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习作 写游记
“情 景又是一 变”一句 过渡自然。 此段写了
缓缓流动着,倒映着那些玲珑剔透、形态各 洞中的雪
异的雪花石,你看:半人高的珊瑚状的雪花,花石,展
盆样大的六角形雪花,几个小矮人,两只小 现了一个
天鹅……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一串串惊叹号 美丽的童
不时地从我心底涌出,一声声赞叹不住地从 话世界,
我嘴里发出。
有意境美。
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 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 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 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我又感觉要 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孔隙狭 小的特点。
我们一起来看看《海上日出》是怎样具体 描写无云日出时的美景的。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 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 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 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 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太阳一步一步升上天空的情景。
写出景物特点: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设问 ……
你来观察图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写 图中内蒙古大草原的特点吧!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 的绿,像一张 嫩绿的地毯 一直铺向天边。 小草在微风中 快乐地舞蹈 ,中间夹杂着一簇簇 的小野花,远远看去,就像 绿地毯上的花图案 。 白蘑菇 般的蒙古包点缀在草原上,格外醒目。
怎样在游记作文中表 达出自己的感受?
回顾课文 《海上日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指导性文章。
通过分析教材,我发现本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内容丰富,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便于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
2.文章结构清晰,段落分明,有利于学生掌握段落构成和句子连接的方法。
3.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以下问题:1.写作内容单一,缺乏想象力。
2.句子结构简单,缺乏丰富性。
3.段落划分不清,文章结构混乱。
针对以上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句子结构多样性,并学会合理划分段落。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通过模仿和创作,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2.学会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段落的划分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2.运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合理划分段落,使文章结构清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2.模仿法:学生通过模仿《习作例文》,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习作例文》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讲解和示范。
2.学生准备写作素材,如图片、故事等。
3.投影仪、黑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习作例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了解文章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根据《习作例文》进行写作,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写作。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说课稿(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说课稿(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习作例文》的阅读理解、文本分析和写作技巧的讲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但是对于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内容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习作例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和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并通过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习作例文》,学生能够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习作例文》,学生能够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内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习作例文》,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3.文本分析:通过对文章的详细分析,让学生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写作技巧讲解:讲解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内容。
5.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将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游_______》习作例文3篇及点评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训练范文3篇单元主题:游___________目录:1.游青龙峡2.迷人的海滨城市——山东日照3.我爱黄山春色☆游青龙峡☆今年春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焦作的青龙峡游玩。
我们驱车前往,半个小时以后,爸爸说过了这十八盘山路就到青龙峡了,青龙峡就在这山上。
我探身窗外向上望去,只看见盘山公路顺着山势盘旋而上,就像一条大蟒蛇盘踞在山上。
山路只有来去两个车道,下面是万丈深渊,爸爸减慢了车速,小心翼翼地开着车,谁也不敢和他说话。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青龙峡的大门。
下了车,我就看见“青龙峡”这三个大字刻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特别引人注目。
步入“青龙峡”大门,就望见长长的台阶,一会儿向左拐,一会儿又向右拐,由于这是山路,台阶很窄,有的地方仅容得下个人通过。
我们拾级而上,由于我当时穿的是凉鞋,不一会儿我的脚就磨破了。
山路两旁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有潺潺流淌的小溪,感觉就像到了仙境。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了很远,我感到筋疲力尽,不想走了,妈妈说:“让你爸爸来背你吧!”我想到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句话,再说,爸爸一定也很累,如果让他背,他不就更累了吗?更何况,我都这么大了。
想到这儿,我就对妈妈说:“不用了我自己走。
”下了台阶,我们就到了谷底。
这时,我听到了哗哗的水流声,顺着声音往前走了50米,我看到了3个大瀑布,湍急的水流从高山上飞流而下,景象非常壮观。
瀑布下面是一个大水潭,水潭周围的水很浅,里面还有许多鹅卵石。
我们把鞋脱了站在水里玩儿,哇!水好清凉,水里还有小鱼在自由自在地游着。
我抬头向上望去,瀑布是从山上的石头缝里流下来的,山崖上的石头各种各样,有的像调皮的猴子,有的像跳起的青蛙,有的像庞大的乌龟……简直就像到了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
一阵微风吹过,花香扑面而来,这是什么花香?我顺着香味往前走,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了一个大花园,花园里种了很多花,有丁香花,海棠花……刹那间,我仿佛到了花的海洋。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以生活中的场景和故事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
本单元的习作例文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在写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写作思路不清晰、表达能力不强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写作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这些写作技巧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
2.案例分析法:分析习作例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作技巧和方法。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习作例文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习作例文,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习作例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予以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写作心得。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现场写作。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选自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写事”,通过两个例文《记一次跳绳比赛》和《我的动物朋友》,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事,并注意环境的描写。
本节课将围绕这两个例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写事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进行实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仍在写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事件的选择、环境的描写等。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写事的几个要素,对本节课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品中,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写事的几个要素,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事,并注意环境的描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例文,学生能领悟到写事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进行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写事的几个要素,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事,并注意环境的描写。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品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例文,引导学生领悟写事的方法。
2.实践指导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实践。
3.激励评价法:教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例文及相关教学素材。
3.习作纸:供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事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记一次跳绳比赛》和《我的动物朋友》两个例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选择事例来写事的,以及如何在作品中进行环境描写。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写作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有趣的事例,进行写作实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例子,向学生介绍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朴实,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写作思路不清晰;2. 写作内容不够具体;3. 写作语言表达不准确;4. 写作结构不合理。
因此,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帮助他们理清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语言的准确性,优化写作结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写作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独立完成一篇习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3.实例教学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写作素材:准备一些写作素材,方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选择;3.习作模板:为学生提供一篇习作模板,帮助他们更快地完成写作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然后提问:“如果你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你会怎么写这个故事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大致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ppt课件
想一想,这些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进入天山 往里走 走进深处 (从外到里的顺序)
二、朗读全文,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 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 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冲 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作者按“下 上 外”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 用具体详实的数据介绍长廊的“长” 和“间数多”的特点。
四、读第3、4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
相关的词句。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
山下 山 上
抬头一看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 望 向东远眺
课外阅读
美丽的香山公园 秋天的香山总是那么美丽,令人陶醉。 早晨,我们乘车到香山游览。远远望见香山上深红一片, 分不清哪里是坡,哪里是路。 一下车,我立即奔向山脚下, 仰望香山,山上一片红色,好像熊熊的烈火在燃烧,又像天 边飘落下来的一片云笼罩住整个山林。 我们爬到半山腰,近看黄栌树,那一片片红叶密密麻麻
“耸立”“大半”让我们感受到了佛香阁很高。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 玉。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昆明湖 的“静”和“绿”的特点。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滑”字用得准确、形象,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与前面 的静态描写相比,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静。
五、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主要介绍了什么景物? 有什么特点?
在喷水池的四周,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榕树、木棉、银槐等 。这些绿树、红花映衬着假山喷泉,真是美丽极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笔下生花
根据你的经历,写一段写景片段,明确文中的写作顺序。
昨天我去爬泰山了,早上5点钟我从山脚出发,上午8 点时我已经到了半山腰,休息了会儿,我又继续爬,终于 在12点时我爬到了山顶,真有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的豪迈之感。
片段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12点 8点 5点
习作例文:颐和园
阅读指导 1.初读例文 思考:文章主要 写了什么? 2.细读例文 (1)作者按照什 么样的写作顺序 写的? (2)找出课文中 表示过渡的句子。
3. 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 地笑出了声音。
我笑出了声音。
第二组练习
1. 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 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 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 洁净的水。” 瑞恩说他要攒钱买钻井机,让非洲 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 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 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 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 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习作例文
回顾课文
我们都会去一些地方,观赏一些景点,怎样有
条理地写出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这是一个写景文章必 不可少的部分。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写景文章的写作顺 序。我们以本单元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看一看吧!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这篇文章就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写的,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我们仅看这些 词语就可以明白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给 人思路清晰、表达明白的阅读感受。
写作引导
缩写与缩句一样吗?例:Fra bibliotek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写动物的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动物的外貌、习性、动作等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魅力。
第二部分是写植物的文章,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和段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和描述事物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事物的细节和特点把握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和植物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用词准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和植物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
2.教学难点: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表达对动物和植物的喜爱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写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观察身边的动物和植物,准备分享自己的心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和植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教材中的文章,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动物和植物的描绘方法,以及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动物和植物,讨论如何用恰当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表达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课件
总结
1.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 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 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 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描写。 3.运用了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 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你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拿起你的笔按 照一定顺序写一写,记得运用修辞手法把景 物写得生动形象哦!
提示:顺序要清晰,景色特点要突出, 注意上下文的过渡衔接。
课后练习
登黄山记(节选) 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 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 明,上面是蓝蓝的天。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 勇前 进,我们也就真的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 ,爬了上去。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 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__
【点拨】 本题考查创意表达的能力。读文章可知,作者运用拟
人的手法介绍了“迎客松”的姿态,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拟 人等手法把“陪客松”或“送客松”的姿态写出来。
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 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运用比喻,写出雪水流动的状态。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 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 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 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丽夺目。
运用比喻及排比,写出鲜花繁里走…… 走进天山深处……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进入天山所见的景
物写得有条理的?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熔化的 雪上,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在山脚下 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饮马溪边,你骑 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清澈的水底。
由高到低的描写顺序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重要课文。
本课以生动的例文,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准确、词汇贫乏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习作例文》,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习作例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写作中的思维局限,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分析《习作例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习作例文》文本材料,相关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资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展示一组美丽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例如,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优美句子,分析其表达方式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写作。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微课图文讲解+知识点习题
学习指导一、学习要求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习《颐和园》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
(美丽)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课件(共24张PPT)
临走前我们还参观了纪念馆,和许多游客们一样在那里拍照留念,最后恋恋不舍得离开了。
初试身手
美丽的植物园 星期天,我和我的同学去参观植物园。 北门口下了车我们便迫不及待进入园中。第一映入眼帘的就 是 一片茂盛的松树林,放眼望去一棵棵一排排整齐有序,葱郁挺 拔。 这时一阵迷人的花香扑面而来,顺着花的香味朝西边飞奔而 去,瞬 间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好大一个芍药园!各种颜色各种 形状一株 株竞相开放,花一瓣瓣一层层地绽放着,花心还可见许 多晶莹的露 珠,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带我们融入芍药的海洋, 置身其中好像 我们也在飞舞。
沿着湖边继续往北走,可以看到植物园的北门,沿路再往东就来 到了纪念馆,这里藏品丰富。再往南走是望湖亭,亭子坐落在一座小 山上,坐在亭子里可以把天鹅湖的美景一览无余。最后来到的是郁金 香园,五彩斑斓的郁金香,让人赏心悦目。游览完植物园,我们从东 南门出园。
初试身手
植物园游记
周末天气晴朗,我和同学参观植物园。 我们从东南门开始参观。映入眼帘的是一五彩 斑
出了芍药园就是神秘的天鹅湖了。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湖水宛如一面明镜,白云宝宝和太阳 公公像在湖面上玩游戏。一阵风吹过,湖水荡起微波,XXX和谐。虽然它叫“天鹅湖”但是湖面上 却一只天鹅也没有。带着些许疑问我们绕过天鹅湖登上了植物园最高的亭台-------望亭湖,这时 才发现湖的形状宛如一只天鹅!瞧,这只“天鹅”昂首朝向西南方的天空,尾部正对东北方的纪 念 馆,木桥则将它的头和身子连在一起,越发的活灵活现。本来这才是“天鹅湖”真正的由来, 我们 的疑问也得以解开。
斓的郁金香,本来是美丽的郁金香园。这些郁金香开
的正旺,一挺拔的很,散发着迷人的香味。再往北 走
,伴随着点点的流水声,我们来到了一座假山上,山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说课稿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说课稿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以实际情境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习作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例文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形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旨在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写作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写作内容空洞,缺乏具体细节;2. 写作结构混乱,逻辑不清;3. 语言表达单一,缺乏丰富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习作例文,分析讨论,模仿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掌握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和模仿练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习作例文、写作素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谈论自己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案例分析:讲解习作例文,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3.模仿练习:根据习作例文的写作技巧,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4.写作指导: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5.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文,给出建议和意见。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写作技巧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习作例文】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两方面进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主要包括三篇文章:《我的烦恼》、《我希望》和《我的梦想》。
这三篇文章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和梦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表达不清楚、用词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表达情感、愿望和梦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他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和梦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了解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和梦想。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你们有什么烦恼?”“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指导他们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主要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习作例文,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些例文,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丰富,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等,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于人物、景物、事件的描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写作思路不清晰、描写不够具体生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习作例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习作例文,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等,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写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习作例文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具体生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习作例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写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3.练习法: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事先阅读和分析习作例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案。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习作例文,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有趣的人或事?你们是如何描述它们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习作例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游____》300字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游____》300字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游____》300字篇一放假那天,我去了楠溪江。
大门那里进去后,淡蓝色中带着翠绿的江水流淌着,吸一口气,神清气爽,非常舒服。
绿油油的树反衬到淡蓝色的江水中,相互映衬,使江水也变成了翠绿色。
沿着长满青苔的台阶向上徐行,风景越来越美。
没多久,一条小溪映入眼帘,准确来说是山泉。
这个山泉是由上游瀑布通过石缝流下来的,水很清澈,俯身一掬,闭目浅尝,清沁肺腑。
走进山里,一片郁郁葱葱。
有草有花,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
花红的像草莓,紫的像葡萄,粉的像桃子……搭配上那些千奇百怪的石头,野趣横生。
再往里走,就会看见一个瀑布。
这条瀑布上的每一颗水珠,都如一粒粒冰球飞溅到水中,泛出一圈圈波纹,溅到脸上,凉爽的很。
这里的草也很绿,可以绿到什么程度呢?真是绿的奇,绿的妙!绿得像翡翠,绿得像一大杯的颜料倒到草上。
到这里的时候就可以下山去忘情的看江了。
那江可以用什么来形容呢?碧绿,翠绿,墨绿或者浅蓝,淡蓝,深蓝。
那些穿梭其中的灰不溜秋的小鱼,让我真想赤足其中做个鱼疗,享受下脚底按摩的乐趣。
楠溪江的美真是让人如痴如醉呀!2.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游____》300字篇二黄果树瀑布可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
刚进门,穿上雨衣,走上几十步台阶,然后坐上缆车,一阵阵风从耳边滑过,点点雨滴洒在河面,使人感到一丝清凉。
向下望去,几百棵参天大树组成了一幅仙境中的画,让人感到非常惬意。
慢慢的,耳边传来了一阵“轰隆隆”的响声。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犹如一支乐队在演奏,使人将耳朵紧紧捂起。
刚下缆车,我隐约听到水的声音,远远望去,几层水从一块又大又高的石头上涌下来,构成了一片白色的水帘,又厚又长。
到了瀑布脚下,水声震耳欲聋,用手去碰一碰,摸一摸,一股巨大的压力落在你手上,那感觉非常的凉爽,抬头望一望,水像石头一样用力砸向水面,水面上立刻溅起水花。
就在这片瀑布里面,藏着一个神奇的山洞,这个山洞五彩缤纷,非常美丽,最神奇的还是那些钟乳石,钟乳石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像凶猛的野兽,有的像盛开的茉莉花,有的像美丽的城堡……不管怎样说也说不完,如果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去看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颐和园》。
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
(美丽)
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
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
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
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
“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
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
)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游览顺序)
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品味文章特点。
(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雪峰、雪水、溪流)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运用比喻)
(2)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面积大、树木茂盛)
(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绵延、耀眼、绚烂)
4.小结。
(1)按照游览顺序来写。
(2)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3)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四、归纳写作方法。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写作文。
(1)写什么?(审题)
中心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
(2)选什么?(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3)怎么写?(组材)
①按游览顺序写;②重点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③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请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然后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注意写出景物特点。
习作例文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总—分—总”结构
1.学习《颐和园》,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在找句子、读句子的过程中,体会这些句子可以清楚地交代作者游览的地点的作用。
2.学习《七月的天山》,与《颐和园》比较,明确写作时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特点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