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范本
![试卷分析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95f8b8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f.png)
试卷分析范本一、试卷概述本次试卷是对某高中历史课程的期中考试进行的分析。
试卷总分为100分,包含选择题、填空题、短答题和论述题。
本文将对试卷的难度、题型分布以及题目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二、试题分析1. 难度分布试卷整体难度适中,题目设置合理,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察基础知识,难度相对较低;短答题和论述题则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 题型分布试卷中,选择题占比40%,填空题占比20%,短答题占比20%,论述题占比20%。
从整体分布来看,各个题型比例相对均衡,能够有效考察学生的不同能力。
3. 题目设计选择题:选择题设计了四个选项,考察学生对具体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题目设置了一些干扰项,有效区分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填空题:填空题设置了简短的问题,要求学生准确填写关键词或短语。
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和对历史术语的理解。
短答题:短答题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简洁明了地回答。
这类题目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影响的分析能力。
论述题:论述题要求学生对一个历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评述。
这类题目能够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三、评价与建议1. 试卷设计合理,题目设置充分考察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但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推理题或情境题,提高题目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2. 部分选择题的干扰项设计过于明显,容易通过排除法来确定答案。
建议在干扰项的设置上更加巧妙,增加难度和挑战性。
3. 建议在试卷中增加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能够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和对不同事件之间联系的理解。
4. 试卷总体时限适中,但对于论述题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展开思考和撰写,建议适当调整考试时间分配。
综上所述,本次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设计合理,能够很好地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评价和建议部分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向,希望能对今后的试卷设计有所帮助。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精选17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5729d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a.png)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精选17篇)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篇1今年的历史试卷和往年的试卷大不相同,多了30分的填空题。
整份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
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
选择题15小题,共计30分;非选择题共计60分主要5个填空题,三个材料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历史基本史实的把握和利用基础分析现实的能力、整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刚拿到试卷感到很熟悉,但仔细做起来又感到考查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不好做。
选择题和填空题重基础;非选择题引领学生整合知识,回答现实问题。
一、试题分析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选择题15小题,共计30分。
考查的是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但是仅靠单纯的死记硬背也很难直接得出答案。
这几年试题的确灵活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如第1、第15小题,填空题共计3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历史分析能力、整合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的背景,和影响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历史知识的整合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知识的能力。
材料题注重考查学生把历史事件和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如第17小题。
材料新,出的习题紧扣现实分析历史现象,引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总之,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课改,导向性强。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选择题方面1、4、15、小题失分多,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积累并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第4小题失分原因是学生知识点记忆混淆,知识点相互干扰,出现判断失误,学生所得分数看总体较好。
非选择题方面错别字多,影响得分。
16题填空题学生答的不好,主要还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好。
这5个题均是书上的原句,抠出了重要部分进行检测,但学生基本是大致意思的掌握,很难答对,答准确,失分比较严重。
2022-2023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22-2023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1d7ec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e.png)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考试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范围为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占比百分之三十,选必一1至15课占比百分之七十。
试卷难度0.5,区分度0.21;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次考试按赋分初步统计,联考三万多人,本校六个历史班参考;年级平均二、试卷分析(一)选择题部分试卷分析1)总分:选择题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48分。
2)考点:选择题1-10题考查的是中国史,其中1-5题考察中国古代史,6-7题考察近代史,8-10题考察现代史。
从比重来看,中国史部分侧重于古代史和现代史部分。
选择题11-16题考查世界史,11题考察古希腊古罗马,12题考察中古史,13-15考察西方近代史,16题考察西方现代史。
从比重来看,侧重于考察西方近代史。
尤其是1、6、9、13均分甚至是低于1。
4)分析原因:1、6、13失分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新情境的领会能力不够,导致理解不清题干和选项。
9题得分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知识混淆。
5)解决措施:在平时的新授课中,对于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进行辨析。
在练习题的讲解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总结材料重点,提升学生的材料分析和提取能力。
(二)主观题部分试卷分析1.历史主观题部分试卷分析第17题考试分析(1)总分:15分(2)考点:科举制(3)第一小题7分,学校均分:5.91分分高/分低的原因:这道题校得分率84.46%,是所有主观题中得分率最高的一道题,题型是特点类,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学生对于科举制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比较清晰,能够从材料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作答,基本上能答出其中3个点。
其他两个答案需要分析才能得出,由于学生材料分析能力不足,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答出。
(4)第二小题8分,学校均分4.88分分高/分低的原因:这道题校得分率60.96%,考察题型为原因类,本小题一共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人们对科举制的态度”,这个问题2分,学生基本上都能够从材料中得出答案。
完整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完整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61ef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4.png)
完整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一、试卷概述本次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共有六个大题,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不同类型,试卷总分为150分。
全卷难度适中,覆盖了历史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能够全面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能力的发展。
二、试题分析1.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是试卷的主要组成部分,共分为两个小题型: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该部分需要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综合应用。
题型设计上,选择题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各个时期,考察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了解程度。
选项设计多样,有时采用具体事件或人物的名称,有时采用相对模糊的描述,对考生的识别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 填空题部分填空题是试卷中的一部分,分为两个小题型:古文填空和现代文填空。
该部分要求考生对历史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古文填空题中,考察了考生对历史文献中的意思理解和古文阅读能力;在现代文填空题中,考察了考生对历史事件背景、相关人物和相关概念的把握程度。
3. 解答题部分解答题是试卷中的开放性问题,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
本次试卷的解答题设计了三个大题:名人逝世评述、历史事件因果分析和历史事件影响评价。
这些大题旨在考察考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历史知识,还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推理和评价。
题目给出了明确的指导,但是并没有给出固定的答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回答,并提供相应的论证和证据支持。
三、试卷评价本试卷设计合理,既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试题形式多样、题目覆盖面广,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
试卷难度适中,既考察了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提出了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同时,试题之间的联系紧密,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运用。
对于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题目设计也很巧妙,要求学生不能只凭借记忆,还需要进行分析和推理。
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f62f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b.png)
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1一、试卷说明从整体上看试卷,试卷覆盖面广,能紧密围绕知识点,重视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重点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的设计具有发展性。
问题来源于课本,试题难度合适。
二、答题情况分析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选择题满分20分。
出错较多的是需要记忆的小题。
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如最早原始人--元谋人。
第二题:非选择题,本试题总分30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试卷上有大量空白,甚至没有试卷。
有的同学只做选择题,或者还有很多题没做。
(2) 一些同学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答非所问。
如材料题题3问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许多同学答道家。
又如 2题问商鞅的思想,许多同学答创新精神。
(3)不会做看表格题题,看表格题得分过少(4)有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甚至没有记忆,比如分封制的作用。
(5)错字较多。
如秦朝--奏朝、三、建议1.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没有看题就放弃了。
所以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简便方法,是他们学习历史快乐起来。
2.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在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审题,有的放矢地回答。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一定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
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争取使他们能够及格。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65195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e.png)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高三的此次期中考试,大部分是在30~50之间。
一、试题特点:选择题16小题,材料题2题,论述题1题。
总体平和,难度适中。
试题的结构、题型与容量适度,有一定的区分度。
难度适中。
立足基础,贴近教学。
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
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从阅卷结果看,主要有这些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科能力没形成、审题偏差大、书写不规范等。
1、基础知识不牢固: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特别是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没有真正把握。
做题大部分只会抄材料,而且也不会组织语言。
选择题不怎么会做,基本是在两个选项中徘徊,最后选错。
或者是选完了后又改,这就是基础知识记的不牢,也不会去排除选项。
2、审题偏差大:本次考试因审题失误而失分显得特别严重。
审题中抓不住关键性字词,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理解偏差,不按照要求回答,答非所问。
还有就是学生看题不仔细,有几小问,就粗略的看了问题,以为只有一问,所以导致分数流失。
3、书写不规范: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匮乏,不能有效组织答案,主要表现为知识要点不明确,没有层次性,出现口语化,文字表达不够严谨;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或术语答题,出现许多无效文字。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加强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教学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在历史概念上存在很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基本历史概念阐释清楚。
并适时进行跟踪检查,通过课后作业、抽查等方式,增强对历史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2、教学重、难点分析应加重学生参与的力度包括新课教学和试题练习和讲评,在培养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多给学生参与的平台和机会,因为学生参与,能有效及时地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偏向及思考方式的偏差。
3、对试题的解答,除加强对答题格式的规范外,更应该加强对解题方式的引导。
高中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优秀
![高中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1166cff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2.png)
高中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优秀历史试卷分析篇一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主动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一项关怀的事业。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总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和性格特点给予指导。
对于一些差生,我在课间多次谈话,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面对生活。
对于有天赋的学生,我教育他们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榜样,让学生树立自己的思想,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自觉发展自己,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
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提高教室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
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
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总的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历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如何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尽快转变观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以后工作的方向,我会通过不断的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947720b4daa58da0114ac3.png)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的结构特点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材料分析题)两部分,各占50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内容覆盖了历史必修三教材全部八个专题的内容和必修二前两个专题的内容,考查范围符合教学进度。
试题难度适中,侧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我校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1、取得的成绩:(1)选择题得分率高,有小部分学生的选择题得满分50分。
非选择题的准确率也较高,总分平均分66.359分。
(2)开放性的问题回答较好。
(3)回归教材知识点的回忆准确率高。
(4)大部分学生的文字书写规范、工整。
2、存在的问题:(1)错别字现象还有。
这在各个小题的回答中均能看到一些错别字。
(2)部分学生因审题失误导致失分。
特别表现在第26题第1小问的回答中没有看到“分别”一词,回答时笼统不清,也没有表达出图片之间的关系。
第27题第2小问的原因分析,学生分析原因时脱离题目。
第28题第2、3小问回答时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没在回归教材的知识点。
学生失分较为严重的是不能回答“胡佛政府无力扭转和人民不满情绪高涨”,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没有表述出来。
(3)部分学生从图片、文字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不足,方法没在把握。
比如第26题第1、2小问,第27题第1、2小问,在第28题第1、2小问,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提炼信息。
(4)部分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不足,历史概念的表述不清。
比如第26题第1小问的三个概念: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的表述不清楚。
第26题第2小问,有一部分学生提到“官僚资本主义”,第27题第1小问的技术变化得分较差,没在理解“技术”这一概念。
第28题第1小问的三个历史概念表述不清。
(5)历史辨证思维能力不足。
比如第26题第3小问,没有辨证认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回答时大部分学生只说出“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发展艰难而曲折”,大部分学生在第27题第3小问的回答中没有想到新式交通工具的负面影响。
高中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高中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3c077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2.png)
高中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评价(一)试卷的基本情况本次考试试题为文综组合卷,历史部分共18个小题,其中选择题12个小题,非选择题5个小题;满分100分。
(二)试卷的内容分析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分布合理。
二、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一)表1全班历史考试情况统计(二)表2全班历史总体成绩分布表(三)表3 选择题试题分析(四)表4第Ⅱ卷(非选择题)统计情况三、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从卷面内容分析,历史科试题总体上难度适宜,符合课标要求。
对各题型做了统计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这次考试选择题的闪光点是24、26、27、28题,满分率分别达86%、88%、86%、90%。
薄弱点是33、34、35题,满分率分别只有24%、20%、12%。
四、本次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1)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史实不清,基本概念模糊(2)、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够,审题不清,答题不准(3)、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缺乏正确的答题技巧(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5)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拿考试当儿戏,拿试卷当画纸亦或是交白卷。
五、下学期教学策略(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不留盲点对于考生来说形成学科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而考试中所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考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梳理整合教材,侧重专题复习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专题,把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转化为整体的系统的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培养解读、获取信息能力考生在考试中表现较为严重的审题不充分、不能按题目要求作答的情况,很重要的原因是不会解读材料,不能理解题目中的设问,更不用说揣摩出题者的考查意图了。
(4)指导训练答题技巧,培养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从考试答题情况来看,很多考生答题随意,没有固定的格式,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
(5)重视培养分析和概括等基本能力(6)历史学科考试强调命题力求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实际,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得来肯定要依靠平时的训练,在教学中进行识记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五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893e3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8.png)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五篇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篇一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
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试题分析本份试题难易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能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利用能力的考查。
如选择题中的5.6.7.9.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利用。
三.试卷分析(一)选择题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
容易出错的有4.5.6.9.10小题4.6.10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
5.9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利用。
(二)非选择题21.1)本试题满分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3分之间。
本试题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
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同学对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较多。
4)是开放题,大部分同学思维不太灵活,答题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试题满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利用,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次战役相混淆,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记忆不准,第3小题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没分析清,记忆不准确。
23试题满分13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
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记忆不准,对知识点没掌握,胡乱拼凑。
24试题满分5分。
得分状况较好,在4分左右。
但也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准确,6)探究题本试题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国家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但错别字较多。
人物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存在的问题还是错别字较多,“嬴政”的“嬴”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写成了“输赢”的“赢”;出错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试题,大部分学生不知亡国之君。
高一历史期中成绩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成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cb9ffa6137ee06eef91805.png)
准确回答,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二、成绩分析
本次199人参加考试
60—83分:14人 30—59分:84人 11—29分:98人 10分以下:3人 最高分83分;最低分9分
全年级平均分:31.80
浅紫 紫色 :: 各全 班年 级级 平平 均均 分分高一文科各班平均分示意图
50
45
47.38
40
35
30
31.8
25
20
15
10
5
0
高一5班
31.8
24.96
31.8
28.62
高一6班
高一7班
各班平均分 年级平均分
31.8
27.41
高一8班
列1
及格率 不及格率 优秀率 及格率7%
优秀率 1.5%
不及极率93%
卷面分析:
1、选择题得分率较高,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较好。学生
总体得分情况较好。 2、学生的材料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加 强。但对于中等难度的材料分析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3、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角度把握不好,容易漏点。 4、学生还不能熟练运用以史论证的方法和观念。
三、存在的问题:
• 1、答非所问
三、存在的问题:
• 1、答非所问
• 2、态度有问题,后面大题全空白。
• 2、态度有问题,后面大题全空白。
好的方面:
• 1、基础比较好,答题认真。
2、书写格式规范。
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 面工作。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6987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9.png)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考试概述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共设有三个部分,分别是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
试卷总分为100分,时间限制为90分钟。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概念。
选择题分析选择题部分共有40道题,每题1分,总分40分。
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试题难度适中,覆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点。
考察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人物的身份辨识以及概念的理解。
填空题分析填空题部分共有20道题,每题1分,总分20分。
试题主要涉及历史事件、组织机构、条约等知识点。
难度适中,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问答题分析问答题部分共有4道题,每题10分,总分40分。
试题涉及到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题目设计合理,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合分析本次历史期中考试试卷难度适中,题目设计合理,涵盖了历史的不同领域和时期。
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问答题则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建议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同时加强对相关概念和人物的记忆。
改进建议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效果,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历史研究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深入的历史研究和思考。
结论通过对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整体难度适中,题目涵盖了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技能。
希望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关于高一历史期中质量分析
![关于高一历史期中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34d769af1ffc4ffe47ac0a.png)
高一历史期中质量分析蒲华一、期中试卷总体分析这份试卷对高一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导向性。
第一、本试卷中有很多题目直接来源于历届会考题,学生通过考试能了解会考的难度,会考的题型。
第二、这次考试内容较少,所以试卷知识点分布较密,涉及了各个章节,引导学生踏实学习,切忌考前猜题。
第三、试卷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也注重考察学生的理解、比较、归纳、阅读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活学历史。
从学生的答卷来看,达到出卷者的预期目的,全段平均成绩为76.33,符合学校优秀试卷的要求。
各题的难度值如下:选择题共50分,难度系数为0.87。
材料分析题共30分,难度系数为0.70。
问答题共20分,难度系数为0.52。
全段最高分为99,最低分为33。
就总的平均分来看,离会考A(一般要90分左右)还有较大的距离。
从各题的得分率来看,主观题得分率明显偏低。
这说明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考试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尤其在理解记忆、规范答题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期中考折射出的喜与忧从学生的答题基本情况来看,高一段的历史教学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成功的,达到了我们的两个预期目的:一是准备会考,二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据了解,我们的老师上课都能落实会考的知识点、理清历史线索、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强化重点的记忆刺激,所以选择题得分率较高。
虽然学生在课下花在历史科目的时间较少,但在课堂上大部分同学还是很认真的,生动的、理性的、情感的课吸引着学生,所以那些涉及热点的、逻辑性很强的所谓难题,学生反而答得很好。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与历届高一学生一样,问题是很突出的。
1、学习历史重记忆,轻理解。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没有多少思维含量,考试就一个字(背)解决问题,不求甚解。
有些题目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需要理解其内含才能作答的,如选择题3、25、28题得分率明显偏低。
考完后学生问得最多的,就是“书上哪里有答案”。
学习历史一定要背的,关键是死背还是理解背的问题。
历史期中成绩质量分析及反思
![历史期中成绩质量分析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7c0c8a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0.png)
历史期中成绩质量分析及反思第一篇:历史期中成绩质量分析及反思历史期中成绩质量分析及反思刘国凤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刚刚结束,现就半个学期的工作结合本次期中考试的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试卷结构及特点1、试卷结构本次试卷考查范围是高中历史岳鹿版必修3的第一课到第十六课内容,考查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本份试卷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单项选择题,35小题共70分;第二部分是材料综合运用题3题共30分。
2、试卷特点(1)试题的选择以辽宁省课程标准为依托紧扣教材,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察。
(2)体现对学生历史主干知识的考察,注重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概括分析的能力。
二、试卷情况。
我共教2个班,其中17班是文一小班,平均分60。
25。
18班是文二小班。
平均分50,69,差别比较大,其中选择题35个题,错的最少的7个,最多的17个,出错太多。
材料题30分,最高分21分,失分较高。
三、存在问题1.本次期中试卷凸显历史基础知识的价值,而学生成绩整体偏低,这充分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各班最高分没有90分的突破。
2.学生审题比较粗心,不仔细。
出现对题目的理解失误。
3.学生读材料能力太差,特别是古文,读不懂,就分不清材料的内容,很难得出正确结论。
4.学生知识面太窄,历史素养积累不足,很多这种类型的题答错。
5,教师问题,教学中基础知识强调不够,以为小班学生会自觉学习,不用特别强调,平时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够,课堂上不敢放开,没有发挥学生自身能力,材料题训练少。
6,客观原因,这次考试试题方向和以前不同,学生不适应;各别试题不严密,越是好学生越出错。
四、解决措施1、讲课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在较好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逐渐提升难度,使历史教学逐步深入。
2、平时在课堂上、在作业等方面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解读、分析的能力。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分析报告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60d6439ed630b1c59eeb5fe.png)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分析报告一、试题的总体设置来看本试题难度适中,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历史复习情况,但区分度不好,这实际说明历史成绩整体偏低的问题。
从各题的难度来看,难度比较大的是:选择题的2、4、10、14、22题,主观题的27题第二小题、29题第一小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全体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都偏低,分数主要集中于47分左右,客观题、主观题均分都低。
三、存在问题及分析从选择题正确率低于50%的题来看,第二题选A/D的学生各占30% 原因:对中外的定义不清楚;常态化含义不清楚。
第四题选B的学生占到50% 原因:对民主革命的含义不清楚。
第十题选D的学生占到50% 原因:此题指向性不明第十四题选D的学生占到70% 原因:对建国后的土地政策不清楚第十五题选C的学生占到70% 原因:对政策制定的时代背景不清楚第十六题选A/C的学生各占到20% 原因:忽视地图复习第十七题选D的学生占到50% 原因:惯性思维,民主制度的含义第十八题选D的学生占到40% 原因:材料的理解不到位第二十二题选D的学生占到45% 原因:民族融合的含义及材料解读第二十五题选D的学生占到30% 原因:材料解读能力欠缺从主观题通过率低于50%的题来看,第二十六题第一小题原因:国民党一大召开的背景及意义第二十七题第二小题原因:二战前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二十八题原因:观点不明确,史实运用角度单一、内容少。
第二十九题第一小题原因:概括归纳的能力不足,材料解读能力不足四、教学改进意见1、在试题讲评中,有针对性的补充学生知识的不足,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2、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基本历史概念的复习和地图的运用。
3、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引导学生阅读史料,逐步提高对史料的解读与理解能力。
4、在平时的复习中,不仅要将主干知识和基本概念将透和整合,而且适当扩展延伸,特别重视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总结,评论观点,提出观点的四项能力的培养。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最新(精选20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最新(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de930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1.png)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最新(精选20篇)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最新篇1见到了学生的成绩,虽然在年级对比上还说得过去但这显然不是重点,相对的良好掩盖不住绝对的问题,并且看上去“问题”还很是不小。
首先,班级及格人数不足三分之一,如此低的及格率即使是年级评比靠前也显得毫无意义,只能说明年级整体的水平欠佳。
再者,低分人数较多,不乏成绩还未突破两位数的同学,这真的有些难以想象,知识的漏洞该有多大?想来着实堪忧。
再者,要数答卷上凸显出来的问题了。
简单翻了翻试卷,最突出的问题有两点:其一,没读懂问题。
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离题万里,还没搞懂问题实质所在或是仅凭第一感觉就挥笔作答当是症结所在。
其二,没有把握答题技巧。
历史作为文科类学科,论述题的给分必然是依据得分点给分,而大多数学生尚没有这这种答题的概念,难免长篇大论却又与得分点擦肩,或是不分层次将答案“揉作一团”。
当然,问题的出现实际是考试的最大意义,如此方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第一剂药应下在基础知识薄弱上。
双基尚且不牢无异于体质虚弱,要得强健几乎没有可能。
因此,要着重基础知识的加强和巩固,这说来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毕竟细碎的知识不易记住又容易忘却。
要让学生重回课本,我也该为其做适宜的知识点归纳,同时要在平时注重相关练习尤其是注意落实课后练习册的完成。
第二剂药当开在读题与答题上,体质加强之后接着要做的就是适当锻炼强健体魄了,读题与答题技巧的把握就是加强“锻炼”的过程。
具体而言,要让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明晰出题人想要得到的东西。
再者,应该使学生逐步形成按点答题的习惯,做到读过问题立马清楚题干问了几个问题,答题的要点在哪里,并能分条列出答案。
这个目的的达成有赖于知识的储备,还取决于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更要在实际练习中经过指导去体会。
设想和实际效果的距离往往是“望山跑死马”的,我们自身多数时候都是“知易行难”更何况是要去指导学生行动。
因此,只能是以最坏的打算做最全面的准备,这个准备就包括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去采取更深入的调整与应对措施。
2024年秋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024年秋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e360d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3.png)
2024年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一、试题评价本套试卷内容涉及范围: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全册内容。
试卷由25道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部分涉及到的是基础知识。
2道材料分析题(共38分),紧密结合教材,又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1道论述题(12分),属于开放性的综合题目,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题量适中,考查知识范围全面,有较强的区分度。
二、成绩分析历史方向的班级有2个普通班、2个艺术班,平均分53.68,最高分77分,最低分21分。
可以看出,试卷总体综合性较强,高分段的学生较少。
从试卷分析和学生成绩的分析,说明学生在学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历史素养不高,解决问题的思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备考思路1、强化基础知识的讲解与记忆,通过构建知识框架,深度讲解、突破重难点问题,做到知识掌握有深度。
2、在具体教学过程做到纲举目张,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的放矢。
3、抓好课堂效率,扩大提问范围,关注每一位学生,观察学生上课状态。
上课力求精干、实在。
上课要求每个人在教材上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4、因材施教,课后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了解,增进互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5、做好知识的巩固,注重课后反馈,每节课后完成练习,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总复习和考核,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6、注重授课语言的精确,准确适用以下词汇“了解”“掌握”“重点学习”“知识迁移”。
7.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8.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
教给学生答题的步骤、方法,规范答题语言,答题步骤和格式。
2024年11月1日。
高二历史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高二历史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87ea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1.png)
高二历史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质量分析一、试题评价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覆盖面广,重点强调基础,题型常规,难度适中。
试题以教材为依托,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选择题部分: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每题考察一个知识点,难度适中。
从考察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能够准确作答。
2、主观题部分: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题目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难度适中。
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回答主观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分析不够深入,或者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
二、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容易混淆一些相似的知识点。
2、部分学生在回答主观题时,分析不够深入,语言表述不够准确。
3、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一些材料题的理解不够准确。
三、教学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相似知识点的区分和记忆。
2、增加阅读理解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主观题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总结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总体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试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制度的一大进步B.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C.科举制度确立于隋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沿用D.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B.北魏至唐代中期实行的均田制是封建土地国有制C.明代开始实行的“一条鞭法”是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D.清代乾隆时期实行的“更名田”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C.清代乾隆时期实行的“更名田”是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D.清代咸丰时期开始实行的“摊丁入亩”是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A.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始终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B.汉代的“市”是指商业贸易活动,不是指市场D.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称为“商帮”材料一:(明朝中后期的情况)“若夫榜场而举市贾焉,以所得者什,命之曰匠物。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三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三](https://img.taocdn.com/s3/m/c682da6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12.png)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7本次历史试卷难易适中,紧扣课本、题型多样、新颖能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
既考察了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而且很注重灵活运用,但学生成绩不太理想。
一、本试卷满分为60分,选择题中学生失分比较大。
主要表现在: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
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
2、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3、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4、在讲解过程中有些不到位的地方,比如考到亚历山大东征最远到达的地方没点明确,只讲到到达了哪些地方。
以致学生在做此题的时候根本不知如何去做。
5、凭印象答题。
学生一般情况下会选择自己听得多的印象深刻的东西。
综上所述,本试卷失分严重,平均分只有28分。
许多原因在于我讲解的时候不到位。
因为是初执教者,有一些考点把握还不到位,还又没有很好的'监督学生进行识记,加上学生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以致一些非常简单的题目也出现失分现象。
二、针对上述问题,我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常考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重点排查、抓好落实工作2、抓纪律,纪律不好,会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期中考试后,我会加强纪律监管力度,向课堂要质量。
3、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7、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门课程。
学生普遍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成为影响历史成绩的一大因素总之,经过期中考试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
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本着提高成绩的目的,从各个角度对学生加强管理、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结束后一般都会对试卷进行分析的,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提供的高中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供大家阅读参考。
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考查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分值为100分。
试题题型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局部。
选择题局部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非选择题分值为52分,整套试卷难度适中。
以考查根底内容为主,兼顾能力考查。
以会考说明为参照,突出强化根底知识的运用,通过一些考查迁移能力试题的设计,引领学生未来的方向,以适应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整体安排。
(1)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问题的能力偏弱。
在材料解析题中,很多学生不会关鍵词。
(2)答案中缺少关键字。
有的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块,可是有很多是无关紧要的话,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老师逐字逐句的慢慢的研究答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主要就是看关键语句、关键词。
(3)根底知识不扎实。
有的选择题和书本上一样的语句表述,可学生仍然做错,可见根底知识非常不扎实。
(4)答题不标准,没有格式。
历史答案一般是应分点分段答复,列出序号,条理化,让人一目了然,可有的考生从头到尾没有序号,语言表述不标准,语言表达口语化严重;书写潦草;逻辑思想。
由于是理科学生,从学生的整体看,考试不理想。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由于初中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是开卷考试,故学生对高中考试形式缺乏清醒认识,虽考前有过说明,但有些同学只是在课上听听而已,有的更是应付了事。
二是对学习要求
不重视。
大局部学生仍停留在初中学习思维,认为学习历史不需要记忆,只要知道就行了。
不能相关问题,虽课堂教学给学生们一些强调,特别是重难点问题,但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1)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平时应注重与学生们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及学习动态,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双方的交流学习。
(2)提供学习与考试的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思路。
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3)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稳固,注重练习的有效性。
单元检测试题应精选,覆盖面尽量宽广,让学生在一次检测后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稳固并形成迁移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顺利通过高中学业考试。
本次的历史试题,从考查的知识范围来看,包括必修一和必修二前四个单元;从题型看,包括25个单项选择题(50分),和3个材料解析题(50分),主观、客观的比例和高考接近;从题量和试题难度看,全卷难度系数为0.66,难度适中。
从考查的形式来看,既表达对根底知识的考查,又渗透很强的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对于那些根底知识把握不牢固,不善于分析历史问题的同学来说,成绩不够理想。
从总体上看,可以根本检测出进入高三以来历史学习的情况,希望同学们针对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缺乏,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并不断提高自己。
1、客观题局部
本次客观题试题大局部是材料型选择题,出现问题比拟多的为2、4、5、9、10、11、13、16、20、24、25题,这些题可以大致分为三类,2、5、10、25题为一类,这类题材料的意义不大,只是一
种陪衬,或者是一种包装,实际上是对课本根底知识的考查,对这类题就需要我们平时注重对课本根底知识的记忆,才能适应考试要求。
第二类为4、9、11、13、16题,这类题以材料为依托,提供新的背景,对课本所讲的历史事件、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对这类题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不但要熟记历史知识,更要深入的理解历史的开展规律、历史现象,如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不但要记忆准确,更要理解运动的本质冲击了封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第三类为20、24题,这是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和课本关系不大,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答案要完全依照材料,从材料中出,可能材料描述和课本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但是必须以材料为准。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课本中的小字、引文等内容,把它们当成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以培养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使自己有一个渐进性的提高。
2、主观题局部
三道主观题总体难度不大,阅读量适中,局部同学没有答完,或者答的非常匆忙,导致没有拿到应拿的分数。
主要是因为选择题耗时较长。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提醒学生纵观全卷,了解卷面的难易,做题时先易后难提高做题速度,其次做非选择题要提高阅读速度。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主观题的阅读量都比拟大,所以在平时复习、练习中都要不断提高,向高考靠拢。
除阅读速度外,一些主观题常见的问题仍然存在,包括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答案要点不全面,语言表述不够准确,书写不工整等等。
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要在平时的训练中逐渐克服,把每一次训练都当成考试认真对待,严格要求,才能逐渐克服这些问题。
三、今后复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1、熟记根底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解题速度。
2、把课本当成材料来读,从中提取信息,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
3、抓紧课堂45分钟,追踪老师的每一句话,课下及时复习、稳固,做到堂堂清。
4、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培养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总之,历史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是,我相信在我和学生们共同努力下,只会一天比一天进步。
期待下次考试能有好的结果,也预祝各位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加油!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局部知识点。
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根底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
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7根底知识不够扎实;题出错的到达33人,14题出错的选择题25小题共50知识的联系比拟迁到达37人,17题出错人数到达分;最高分44 分,移能力差,局部题分43人,24人出错人数到达40人。
最低分6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较好1、2、3、4、8、9、15、18、位 21、22题根底知识把握不牢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固,对教材知识不熟26题,19分 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悉,不能正确分析概括史料,不会从材料里提炼有效信息审题不准,不能找到非选关键词句
和做题的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择题27题,13分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共40力欠缺,知识体系混分局部学生根底知识把握不牢固,答题过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程中答案俗语太多,28题,18分 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不能准确答出历史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根底知识把握不牢固
2材料理解偏差,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
3 局部学生根底知识把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1针对思想不重视的学生,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根底知识不牢固的现状,必须要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牢记根底史实,并学会应用。
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运用与拓展知识。
每堂课的小结局部再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
2加强课后的复习,向学生提出复习要求,这包括课堂上的要求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
每一单元学完之后,出一些测试题,多多锻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3针对学生归纳概括运用能力不强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的问题,为此在复习时注重根底史实记忆的同时,也要注重适当试题的训练,特别是要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与答题,引导学生找到材料题中的关键字词句和突破口,使学生把握一定的答题技巧,然后加以练习题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