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量子点的相关知识综述

合集下载

量子点的分类和特点

量子点的分类和特点

量子点的分类和特点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颗粒,因其具有独特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生物标记、生物成像等领域。

按照几何形状的不同,量子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箱形量子点:具有两个平行的边缘,宽度较大的侧面和两个较窄的侧面。

2)球形量子点:具有一个圆形的几何形状,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3)四面体量子点:具有四个顶点和六个面,是一种特殊的几何形状。

4)柱形量子点:顶部和底部具有平面,中间部分是一个高宽比很大的柱形结构。

5)立方体量子点:具有八个顶点和十二个面,是另一种特殊的形状。

6)盘形量子点:中间部分是一个盘形结构,顶部和底部是平面。

7)外场量子点:在外场(如电场、磁场)的作用下,量子点的几何形状会发生变化。

量子点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量子尺寸效应:由于量子点的尺寸非常小,因此其电子能级会呈现量子化,即电子只能在某些特定的能级上运动,这使得量子点具有许多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2)表面效应:量子点的表面积相对较大,因此其表面的电子态数量较多,这些表面态可以被用来调控量子点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

3)荧光发射效应:量子点可以发射荧光,这使得它们在生物标记、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可调控性:量子点的发光波长、荧光量子产率等性质都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材料种类、尺寸、形状以及表面修饰等参数进行调控。

总而言之,量子点因其独特的量子尺寸和表面效应,在生物医学、生物成像、能源存储等多个领域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量子点 原理

量子点 原理

量子点原理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材料,其直径通常在1到10
纳米之间。

它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量子效应,在光学、电子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量子点的制备原理基于量子尺寸效应。

当材料尺寸减小到与电子波长相当的量级时,电子的运动将受到限制,其能量级别将不同于宏观尺寸的材料。

这种效应使得量子点的能带结构具有离散的能级,类似于原子或分子的能级结构。

量子点的制备通常分为自组装和合成两种方法。

自组装方法是通过控制材料的生长条件,使其自发地形成纳米级的结构。

合成方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原子和分子以原子尺寸的精度组装成量子点。

量子点的特性取决于其尺寸和材料的种类。

尺寸的减小使得量子点的能带结构更离散,能量级别更集中,从而导致了光学和电子性质的变化。

同时,量子点内部的束缚电子也会对其表面态有影响,使得量子点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量子点的独特性质使得其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光学领域,量子点可以用作高效的光电转换器件,用于太阳能电池、LED等。

在电子学领域,量子点可以作为高速、低能耗的电
子器件的核心部件。

在生物医学领域,量子点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荧光性能,可以用于细胞成像、药物传递等应用。

总的来说,量子点是一种具有特殊电子结构和量子效应的半导
体材料,其制备原理基于量子尺寸效应。

量子点具有丰富的光学、电子和生物医学应用前景,是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量子点荧光技术

量子点荧光技术

量子点荧光技术1. 介绍量子点荧光技术是一种基于量子点材料的荧光发射技术。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材料,具有特殊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通过控制量子点的大小和组成,可以实现对荧光发射的调控,从而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显示技术、生物医学和光电子学等。

2. 量子点的特性量子点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性:2.1 尺寸效应由于量子点的尺寸通常在纳米级别,其尺寸效应对其光学和电学性质有着显著影响。

量子点的能带结构会随着尺寸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荧光发射波长的调控。

2.2 窄发射带宽相比于传统的荧光材料,量子点具有更窄的发射带宽。

这意味着量子点可以发射更纯净的光,使得显示设备的色彩更加鲜艳和准确。

2.3 高发光效率量子点具有高发光效率,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达到90%以上。

这使得量子点在能源利用和光电子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量子点荧光技术的应用量子点荧光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3.1 显示技术量子点荧光技术在显示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使用不同大小和组成的量子点,可以实现对显示设备的发光颜色的调控,从而实现更鲜艳和准确的色彩显示。

此外,量子点还可以用于增强显示设备的亮度和对比度。

3.2 生物医学量子点荧光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量子点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用于细胞和分子的成像。

由于量子点具有窄发射带宽和高发光效率的特性,可以提供更准确和清晰的图像,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

3.3 光电子学量子点荧光技术在光电子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量子点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光电子器件,如太阳能电池和光电二极管。

由于量子点具有高发光效率和尺寸效应的特性,可以帮助提高光电子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性能稳定性。

4. 量子点荧光技术的发展和挑战量子点荧光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4.1 毒性和环境影响目前广泛使用的量子点材料中含有一些有毒元素,如镉和铅。

量子点技术原理

量子点技术原理

量子点技术原理量子点技术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纳米尺度结构,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

量子点是一种直径约为2-10纳米的纳米颗粒,由几百到几千个原子组成。

它具有量子限制效应,可以在三维空间中限制电子和空穴的运动,因此在能带中形成禁带。

这使得量子点的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能够调控,从而在光电子学、光学传感器和显示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量子点技术的原理是基于量子尺寸效应和能带结构调控的特点。

在晶体中,电子和空穴的能级是连续的,而在量子点中,由于其尺寸小于波长,电子和空穴的能级就变得离散化。

这种离散化的能级结构使得量子点表现出与体块材料不同的光电性能。

量子点的能带结构调控是量子点技术的核心。

由于量子点的尺寸远小于电子波长,电子和空穴在量子点内的运动受到限制,形成了禁带。

量子点的禁带宽度可以通过控制其尺寸来调节。

当量子点的尺寸减小时,禁带宽度增大,光学性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能带结构调控使得量子点在光学传感器和光电子器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量子点的荧光特性是量子点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量子点的能带结构使得电子在受到光激发后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然后再返回基态时会发射出光子。

这种光致发光现象被称为荧光。

量子点的荧光性质具有窄的发射带宽、高亮度和长寿命等特点,可以用于纳米荧光标记、生物成像和显示技术等领域。

量子点的量子效率也是量子点技术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量子效率是指量子点吸收光子后能够发射荧光的效率。

量子点的量子效率取决于其表面的缺陷和非辐射复合过程。

通过表面修饰和材料的选择,可以提高量子点的量子效率,从而提高其在光电子学和光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效果。

量子点技术的原理是基于量子尺寸效应和能带结构调控的特点。

通过调控量子点的尺寸和表面性质,可以改变其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实现对光电子学和光学传感器的应用。

量子点技术在生物成像、显示技术和能源领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量子点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光电子学和光学传感器的发展。

钙钛矿量子点综述

钙钛矿量子点综述

钙钛矿量子点综述
钙钛矿量子点是一种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新型材料,在生物医学、新能源、光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将从定义、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对钙钛矿量子点进行综述。

一、定义
钙钛矿量子点是一种直径小于10纳米的半导体材料,以钙钛矿晶体结构为核心形成的纳米量子晶体。

其表面有大量的不饱和键、氧化物等官能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荧光性能。

二、制备方法
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溶剂热法、离子溶胶法、溶胶凝胶法、组装法等几种。

其中,溶剂热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前驱体和有机溶剂混合,并加热反应形成。

三、应用
1.生物医学应用
钙钛矿量子点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和荧光特性,还可
以发射窄带荧光,被广泛应用于细胞成像、生物标记、生物传感等领域。

同时,钙钛矿量子点还可以用于肿瘤治疗、光动力学治疗等领域。

2.新能源应用
钙钛矿量子点在光电转换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制备成柔性
太阳能电池、透明太阳能电池、光电场效应晶体管等器件,其高效能
的光电转换性能可以大大提高光伏器件的效率。

3.光电子应用
钙钛矿量子点有着优异的电荷传输性能、宽带荧光和高发光强度等特性,可以被应用于发展新型荧光显示器、LED等光电子器件,拥有很
高的商业潜力。

综上所述,钙钛矿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
的应用前景。

随着其合成方法的不断完善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钙
钛矿量子点将会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量子点 问题

量子点 问题

量子点问题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尺寸的半导体晶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以下是一些关于量子点的问题:
1. 量子点有哪些应用领域?
量子点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生物成像和检测、药物传递和癌症治疗等。

它们可以用作荧光染料,用于制造高清晰度的显示器,也可以作为光敏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

此外,量子点还可以用作生物探针和药物载体,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治疗。

2. 量子点的发光原理是什么?
量子点的发光原理主要涉及到其能级结构。

当量子点受到外部光子或电场的激发时,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并在跃迁回低能级时发出光子。

由于量子点的尺寸可以精确控制,因此它们的能级结构可以定制,从而使得它们发出不同波长的光。

3. 量子点有哪些优缺点?
量子点的优点包括:
- 高色纯度:由于量子点的能级结构可以定制,因此它们可以发出单色光,具有高色纯度。

- 高亮度:量子点可以吸收并转化大量的能量,从而产生高亮度的光。

- 稳定性好:量子点不易受到光和热的退化影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然而,量子点也存在一些缺点:
- 成本较高:目前量子点的制备成本还比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广泛应用。

- 有毒性问题:一些量子点材料可能对人体和环境有害,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估和处置。

4. 如何制备量子点?
目前制备量子点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化学合成、物理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等。

其中,化学合成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大规模制备高质量、高纯度的量子点。

物理气相沉积和溶胶凝胶法等方法则需要较高的实验条件和技术水平。

CdSe量子点简要综述2

CdSe量子点简要综述2

CdSe量子点综述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是一种半导体纳米晶(nanocrystals, NCs)通常由Ⅱ-Ⅱ和Ⅱ-Ⅱ族元素组成,如CdSe、CdTe、ZnSe、CuInS、InP等。

也可以由两种或两种上的半导体材料构成,如核壳结构的CdSe/ZnS、CdSe/CdZnS等,以及掺杂结构的ZnS:Mn,ZnSe:Cu等。

1.量子点结构常见的二元半导体量子点由于覆盖光谱有限且稳定性不高,易受外界环境物理化学的影响而发生质量退化,因此,常通过制备合金量子点或核壳结构量子点来改善量子点的物理化学性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合金量子点合金量子点即将几种不同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在纳米尺度上进行的合金化,形成合金或固溶体。

由于每种半导体材料都有其相应的能带宽,通过形成合金通过调节合金半导体组分的化学计量比来改变纳米晶的组成,从而改变量子点的能带宽及晶格常数。

此类量子点也可按照组成元素的多少分为三元合金和多元合金。

要制备均匀结构的合金,两种组成的生长速率必须相等,并且在一种成分的生长的条件下不能阻止另一种成分的生长,同时两种成分需要充分相似使得两者容易混合,否则会形成核壳结构或者两种组分独立成核。

1.2核/壳结构量子点根据各种半导体材料能带位置的不同,壳层在核/壳结构量子点中起到作用的不同,可以将核/壳量子点分为三类:TypeⅡ、TypeⅡ和TypeⅡ型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半导体异质结的能带结构TypeⅡ型结构的量子点要求壳层材料能带大于核层材料能带,电子和空穴都被限域在核材料中,从而提高量子点的荧光效率,但也有相反的情况;TypeⅡ型结构的量子点要求壳层材料的价带或导带处于核层材料的带隙中,通过光子的激发,壳层材料能带的重叠导致电子和空穴的空间分离而分别处于核层材料和壳层材料中;TypeⅡ型结构很少应用到核壳量子点结构中去。

TypeⅠ型结构是最早被研究的结构,该结构中宽能带的壳层材料所起的作用是钝化核层材料的表面缺陷,使核材料与外部环境隔离,将载流束缚在核中。

CdSe量子点简要综述2

CdSe量子点简要综述2

CdSe量子点综述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是一种半导体纳米晶(nanocrystals, NCs)通常由Ⅱ-Ⅱ和Ⅱ-Ⅱ族元素组成,如CdSe、CdTe、ZnSe、CuInS、InP等。

也可以由两种或两种上的半导体材料构成,如核壳结构的CdSe/ZnS、CdSe/CdZnS等,以及掺杂结构的ZnS:Mn,ZnSe:Cu等。

1.量子点结构常见的二元半导体量子点由于覆盖光谱有限且稳定性不高,易受外界环境物理化学的影响而发生质量退化,因此,常通过制备合金量子点或核壳结构量子点来改善量子点的物理化学性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合金量子点合金量子点即将几种不同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在纳米尺度上进行的合金化,形成合金或固溶体。

由于每种半导体材料都有其相应的能带宽,通过形成合金通过调节合金半导体组分的化学计量比来改变纳米晶的组成,从而改变量子点的能带宽及晶格常数。

此类量子点也可按照组成元素的多少分为三元合金和多元合金。

要制备均匀结构的合金,两种组成的生长速率必须相等,并且在一种成分的生长的条件下不能阻止另一种成分的生长,同时两种成分需要充分相似使得两者容易混合,否则会形成核壳结构或者两种组分独立成核。

1.2核/壳结构量子点根据各种半导体材料能带位置的不同,壳层在核/壳结构量子点中起到作用的不同,可以将核/壳量子点分为三类:TypeⅡ、TypeⅡ和TypeⅡ型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半导体异质结的能带结构TypeⅡ型结构的量子点要求壳层材料能带大于核层材料能带,电子和空穴都被限域在核材料中,从而提高量子点的荧光效率,但也有相反的情况;TypeⅡ型结构的量子点要求壳层材料的价带或导带处于核层材料的带隙中,通过光子的激发,壳层材料能带的重叠导致电子和空穴的空间分离而分别处于核层材料和壳层材料中;TypeⅡ型结构很少应用到核壳量子点结构中去。

TypeⅠ型结构是最早被研究的结构,该结构中宽能带的壳层材料所起的作用是钝化核层材料的表面缺陷,使核材料与外部环境隔离,将载流束缚在核中。

关于量子点发展的 综述

关于量子点发展的 综述

关于量子点发展的综述量子点是一种能够发光及电学特性的半导体材料,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发现,由于其特殊的电学、电磁和光学特性,量子点在太阳能电池、显示屏、荧光标记、生物传感器以及量子计算等领域都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量子点的发展历史、材料性能与制备方法、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挑战四方面进行综述。

1. 发展历史起初,大多数的研究人员都认为,小于1 nm尺寸的半导体团簇存在着能量溢出和量子大小效应,由此产生的特殊电学、光学和磁学特性将会是它们的主要优势。

1974年,Alivisatos等人首次成功实现了CdS量子点的化学制备。

1986年,Bawendi等人对CdSe 量子点单晶的制备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传统半导体物理学中的大量能级都被量子点的尺寸限制。

正是由于这些创新性突破,量子点才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 材料性能与制备方法①材料性能随着半导体领域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由于其能带结构和体积效应等方面的特殊性质,量子点与其他半导体材料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 显著的尺寸效应:量子点大小的变化会导致能带结构和光谱变化,进而对其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能造成影响。

- 窄的发光带宽:由于其尺寸受限,量子点的能级往往十分稀疏。

此外,量子点发射的光子能量越高,发光峰的带宽越窄。

- 单色性:由于窄的发光带宽引起的发光单色性,有助于在光学通信和生物标记中实现准确的光信号识别。

- 高饱和发光密度:由于其超快的辐射寿命和极高的荧光量子产率,量子点在高密度下仍然能够保持高饱和发光密度。

②制备方法关于量子点的制备方法,近年来已经有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如气相法、溶胶-凝胶法、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电极沉积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各有优劣。

其中,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是溶液法和气相法:- 溶液法:将金属的有机配合物和硫化物溶解在水、醇、正丁醇等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表面修饰剂,催化还原制备量子点。

量子点的原理

量子点的原理

量子点的原理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材料,其特殊的量子效应使其在光电子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呈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量子点的原理涉及到固体物理学中的束缚态、能带结构和量子级的效应等方面。

在量子点中,电子被限制在三个空间维度上的束缚态能级中,这种束缚态是由于量子点的尺寸在纳米级别,导致电子具有禁闭性质。

量子点的尺寸通常在2-10纳米之间,相比于传统的晶体材料,量子点尺寸更小,其外部表面的原子数目较少,因此量子点的性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量子点中的束缚能级可以通过调控量子点尺寸来调节,其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异决定了量子点材料的光学和电子学性质。

量子点的能量差异具有离散的特点,因为能量是量子化的,只能取离散的数值,这就是量子效应的一种体现。

具体来说,量子点的能带结构是由其禁闭性质决定的。

在传统的晶体材料中,电子以能带的形式分布在连续的能量范围内,但是在量子点中,由于其尺寸的限制,能带结构发生了改变。

量子点的能带在能量空间中出现分立的谱线,谱线之间的能量间隔由量子点的尺寸和材料特性决定。

量子效应在量子点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纳米级别的量子点中,电子的波动性质表现得很明显。

根据薛定谔方程,电子在量子点中的波函数是离散的,并且满足波函数的正交条件。

这意味着只有在满足特定的能量条件下,电子才能在量子点中存在。

量子点的原理还涉及到量子尺子。

量子点的外部表面通常由少数个原子组成,对能量敏感,具有特殊的能级。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和组成来调控其能带结构和能级分布,从而实现对光谱特性的控制。

实际应用中,量子点通过吸收和发射光的特性成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光电子学和显示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量子点可以用于制造高亮度的荧光标记剂,在生物成像和医学领域用于跟踪生物分子的运动。

此外,量子点还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等器件。

总而言之,量子点的原理涉及到束缚态、能带结构、量子效应和量子尺子等多个方面。

量子点发光材料简介

量子点发光材料简介

量子点发光材料综述1.1 量子点的概述量子点(quantum dot, QD)是一种细化的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指某一个维度上的尺寸小于100nm的材料,而量子点则是要求材料的尺寸在3个维度都要小于100nm[1]。

更进一步的规定指出,量子点的半径必须要小于其对应体材料的激子波尔半径,其尺寸通常在1-10nm 左右[2]。

由于量子点半径小于对应体材料的激子波尔半径,量子点能表现出明显的量子点限域效应,此时载流子在三个方向上的运动受势垒约束,这种约束主要是由静电势、材料界面、半导体表面的作用或是三者的综合作用造成的。

量子点中的电子和空穴被限域,使得连续的能带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离能级结构[1]。

这种分离结构使得量子点有了异于体材料的多种特性以及在多个领域里的特殊应用。

1.2 量子点的特性由于量子点中载流子运动受限,使得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变成了具有分子原子特性的分离能级结构,表现出与对应体材料完全不同的光电特性。

1.2.1 量子尺寸效应纳米粒子中的载流子运动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能量发生量子化,连续能带变为分立的能级结构,带隙展宽,从而导致纳米颗粒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发生变化[3]。

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量子尺寸效应。

研究表明,随着量子点尺寸的缩小,其荧光将会发生蓝移,且尺寸越小效果越显著[4]。

1.2.2 表面效应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为,也就是说量子点比表面积随着颗粒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量子点尺寸很小,拥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其性质很大程度上由其表面原子决定。

当其表面拥有很大悬挂键或缺陷时,会对量子点的光学性质产生极大影响[5]。

1.2.3 量子隧道效应量子隧道效应是基本的量子现象之一。

简单来说,即当微观粒子(例如电子等)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微观粒子仍然能越过势垒。

当多个量子点形成有序阵列,载流子共同越过多个势垒时,在宏观上表现为导通状态。

因此这种现象又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6][7]。

1.2.4 介电限域效应上世纪七十年代Keldysh等人首先发现了介电限域效应[8]。

量子点效应 知识点

量子点效应 知识点

量子点效应,包括: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隧穿效应、库伦阻塞效应、表面效应、介电效应。

一、首先说下什么是量子点?二、下面介绍量子尺寸效应我们通过控制量子点的形状、结构和尺寸,可以调节带隙宽度,激子束缚能的大小以及激子的能量蓝移等。

那这些是怎么实现的呢?首先我们要介绍下,原子能级、能带、禁带宽度、激子束缚能的概念1、原子能级说到能级就离不开早期人们对光谱的观察,光谱是电磁辐射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人们以氢原子模式为例,从氢气放射管中获得氢原子光谱,从1885年开始,巴耳末等人将氢原子光谱的波数归纳为:ῦ=R H() (1)那么这些原子是怎么发射光谱的呢,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电子在原子核的库伦场中的运动情况,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大1836倍,它们的相对运动可以近似的看作只是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那这样我们考虑简单的圆周运动,电子在场中的动能和体系的势能,我们得到了原子的能量:E=(4)和电子轨道运动的频率:f==(5)从上述原子中的电子轨道运动,按经典理论试图说明光谱就会遇到困难。

(1)原子如果连续辐射,它的能量就逐渐降低,由1.2中(4)可知,电子的轨道半径就要连续的缩小到碰到原子核止,即半径是是10-15米的数量级,才能稳定不变,但从不同实验,测得的原子半径都是10-10米的数量级。

这与事实不符。

(2)按照电动力学,原子所发光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电子运动的频率。

现在,如上文说到,原子辐射时,其电子轨道连续缩小,由1.2中(5)可知,轨道运动的频率就连续增大,那么所发光的频率应该是连续变化的,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光谱。

但事实不是这样,原子光谱的谱线是分隔的,代表一些分隔而有一定数值的频率。

所以所引用的宏观理论不能用在原子这样的微观客体上,人们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规律——量子化,在玻尔研究这问题时,已经有公认正确的量子论。

按照这理论,光能量总是一个单元的整数倍,而每一个单元是hv,这里v是光的频率,h是普朗克常数,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得到了氢原子内部能量的表达式:E=-n=1,2,3,4…这个式子也表示能量的数值是分隔的。

碳量子点综述

碳量子点综述

碳量子点综述引言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和化学性质,在光电子学、催化剂、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对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表征手段、光电性能以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一、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法、热解法和激光剥离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最常用的合成方法之一,通过碳前体的溶液反应、热解或光解来制备碳量子点。

热解法则是利用高温下碳前体的热解过程来合成碳量子点。

激光剥离法则是利用激光辐射对石墨烯等碳材料进行剥离来得到碳量子点。

二、碳量子点的表征手段为了对碳量子点进行准确的表征,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手段,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等。

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碳量子点的形貌和尺寸分布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则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表面形貌信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可以分析碳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如吸收峰位、荧光强度等。

三、碳量子点的光电性能碳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表现为宽带隙、可调节的荧光发射和高量子产率等特点。

由于碳量子点的尺寸效应和边界效应,其带隙可以在可见光范围内调节,这为其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此外,碳量子点还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长寿命,使其在生物成像、荧光探针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碳量子点的应用前景碳量子点在各个领域都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光电子学领域,碳量子点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器等器件的制备;在催化剂领域,碳量子点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或催化剂本身,用于催化反应的加速;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碳量子点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生物标记和生物成像等应用。

结论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和化学性质,在光电子学、催化剂、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合成方法的不断改进和表征手段的完善,碳量子点的性能和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量子点相关介绍

量子点相关介绍

量子点相关介绍
量子点是一种重要的低维半导体材料,其三个维度上的尺寸都不大于其对应的半导体材料的激子玻尔半径的两倍。

量子点一般为球形或类球形,其直径常在2-20 nm之间。

量子点由少数原子组成,也叫做半导体纳米晶体,当半导体晶体的颗粒尺寸可以达到纳米量级时,由于具有尺寸限域,在三个空间上载流子都会被束缚住,使其连续的能带被离散开,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能级,和原子的不连续电子能阶结构一样。

所以,量子点又有“人造原子”的称呼。

量子点介绍

量子点介绍

量子点介绍---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蒙吉·G·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路易斯·E·布鲁斯(Louis E. Brus)和美国纳米晶体科技公司科学家阿列克谢·伊基莫夫(Alexey I. Ekimov),以表彰他们在量子点的发现和发展方面的贡献。

量子点(Quantum Dots,简称QDs)是一种纳米尺度的半导体材料,其特性与其尺寸和组成材料密切相关。

以下是有关量子点的简要介绍:1. 尺寸:量子点的尺寸通常在1到10纳米之间,这使得它们处于纳米尺度范围内。

尺寸可以精确控制,这是量子点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其小尺寸,量子点表现出量子力学效应,如量子尺寸效应和能级量子化。

2. 材料:量子点可以由不同种类的半导体材料制成,包括硒化镉(CdSe)、硒化铅(PbSe)、硒化锌(ZnSe)、硫化镉(CdS)等。

每种材料的量子点都具有不同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因此可以根据特定应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3. 光学性质:量子点的光学性质是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由于其小尺寸,量子点的电子受到空间限制,因此其能级结构呈现出量子化现象。

这导致了量子点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收和发射特性。

这使得它们可以用于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器等光电子学器件。

4. 光子发射:量子点可以发出明亮、稳定且可调谐的光,这使得它们在生物医学成像、显示技术、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的发光颜色可以通过调整量子点的尺寸来控制,因此可用于制备高质量的彩色显示器和荧光探针。

5. 生物医学应用:量子点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用于标记和追踪生物分子和细胞。

它们可以用于药物输送、分子成像、癌症治疗和基因研究等应用。

6. 太阳能电池:量子点还可以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因为它们可以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并且对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高效性能。

ptq 量化校准综述

ptq 量化校准综述

ptq 量化校准综述
PTQ(量子点)量化校准是一种用于量子点显示技术的校准方法,它涉及到对量子点显示器件进行精确的色彩和亮度校准,以确保其
显示出准确的颜色和亮度。

量子点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它利用纳米级的量子点材料来发光或发色,具有高色彩饱和度、高
亮度和低能耗的特点。

量子点显示器件需要经过精确的校准才能发
挥出最佳的显示效果。

在进行PTQ量化校准时,首先需要对量子点显示器件进行色彩
校准。

这涉及到调整量子点的尺寸和成分,以确保它们能够精确地
发出特定的颜色。

此外,还需要对显示器件进行亮度校准,以确保
在不同的亮度水平下能够保持准确的颜色表现。

这些校准工作需要
借助专门的仪器和软件来进行,通常涉及到对显示器件的电子驱动
和信号处理进行精细调节。

另外,PTQ量化校准还涉及到对量子点显示器件的稳定性和一
致性进行评估和调整。

由于量子点显示技术的特殊性,量子点的性
能可能会随着时间或使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进行定
期的校准和调整以确保显示效果的稳定和一致。

总的来说,PTQ量化校准是量子点显示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对显示器件的色彩、亮度、稳定性和一致性等多个方面进
行精确的调整和评估,以确保显示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这项工作需
要借助先进的仪器和技术手段,通常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


着量子点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PTQ量化校准也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以满足不断提升的显示需求。

量子点发光材料综述

量子点发光材料综述

量子点发光材料综述1.量子点简介1.1量子点的概述量子点(quantumdot,qd)就是一种细化的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就是所指某一个维度上的尺寸大于100nm的材料,而量子点则就是建议材料的尺寸在3个维度都必须大于100nm[1]。

更进一步的规定表示,量子点的半径必须必须大于其对应体材料的激子波尔半径,其尺寸通常在1-10nm左右[2]。

由于量子点半径大于对应体材料的激子波尔半径,量子点能够整体表现出来显著的量子点限域效应,此时载流子在三个方向上的运动受到势垒约束,这种约束主要就是由静电势、材料界面、半导体表面的促进作用或是三者的综合促进作用导致的。

量子点中的电子和空穴被限域,使已连续的能带变为具备分子特性的拆分能级结构[1]。

这种拆分结构使量子点存有了异于体中材料的多种特性以及在多个领域里的特定应用领域。

1.2量子点的特性由于量子点中载流子运动受到限制,使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变为了具备分子原子特性的拆分能级结构,整体表现出像对应体材料全然相同的光电特性。

1.2.1量子尺寸效应纳米粒子中的载流子运动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能量发生量子化,连续能带变为分立的能级结构,带隙展宽,从而导致纳米颗粒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发生变化[3]。

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量子尺寸效应。

研究表明,随着量子点尺寸的缩小,其荧光将可以出现蓝移,且尺寸越大效果越明显[4]。

1.2.2表面效应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为=??=42433=??,也就是说量子点比表面积随着颗3粒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量子点尺寸很小,拥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其性质很大程度上由其表面原子决定。

当其表面拥有很大悬挂键或缺陷时,会对量子点的光学性质产生极大影响[5]。

1.2.3量子隧道效应量子隧道效应就是基本的量子现象之一。

直观来说,即当微观粒子(比如电子等)能量大于势垒高度时,该微观粒子仍然能够越过势垒。

当多个量子点构成有序阵列,载流子共同越过多个势垒时,在宏观上整体表现为导通状态。

量子点

量子点

量子点的基本知识量子点(QuantumDots,QDs)通常指半径小于或接近激子玻尔半径的半导体纳米晶。

在量子点中,载流子在三个维度上都受到势垒的约束而不能自由运动。

根据量子力学分析,量子点中的载流子在三个维度方向上的能量都是量子化的,其态密度分布为一系列的分立函数,类似于原子光谱性质,因而人们往往也把量子点称之为“人工原子”。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小到100nm以下的材料就是量子点,真正的关键尺寸取决于电子在材料内的费米波长。

只有当三个维度的尺寸都小于一个费米波长时,才称之为量子点。

量子点独特的性质基于它自身的量子效应,当颗粒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尺寸限域将引起库仑阻塞效应、尺寸效应、量子限域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表面效应,从而派生出纳米体系具有常观体系和微观体系不同的低维物性,展现出许多不同于宏观体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非线形光学、生物标记、催化、医药及功能材料等方面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将对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物质领域的基础研究发生深刻的影响。

(1)库仑阻塞效应由于电子(或空穴)被束缚在一个相对小的区域内,使电子(或空穴)之间的库仑作用极其显著,填充一个电子(或空穴)就要克服量子点中已有电子(或空穴)的排斥左右,因而库仑电荷效应是其另一个基本物理性质。

如果一个电子进入量子点,引起整个系统增加的静电能远大于电子热运动能量k B T,则这个静电能将阻止随后的第二个电子进入同一个量子点,这种现象叫做库仑阻塞效应。

(2)量子尺寸效应通过控制量子点的形状、结构和尺寸,就可以方便地调节其能隙宽度、激子束缚能的大小以及激子的能量蓝移等电子状态。

随着量子点尺寸的逐渐减小,量子点的光吸收谱出现蓝移现象。

尺寸越小,则谱蓝移现象也越显著,这就是人所共知的量子尺寸效应。

(3)量子限域效应由于量子点的表面积与粒子的大小有着较高的比例,存在量子限域效应。

所谓量子限域效应,指的是量子点的能态密度随着其尺寸大小而变,换句话说尺寸的大小决定了材料的光、电、磁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量子点的相关知识综述量子点(Quantum Dots)是指粒子直径尺寸小于激子波尔半径且具有明显量子效应的半导体纳米结构,也被称作半导体纳米晶。

它既可以由一种半导体材料制成,例如由Ⅱ-Ⅵ族元素(CdTe、CdS、ZnSe、CdSe等)或Ⅲ-Ⅴ族元素(InAs、InP等)组成,也可以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半导体纳米材料组成。

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纳米材料,量子点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

1.量子点的性质(1)量子点的发射光谱能够通过改变量子点的粒子尺寸大小来控制。

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化学组成成分和粒径大小能够使其发射光谱遍布整个可见光区。

利用量子点的这一性质可以制备荧光光谱特征不同的量子点。

(2)量子点有着很好的光稳定性相比于传统的荧光试剂。

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和稳定性比起传统有机荧光材料罗丹明6G强好几十倍以上。

因此量子点在生物标记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研究长期相互作用的分子之间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3)量子点同时具有宽且连续的激发光谱和窄的发射光谱。

利用同一激发光源即可对不同尺寸的量子点进行同步检测,因此可以用作多色标记,极大地促进和发挥了荧光标记的应用。

(4)量子点具有较大的期托克斯位移[8]。

期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是指量子点的最大紫外吸收峰位与荧光发射峰位所对应的波长之间的差值。

量子点的另一个优异的光学性质就是其具有宽的期托克斯位移,这是量子点显著的光谱特性,这样可以避免发射光谱与激发光谱的重叠,有利于荧光光谱信号的检测。

图1 斯托克斯位移示意图(5)量子点有着极好的生物相容性。

量子点经过各种化学修饰以后,不但能够提高它的光稳定性和量子产率[9, 10],而且有利于进行特异性结合,另外其毒性较低,对其他生物体的危害小,可以进行生物活体的标记和检测。

(6)量子点具有很长的荧光寿命。

量子点的荧光寿命可持续数十纳秒,相比于有机荧光染料的寿命几纳秒[11]长很多,当进行光激发以后,多数物质的自发荧光会发生衰变,而量子点的荧光却依旧存在,此时即可采集到无背景干扰的荧光信号。

2.量子点的效应(1)表面效应。

当粒子直径比表面原子直径大时,表面原子的作用是可以忽略的;但当二者直径逐渐接近时,表面原子会对粒子产生影响,此时粒子的比表面积、表面结合能及表面张力都会发生变化,使得量子点性能改变,这即是量子点的表面效应。

当量子点粒径继续减小,其比表面积会逐渐增大,表面原子增多,会出现表面原子配位不足,因此使得表面原子活性极高,极易与其他原子结合,同时使得量子点表面构型发生变化,造成其表面缺陷,对其光化学特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2)尺寸效应。

量子点的尺寸效应是指当粒径小到一定值时,原来连续的能带转变为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量子点存在最高占据的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能级变宽使得量子点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宏观物质的光电特性。

例如纳米晶的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其表面原子越多,表面束缚就能越高,吸收的光能也越多,因此使得其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发生蓝移。

利用量子点的尺寸效应可以通过控制和改变量子点的尺寸来调节其能级宽度,使量子点具有更理想的光电性质。

(3)隧道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是指微观粒子在贯穿势垒方面所具有的能力。

在限制磁盘信息存储极限方面,结合量子点的尺寸效应能够确定微电子器件微型化的极限,因此研究量子隧道效应对微电子器件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正是由于量子点具有量子表面效应、量子点尺寸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性质,从而使其具有很多其他传统物质不具有的光电性质,拓宽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量子点的制备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经过十余年的改良,技术不断提升,从以前有机相的制备环境过渡到水相,从低的荧光量子产率到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目前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有物理和化学方法,以化学方法为主。

化学法制备量子点主要包括:胶体化学法、溶胶-凝胶法、电沉积法、反相微乳液法以及模板法等。

而根据制备量子点时所用的溶剂一般将制备量子点的方法分为两种,其一是在有机体系中合成量子点;其二是在水溶液中合成[12, 13]。

(1)金属有机合成法量子点的研究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从镶嵌在玻璃中的CdSe QDs开始的。

1993年Bawendi等[14]第一次使用三辛基硒化膦(SeTOP)、二甲基镉(Cd(CH3)2)作为前体,三辛基氧化膦(TOPO)作为配位溶剂,通过高温热解法合成了高效高质量的CdSe QDs,由于CdSe纳米颗粒在甲醇中不可溶解,可以通过加入甲醇后离心分离得到量子产率不错的CdSe纳米颗粒。

但是这种方法有较大的缺点,例如其操作步骤复杂、反应条件难控制、使用的前驱体有剧毒且易燃易爆等,因此这种方法没有得到推广。

之后Peng等在合成方法和反应试剂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进,所选用的实验药品常见且安全,克服了Cd(CH3)2合成方法的缺点,让实验室合成高质量的量子点成为可能。

(2)水相直接合成法有机合成法得到的量子点通常只溶于某些非极性或极性很弱的有机试剂,研究其在水相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困难,只有通过将量子点的表面修饰上修饰物才能使其转移至水相中进行分析,因此研究在水相中直接制备量子点的方法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水相中直接合成量子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例如其比操作复杂的有机相合成法简便很多且成本低、有着很高的重复性[15]、对环境的污染很小、表面电荷和表面性质可控、生物相容性好、可批量生产[16]以及容易引入功能性基团,因此已经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17],到目前为止水相直接合成水溶性量子点主要是以水溶性巯基试剂(常用巯基乙酸(TGA)和巯基丙酸(MPA))作为稳定剂,这是因为巯基化合物一方面可以与量子点表面的金属Cd等发生配位结合,适当修补量子点表面的缺陷,提高了量子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巯基试剂所带有的NH2、COOH和OH等官能团可以作为功能化修饰基团,使得量子点具有很好的水溶性[18]。

近些年来又出现了利用其它类型试剂作为稳定剂来制备水溶性量子点的方法,例如Sondi等[19]用氨基葡聚糖作为稳定剂在室温条件下合成了CdTe QDs。

该方法制备出来的量子点的发光效率较低、制备红色荧光量子点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但是由于其在生物应用中无法比拟的优点,完善水相制备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4.量子点在分析科学中的应用(1)无机离子的检测Rosenzweig等[20]通过报道以1-巯基甘油为稳定剂的CdS QDs与Cu2+作用后荧光发生猝灭和以L-半胱氨酸为稳定剂的量子点与Zn2+作用后荧光强度增强,提出了以量子点为荧光探针选择性检测金属阳离子的新方法。

Alfredo等[21]合成了以BMC作为修饰剂修饰的CdSe QDs,将其作为荧光探针在甲醇溶液中对氰化物离子选择性检测。

不同修饰剂修饰的量子点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有着不同的效果,下面是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22]对汞离子的检测。

图1量子点荧光探针检测汞离子的机理图(2)细胞成像[23, 24]量子点标记的免疫球蛋白或抗体能够对细胞质中的微管、微丝、细胞表面的膜蛋白以及细胞核中的抗原物质进行特异性的识别,因此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可用于细胞方面的荧光成像研究。

利用量子点被同样波长的光激发也可以发射出来不同颜色的荧光这个性质,可以进行细胞的多色标记。

(3)蛋白质的免疫分析传统的有机染料由于其窄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有拖尾现象以及斯托克斯位移小等,用其标记的抗体很难实现同时对多种抗原的检测。

与传统的有机染料相比,以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物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进行免疫分析不仅可以减少检测的时间而且可以很好的提高其灵敏度。

Mattoussi等[25]以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物,对B型葡萄球菌肠酶素进行了测定,成功地利用量子点进行了免疫分析。

他们同时也利用不同发射波长的量子点来标记不同的抗体,实现了多元免疫分析。

(4)DNA分子检测DNA序列的准确检测在医学、遗传学和生物学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Peng等[26]设计了一种静电作用介导的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DNA探针,实现了对目标DNA的检测。

5.量子点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的污染物累积,对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对环境中有害物质进行分析检测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由于量子点特殊的光学性能以及其极高的灵敏度,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增敏法、荧光猝灭法、量子点标记免疫分析法、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和量子点表面印迹法等可以对环境中雌激素、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物质和其它环境污染物进行检测。

Carolina等[27]合成了量子点与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利用碳纳米管的吸附能力提高了量子点与多环芳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环境中的芘、苯并芘等物质进行了检测,并且明显提高了其检测的灵敏度。

6.量子点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利用量子点还可以来监测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这是一种观察细胞活动事件的方法。

Wu X等[28]通过对细胞进行荧光标记,证明了量子点标记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亚细胞水平的分子靶点,使得量子点在细胞标记方面的应用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热点。

Sukhanova等[29]用量子点对乳腺癌细胞膜上的P-糖蛋白进行了三维共聚焦分析,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证明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的荧光标记物在疾病诊断、病理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1] Gill R, Zayats M, Willner I.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for bioanalysis [J],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8, 47 (40): 7602-7625.[2] Michalet X, Pinaud FF, Bentolila LA, Tsay JM, Doose S, Li JJ, et al. Quantum dots for live cells, in vivo imaging, and diagnostics [J],science. 2005, 307 (5709): 538-544.[3] Ghosh Chaudhuri R, Paria S.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classes, properties, synthesis mechanism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J],Chemical reviews. 2011, 112 (4): 2373-2433.[4] Shan Y, Xu J-J, Chen H-Y.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quenching by CdTe quantum dots through energy scavenging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antigen [J],Chem Commun. 2010, 46 (28): 5079-5081.[5] Hu L, Xu G. Applications and trends i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J],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0, 39 (8): 3275-3304.[6] Morozov S, Novoselov K, Katsnelson M, Schedin F, Elias D, Jaszczak J, et al. Giant intrinsic carrier mobilities in graphene and its bilayer [J],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8, 100 (1): 016602.[7] Lee C, Wei X, Kysar JW, Hone J. Measurement of the elastic properties and intrinsic strength of monolayer graphene [J],science. 2008, 321 (5887): 385-388.[8] 安海萍. 稀土掺杂ZnS 量子点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天津理工大学; 2007.[9] 杨婉身, 张寒飞, 黄乾明, 单志. 量子点作为生物荧光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5 (2): 1-4.[10] 黄萍, 颜仰东, 李东辉. 量子点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2007.[11] Gao X, Yang L, Petros JA, Marshall FF, Simons JW, Nie S. < i> In vivo</i> molecular and cellular imaging with quantum dots [J],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2005, 16 (1): 63-72.[12] Ge C, Xu M, Liu J, Lei J, Ju H. Facil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highly luminescent CdTe quantum dots with an electrogenerated precursor [J],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8,(4): 450-452.[13] Cheng L, Liu X, Lei J, Ju H. Low-potential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sensing based on surface unpassivation of CdTe quantum dots and competition of analyte cation to stabilizer [J],Analytical chemistry. 2010, 82 (8): 3359-3364.[14] Murray C, Norris DJ, Bawendi MG.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arly monodisperse CdE (E= 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lite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3, 115 (19): 8706-8715.[15] Tian X, Cao L-X, Liu W, Su G, Dong B-H.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core/shell structure ZnS: Cu/ZnS quantum dots [J],Chinese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012, 33 (7): 736-741.[16] XU L-h, QIANG Y-h, JIANG L.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CdS quantum dots doped in silica xerogel [J],Chinese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011, 3: 006. [17] 李军, 袁航, 赵奎, 洪霞, 刘艳梅, 马岚, et al. CdTe 纳米晶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 24 (7): 1293-1295.[18] Breus VV, Heyes CD, Nienhaus GU. Quenching of CdSe-ZnS core-shell quantum dot luminescence by water-soluble thiolated ligands [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07, 111 (50): 18589-18594.[19] Sondi I, Siiman O, Matijević E. Synthesis of CdSe nanoparticles in the presence of aminodextran as stabilizing and capping agent [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4, 275 (2): 503-507.[20] Chen Y, Rosenzweig Z. Luminescent CdS quantum dots as selective ion probes [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2, 74 (19): 5132-5138.[21] Jin WJ, Costa-Fernández JM, Pereiro R, Sanz-Medel A. Surface-modified CdSe quantum dots as luminescent probes for cyanide determination [J],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4, 522 (1): 1-8.[22] Li M, Wang Q, Shi X, Hornak LA, Wu N. Detection of mercury (II) by quantum dot/DNA/gold nanoparticle ensemble based nanosensor via nanometal surface energy transfer [J],Analytical chemistry. 2011, 83 (18): 7061-7065.[23] Åkerman ME, Chan WC, Laakkonen P, Bhatia SN, Ruoslahti E. Nanocrystal targeting in vivo [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2, 99 (20): 12617-12621.[24] Algar WR, Susumu K, Delehanty JB, Medintz IL.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in bioanalysis: crossing the valley of death [J],Analytical chemistry. 2011, 83 (23): 8826-8837.[25] Goldman ER, Balighian ED, Mattoussi H, Kuno MK, Mauro JM, Tran PT, et al. Avidin: a natural bridge for quantum dot-antibody conjugates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2, 124 (22): 6378-6382.[26] Peng H, Zhang L, Kjällman TH, Soeller C, Travas-Sejdic J. DNA hybridization detection with blue luminescent quantum dots and dye-labeled single-stranded DNA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7, 129 (11): 3048-3049.[27] Carrillo-Carrión C, Simonet BM, Valcárcel M. Carbon nanotube–quantum dot nanocomposites as new fluorescence nanoparticl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levels of PAHs in water [J],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9, 652 (1): 278-284.[28] Wu XY, Liu HJ, Liu JQ, Haley KN, Treadway JA, Larson JP, et al. Immunofluorescent labeling of cancer marker Her2 and other cellular targets with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J],Nature biotechnology. 2003, 21 (1): 41-46.[29] Sukhanova A, Devy J, Venteo L, Kaplan H, Artemyev M, Oleinikov V, et al. Biocompatible fluorescent nanocrystals for immunolabeling of membrane proteins and cells [J],Analytical biochemistry. 2004, 324 (1): 60-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