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Word版
诸子喻山水(1)
孔子与《论语》: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 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朱熹把它和 《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诸子喻山水
初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特殊字的读音和意义: 虽覆一篑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乐,仁者寿
通假字:
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必:通毕,尽,完全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知者乐水 词类活用: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厌:通“餍”,满足
孙子与《孙子兵法》 孙子,名武,字长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 因齐国发生内乱投奔吴国,被吴王任命为将。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兵书,相传 为孙武所著。现存《孙子兵法》有十三篇,所包含 的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和辩证法观点,对当今世界的 军事、情报、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仍然具有现实 的指导意义。
管仲与《管子》
管仲(约公元前730年—公元前645年), 名夷吾,字仲,谥号敬。春秋初期齐国政 治家、军事谋略家。因助齐桓公成为“五 霸”之一,而被尊称为仲父。
•
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做事中 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 获得成功。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于 意志是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 圣。
圣明的君主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够聚集众多的臣民; 读书人不厌倦学习,所以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聪明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 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去不复返的光阴就像这河水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 去!
诸子喻山水翻译不删
【原文1】子曰:“譬如为山,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未成一篑,(篑:音kuì,土筐)只差一筐土就堆成,判断句,标志“…….,……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平地,譬如平整土地,虽覆一篑,即使才倒下一筐,进,吾往也。
判断句,标志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原文2】上不天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则下不遍覆,那么就不能向下覆盖整个世界;心不地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则物不必载。
通假字,“必”通“毕”,完全那么就不能完全负载万物。
太山不立好恶,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故能成其高;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不择小助,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都能包容),故能成其富。
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故大人寄形于天地(天地,名词作状语,像天地一样)(形,形体)所以君主的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而万物备,因而万物齐备;历心于山海(山海,名词作状语,像山海一样)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而国家富。
因而国家富足。
上无忿怒之毒,君主没有因愤怒而残害臣民,下无伏怨之患,(伏,潜伏)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上下交朴,(交,同;朴,纯朴)君主和臣民都返朴归真,以道为舍。
把道作为归宿。
故长利积,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大功立,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成于前,名望在生前树立,德垂于后,恩德在后世流传,治之至也。
(治,天下安定;至,最)判断句,标志“…….,……也”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原文3】海不辞水,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故能成其大;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博大;山不辞土石,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故能成其高;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峻;明主不厌人,(“厌”,通假字,通“餍”,满足)贤明的君主不满足百姓(人口数量多),故能成其众;(形容词作名词,众,众多的臣民)所以能够聚集他的众多的臣民;士不厌学,(“厌”,通假字,通“餍”,满足)读书人不满足学习,故能成其圣。
诸子喻山水基础知识整理及课文翻译
诸子喻山水基础知识整理及课文翻译本文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2、老子,即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
3《孙子》又称《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先秦兵家的代表人物。
4、孟子,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5. 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1、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2、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
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
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
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反璞归真,以道为归宿。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3、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贤明的君主不会满足他有的贤能之士,所以才能聚集民心;饱学之士不会厌倦学习,所以才能成为圣人。
4、孔子说,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5、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如同这江水,日夜不停。
”6、徐辟问:"孔子经常推崇水,说‘水啊!水啊!’,从水中得到什么呢?"孟子回答说:“有源泉的水都是滚滚而来,不分昼夜,先注满沟渠再前进,最终到达了大海。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诸子喻山水》是一篇从先秦诸子著作中选取的有关章节组合而成的课文,以山水为中心,设喻说理,展示了诸子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感悟,蕴含了许多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人生真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诸子喻山水先秦:先秦诸子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 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 华东师大版(2021年整理)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华东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华东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华东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诸子喻山水》文言文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 今义:年长的人。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 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 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 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实际;今义:见闻,感情.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
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 今义:没有能力,不可以。
《诸子喻山水》
1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 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 莫不知,莫能行。 人贵柔。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 争,故无尤。
★ 老子眼中水是最高的
道德典范,是“道”的化身。 水利万物而不争,平和 从容开阔大度。 不争就是无为,因此能够没有过失。
★ 无为无不为,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孙子——兵家《孙子》
11、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 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 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顺应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实行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 取胜者,谓之神。 ★ 能够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而
对自身进行调整,才能在
5、盈科而后进。
满 坎 一定的阶段
6、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过错 通 达
7、夫唯不争,故无尤。
8、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根据 没有人 替 代
9、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看看谁的能力强:
1. 于 仲尼亟称于水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 而 盈科而后进 可立而待也
一词多义
何取于水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
希腊神话的安泰每接近一次大地, 便从大地中吸取一回力量, 让我们每深入一次山水, 便获得一份精神与灵智。
仁者乐山
1、‚为山‛成败在于‚吾往‛、‚吾止‛ 2、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 3、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7、登泰山而小天下,
2、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3、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 7、不盈科不行 8、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9、以其善下之 1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 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11、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 地而制流
诸子喻山水文言知识整理+翻译
11、带兵的基本战术要像水往低处流那样,不吃眼前亏,避其锋芒,从敌人的薄弱之处打击;水根据地而控制流向,士兵因为敌人而取得胜利。所以用兵在于随机应变,像水那样形状随容器的变化而变化. 能因敌人变化而变化然后取胜的人,可以称他为神。
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君子(必会)以此为耻。
5.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省略状语)
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
6.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省略介词)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四) 介短后置:
1. 仲尼亟称于水。(于水称)
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2. 何取于水也?(于水取)
(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3.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于圣人之门游)
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4.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取是,“之”作标志)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得到这一点(就)罢了。
3.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莫能胜之)
然而(当水)冲击坚强的东西(时),(却)没有能够胜过它的。
4. 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宾语前置)
它们的干涸了,能站着等待。
5.何取于水也?
19.不盈科不行 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0.不成章不达 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诸子喻山水》原文、注释、译文
《诸子喻山水》原文、注释、译文【原文】《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①为山②,未成一篑③,止,吾止④也。
譬如平地⑤,虽覆⑥一篑,进⑦,吾往⑧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⑨,心不地则物不必⑩载。
太山(11)不立好恶(12),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13)。
故大人(14)寄形于天地(15)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6)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17),下无伏(18)怨之患。
上下交(19)朴(20),以道为舍(21)。
故长利(22)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23)于后,治(24)之至(25)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26)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27)不厌(28)人,故能成其众(29);士不厌(30)学,故能成其圣(31)。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32)者乐(33)水,仁者乐山;知者动(34),仁者静(35);知者乐(36),仁(37)者寿(38)。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39)曰:“逝者(40)如斯(41)夫,不舍(42)昼夜。
” (《论语·子罕》) 徐子(43)曰:“仲尼亟(44)称(45)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46)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47),不舍昼夜,盈(48)科(49)而后进,放(50)乎(51)四海。
有本(52)者如是(53),是之取(54)尔(55)。
苟(56)为无本,七、八月(57)之间雨集,沟浍(58)皆盈(59);其涸(60)也,可立而待(61)也。
故声闻(62)过(63)情(64),君子耻(65)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66)(66)而小(67)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68),游(69)于圣人(70)之门者难为言(71)。
观水有术(72),必(73)观其澜(74)。
日月有明(75),容光(76)必照焉(77)。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诸子喻山水
古诗文系列:诸子喻山水
诸子喻山水: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 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文言现象 通假字 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 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
古诗文系列:诸子喻山水
译文:
作战的方式有点像水,水运动的规律 是避开高处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 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 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 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 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 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古诗文系列:诸子喻山水
古诗文系列:诸子喻山水
诸子喻山水:
(省略定语) 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 君子(必会)以此为耻。 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省略状语) 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 5.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省略介 词)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 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四)状语后置: 1.仲尼亟称于水。
古诗文系列:诸子喻山水
译文: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 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 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 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 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开明的君主 不满足于手下的人才,所以能成就他手下 众多人才;学者不满足于学习,所以他能 达到圣人的境界。
古诗文系列:诸子喻山水
诸子喻山水:
5.天下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6.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7.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五)宾语前置: 1.上不天则下不遍覆。(不遍覆下)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 就不能覆盖整个大地。 2.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取是尔, “之”作标志)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
《入海取沉水喻》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入海取沉水喻》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译文:
很久以前,有一位有声望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
过了一年,终于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
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
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
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
注释:
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
②沉水:又名沉香。
因木质坚实,入水能沉,故名。
③方:才,刚
④持:拿
⑤诣:到、去。
⑥以:因为
⑦卒:最终
⑧经历:经过(时间)
⑨售:卖出去。
⑩即:于是,就
11诣市卖之:之,指代前面的沉香
12如是:像这样
13.直:通“值”,价值。
水喻原文及翻译
水喻原文及翻译
水喻选自《苏东坡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实践出本领的道理,只懂得理论而不去实践是没有用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喻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南方多没人①,日②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③,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④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⑤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⑥其道。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⑦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⑧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东坡集》)
译文
南方能潜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
七岁能步行过河,十岁能在水面浮游,十五岁就能潜水了。
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只是偶然做到这样的吗?(他们)必定是懂得水*的。
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能掌握水*了。
生来就不识水*的,即使到了成年,看见船也害怕。
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能潜水的人请教,打听他们能够潜水的原因,按照他们的话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
所以凡是想不通过下水刻苦实践而只掌握潜水理论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潜水的人是一样的。
注释
(1)没人:善于潜水的人。
没,潜入水中。
(2)日:每天。
(3)涉:?水,步行过河。
(4)苟然:偶然。
(5)道:方法。
(6)得:掌握。
(7)畏:害怕。
(8)以:按照。
诸子喻山水(高二下 语文)
诸子喻山水(高二下语文)诸子喻山水(高二下语文)虞山水一.通假字:1.如果头脑不在地面上,则不需要携带物体。
“必须”和“完成”是一样的,而且已经精疲力竭了。
2.知者喜欢水。
“知识”和“智慧”是一样的,智慧也是一样的。
3.来源黑帮“黑帮”与“滚球”相同。
4.只是“呃”和“耳朵”。
5.良好治理“良好治理”与“治理”相同。
二.古今异义:1.不落伍。
古代意义:贫穷,现在意义:未来。
2.虽然一个人落后了,但古代的意思是:甚至,现在的意思是:虽然。
3.泰山不确定好恶。
古义:不,今义:第四。
河流和海洋不选择小援助。
古意:别无选择,今意:别无选择,小协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
6.穿越山海,这个国家有着丰富的古代意义:心灵,现代意义:经验和心灵。
7.没有隐藏的怨恨。
古义:臣民,今义:下。
8.从上到下交接。
古老的含义:回归简单,回归真理。
现代意义:沟通和简单。
9.以道为弃。
古义:归宿,今义:弃绝。
10.大海离不开水。
古代的意思是拒绝,现在的意思是说再见。
11.清明的主不厌倦人。
古义:憎恶,今义:恨。
12.什么来自水?古代的意思是:得到,现在的意思是:承认。
13.英科落后。
古代的意思是:看,向前流,现在的意思是:科学,后来的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我听说过爱的古老含义:名誉、情感;金一:视觉和听觉,实用。
17.在圣人之门游泳的人很难说古代的意思是学习,现在的意思是玩耍。
18.光一定要亮。
古代含义:小间隙,现代含义:调节和照明。
19.我们不能没有盈科。
古老的正义:我们不向前流动。
现代正义:我们没有能力。
120.无章无古意:登台,现意:写一篇文章。
21.水能使万物受益,而无需战斗。
古义:引导,今义:犀利。
22.因此,它几乎与道相似。
古代含义:接近,现代含义:几乎。
23.与山人交朋友,古代义:交朋友,现代义:和谐。
诸子喻山水
【原文】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 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 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 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 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 建立功业且德泽后世,才能达 到国家大治。
像水那样具有不争的美德,所以能做到没 有过失。
【原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
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 容乃大”,这两点使江海成为百川 之王,这两点也是老子养生为人之 道的奥妙所在。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 莫之能胜,以其无以 易之。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归 纳 梳 理
• 根据课文内容列出一张表
选文 作者
山/水的特点
第1则 《论语》 积土成山
第2则 第3则
第4则
韩非子 “太山不立好恶” 管 仲 “海不辞水”
“山不辞土石”
《论语》 水好动、山稳重
第5则 《论语》 永无止息地流淌
第6则 孟 子 “不盈科不行”
第7则 孟 子
“不盈科不行”
第8则 老 子 善利万物而不争
山水风光中蕴藏着许多哲学命题,孕育着 无限的诗情画意。人们通过读山水,可以领悟 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故历代 文人墨客无不倘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山 水对人类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我们从中寻找什 么或验证什么,而在于它对我们的提供,希腊 神话的安泰每接近一次大地,便从大地中吸取 一回力量,我们也应该是每深入一次山水,便 获得一份精神与灵智。若没有时间亲临大自然 体味人生,那就让我们在描摹山水的文字中体 味一番吧。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期末考点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期末考点原文欣赏《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翻译: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原文译文词解知识点(汇编)
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
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
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
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
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
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69)。
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
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
《诸子喻山水》阅读指南
《诸子喻山水》阅读指南山水情思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式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六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七十八章)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阅读指南本文节录了《论语》、《孟子》、《韩非子》、《管子》、《老子》、《孙子》等书中有关“山”、“水”的议论,它们都以“山”、“水”为比喻,表达了由此而悟出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感悟。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原文】9.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1)篑:音kuì,土筐。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原文】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原文】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韩非子大体》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
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富有。
所以君子要像天地那样遍覆毕载而使万物齐备,要像山海那样不立好恶、不择小助而使国家富强。
君主没有忿怒引起的毒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归真返朴,把道作为归宿。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诸子喻山水》共32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知道。——苏联
《诸子喻山水》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座山,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这时却停下来了,是我自己要停止的。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又比如在平地上堆一座山,即使才倒下一筐土,继续堆土,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论语·子罕》)罕》)(譬(pì)如:比如。
为(wéi)山:用土堆山。
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便能成功。
篑,盛土的竹筐。
吾止也:判断句。
是我自己停止的。
平地:平整地面。
“平地”后面有省略的成分。
虽:连词,表假设。
覆:倾出;倒出。
进:前进;向前。
这里指继续倒土堆山。
吾往也:判断句。
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往,去,到。
这里指去做继续堆土的事。
子罕:是《论语》的篇名,取自于“(《论语》子罕篇第九)”的第一章“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是“孔子很少谈到利、命和仁”。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上面如果没有辽阔的天空,那么下面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则物不毕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那么万物就不能被全部包容。
泰山对土石不存在什么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包容一切而成就自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己的高大;江海对溪流不加选择,哪怕是很小的帮助也高兴,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浩瀚。
(遍覆:全部覆盖。
遍,全部。
毕载:全部承受。
毕,统统;全部。
载,承受。
太山:即泰山。
立:存在。
好恶(hàowù):喜好与嫌恶。
小助:小的帮助。
富:盛,多。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所以君主让自己形体中的气魄寄托在天地间,那么万物就具备了,尽心在高山和大海间,那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么国家就富足了。
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君主和臣民都反朴归真,把道作为归宿。
(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
寄形:寄托形体。
万物: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历心:尽心。
富:财物多,跟“贫”相对。
忿怒:愤怒。
毒:祸患,祸害。
伏怨:潜藏的怨恨。
患:祸患;灾难。
交朴:都有淳朴之心。
交,俱;皆。
朴,淳朴;朴实。
以道为舍:把道作为归宿。
道,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
《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者,万理之所稽也。
”舍,虚拟的住宅。
《管子·心术》:“德者,道之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因此长远的利益积累了,伟大的功勋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这是国家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大治的最高境界。
(《韩非子·大体》)(长利:长远的利益。
功:功勋。
名:名望。
成于前:树立于生前。
成,完成,实现。
垂于后:流传于后世。
垂,留传;流传。
治: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与“乱”相对。
至:达到极点。
大体:《韩非子》第二十九章篇名,取自其开头的一句话:“古之全大体者”,意思是“古代能够全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和根本的人”。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海不拒绝任何的水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博大;山不拒绝任何土石,所以能够成就它的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高峻;贤明的君主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够聚集众多的臣民;读书人不厌倦学习,所以能达到其圣。
(《管子·形势解》)那种圣人的境界。
(《管子·形势解》)(辞:推辞;辞谢。
明主:贤明的君主。
不厌人:不嫌弃百姓。
厌,嫌弃。
士:泛指读书人,知识阶层。
不厌学:不厌倦学习。
)厌,厌烦。
圣:圣人。
指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
形势解:《管子》中的篇名。
是对《形势》篇思想作专门解释的篇章。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有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论语·雍也》))(知(zhì)者:有智慧的人。
乐(yào):喜好,爱好。
仁者:有德行的人。
动:改变事物原来的状态。
与“静”相对。
静:沉静稳重。
寿:长寿。
雍也:《论语》中的篇名。
主要内容是评论人物、泛论人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回头的光阴就像这河水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去。
”(《论语·子罕》)语·子罕》))(川上:河边。
川,河流。
上,表示江河的边侧。
逝者:指消逝的时光。
逝,流。
斯:代词,这。
代指流水。
舍:停留,止息。
昼夜:白日和黑夜。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徐子说:“孔子多次称赞水,说:‘水呀,水呀!’他所取法于水的是什么呢?”)(徐子:孟子弟子。
战国时宋人,反对战争。
仲尼:孔子的字。
孔子名丘,春秋鲁国人。
亟(qì):屡次;一再。
称(chēnɡ):称道;称扬。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孟子说:“有本源的泉水滚滚地往下流,昼夜不停,把低洼之处注满,又继续向前奔流,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一直流到海洋中去。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孔子取法他这一点罢了。
假若没有本源,一到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月间,雨水众多,大小沟渠都满了;可干涸也就是一会儿的事。
所以名誉超过实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引为耻辱。
”(《孟子·离娄下》)(混混(ɡǔnɡǔn):同“滾滾”。
水奔流不绝的样子。
盈科:水充满坑坎。
盈,满,充满。
科,坎;坑。
放(fǎnɡ):至,到。
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
是之取尔:宾语前置句,“是”是动词“取”的宾语,“之”是助词。
尔,通“耳”,罢了。
苟为:同义复用。
如果。
雨集:雨水密集。
沟浍(kuài):泛指田间水道。
浍,田间水渠。
涸(hé):水枯竭。
声闻(wèn):也作“声)问”,名声。
过情:超过实际情形。
耻:以……为耻。
离娄:《孟子》篇名,内容涉及政治和为人处事等方面。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很小了,上了泰山,便觉得天下也不大了。
所以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看过海洋的人,别的水便难以吸引他;曾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别的议论也就难以吸引他。
(东山:赵岐注:“东山,盖鲁城东之高山。
”后因以代指鲁地。
小鲁:以鲁国为小。
小,以……为小。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
古称东岳,为五岳之一。
也称岱宗、岱山、岱岳、泰岱。
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
古代帝王常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难为水:别的水难以吸引他了。
游:外出求学。
圣人:这里专指孔子。
《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
”难为言:别的议论难以吸引他了。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观看水有方法,一定要看它壮阔的波浪。
太阳、月亮都有光辉,连一点缝隙都必定照到。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水这个东西不把洼地流满,便不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没有达到一定的阶段,就不通达。
”孟子·尽心上孟子·尽心上(术:方法。
澜:大波浪。
明:指日月的光亮。
容光:指微小的空隙。
照焉:照到它。
焉,代词。
流水之为物:流水作为一种物体。
之,助词。
为,动词,作为。
盈科:水充满坑坎。
盈,满,充满。
科:坎;坑。
志于道:立志于道。
道,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
成章:乐曲终了为一章。
引申为积渐生变,自成格局,皆可称成章。
章,指事物发展的)阶段。
达:畅通。
尽心:《孟子》篇名,集中了孟子关于认识和自身修养的论述。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最善的人像水一样:水善于适宜万物而不与之相争,它甘心处在众人所憎恶的卑洼地方,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所以它接近于道。
居住要善于像地一样卑谦;心地要善于像深潭一样沉静;待人要善于像上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天一样仁慈;言谈要善于保持诚信;施政要善于治理家国;办事要善于发挥才能;行动要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于利用时机。
正因为他与物不争,所以没有过失。
(《老子》第八章)(上善:至善,道德最完善的人。
利万物:适宜万物。
利,方便;适宜。
所恶:憎恶的地方。
几于道:接近于道。
几,接近。
居善地:居住要善于像地一样卑谦。
地,指卑下之处。
渊:深潭。
仁:仁慈。
信:诚信。
正:通“政”,施政。
治: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与“亂”相对。
)唯:因为。
尤:过失。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江海能汇集百川成为江海的原因,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位,因此水能到百川汇集的地方。
(《老子》第六十六章)(《老子》第六十六章))(所以:……的原因。
百谷王:指江海。
百谷之水必趋江海,故称。
善下:善于处在低位,下,位置在低处。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天下没有什么比水柔弱,但是冲击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因为没有用来替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代它的东西。
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谁不懂得这个道理,但是没有谁能够遵行它。
(《老子》第七十八章)(《老子》第七十八章)(莫:代词。
没有什么。
柔弱于水:比水柔弱。
于,介词,表示比较。
攻:冲击。
坚强: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
莫之能胜:没有什么能胜过水。
宾语前置句。
“之”是动词“胜”的宾语。
无以:没有用来。
易:替代。
莫不知:没有谁不懂得。
莫,代词,没有谁。
知,懂)得。
行:实行。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作战的方式好像水的流动,水的流动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方式是避开敌人坚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实之处而攻击它的弱点。
水因地势的高低而制约流向,作战则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夺取胜利。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所以战争没有固定的态势,水流没有不变的形态。
能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夺取胜利的,这就叫之神。
(《孙子·虚实篇》)做用兵如神。
(《孙子·虚实篇》)(兵形:指用兵作战的方式方法。
水之形:水的流动。
形,形状,这里指水的流动。
趋:趋向。
避实而击虚: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它的弱点。
实,坚实;踏实。
虚:空隙。
引申为薄弱环节。
制流:控制流向。
制胜:制服对方以取胜。
常势:固定的形势。
常,固定的。
常形:因:根据。
固定)的形态或形状。
神:神灵;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