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意义主要是满足国家一系列政策的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保障、对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所做的庄严承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三大文明健康发展。其中,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利于发扬传统文化思想和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第二,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大部分学者,从生态环境方面看问题:(1)资源短缺问题日趋突出。我国面临的资源短缺压力大,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2)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及有害化学品污染以及环境物理性污染等。(3)生态系统持续恶化。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四大自然生命系统,大气生态系统、水源生态系统和能源与矿产生态系统三大自然环境系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学者从社会各个方面看待问题:(1)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根本改变。(2)公民生态意识淡薄。(3)环境立法体系不完善。环境立法体系结构不完善、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环境立法行政干预色彩浓重。(4)国际合作机制有待健全。主权问题阻碍着国际环境合作深入进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关系的紧张导致国际环境合作阻碍重重、污染转移给国际合作造成阴影、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不健全。(5)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有待加强:建设生态文明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促进资源节约的环境经济政策和鼓励节约的长效机制、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6)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资源利用率低。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根据主体分类,可以概括为:(1)政府引导;(2)企业推动;(3)公众参与。从社会各方面分类:(1)构建生态文明观;(2)构建生态文明制度;(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建立健全生态法制体系;(5)创造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6)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教育;(7)培育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发挥第三部门的参与作用;(8 )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按体系分类:(1)构建中国特色多元化生态价值体系。(2)构建中国特色多元化生态保障体系。十八大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2 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

姬振海将生态文明分为四个方面:“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与“生态产业文明”。科学发展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保障,生态产业和生态技术是建设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观是建设的精神动力,良好的法律法规是建设的坚实后盾。”周生贤在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中将其分为生态伦理、生态经济、生态制度、生态安全及生态环境质量。有的研究中,也将生态文明建设分为产业生态化、消费绿色化、资源节约化、生态经济化、生态科技、生态制度等方面。总的来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本体现在以下五部分中:生态伦理、生态经济、生态治理、生态技术与指标、生态制度。

2.1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即人类处理自身及其周围的动物、环境和大自然等生态环境的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生态伦理体系是由有关生态的认识程度、价值态度、道德行为和实践效果构成的整体。衡量一个社会生态伦理的发达程度,可以考虑包含认识、价值、道德和实践这四个层面的内容:是否理解当代生态运动的深刻意义;是否形成了生态保护的价值观;是否自觉遵守生态道德原则规范;是否处理好生态伦理在实践当中容易发生的问题。

现代生态伦理观念的提出,源于利奥波德和他的“大地伦理学”。奥尔多·利奥波德提出“大地伦理学”的小册子《沙乡年鉴》(1949年出版),被称为“现代环境主义运动的一本新圣经”。现代生态伦理建设具体体现在转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和态度,树立环保观念和生态意识;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式,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传统的容易破坏和污染环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技术,生产和消费环保产品等。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赖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还必须同时诉诸伦理信念。只有以伦理信念为基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才能有效的得以贯彻落实。维护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是人类应尽的义务,也是生态价值与生态伦理的核心内涵。

冯雷认为,生态伦理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和标准: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责任原则、生态安全、节制和节约原则、正直、真实和可信原则、环境美。生态文明的评价指标包括: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地区利益和整体利益、维护弱势群体利益、政府、企业、社会的全方位生态保护、生态伦理制度化水平。其中一个地区的政府、企业和市民生态伦理实践是生态伦理评价的核心内容。

2.2生态经济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是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念的最早倡导者。国内外学者多强调从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协调、共为整体的角度对生态经济进行定义。著名生态经济学家Costanza R.给出的定义“生态经济学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阐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也正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许多最紧迫的问题的根源,而现有的学科不能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这些关系予以很好的研究”,这个定义较好的把握了生态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特征。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王松霈认为“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相互渗透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合系统”,这个定义强调生态经济学是一门边缘交叉的学科。虽然大都认为生态经济应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