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鲁科版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2节电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鲁科版高二年级上学期选修31第三章第二节电阻 课件 (共14张PPT)

高中物理鲁科版高二年级上学期选修31第三章第二节电阻 课件 (共14张PPT)

实验电路图:
实验数据:
V
长度,横截面积相同
A
实验结论: 不同种材料,R不同
一、探究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
实验结论:
1.同种材料,S一定,电阻R与L成正比 RL
2.同种材料,L一定,电阻与S成反比 3.不同种材料,R不同
R 1 S
请理解(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滑动变阻器的特点?
二、电阻定律
1.内容: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一、探究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
实验电路图:
V
实验数据:
长度,材料相同
A
1
R
S
实验结论: 同种材料,L一定,电阻与S成反比
一、探究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
二、电阻定律
思考一下
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
的导体,但R2的尺寸比R1小很请多。问如:图这所对示.这两个 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启发呢?
R1
电流方向
a
h
R2
b h
第三章 第二节 电阻
华泰一
本节内容
律 3. 理解电阻率的概念 4. 理解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一、探究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
问题: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长度、横截面积、导电材料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同种材料,S一定,改变L,测R 同种材料,L一定,改变S,测R 不同材料,L一定,S一定,测R
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 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高中物理 3.2《电阻》教案 鲁科版选修3-1

高中物理 3.2《电阻》教案 鲁科版选修3-1

第2节电阻[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比例系数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由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而产生,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二〕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电阻定律的础上,会灵活运用电阻率公式计算电阻的大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成功的积极情感,进一步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

〔2〕通过对不同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电阻率的概念[教学媒体]干电池组,电键,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假设干条,导线假设干[教学安排][新课导入]直接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电阻的大小不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而是由电阻本身决定的。

那么到底是电阻的哪些因素影响电阻的大小呢?又是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呢?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新课内容]1.实验探究(1)猜想:学生提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材料/长短/粗细等等〔要求给出猜想的感受或理论依据,并对其函数关系做定性判断〕(2) 设计实验:提出问题1:实验中有很多的物理量,应采用什么方法?应怎么选择待测电阻丝?——用控制变量法;所以要选择几根电阻丝,其中A 、B 、C 是同种材料,横截面积依次为1: 2:4。

每根电阻丝可选择接入电路的长度。

D 是另一种材料的电阻丝,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改变温度。

提出问题2: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由于长度、粗细都可以用倍数的关系,所以主要要测量读数的就是电阻值了。

提出问题3:要如何测定导体的电阻?〔请同学设计电路〕——可用万用表的欧姆档,但这样的测量太粗略。

所以最好使用欧姆定律,利用电压和电流间接测量电阻值。

电路如右图。

提出问题4:实验中如何减小读数时的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可通过多次测量减小,即应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和电流,求其比值的平均值。

(3) 实验操作:按电路,依次将 A 、B 、C 、D 三段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中,利用 R=U/I 测出三段电阻丝电阻,并加以比较。

3.2电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3.2电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 欧姆定律表明,在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6.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
-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和,即R_total = R1 + R2 + R3 + ...。
- 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的和,即1/R_total = 1/R1 + 1/R2 + 1/R3 + ...。
3. 在实验中,进行充分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和观察能力。
4. 通过设计合理的探究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授电阻的概念时,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电流通过不同的物质会有不同的阻力?”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电阻的定义和性质。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实验活动,测量不同材料的电阻值,体验电阻的实际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知识点。
4. 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难点在于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设计合理的探究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解决办法:

最新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1课件:第3章-第2节 电阻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最新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1课件:第3章-第2节 电阻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PPT

[核心点击] U l 公式 R= I 和 R=ρS的比较 两个 公式 U R= I l R=ρS
U l R= I 是电阻的定义式,其电阻并 R=ρS是电阻的决定式,其电阻的 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大小由导体的材料、 横截面积、 长 区别 只是可由该式算出电路中的电阻 度共同决定 提供了一种测 R 的方法:只要测 提供了一种测导体电阻率 ρ 的方 出 U、I 就可求出 R 法:只要测出 R、l、S 就可求出 ρ
l R=ρS,ρ 大,R 不一定大,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一定大;R 大, ρ 不一定大,导电性能不一定差
[核心点击] 1.电阻率和电阻的区别 电阻 R 描述对象 物理意义 导体 电阻率 ρ 材料
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 ρ R 大,阻碍作用大 由材料、温度和导体形状决定 大,导电性能差 由材料、温度决定,与导体形 状无关
决定因素
单位 联系
欧姆(Ω)
欧姆· 米(Ω·m)
[先填空]
阻碍 作用,叫做电阻.若测出导线两端的电压 1.电阻定义:导线对电流的
U U 和导线中的电流 I,则 R= I .
电压U 2 .伏安法:用电压表测出导线两端的
,用电流表测出导线中
U 电流 I 的 ,代入公式 R= I 来求导线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电阻定律 (1)导体的电阻 R 跟导体的 长度l 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还 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l (2)公式:R= ρS .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为 Ω .
4.电阻率 ρ (1)意义:反映材料导电性能 的物理量. RS (2)公式:ρ= l . (3)单位: 欧姆·米 ,符号 Ω·m . (4)决定因素:电阻率与温度 和材料有关. (5)变化规律: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但绝缘体和半 导体的电阻率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并且变化也不是线性的.

高中物理鲁科版电阻教案

高中物理鲁科版电阻教案

高中物理鲁科版电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基本特性;2. 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和电阻的串并联规律;3. 能够应用电阻理论解决相关问题;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和单位;2. 电阻的分类和特性;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4. 电阻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重点:1. 电阻的概念和基本特性;2. 电阻的计算方法和串并联规律。

教学难点:1. 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变化规律;2. 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式进行;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或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引出电阻的概念;2. 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单位和特性,讲解电阻的分类和计算方法;3. 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电阻,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4. 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变化规律;5. 练习: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具准备:1. 实验仪器: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等;2. 教材资料:相关教材教辅资料;3. 实验材料:导线、电池等;4. 计算器、黑板、粉笔等。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数据分析和结论;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3. 作业考核:通过习题作业考核学生对电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拓展延伸:1. 可以让学生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深入探究电阻的应用领域;2. 引导学生开展更深入的实验研究,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

以上为高中物理电阻教学的鲁科版本范本,可根据具体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愿教案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开展电阻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3.2电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3.2电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2)科普文章:介绍电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机电池、家用电器等,让学生了解电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实验视频:为学生提供电阻测量方法实验的操作视频,让学生在课后观看并学习实验操作技巧。
(4)学术研究:介绍电阻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技术发展,如纳米电阻、新型材料等,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2.拓展建议:
(3)网络资源:利用在线工具和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4)教材和辅导资料:为学生提供教材和辅导资料,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知识。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3.2电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电阻概念、性质和影响因素等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电阻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教材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物理教材中与电阻相关的章节,如第四章“电路”中的“4.2欧姆定律的应用”,以加深对电阻知识的理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流、电压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电阻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电阻的概念、性质和影响因素,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电阻的概念和性质,强调影响因素和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3.2电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3.2电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设计美观的版面布局,保持板书的整洁和有序。
②趣味性:
-设计有趣的比喻或故事,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发学生的共鸣;
-通过提问、互动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板书内容的构建;
-使用幽默的语言或表情,增加板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重点知识点:
-电阻的概念、性质和影响因素;
-电阻的单位及换算;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电阻”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电阻”重点,强调“电阻”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电阻”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电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电阻”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电阻”教学目标和“电阻”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电阻”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电阻”的积极性。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板书设计示例:
```
电阻=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欧姆定律:I = U / R
电阻的测量与应用
```
在板书设计中,我强调了电阻的计算公式和欧姆定律,使其一目了然。同时,通过将公式变形,展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此外,我还提到了电阻的测量方法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测试评价: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安排一个小测试来检验学生对电阻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我会出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通过测试的结果,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电阻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精品」高中物理第3章恒定电流第2节电阻学案鲁科版选修3_1

「精品」高中物理第3章恒定电流第2节电阻学案鲁科版选修3_1

第2节 电阻[先填空]1.电阻定义: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若测出导线两端的电压U 和导线中的电流I ,则R =U I.2.伏安法:用电压表测出导线两端的电压U ,用电流表测出导线中的电流I ,代入公式R =U I来求导线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3.电阻定律(1)导体的电阻R 跟导体的长度l 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还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2)公式:R =ρl S.(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为Ω. 4.电阻率ρ(1)意义: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2)公式:ρ=RS l.(3)单位:欧姆·米,符号Ω·m . (4)决定因素:电阻率与温度和材料有关.(5)变化规律: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绝缘体和半导体的电阻率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且变化也不是线性的.[再判断]1.导线越长,其电阻一定越大.(×) 2.导线越细,其电阻一定越大.(×)3.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其电阻越大.(×) [后思考]你能否从电阻定律说明几个电阻串联总电阻增大,几个电阻并联总电阻减小? 【提示】 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长度,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合作探讨]如图3­2­1所示,将不同导线接入A 、B 两点间进行测量.图3­2­1探讨1: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提示】 电阻与长度成正比.探讨2:相同材料、相同长度,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提示】 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探讨3: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的不同材料电阻相同吗? 【提示】 不同. [核心点击]公式R =U I 和R =ρl S的比较1.如图3­2­2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 =2bc ,当将A 与B 接入电路或将C 与D 接入电路中时电阻之比R AB ∶R CD 为( )【导学号:34022022】图3­2­2A .1∶4B .1∶2C .2∶1 D.4∶1【解析】 设沿AB 方向横截面积为S 1,沿CD 方向横截面积为S 2,则有S 1S 2=l bc l ab =12,AB 接入电路时电阻为R 1=ρl ab S 1,CD 接入电路时电阻为R 2=ρl bc S 2,则有R 1R 2=S 2S 1·l ab l bc =41,所以D 正确. 【答案】 D2.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导线A 和B ,如果把其中的一根A 均匀拉长到原来的两倍,把另一根导线对折后绞合起来,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多少?【解析】 金属导线原来的电阻为R =ρlS,拉长后:l ′=2l ,因为体积V =lS 不变,所以S ′=S 2,R ′=ρl ′S ′=4ρl S =4R .对折后:l ″=l 2,S ″=2S ,所以R ″=ρl ″S ″=ρ·l /22S =R 4,则R ′∶R ″=16∶1.【答案】 16∶1应用R =ρlS的两点注意(1)公式R =ρl S只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2)计算出来的电阻是某一特定温度下的电阻,因为电阻率ρ随温度而变.[先填空]1.电位器:一种阻值可变的电阻,常用于收音机的音量调节或台灯的亮度调节. 2.标准电阻:阻值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常用合金材料制作. 3.电阻温度计:阻值随温度变化较大,常用金属(如铜)制作. [再判断]1.任何导电材料的电阻率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现在的调光台灯更多采用耗电极少的晶体管型调压电路.(√)3.用来制作标准电阻的锰铜和镍铜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后思考]电位器是怎样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阻值的?【提示】 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3.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把一根均匀导线分成等长的两段,则每部分的电阻、电阻率均变为原来的一半B .由ρ=RS l可知,ρ∝R ,ρ∝1lC .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 .对于某一确定的导体,当温度升高时,若不计导体的体积和形状变化,发现它电阻增大,说明该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析】 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本身决定,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并不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A 、B 、C 错误.若导体温度升高时,电阻增大,又不考虑体积和形状的变化,其原因就是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D 正确.【答案】 D4.(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34022023】A .据R =U /I 可知,当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时,导体的电阻也变为原来的2倍B .据R =U /I 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改变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也改变,但导体的电阻不变C .据ρ=RS /l 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乘积RS 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l 成反比D .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l 、横截面积S 、导体的电阻R 均无关【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阻的决定因素和电阻率的决定因素.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决定式为R =ρl /S ,而R =U /I 为电阻的定义式.电阻率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长短无关.【答案】 BD5.金属铂的电阻值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下列I ­U 图象中能表示金属铂电阻情况的图象是( )【解析】在I­U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由于铂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I­U图象中图线的斜率应减小.因此能反映金属铂电阻情况的图象为C.【答案】 C电阻与电阻率的两个不一定:电阻率大,材料的导电性能差,但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不一定大,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和决定电阻率大小的因素是不同的.导体的电阻大,说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导体的电阻率不一定大.。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3章 恒定电流 第2节 电阻教学案 鲁科版选修3-1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3章 恒定电流 第2节 电阻教学案 鲁科版选修3-1

第2节 电_阻1.导体的电阻R 跟导体的长度l 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还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2.电阻率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3.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4.绝缘体和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一、探究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 1.电阻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电阻的测量——伏安法(1)原理:用电压表测出导线两端的电压U ,用电流表测出导线中通过的电流I ,代入公式R =UI求出导线的电阻。

(2)电路图:图3­2­13.探究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1)合理猜想:影响导线电阻R 的因素有导线的长度l 、横截面积S 和材料。

(2)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探究过程①保持材料和S 不变,探究R 与l 的关系,结论是:两者成正比。

②保持材料和l 不变,探究R 与S 的关系,结论是:两者成反比。

③保持l 和S 不变,探究R 与材料的关系,结论是:不同的材料电阻不同。

二、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1)内容:导体的电阻R 跟导体的长度l 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还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2)公式:R =ρl S。

2.电阻率(1)意义: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强弱的物理量。

(2)公式:ρ=RS l。

(3)单位:欧姆·米,符号:Ω·m。

(4)决定因素:电阻率与导线材料和温度有关。

(5)变化规律: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但绝缘体和半导体的电阻率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三、身边的电阻 1.电位器一种阻值可变的电阻,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调节电压或电流。

2.标准电阻阻值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合金材料(如锰铜合金)制作。

3.电阻温度计阻值随温度变化较大,常用金属(如铜或铂)制作。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导线越长,其电阻一定越大。

(×) (2)导线越细,其电阻一定越大。

(×)(3)长度、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电阻一定相等。

高中物理 第3章 恒定电流 第2节 电阻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三册-鲁科版高二第三册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3章 恒定电流 第2节 电阻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三册-鲁科版高二第三册物理教案

第2节 电 阻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能了解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

通过了解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能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知识点一 导体电阻与相关因素的定量关系1.电阻: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电阻的测量——伏安法(1)原理:用电压表测出导线两端的电压U ,用电流表测出导线中通过的电流I ,代入公式R =UI,求出导线的电阻。

(2)电路图如图所示。

3.探究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如图所示,我们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电阻的因素。

(1)在材料相同、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2)在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3)在长度相同,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材料不同的导体其电阻一般不相同,说明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

4.电阻定律(1)内容:导体的电阻R 与其长度l 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S 成反比,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公式:R =ρlS。

式中ρ是比例系数。

5.电阻率(1)R =ρl S 式中比例系数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材料的电阻率,即ρ=RS l。

(2)电阻率与材料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一般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当温度变化X 围不大时,金属的电阻率与温度之间近似地存在线性关系。

但绝缘体和半导体的电阻率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变化是非线性(填“线性”或“非线性”)的。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6.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1)伏安特性曲线在实际应用中,常用横坐标表示电压U ,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 ,这样画出的导体的I -U 图像,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2)线性元件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即电流与电压为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具有这样特点的电学元件称为线性元件,如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等。

电阻-鲁科版选修3-1教案

电阻-鲁科版选修3-1教案

电阻-鲁科版选修3-1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电阻的定义和单位;2.理解欧姆定律,掌握其计算方法;3.了解电阻器的使用方法和分类;4.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2. 教学内容1.电阻的概念;2.欧姆定律及其计算方法;3.电阻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4.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5.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3. 教学重点1.欧姆定律;2.电阻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4. 教学难点1.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方法;2.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5. 教学方法1.讲授;2.实验。

6. 教学步骤6.1 电阻的概念1.引入电阻的概念,并举例说明;2.定义电阻的单位和符号;3.讲解电阻的性质和影响因素。

6.2 欧姆定律及其计算方法1.引入欧姆定律概念,并讲解其含义和表达式;2.通过实验或示意图的形式,演示如何测量电阻和使用电表;3.引入公式:U=IR,并讲解其含义和计算方法;4.实践演练。

6.3 电阻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1.引入电阻器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定值电阻器和变阻器等;2.讲解电阻器的使用方法和安装方式;3.实践演练之前所学知识。

6.4 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1.引入串联电阻概念,通过示意图或实验演示;2.讲解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包括R=R1+R2+...+R n的公式;3.实践演练。

6.5 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1.引入并联电阻概念,通过示意图或实验演示;2.讲解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包括$\\frac1R=\\frac1{R_1}+\\frac1{R_2}+...+\\frac1{R_n}$的公式;3.实践演练。

7. 实验内容1.测量电阻值和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电阻值;2.通过实验模拟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计算合成电路的总电阻值;3.利用电阻器设计不同的电路配置并进行实验。

8. 实验要求1.老师指定实验项目;2.实验前作好安全措施;3.实验后要清理好实验器材。

9.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2.接线,进行电路的搭建;3.测量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值;4.模拟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实验,并计算总电阻值;5.利用电阻器进行电路配置并进行实验;6.结束实验,清理工作场所和器材。

电阻-鲁科版选修3-1教案

电阻-鲁科版选修3-1教案

电阻-鲁科版选修3-1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符号及其单位制;2.掌握测量电阻的方法、技巧及精度控制;3.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合连接电路的计算方法;4.理解在电子电路中,电阻的应用和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电阻的基本概念1.电阻的定义和符号;2.电阻的单位制及其换算;3.不同物质的电阻特性;4.电阻的温度系数及影响。

第二节电阻的测量1.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2.用接桥测量电阻的方法;3.正确读数和精度控制。

第三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2.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3.串并联混合电阻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电阻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1.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和作用方式;2.小信号模型中的电路分析;3.电压源和电流源。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电阻的基本概念、符号及其单位制;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合连接电路的计算方法;2.实验法:用接桥测量电阻;3.互动法:让学生自主搭建电路,分析电阻的应用和作用方式。

教学用具和材料1.万用表、接线桥、电池、变阻器、电阻箱;2.课件、教材。

教学评价1.通过测试、考试等形式进行;2.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讲解时间第一节电阻的基本概念30分钟第二节电阻的测量30分钟第三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45分钟第四节电阻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45分钟教学要点1.电阻的定义和符号;2.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3.串并联混合电阻的计算方法;4.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和作用方式。

《电阻》教案(精选12篇)

《电阻》教案(精选12篇)

《电阻》教案(精选12篇)《电阻》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分组试验,使同学学会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

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电学仪器进行电学试验的力量。

培育同学良好的试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伏安法测电阻。

教具同学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电键,绕线电阻(5Ω、10Ω各一个),导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l)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分别是什么?(2)欧姆定律为人们供应了一种测定导体电阻大小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什么?本节课将通过分组试验,学习用伏安法测定导体的电阻。

(二)讲授新课(板书)三、试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板书)1.试验原理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侧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板书)2.试验电路。

问:(1)采纳伏安法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种器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2.设计试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3.要比较便利地转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获得三次不同的电压值和相应的电流值,电路中应安装什么装置?怎样将它连入电路?(此问题机动) 在同学争论的基础上,老师给出完整的试验电路图(如右图)。

讲解同学分组试验的留意事项:(1)为便于试验操作,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的码放位置。

(2)试验时,电源电压取4伏,电压表的量程取3伏,电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为5欧的绕线电阻做被测电阻进行试验,调整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伏、2伏和3伏,观看每次的电流值,以求出各次电阻值和电阻的平均值,然后换用阻值为10欧的电阻重做上述试验。

(4)其它留意事项同平常一样。

出示试验数据记录表。

同学分组进行试验。

老师巡察指导检查。

试验完毕,整理仪器。

请几个试验组的同学汇报试验数据,老师将试验数据填入表中。

争论:(1)观看表中的数据,在测定某一个被测电阻的试验中,电压、电流、电阻的数据各具有什么特点?(2)加在某一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通过它的电流也不同,但三次测定的电阻值却相同(或基本相同),这说明白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三)巩固学问1.有的同学依据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错在哪里?2.某导体两端加2伏的电压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4安,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欧?若将此导体两端的电压加大到5伏,这个导体的电阻多大?若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这个导体的电流多大?此时导体电阻多大?(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完成试验报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电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1、探究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

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电阻定律是本节课教学应突出的重点,也是课程标准对选修3 系列提出的5 个探究内容的第一个,教学中要让学生领悟物理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方法。

教材中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通过表格、图像做了详细的介
绍,不同的材料电阻率不同。

2、身边的电阻。

重点介绍了电阻及电阻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节知识分为两部分,一节课完成。

(二)与其它版本教材区别
实验探究的思路一致,教材均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电阻
与哪些因素有关,而且把探究的内容定向在导线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这三个方面,除人教版外其他的教材在实验室均采用控制变量法,教材都体现探究的基本环节。

不同版本安排的位置不同,鲁科版安排在学完电流的概念后,在焦耳定律,床并联电路、别和电路欧姆定律和逻辑电路之前。

(三)教材地位
电阻是电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是在学习了电流以后紧接着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
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是鲁科版《物理选修3-1)》第三章《恒定电流》第二节电阻。

本章第一节学习了电流的知识,在课前进行学情调查表(后面附学情调查表),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电阻的物理意义、单位、符号。

知道欧姆定律,会通过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的大小。

学生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已经有了定性的了解,并且学生已有了连接电路的经验,知道串联电路特点。

知道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学生可以
做分组探究实验。

在探究实验中,通过引导学生的实验高效设计,通过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把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转化成与电压的关系,简化了过程提高了效率。

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有差异,
实验操作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课堂中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究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2)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

(3)通过探究实验,体会过程,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感受“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难点: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问题驱动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实验探究、小组汇报展示、教师点拨升华
六、教学器材:
教具准备:干电池、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定律演示,自制课件,投影仪、。

学具准备:学案(课堂探究案、随堂检测案)、教材、练习本。

七、教学设计
【过渡】“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电流,下面来看一下电流的形成动画”
【动画展示】电流通过导线。

【提出问题】如何让电子更快的通过导线?
【演示实验】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提出问题】电压恒定,小灯
【提出问题】如果要求一个电阻的阻值,我们用欧姆定律
R U
I ,怎么简化,不需要测这么多的数据?
【引导学生】
我们探究相同材料和横截面积,电阻与长度的关系,设计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根据各组实验方案探究电阻与长度关系。

理论升华
它如何应用?
【思考1】
【问题2】
【学生自学】在电阻定律中,
比例系数就是电阻率,阅读
课本P54-55,看看我们可
以得出一些什么结论?大家
一起比一下,看谁能得出最
多结论。

【展示电阻率与温度关系】
主动回答。

和教师一块总结
学生思考回顾体
会。

学生感悟。

学生自主学习,
总结规律
认知,利用。

知识解决问
题。

师生互动完
成本节课理
论升华。

观看超导现象的视频
电阻定律
1、探究内容:研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定量关系
2、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S
3、设计实验:
4:、电阻定律
⑴内容: ⑵表达式: R =r L ⑶电阻率:
九、课堂评价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以学习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评价。

(1) 用课堂活动评价记录表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个人)和互评(组长、
课代表负责)。

(2)
)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性的口头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否能主 动地参与学习,是否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是否能认真听讲,在课堂中是否能积极发言”等方面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或鼓励,可以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让学生能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自信, 体验到成功。

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量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