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低浓度甲烷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改性活性炭吸附低浓度甲烷的研究
Ke y wo r d s: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o n;mo d i f i c a t i o n;me t h a n e;a d s o pt r i o n
煤 矿 乏 风 含 有一 定 浓 度 的 甲烷 ,浓 缩 与 分 离 低 浓 度 的 甲烷 可 以提高煤矿乏风的利用 率 ,从 而减少资源 的浪费 ,并能减轻 温室效应 J 。吸附 法分 离气 体 的关键 是 吸附剂 的选择 ,活性
空干燥箱 ( D Z F一 6 0 2 0 )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 限公司 ;马弗炉
( S X 2~ 2 . 5—1 2 ) ,沈 阳市 长 城 工业 电炉 厂 。
炭 。 具有 比表 面积较大 、孑 L 隙结 构发达 、吸附量大 、稳定好 等 优 点 ,是 一 种 常 用 的 吸 附剂 。另 外 ,活 性 炭 表 面存 在 的 官 能 团 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其 表面性质 ,表 面性质 的变 化会引起 吸 附性能 的变化 。J 。乔志军等 发现高温改性活性 炭纤维能 明 显降低酚羟基含量 ,从 而降低 活性 炭纤维 的表 面碱性 。李立 清 等 发现热改性可以使 活性炭 的比表面积增大 ,碱性官 能团增 加 。陈涵 用氨水 改性 活性炭 ,发现 随氨水 浓度的增加 ,活性 炭表面酸性基 团减少 ,碱性基团增加 ,活性 炭的 比表 面积 、孑 L 容积减小 ,其碘及 亚甲基蓝 的吸 附值 降低 ,苯酚 吸附值 增加 。 D a i 等_ 9 将金 属氧化物 负载在活性 炭上 ,发 现负载少 量 的金 属 氧化物可 以提高 活性炭 的吸 附性能 ,过量 负载会 堵塞孔 结构 、 降低 比表 面积 。 本文采用动态吸附实验装置考察 了不 同吸附剂 的甲烷吸 附 性 能 ,然后 以椰壳活性炭 为吸附剂 ,考察 了活性炭改性 方法不
煤矿乏风蓄热氧化发电技术及应用研究
煤矿乏风是指 为 了 保 证 井 工 煤 矿 安 全 生 产,在 开采煤炭之前通过矿井通风的方式将矿井瓦斯浓度
降 低 并 排 到 大 气 中 的 混 合 气 体 ,一 般 情 况 下 ,排 到 大 气中的甲烷含量为1%左右[12]。2018年,我 国 煤 炭 总产量 为 35 亿t,经 估 算,共 向 大 气 中 排 放 瓦 斯 约 270亿 m3,约1600 万 t(瓦 斯 密 度 按 0.718kg/m3 计算),相当于排放二氧 化 碳 当 量 3.7 亿 t。 由 于 煤 矿乏风中有效 成 分 甲 烷 浓 度 很 低、富 集 较 难[34],经
犔犐犔狌狆犻狀犵
(犌犪狊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犛犺犪狀狓犻犔狌’犪狀犌狉狅狌狆犆狅.,犔狋犱.,犆犺犪狀犵狕犺犻046299,犆犺犻狀犪)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Basedontheprincipleofthermalreversaloxidationandtheprincipleofventilation airmethane(VAM)thermalstorageoxidationandpowergeneration,aswellasthemechanismof gasoxidationcombustionandexplosion,thethermalreversaloxidationreactorwasusedtostudy theVAMthermalstorageoxidationpowergenerationtechnology,andthefieldapplication was alsoanalyzed.Theresultsshowedthat,duringthethermalstorageoxidationoflowconcentrated methane,theregeneratorproducedperiodicendothermicandexothermicreactiontorealizethe periodicandstablecycleexperiments,toachievetheparallelextractionandpreciseadjustmentof hotairvolume,toincreasetheoxidationefficiencyofmethane,to meettherequirementsofthe coreequipmentoftheVAMthermalstoragepowergeneration.
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应用
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应用煤炭资源一直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资源,而煤矿瓦斯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害气体,含有可燃性气体成分。
煤矿瓦斯的处理和利用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和资源利用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利用煤矿瓦斯资源,降低煤矿瓦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煤矿低浓度瓦斯的特点煤矿低浓度瓦斯指的是瓦斯浓度低于25%的瓦斯。
相比于高浓度瓦斯,低浓度瓦斯的爆炸性更弱,但瓦斯气体中的甲烷成分的燃烧热值却更高,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煤矿低浓度瓦斯广泛分布在煤矿工作面和深井煤层中,数量可观。
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是指将煤矿低浓度瓦斯直接利用于发电。
常见的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主要包括燃烧发电技术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1. 燃烧发电技术煤矿低浓度瓦斯中的甲烷成分可被燃烧产生热能,常见的燃烧发电技术是利用内燃机或燃气轮机将瓦斯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这种技术可以直接利用煤矿低浓度瓦斯进行发电,将瓦斯资源利用起来,减少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这种技术也可以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减少瓦斯爆炸的风险。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中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利用煤矿低浓度瓦斯中的甲烷成分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产生电能。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具有高效、清洁、低噪音等特点,对环境友好。
而且,燃料电池发电技术还能够比较彻底地将有害气体利用起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
目前,一些大型煤矿已经建设了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站,通过燃烧发电技术或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利用煤矿低浓度瓦斯进行发电。
这些发电站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煤矿低浓度瓦斯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提高了煤矿的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在技术研发方面,国内外热力公司及大学科研机构也在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上持续进行研究与改进,推动技术的完善和推广。
煤矿瓦斯利用的技术进展与经验分享
煤矿瓦斯利用的技术进展与经验分享引言煤矿瓦斯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害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
瓦斯在煤矿中积聚,容易引发爆炸事故,对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煤矿瓦斯的有效利用一直是矿业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将介绍煤矿瓦斯利用的技术进展和经验分享,以期推动瓦斯利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煤矿瓦斯利用的现状当前,煤矿瓦斯利用技术主要分为瓦斯抽采和瓦斯利用两方面。
瓦斯抽采是指通过井下通风系统或通过设置瓦斯管道将瓦斯抽出矿井,以降低煤矿瓦斯浓度,减少瓦斯爆炸的风险。
瓦斯利用则是指将抽采到的瓦斯进行收集、处理和利用,用于供热、发电等方面,实现瓦斯资源的有效利用。
煤矿瓦斯利用的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人们对瓦斯抽采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提高了抽采效率和瓦斯回收率。
瓦斯利用方面,利用瓦斯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大规模的瓦斯发电厂逐渐建立起来。
此外,一些新型瓦斯利用技术,如瓦斯到液体(GTL)技术、瓦斯到化学品(GTC)技术等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煤矿瓦斯利用技术的进展瓦斯抽采技术的改进瓦斯抽采是煤矿瓦斯利用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传统的瓦斯抽采过程中,由于抽采效率不高,导致浪费严重,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减少瓦斯泄漏,人们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
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利用技术在瓦斯抽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首先,通过对井下通风系统的优化和改造,提高了通风系统的抽采能力和稳定性。
其次,采用了新型抽采设备,如瓦斯抽采钻机、瓦斯抽采泵等,提高了瓦斯抽采效率。
此外,还通过改进抽采工艺和方法,如增加瓦斯卸压站、改进瓦斯抽采管道等,进一步提高了瓦斯抽采效果。
瓦斯利用技术的创新瓦斯利用是煤矿瓦斯利用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瓦斯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
目前,煤矿瓦斯利用主要以瓦斯发电为主,但对于低浓度瓦斯、稀瓦斯等难以直接利用的瓦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利用方法。
瓦斯利用技术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煤基合成气制甲烷工艺流程、技术及催化剂研究进展趋势分析
煤基合成气制甲烷工艺流程、技术及催化剂研究进展趋势分析宋孝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对于天然气等能源类的需求越来越大。
提高煤制天然气的生产效率,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需求量增大与生产效率过低之间的矛盾,符合国家发展“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煤制天然气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甲烷化是煤制天然气的关键反应。
推行煤基合成气制甲烷工艺创新,可以显著提高甲烷工艺的制备效率。
针对甲烷化反应的特点,对催化剂使用技术进行优化。
本文根据煤基合成气制甲烷工艺的技术细节展开讨论,提出几点优化制备流程的可行性建议。
%As social economic develops, the requirement for natural gas was more and more in industry and daily life. Improv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coal gas could eased the problems of requirements is much higher than production efficiency. Coal gas is the main path of efficient cleaning and utilization. Methanation isthe key reaction for coal gas. Innovation of methane technique by coal based gas can raise preparation efficiency. The cat-alyst use was optimiz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s of methane reaction. Some advices were given for optimizing the preparation process.【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3页(P44-45,43)【关键词】制烷流程;催化剂;煤基合成;模拟研究【作者】宋孝勇【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江苏盐城 22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46.61.1 甲烷化工艺从煤基合成气制甲烷工艺的工艺流程来看,首先要对煤备料进行初期拣洗工作,将粗制煤炭中的杂质去除,然后在反应器中加入H2,使用加温设备将H2加热,等待产品混合气冷却之后,析出HCl,NH3和脱酸性气体H2S等,使用低温分离的方法将重质芳烃和轻质芳烃析出。
变压吸附法提纯煤层气中甲烷研究进展
㊀第25卷第6期洁净煤技术Vol 25㊀No 6㊀㊀2019年11月CleanCoalTechnologyNov.㊀2019㊀变压吸附法提纯煤层气中甲烷研究进展张进华1ꎬ2ꎬ3ꎬ4ꎬ曲思建2ꎬ3ꎬ4ꎬ王㊀鹏2ꎬ3ꎬ4ꎬ李雪飞2ꎬ3ꎬ4ꎬ李兰廷2ꎬ3ꎬ4ꎬ车永芳2ꎬ3ꎬ4ꎬ李小亮2ꎬ3ꎬ4(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ꎬ北京㊀100083ꎻ2.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化工分院ꎬ北京㊀100013ꎻ3.煤基节能环保炭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ꎬ北京㊀100013ꎻ4.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ꎬ北京㊀100013)摘㊀要:低浓度煤层气直接排放既造成能源浪费ꎬ又带来严重的温室效应ꎬ变压吸附法提纯低浓度煤层气是解决煤层气排放的有效利用途径ꎮ总结了变压吸附技术对CH4/N2体系煤层气中CH4分离的研究进展ꎬ包括变压吸附分离机理和相应的变压吸附提纯工艺路线ꎬ分析了2种工艺的优缺点ꎬ讨论了多孔吸附材料ꎬ如活性炭㊁碳分子筛㊁沸石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CH4/N2吸附分离效果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ꎮ基于平衡效应分离的变压吸附技术ꎬ在CH4/N2体系分离实际应用中遇到瓶颈ꎬ原因在于现有吸附剂平衡分离系数太小ꎬ提浓幅度有限ꎻ其次ꎬCH4在平衡效应里作为强吸附组分被优先吸附ꎬ产品气必须通过抽真空的方式解吸获得ꎬ必须采取多级压缩和增加置换步骤ꎬ因而能耗相对较高ꎮ基于动力学效应的分离ꎬ可在塔顶直接获得富集的带压产品气ꎻ同时免去多级压缩的能量消耗ꎬ相对平衡效应分离具有显著优势ꎬ但需要在第一级加压ꎬ处理接近爆炸限浓度煤层气有一定安全隐患ꎮ活性炭吸附容量大ꎬ处理能力强ꎬ价格低廉ꎬ是一种典型的平衡分离型吸附剂ꎬ但分离系数较低ꎬ存在气体循环量大㊁效率低ꎬ提浓幅度窄等缺点ꎬ如何通过孔径调控和表面改性提高活性炭的平衡分离系数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ꎮ现有报道效果较好的动力学吸附剂主要以碳分子筛为主ꎬ但价格高昂ꎬ工业推广受限ꎬ选择合适的廉价原料㊁改变现有间歇式生产工艺㊁进一步开发高效㊁廉价的动力学选择型吸附剂将是今后变压吸附分离CH4/N2的重要方向ꎮ沸石分子筛会优先吸附CH4ꎬ与动力学效应优先吸附N2相反ꎬ降低了分子筛对CH4/N2的分离选择性ꎮ所以硅铝分子筛/钛硅分子筛多在分离高浓度CH4含量的天然气㊁油田气方面表现优异ꎬ针对低浓度煤层气CH4的提纯应用较少ꎬ未见工业应用报道ꎮ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出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ꎬ但其在CH4/N2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以及变压吸附分离方面研究较少ꎬ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ꎬ解决材料的稳定成型和放大仍是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ꎮ未来变压吸附提纯工艺将是平衡效应和动力学效应的组合工艺ꎬ开发低压下变压吸附分离工艺将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ꎻ低成本㊁大容量㊁高选择性吸附剂开发仍是未来吸附剂的重点发展方向ꎻ同时吸附剂寿命以及再生性能有待深入研究ꎮ关键词:煤层气ꎻ甲烷ꎻ变压吸附ꎻ吸附剂中图分类号:P618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6772(2019)06-0078-10移动阅读收稿日期:2019-01-18ꎻ责任编辑:白娅娜㊀㊀DOI:10.13226/j.issn.1006-6772.1901180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B0605604)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6ZX05045-005)作者简介:张进华(1987 )ꎬ男ꎬ安徽蒙城人ꎬ助理研究员ꎬ博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炭材料开发和气体分离应用研究ꎮE-mail:ccrizjh@163.com引用格式:张进华ꎬ曲思建ꎬ王鹏ꎬ等.变压吸附法提纯煤层气中甲烷研究进展[J].洁净煤技术ꎬ2019ꎬ25(6):78-87.ZHANGJinhuaꎬQUSijianꎬWANGPengꎬetal.Researchprogressontherecoveryofmethanefromcoalbedmethanebypres ̄sureswingadsorption[J].CleanCoalTechnologyꎬ2019ꎬ25(6):78-87.ResearchprogressontherecoveryofmethanefromcoalbedmethanebypressureswingadsorptionZHANGJinhua1ꎬ2ꎬ3ꎬ4ꎬQUSijian2ꎬ3ꎬ4ꎬWANGPeng2ꎬ3ꎬ4ꎬLIXuefei2ꎬ3ꎬ4ꎬLILanting2ꎬ3ꎬ4ꎬCHEYongfang2ꎬ3ꎬ4ꎬLIXiaoliang2ꎬ3ꎬ4(1.SchoolofChemical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ꎬ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Beijing)ꎬBeijing㊀100083ꎬChinaꎻ2.CoalChemistryBranchofChinaCoalResearchInstituteꎬBeijing㊀100013ꎬChinaꎻ3.BeijingKeyLabofCoalBasedEnergyConservationandEnviromentProtectiveCarbonMaterialꎬBeijing㊀100013ꎬChinaꎻ4.StateKeyLaboratoryofCoalMiningandCleanUtilizationꎬBeijing㊀100013ꎬChina)Abstract:Thedirectemissionoflow-concentrationcoalbedmethanenotonlycausesenergywasteꎬbutalsobringsseriousenvironmentalharmsuchasgreenhouseeffect.ThepurificationoflowconcentrationcoalbedmethanebyPSAisaneffectivewaytosolvetheemission87张进华等:变压吸附法提纯煤层气中甲烷研究进展2019年第6期ofcoalbedmethane.InthispaperꎬtheresearchonseparationofmethanefromCH4/N2systemincoalbedmethaneusingthetechnologyofpressureswingadsorptionwassummarizedꎬincludingseparationmechanismandthecorrespondingpressureswingadsorptionpurificationtechnologyꎻ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wokindsoftechnologywereanalyzedꎬandtheresearchprogressandexistingproblemsofCH4/N2adsorptionseparationeffectonporousadsorptionmaterialswerediscussedsuchasactivatedcarbonꎬcarbonmolecularsieveꎬzeo ̄litemolecularsieveandmetalorganicskeletonmaterials.Pressureswingadsorptiontechnologybasedonequilibriumeffectseparationhasencounteredabottleneckin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CH4/N2systemseparationsincetheequilibriumseparationcoefficientofexistingadsorbentsistoosmallandtheconcentrationenhancementislimited.SecondlyꎬCH4ispreferentiallyadsorbedasastrongadsorptioncom ̄ponentintheequilibriumeffect.Theproductgasmustbeobtainedbyvacuumdesorptionꎬandmultistagecompressionandadditionaldis ̄placementstepsmustbetakenꎬsotheenergyconsumptionisrelativelyhigh.Theenrichedproductgaswithpressurecanbedirectlyob ̄tainedatthetopofthetowerbasedontheseparationofdynamiceffectꎬmeanwhileꎬtheenergyconsumptionofmulti-stagecompressionisavoidedꎬandithasasignificantadvantagecomparingwiththeequilibriumeffectseparation.Howeverꎬsincethefirststageisrequiredtobepressurizedꎬtherearesomesafetyrisksinthetreatmentofcoal-bedmethaneneartheexplosionlimitconcentration.Activatedcarbonisatypicalequilibriumseparationadsorbentwithlargeadsorptioncapacityꎬstrongprocessingcapacityꎬandlowpriceꎬbuttheseparationcoeffi ̄cientislowꎬandactivatedcarbonhasthedisadvantagesoflargegascirculationvolumeꎬlowefficiencyꎬandnarrowconcentrationrange.Howtoimprovetheequilibriumseparationcoefficientofactivatedcarbonthroughporesizecontrolandsurfacemodificationwillbethefocusoffutureresearch.Currentlyꎬcarbonmolecularsieveshavebeenreportedtobethemainkineticadsorbentswithgoodresults.HoweverꎬduetotheirhighpriceandlimitedindustrialpromotionꎬitwillbeanimportantdirectionforpressureswingadsorptiontoseparateCH4/N2inthefuturebyselectingappropriateandcheaprawmaterialsꎬchangingthecurrentintermittentproductionprocessꎬandfurtherdevelopingeffi ̄cientandcheapkineticselectiveadsorbents.ZeolitespreferentiallyadsorbmethaneꎬincontrasttokineticeffectswhichpreferentiallyadsorbnitrogenꎬwhichreducetheseparationselectivityofCH4/N2.ThereforeꎬSi-Alzeolites/Ti-SizeolitesmostlyperformwellintheseparationofnaturalgasandoilfieldgaswithhighconcentrationofCH4ꎬwhileitisrarelyappliedinthepurificationofCH4withlowconcentrationofCBMꎬandthereisnoindustrialapplicationreport.Theemergenceofmetal-organicframeworkmaterialsprovidesanewdevelopmentideaꎬbuttherearethefewresearchonCH4/N2adsorptionbalanceandkineticsaswellaspressureswingadsorptionseparationꎬwhichneedtobefurtherstudied.Thereforeꎬthesolutionofstableformingandamplificationofmaterialsisstillatechnicalbottlenecktobebrokenthrough.Theauthorbelievesthatthefuturepressureswingadsorptionpurificationprocesswillbeacombinationofequilibriumeffectandkineticeffectꎬandthedevelopmentofseparationprocessunderlowpressurewillhavebettereconomyandsafety.Thedevelopmentoflowcostꎬhighcapacityandhighselectivityadsorbentisstillthekeydevelopmentdirectionofadsorbentinthefuture.Theadsorbentlifeandregener ̄ationperformanceneedtobefurtherstudied.Keywords:coalbedmethaneꎻmethaneꎻpressureswingadsorptionꎻadsorbent0㊀引㊀㊀言煤层气是指以吸附态赋存在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ꎬ其主要成分为CH4ꎮ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ꎬ资源量位居世界第三ꎬ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1]ꎻ全国共有东部㊁中部㊁南部和西部4大煤层气聚集区ꎬ42个聚煤盆地及119个煤层气评价区块ꎮ截至2015年ꎬ国土资源部发布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2]ꎬ全国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30万亿m3ꎬ可采资源量12.5万亿m3ꎬ可见煤层气储量巨大ꎮ据统计ꎬ2015年我国煤层气抽采量136亿m3ꎬ利用量48亿m3ꎬ利用率仅35.3%ꎬ开发量和利用率均处于较低水平ꎬ仍有待进一步开发[3]ꎮ能源局印发的«煤层气开发利用 十三五 规划»强调在 十三五 期间需进一步加大煤层气的开发力度ꎬ在我国 煤改气 和天然气供应紧缺的大背景下ꎬ预期煤层气的开采和利用将得到迅速发展ꎮ煤层气抽采方式包括地面抽采和井下抽采ꎬ地面抽采的煤层气ꎬCH4含量高ꎬ浓度多在90%以上ꎬ类似于常规天然气ꎬ可通过天然气管道直接输送利用ꎮ我国这种高品质煤层气资源较少ꎬ约占煤层气总量的1%左右[4]ꎻ目前开采的煤层气主要以井下抽采为主ꎬCH4浓度多在3%~80%ꎬ此外ꎬ还有大量无法直接利用的乏风瓦斯(CH4浓度低于1%)ꎮ煤层气的爆炸极限为5%~16%ꎬ因此ꎬ为了安全起见ꎬCH4浓度低于20%的煤层气较难利用ꎬ20%~60%中低浓度煤层气是未来开发利用的重点ꎮ为了利用中低浓度煤层气ꎬ迫切需要解决抽放煤层气中CH4的浓缩净化问题[5]ꎮ目前煤层气中CH4提浓技术主要有低温深冷分离㊁变压吸附分离㊁膜分离和气体水合物分离等[6-8]ꎬ其中变压吸附分离技术发展较快ꎬ运行成本低ꎬ适用于大中小规模ꎬ正处于工业推广阶段ꎮ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CH4㊁N2㊁CO2等ꎬ其中CH4/N2的分离是变压吸附提浓CH4的难点之一ꎮ972019年第6期洁净煤技术第25卷本文主要综述变压吸附分离CH4/N2原理和所采用吸附剂的研究进展ꎮ1㊀变压吸附分离原理变压吸附分离技术(PSAꎬpressureswingadsorp ̄tion)是基于吸附剂对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气体平衡吸附量㊁颗粒内外动力学扩散速率或微孔对各组分分子的位阻效应的不同来实现分离ꎬ不断循环改变压力ꎬ实现吸附剂的吸附和再生ꎬ保证待分离组分能够连续浓缩或纯化ꎮ20世纪60年代ꎬSkarstrom设计了第一套PSA系统ꎬ并将其应用于空气分离[9]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ꎬPSA已成为气体分离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ꎬ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㊁冶金㊁轻工及环保等领域ꎬ并在焦炉煤气㊁裂解气中H2的提纯ꎬ合成气㊁水煤气㊁黄磷尾气等气体中CO提纯ꎬ空气中N2和O2的分离等领域成功实现工业应用和普及[10-13]ꎮ由于PSA工艺一般无需外加热ꎬ在室温和低压(0.1~3.0MPa)下操作ꎬ具有操作灵活方便㊁自动化程度高㊁能耗低等优点ꎬCH4/N2体系的变压吸附分离成为近十年以来的研究热点ꎮCH4/N2体系的变压吸附分离主要基于平衡效应和动力学效应分离ꎮ1 1㊀基于平衡效应分离平衡效应分离是利用不同气体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平衡吸附量的差异实现混合气体中不同组分间的分离ꎮ强吸附组分吸附在吸附塔内ꎬ弱吸附组分从塔顶排出ꎮ若强吸附分子是产品气ꎬ则需要进行脱附才能完成产品的回收ꎮ一般弱吸附组分为产品气ꎬ这样塔顶可获得高纯度产品气ꎬ直接回收利用ꎬ回收率高ꎬ可降低能耗ꎮ典型气体在吸附剂上的平衡吸附容量排序为H2﹤O2﹤N2﹤CH4﹤CO﹤CO2[14]ꎬCH4/N2单一组分气体的平衡吸附等温线如图1所示ꎮ因此ꎬ平衡效应机理分离CH4/N2是基于CH4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大于H2ꎬCH4优先被吸附ꎬN2从塔顶排出ꎬ产品气需要经过抽真空再生的VPSA(VacuumPres ̄sureswingadsorption)工艺才能获取ꎬ其具体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ꎮ1986年ꎬ西南化工研究院[15]首次报道了变压吸附法富集煤矿瓦斯气中CH4的专利方法ꎬ在吸附压力最高为1.0MPa下ꎬ经多次置换步骤后可将煤层气中CH4浓度提高到95%以上ꎮ利用该工艺方法ꎬ当期在河南焦作矿务局建立首套处理气量为1.2万m3/d的煤层气变压吸附装置ꎬ但由于市场前景不明朗㊁置换步骤较多等因素导致成本回收期较长ꎬ图1㊀CH4/N2平衡吸附等温线Fig.1㊀Equilibriumadsorptionisothermofmethaneandnitrogen图2㊀平衡效应机理富集甲烷的工艺流程Fig.2㊀Processflowdiagramofmethaneenrichmentbasedonequilibriumeffect未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ꎮ重庆大学的鲜学福[16-17]院士课题组对基于平衡效应变压吸附法提纯煤层气中CH4进行了大量理论和试验研究ꎮ辜敏等[18]采用T103活性炭(CH4/N2平衡分离系数为2.9)作为吸附剂ꎬ在自主设计研制的单柱变压吸附装置上ꎬ采用充压㊁高压吸附㊁并流减压㊁逆向减压㊁抽真空5个程序步骤ꎬ在吸附压力0.9MPa下基于平衡效应机理将30%左右的CH4/N2提高到49%左右ꎮOlajossy等[19]以活性炭为吸附剂提纯煤层气中CH4ꎬ对VPSA工艺进行试验和电脑计算模拟研究ꎬ278K下可将煤层气中CH4浓度从55.2%提高到96%~98%ꎬ在置换步骤CH4回流比1.80~2.12时ꎬCH4回收率可达86%~91%ꎮUOP公司Davis等[20]在1992年公布了五床变压吸附净化含氮天然气工艺ꎬ在实施案例5最优条件下ꎬ可将含CH470%的天然气提高到CH4含量96.4%ꎬCH4回收率达到85%ꎮ1998年ꎬNitrotec公司Huber等[21]公开了一种三塔变压吸附工艺ꎬ在工艺装置上将含70%CH4的天然气提纯到CH4含量98%ꎬ烃类回收率保持在70%左右ꎮ2008年ꎬ日本燃气电力投资有限公司[22]在辽宁阜新煤矿建设了一套处理气量1000Nm3/h的低浓度煤层气CH4提纯的PSA中试装置ꎮ该装置的吸附剂为OsakaGas公司生产的高选择性活性炭ꎬ采用双床VPSA工艺可以将CH4浓度从21%提高到48%ꎬ回收率达到93%ꎮ2014年ꎬ上海汉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活性炭为吸附剂ꎬ采用VPSA技术提纯低浓度煤矿瓦斯已在山西晋城成庄矿实现了工业性试运行ꎬ将CH4浓度为12%的低浓度煤矿瓦斯提纯到30%用于瓦08张进华等:变压吸附法提纯煤层气中甲烷研究进展2019年第6期斯发电[23]ꎮ目前ꎬ基于平衡效应分离的PSA技术ꎬ在CH4/N2体系分离实际应用中遇到瓶颈ꎬ原因在于ꎬ首先现有吸附剂平衡分离系数太小ꎬ很难实现2种气体的高效分离ꎬ因而提浓幅度有限ꎻ其次ꎬCH4在平衡效应里作为强吸附组分被优先吸附ꎬ产品气必须通过抽真空的方式解吸获得ꎬ若想获得高浓度CH4ꎬ必须采取多级压缩和增加置换步骤ꎬ因而能耗相对较高ꎮ现有平衡分离型吸附剂主要以活性炭为主ꎬ开发新型吸附剂或对活性炭进行改性ꎬ提高吸附剂CH4/N2平衡分离系数将是以后的研究方向ꎮ1 2㊀基于动力学效应分离采用动力学效应机理PSA分离CH4/N2ꎬ主要基于CH4㊁N2两种气体分子动力学直径不同(CH4分子动力学直径为0.382nmꎬN2分子动力学直径0.364nm)ꎬ在孔径比较均一的吸附剂上扩散速率的不同而实现混合气分离ꎮ吸附剂一般为碳分子筛(CMSꎬcarbonmolecularsieves)㊁沸石分子筛ꎮ由于在分子筛吸附剂上ꎬN2的扩散速率大于CH4的扩散速率(图3)ꎬ在较短的时间内ꎬN2将优先被吸附ꎬ而CH4气体由于竞争吸附的关系ꎬ被排除在外ꎻ通过PSA程序调节ꎬ控制合理的吸附时间ꎬ将可在塔顶排出气处直接获取提纯后CH4ꎬ直接作为产品气ꎮ此种工艺不需额外步骤就可以获得高压产品气ꎬ有利于进一步变压吸附提纯ꎬ不需额外增压ꎬ有利于降低能耗ꎮ利用此机理ꎬ煤层气变压吸附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ꎮ图3㊀CH4/N2动力学曲线Fig.3㊀Kineticadsorptionisothermofmethaneandnitrogen图4㊀动力学效应富集CH4的工艺流程Fig.4㊀Processflowdiagramofmethaneenrichmentbasedonkineticeffect章川泉等[24]以浙江长兴中泰分子筛有限公司生产的ZTCMS-185型CMS为吸附剂ꎬ对浓度40%CH4-60%N2的模拟煤层气进行分离研究ꎬ探讨了低温下煤层气分离的可行性ꎮ结果表明ꎬ低温下CH4/N2吸附分离特性和常温有显著差异ꎬ在压力1.0㊁2.0㊁3.0MPa三种不同吸附压力下ꎬ常温下可将原料气CH4浓度提高65%以上ꎬ低温下均未将CH4浓度提高到50%以上ꎮYang等[25]对国内长兴山立化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CMS静力学㊁动力学性能进行详细评价ꎮ结果表明ꎬ在303Kꎬ700kPa条件下ꎬCH4和N2吸附量分别为1.91和1.01mol/kgꎬ吸附速率受微孔孔口势能阻力和微孔内部扩散阻力双重控制ꎬ动力学分离对比明显ꎬ分离系数Sk达到5.3ꎬ通过固定床穿透曲线可看出该吸附剂可将CH4浓度从30%提高到45%ꎮ郭昊乾等[26]以自制CMS为吸附剂ꎬ采用四塔PSA工艺对25%低浓度煤层气进行试验研究ꎬ考察了吸附压力㊁吸附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提浓效果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在最佳工艺条件下ꎬ可将CH4浓度提高到62.8%ꎮ2015年ꎬ煤科院以自主开发的CMS为吸附剂ꎬ基于动力学效应分离ꎬ采用三级变压吸附工艺提纯低浓度煤层气ꎬ在山西阳泉建立一套1万Nm3/d的工业示范装置ꎬ并进行了试运行ꎬ可将CH4含量30%左右的煤层气提纯至90%ꎬ最终经制冷压缩生产液化天然气(LNG)ꎮAckley等[27]以德国BF(Bergbau-Forschung)公司生产的CMS为吸附剂ꎬ采用Skarstrom循环对CH4/N2二元气体分离过程进行研究ꎬ变压吸附基于碳分子筛的动力学效应ꎬCH4作为产品气直接在塔顶富集ꎮ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筛上N2的扩散速率明显高于CH4ꎬN2/CH4的扩散时间常数之比可达27ꎬ采用该商品CMSꎬ可将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为50%的CH4利用基于动力学效应的变压分离技术提纯到80%ꎬ回收率可达55%ꎮFatehi等[28]采用两塔变压吸附装置ꎬ研究了德国BF公司生产的CMS的CH4/N2分离性能ꎬ结果表明ꎬ分离过程中ꎬ该吸附剂受晶体表面势能阻力和晶体内部扩散阻力双阻力影响ꎬ可将原料气CH4体积分数为60%和92%的2种CH4/N2混合气分别提纯到76%和96%ꎮ此PSA工艺由于基于动力学效应分离ꎬ可在塔顶直接获得富集的带压产品气ꎻ同时免去多级压缩的能量消耗ꎬ相对平衡效应分离具有显著优势ꎬ受到了普遍关注ꎮ国外对基于动力学效应分离CH4/N2研究多基于CH4含量较高的中高浓度混合气ꎬ针对30%左右的低浓度CH4/N2体系的研究较少ꎬ相应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ꎬ但国内在动力学分离方面的研究较少ꎬ仅有少数机构进行技术突破ꎮ现有报道的182019年第6期洁净煤技术第25卷动力学吸附剂主要以CMS和沸石分子筛为主ꎬ但价格高昂ꎬ工业推广受限ꎬ进一步开发高效㊁廉价的动力学选择型吸附剂将是今后PSA分离CH4/N2的重要方向ꎮ2㊀CH4/N2体系PSA分离用吸附剂PSA分离技术的核心在于高效的吸附剂ꎬ目前在低浓度煤层气提纯领域ꎬ该技术工业推广应用较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吸附剂选择性不高ꎬ导致吸附剂用量大ꎬ价格高ꎬ高浓度CH4气的获得需多级PSA提浓ꎬ使得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ꎮ开发出合适的专用吸附剂是该技术突破的重要途径ꎮ由于CH4和N2的动力学直径非常接近ꎬ且均属于非极性气体ꎬ具体物理性质见表1ꎮ2种气体差异性较小ꎬ使得吸附剂设计较为困难ꎮCH4/N2选择性和吸附容量的提高是研究重点ꎬ吸附剂对气体组分的平衡选择性或扩散速率差异决定了PSA工艺的选择㊁分离的难易程度ꎻ吸附容量决定了PSA工艺处理的能力和效率ꎬ从而影响工艺的经济性ꎮ近年来ꎬ报道CH4/N2分离的吸附材料主要有活性炭㊁碳分子筛㊁沸石分子筛及金属有机骨架材料ꎮ表1㊀CH4/N2部分物理性质对比Table1㊀ComparisonofpartialphysicalpropertiesofCH4/N2物理性质CH4N2分子临界直径/nm0.440.4ˑ3.0分子动力学直径/nm0.3820.364偶极矩/(C m)00四极矩/(C m2)1.5´10-260极化率/(C m3)25.9´10-2517.4´10-252 1㊀活性炭活性炭是一种疏水㊁表面为非极性的多孔炭质吸附剂ꎬ具有比表面积高㊁吸附容量大㊁抗酸碱能力强㊁热稳定性好等特点ꎬ常用于溶剂回收㊁烟气中脱硫脱硝等气体净化和高能量密度气体储存领域[29]ꎮ活性炭应用于PSA工艺分离CH4/N2主要是基于平衡效应分离ꎬCH4的吸附量大于N2ꎬCH4优先被吸附ꎬ通过抽真空解吸获得富CH4的浓缩气体ꎮ刘克万[30]以无烟煤为原料ꎬ采用炭化-活化-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变压吸附浓缩CH4用成型活性炭ꎬ样品平衡分离系数达到3.41ꎬ对样品采用单循环五步真空变压吸附评价ꎬ在解吸气中可使CH4的浓度较原料气提高30.0%左右ꎬCH4回收率为29.1%ꎮ刘应书等[31]对5种活性炭进行筛选ꎬ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吸附剂对CH4/N2的平衡吸附等温线ꎬ采用Langmuir方程进行了拟合ꎬ结果表明298K下AC-1平衡分离系数4.6ꎬCH4平衡吸附容量3.98mol/kgꎬ更适合CH4/N2分离ꎮ杨雄等[32]筛选出了一种比表面积为1706m2/g的活性炭ꎬ利用真空变压吸附的方法ꎬ可将体积分数20%的模拟煤层气提纯到30%以上ꎬ且产率超过80%ꎮZhou等[33-34]利用单柱穿透曲线方法ꎬ测定了9种不同吸附剂针对CH4/N2的分离系数ꎬ其中一种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分离系数最大达20ꎬ是迄今为止报道平衡分离系数最高的活性炭吸附剂ꎬ但未见变压吸附评价结果报道ꎮBaksh等[35]以Br2(或ICl)采用气相沉积法对活性炭表面进行改性研究ꎬ结果表明ꎬ改性后的活性炭对CH4的吸附量保持不变ꎬ但对N2的吸附减少ꎬ这可能与Br2(或IC1)的占位有关ꎻ经过改性ꎬCH4/N2的平衡分离系数可提高到4ꎬ可用于CH4/N2分离ꎮ活性炭原料来源广泛㊁价格低廉ꎬ是PSA分离技术研究较多的材料ꎬ但针对CH4/N2体系分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ꎬ国外研究主要停留在早期天然气净化领域ꎮ常规活性炭吸附容量大ꎬ处理能力强ꎬ但平衡分离系数较低ꎬ存在气体循环量大㊁效率低ꎬ提浓幅度窄等缺点ꎬ如何通过孔径调控和表面改性提高活性炭的平衡分离系数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ꎮ2 2㊀碳分子筛CMS是一种高选择性的非极性炭质吸附剂ꎬ主要由微孔和一定数量的大孔组成ꎬ基本不含有中孔ꎬ孔径分布相对均一ꎬ微孔特征介于沸石分子筛和活性炭之间ꎬ其作为吸附剂已经商业化应用于变压吸附空分制氮工业中ꎮ商业化空分CMS国际领先厂家主要有德国BF㊁日本Takeda化学工业公司和Kuraray化学品公司ꎬ国外学者[22-23]对商业空分CMS应用到CH4/N2体系的变压吸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ꎮGrande等[36]以日本Takeda公司生产的CMS-3K为吸附剂ꎬ基于4步Skarstrom循环工艺ꎬ在单柱变压吸附装置上ꎬ研究了吸附剂对CH4/N2二元体系的变压吸附提纯效果ꎮ结果表明ꎬ在吸附压力0.5MPa㊁吸附时间140s条件下ꎬ可将CH4浓度从90%的CH4/N2混合气提纯到96.58%ꎬ回收率为28.82%ꎮCavenati等[37]对日本Takeda公司CMS-3K进行了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ꎬ结果表明:CH4/N2两种气体在CMS上的扩散受表面孔口势能阻力以及微孔扩散的双重阻力影响ꎬ采用bi-LDF模型可以预测气体在CMS的固定床扩散行为ꎬ在308K下ꎬ2种气体的动力学分离比为1.9ꎬ通过13X沸石和CMS-3K复合床层ꎬ28张进华等:变压吸附法提纯煤层气中甲烷研究进展2019年第6期对CH4/N2/CO2的变压吸附分离试验ꎬ常温下可将CH4浓度60%的混合气浓缩至86%ꎬ回收率为52.6%ꎮ国外学者对CMS的研究工作ꎬ验证了CMS在CH4/N2分离领域的可行性ꎬ也取得较好的效果ꎬ但多针对高浓度CH4含量的混合气ꎬ如天然气㊁油田气(CH4含量多高于70%)ꎮ低浓度CH4含量的煤层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ꎬ这可能与国家油气资源分布不同有关ꎮ由于O2㊁N2㊁CH4三者动力学直径不同ꎬ针对低浓度煤层气CH4/N2的分离ꎬ商业空分CMS效果不佳[19-20]ꎬ有必要对孔径进行调整ꎬ以适应CH4/N2体系的分离ꎮ张进华[38]采用碳沉积方法ꎬ在先驱体煤基活性炭上进行孔径调整ꎬ制备了BM1404碳分子筛ꎬ并在5Nm3/h四塔变压吸附装置上模拟煤层气进行了工艺研究ꎬ结果表明:吸附时间150s㊁吸附压力0.6MPa㊁成品气排气流量4.20mL/min时ꎬ分离效果最佳ꎬ可将混合气的CH4含量从35%提纯到68.10%ꎬ回收率达到67.30%ꎻ体积分数71%CH4平均提纯到86.80%ꎬ回收率为85.69%ꎮ李兰廷[39]以酚醛树脂废料为主要原料ꎬ通过添加助剂ꎬ采用炭化-气相沉积一体化工艺ꎬ制备出性能优良的CMS样品ꎬ该样品经变压吸附装置测试ꎬ可将煤层气中CH4浓度提高25.6个百分点ꎮ聂李红[40]以丙烯酰胺为黏结剂ꎬ利用多种调孔工艺制备出CMSꎬ考察了CH4㊁N2及其混合气体在CMS上的穿透曲线ꎬ结果表明该CMS适于动力学扩散分离CH4/N2混合气体ꎬ模拟了19.3%的原料气ꎬ经过固定床吸附后ꎬ出口气体CH4含量最高可达56.9%ꎬ但未评价变压吸附分离性能ꎮCMS应用于CH4/N2体系的分离主要基于动力学效应ꎬN2的扩散速率远大于CH4ꎬ属于N2选择型吸附剂ꎬ这与炭质吸附剂的平衡效应相反ꎬPSA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抵消ꎬ降低选择性ꎮ目前CMS研究已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ꎬ但CMS在保证选择性的同时ꎬ降低了微孔孔容ꎬ导致吸附剂用量较大ꎬ加之CMS吸附剂成本较高ꎬ使得该工艺吸附剂成本占比较大ꎮ选择合适的廉价原料㊁改变现有间歇式生产工艺㊁开发大容量高选择性CMS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ꎮCMS和活性炭均属于炭质吸附剂ꎬ只是分离机理不同ꎮ活性炭吸附容量大ꎬ但平衡分离比目前较低ꎻCMS动力学分离比较大ꎬ但吸附容量较低ꎬ如何共同提高2种吸附剂的分离比和吸附容量以及明晰两者之间的关联规律值得进一步研究ꎮ2 3㊀沸石分子筛沸石分子筛是一种离子型极性吸附剂ꎬ孔径大小均一ꎬ晶穴内部存在强大的库伦场和极性ꎬ对极性强㊁极化率大的分子选择性强ꎻ通过离子交换或改变硅铝比可以改善其表面极性和调节孔口尺寸ꎬ从而将分子直径或极性有差异的气体分子分离开[41]ꎮ硅铝分子筛是国内外较早用于CH4/N2分离的吸附剂ꎬ常用的有斜发沸石㊁丝光沸石㊁A型㊁X型等ꎮAckley等[42]对CH4/N2在斜发沸石上平衡吸附和动力学吸附进行研究ꎬ研究表明ꎬCH4和N2的平衡分离系数为1.3ꎬ2种气体的平衡选择性相当ꎻ但N2/CH4的动力学扩散速率之比为55ꎬ表现出对N2优良的动力学选择性ꎬ可利用动力学机理ꎬ采用变压吸附工艺对CH4/N2进行分离ꎬ在0.7MPa下ꎬ可将CH4体积分数占85%的CH4/N2混合气提高到95%ꎬ回收率为73%ꎮHaq等[43]对4A分子筛上CH4/N2/CO的亨利常数和扩散系数进行研究ꎬ发现温度0~40ħꎬN2/CH4扩散系数之比在9~18ꎮHabgood[44]对4A分子筛的动力学性能进行表征ꎬ发现N2在4A分子筛扩散速度快于CH4ꎬ扩散系数的计算受气体浓度的影响ꎬCH4影响较小ꎬ但混合气中N2扩散系数远大于纯组分N2的扩散系数ꎮCampo等[45]研究了CO2㊁CH4㊁N2在13X沸石上的平衡吸附ꎬ单组分和双组分的穿透曲线ꎬ并利用工业级的真空变压吸附过程ꎬ将产品气中CO2含量降低到2%以下ꎬCH4回收率达96%ꎬ能耗为4.27Wh/mol(以CH4计)ꎮZSM-5是一种含有机胺阳离子的新型高硅疏水沸石分子筛ꎬ其基本结构单元是由8个五元环组成ꎬ孔道由特殊的空腔结构形成ꎬ孔径在0.5nm左右ꎮ刘海庆等[46]对ZSM-5沸石的吸附平衡㊁吸附动力学和真空变压吸附分离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ꎬ结果表明ZSM-5对CH4具有较好的选择性ꎬ通过真空变压吸附工艺可将模拟煤层气中20%的CH4提高至31%~41%ꎬ回收率为93%~98%ꎮ常见的钛硅分子筛产品主要有ETS-1㊁ETS-4㊁ETS-10等ꎬ其中ETS-4表现最为突出ꎬ分离效果较好ꎬ其孔径在0.3~0.4nmꎮKuznicki等[47]通过离子交换ꎬ修改孔宽ꎬ开发出适于CH4/N2的Sr-ETS-4ꎬ允许小分子N2通过而将相对较大的CH4排除在外的分子筛ꎮ美国的Engelhard公司利用此吸附剂在天然气纯化上实现商业化应用ꎬ将天然气中82%的CH4提高到95%以上ꎮETS-4浓缩CH4的评价结果见表2ꎮ382019年第6期洁净煤技术第25卷表2㊀ETS-4浓缩CH4的评价结果[48]Table2㊀EvaluationresultsofenrichmentofmethaneusedbyETS-4原料气气体组分含量/%CH4N2产品气CH4纯度/%CH4回收率/%55457983604090768020967285159674研究发现硅铝分子筛和钛硅分子筛的平衡选择性均不明显ꎬ很难基于平衡效应机理实现CH4/N2的分离ꎻ大都基于CH4/N2扩散速率不同ꎬ利用动力学效应进行分离ꎮ本质上ꎬ由于分子筛中晶穴内部存有强大的库伦场ꎬ表现出较强的极性ꎬ而CH4的极化率(2.59ˑ10-24cm3)比N2(1.74ˑ10-24cm3)大ꎬ因而沸石分子筛会优先吸附CH4ꎬ与动力学效应优先吸附N2相反ꎬ降低了分子筛对CH4/N2的分离选择性ꎮ所以硅铝分子筛/钛硅分子筛多在分离高浓度CH4含量的天然气㊁油田气方面表现优异ꎬ针对低浓度煤层气CH4的提纯应用较少ꎬ未见工业应用报道ꎬ原因主要在于现有沸石类分子筛分离系数太低ꎮ2 4㊀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ꎬmetal-organicframe ̄works)是由含氧㊁氮等多齿有机配体(大多是芳香多酸和多碱)与过渡金属离子自组装而成的配位聚合物ꎮ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ꎬ第1类MOFs合成后ꎬ该种材料由于种类多样㊁孔道可调节㊁结构易功能化㊁具有高的孔隙率和大的比表面积ꎬ已在吸附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49-50]ꎮCu-BTC㊁Al-BDC㊁ZIF-8和MOF-5是研究较为广泛的MOFs材料ꎬ在吸附分离方面相对有较多研究ꎮLiu等[51]采用分子模拟计算方法研究了沸石和包括Cu-BTC在内的7种MOFs材料在298K㊁0~2.0MPa下对CH4/N2的分离选择性ꎬ结果表明Cu-BTC㊁MIL-47(V)㊁IRMOF-11㊁IRMOF-13的选择性介于2.5~5.0ꎮMöllmer等[52]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CH4㊁N2纯组分气体和混合双组分气体在Basolite®A100(又名Al-BDC)上的吸附等温线ꎬ并计算了相应分离因子ꎬ298K下CH4/N2分离因子为3.4~4.4ꎮ胡江亮等[53]以三乙胺(TEA)为导向剂ꎬZnSO4为金属离子源ꎬ水为溶剂ꎬ采用水热合成法进行了ZIF-8吸附剂ꎬ考察了对CH4/N2的吸附分离性能和热力学参数ꎬ并与活性炭㊁分子筛进行对比ꎮ研究表明ꎬ298K下ꎬZIF-8对CH4/N2的分离因子达到了3.4ꎬ与活性炭相当ꎬ但吸附热比活性炭低20%左右ꎮJia等[54]介绍了MOF-5的合成方法ꎬ并对MOF-5在不同压力下的CH4存储功能进行研究ꎬ结果表明增加压力可提高CH4存储密度ꎬ在3.69MPa下ꎬCH4的有效体积存储容量达到81V(STP)/VꎮKitagawa等[55]研究表明其研制成功的[Cu(dhbc)2(4ꎬ4ᶄ-bpy)] H2O(dhbc为2ꎬ5-二羟基苯甲酸)骨架中具有穿插的结构ꎬ测试了该材料对常见气体的吸附性能ꎬ通过吸附等温线可发现在较低压力下ꎬ材料只对CO2和CH4有吸附ꎬ而对O2和N2的吸附几乎为0(图5)ꎮ当压力升高到5066kPa时ꎬ才对N2有微弱吸附ꎮYang等[56]研究了298㊁273㊁203K不同温度条件下[Cu(dhbc)2(4ꎬ4ᶄ-bpy)]对CO2㊁CH4和N2的吸附性能ꎬ当压力0.1MPa㊁温度203K条件下ꎬ该材料对CH4㊁N2的吸附量分别为80.2和1.9cm3/gꎬꎬ吸附量之比高达42ꎬ表现较好的吸附选择性ꎮ随着温度的增加ꎬ分离性能严重下降ꎬ在温度为298K时ꎬ吸附量之比降低到2.2ꎬ如何在常温下保持较好性能仍需进一步研究ꎮ图5㊀[Cu(dhbc)2(4ꎬ4ᶄ-bpy)] H2O对常见气体的吸附等温线Fig.5㊀Adsorptionisothermsof[Cu(dhbc)2(4ꎬ4ᶄ-bpy)] H2Oonseveralcommongases目前超过2万种MOFs被开发ꎬ也具有表面积大ꎬ孔道结构规则㊁孔容高等优点ꎬ为CH4/N2的高效分离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ꎻ但MOF依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ꎬ且吸附领域主要集中在CH4和N2的储存ꎬ在CH4/N2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以及变压吸附分离方面研究较少ꎬ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ꎮ作为工业化应用吸附剂的前提需要解决简单稳定的MOFS成型和放大技术瓶颈ꎮ3㊀结语与展望基于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和天然气供需缺口较大的现状ꎬ大力开发煤层气提纯利用技术不仅可以解决我国天然气来源问题ꎬ亦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的浪费ꎮ变压吸附提纯技术提供了很好48。
低浓度瓦斯制LNG的技术进展和发展前景
低浓度瓦斯制LNG的技术进展和发展前景【摘要】低浓度瓦斯是指甲烷含量小于30%的那部分瓦斯。
目前我国低浓度瓦斯利用率较低。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煤矿地下抽采瓦斯的利用率要达到60%以上。
利用低浓度瓦斯生产lng 是提高低浓度瓦斯利用率的一条新的利用途径。
本文主要介绍低浓度瓦斯提纯和液化制lng技术进展,并展望低浓度瓦斯制lng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低浓度瓦斯 lng 提纯液化发展前景1 引言煤层气是一种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也称煤矿瓦斯,其主要成份是甲烷。
根据甲烷浓度的高低,可以将煤层气分为三类:甲烷含量大于80%的那部分气体,称为煤层气;甲烷含量小于80%的那部分气体,称为煤矿瓦斯,其中,甲烷含量大于30%小于80%的称为高浓度瓦斯,甲烷含量小于30%的那部分气体,称为低浓度瓦斯;甲烷含量小于0.75%的那部分气体,称为乏风,又称煤矿风排瓦斯。
本文主要针对低浓度瓦斯进行研究,并探讨低浓度瓦斯制lng的技术进展和发展前景。
2 低浓度瓦斯制lng的技术进展低浓度瓦斯制lng的关键技术为低浓度瓦斯提纯技术及天然气液化技术。
2.1 lng的概念解析天然气是一种混和物,主要成分有甲烷、氮及c2~c5的饱和烷烃,另外还含有微量的氦、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
在常压下,当冷却至约-162℃时,天然气则由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
通过制冷液化后,lng就成为含甲烷(96%以上)和乙烷(4%)及少量c3~c5烷烃的低温液体。
换句话来说,lng是由天然气转变的另一种能源形式。
2.2 低浓度瓦斯提纯技术对于低浓度瓦斯的提浓,目前,在实验性生产装置上获得成功的方法有膜分离法、变压吸附法(psa)和真空变压吸附法(vpsa)等。
膜分离法是用高分子中空纤维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允许某些组分穿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它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
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应用
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应用煤矿是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井内的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之一。
为了提高煤矿瓦斯利用率,增加煤矿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煤矿瓦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一、煤矿低浓度瓦斯的特点煤矿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的变化、地质构造等原因,瓦斯的浓度常常在千分之几至千分之数十不等。
这种低浓度的瓦斯难以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同时可能成为矿井安全事故的隐患。
如何将低浓度的瓦斯有效利用成为了煤矿安全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问题。
1. 低浓度瓦斯的利用技术目前,低浓度瓦斯的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发电、热利用和化学利用三种方式。
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瓦斯发电机组,将低浓度的瓦斯高效燃烧,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
这种技术不仅降低了矿井瓦斯的排放量,减少了安全隐患,还能够将瓦斯资源转化为电能,提高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2. 应用案例三、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1. 技术的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瓦斯发电技术主要采用内燃机等设备,然而这种设备在低浓度瓦斯利用方面存在效率低、排放大等问题。
未来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将朝着高效、清洁、稳定的方向发展,采用先进的燃气轮机等设备实现低浓度瓦斯的高效利用。
2. 跨行业的整合应用未来,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将向着跨行业的整合方向发展。
在煤矿开采的可以将煤矿瓦斯发电技术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技术相结合,实现多能源的统一调度和利用,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3. 政策的推动和支持由于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助于煤矿安全生产和瓦斯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相关政策将逐步出台,对该技术进行推动和支持。
一方面,政府将加大对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的补贴和扶持力度;政府将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推动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
煤层气中的甲烷与氮气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煤层气中的甲烷与氮气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李小亮【期刊名称】《煤质技术》【年(卷),期】2024(39)2【摘要】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可有效缓解天然气不足且能降低其直接排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与温室效应,其中甲烷(CH_(4))与氮气(N_(2))的分离技术已成为低浓度煤层气提浓的关键要素,因而对煤层气中的甲烷与氮气分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该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以及助力于推动规模化浓缩低浓度甲烷气的工业化进程。
对近年CH_(4)与N_(2)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分析,阐述CH_(4)与N_(2)主要分离技术的研究特点,具体探讨深冷分离、变压吸附分离、膜分离以及溶剂吸收分离等技术用于CH_(4)与N_(2)分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深冷分离技术具有技术成熟且产品气CH_(4)的纯度与回收率均高的特点,但仅在大型煤矿分离大规模煤层气时较适用;变压吸附技术具有耗能低、分离效果佳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最具工业化应用前景的CH_(4)和N_(2)分离技术,开发价格低廉、高性能的活性炭、碳分子筛、沸石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等吸附剂是变压吸附的核心,未来需调控吸附剂的孔道结构与优化其表面性质;膜分离技术用于CH_(4)与N_(2)分离时具有占地少、低能耗和污染小等优点,可提高聚合物膜、无机膜、MOF气体分离膜等的分离效率、经济性与使用寿命,注重提升膜分离性能以提高膜材料对复杂油气环境的适应性,即设计和筛选性能优异的底膜材料已成为膜分离CH_(4)/N_(2)工业化应用的重要方向;溶剂吸收分离技术由于存在CH_(4)和N_(2)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再生解吸较困难、吸收剂的使用量大等问题,导致溶剂吸收分离技术用于CH_(4)/N_(2)的实际工业应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总页数】11页(P43-52)【作者】李小亮【作者单位】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煤基节能环保炭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44;TD712【相关文献】1.基于活性炭从煤层气中分离甲烷2.从含氧煤层气中安全分离提纯甲烷的工艺方法3.用于甲烷-氮气体系分离的膜技术研究进展4.煤层气中甲烷/氮气分离用椰壳活性炭的制备5.变压吸附浓缩甲烷/氮气中甲烷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浓度煤层气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
低浓度煤层气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
李中军
【期刊名称】《中州煤炭》
【年(卷),期】2018(040)006
【摘要】煤矿低浓度煤层气及乏风瓦斯对空排放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并造成显著的温室效应趋势,是煤矿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按国家煤层气利用的发展规划,在“十三五”阶段将会有煤层气利用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针对煤层气利用技术,如煤层气深冷液化提纯技术、低浓度煤层气内燃机发电技术等,国内外已有较多科研院所及设备厂家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工作,探讨其合理高效利用的途径及实施方式.介绍了低浓度煤层气的主要技术利用途径,对各利用途径的优缺点及适用特点进行了剖析,并对各类技术途径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5页(P152-156)
【作者】李中军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州区矿业管理所,重庆405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12.67
【相关文献】
1.超低浓度煤层气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J], 杨仲卿;张力;唐强
2.煤矿区低浓度煤层气梯级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J], 熊云威
3.我国煤矿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J], 龙伍见
4.低浓度煤层气变压吸附提质利用技术现状与展望 [J], 李雪飞
5.低浓度煤层气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 [J], 李中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BM甲烷回收吸附剂研究进展
2010年第29卷增刊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341·化工进展CBM甲烷回收吸附剂研究进展管英富(国家变压吸附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225)摘 要:根据煤层气的来源和甲烷/氮气分离技术的特点,变压吸附是煤层气甲烷提浓的理想方法。
对不同甲烷含量的煤层气,采用不同的吸附机理和吸附剂。
矿井通风瓦斯等甲烷浓度低的煤层气,采用活性炭从吸附相得浓缩甲烷;对甲烷浓度高的煤层气,采用碳分子筛、斜发沸石和钛分子筛等吸附剂,从气相得浓缩甲烷。
关键词:煤层气;氮气;甲烷;吸附剂我国煤层气瓦斯(coalbed methane,简称CBM)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瓦斯爆炸长期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
2008年4月2日,国家发布了新建矿井及煤层气地面开发系统和现有矿井及煤层气地面开发系统的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执行规定排放限值[1]。
可见,煤层气的利用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资源有限,利用煤层气中的甲烷也是化工原料多元化和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按来源,煤层气可分为原始煤层气、煤矿区煤层气、采动区煤层气和矿井通风瓦斯四种[2]。
不同来源煤层气的甲烷含量差别很大(见表1),将其用做燃料或化工原料,首先需要对其中的甲烷进行浓缩或净化。
表1 按来源的煤层气分类名称来源特征原始煤层气原始煤层,地面开发甲烷浓度>95%,生产期长煤矿区煤层气生产矿井,采空区甲烷浓度>90%,生产期短采动区煤层气生产矿井甲烷浓度>20%~80%矿井通风瓦斯生产矿井甲烷浓度1%左右,量非常巨大结合煤层气的特点,比较深冷、膜分离和变压吸附技术,变压吸附具有对原料气的适应性广,不需复杂的预处理系统,可在常温下运行,装置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开停车方便,运行费用低,环境友好,无设备腐蚀,是最理想的甲烷浓缩方法之一。
该过程中除安全等因素外,从气体组分的性质差异看,其难点在于氮气和甲烷的分离。
浓度低于1_的矿井瓦斯氧化技术现状及前景
专题综述浓度低于1%的矿井瓦斯氧化技术现状及前景王鑫阳,杜 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摘 要:矿井乏风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加剧了温室效应。
为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如何利用低浓度瓦斯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文章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对于浓度低于1%的矿井瓦斯的氧化技术现状,并对胜动集团煤矿乏风甲烷氧化技术的现状及前景做了简要分析。
根据现有的低浓度煤矿瓦斯氧化技术,为今后在我国实现煤矿瓦斯“零”排放的目标提供了一个技术思路。
关键词:乏风;氧化技术;节能减排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725(2008)09-0001-03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Oxidation Technology about MineMethane with Concentration Less Than 1%WANG Xin -yang ,DU Jin(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Fuxin 123000,China )A bstract :Direct discharge of coal mine methane into the air not only causes waste of resource ,but increasesthe greenhouse effect .In order to save ener gy and reduce exhaust ,how to use low concentration of methane is a subject needed ur gently to be studied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intr oduced present situation of oxidation technology about mine methane with concentration less than 1%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briefly analyzed pr 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oxidation technology about coal mine methane of Shengdong Group .According to recent oxidation technology about mine methane with low concentration ,it provides a technical idea of zero discharge for our countr y to realize .Key words :coal mine methane ;oxidation technology ;ener gy saving and exhaust reducing0 前言我国每年通过乏风排入大气的C H 4约100~150亿m 3,相当于1140~1700万t 标准煤,而且基本没有利用。
《变压吸附法富集低浓度煤层气中甲烷的工艺与过程研究》范文
《变压吸附法富集低浓度煤层气中甲烷的工艺与过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层气开采的日益普及,如何有效富集其中的甲烷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低浓度煤层气中甲烷的富集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变压吸附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煤层气甲烷富集技术,以其操作简便、能耗低、成本效益高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变压吸附法在富集低浓度煤层气中甲烷的工艺与过程,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变压吸附法原理变压吸附法是通过改变吸附床层压力来实现甲烷与杂质分离的过程。
该过程中,甲烷在高压下被吸附在吸附剂上,而其他杂质则被排除。
通过降低压力,吸附在吸附剂上的甲烷得以解吸,从而实现甲烷的富集。
变压吸附法具有高效、快速、选择性强的特点,特别适用于低浓度煤层气的甲烷富集。
三、工艺流程1. 原料气预处理:首先对低浓度煤层气进行除尘、除水等预处理,以降低杂质对后续吸附过程的影响。
2. 吸附过程:将预处理后的煤层气送入吸附床层,在高压下进行吸附。
在此过程中,甲烷被吸附在吸附剂上,而其他杂质则被排除。
3. 降压解吸:当吸附床层达到饱和状态后,降低压力使吸附在吸附剂上的甲烷解吸。
解吸出的甲烷经过冷凝、分离等步骤,得到纯度较高的甲烷气体。
4. 循环利用:解吸后的气体可循环进入吸附过程,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同时,未被吸附的杂质气体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或排放。
四、关键技术与设备1. 吸附剂的选择:选择具有高吸附性能、高选择性的吸附剂是变压吸附法的关键。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等。
2. 吸附床设计:吸附床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吸附效果和操作成本。
合理的床层结构、流道设计以及温度控制等都是提高吸附效果的关键因素。
3. 关键设备:包括原料气预处理设备、吸附床、解吸设备、冷凝分离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工艺的效率和效果。
五、实验与结果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变压吸附法在富集低浓度煤层气中甲烷的可行性。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吸附剂和吸附床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甲烷的富集效率。
阴、阳离子影响离子液体溶解甲烷性能的研究进展
concluded that CH4 has much lower solubility than CO2 in most of ILs. Increasing the alkyl chain length of cations can improve
the solubility of CH4 in ILs. Certain anionsꎬ [ FAP] - ꎬ [ doc] - ꎬ [ Tf2 N] - and [ TMPP] - ꎬ can promote the CH4 solubility.
阳离子
1 CH4 提纯研究现状
[2 ̄3]
ꎻ2)
碳分子筛的孔径不能有效控制ꎻ3) 变压吸附装置的
密闭系统易发生静电聚集而产生静电火花ꎬ有瓦斯爆
炸可能性 [5] ꎮ 因而目前的固体 CH4 吸附材料更适用
于 CH4 存储ꎮ
溶液吸收 - 解吸气体法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
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ꎬ或溶剂的选择溶解性来
[ B2 Nic]
[ Bmim]
[ P8111 ]
1 ̄丁基 - 烟酸丁酯
1 ̄丁基 ̄3 甲基咪唑
8ꎬ1ꎬ1ꎬ1 ̄三甲基辛基膦
[ Amim]
[ N6ꎬ111 ]
1 ̄烯丙基 ̄3 ̄甲基咪唑
三甲基己基胺
[ N (4)111 ]
三甲基丁基胺
[ N (6)222 ]
三乙基己基胺
[ N (10)111 ]
三甲基癸基胺
30% ~ 80% 的煤矿抽采瓦斯可直接用作居民燃气、工
业燃气、发电、汽车动力化工原料等ꎮ 这些瓦斯利用
方法对瓦斯气源中 CH4 浓度都有严格要求ꎮ 但是我
国煤矿抽采瓦斯存在 CH4 浓度不稳定、回收利用率
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应用
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应用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煤矿瓦斯资源进行发电的方法。
煤矿瓦斯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释放出的一种可燃气体,它主要由甲烷组成。
瓦斯的释放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对矿井安全造成了威胁。
开发利用瓦斯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煤矿瓦斯利用方法主要是通过瓦斯抽采和利用,即将瓦斯从矿井中抽取到地面进行利用。
对于低浓度瓦斯的利用,传统的抽采方法效果较差,不经济。
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主要分为火种燃烧和高效发电两种方法。
火种燃烧是指将低浓度瓦斯直接燃烧,通过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驱动发电机发电。
这种方法适用于瓦斯浓度较低的情况,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火种燃烧通常需要配备燃气净化设备进行处理。
高效发电是指将低浓度瓦斯通过特殊的瓦斯发电机进行发电。
瓦斯发电机是一种专门针对煤矿瓦斯特点设计的发电装置,它能够在低浓度的瓦斯条件下高效发电。
瓦斯发电机采用燃气发电技术,即将瓦斯与空气混合后,在发动机中进行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发电机发电。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高效利用瓦斯资源,还能够减少瓦斯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1. 矿井瓦斯优先利用: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因素。
通过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应用于矿井,可以将瓦斯资源优先利用起来,减少瓦斯的积累,降低矿井事故的风险。
2. 煤矿能源供应:煤矿作为煤炭资源的开采地,通常距离城市较远,电力供应不便。
通过在煤矿中设置低浓度瓦斯发电装置,可以为煤矿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满足矿井设备运行和矿工生活的需求。
3. 煤矿瓦斯资源的综合利用:煤矿瓦斯不仅可以用于发电,还可以用于其他工业用途。
通过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与其他利用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瓦斯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煤矿经济效益。
4. 清洁能源替代:煤矿瓦斯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相对于传统的燃煤发电方式,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煤基活性炭用于分离低浓度矿井甲烷研究
煤基活性炭用于分离低浓度矿井甲烷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甲烷氮气体系的分离以及用煤基活性炭及变压吸附方法从模拟的煤层气中分离甲烷作了阐述,并探讨了成型、孔结构、压力的不同对活性炭吸附ch4的影响。
关键词:甲烷/氮气分离吸附1、前言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
在采煤之前如果先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爆炸率将降低70%-85%。
我国煤层气储量居全球第三位, 而在采矿过程中,60%以上的煤层气因未达到生产技术对甲烷利用的浓度要求而未加利用即排入大气,既浪费了能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
因此,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正成为我国能源界十分关注的课题。
从低浓度煤层气中富集甲烷使之有效利用,将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途径。
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使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上升,且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具有积极意义。
[1] 目前分离低浓度甲烷的手段主要有溶液吸附,变压吸附,低温分离和膜分离等。
变压吸附利用吸附剂对气体混合物各组分的吸附强度、在吸附剂颗粒内外扩散的动力学效应或吸附剂颗粒内微孔对各组分分子的位阻效应的不同,以压力的循环变化为分离推动力,使一种或多种组分得以浓缩或纯化,在应用于煤层气中ch4和n2分离时,具有能耗低、常温下连续运行等优点,因此被广泛采用。
[2]其中吸附材料的选择对分离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主要基于活性炭、分子筛等炭基多孔材料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改性。
由于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物质在其孔隙内积聚,并能保持物理、化学的稳定性等特征,而成为吸附剂的首选材料。
[3]其中,以煤为原料制取优质活性炭的根本途径在于:以无择优取向排列结构的煤作为生产活性炭的原料;控制炭化过程,使原料煤经固相炭化,生成各向同性、难石墨化的炭化物。
由于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我国成为煤基活性炭生产的大国,因此以煤基活性炭为吸附材料进行甲烷分离在未来的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4] 2、不同因素对吸附的影响2.1成型对活性炭吸附ch4的影响郑青榕[5]等通过对比试验, 分析成型对活性炭储存甲烷特性的影响。
乏风瓦斯提浓利用技术现状及展望
乏风瓦斯提浓利用技术现状及展望高鹏飞【摘要】煤矿乏风中所含甲烷浓度极低,无法直接利用,且总量巨大,产生的温室效应显著,煤矿企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分析了乏风瓦斯利用的主要方法,提出了提浓后的主要利用途径.对乏风瓦斯提浓的技术途径进行分类,认为吸附分离技术是相对更有前景的技术途径.对国内外乏风瓦斯提浓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目标及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其应用前景和新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The methane concentration in the mine ventilation air was very low,which caused it can't be used directly,and a huge amount of ventilation airmethane(VAM)exhausted into atmosphere and caused a significant greenhouse effect,which made the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being under huge pressure of emission reduction.In this paper,the main methods for VAM utiliz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main utilization ways after it was concentrated were proposed.The technological means for VAM concentration were classified,and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adsorption separation technology was a more promising one.Analysis and discussion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research status,technical objectives and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of VAM concentra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new research direction were looked forward.【期刊名称】《矿业安全与环保》【年(卷),期】2017(044)003【总页数】5页(P95-99)【关键词】乏风瓦斯;提浓技术;实施现状;能源化利用;碳减排;展望【作者】高鹏飞【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7;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12+.672014年11月12日,中美两国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1]中提出,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有关低浓度煤矿瓦斯的利用对策研究 工作总结
有关低浓度煤矿瓦斯的利用对策研究工作总结由于煤层条件和抽采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抽采出的煤矿瓦斯中低浓度煤矿瓦斯占较大比例,要提高煤矿瓦斯利用率、增加清洁能供应,必须进一步加大低浓度煤矿瓦斯的推广和扶持力度。
本文对低浓度煤矿瓦斯安全输送技术、低浓度煤矿瓦斯发电技术、浓缩提纯技术和催化氧化汽轮机发电技术等利用技术进行了分析^p 。
低浓度煤矿瓦斯;输送;加工分离;转化利用目前,随着我国煤矿业的快速发展,对低浓度瓦斯气体的利用也开始重视起来。
虽然收集、利用技术已非常成熟,已形成各种浓度煤矿瓦斯的利用技术体系,但如何高效利用煤矿瓦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过也有相关技术可以支持煤矿瓦斯的高效利用,尤其是抽采浓度小于30%的瓦斯利用技术,浓度低于1%的通风回收技术,浓度在爆炸范围内的安全输送技术等。
这些技术都有助于高效利用瓦斯。
一、安全输送技术瓦斯爆炸范围在理论上是5%-16%,但实际情况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爆炸范围不仅在该范围内,要大很多,例如,工程上不允许浓度小于30%的瓦斯气体直接输送,要配备安全防爆技术设备,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手段不是很多,目前应用较成熟的两项技术是瓦斯细水雾输送技术和气水二相流输送技术。
1.瓦斯细水雾输送技术细水雾的组成成分是平均直径低于400nm且雾滴体积大于50%的雾滴,由于其组成成分的直径较小,使细水雾雾滴的表面积及密度都很大,当温度上升时,会迅速汽化,吸收大量热量,体积迅速膨胀到1700倍以上,导致该空间里的空气密度大大降低,从而起到了隔绝热辐射、降温冷却及隔氧窒息的作用,这样有利于减少管道输送过程中引起的静电,避免由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引起的安全隐患,增强安全性。
该技术是低浓度瓦斯通过水雾发生器等装置,在管道中与细水雾混合均匀后再进行输送。
其优点包括:该技术能有效迅速避免管道内发生火灾且有效阻止火焰的外部扩散。
瓦斯细水雾输送技术已有了大范围的应用。
2.气水二相流输送技术气水二相流输送技术主要应用是输送正压管网,目前只应用在贵州部分煤矿及安徽淮南矿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低浓度甲烷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甲烷对温室气体的影响比二氧化碳大25倍,而煤矿开采产生的低浓
甲烷(特别是乏风)大量排放,而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温室效应的恶化。
因此,发展低浓度的甲烷利用技术,是实
现能源高效利用、减轻温室效应的关键。
对目前国内外低浓度甲烷利用技术的现
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综合了热氧化法中的辅助燃料燃烧
技术和催化氧化法的优势,并将其应用于锅炉燃煤和乏风联合的催化燃烧。
关键词:温室效应;甲烷浓度较低;热氧化作用;催化氧化;逆流式反应器
0前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日益增多,气候变暖问题日益
突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它
比CO2的温室效应高出25倍,而煤矿开采产生的甲烷大约有280亿立方米/a,
也就是44亿吨的CO2,也就是人类排放的8%。
目前,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已较
为成熟,瓦斯含量在30%以上,而低浓度甲烷利用技术尚处在研究开发阶段。
尤
其是煤矿乏风,由于其浓度较低(通常0.1%~0.75%),其流动速度快,含有煤尘、硫化物、水分等,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开采技术,主要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因此,发展高效的低耗甲烷,特别是无风利用技术,对于缓解温室效应、提高能源利用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热氧化、催化氧化两个角度,对目前矿井中的低
耗甲烷,特别是乏风的利用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总结。
最后,提出了今后矿井低浓度甲烷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1 热氧化技术
甲烷中的甲烷是最不活跃的烃类,其在燃烧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其激活能
高达434.72焦耳/摩尔。
热氧化工艺是把甲烷和气体预先混和到高温反应装置中,将其完全氧化成CO2和H2O。
1.1 主要燃料燃烧技术
以甲烷为主的燃烧技术是直接参与燃烧和氧化过程的一种燃烧技术。
它由一
种中间壁回热的燃气透平和一种热的逆向流动。
(1)间壁回热式燃气轮机
EDL研制的间壁回热型燃气涡轮机,其工作方式是通过在燃气中的高温对燃
气进行预加热,从而实现燃气的自燃(700~10000摄氏度),再由燃气带动涡轮。
其优势在于其升温速度较高,但其不利之处在于:
气体的质量控制是有条件的,当气体质量分数大于1.6%时,气体的质量变化
会对发动机的寿命产生不利的作用。
(2) 热逆流反应器
首先,传热媒介由外热源进行加热,以达到所需要的反应温度,然后开启阀A,关闭阀 B。
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从上方流入反应器,在达到传热媒质后,由
于传热媒介的高温,使传热媒介的传热速率不断提高,而上层传热媒介由于连续
的恒温气流而逐渐下降。
然后,气流的反向流动,混合气由 B阀的下部流入反应室,产生氧化性反应,再将热释放到上部的传热媒介,周而复始。
本文介绍了一
种新型的新型催化裂解技术,包括了催化裂解过程中的催化裂解、催化裂解、体
系稳定、催化裂解等问题。
兰波等对一种多层板式换热器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当进口流速110000Nm3/小时、1.02体积%的甲烷、450秒周期内,可以获得76.3%的能源。
在高鹏飞等人的研究中,当甲烷浓度很小时,在90~120 s之间的转换
周期对加热逆流反应器的操作稳定是有益的。
毛明明等根据热流式换热器的设计
原理,推导出了换热器在不同流速条件下的总损耗。
在超过0.2 vol%时,可使热
反流式反应器达到稳定的自加热,超过0.4 vol%时,其热量恢复较为平稳。
与隔
壁回热式燃气涡轮机相比,热反向流动反应器可以充分地发挥甲烷的作用,但仍
然不能充分发挥甲烷在0.2 vol%以内的无氧气流,且其处理率不高,不适合于高
负荷的无氧气流。
自从 MEGTEC于1994年在英国煤矿公司安装第一台 VOCSIDIZER反应炉后,国内和国际上都采用了这种技术。
MEGTEC已在阿平因煤矿、韦斯特利夫煤矿等地建立了各种大小不一的设备。
胜动公司在王营矿区等地开展了矿井无风热逆流氧化厂的工业性实验,并在义安矿山等地建设了各种规模的设备。
淄柴公司在邯郸煤矿进行了一项工业试验,采用0.3%~1%的甲烷浓度,沈煤公司建设了200,000立方米/小时的乏风量。
德国杜尔公司于2015年5月在潞安公司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贫风乏风电工程。
采用常规燃油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局部无氧气流,在较小的流速、较高的密度下进行一定程度的热量恢复,但其处理容量不大,不能充分发挥乏风的作用;这种问题可以通过附加燃油的技术来实现。
1.2辅助燃料燃烧技术
辅燃机燃烧技术是将甲烷与周围的气体一起送入燃气轮机、内燃机、锅炉等燃烧体系。
在燃气涡轮和发动机中,它的作用是作为燃料,取代了周围的一些气体;而在混合燃烧中,则是采用了它的易燃性成分和氧。
燃气涡轮采用的方法是将主燃油与含有少量甲烷成分的助燃气体通过压气机进入燃烧室内进行燃烧。
2 催化氧化技术
结果表明,在某些过渡金属晶面上,甲烷的表面活化能达到29.26-41.80 kJ/mol,大大低于均相中CH4分子 C- H键分解所必需的激活能,从而实现了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甲烷的催化氧化。
2.1 贫燃催化燃烧燃气轮机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 Pfefferle于1970年代将其引入到燃气涡轮机中,通过燃油滤清器过滤后,送至离心式压气机并进行加压,在回流式回热器中由涡轮出风口的余热进行加温,再将其送入燃烧室进行催化氧化,使其产生热量,使烟气升温至700~800摄氏度,在涡轮内部产生高温、高压的烟道,使涡轮产生电能,再将其冷却至500摄氏度,再将其送至循环式循环。
2.2整体催化燃烧反应器
整个催化式反应器(CMR)类似于蜂窝状的蜂窝状,它的整个骨架包括若干
并联的并行管路,在管路内表面施加催化剂,反应在管路表面的涂料上进行。
在
超过0.3%的甲烷中, CMR可以实现持续运行,采用 CMR烟尘回收装置,使室内
的温度达到500摄氏度。
钟北京对含有铅的小型燃烧室中的天然气和气体的混合
气体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壁表面的热量损失较大,难以保持燃料的
稳定;微孔直径的增加会降低反应速度。
王连广通 FLUENT通过一个多规模的多
尺度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孔隙浓度下,增加了催化剂的孔壁层,提高了反应产物的转化速率;然而,当孔内壁厚达到某一特定值时,其转化速率
没有显著提高,故必须合理地选取孔内壁板的厚度。
一体化催化燃烧装置具有低
压力、大流量、大面积和高力学性能的优势,其独有的并连通通道构造在处理同
等流量的甲烷中要比采用反向流动的方法更为简便;其不足之处在于,必须有一
个回流炉来加热甲烷至反应的温度。
2.3反相催化装置
采用热反向流动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乏空气的预加热,节约能源,但是无
法实现超低耗的甲烷。
除了多加一层催化剂之外,该催化逆向反应器的工作方式
与热逆式反应器基本一致。
第2种采用催化式逆向流动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甲
烷在无气条件下的特点,但由于水蒸气、硫化物等会导致催化剂失去活性,因此Javier Ferndez等开发了一种采用可回收式催化氧化技术来治理煤炭乏风的方法。
为了防止在无氧空气进入催化剂前使硫化物等分离,从而防止催化剂失去活性,Chiara Urbani等已经开发了一个一体化的吸收式逆向流动。
在甲烷含量大于
0.06 vol%的情况下,采用热反流式反应器进行自热式循环系统。
所以,在极少
量的条件下,采用催化式逆流式反应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同时,相对于热回流
式反应器而言,操作温度更低,NOx排放更少。
3结语
最小值为0.2%以上,而在0.4%以上为最佳值。
起始点:10000摄氏度
当甲烷含量超过1%时,在500摄氏度以上时,在500摄氏度以上的气体中,
在0.06%~0.4%的范围内,在350~800摄氏度之间进行燃烧。
综述了近几年我国天
然气资源开发的发展状况,主要有: EDL间壁热循环燃气轮机、逆流反应器、燃
气轮机、燃气轮机和燃气轮机;催化氧化法主要有燃气轮机、整体式催化燃烧室、催化逆向催化技术。
今后对低耗甲烷的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杰,蔡晋,乔晓磊,等. 矿井乏风对锅炉燃烧特性影响[J]. 热力
发电,2018,47(10):120-126.
[2]董之润,王恒,张积浩,等. 矿井通风瓦斯热氧化与催化氧化技术之
比较[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1):56-59.
[3]赵路正. 煤矿乏风中的甲烷利用技术经济分析[J]. 煤炭工程,
2017,49(7):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