4. 沈其文主编,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第三版)[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摘要本设计是端盖的铸造工艺设计。

端盖的材料为QT400-15,结构简单,无复杂的型腔。

根据端盖的零件图进行铸造工艺性分析,选择分型面,确定浇注位置、造型、造芯方法、铸造工艺参数并进行浇注系统、冒口和型芯的设计。

在确定铸造工艺的基础上,设计模样、芯盒和砂箱,并利用CAD、Pro/E等设计软件绘制端盖零件图、芯盒装配图。

关键词:铸造;端盖;型芯ABSTRACTThis design is about the casting process of end cap. The material of end cap is QT400-15. The end cap without complex cavity owns simple structures. Select the right parting line, pouring position, modeling method ,core making method, parameters of casting by analyzing the part drawing, then design gating system, riser, core. After the design of casting process, accomplish the part drawing of end cap and assembly drawing of core box with the aid of design software such as CAD and Pro/E.Keywords:Cast; End cap; Core目录第一章零件工艺性分析 (1)1.1零件分析 (1)1.2铸造工艺性分析 (1)第二章铸造合金和造型材料的选择 (2)2.1铸造合金的选用 (2)2.2造型和造芯材料 (2)第三章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的确定 (3)第四章铸造工艺参数设计 (5)4.1加工余量的选择 (5)4.2 铸件孔是否铸出的确定 (5)4.3起模斜度的确定 (6)4.4铸造圆角的确定 (6)4.5铸造收缩率的确定 (7)第五章造型方法设计 (8)第六章浇注系统和冒口设计 (10)6.1浇注系统的选择 (10)6.2 冒口的选择 (11)第七章装配图设计 (13)7.1铸型装配图 (13)7.2芯盒装配图 (13)第八章总结 (14)参考文献 (15)第一章零件工艺性分析1.1 零件分析轴承端盖起轴向固定作用,同时防尘密封,避免污染。

端盖的铸造工艺设计及生产

端盖的铸造工艺设计及生产

端盖的铸造工艺设计及生产张文来 1,薜 龙 2,张 坤 1(1.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 东 济 南 250109;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 西 西 安 710055)摘 要 :对某铸钢件端盖的结构及铸造工艺性进行了分析 。

针对铸件质量大 ,钢 液 用 量 多 ,厚 大 热 节 处 易 出 现 缩 孔 缩 松 ,要 求 超 声 波 、磁 粉 探 伤 ,提出运用暗冷铁减少冒口数量及浇口通过保温冒口 ,加 高 冒 口 座 、保温覆盖剂等工艺措 施 ,设计了具体工艺参数 。

实 践 表 明 ,这些工艺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裂纹 、缩 松 的 产 生 ,生产出了合格铸钢件 。

关 键 词 :端 盖 ;暗 冷 铁 ;保 温 冒 口 ;铸 造 工 艺 中 图 分 类 号 : TG269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0-8365(2013)04-0499-02Casting Process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End Closur e Casting of SteelZHANG Wenlai 1, XUE Long 2, ZHANG K un 1(1.J i na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J i nan 250109, China; 2.X i ’a n Univ e r s i 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hnology, X i ’a n 710055, China)Abs t r ac t : The structure and c as t a bi li ty of the end c l osur es c as t i ng s of s t ee l were a na l yz e d. A i m e d at the problems such as l a rg e w e i ght of s t ee l liquid , s hr i nkag e c a v i ty and poros i ty in therm a l center of deep thickness pos i t i ons which i s i nspect e d by UT and PT, some methods were used, such as the a ppl i c a t i on of i nt e rna l chill, r i se r s of heat pr es e rv a t i on, cov e r i ng agent of heat pr ese rv a t i on, decr eas i ng the quant i ty of r i se r s and i ncr eas i ng the he i ght of r i se r necks, etc. The det a il e d parameters w e r e a l s o f ormul a t e d. Pr a ct i c e shows that these methods can prevent the c as t i ng s from cracks and s hr i nkag e poros i ty to produc e high qua li f i e d c as t i ng s .Key wor d s : end c l osur e ; i nt e rna l chi ll s ; r i se r s of heat pr ese rv a t i on; c as t i ng proc ess端 盖 为ZG20MnMo 的 合 金 钢 铸 钢 件 ,最 大 尺 寸 为准4 840 mm×812 mm (图1),重20.5 t ,阶 梯 结 构 ,锥 形 圆 盘 , 壁 厚 不 均 匀 , 最 大 壁 厚 280 mm , 最 小 壁 厚78 mm 。

端盖铸造模拟课程设计

端盖铸造模拟课程设计

端盖铸造模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端盖铸造的基本概念,掌握铸造过程中金属流动、冷却、凝固等基本原理。

2. 学生能掌握端盖铸造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如浇注系统设计、模具温度、浇注速度等。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端盖铸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端盖铸造模拟,分析铸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的端盖铸造工艺参数,提高铸件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铸造工艺的热爱,增强对制造行业的认同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铸造行业的发展,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树立绿色生产的理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通过端盖铸造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铸造原理,掌握铸造工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动手能力,对实践性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端盖铸造基本原理:包括金属流动、冷却、凝固等基本过程,铸件收缩、应力与变形等内容,对应教材第3章。

2. 端盖铸造工艺参数:浇注系统设计、模具温度、浇注速度等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对应教材第4章。

3. 端盖铸造缺陷分析:介绍常见缺陷类型(如气孔、夹渣、裂纹等)及其产生原因,对应教材第5章。

4. 铸造模拟软件应用:教授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端盖铸造模拟,分析铸造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对应教材第6章。

5.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的端盖铸造工艺参数,提高铸件质量,对应教材第7章。

HXD1C型机车牵引电机球墨铸铁端盖铸造工艺研究

HXD1C型机车牵引电机球墨铸铁端盖铸造工艺研究

高, 不但要 做表面磁粉探 伤 , 而且要拍 x光片 , 允许有 不
任何缺陷 。笔者在电机端盖球墨铸铁件铸 造工艺设计上 做 了较 深入 的研 究 , 探讨 了端盖 产生冷隔 、 缩松 的机理 , 运用均衡凝 固理论 , 完成铸件 的开发 。经 x光片检查 , 铸 件致密 , 均未 发现冷 隔 、 缩松缺陷 , 满足客户 的要求 。
F h n -u , EHa dn UC e g jn Y i ig —
( S Z u h uE e tcL c moieC .Ld , h z o 1 0 , ia C R h z o lcr o o t o , t. Z u h u 4 2 01 Chn ) i v
Ab t a t h s e s y p e e t te s u t lc a a tr t s o u t e i n e d c p fr tp sr c :T i sa r s n s h t cm ̄ h r ce i i fd ci r n a o e HXD o o t e y me n f r sc l o y 1 l c moi .B a s o C v a p y n o i v — r su eg t gs s m , d i gt es c n a yi g t n o p rt gr e n hl,i i e ce t h t u h d fcs p li gp s i e p e s r ai y t t n e a dn e o d r aea d c o e ai s ra d c i t s f in a c ee t h n n i l i t s i a t g s n l s n, od s u n o o i r e o v d, ihb i g r eb t r e h ia c n misb n f . nc si sa cu i n i o c l h t d p rst a er s l e wh c r sf t t t et c n c l o o e e e t a y n ohoh et e i

zl208铝合金端盖熔模铸造工艺设计

zl208铝合金端盖熔模铸造工艺设计
962— 2001标 准 [5],其 化 学 成 分 如 表 1所 示 。该 合 金 是 高 强 耐 热 铝 合 金 ,含 有 C u 、 Mn、N i、C o 、Z r、Sb、T i等 合 金 元 素 ,成 分 较 为 复 杂 ,经T 7处理后可形成复杂的化 合 物 相 ,存在于晶界,阻止晶粒滑移而提高热稳定性,其工作温度可达4 0 0 丈 ,但室 温 力 学 性 能 较 低 ,铸 造 性 能 较 差 。
3 . 1 . 2 修补蜡型 清 理 批 缝 、注 蜡 口 等 位 置 ,使 蜡 模 表 面 光 滑 、完
整 ,并 用 卡 尺测量蜡型尺寸,保证蜡 模 合 格 。
3 . 1 . 3 蜡模组焊 组 焊 时 ,先 组 焊 内 浇 口 和 蜡 型 ,再 组 焊 横 浇 道 、
直 浇 道 和 冒 口 ,浇冒系统与蜡型连接处以R2-R5圆弧过 渡 。采 用 1% 皂 粉 液 清 洗 模 组 ,去 除 模 组 表 面 油 脂 、蜡 屑 等 杂 物 ,然 后 再 用 清 水 清 洗 去 除 残 留 皂 液 ,用风管 吹 后 放 置 在 蜡 型 架 上 晾 干 待 用 。组焊 完 成 后 的 蜡模如 图3所 示 。
结 构 较 为 复 杂 ,壁 厚 变 化 较 大 ,最厚处壁厚为22 mm, 最薄处3 mm, 在铸造过程中 3 mm壁厚处易产生冷隔、浇不 足 缺 陷 。
作者简介: 陈 复 生 (1 9 6 7 -) , 男 ,高 级工程 师 ,从事铸锻造工 艺及其热处理工作。电话: 0 373-338 1239 , E -m a il: cfsl 16@
10 : 20〜30 : 20 : 10〜2 0 。涂 料 配 制 时 应 先 加 入 硅 溶 胶 ,开 动 搅 拌 机 使 其 旋 转 ,再 依 次 加 入 润 湿 剂 、刚玉 粉 、消 泡 剂 ,混 合 均 匀 后 用 詹 士 杯 测 粘 度 ,粘度过高 时 加 入 蒸 馏 水 ,过 低 时 加 入 粉 料 进 行 调 整 。

端盖的铸造课程设计

端盖的铸造课程设计

端盖的铸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端盖铸造的基本概念,掌握铸造工艺的原理和流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区分不同类型的铸造缺陷,了解其产生原因。

3. 学生能够掌握端盖铸造所需的材料特性及其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铸造工艺知识,进行端盖铸造的模拟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识别并解决铸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端盖铸造工艺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铸造工艺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铸造领域知识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生产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金属加工基础知识,对铸造工艺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端盖铸造基础知识:- 铸造工艺原理与流程- 端盖铸件的结构特点与要求- 铸造材料的选择与应用2. 铸造缺陷及其防治:- 常见铸造缺陷的类型及成因- 防止铸造缺陷的方法及措施- 铸造缺陷的识别与处理3.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与优化:- 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调整- 铸造模具的设计与制作- 铸造工艺的优化与改进4. 端盖铸造实践操作:- 铸造设备的认识与操作- 端盖铸件的铸造过程模拟- 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端盖铸造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铸造缺陷及其防治方法第三课时:端盖铸造工艺设计与优化第四课时:端盖铸造实践操作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铸造工艺章节紧密相关,涵盖了铸造基础、铸造缺陷、工艺设计及实践操作等方面内容,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设计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设计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成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II设计题目: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设计院系: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1、设计任务1.1、设计零件的铸造工艺图1.2、设计绘制模板装配图1.3、设计并绘制所需芯盒装配图1.4、编写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2、生产条件和技术要求2.1、生产性质:大批量生产2.2、材料:HT2002.3、零件加工方法:零件上有多个孔,除中间的大孔需要铸造以外,其他孔在考虑加工余量后不宜铸造成型,采用机械方法加工,均不铸出。

造型方法:机器造型造芯方法:手工制芯2.4、主要技术要求:满足HT200的机械性能要求,去毛刺及锐边,未注明圆角为R3-R5,未注明的筋和壁厚为8,铸造拔模斜度不大于2度,铸造表面不允取有缺陷。

3、零件图及立体图结构分析3.1、零件图如下:图1.零件主视图图2.零件左视图3.2三维立体图如下:图3.三维图(1)图4.三维图(2)4、工艺设计过程4.1、铸造工艺设计方法及分析4.1.1铸件壁厚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

铸件的最小允许壁厚与铸造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在普通砂型铸造的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1。

表1. 铸件最小允许壁厚引【1,表1-3】铸件轮廓尺寸/mm材料200x200以下200x200~500x500 500x500以上铸钢6~8 10~12 18~25铸铁5~6 6~10 15~20球墨铸6 12铁查得灰铁铸件在100~200mm的轮廓尺寸下,最小允许壁厚为5~6mm。

由零件图可知,零件中不存在壁厚小于设计要求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壁厚小于最小壁厚要求的情况。

4.1.2造型、制芯方法造型方法:该零件需批量生产,为中小型铸件,应创造条件采用技术先进的机器造型,暂选取水平分型顶杆围可调节的造型机,型号为Z145A。

制芯方法:由生产条件决定,采用手工制芯。

4.1.3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当铸件的造型方法、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确定后,应当初步确定一箱中放几个铸件,作为进行浇冒口设计的依据。

端盖工艺规程设计

端盖工艺规程设计

端盖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者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5 年4月23日目录目录 (II)一、产品图样的分析 .............................................................................................................................................................................................................. - 1 -1.1零件结构的分析.............................................................................................................................................................................................................. - 1 -1.2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 2 -二、确定生产类型 .................................................................................................................................................................................................................. - 2 -三、确定毛胚类型 .................................................................................................................................................................................................................. - 2 -四、确定定位基准和安装方式 .............................................................................................................................................................................................. - 2 -4.1确定定位基准.................................................................................................................................................................................................................. - 2 -4.2确定安装方式.................................................................................................................................................................................................................. - 2 -五、确定工序件结构和加工质量 .......................................................................................................................................................................................... - 3 -5.1确定工序件结构.............................................................................................................................................................................................................. - 3 -5.2确定工序件加工质量...................................................................................................................................................................................................... - 3 -六、选择设备工艺装备和切削用量 ...................................................................................................................................................................................... - 3 -6.1选择设备.......................................................................................................................................................................................................................... - 3 -6.2选择工艺装备.................................................................................................................................................................................................................. - 3 -6.3确定切削用量.................................................................................................................................................................................................................. - 3 -七、两种工艺方案 .................................................................................................................................................................................................................. - 4 -7.1方案一.............................................................................................................................................................................................................................. - 4 -7.2方案二.............................................................................................................................................................................................................................. - 4 -八、走到路线图 .................................................................................................................................................................................................................... - 14 -九、程序卡 ............................................................................................................................................................................................................................ - 19 -9.1主程序............................................................................................................................................................................................................................ - 19 -9.2子程序............................................................................................................................................................................................................................ - 23 -十、参考文献 ........................................................................................................................................................................................................................ - 25 -一、产品图样的分析1.1零件结构的分析如图1.1所示是一个典型的端盖类零件,主要由安装部分配合部分和工作部分组成。

电机端盖压铸工艺技术研究

电机端盖压铸工艺技术研究

电机端盖压铸工艺技术研究电机端盖是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复杂,对工艺技术要求较高。

目前,电机端盖的制造工艺主要有铸造、锻造和压铸等几种。

在众多的电机端盖制造工艺中,压铸是一种较为先进和高效的工艺,拥有众多优势。

本文将重点探讨电机端盖的压铸工艺技术研究。

压铸是将金属液态材料通过高压注入到金属模具中,冷却固化后形成所需形状的一种工艺。

相对于传统的铸造工艺,压铸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以及可以生产复杂形状的产品的特点。

针对电机端盖的压铸工艺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模具设计。

模具的设计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电机端盖而言,模具设计应考虑到产品的形状、尺寸精度、壁厚等要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注液系统、排气系统等,以保证压铸过程中可以完整注入金属液态材料,并排除气体,避免产生缺陷。

其次是材料选用。

电机端盖通常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这是因为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可以满足电机工作时的要求。

在材料选用方面,还需要考虑到材料与模具的适应性,以及材料的成本和可供性等因素。

另外,对于电机端盖的压铸工艺技术研究还需要关注液态金属的注入过程。

在注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注入速度、注入压力以及冷却时间等参数,以保证液态金属能够完整充填模具,并在合适的时间内冷却固化。

此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可以提高产品的成形质量和生产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压铸温度、压力、冷却时间等参数,来调整产品的性能和外观。

最后,还需要对压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进行研究,并寻找解决办法。

例如,可能出现的缺陷有气孔、冷隔、夹渣等。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改进模具设计,可以减少这些缺陷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电机端盖的压铸工艺技术研究包括模具设计、材料选用、注入过程控制、工艺参数优化以及缺陷研究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研究,可以提高电机端盖的制造质量和生产效率,满足电机行业对于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

大端盖铸造工艺探讨

大端盖铸造工艺探讨

大端盖铸造工艺探讨摘要介绍了机械磨机主要部件-大端盖的铸造工艺方案,重点介绍了造型材料选定、配比及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木型制作和造型操作过程。

关键词磨机;铸造;大端盖;造型大端盖是磨机的主要铸件,随着磨机容量的提高,对大端盖的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

由于大端盖尺寸大,要防止其变形,保证其机械性能,探伤要求严格,为磨机提供优质的铸件具有一定的难度。

K92910.04.03端盖毛重37吨,是目前国内制造的较大的端盖。

本论文通过优化工艺设计,来保证铸件的铸造质量和尺寸性能。

并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对以往端盖工艺方案分析,结合K92910.04.03(5-5)MP大端盖的实际铸造结构,设计出一种优化的工艺方案。

1端盖铸造工艺方案1.1端盖铸件的结构K92910.04.03端盖材质为ZG20SiMn,轮廓尺寸为φ5500×565mm,壁厚为145~200mm,见图1。

净重22.85吨,毛重37吨,钢水总重为48吨。

图1端盖立体图1.2铸造方案的分析和选定该工艺为小口处朝上,铸件结构从上至下壁厚铸件变薄,有利于保证铸件顺序凝固。

放置φ650mm的保温冒口6个均布(见图2),1000mm高,冒口旁做出工艺补缩通道,保证铸件对小口处的补缩。

在端盖圆环凸台面放置φ20出气孔,每个圆环放6个,这样,圆环凸台面的铸造组织致密,性能良好,保证了机械加工时加工孔处的强度要求。

由于该端盖尺寸较大,为了避免变形对铸件尺寸的影响,在铸件大口圆周侧留30mm的加工量。

在每个圆环凸台的两侧都各留5mm 的工艺补正量。

刀检面留15mm的加工量,防止铸件超重。

6个冒口用水口管连接,做成专用点冒口水口,保证冒口对铸件连续不断地补充钢水。

图2端盖冒口分布图1.3造型材料的确定采用有机酯硬化水玻璃石英砂造型、制芯,型、芯表面涂刷醇基锆英粉涂料。

造型材料的配比:有机酯硬化水玻璃砂;石英砂100%;水玻璃3%(占原砂);固化剂18%(占水玻璃)。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
端盖作为汽车发动机的重要零部件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连接和密封作用。

而其制作的工艺和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安全和性能。

下面我们就来讲解一下端盖铸造工艺设计的相关知识。

1、材料选择
用于制作端盖的材料有很多种,例如铝合金、铸铁等。

根据每种材料的物理特性和机械性能,可选用不同的材质来进行端盖铸造。

2、模具设计
制作端盖需要一个模具来进行铸造成型。

模具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包括模具尺寸、结构设计、冷却系统设计等。

3、溶液准备
铸造前需要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并在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合金元素,制成铸造用的溶液。

溶液熔化后应该经过过滤,并去除其中的杂质。

4、浇注方式
对于铸造的材料不同,其浇注方式也是不同的。

一般铝合金使用重力浇注法,铸铁则采用压铸法或振动拍捣法。

浇注时需注意溶液温度、浇注时间、流速等参数的控制。

5、冷却处理
铸造完成后,进行冷却处理可使材料有更好的抗拉强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机械加工和表面处理来达到理想的形态和性能。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设计师和工程师们的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模具设计和浇注方式,以及严格的制品质量控制,才能保证端盖铸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端盖加工工艺设计

端盖加工工艺设计

端盖零件图一、端盖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肯定、端盖的用途端盖主要用于零件的外部,起密封,阻挡尘埃的作用。

故其在机械中只是起辅助作用,对机械的稳固运行影响不是专门大,其在具体加工的时候,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加工起来也十分容易。

、端盖的技术要求:该端盖的各项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加工表面尺寸偏差(mm)公差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um) 形位公差(mm) 端盖左端面58 IT13 ↗ B 端盖右端面58 IT13 ↗ B 方形端面115X115 IT13 ↗ B 端盖中心孔φ250+IT8φ14孔φ14 IT10φ10孔φ100+IT9φ9孔φ9 IT13φ4孔φ4 IT13、审查端盖的工艺性该端盖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一般的盘盖类零件。

主要加工表面有端盖左、右端面,方形端面,要求其端面跳动度相对中心轴线知足,第二就是φ25孔及φ10孔,φ25孔的加工端面为平面,能够避免加工进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φ10孔的加工表面虽然在圆周上,但通过专用的夹具和钻套能够保证其加工工艺要求。

该零件除主要加工表面外,其余的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够达到加工要求。

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较好。

、肯定端盖的生产类型依设计题目知:Q=5000件/年,m=1件/年,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a%和废品率b%别离取3%和%。

代入公式得:N=5000台/年X1件/台X(1+3%)X(1+%)=端盖重量为0.5kg,由表1-3知,端盖属轻型零件;由表1-4知,该端盖的生产类型为大量生产。

2、肯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选择毛胚端盖在工作进程中不经受冲击载荷,也没有各类应力,毛胚选用铸件即可知足工作要求。

该端盖的轮廓尺寸不大,形状亦不是很复杂,故采用砂型铸造。

肯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由表2-1至表2-5可知,可肯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2.2.1公差品级由端盖的功用和技术要求,肯定该零件的公差品级为CT=9。

端盖铸造工艺结构.

端盖铸造工艺结构.
JL112端盖铸造工艺结构
JL112端盖铸造工艺结构
一、拔模斜度
在铸造造型时,为了便于将模型从砂型中取出,通常在 铸件的内外壁上沿起模方向常设计出一定的斜度,称为拔模 斜度(或叫起模斜度、铸造斜度),拔模斜度的大小通常为 1:100~1:20。
Produced by Мiss Хiè
按钮
JL112端盖铸造工艺结构
件形状应尽量简化,外形尽可能平直,内壁应减少凹凸结构钮
二、铸造圆角
为便于铸件造型,避免从砂型中起模时砂型转角处落砂
及浇注时将转角处冲毁,防止铸件转角处产生裂纹、组织疏
松和缩孔等铸缺陷,故铸件上相邻表面的相交处应做成圆角, 铸造圆角半径一般取壁厚的0.2~0.4倍,可从有关标准中查
出。同一铸件的圆角半径大小应尽量相同或接近。
Produced by Мiss Хiè
按钮
JL112端盖铸造工艺结构
三、铸件壁厚
为保证铸件的铸造质量,防止因壁厚不均冷却结晶速度不 同,在肥厚外产生组织疏松以致缩孔,薄厚相间处产生裂纹等, 应使铸件壁厚均匀或逐渐变化,避免突然改变壁厚和局部肥大 现象。壁厚变化不宜相差过大,为此可在两壁相交处设置过渡 斜度,其壁厚有时图中可不注,而在技术要求中注写,如“未 注明壁厚为4mm”。 为了便于制模、造型、清砂、去除浇冒口和机械加工,铸

端盖零件压力铸造工艺设计

端盖零件压力铸造工艺设计

目录目录 (1)一、前言 (2)二、压铸件工艺性分析及设计 (3)三、压铸机的选用 (8)四、压铸型设计 (11)五、压力铸造常规工艺的确定 (24)六、熔炼工艺 (26)总结 (40)参考文献 (41)一、前言1、压铸的基本概念压铸是将熔融状态或半熔融状态合金浇入压铸机的压室,在高压力的作用下,以极高的速度充填在压铸模(压铸型)的型腔内,并在高压下使熔融合金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高效益、高效率的精密铸造方法。

2、压铸生产的特点及应用范围(1)压铸有如下的优点:1)铸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很高2)铸件的强度和表面硬度较高3)可以压铸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4)生产率极高5)可省略装配操作和简化制造工序(2)压铸的应用范围压铸是近代金属加工工艺中发展较快的一种高效率、少无切削的金属成形精密铸造方法。

目前,压铸广泛应用于制造非铁合金的压铸件。

由于压铸工艺的特点,故使用的合金是结晶温度范围小、热裂倾向小以及收缩系数小的压铸铝、镁、及部铜的合金。

在非铁合金的压铸中,铝合金所占比例最高(约30%~60%)。

3、铝合金压铸业的发展及现状压力铸造工艺的诸多特点,使其在提高有色金属合金铸件的精度水平、生产效率、表面质量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优势。

随着汽车、摩托车等工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压铸件质量、节省能耗、降低污染等设计要求的实现,有色金属合金压铸件、特别是轻合金(铝及铝合金)压铸件的应用范围在快速扩张。

有资料表明:工业发达国家用铝合金及铝合金铸件代替钢铁铸件正在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目前压铸已成为汽车用铝合金成形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工艺之一,在各种汽车成型工艺方法中占49%。

二、压铸件工艺性分析及设计压铸件工艺设计是压铸型设计前必须做的工作,此时应大致确定所使用的压铸机、合适的压射压力和压射速度。

与此同时,应精确地设计铸件的分型面、浇注排气系统,因为其对压铸件的生产和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零件图图2-1为端盖零件图,材料为ZALSi12,合金代号为ZL102。

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成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II设计题目: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设计院系: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1、设计任务、设计零件的铸造工艺图、设计绘制模板装配图、设计并绘制所需芯盒装配图、编写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2、生产条件和技术要求、生产性质:大批量生产、材料:HT200、零件加工方法:零件上有多个孔,除中间的大孔需要铸造以外,其他孔在考虑加工余量后不宜铸造成型,采用机械方法加工,均不铸出。

造型方法:机器造型造芯方法:手工制芯、主要技术要求:满足HT200的机械性能要求,去毛刺及锐边,未注明圆角为R3-R5,未注明的筋和壁厚为8,铸造拔模斜度不大于2度,铸造表面不允取有缺陷。

3、零件图及立体图结构分析、零件图如下:图1.零件主视图图2.零件左视图三维立体图如下:图3.三维图(1)图4.三维图(2)4、工艺设计过程、铸造工艺设计方法及分析铸件壁厚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

铸件的最小允许壁厚与铸造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在普通砂型铸造的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1。

表1. 铸件最小允许壁厚引【1,表1-3】查得灰铁铸件在100~200mm的轮廓尺寸下,最小允许壁厚为5~6mm。

由零件图可知,零件中不存在壁厚小于设计要求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壁厚小于最小壁厚要求的情况。

造型、制芯方法造型方法:该零件需批量生产,为中小型铸件,应创造条件采用技术先进的机器造型,暂选取水平分型顶杆范围可调节的造型机,型号为Z145A。

制芯方法:由生产条件决定,采用手工制芯。

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当铸件的造型方法、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确定后,应当初步确定一箱中放几个铸件,作为进行浇冒口设计的依据。

一箱中的铸件数目,应该是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越多越好。

本铸件在一砂箱中高约52mm,长约130mm,宽约100mm,重约。

课程设计报告-端盖铸造工艺设计(全套图纸)

课程设计报告-端盖铸造工艺设计(全套图纸)

锻造工艺设计说明书全套图纸加153893706设计题目:端盖铸造工艺设计目录一.绪论 (1)二.绘制铸造工艺图 (1)三.参考文献 (5)一.绪论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

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制作时间.铸造是现代装置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

铸造分类主要有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2大类。

其中,普通砂型铸造,利用砂作为铸模材料,又称砂铸,翻砂,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但并非所有砂均可用以铸造。

好处是成本较低,因为铸模所使用的沙可重复使用;缺点是铸模制作耗时,铸模本身不能被重复使用,须破坏后才能取得成品。

此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齿轮零件的加工也采用砂型铸造的方式,与此同时,还要完成对端盖零件的工艺审核、成形工艺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经济成本核算等一系列工作。

与金工实习不同的是,这次我们不再是单纯的学习加工方法,我们要从毛坯件开始,对一个零件进行加工工艺设计。

这是对我们之前所学的《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实际应用与检验,也是对我们对知识应用能力的检验。

二.绘制铸造工艺图铸件图是铸件验收和冷加工车间进行铸件加工工装设计的重要依据。

它在零件的基础上考虑了加工余量、锻造公差、锻造余块检验式样及操作夹头等因素。

浇注位置与分型面、加工余量、拔模斜度、收缩率和铸造圆角、型芯、冷铁和芯头确定、浇注系统(冒口)等因素。

根据零件图的基本图样,结合砂型铸造工艺特点考虑上述因素绘制而成。

1.浇注位置的选择:1)重要加工面或要求高的面,置于铸型下部或侧立;2)将大平面朝下,以免出现气孔和夹砂。

3)大面积薄壁件,将薄壁放在下部或处于侧立。

根据以上原则选取如图浇注位置。

2.铸型分型面的选择:1)将重要加工面或大部分加工或加工基准面置于同一砂箱以保证尺寸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端盖铸造工艺设计学生姓名:学院:专业及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5 年 7 月 7 日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与要求1.完成产品零件图、铸件铸造工艺图各一张,铸造工艺图需要三维建模(完成3D图)。

2.完成芯盒装配图一张。

3.完成铸型装配图一张。

4.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15~20页),并将任务书及任务图放置首页。

二、设计内容为2周1. 绘制产品零件图、铸造工艺图及工艺图的3D图(2天)。

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确定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确定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收缩率,确定型芯、芯头间隙尺寸。

(1天)。

3. 绘制芯盒装配图(1天)。

4. 绘制铸型装配图、即合箱图(包括流道计算共2天)。

5. 编制设计说明书(4天)。

三、主要参考资料1. 张亮峰主编,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丁根宝主编,?铸造工艺学上册 [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3. 铸造手册编委会,铸造手册:第五卷[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4. 沈其文主编,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第三版)[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摘要本设计是端盖的铸造工艺设计。

端盖的材料为QT400-15,结构简单,无复杂的型腔。

根据端盖的零件图进行铸造工艺性分析,选择分型面,确定浇注位置、造型、造芯方法、铸造工艺参数并进行浇注系统、冒口和型芯的设计。

在确定铸造工艺的基础上,设计模样、芯盒和砂箱,并利用CAD、Pro/E等设计软件绘制端盖零件图、芯盒装配图。

关键词:铸造;端盖;型芯ABSTRACTThis design is about the casting process of end cap. The material of end cap is QT400-15. The end cap without complex cavity owns simple structures. Select the right parting line, pouring position, modeling method ,core making method, parameters of casting by analyzing the part drawing, then design gating system, riser, core. After the design of casting process, accomplish the part drawing of end cap and assembly drawing of core box with the aid of design software such as CAD and Pro/E.Keywords:Cast; End cap; Core目录第一章零件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零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铸造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铸造合金和造型材料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铸造合金的选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造型和造芯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铸造工艺参数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加工余量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铸件孔是否铸出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起模斜度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铸造圆角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铸造收缩率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造型方法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浇注系统和冒口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浇注系统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冒口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装配图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铸型装配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芯盒装配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零件工艺性分析零件分析轴承端盖起轴向固定作用,同时防尘密封,避免污染。

铸造工艺性分析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结构应符合铸造生产的要求,易于保证铸件品质,简化铸造工艺和降低成本。

分析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铸件应有合适的壁厚,铸件壁厚太薄易产生浇不足、冷隔等缺陷;铸件结构不应造成严重的收缩受阻,壁的连接处和转角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形式,即铸造圆角,它既可以使转角处不产生脆弱面,又可以减少应力集中;铸件内壁应薄于外壁;壁厚力求均匀,减少肥厚部分,防止形成热节。

该端盖底面较大,轴向高度较小,壁的连接处壁厚较大。

Φ80的孔质量要求较高,阶梯孔较大,用型芯铸出,6个Φ15小孔可以不铸出。

第二章铸造合金和造型材料的选择铸造合金的选用端盖起轴向固定作用,同时防尘密封,避免污染,铸造合金材料为球墨铸铁QT400-15,质量估算为。

造型和造芯材料本次课程设计的铸件是大批量生产,故造型方法采用机器造型,其具有生产效率高、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加工余量小、生产总成本低和铸件质量稳定等特点。

造型方法可选用砂箱造型,两箱造型,其操作方便。

造型材料选择湿型砂。

湿型砂是以膨润土作粘结剂的一种不经烘干的型砂,适用于中小型铸件的大批量生产。

湿型砂的主要性能指标:水分质量分数%~%,湿压强度60kPa~150kPa,紧实率40%~50%,破碎指数65%~75%。

用于球墨铸铁湿型砂的配比和性能:旧砂质量分数93%~95%,新砂加入量3%~5%,膨润土%~%,煤粉%~%,含水量%~%,紧实率34%~45%。

造芯方法可采用芯盒造芯,机器制芯,芯盒材料选用灰铸铁。

第三章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的确定零件尺寸如图所示,零件中心是阶梯孔,零件底端大,顶端小,轴向高度小,径向长度大。

选择浇注位置时应考虑如下原则:质量要求高的加工面、工作面或大平面应该朝下或处于侧面或斜面的位置;为防止铸件薄壁部分产生浇不足或冷隔等缺陷,应将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置于铸型下部或使其处于垂直或倾斜位置。

选择分型面时应考虑如下原则:分型面应尽量选择在铸件的最大截面处,并尽量使逐渐地的大部分或全部置于同一砂箱内,或使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在同一砂箱中,以便于造型,保证铸件的精度、型芯的安放和检验及合箱操作;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量;分型面的选择应尽量减少型芯和活块的数量,以便简化制模、造型和合箱等工序;分型面的选择不宜使型腔过深;分型面的选择应考虑铸件的不加工面尽量避免有披缝。

分型面位置的选择有两种方案,分别如图和图所示。

对于方案二,分型面不在截面最大处,会使型腔过深,而且容易产生披缝。

方案一,最大截面处为分型面,直径为180的孔朝下,利于型芯放置的稳定;上下模都有斜度,利于取模。

综合分析,方案一更为合理。

图零件尺寸图方案一图方案二第四章铸造工艺参数设计确定铸造工艺参数必须以零件尺寸为依据,零件的详细尺寸如图所示。

加工余量的选择该端盖为成批、大量生产,可采用机器造型及造芯。

由《材料成形技术基础》P54 表查得尺寸公差等级CT应为8~12级,选10级,加工余量等级RMA应为E~G,选择F。

端盖的最大尺寸为320mm,查《材料成形技术基础》P56 表,并根据加工余量中“顶面(相对于浇注位置)的加工余量等级应比底、侧面加工余量等级降一级选用”的规定得,顶面的加工余量取,底面和侧面的加工余量取。

结论:顶面的加工余量取,底面和侧面的加工余量取。

加工余量如图所示。

图加工余量铸件孔是否铸出的确定因为该铸件材料是QT400-15钢,大量生产,最小孔径15mm,由《铸造工艺及工装设计》表2-11查得铸件的最小铸出孔直径是35mm~40mm,则该孔不需要铸出。

结论:该孔径为15mm的孔不需要铸出。

起模斜度的确定根据《材料成形技术基础》中的规定,该铸件选用增加铸件厚度的起模斜度形式,如图所示。

图起模斜度该铸件模具是金属模,由《新编铸造技术数据手册》查得砂型铸造时模样外表面起模斜度查得外表面起模斜度α=1°10′,a=。

结论:α=1°10′,a=。

铸造圆角的确定如图所示,1~4、6、7处均有尖角,考虑到起模及避免剩余两壁渡部分浇不足,以上这些部分需要铸出圆角,查《铸造工艺及工装手册》得知铸造圆角可选为内壁圆角R4,外壁圆角R2。

图尖角所在位置4.5铸造收缩率的确定该铸件材料为球墨铸铁,由《铸造技术数据手册》P755知球墨铸铁的铸造收缩率为%~%,该铸件可以选1%,则制造尺寸放大一个线收缩率。

结论:铸造收缩率1%。

综上所述考虑到铸件的加工余量、收缩量、拔模斜度、铸造圆角、工艺补正量后的铸件尺寸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