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类药物研究进展
蛋白质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与输送研究
蛋白质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与输送研究蛋白质药物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制剂,在药物研发和治疗中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蛋白质药物制剂在稳定性和输送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问题和输送研究进展。
一、稳定性问题1.1 蛋白质药物的降解蛋白质药物容易受到氧化、水解、热变性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降解,从而降低其活性和稳定性。
因此,制剂的稳定性研究成为蛋白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2 降解机制和影响因素蛋白质药物的降解机制主要包括氧化降解、水解降解和热变性等。
这些降解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pH 值、金属离子和有机溶剂等。
了解这些因素对蛋白质药物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1.3 稳定性评价方法为了评价蛋白质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人员通常采用一系列方法,如圆二色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动力学分析和倒置显微镜等。
这些方法可以分析蛋白质药物的结构变化、热稳定性和降解速率等指标,为制剂的稳定性设计提供依据。
二、输送研究2.1 胶束输送胶束输送是一种常用的提高蛋白质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的方法。
通过构建胶束载体,可以增加蛋白质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2.2 纳米颗粒输送纳米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蛋白质药物输送领域。
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实现对蛋白质药物的保护和控制释放,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
2.3 脂质体输送脂质体是一种利用脂质双层结构包裹药物的载体。
通过调节脂质体的成分和结构,可以实现对蛋白质药物的保护和控制释放,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输送效果。
2.4 多肽类药物输送与蛋白质药物类似,多肽类药物也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但在输送过程中也面临着稳定性的限制。
针对多肽类药物的特点,研究人员开展了多种方法,如改性多肽、载体输送和加工工艺优化等,以提高其稳定性和输送效果。
三、结论蛋白质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和输送研究对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Fc融合蛋白药物的研究进展
1 6 4・
科 技 论 坛
F c 融合蛋 白药物 的研究进展
黄 瑞 王轶 博 李 剑
( 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 司, 天津 3 0 0 4 1 0 )
摘 要: F c融合 蛋 白( F c — f u s i o n p r 0 t e i n s ) 是 近 几 年发 展 极 快 的 一 种 生 物 制 药研 究方 向。 它 是 以 免 疫球 蛋 白的 F c 段作为分子伴侣 , 通 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将 功能性蛋 白与之融合 , 从而极大地延 长功能性蛋 白的半衰期 。F c融合蛋 白保持 了功 能性蛋 白的活性 , 同时兼具免疫 球蛋 白的半衰期长及 具有 细胞毒性 , 生产简易、 易于纯化 , 已成 为生物制药领域 , 尤其是在抗癌 药物领域的一颗明星。本 文将 集中介绍 F c 融合蛋 白药物的特点、 应 用、 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 免 疫球 蛋 白 ; F c ; 融合 蛋 白
近年来 , 随着 生物制药技术 的快速发展 , 全球药 物研发 的重 心 年 , 共有七种 F c 融合蛋 白类药物上 市 , 四种进行 三期临床研究 , 另 正从小分子化药 向生物大分子药物转移 。 但是 , 除抗体类药物外 , 大 有 多种相关药物也相继进入 了临床研究阶段 。 多数蛋 白类药物半衰期较 短 , 必须通过频繁给药或提高剂量才能达 3 F c融合蛋白药物存在的问题及 改良方 向 到预期 的治疗效果 , 这样不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 、 潜在 的风险 , 当然没有任何事物是 十全十美 的 , F c融合蛋 白类 药物也存在一 也 给病人带来 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 , 如何有效延长蛋 白质和多 些 问题 , 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 肽类药物 的半衰期 , 成为生物药研发的重要 内容 。 首先 , 现阶段 F c 融合蛋 白的半衰期 , 与天然 I g G还有很大 的差 目前 , 延长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半衰期可 以从三方面人手 : a . 距 , 针对 F c R n 的改 造主要是为 了增 加抗体 的稳 定性 , 延长抗体在 增 加药物蛋 白的分子量 , 减 少。 肾小球 的滤过 率 ; b . 提 高药物蛋 白的 体 内的半衰期 。采用点 突变技术将 2 5 0位 的苏氨酸突变为谷 氨酰 可 溶性及稳 定性 , 防止蛋 白药物在体 内被 降解 . c . 减少 异源蛋 白的 胺 , 将4 2 8位 的甲硫氨酸突变为亮氨酸 , 可增加人抗体 F c R n 和人 免疫原性 , 降低蛋 白药物的体 内清除率 。 I g G 在 酸性 条件下(p H 6 . 0 )的粘 附性 , 不 改变在 中性条件(p H 7 . 4 ) 1 F c融 合 蛋 白概 述 下 的粘附力 , 因此可逃避细胞 内涵体介 导的清除作用 , 延长抗体 半 现阶段研究成果最突 出的天然 长半衰期蛋 白就是 I g G,其体 内 衰期。 半衰期长达 2 - 4周 。I g G的超长半衰期源 于新 生儿 F c受体( F c R n ) 其次 , F c段 的 F c R结合 域所诱导 的细胞毒作用 和补体激 活 介导的再循 环机 制。I g G 通过胞饮作用进入小肠上皮 细胞 内 , 在早 作用 , 对于某些药物毒力不足 , 对另一些药物却 非必须 。 针对 F c R 期酸化 的 内吞体 (e n d o s o m e )中与 F c R n 结合 , 因此 能逃避胞 内溶 的改造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增强抗体介导的效应功能, 即提高抗体 酶体的降解 。而在十二指肠 中 , 管腔环境为酸性 ,I g G 在被细胞 内 介导的 A D C C和 C D C作用 , 另外在一些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性疾 吞之前就已在顶膜表面与 F c R n结合 , 从而使 I g G 被安全转运到细 病 的治疗过程 中 , 只需发挥抗体 阻断配体 受体结合作用 , 而抗体 的 胞 的另一个膜 表面 ,或再次循环 到同一膜表面 。由于这 种结合是 效应作 用是不需要的 , 甚至会引起副作用 , 针对这种类型 的抗体 , 则 p H 依赖性的 ,在胞外 p H 为中性时 ,I g G 将脱离 F c R n再次进入 需要对 F c R 进行 改造 以降低或灭活抗体 的效应功能。 循环 。 除 了胞 内 F c R n的保护机制外 ,I g G 分子质量较 大 , 肾清除率 另外 , F c 融合蛋 白毕竟是人工产物 ,在结构 的合理性上无法与 亿万年 的 自然进化相媲 美 , F c片段可能会在 一定程度 上影 响治疗 低, 也是其半衰期较长的原因之一 。 免疫球蛋 白 G由在木瓜蛋 白酶的水解 作用下 ,会降解为两个 性分 子的活性 , 这一 问题 可通过选择不 同的 F c亚 型来改善 , 而保 F a b " 段和一个 F c 段。F c 相 当于 I g G的重链 的 C H 2和 C H3 功能 区, 留抗体 的铰链 区可使被融合的 2个分子间互不影 响 ,生物活性相 这一 区域包括 F c R 和 F c R n两个不 同区域 。除前面介绍 的 F c R n 比于那些没有连接肽 的融合蛋 白更显著 。F c融合蛋 白多为二聚体 介导 I g G的再循 环机 制外 , F c R主要介导细胞毒作用 ( A D C C ) 和 形式 , 过大 的分子质量会影 响药物分子通过 黏膜 的速率。 补体激活作用( C D C ) 作用 。 4前景及展望 F c融合 蛋 白类药 物系将 I g G 中的 F c片段作 为融合伴侣 , 通 F c 融合蛋 白技术 , 已经成为前景 广阔的生物药研发 方向 , 不断 过D N A 重组技 术将其直 接连接到 另一 个活性 分子上所 研制 的药 有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阶段 。 然而 , 问题同样存在 , 如何进一步延长半 物 。F c 融合蛋 白大大增加蛋 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分子量 , 降低 肾小 衰期 , 如何根据需 要调整 A D C C和 C D C活性 , 以及新 的给药方式 , 球 的滤过率 , 而F c R n介导的再循环机制可 以避免蛋白降解 , 有效延 都需要研究人员一步步去解决 。但不可否认 , F c 融合蛋 白技术 , 所 长半衰期 , 另外人源 的 F c片段 降低 了融合蛋 白的免疫原性 , 防止人 带 来的长效生物药 , 是优于单克隆抗体药物 的新 型治癌药物 , 在此 体 自身免疫系统对药物的消除作用 。值得一提 的是 , 蛋 白或多肽类 基础上可 以进一步发展 A D C药物 , 这展示了一个 美好 、 广 阔的药物 药物与 F c融合后稳定性提高;作为一种异源蛋 白可在酵母 中实现 研 发 空 间 。 高效分泌表达 , 当然作为一个生 物大分子 , 高等动物细胞 ( 如, C HO 参 考 文献 细胞 ) 是更为理想 的表达体系;由于 F c 片段能与 P r o t e i n A 特异性 [ 1 ] Wa l s h G . B i o p h a r ma e e u t i c a l b e n c h ma r k s 2 0 1 0 f J ] . N a t B i o t e c h n o l , 结合 , 可利用 P r o t e i n A 亲和色谱对融合 蛋白进行分离 , 使其后期纯 2 0 1 0 ,2 8 (9 ):9 1 7 - 9 2 4 . 化工艺变得简便易行。 【 2 ] K o n t e r ma n n R E . 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 e x t e n d e d s e l u m h a t f - l i f e o f p r o — 2 F c融合蛋白药物发展现状 t e i n t h e r a p e u t i c s [ J ] . C u r r O p i n B i o t e c h n o l , 2 0 1 1 , 2 2 ( 6 ) :8 6 8 - 8 7 6 . F c 融合蛋 白技术发展迅速 , 其融合对象非 常广泛 , 包括受 体结 【 3 1 张瑜 , 赵树 强 , 姚 文兵 , 融合 蛋 白技 术 在 长 效 药 物 开 发 中的 应 用 构域 、 配体 、 抗体 片段 以 、 多肽, 以及 近年来 分子展示技术筛选 出的 [ J 1 . 药 学进展 , 2 0 1 3 , 3 7 ( 9 ) : 4 5 4 - 4 5 9 . 模 拟肽 , 已发展为一种可靠 的药物研发手段 。已经成功上市 的药物 [ 4 ] K u o T T. A v e s o n V G . N e o n a t a l F c r e c e p t o r a n d I g G b a s e d t h e r _ - 中, F c 融合蛋 白的半衰期都得到 了大大提高 , 如a h a t a e e p t 的半衰期 a p e u t i c s [ J ] . MA b s ,2 0 1 1 , 3(5 ): 4 2 2 — 4 3 0 . 长达 1 3 . 1 天, a l d f a c e p t 的半 衰期 为 l 2天 。已上市 的依那 西普 ( e — [ 5 ] K u o T T , B a k e r K, Y o s h i d a M, e t a 1 . N e o n a t l a F c r e c e p t o r :f r o m t a n e r c e p t ) 等药
研究蛋白质表达调节的新型药物
研究蛋白质表达调节的新型药物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寻找新型药物以治疗各种疾病成为了科学家们的重要任务。
蛋白质作为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分子机器,对细胞功能的调节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蛋白质表达调节的新型药物成为了近年来的热点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型药物的研究进展,它们对蛋白质表达的调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分子药物的研究小分子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较小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可以作用于细胞内的蛋白质,从而干预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
在研究蛋白质表达调节的新型药物方面,小分子药物占据了主导地位。
1. 抑制剂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特定蛋白质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通过与目标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抑制剂可以阻断蛋白质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降低该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具有潜力的抑制剂,如克唑替尼(Crizotinib)用于治疗某种肿瘤。
2. 激动剂激动剂是另一类重要的小分子药物,它们能够增强靶向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
通过与目标蛋白质结合,激动剂可以激活蛋白质的活性,从而提高它们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
当前,许多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各种激动剂,以实现蛋白质表达的精准调控。
二、核酸技术在蛋白质表达调节中的应用除了小分子药物,核酸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表达调节的研究中。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RNA干扰(RNAi)和基因编辑。
1. RNA干扰RNA干扰是一种通过引导特定RNA分子的降解来抑制蛋白质表达的技术。
通过合成特异性的RNAi载体,研究人员可以选择性地抑制目标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实现对其表达水平的调控。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领域。
2.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则是通过直接修改基因组中的特定序列,来实现对蛋白质表达的调控。
例如,CRISPR/Cas9系统能够精确地识别和切割目标基因,从而实现对特定蛋白质的表达进行精确调节。
这种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并已经在医学和生物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蛋白质稳定剂的发展蛋白质稳定剂是一类能够增加蛋白质稳定性的化合物。
蛋白及多肽类药物长效化制剂学技术研究进展
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2020,51(4):433-440学报蛋白及多肽类药物长效化制剂学技术研究进展丁源1,陈新2,涂家生1*,孙春萌1(1中国药科大学药用辅料及仿创药物研发评价中心,南京210009;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22)摘要蛋白及多肽类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之中,然而,蛋白及多肽类药物通常需要注射给药且缺乏长效剂型,给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带来困扰。
本文综述了通过制剂学手段对蛋白及多肽类药物进行长效化改造的策略,包括缓释注射剂、植入剂、口服制剂以及经皮给药系统,并总结其缓释机制、研究进展和优缺点,以期为此类药物的剂型改良提供研究思路及理论参考。
关键词蛋白及多肽类药物;长效化;缓控释;剂型改良;进展中图分类号R9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048(2020)04-0433-08doi:10.11665/j.issn.1000-5048.20200407引用本文丁源,陈新,涂家生,等.蛋白及多肽类药物长效化制剂学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0,51(4):433–440.Cite this article as:DING Yuan,CHEN Xin,TU Jiasheng,et al.Progress in technology of long-acting preparations of protein and peptide drugs[J].J China Pharm Univ,2020,51(4):433–440.Progress in technology of long-acting preparations of protein and peptide drugsDING Yuan1,CHEN Xin2,TU Jiasheng1*,SUN Chunmeng11Center for Research,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for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and Generic Drugs,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09;2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22,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iological drugs,protein and peptide drug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However,most of them need to be injected and lack of long-acting formulations,which brings many troubles to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hronic disease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d the strategies for engineering long-acting formulations for proteins and peptides via preparation means,including extended-release injection,implant,oral preparations and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and analyzed their release mechanisms,research advances,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thereby providing potential approaches for promoting the formulation improvement of these drugs.Key words protein and peptide drugs;long-acting performance;extended-and controlled-release;formulation improvement;advances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81972894,No.81673364),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Reform of the Review and Approval System for Drugs and Medical Devices"Project(No.ZG2017-5-03)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for Drug Innovation(No.2017ZX0910*******)蛋白及多肽类药物通常具有特定的三维结构和作用位点,从而能够在体内发挥特异性的治疗作用,与传统药物相比有更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蛋白质农药产业化研究进展
蛋白质农药产业化研究进展蛋白质农药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对多种农作物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激发子类药物。
通过激发植物自身的抗病防虫、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植物的免疫能力,促进植物生长。
蛋白质农药的作用机理在性质上类似动物免疫的抗病机制,属于一种新型、广谱、高效、多功能生物农药。
随着新型环保生物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发展,近年来,有关激发植物免疫抗病和促生增产作用的微生物蛋白农药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2001年,美国EDEN公司从细菌源过敏蛋白中开发出的Messenger(康壮素)农药产品,在美国获得登记,被EPA列为免检残留的农药产品,准许在所有作物上使用。
2001年,该产品的开发荣获美国环境保护委员会颁发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并被称为是“植物保护和农产品安全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现已在美国、墨西哥、西班牙等国的烟草、蔬菜和果树上广泛应用。
2004年, Messenger经我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ICAMA)审定,取得了农药临时登记证,推荐在番茄、辣椒、烟草和油菜上使用。
蛋白激发子是基于诱导增强植物抗病性、抗逆性而研制的新型生物农药,与一般概念上的生物农药不同,其本身对病原物无直接杀死作用。
根据激发子来源和性质的不同,主要分为3类,其主要特征见表l。
1 过敏蛋白(Harpin)过敏蛋白是一种能够使植物发生过敏反应的一类蛋白质的总称,这类蛋白质来源于植物病原微生物。
Wei等首次发现梨火疫病菌(Erwinia omyZ ouora)的hrpN基因编码的一种新蛋白质能诱导植物产生过敏反应,并将其命名为Harpin。
并首次提出Harpin激发植物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与抗病性的关系,提出了过敏蛋白具有诱导植物抗病功能LIj。
Harpin蛋白并不直接作用于靶标作物,而是刺激作物产生自然的免疫机制,使植物能抵抗一系列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侵染。
其作用机理是与植物表面的特殊受体结合,产生植物防御信号,激发植物产生多种防卫反应。
新型抗菌药物在耐药菌感染治疗中的研究与进展
新型抗菌药物在耐药菌感染治疗中的研究与进展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传统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效果逐渐减弱,因此急需新型抗菌药物来对抗这些耐药菌。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对这些研究和进展进行综述。
一、耐药菌感染的现状耐药菌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医疗问题,使传统抗生素治疗失效。
据统计,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因耐药菌感染而死亡。
主要的耐药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这些耐药菌能够产生各种耐药基因,使其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
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1. 抗菌蛋白类药物:抗菌蛋白是一类来源于动植物的天然蛋白,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研究表明,抗菌蛋白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目前已有一些抗菌蛋白类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效果。
2. 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抗生素之一,但由于耐药菌的出现,一些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已失去治疗效果。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了结构改造和修饰,研发出一些新型抗菌药物,具有更好的抗菌作用和更低的耐药率。
3. 抑制剂联合治疗: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的降解、排泄、内在耐药基因等多种途径。
研究人员发现,将抗生素与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以显著降低细菌的耐药率,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已有一些抑制剂在临床上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三、新型抗菌药物的应用前景新型抗菌药物在治疗耐药菌感染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这些药物不仅可以对抗传统抗生素失效的菌株,还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率和死亡率。
未来,科研人员应不断探索新的抗菌药物,并加强临床试验,推动新型抗菌药物尽快进入市场。
综上所述,新型抗菌药物在耐药菌感染治疗中的研究与进展为临度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耐药菌感染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们相信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型抗菌药物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机制及策略的研究进展
在研究方法上,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口服吸收机制及策略的分析主要依赖于体 外实验、体内实验和数学模型等手段。体外实验包括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分析、药 物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稳定性评估等;体内实验包括药代动力学分析、药物分 布和排泄等;数学模型则可以对药物吸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有助 于深入理解吸收机制。
(1)调节细胞功能:多肽类药物可以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抑制酶活性:一些多肽类药物可以抑制特定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
(3)调节免疫反应:多肽类药物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 免疫,从而达到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目的。
3、多肽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在吸收机制分析方面,研究者们已明确了多种吸收途径,如淋巴途径、细胞 旁路途径和跨细胞途径等。这些途径在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上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淋巴途径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细胞旁路途径则可以迅速地将药 物分布到组织中。对于跨细胞途径,研究者们正在深入探讨其具体机制,以便为 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更多指导。
为确保口服蛋白多肽类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需在制剂制备过程中建立严格的 质量控制体系。一方面,要原料药的选取,保证原料药的质量和稳定性;另一方 面,要采用合适的制剂工艺和稳定剂,以延缓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降解。 同时,应重视杂质的排除,防止其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临床试验是评价口服蛋白多肽类药物制剂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应遵循 国际通用的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原则,设立合理的试验方案,明 确评价标准,并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在试验过程中,要确保受试者 的权益和安全,同时密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便对药物进行全面评估。
多肽类药物可根据其来源、功能和结构进行分类。根据来源,多肽类药物可 分为天然多肽、合成多肽和重组多肽。根据功能,多肽类药物可分为细胞因子抑 制剂、神经递质抑制剂、酶抑制剂等。根据结构,多肽类药物可分为环状多肽、 线状多肽和嵌合多肽。
蛋白质药物的研究现状
蛋白质药物的研究现状蛋白质药物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其研究和开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蛋白质药物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效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免疫性疾病和代谢疾病等。
以下将从蛋白质药物的研究方法、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蛋白质药物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生物体内制备,另一种是通过生物体外制备。
生物体内制备通常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需要的蛋白质基因导入到合适的宿主细胞中,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蛋白质药物。
这种方法较常见的有重组蛋白质制备,如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等。
生物体外制备则是通过外源性原料制备蛋白质药物,如提取和纯化特定的蛋白质。
这种方法常用于提取和纯化天然产生的蛋白质,如血液制品。
蛋白质药物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已经有多个蛋白质药物成功上市,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例,它们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以精确识别特定的抗原分子,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和良好的耐受性,成为治疗癌症、自体免疫疾病等疾病的重要药物。
此外,还有许多蛋白质药物正在研究和开发中,如肿瘤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体药物联用疗法、蛋白质皮疹等。
未来蛋白质药物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蛋白质药物的制备效率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望开发出更多高效的蛋白质药物。
其次,蛋白质药物的多样性将得到拓展,目前已有的蛋白质药物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未知的蛋白质药物潜在疗效有待挖掘。
再次,蛋白质药物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展,除了现有的肿瘤和免疫性疾病治疗,还有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领域的研究。
然而,蛋白质药物的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蛋白质药物的制备成本较高,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其次,蛋白质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疗效。
另外,蛋白质药物的副作用和免疫原性也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总之,蛋白质药物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蛋白多肽类药物肺部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生物活性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大多为内源性物质,药理 作用强,不良反应小,很少引起过敏反应。但与传统的小分 子有机药物相比,它们在常温下稳定性差、体内半衰期短、 不易透过生物膜、脂溶性差、13服生物利用度低。临床主要 剂型是注射溶液剂和冻干粉针,且重复注射给药给患者带 来了痛苦和不便。因此为克服注射剂频繁给药的局限性, 正在研究适宜给药途径的非注射传输系统…。尽管目前 此类药物的非注射途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口服、鼻 腔、透皮、眼内和直肠给药等并不适合大多数的蛋白和多肽 类药物。 肺部给药系统(pumonary
[4]
halation[J]。AdvDrugDd/vRev,1997,26(1):3一t5。 [2]Hussain A。Yang T,Zaghloul AA,at a1.Pulmonary absorption
of
insulin
mediated by tetnulecyl—-h・-mahoside and dimathyl--
和加入h13+的猪胰岛素,研究表明镧系粒子(Lm3+)能够促 进猪胰岛素的肺部吸收油】。Ln3+与膜脂和膜蛋白相互作 用,诱导膜脂与膜蛋白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膜蛋白构象改 变,膜脂多相共存和增加膜脂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而细 胞膜主要结构改变,形成微孔,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 EDTA、水杨酸和聚乙二醇也可以作为药物通过肺泡上 皮细胞的渗透促进剂。EDTA和水杨酸与细胞膜钙离子相 互作用,降低细胞间连接紧密度,提高细胞间通透性,促进 药物经细胞间旁路扩散。但是这类试剂对促进胰岛素的肺 部吸收无效,同样EDTA对促进鲑鱼降钙素肺部吸收也无 明显效果一1。 Suarez【I训等研究表明低分子量的氨基酸能促进胰岛素 的肺部吸收,并且在长期肺部给药试验中未见明显的毒副 作用。乙醇对比格犬肺部吸收亮丙瑞林醋酸盐具有促进作 用,但长期使用加有乙醇的亮丙瑞林醋酸盐会引起肺部发 生轻微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生物利用度。
氨基酸及蛋白质类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氨基酸及蛋白质类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近年来,氨基酸及蛋白质类药物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
这些药物通过改善细胞功能、修复损伤以及抑制炎症等机制,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综述氨基酸及蛋白质类药物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的应用潜力。
首先,氨基酸类药物在眼科疾病治疗中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和修复损伤的作用。
在角膜疾病治疗中,氨基酸类药物可以通过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和修复,加速角膜表层的愈合过程。
此外,氨基酸还可以通过提供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保护角膜细胞免受损伤和炎症的侵害。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氨基酸类药物在干眼症、角膜溃疡和角膜炎等眼表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其次,蛋白质类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中。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并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在眼科领域,蛋白质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眼底病变和视网膜退化等疾病。
例如,注射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的蛋白质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其通过抑制异常血管生长、改善视网膜供血,从而减轻视力损伤。
此外,蛋白质类药物也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减轻免疫反应等作用,对眼部病变起到治疗作用。
除了单一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类药物,在眼科治疗中也有一些新兴的复合药物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例如,一些具有多种活性成分的眼药水或眼膏,可以同时含有氨基酸、蛋白质以及其他辅助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些复合药物可以通过多个机制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眼部疾病的症状和恢复过程。
对于药物的优化和创新,还有一些研究致力于寻找更好的药物载体或优化给药途径,以增强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尽管氨基酸及蛋白质类药物在眼科疾病治疗中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然有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药物的稳定性和给药途径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蛋白质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及其技术进展
蛋白质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及其技术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药物研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现代医学中,蛋白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药物研发材料,并被广泛地应用在药物研发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蛋白质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及其技术进展。
一、蛋白质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蛋白质药物的应用蛋白质药物是指由蛋白质经过工程技术处理后制成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如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
蛋白质药物的优点是效果好、安全性高、温和、稳定性强等。
例如,以抗体为代表的蛋白质药物已成为治疗很多疾病的首选药物。
抗体药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并达到比传统药物更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已经有多种抗体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并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蛋白质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蛋白质还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领域。
药物研发最基本的任务是找到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分子,也即是将疾病靶点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
在这方面,蛋白质作为生物分子的代表,有着独特的优势。
现在,许多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以便利用蛋白质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比如,各种蛋白质表达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过程中,这些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印迹技术、蛋白质纯化技术、蛋白质晶体学技术等。
二、蛋白质在药物研发中的技术进展蛋白质在药物研发中的技术进展是不断的。
以下为蛋白质在药物研发中的技术进展:1.定向蛋白质工程技术定向蛋白质工程技术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蛋白质的特定结构与功能。
在定向蛋白质工程技术中,人工合成的基因编码了蛋白质的一些或所有部分,在人工细胞中被表达出来,然后通过蛋白质纯化技术纯化出蛋白质。
目前,许多蛋白质设计工具和分析方法已被开发出来,用于定向蛋白质工程技术中。
这些工具和分析方法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蛋白质工程软件、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等技术。
2.蛋白质芯片蛋白质芯片是基于基因芯片技术开发的。
在蛋白质芯片中,许多蛋白质被植入到微型晶片上,可被用作高通量药物筛选领域的工具。
蛋白多肽肺部给药研究进展
蛋白多肽肺部给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多肽肺部给药成为了尽管研究热点。
肺部给药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给药途径,它具有吸收迅速、药效高、剂量易于控制等诸多优点,尤其对一些难以通过口服给药途径的药物来说,肺部给药可以克服口服给药的缺陷。
此外,肺部给药的药物低毒性、低副反应,是迄今为止最安全的给药方式之一。
因此,蛋白质多肽肺部给药领域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1、蛋白质多肽药物及其应用蛋白质多肽是一种由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物高分子,分子量一般在6000-10000之间,由于其具有高度特异性、高效治疗、安全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领域。
蛋白质多肽药物包括部分剪切酶抑制剂、利妥昔单抗、沙利度胺、糖皮质激素、肝素、白蛋白等。
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布地奈德是一种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
在肝素类药物中,肝素盐酸盐、依诺佐肝素等普遍应用于防治深静脉血栓。
2、蛋白质多肽肺部给药的研究现状在肺部给药的研究中,针对蛋白质多肽类型的药物,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肺部给药途径,以期提高药物吸收效率、减少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毒性。
因此,蛋白质多肽肺部给药途径成为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研究团队致力于蛋白质多肽的肺部给药途径的研究,该研究领域在药品的性能、剂量、次数等方面都获得了重要进展。
许多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蛋白质多肽的结构以提高其肺部选结、尝试使用吸入剂或气溶胶的形式给药等方式,以实现肺应用。
同时,还有研究人员致力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蛋白质多肽型药物以便进行肺部给药研究。
3、蛋白质多肽肺部给药的研究进展及意义蛋白质多肽肺部给药的研究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药物治疗领域。
例如,布地奈德通过肺部递送给药已广泛应用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其疗效已经得到证实。
又如,利妥昔单抗通过肺部给药后,其生物利用度能够显著提高,适应于肿瘤治疗领域。
长效蛋白药物及多肽研究进展综述
长效蛋白及多肽药物的研究进展王韬生物学基地班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制品的大面积研发和应用,以蛋白和多肽为主的生物技术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主要应用于癌症、传染性疾病、艾滋病在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与同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相比,该类药物由于是通过基因工程制备的,其结构与天然来源蛋白结构相同,与体内正常生理物质十分接近,药理活性高。
但由于这种药物为异原性蛋白,在机体内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容易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导致药物在血浆中半衰期缩短。
为了维持药物的疗效需要大剂量反复用药,长期的频繁注射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和经济上的巨大负担。
因此临床上需要研制长效的蛋白药物,长效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研究不但能解决上述现有药物所存在的给药问题,而且能推动新的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应用开发,使一些由于半衰期短、副作用大而无法进入实际应用的药物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如抗肿瘤药等),从而为人民身体健康带来福音。
本文主要对影响蛋白酶长效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目前国内外关于研究长效药物的主要方法进行综述。
1.影响蛋白质和多肽药物长效性的主要因素1.1蛋白酶因素的影响当药物进入系统时,由各种酶引起的代谢,尤其是多种形式的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可导致药物降解为小分子肽或者氨基酸。
这类酶广泛存在于胃、肠道、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中,其分布具有细胞组织的特异性。
1.2蛋白质物理或化学上的性质变化物理变化包括聚合、沉淀;化学变化包括氨基酸残基的修饰,主要有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脱酰胺反应、水解反应、β消除、二硫化物交换等几种反应,并且蛋白质在构建中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以及导致蛋白质化学结构错误变化的环境条件也被认为是影响蛋白质代谢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3受体介导的清除较大的多肽常通过受体介导的方式来清除,有不少例子显示,受体介导的清除可能是一种主要的清除机制。
例如胰岛素,若减少与受体的亲和力就会显著提高其血浆半衰期。
受体介导清除的限速步骤是药物与细胞表面受体形成非共价物的过程。
蛋白质工程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进展
蛋白质工程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进展蛋白质工程技术是一种通过对蛋白质结构进行修改和优化,以使其具备特定功能的技术。
在药物研发领域中,蛋白质工程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成为新药研究和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就蛋白质工程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进展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许多生物功能的实现者。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对蛋白质进行工程改造,以实现特定的功能需求,如改善药物治疗效果、增强功能等。
蛋白质工程技术应运而生。
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分类蛋白质工程技术主要可以分为定点突变、融合蛋白、抗体工程和蛋白质折叠等几个方面。
1.定点突变通过对蛋白质序列进行基因改造,将目标蛋白的特定氨基酸残基替换为其他氨基酸,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融合蛋白将两个或多个不同蛋白质的基因进行重组,形成融合蛋白。
融合蛋白能够兼具两种或多种蛋白质的功能,从而具备更广泛的应用潜力。
3.抗体工程通过改变抗体的构建和特性,使其具备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物稳定性。
抗体工程技术已经成为目前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针对癌症等疾病的治疗。
4.蛋白质折叠蛋白质折叠是指改变目标蛋白的原始构象,使其更稳定、更容易合成和纯化。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药效,同时也能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三、蛋白质工程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在药物研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分别从药物治疗效果改善、治疗范围扩大以及药物开发过程优化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改善药物治疗效果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的手段,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药动学和药力学特性,提升药物的生物活性和治疗效果。
例如,通过对抗体的工程改造,可以增加其与靶标结合的亲和力,提高治疗效果。
2.扩大治疗范围蛋白质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扩大药物的治疗范围。
通过将不同的功能蛋白质进行融合,可以使药物具备多种功能,从而满足不同疾病的治疗需求。
例如,将药物与荧光蛋白融合,可以实现药物的定位治疗。
蛋白质 多肽类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发展动态
结论:
本次演示对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 药物分子设计方面,CADD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制备工艺方面,基 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产量和 纯度;在质量控制方面,
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和免疫学等技术的应用为保障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新药研发周期长、 成本高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包括进一步优化药物分 子设计方法,提高制备工艺的效率和稳定性,以及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CADD)已经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利用CADD技术,可以预测和评估药物与 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例如,通过结构生物 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成功设计出一种新型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具有良好的肿瘤 抑制作用和较低的副作用。
1、新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微封装技术等在药物制剂中的应 用研究。
2、新剂型的探索:脂质体、微球、纳米粒等新型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应用研 究。
3、药物释放机制的研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机制,提高药物的疗效和 降低不良反应。
4、制剂工艺的研究:研究新的制剂工艺,提高制剂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5、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制剂的质量和稳 定性。
3、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是一种能够在体内降解吸收的新型材料,可以用于药物的载体 和赋形剂,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 合成法、天然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等,制备出的生物降解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 一步修饰和功能化,以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和控制药物的释放。生物降解材料在 药物制剂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的生物降解载体、药物的生物降解涂层等。
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一、概要随着肿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抗肿瘤作用靶点的不断发现,蛋白酪氨酸激酶(PTK)作为信号转导中的关键酶,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
PTK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密切相关。
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我们介绍了PTK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包括受体型和非受体型PTK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我们详细阐述了PTK抑制剂的设计原理与策略,包括基于结构的小分子抑制剂、抗体药物以及多肽类药物等。
我们还介绍了PTK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包括已上市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以及正在研发的药物的临床试验进展。
通过对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耐药性、副作用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集中在优化药物结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等方面,以期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
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迅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推广,相信这类药物将在未来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 肿瘤治疗的挑战与现状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象,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尽管医学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进步,肿瘤的治疗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
肿瘤的异质性使得每一个病例都具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这为制定统一的治疗方案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和侵袭性转移,使得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手段往往难以彻底清除肿瘤细胞,且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
许多抗肿瘤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
蛋白质作为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
蛋白质作为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蛋白质是生命体中非常重要的有机分子,它们在细胞、组织和器官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和代谢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许多蛋白质在疾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发现使得蛋白质成为研究药物靶点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作为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
1. 蛋白质作为药物靶点的概念药物通常是特定分子或化合物,可以与生物体中的特定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功能以调节或治疗疾病。
因此,药物最常见的作用方式就是靶向蛋白质。
在众多的生物大分子中,蛋白质往往是最适合成为药物靶点的分子。
这是因为大多数药物都是小分子化合物,而蛋白质的体积较大,具有更多的结合位点,可以与多种化合物结合,从而实现药物作用。
2. 蛋白质药物的分类蛋白质药物可以根据生产方式和来源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方式,将其分为两种:重组蛋白质药物和突变蛋白质药物。
重组蛋白质药物指的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大量生产人工合成的蛋白质药物,如干扰素、埃克替珠单抗等。
突变蛋白质药物则是利用天然蛋白质中的变异体来生产药物,如利用人血液中的IgG1来生产制剂等。
根据来源,蛋白质药物分为三类:内源性蛋白质药物、外源性蛋白质药物和全新蛋白质药物。
内源性蛋白质药物是指利用本身具有作用的蛋白质治疗疾病,如拜瑞单抗(Bevacizumab)治疗结直肠癌。
外源性蛋白质药物则是利用与机体自身产生类似蛋白质的别种物质制备的制剂,如利用细菌生产的血凝酶治疗心血管疾病。
全新蛋白质药物是指针对某一特定靶点开发的从未有过的药物,如可单抗药物Ranibizumab。
3. 蛋白质作为药物靶点的研究历史悠久,但随着研究方法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
3.1 基因组学技术的进展近年来,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使得探索目标蛋白质的研究变得更快更容易。
通过基因组学技术,科学家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大量与某个疾病或生理过程相关的蛋白质靶点,从而研发新的治疗药物。
现今,一些新型的全新蛋白质药物,例如ETP-46464、Epacadostat等,就是通过基因组学技术的发现而问世的。
蛋白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蛋白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蛋白质药物的开发和研究需要对蛋白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有深入的了解,这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各种新兴技术,以及在蛋白质药物和药物发现中的进展和前景。
一、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是生物体内的组成部分和催化反应的重要媒介。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很多种类和形式,根据氨基酸序列的不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多种结构: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等。
这些分子结构在蛋白质的功能发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通过它们的结构和互作方式,参与了许多生理过程,例如催化反应、结构支撑、信号传导、运输和调节等。
二、药物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基础药物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药物效果和毒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药物研究和开发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在药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
药物主要通过四种相互作用方式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范德华作用、电荷相互作用、氢键作用和疏水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形式主要决定了药物所能与蛋白质结合的区域、强度和稳定性。
药物的分子结构和特性直接影响着它与蛋白质结合的概率和力度。
三、蛋白质药物和药物发现中的新进展蛋白质药物是近年来最被关注的一类药物。
相较于传统的低分子量药物,蛋白质药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效果,因此获得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蛋白质药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改进生产技术和减少副作用。
一方面,制造工艺的改进可以提高药物的产量和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对药物的结构进行优化可以提高药物的特异性和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毒副作用。
药物发现是药物研究的关键过程之一,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开发出新的药物。
以新兴的蛋白质靶标研究为例,现代技术已经可以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来快速鉴定和筛选潜在的药物靶点。
同时,利用计算机模拟和结构预测等技术,有效地缩短了药物发现周期。
26612627_蛋白类药物强制降解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2022年第12卷第2期236~242Current BiotechnologyISSN 2095‑2341进展评述Reviews蛋白类药物强制降解研究进展张晓腾,韩建军,白燕*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35摘要:强制降解试验可以揭示药物可能的降解途径,为蛋白类药物制剂组方的开发、储存、运输提供支持,因此,强制降解研究在蛋白类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强制条件的选择、作用时间和降解程度尚无标准指南。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强制降解条件(高温、pH 、氧化、光照、反复冻融和震荡或搅拌)及不同强制降解条件对蛋白类药物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设计建议,以期为蛋白类药物的强制降解试验条件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白类药物;强制降解;强制条件DOI :10.19586/j.2095‑2341.2021.0171中图分类号:Q493.2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Forced Degradation of BiopharmaceuticalsZHANG Xiaoteng ,HAN Jianjun ,BAI Yan *North China Pharmaceutical Jintan Biotechnology Co.,Ltd.,Shijiazhuang 050035,ChinaAbstract :The forced degradation studies can reveal the possible degradation pathway of medicine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biopharmaceuticals.Therefore ,the forced degradation studies paly important roles in biopharmaceutical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were no standard guidelines on the selection of forced conditions ,action time and degradation degree.The commonly used forced degradation conditions (high temperature ,pH ,oxidation ,light ,repeated freezing -thawing and shaking or stirring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orced degradation conditions on protein drug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nd reasonable design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forced degradation studies conditions of biopharmaceuticals.Key words :biopharmaceuticals ;forced degradation ;forced conditions蛋白类药物在肿瘤、免疫等疾病上,具有特异性高、疗效快、安全性好等优点,因此,近年来,蛋白类药物的研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尤其是抗体药物,已成为医药领域发展最迅速、研发数量最多的产品之一[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
临床上采用的主要剂型。对于在溶液中较稳定的多肽,通过加入适当稳定剂及控制贮存条件可制成溶液剂。某些蛋白质(特别是经纯化后)在溶液中活性丧失,可考虑制成冻干剂。
某些半衰期短的多肽,应用缓控释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保护其免受外部环境的破坏,减少给药次数,延缓药物释放。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剂量一般很小,但需要长期给药,这就为缓释微球制剂的应用提供了机会。将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包封于微球载体中,通过皮下或肌肉给药,使药物缓慢释放,改变其体内转运的过程,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可大大减少给药次数,明显提高病人用药的顺应性。该类注射剂包括可注射的埋植剂、微球注射剂、长效脂质体。
[2]黄健,高春生,等,多肽和蛋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可行性探讨[J].国际药学研究,2007,34(4):298.
[3]李招发.蛋白质药物口服的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报.2011(6):21.
[4]平其能.蛋白质药物新剂型的研究和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5(7):51-55.
[5]Kochendoerfer G G,Chen SY,Mao F,et al.Design andchemical synthesis of ahomogeneous polymer-modifiederythropoiesisprotein[J].Science,2003,299:884-887.
2
2.1.1
用化学法合成多肽主要依赖于固相肽自动合成仪,它是将氨基端被保护的第1个氨基酸的羧基结合到一个不溶性载体上,使之固定,然后脱掉该氨基酸的氨基端保护基,再将第2个氨基端被保护的氨基酸的羧基与固定的第1个氨基酸的游离氨基缩合形成不溶性二肽,如此反复进行,最后经化学降解和脱保护基后,从载体上脱落目的多肽。由于产率随每个氨基酸的缩合而递降,合成多肽的长度受到一定限制,一般在30~50氨基酸残基水平。目前,硫酯键介导的化学连接法已被成功地应用于较小蛋白质和蛋白质结构域的合成,其主要缺点是在连接位点需要特定的亲核性氨基酸残基。随着方法学的改进与发展,现在已经能够进行连续几个肽片断的连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变异体的合成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5]。
总之,蛋白药物种类繁多,对于人类的保健以及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给新世纪的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相信通过许多生物学家、化学家、材料学家、医学家、药学家等的共同努力,将会有更多的蛋白药物面世,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保证。[10]
3参考文献
[1]任立华,刘忠,等.重组蛋白药物的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8(10): 677-678.
[7]Bang D.KentS BH.His6 tag-assisted chemical proteinsynthesis[J].ANAS,2005,102(14):5014-5019.
[8 ]Xu M Q,Southworth M W,Mersha,F B,et al.In vitroproteinsplicingofpurifiedprecursorandtheidentificationofabranchedintermediated[J].Cell,2003,75:1371-1577.
[6]Ayers B,Blaschke U K,Camarero J A,et al.Introduction ofunnatural amino acids into proteins using expressed pro-teinligation[J].Biopolymers,2003,51:343-354.
2
在蛋白药物制剂的研究方面,使用CDE乙交酯丙交酯的共聚物制备蛋白缓释制剂是比较成熟的方法。CD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物可降解的无毒的聚合物材料,已经被美国药物食品监督管理局认定可以进入人体使用。用CDE制成的含甾体类抗生素药物炔诺酮和甲基左炔诺孕酮的微球注射剂在美国正在进行临床试用,不久可能进入市场。用于治疗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已经商品化,商品名叫垂普啉,每月注射一针,一般几针即可完全抑制癌细胞的发展。该产品在日本和美国的年产值达到100亿美元。此外,正在研究中的控释制剂很多。例如包埋骨生长因子的CDE棒用于促进骨再生。鼻粘膜吸收的微球喷雾剂或肠粘膜吸收的纳米粒子口服制剂、植入中耳内治疗中耳炎或用注射器注入眼玻璃体的内腔中治疗白内障吸除术后的感染等多种制剂。[9]多聚糖类,特别是右旋糖酐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水溶性载体&它的特点是在体内的归宿与分子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因此,可通过选用合适的分子量实现向某一特定靶器官定位。其分子中的麦芽糖和岩藻糖还具有肝细胞特异靶向性,可用于靶向控释制剂。此外壳聚糖、聚氨基酸等都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可修饰性,用这些材料作为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用分子生物学和发酵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新的蛋白质基聚合物,该方法可通过发酵细菌的基因表达控制重复多肽单元的序列,达到对蛋白质聚合物的预先编码,并对这类聚合物的潜在应用前景进行了研究,展现出激动人心的应用前景。[9]
我国制定的“十五”期间生物医药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就是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及其制剂,随着此类药物的开发逐渐增加,有更多的蛋白质药物进入临床和生产,改变蛋白质药物制剂品种单一,发展非注射给药系统及多种类型的注射给药系统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发展之必然,我国在制剂领域中此类研究和开发起步不久,但我们正在努力缩小与国际研发水平的差距。
蛋白质内含子介导的蛋白质连接法在蛋白质的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1)它可以直接缩合大片段肽,而且产率高,从而使合成蛋白的大小远远超过蛋白介导的蛋白质连接化学合成法;(2)通过该方法可以对蛋白质进行模拟转录后修饰,如糖基化、磷酸化等;(3)通过该法可在蛋白质中引入非天然序列,如非天然氨基酸残基、非天然辅助因子等;(4)对大分子蛋白进行分段连接与标记如荧光、同位素、生物素等,制备高分子质量标记蛋白质,可为NMR分析蛋白质构象提供样品。[8]
2.3.2
鼻腔内具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上皮细胞薄且间隙大,因此,通透性高、吸收较好;鼻腔蛋白酶较胃肠中少,无肝脏首过效应。低分子量的小肽极易被吸收;对分子量较大的多肽,使用适合的吸收促进剂增加吸收。但鼻腔给药也存在局部刺激性和鼻腔堵塞、对纤毛的损害、剂量不易掌握等缺点。
口服剂型是人们比较容易接受,也是使用比较方便的剂型。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蛋白多肽类药物在消化道中难吸收且易被破坏,难以制成口服剂型。但是,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吸收以及生物利用度仍是口服途径给药需要克服的问题。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对天然聚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后作为药物载体,联合应用酶抑制剂,具有生物兼容性的吸收促进剂的发现等各种技术的发展都为研制口服有效的蛋白多肽类药物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肺部给药与其他黏膜给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酶的活性较低;②吸收总表面积大(100m2);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④肺泡上皮细胞层很薄,只有0.1~0.2μm;⑤气血屏障较小,只有0.5μm左右。但是,相对于注射途径给药,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肺部给药系统的生物利用度仍然很低。为了提高这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一般采用以下方法:①吸收促进剂;②酶抑制剂;③对药物进行修饰或制成脂质体。
随着蛋白质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用于各种疾病治疗的蛋白质类药物的研制和应用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热点。多肽和蛋白类药物副作用小,活性强。并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而且由于其成本低、成功率高、安全可靠,[2]已成为医药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蛋白类药物也有其稳定性差、膜通透性差、生物半衰期短等等缺点,影响了蛋白质药物的治疗潜力和临床应用。[3]
2.1.2
化学—生物法合成蛋白质主要是利用分子克隆与生物工程技术将化学合成的小片断经特定的介导途径连接于大片断上,例如蛋白质内含子介导法,该法既解决了生物法合成的蛋白质局限于编码氨基酸又能避免化学合成法受到片断大小限制。近年来,已成功地合成有报道用(His)6标识辅助蛋白质合成的方法[5]。该方法既利用硫酯键介导,又根据固相肽合成原理将2个或多个大片断缩合成多肽或蛋白质,并利用(His)6tag与Ni2+-NTA-树脂的亲和性快速纯化合成蛋白质。Bang和Kent利用该法合成了Crambin和Tetrat-rico peptide repeat。然而,利用亲和纯化柱,不可逆吸附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导致产率不够理想。[7]
1
蛋白药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多肽类激素药:包括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卵泡刺激激素和其他激素;人造血因子:包括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血浆蛋白因子:包括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重组人凝血因子Ⅶ、重组人凝血因子Ⅸ、重组人抗凝血酶等等。[1]
2蛋白类药物的研究现状
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用于治疗或诊断的多肽、蛋白质、酶、激素、疫苗、细胞生长因子及单克隆抗体等药物不断出现,国外已批准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产品约90多种,进入临床实验的生物技术药品有369种,占美国临床实验药品的1/3,正在研究发展的大分子活性物质或药物达千种以上,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增长率在1998年到2004年每年增长12%~15%,生物技术药物已涉足于200多种疾病,其研究多数是针对癌症治疗,以及传染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艾滋病、自体免疫性疾病、皮肤病等。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FDA即已批准可以进行临床研究的基因疗法达72种,年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批准了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的生产。由于半衰期短,生物技术药物的基本剂型是冻干注射剂或注射液,需要长期频繁注射给药,面对生物大分子在稳定性及吸收等方面的困难,在研究和生产高质量的冻干粉针及溶液型注射剂的同时,发展多种途径给药的新剂型是制剂工业和研究的重要任务。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批准了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的生产。[4]
《蛋白类药物研究进展》
1蛋白类药物
1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蛋白质药物的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这类药物应用于临床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蛋白质药物是指多肽和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重组疫苗。与以往的小分子药物相比,蛋白质药物具有高活性、特异性强、低毒性、生物功能明确、有利于临床应用的特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