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分子自组装
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简介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是当今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研究物质在分子层面的组装和性质,为跨学科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两种研究方法既具有基础研究的价值,又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对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简述。
一、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的概念超分子化学是指物质在分子层面上自发形成的具有特殊功能和性质的超大分子结构。
超分子化学主要研究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如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等,这些相互作用导致了分子之间的自组装。
分子自组装是指在无外加力作用下,分散的分子自然而然地自组装成为更大、更复杂的结构。
分子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的实现途径,通过调节分子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性质,可以实现自组装的控制和序列化。
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是相互补充的研究方法,它们共同构建了超分子材料领域的理论基础。
二、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1、分子组装的分级分子自组装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过程,分子的排列方式和结构的形成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
分子组装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自组装是指单个分子自组装成为一个比单个分子大、更定向和有序的结构。
二级自组装是指多个单个分子组装成为更大的孤立分子或超分子。
三级自组装是指在大分子中形成的超分子结构。
2、分子组装的驱动力分子自组装的驱动力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些作用力通常包括氢键、范德华力、静电作用、π-π堆积和金属配位等。
不同的相互作用力对自组装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氢键作用使分子之间的距离缩短,范德华力能够使分子低能地堆积在一起。
因此,在分子组装的过程中,属于不同相互作用力的能量对比显得十分重要。
3、组装体系的设计分子组装的研究和应用通常需要设计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原料。
这些原料可以是单个分子或已经组成的超分子。
例如,在纳米电子学中,通过设计分子和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构建器件,可以实现分子电子器件的组装。
超分子自组装的结构及其性质研究
超分子自组装的结构及其性质研究超分子自组装是指分子间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序的结构体系。
超分子自组装在化学、生物、纳米科技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在这个可控的自组装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被精确地调整,以实现特定的结构和性能。
自组装的超分子结构从最简单的分子晶体、液晶、胶体,到复杂的蛋白质、DNA和纳米结构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设计的各种材料和化合物中。
相较于普通的化学合成和物理制备方法,超分子自组装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可以在理论上预测自组装的结构和性能;二是自组装可以在常温下,以定向和可控的方式进行,不需要额外的能量输入;三是所得到的超分子自组装体可与大分子、导体等组成新的结构层次,形成一类高级材料。
超分子自组装的研究现状:超分子自组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随着近年来分子自组装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应用于化学、生物、物理和工程等领域。
其中,常见的自组装结构有:1. 胶束:由复杂的分子结构自组装而成,通常是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脂肪酸和聚合物等分子构建;2. 溶胶-凝胶:由单体或高分子的自组装形成孔洞结构,在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3. 液晶:由分子间作用力在杂化体系中形成非常有序的分子排列,常被应用于电子技术中的显示器;4. 天然的自组装结构:指自然界中生物大分子(DNA, RNA, 蛋白质)的自组装结构,如细胞膜、病毒衣壳等。
在自组装过程中,分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相互作用类型才能形成有序的超分子结构。
一般包括分子间的范德华力、静电力、氢键等即非共价相互作用力,以及以下条件:1. 能提供建立氢键、范德华力、离子偶极、极化等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分子性质;2. 具有形成结晶、液晶、胶体、自组装薄膜等形态的分子(例如聚酰胺纳米复合体等);3. 构建分子自组装的有利条件(pH控制、形态设计等)。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开发新的超分子自组装体和材料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超分子自组装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尺度上的组装和自组装的技术,它是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的前沿科学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得到不断地推进和完善,成为目前前沿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一、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的概念超分子自组装技术是指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氢键、静电作用力等,进行有序组装和自组装的技术,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能的超分子结构。
它既与传统的构筑方法不同,又是一种全新的自组装方法。
与传统方法相比,超分子自组装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超分子自组装是一种自然的组装方式,可以得到高度有序的微纳米结构,这对于微纳米半导体器件、微纳米晶体和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等有很大意义;其次,超分子自组装是一种非常灵活和可控的组装方式,可以根据所需的结构和性能调整设备参数、反应体系和组装条件,从而得到满足需求的微纳米结构;最后,超分子自组装具有成本低廉和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生物医学、生物传感器、光电材料等。
二、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的研究方法超分子自组装技术主要包括自组装控制和晶体生长控制两种方法。
自组装控制是一种利用分子之间特定相互作用的自组装方法,可以在液态或固态下得到高度有序的微纳米结构;晶体生长控制是一种利用物质在多相界面上的自组装方式,可以得到具有晶体结构的材料。
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的研究方法包括传统试验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方法。
传统试验方法通常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 射线衍射等技术,对组装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计算机模拟方法则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反映组装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
三、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生物医学、传感器和光电材料等领域的应用1.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可以制备一种新型的基于核酸荧光探针材料,用于细胞信号传递和病毒检测等方面研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超分子自组装技术还可以利用DNA的自组装特性,构筑出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纳米微粒,并能够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和减少副作用等优点;超分子自组装技术与纳米技术相结合,可以制备一种新型的仿生荷磁性载体,该载体结构稳定,具有较强的磁活性和细胞特异性吸附,可用于癌症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自组装现象
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自组装现象超分子化学研究是当今化学界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它以分子为基本单位,研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装形成的结构性质。
其中,自组装现象是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自组装现象,从原理、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自组装现象的基本原理自组装是指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构。
自组装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无需外界能量的干扰即可自发进行;(2)由初始分子集合形成;(3)由静态平衡所确定。
其中,分子之间的诸多相互作用力是自组装现象的基本驱动力,其中包括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作用力、金属配位作用力等。
自组装是一个自我组织的过程,涉及到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可为黏附力、范德华力、氢键力、离子键、金属配位键、静电力、π-π相互作用、水合力、疏水作用、磁相互作用等,而这些作用力的大小和特性不同,在自组装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二、自组装现象的应用A、超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是指基于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而实现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功能材料设计和构建。
这项技术通常涉及到自组装现象,可以用于制造材料、用于催化、在药物研究、基因方法和高分子合成等。
B、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能够制造纳米尺寸的物质和工具的知识体系。
纳米技术中的自组装技术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控制体系在纳米尺度下的结构和性能。
C、药物研究在药物研究中,自组装技术可以用于开发新型药物,如用于智能药物释放和治疗癌症的载体。
D、智能材料智能材料是指一类能够根据自身内在的能量和信息,自我调整、调节、感知、反应、适应甚至主动控制自身形态和性能的功能材料。
自组装技术在智能材料的设计上拥有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智能电子器件、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技术应用。
三、自组装现象的发展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推进,超分子化学作为一种新兴领域在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中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超分子自组装
三、超分子化学、分子组装、超分 子组装及自组装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除了在生命 科学、高分子改性等领域外,过去20年里,在超分子化学 中尤其占有重要地位。所谓超分子化学,正如Lehn在其诺 贝尔演讲中所述:“Supermolecular Chemistry may be defined as chemistry beyond the molecule.”。一般地讲, 超分子体系是由一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经过非共价键缔 合而成,它具有较高的结构复杂性。超分子化学的严格定 义必须包括分子识别、分子转变及分子易位过程。所以超 分子化学不仅包括化学、生物及物理问题,而且包括很多 技术问题。超分子化学研究的内容与主-客体化学(HostGuest Chemistry)、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两 亲化合物、液晶、分子器件、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等 有关,其中关于分子组装、超分子组装及自组装的讨论很 多。
五、综述
超分子自组装机理,不仅阐明了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而且 对其他不规则大分子自组装具有指导作用。由于诸多的自然现象, 如血管、腔肠和植物茎杆都是由有机分子通过宏观自组装形成的, 研究成果对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超分子组装技术的研究自起步以来已取得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 研究成果。有理由相信,随着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超分子的各种奇异性质和功能必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将 在科技、生产、生活等各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将成为21世 纪有重大突破的领域。
目前文献中所报道的纳米团簇超分子化学组装方法可 分为两类: 一类是利用胶体的自组装特性使团簇组装成 胶态晶体,得到二维或三维的纳米团簇超晶格;另一类 是利用纳米团簇与组装模板之间的分子识别来完成纳米 团簇的组装。 1.胶态晶体法 众所周知,胶体具有自组装的特性,而纳米团簇又很 容易在溶剂中分散形成胶体溶液,因此,只要具备合适 这一自组装过程所需要的条件[4]是:(1) 硬球排斥, (2) 统一的粒径,(3) 粒子间的范德华力和(4)体系逐渐的 去稳定。其中条件(1)和(3)是纳米团簇胶体溶液体系本身 固有的性质,条件(2)主要通过纳米团簇制备条件的控制 和适当分离方法的应用来实现[5],因此实际上组装过 程中的可操作因素主要是胶体溶液体系稳定性的控制。
超分子自组装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超分子自组装材料的合成及应用自组装是一种具有自发性和规律性的物理过程,可以在不需要外部干预的情况下形成有序、稳定的体系。
自组装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材料科学研究领域,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超分子自组装材料作为自组装材料的分支之一,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具有许多优越的特性,如高度有序性、可预测性、开放性等。
本文将介绍超分子自组装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一、超分子自组装材料的合成方法超分子自组装材料的合成方法非常多样化,涉及到多种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 溶液法溶液法是超分子自组装材料最常用的合成方法之一。
该方法适用于将有机分子或金属离子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等相互作用组装成超分子结构。
在该方法中,通常选择适量的有机溶剂,将反应物溶解在其中,控制温度和反应物浓度,使其发生自组装反应。
在反应中,溶液中的物种会自发形成空间有序性较高的超分子结构,形成晶体或胶体等材料。
2. 涂层法涂层法是将预先有机化学反应得到的化合物涂在基材上,再进行热处理或光照等条件下自组装成超分子结构。
涂层法一般适用于制备表面自组装材料和壳层自组装材料等。
该方法可以采用喷雾涂覆、悬滴涂覆等不同的涂层方式,具有简便、易操作等特点。
3. 模板法模板法是利用外部模板或生物模板的作用,将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机分子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成超分子材料。
该法包括硅胶溶胶法、电镀法、微乳液法等。
模板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精确地控制纳米结构的形态、大小和组成等,制备的超分子材料具有具有明显的分子识别、催化反应等应用前景。
二、超分子自组装材料应用的研究现状超分子自组装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注重在生物医学和能源领域的研究。
下面分别介绍两个领域的应用现状。
1. 生物医学领域超分子自组装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基因传递、药物控释、生物成像、生物仿生等领域。
利用超分子自组装材料可控制自组装体的结构和性质,形成不同形态的纳米粒子,实现药物释放的规范化、有选择性地传递DNA片段和小分子药物,将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的药物与纳米材料结合起来,提高生物体对其的可持续利用率。
超分子自组装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超分子自组装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超分子自组装是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一种新兴的科学研究领域。
它源于分子自组装,在分子层面上实现了自组组装,从而形成了更为复杂和功能性的超分子结构。
这种自组装过程既简单又神奇,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材料学等领域,展现出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着重探讨超分子自组装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超分子自组装的基本原理超分子自组装的基本原理是靠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力(如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力、氢键、疏水作用等)来实现的。
这些作用力,来源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键合,而不是来自于共价键。
因此,这种自组装过程不仅仅是化学反应,而更像是一种热力学平衡过程。
在这种平衡过程中,自组装的超分子结构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同时,这种自组装也具有很高的快速性和简便性,能够在不需要外界介入的情况下自发完成。
二、超分子自组装的应用1、药物传输和纳米医疗超分子自组装可以用于药物传输和纳米医疗。
药物分子可以与载体分子(如脂质、高分子等)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从而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实现靶向释放。
同时,这种自组装的纳米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能够用于生物传感和诊断。
2、高分子材料与超分子自组装高分子材料与超分子自组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增加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而且还可以实现材料的形态调控和性能优化。
例如,超分子自组装可以用于高分子降解性的调控、表面性质的改变、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等。
3、光、电和催化材料超分子自组装还可以应用于光、电和催化材料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超分子自组装的特殊结构和功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例如,催化剂在吸附分子时能够通过超分子自组装的方式实现更高的活性面积和更完整的基元,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在电子材料领域,超分子自组装可以用于有机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和OLED等领域的研究。
4、功能性大分子和智能材料超分子自组装还可以用于设计功能性大分子和智能材料。
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自组装现象分析
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自组装现象分析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和构成超大分子聚集体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自组装、反应性晶体和功能材料等领域。
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的重要基础,也是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主要探讨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自组装现象。
一、自组装的定义自组装是指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发地组合成为3D的超大分子聚集体。
自组装的关键在于相互作用,包括范德华力、静电作用、氢键作用等。
自组装过程中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往往非常有序,可以形成不同形态的超分子结构。
自组装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脂质双层结构等均是基于自组装规律构建的。
二、自组装在超分子化学中的应用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研究分子自组装所形成的超分子结构及其性质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自组装现象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
下面分别从三个角度探讨自组装在超分子化学中的应用。
1、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自组装在生物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用于药物传递、免疫诊断、疫苗制备、组织工程等。
自组装的一种典型应用是通过自组装构筑的脂质纳米粒子,其在药物传递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这是因为这种粒子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被定向靶向、增强药效等优点。
2、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利用自组装技术可以合成出具有特殊功能的超分子材料,如柔性显示器、光伏材料、铁电材料、传感器等。
自组装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仍然非常广阔,其潜在未来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在生物组织修复中的应用以及在纳米电子学领域中的应用。
3、纳米技术中的应用纳米技术的核心是对物质研究与处理,因此利用自组装技术构建纳米材料是一个核心研究方向。
利用自组装技术可以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和特殊性质的纳米结构,例如表面修饰过的金属纳米粒子、自组装模板、柔性传感器等。
这些材料在生物医学、催化、磁性材料、生物传感器、光学材料等领域之中有潜在的应用。
超分子化学中的自组装与功能性材料
超分子化学中的自组装与功能性材料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自组装行为的学科,其目标是通过控制和利用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来构建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的分子组装体,进而为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
在超分子化学中,自组装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方式,能够构建出多种功能性材料。
一、自组装的基本原理在自组装过程中,分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如氢键、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力等)相互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
这种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但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择,可以使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发生自组装。
二、自组装的应用领域1. 智能材料自组装的分子可以通过外界刺激(如温度、光、pH值等)改变其聚集态,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质的智能调控。
智能材料在传感、响应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 有机太阳能电池自组装技术可以帮助构建具有优异光电转换效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通过合适的分子结构和界面工程,可以实现光吸收、电荷分离和传输的高效率转化。
3. 药物传输与缓释利用自组装技术,可以将药物载体与活性药物相结合,形成稳定的纳米粒子或胶束。
这些结构可以实现药物的有效传输和缓释,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4. 分子电子学自组装分子可以形成高度有序的自组装薄膜或纳米线,用于构建分子电子学器件。
这种自组装薄膜或纳米线具有优异的电子输运性质,为新型分子电子学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 纳米材料自组装技术可以用于制备纳米颗粒、纳米管等纳米材料。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形貌和结构,可以应用于催化、能源储存等领域。
三、自组装材料的设计1. 分子设计在自组装材料的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和设计分子的结构、功能基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通过调控非共价相互作用力的强弱和方向性,可以实现分子的有序组装。
2. 条件控制自组装需要特定的条件,如温度、溶剂、pH值等。
通过调节这些条件,可以有效控制自组装过程的速度和结构,得到所需的功能性材料。
3. 后修饰在自组装后,通过合适的后修饰方法,可以进一步调控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生物大分子的超分子自组装和组装
生物大分子的超分子自组装和组装生物体内存在着一大类具有超分子自组装和组装功能的大分子,这些大分子因其超分子自组装能力而被称为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它们通过自身的物化和化学性质,形成具有高度结构化和多功能性的超分子。
一、蛋白质的超分子自组装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生命活动功能。
蛋白质可以通过内在的结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层次的超分子结构,包括原肽链结构、α-螺旋、β-折叠、域、次级结构等。
这些超分子结构对蛋白质的功能和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大量的蛋白质可以通过不同的组装方式形成生物体内的大分子复合体,如草酸酐酶、DNA聚合酶等,这些复合体具有高度的功能性和结构化,使得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信号传递得以顺利进行。
此外,蛋白质自组装还可以产生一些特殊的结构,如类似鸟巢状的核酸酶RnaseA和RnaseS的三维结构,这种结构是由4个相互作用的分子通过自组装而形成的,这表明蛋白质自组装在生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核酸的超分子自组装核酸是生命体内基因存储和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分子,它是由核苷酸单体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核酸与蛋白质一样,也通过内在的结构相互作用来形成不同层次的超分子结构,包括原核苷酸链结构、双螺旋和三维结构等。
这些超分子结构对核酸的功能和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物体内,核酸不仅仅是单独存在的大分子,它可以与其他大分子结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复合物,如DNA-RNA复合物、RNA-RNA复合物等。
核酸自组装还可以在细胞中产生不同的结构,如核糖体上的资金转移RNA,其二级结构是由多个RNA分子通过互相配对而形成;还有RNA干扰的产物小RNA,其几何结构是由多个小RNA单元组成的,这些小RNA与癌细胞的某些基因相互配对,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实现了治疗癌症的作用。
三、多糖的超分子自组装多糖是一类具有高度分子量的天然大分子化合物,它们是由重复的单糖单元组成的大分子。
超分子自组装的认识与应用研究
超分子自组装的认识与应用研究超分子自组装,是指分子之间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如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等)自发地组装成有序的结构,从而形成功能性材料。
自组装具有结构可控性好、适应性强、简便易行等优点,成为当今材料科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超分子自组装的形成机理主要是分子设计和非共价相互作用的调控。
分子设计时需要考虑所需的结构、功能和组装模式,选取具有亲和力的官能团,以及一定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方式等。
非共价相互作用决定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排列方式,如氢键、π-π作用、离子作用、范德华力等。
非共价相互作用本质上是短程有向作用,因此自组装是高度程度的有序组合。
超分子自组装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生物、药物等领域的一种全新并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其中在纳米电子学、纳米光学、光电信息存储等领域的应用特别广泛。
在光电信息存储领域,超分子自组装的分子MEMORY被证实是一种新型可再写入光盘存储介质,它的特点是容量大、离散存储、速度快、读写性能好,是一种有很大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
超分子自组装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自组装法”和“外场诱导自组装法”两种。
自组装法指分子一旦具有亲和性即能自行组装成不变的结构,而无需外界介入。
外场诱导自组装法则是通过施加外界场(如电场、磁场、声波、温度、pH值等)来调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从而实现自组装。
外场施加可以使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组装模式、结构等的变化,为超分子结构的精确定位和构建提供了额外的手段。
超分子自组装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是生物医药领域。
其中,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将有机分子和无机材料相结合,在自组装状态下形成纳米颗粒,用于癌症治疗和诊断等领域,具有药效强、毒副作用小、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
此外,在仿生材料、纳米传感器、纳米电子学、纳米膜等领域,超分子自组装材料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超分子自组装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研究领域,应用于广泛的众多领域,这是一个相当广阔的前沿学科领域。
高分子材料的超分子自组装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超分子自组装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超分子自组装研究摘要:超分子自组装是一种将分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力聚集成有序结构的方法。
它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超分子自组装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并对当前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超分子自组装;高分子材料;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应用前景引言超分子自组装是一种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将分子聚集成有序结构的技术。
不同于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超分子自组装能够利用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如氢键、范德华相互作用力和π-π堆积等,实现高度有序的结构组装。
近年来,超分子自组装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对超分子自组装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对当前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一、超分子自组装的基本原理超分子自组装是一种将分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力聚集成有序结构的技术。
这种自组装过程由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力主导,包括氢键、范德华相互作用力、离子-离子相互作用力和π-π堆积等。
这些相互作用力可以帮助分子彼此靠近并形成稳定的结构。
超分子自组装可以形成不同的有序结构,如纤维状结构、胶态结构和粉末状结构等。
根据超分子自组装的机理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静态自组装和动态自组装两类。
静态自组装是指分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在纳米尺度上聚集成有序结构,而动态自组装是指分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在亚微米尺度上聚集成有序结构。
二、超分子自组装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超分子自组装在高分子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超分子自组装可以用于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通过调控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可以实现高分子材料的自组装和自组织,从而获得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可以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制备具有自修复性、自感应性和自适应性的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在材料工程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超分子自组装的原理和应用
超分子自组装的原理和应用超分子自组装是一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有序结构形成的自然过程。
它是从分子到宏观尺度上构建功能性材料和纳米器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超分子自组装的原理、机制以及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纳米技术中的应用。
一、原理和机制超分子自组装的原理可以归结为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累积效应。
这些非共价相互作用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离子-离子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等。
当分子之间存在适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时,它们将倾向于形成有序的超分子结构,从而实现自组装。
超分子自组装的机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自组装和辅助自组装。
自组装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导致有序结构的形成,而辅助自组装则是通过外界条件的调控和辅助实现有序结构的形成。
另外,一些较复杂的超分子自组装还涉及到动态平衡和动态调控的过程。
二、应用领域超分子自组装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控自组装过程中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例如,可以应用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高性能的有机光电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光传感器等方面。
此外,利用超分子自组装还可以制备出结构复杂的纳米多孔材料,用于储氢、气体分离和催化等领域。
在生物医学领域,超分子自组装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和构建。
通过合理设计超分子结构,可以实现药物的高效载药和靶向输送,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轻毒副作用。
此外,利用超分子自组装还可以构建生物传感器、生物成像探针等生物医学器件。
在纳米技术领域,超分子自组装被应用于纳米器件的构建和纳米加工。
通过控制分子自组装过程中的排列和结构,可以精确操控纳米粒子的位置和间距,实现纳米线路、纳米电子器件等的构建。
此外,超分子自组装还可以应用于纳米材料的组装和纳米加工等工艺领域。
三、总结超分子自组装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的原理和机制是通过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导致有序结构的形成。
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纳米技术领域,超分子自组装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材料的设计和构建,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以及纳米器件的构建等方面。
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超分子自组装技术是一种目前非常热门的材料科学技术,它是指通过分子之间的非共价作用力来实现分子自组装并形成具有复杂结构和特定功能的超分子体系。
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的应用在生物医学、光电信息与能源等领域都非常广泛,同时也在材料科学中取得了不少的突破。
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纳米材料的制备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可以用来制备各种纳米材料,如纳米片状结构、空心球状结构、纳米棒状结构等。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形貌和性能,可以用于制备新型的高性能材料,并有望在生物医学、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大孔径、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催化活性的纳米催化剂。
另外,超分子自组装技术还可以用来制备出具有自愈合和自排水能力的纳米干凝胶材料,这对于高压水力填充土工程、地下水处理等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可以用来设计并合成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例如,利用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可以设计出一些自修复材料、自清洁材料、人工肌肉、智能材料等。
这些功能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在未来的生物医学、光电信息等领域有望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生物材料的研究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生物材料的结构与功能,例如可以通过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研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大分子的自组装等。
这些研究对于揭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生物大分子的自组装过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药物传递系统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可以用来制备药物传递系统,例如利用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可以制备出DNA纳米颗粒、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子等药物传递系统,这些药物传递系统可以用于靶向治疗癌症、神经疾病等病症,并且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总体而言,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具有很多具体的应用领域。
虽然该技术仍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如何实现超分子自组装的精确控制、如何实现超分子自组装的可重现性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并且该技术在未来的材料科学领域还会有更加广泛和深远的应用。
超分子化学中的自组装研究
超分子化学中的自组装研究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领域。
在超分子化学中,自组装是一种重要的现象,它指的是分子在无外界干预的情况下自发地组装成有序的结构。
自组装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以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指导。
一、自组装的基本概念自组装是分子和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电荷转移和π-π相互作用等。
这些相互作用通过调控分子的空间位置和取向,使其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有序的结构,如超分子聚集体、胶束和晶体等。
自组装的过程是自发的、可逆的,并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通过合理设计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基团的引入,可以调控自组装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实现对自组装结构和性质的精确控制。
二、自组装在超分子化学中的应用1. 超分子结构的构筑自组装是构筑超分子结构的基础。
通过选择合适的分子和相互作用方式,可以实现从二维薄膜到三维晶体的自组装过程。
例如,通过控制分子的取向和排列方式,可以构筑出具有特殊形状和功能的超分子结构,如纳米管、纳米片和纳米孔等。
2. 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自组装技术可以用于设计和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通过将具有特定性质的分子有序组装,可以获得具有特定光学、电学、磁学、生物学或化学性质的功能材料。
这些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传感器、催化剂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药物传递系统的构建自组装可以用于构建高效的药物传递系统。
通过将药物与适当的载体分子进行自组装,可以实现药物的高效包封和控释。
这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还可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在癌症治疗、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三、自组装研究的挑战与展望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但自组装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虽然自组装是自发的过程,但理解自组装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仍然是一个挑战。
其次,自组装结构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生物大分子的超分子自组装机制和自组织特性
生物大分子的超分子自组装机制和自组织特性生物大分子是生命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复杂高分子化合物。
这些大分子常常具有高度的自组装性和自组织性,能够通过自组装和自组织方式形成各种具有复杂结构和功能的超分子体系。
本文将介绍生物大分子的超分子自组装机制和自组织特性。
一、生物大分子的自组装机制生物大分子的自组装机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共价性自组装,包括疏水作用、静电作用、热力学驱动等;另一种是共价性自组装,包括亲核-电子机制、自由基聚合等。
疏水作用是一种非共价性自组装机制,通常发生在水相中的大分子聚集体中。
生物大分子的疏水作用跟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疏水性越强的分子通常在水相中聚集起来形成疏水聚集体。
这些聚集体形成的方式可以是线性的,如蛋白质中的螺旋形和β折叠结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如某些蛋白质富含疏水性的区域可以形成疏水芯。
静电作用也是一种非共价性自组装机制,通常发生在带电的生物大分子之间。
带电的生物大分子可以通过电荷配对形成不同结构的配基对,形成电学能的低能量态。
多糖的酸碱性分子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大分子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热力学驱动是一种非共价性自组装机制,通常发生在高分子的溶液中。
高分子在水溶液中形成的聚集体是受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的,当浓度升高或者温度降低时,生物大分子聚集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在此条件下可以发现一系列相转变现象。
亲核-电子机制是生物大分子共价性自组装机制的一种,广泛存在于核酸及核酸蛋白复合体中。
核酸分子的自组装主要发生于碱基对之间,这种自组装机制依赖于自由的氢键。
通过这种方式,核酸可以形成序列特异性的配对结构,从而实现不同碱基序列之间的辨识。
自由基聚合是生物大分子共价性自组装机制的另一种,这种机制主要通过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形成大分子。
二、生物大分子的自组织特性生物大分子的自组织性包括动态平衡、非平衡态、自组理念、自组骨架等。
这些特性使得生物大分子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上组织自己的结构和功能。
物质科学中的超分子自组装技术
物质科学中的超分子自组装技术超分子自组装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物质科学技术,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结构的构建和控制,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生物材料、药物等方面。
本文将从分子自组装的原理、研究现状、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一、分子自组装的原理分子自组装是指分子之间由于各种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力、氢键等,自发地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这种自发性的组装过程是无需人为干预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行实现。
这些条件包括分子浓度、温度、溶液性质等多种因素。
超分子自组装是分子自组装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构成的结构比单纯的分子自组装更为复杂,具有更高的有序性和确定性。
超分子自组装的关键在于肽链的选择和空间编码的设计。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不同的肽链序列和顺序、空间编码序列可以构建不同的超分子结构。
因此,超分子自组装成为了一种非常灵活、可控的结构构建技术。
二、研究现状超分子自组装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纳米材料制备超分子自组装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备纳米线、纳米球、多孔材料等。
利用超分子自组装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控制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从而实现对纳米材料的控制和优化。
2.生物材料制备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渐增多。
由于其可控性和可重复性,可以用来制备生物活性分子和生物材料,如蛋白质、肽、DNA等,并用于医学分子诊断、细胞递送和组织再生等方面。
3.药物制备药物的精准制备一直是制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正在逐步开发,主要用于药物递送、吸附和分离等方面。
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的极性、药效、药代和吸收等特性,从而大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三、应用前景超分子自组装技术在化学、生物、医学等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自组装行为当前,对于超分子自组装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优化肽链序列和编码序列实现的。
超分子组装的结构与功能
超分子组装的结构与功能超分子组装是一种自组装的过程,即通过一些分子之间通过非化学键或弱化学键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特定的结构。
这些结构可以单独作为基本组件,或者可以进一步叠加和组合形成更大的结构。
超分子组装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超分子组装的结构超分子组装的结构通常由主体分子和辅助分子构成。
主体分子通常是一些大分子,如DNA、蛋白质和肽等。
辅助分子则是一些小分子,如离子和有机分子等。
这些分子之间通过多种作用力相互作用,形成各种形态和结构。
其中作用力包括:1、氢键作用:氢键是一种弱化学键,通过氢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将多个分子组装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结构。
2、范德瓦尔斯力:范德瓦尔斯力是一种分子间万有引力,其力量依赖于分子之间的极性及形状。
这种作用力使分子间结合在一起变得更紧密稳定。
3、离子作用:离子作用是一种电荷相互作用,由于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多个离子化分子可以形成一个结构。
通过上述作用力,超分子组装的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线形结构和二维结构。
线形结构包括如DNA、蛋白质和肽等高分子结构,这些结构的主体分子通常是由许多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二维结构则包括如脂质层和金属-有机框架等结构,这些结构呈层状或网状结构。
超分子组装的功能除了形成具有高度结构化的材料外,超分子组装还可以产生许多其他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包括:1、自组装和调控:超分子自组装性质可以用来调控组装体结构和功能。
例如,在药物传递领域中,通过合理设计药物组装体可以保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好的药效。
2、智能属性:超分子组装可以产生智能属性,如分子识别和响应等。
这种智能属性可以用于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应用中。
3、光电性能:超分子组装可以通过对分子的有序排列来获得优异的光电性能。
例如,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全有机薄膜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转换材料,其转换效率远高于传统太阳能电池。
超分子化学的自组装与智能材料
超分子化学的自组装与智能材料超分子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之间非共价相互作用及自组装行为的学科。
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中的核心概念,它通过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将不同组分有序地组装为更大的结构单元。
超分子自组装不仅发展了新的分子组装方法,还开辟了自组装智能材料的新领域,在材料科学、纳米科技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 超分子化学的基本原理超分子自组装是由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所驱动的过程,其中主要的相互作用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离子-离子相互作用、金属配位作用等。
这些相互作用使得分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自组装形成具有特定形状和功能的超分子结构。
二. 超分子自组装的方法与手段超分子自组装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实现,常见的包括溶液自组装、界面自组装以及固态自组装等。
1. 溶液自组装:在溶液中,通过调控溶液的温度、浓度、pH值等条件,使分子自发地自组装为超分子结构。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工艺可控等优点。
2. 界面自组装:利用液体-气体、液体-液体或液体-固体等界面,使分子在界面上发生自组装。
界面自组装方法可以制备单层或多层自组装结构,具有界面修饰和传感富集等特点。
3. 固态自组装:借助于固态材料的晶体结构,通过合适的修饰和堆积方式,实现分子在固态中的自组装。
固态自组装具有高度有序性和结构稳定性的特点。
三. 超分子自组装在智能材料领域的应用超分子化学中的自组装原理为智能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调控超分子自组装的条件和分子结构,可以实现智能材料的可控组装、响应性能以及自修复等功能。
1. 可控组装:超分子自组装过程可以通过控制溶液浓度、pH值等条件实现对组装结构的控制。
通过精确调控超分子自组装的过程和条件,可以实现从单分子到聚集体再到纳米颗粒等不同尺度的组装。
2. 响应性能:某些超分子结构具有灵敏的响应性能,可以对外界刺激做出响应。
例如,通过控制超分子自组装过程中的外界温度和pH值,可以实现智能材料的形状变化、颜色变化等功能。
超分子的特征
超分子的特征
超分子是由分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有序结构体系。
超分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自组装性
超分子具有自组装性,指多个分子能够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自发地组装成为稳定的超分子结构。
这种自组装性使得超分子具有一定的自修复能力,即在受到破坏后可以通过自组装来恢复结构。
2. 动态性
超分子是由多个分子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所组成的复杂结构体系,其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超分子不仅可以在空间上不断变换,而且其内部结构也可以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不断变化,从而呈现出复杂的功能。
3. 可逆性
超分子结构是由非共价相互作用所组成的,在外部作用下,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发生破坏,从而导致超分子结构的破坏。
但是,当外部作用
消失时,超分子结构可以通过自组装来恢复。
这种可逆性是超分子结
构功能可控性的基础。
4. 多样性
超分子结构中的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如范德华力、
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等。
这些相互作用不仅具有不同的强度和方向性,而且可以通过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超分子结构,从而呈现出多样性。
5. 功能性
超分子结构不仅具有丰富的结构多样性,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
例如,超分子材料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原料和组装方法来实现光电性能、气
体吸附、药物缓释等多种功能。
总之,作为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超分子科学的发展将为
材料、生物、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提供深层次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分子分子自组装摘要简单介绍基于氢键、主客体化学、以及金属配位作用形成超分子聚合物的研究进展,着重概述r 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的形成、特点及其与异电荷物质的静电自纽装。
Yin Guanggen(Lightchemical engineer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080418)Abstract : Brief based on hydrogen bonding, host-guest chemistry, and metal coordination supramolecular polymer formed by the research progress, focusing on an overview of r metal coordination supramolecular polymer formation, features and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electrostatic charge from the New York installation.最近10年,超分子聚合物作为一种通过非共价键形成的自组装的高分子在高分子和小分子自组装领域备受瞩目。
顾名思义,这类分子具有超分子和聚合物的双重特点。
说它是超分子,是因为这类分子是由小分子单体通过氢键、主客体化学、配位键等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分子自组装结构;ig 它是高分子,是因为这样的自组装结构拥有数量众多的重复单元,就像由许多结构基元聚合而成的高分子一样。
不同的是,传统的高分子一般是在引发剂存在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聚合反应形成的,其聚合物骨架是由共价键连接的单体形成的。
而超分子聚合物多为具有双官能团的单体在合适的溶剂中通过分子自组装自发形成的,不需要任何引发剂。
由非共价键首尾连接的小分子单体构成了聚合物骨架。
超分子聚合物骨架中非共价键的存在,使得这类分子的聚合与解聚可以非常容易地发生,这赋予了这类物质独特的机械、电子以及光学性质。
本文介绍氢键、主客体化学以及配位作用驱动的超分子聚合物的形成及特点,并着重介绍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以及基于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的高级静电自组装1氢键诱导的超分子聚合物——可自愈及修补的高分子氢键诱导形成的超分子聚合物一般发生在两个能够形成多重氢键的分子体系。
两个分子中至少有两对互为对方的质子给体和受体的官能团,每个官能团都能与对方分子的官能团形成多重氢键。
超分子化学的开创者Lehn及其合作者?利用氢键形成的榫卯结构在具有双官能团的ADA AD型质子给体与DA—DA型质子受体的 1 I 1 混合体系中通过自组装形成6氢键连接的单体(A:Acceptor ,质子受体;D: Doner,质子给体)(如图1A所示);这样的单体通过位于尾端的给-受体进一步进行自组装,最终形成高分子结构。
其结构可用图1B表示。
可以想象,如果分子中含有多个ADAS DA基团,就可以形成交联的网络状高分子。
此外,通过首尾交互形成的多重氢键也可以形成高分子状结构。
Meijer等人[2o使用ADAD DAD型单体四重氢键的协同与定向效应制备了聚合度很高的螺旋状超分子聚合物(图2)。
当一个单体中含有3个这样的四重氢键结合单元时,形成的交联结构的超分子聚合物具有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质,在90C解体并熔化%3(图3),因此,这类超分子聚合物具有温度修补性。
更多的实例可参见综述文章MJ 。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这类具有温度修补性能的超分子聚1万方数据AE?—堪卜_{卜——}—甸——{_卜—} ——雪一• ?图1 ADA ADAS质子给体与DAD-DA ffl 质子受体形成的六重氢键【A)及二者形成的榫卯结构超分子聚合物(B)示意图图2四重氢键诱导形成的螺旋状超分子聚物图片12编辑自文献[2]图3由氢键形成的超分子聚合物材料的温度敏感行为图片图1 ADA AD型质子给体与DAD-DA型质子受体形成的六重氢键【A)及二者形成的榫卯结构超分子聚合物(B)示意图图2四重氢键诱导形成的螺旋状超分子聚合物图片编辑自文献[2]图3由氢键形成的超分子聚合物材料的温度敏感行为图片编辑乌文献【3]合物在最近10年才发展起来,但由于其表现出来的优异加工性能在工业上的巨大应用价值,部分化合物已经走出实验室实现了工业化。
例如现有的工业化产品SupraPolix就是基于氧键的超分子聚合物。
向普通高分子材料中添加很少一部分这样的超分子聚合物就可以极大的改善材料的机械及加工性能。
2主客体化学诱导的超分子聚合物环糊精及杯芳烃类化合物的空腔能够选择性结合极性及尺寸与之相匹配的客体。
Harada等人刮利用客体修饰的环糊精的大尺寸空腔可容纳来自另一分子的客体的特点,成功制备了一系列由主客体化学诱导的超分子聚合物,如图4所示。
因为环糊精的外壳含有多个羟基,这类超分子聚合物町望进一步通过“聚合物”间的氢键形成刚性的高分子材料。
2万方数据图4基于环糊精的主客体化学的两种超分子聚合物示意图图片编辑白文献[5-6]3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一般由双头配体分子与金属离子在溶液中自组装而成。
当配位反应在溶液中发生时,一个金属离子一般能与来自两个配体分子的两个头基发生配位作用,每个配体分子剩余的头基能够与更多的金属离子发生类似的反应,保证了链的增长。
这种金属配位高分子的形成可用图5表示。
0二僅隱离于> - 「定体头基-毘眞配怵图5金属离子与双头配体形成1: 1型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示意图金属配位超分子链的最终长度取决于体系的化学组成,浓度和平衡常数。
当金属离子和双头配体的摩尔比为1: l时,体系能够形成具有链状结构的高分子,而且浓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聚合度越高。
与氢键诱导的高分子体系类似,当配体分子含有多个头基的时候,体系容易形成具有交联结构的网络状聚合物。
目前已报道的金属配位超分子体系主要有Schubert等报导的双三联吡啶头基配体(图6,化合物1)与Fe “,Ru3+ Ni “,C02+等的I : 1复合体系"],Rowan 等合成的2,6—苯并咪唑4•羟吡啶•头基的双头配体(图6,化合物2—4)与zn2+的I :I复合体系坤J,Vermondenc等合成的白屈草酸头基的双头配体(图6,化合物5)与zn2+,Nd3+, La3+体系一1等。
其中前两类体系多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金属配位高分子,而后者是第一例在水溶液中形成的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
这得益于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高配位平衡常数。
其中,当金属离子为zn 2+时,体系在1:1摩尔比时形成低聚合度的环状和高聚合度的链状的高分子结构,其环与链状结构的比例具有浓度依赖性。
浓度越高,链状结构越占主导地位。
而当使用Nd3+,La3+等离子时,由于金属离子的半径增大,其空的f轨道也能够容纳来自配体的孤对电子,体系在配体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3:2时形成交联的网络状高分子。
这时,金属离子表现为交联中心。
这类基于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一般具有荧光、紫外等光谱响应性。
所以,根据选用的金属离子的不同,可以制备覆盖在整个紫外一可见光区域的具有光谱吸收或荧光发射性质的高分子材料;同时因为金属离子的存在,这类超分子聚合物还具有电学、磁学响应性。
3万方数据图6几种双头配体结构简式4基于金属超分子的自组装不同于氢键及主客体化学驱动的超分子聚合物,金属配位超分子一般在配位中心荷电,因此,容易与带反电荷的物种进行静电自组装。
这使得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的光学、电学、磁学性质能够表达在不同的材料制备领域。
同时,这种更高层次的自组装方式也能够对金属配位超分子的性质进行修饰和调控。
下面就一些典型的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的高级静电自组装结构进行简单的介绍。
4. 1与异电荷的表面活性剂(两亲分子)形成离子有序组合体当金属配位高分子与异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混合后,形成的静电复合物(PAC,图7)不溶于水,但能够溶解于氯仿等有机溶剂,所以能够在空气/ 水界面铺展成Langmuir膜(图7)。
Kurth等人[1叫研究了双三联吡啶头基配体(图6,化合物1)与Fe2+形成的配位超分子聚合物(MEPE与双十六烷基磷酸钠形成的Lan gmuir膜的核磁响应性。
他们发现,在室温下原本抗磁性的金属配位超分子 /表面活性剂复合物膜在温度高于45C时变成顺磁性。
这种核磁性质的温度响应性被归结为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的在45C时的相变释放的热量导致配位中心晶体场由强变弱,从而导致Fe2+■外层电子由反平行的低自旋转变为平行的高自旋态(图7),复合膜也因此有了核磁响应性。
类似的,他们也在由此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液晶体系中发现了热诱导的核磁性质逆转现象…1|。
4. 2与异电荷聚电解质在固体基底上的层层组装将固体基底交替浸入正、负电性的聚电解质溶液中,就可以得到正负聚电解质层交替的多层膜结构。
通过这种层层组装技术可以制备高分子薄膜,也可以得到以此薄膜为壁的囊状结构。
Kurth等人[121利用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的荷电性质,将其与带反电荷的聚电解质溶液分别在平板与二氧化硅球表面进行层层组装,得到了含有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的多层膜和胶囊结构(图8)。
这些多层膜和胶囊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非常鲜明的吸收,可望在制备具有特定光学性质材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4万方数据X1EPF图7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MEP与双十六烷基磷酸钠形成的静电复合物(PAC),其在水溶液表面形成的Langmuir膜。
及其在温度变化下诱导的膜结构和Fez+电子自旋状态的改变图片编辑自文献【10 • 12】图8利用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和异电性的聚电辫质在平板I a)和球形I b)基底上进行层屡自组装4. 3与荷异电的嵌段聚电解质在溶液中的静电自组装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与电解质同聚物的组装只能在固体基底上进行,但如果用中性一异电性嵌段共聚电解质取代电鳃质同聚物,静电自组装则可在溶液相中进行。
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与嵌段共聚电解质的带电链段形成的静电复合物被嵌段共聚电解质的水溶性中性链段所保护,形成几十纳米大小的粒子,一般为球形胶束,悬浮在水溶液中。
有趣的是,即使当金属配位超分子体系因浓度很低只能形成环状低聚物时,在带反电荷的嵌段共聚嵌段共聚电解质存在下,该低聚物因在嵌段聚电解质区域富集,导致局部浓度升高,形成链状高聚物。
与此同时,该链状超分子聚合物与嵌段聚电解质在溶液中形成静电自组装的复合胶束••纠(图9A)。
随着嵌段聚电解质的结构不同,静电复合胶束的形貌可以为球形、椭球形甚至带状。
当体系中5万方数据形成带状聚集体时(图9B),在略高的浓度下即可形成凝胶‘ 13。
141。
这样的体系可用做金属离子载体,在放射性治疗、核磁共振显影、治理重金属污染等领域有潜在应用价值图9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与不同结构的嵌段共聚电解质形成的球形(A)、带状(B)聚集体示意图图片编辑自文献[13 一14]5结语本文概述了通过氢键、主客体化学以及配位作用形成的超分子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重点介绍了金属配位超分子聚合物与异电性物种,包括表面活性剂、聚电解质、嵌段共聚电解质的静电复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