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学习辅导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人类的婴儿具有先天的情绪反应能力。婴儿正是靠着这种能力向成人发出各种心理信息,使自己得以生存;并与成人的情感交流中,使自己得以成长。
婴儿的情绪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四点:情绪有适应功能、驱动功能、行为组织功能和交流功能。
婴幼儿一些基本情绪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生到一个月内):新生儿具有的一系列基本情绪是感兴趣、痛苦、厌恶和快乐的面部表情。婴儿对生理的满足和温柔的抚摸产生了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这就是快乐。受到光和声音的刺激,则表现出兴趣。
图婴儿的基本情绪
第二阶段(出生1-7个月):其他的基本情绪如愤怒、悲伤、欢乐、惊讶和害怕等在2-7个月期间陆续显现。痛的感觉,成为引起愤怒和悲伤得左右要刺激源,而如果他们的预期未能实现,就会引起2-4个月的婴儿的愤怒,引起4-6个月的婴儿的伤心难过。当2-8个月大的婴儿感到自己能控制自身以外的事件时,就会引发强烈的惊奇和欢乐的情绪。这些所谓的基本情绪具有很深的生物根源,因为这些基本情绪出现的时间具有普遍性,对这些情绪的解释具有跨文化性。
第三阶段(出生6个月以后):出现的情绪是惊奇、害羞和嫉妒。物体的新异性会游到惊奇的情绪,而陌生人可能导致害羞,看见别人深情的拥抱或妈妈抱别的孩子,就会使婴幼儿产生嫉妒的情绪。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哭”和“笑”是婴儿表达情绪最直接的手段,是实现情绪交流功能最重要的手段。对婴儿情绪表达的研究,主要通过“哭”和“笑”来进行。
(一)婴儿的笑
婴儿的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的“笑”可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这种微笑可能由某种舒适的内部状态导致,还称不上是真正的“社会性”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又称外源性微笑。这种微笑是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如运动的物体或人的脸。人的声音和人的面孔特别容易引出他们的微笑。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对熟悉的照顾者,他们展开最开心的微笑,而对陌生人则表情严肃、警惕而不是快乐。
(二)婴儿的哭
哭泣是婴儿表达情绪的另一种常见的方式。和笑一样,哭也可以加强婴儿于照顾者之间的联系。婴儿的哭泣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生理-心理激活(出生-1个月)。新生儿的哭泣通常由于饥饿、腹痛或一般身体不适所致。母亲通常都会对新生儿的哭泣作出迅速的反应,首先看孩子是否有生理需求,然后安抚孩子,如抱起孩子,或轻拍孩子等。
第二阶段:心理激活(1个月)。这阶段儿童表现为一种低频、无节奏的没有眼泪的“假哭”。这种哭泣通常意味着婴儿需要得到注意或照看。在第六周时,母婴对视可减少婴儿的这种哭泣,而到了三个月时,婴儿可以通过吸吮自己的拇指来减少这种哭泣。
第三阶段:有区别的哭泣(2个月-22个月)。在这一阶段,不同的人可以激活或终止婴儿的哭泣。母亲往往是最能激活或中止婴儿哭泣的人。当母亲离开时,往往会引起婴儿的哭泣,对哭泣的婴儿来说,母亲也是最具有安慰性的。这种哭泣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反映出婴儿的某种心理需要。这种有区别的哭泣表明,婴儿已依恋某一个特定的人了。
(三)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与早期社会性的发展
虽然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还很幼稚,但很明显,婴儿所展现出的情绪能与照顾者之间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并影响照料者对婴儿的反应。婴儿的情绪具有适应性,因为它提高了婴儿与他人的社会连接,帮助照顾者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满足婴儿的需要和目的。换言之,婴儿的情绪表达帮助婴儿与他们的亲密同伴“逐渐了解对方”、亲近对方。
三、婴儿的情绪体验
(一)积极情绪的发展:快乐
快乐是人类最早体验到的基本情绪之一。婴儿最初“内源性的微笑”就是由生理的最佳状态而引发的。6-10周后,婴儿在与照顾者的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体验6-7个月之后,婴儿开始只对熟悉的人微笑,并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此时他们还学会了用社会性微笑引发、维持与照顾者的互动。
(二)消极情绪的发展
虽然新生儿就会对饥饿、疼痛以及一系列不适宜刺激以“哭泣”来反应,但是其它一些消极情绪要2个月起才会陆续出现。婴儿的消极情绪主要有愤怒、伤心、害怕等。7-8个月的婴儿,会表现出两种特殊的害怕情绪:怯生和分离焦虑。
怯生是婴儿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的害怕反应,也被称为陌生人焦虑。8-10个月婴儿对陌生人的害怕达到高峰,而在两岁左右逐渐减弱。教师和家长及其他儿童工作者应试图帮助婴儿克服怯生情绪。
另一种害怕,是害怕与母亲分离,被称为“分离焦虑”。许多已经建立起依恋的婴儿在与母亲或其他依恋对象分离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反应。当孩子看到母亲穿上外套,带上手表,准备出门购物时就会哭闹。这些行为反应了婴儿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通常出现在6-8个月,在14-18个月时达到高峰,然后频率和强度在整个婴儿期和学龄前期逐渐减退。
然而小学生甚至青春期的青少年在与所爱的人长期分离时,也会变现出焦虑和沮丧。
(三)自我意识的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s )
从2岁末期到整个3岁期间,幼儿开始表现出一系列中等水平的、复杂的情绪,如窘迫感、羞耻感、内疚感、嫉妒和自豪等。这些情绪被称为自我意识情绪,因为这些情绪会对幼儿的自我感觉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路易斯认为,婴儿最初的自我意识情绪是婴儿认出镜子中或照片中的自己时产生的窘迫感,而其他的自我意识情绪,如羞耻感、内疚感和自豪感等的出现,则与婴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婴儿认识了自己(自我的产生),并且能理解评价他人行为的规则和标准。
当学步儿受到过度表扬,或被要求在陌生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才能时,会有明显的窘迫感,这就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显著标志。在大约3岁左右,儿童逐渐对自己行为的优劣有了更好的评判,他们在完成一件困难任务后开始表现出明显的自豪感(微笑、鼓掌、欢呼“我做到了!”),而当他们在某些简单任务面前失败后,就会表现出羞愧感(沮丧的向下看,常伴有类似语句如“我做不好这个。”
四、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一)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
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当新生儿听到其它婴儿啼哭时,自己也会开始哭闹;婴儿还能注意到别人说话时语音语调中的情绪信息并予以反应。
(二)最初的情感交流
一岁以内的婴儿就逐渐产生了一些基本的情绪,并开始与他人进行情感互动。2岁的婴儿已经能理解一些与情绪有关的问题,此时关于情绪体验的家庭交流将有助于婴儿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这种交流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绪,更好地解决与朋友的争执。
图 知道有镜头对着自己
时,2岁大的宝宝已经出现了
害羞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