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 整理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马原期末复习重点

(完整word版)马原期末复习重点

马原期末复习重点整理1.第一章第一节一之(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32-倒1(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33-1(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33-2(2)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物质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又是未来运动的起点)。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把握二者辩证关系有重要意义。

3、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一去不复返);33-3(2)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性;33-3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从本质上说也是物质的。

33-34(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33(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33(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3-342.第一章第一节二之(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37-3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开学说明。

38-4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3.第一章第一节三之(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42: 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生成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生成观
沿着阿格尔的论证逻辑,威廉·莱斯把分析的触 角伸进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具体运转过程当中。莱 斯认为,正是因为劳动异化的存在,人们根本就不知 道幸福是什么,人们开始茫无目标地随着社会潮流追 寻所谓的 “幸 福 ”,因 此 人 们 衡 量 幸 福 的 标 准 也 在 不 停地变换。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代讽刺剧:一个像 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工作的人,现实生活中却会为了消
甘肃社会科学 2018年第 5期
费名牌商品而发奋工作,但是名牌产品却是在不断变 由,就会导致人们逐渐变得越来越脆弱并更加依附于
化着的。威廉·莱斯认为在现代社会,商品的结构和 商品消费行为,当消费越来越成为人类满足需求的手
功能日趋复杂化,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也不利于人类仔 段,自然受到人类破坏的程度就越来越严重。
制,但是这又和资本主义公开提倡的自由民主的意识 形态相违背。所谓财政危机,是资产阶级政府在大力 实施凯恩斯主义,保证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有序性的前 提下,导致 政 府 财 政 支 出 超 过 了 社 会 经 济 的 承 受 能 力。深陷财政危机和合法化危机之中的资本主义国 家转而通过向全体民众提供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来 维系统治,把民众对于生存状态的不满转移到对商品 的海量消费上来。实际上,资本主义社会正是通过把 人们变成“除 了 消 费 之 外 一 无 所 知 ”和 “甘 愿 接 受 资 本安置”的失去自我思维的消费者这种手段,使资本 主义制度更加稳固。在消费社会里,“西方工业国家 的公民开始怀疑诸如个人节俭、艰苦劳动和个人首创 性这样一些早期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1]353。阿格尔 认为,自然能够向社会提供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但 是资本增值和商品消费的欲望却是无限的。消费社 会在维持了社会成员对资本主义社会忠诚度的同时, 也导致了空前严重的生态危机。

马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共17页文档

马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共17页文档
马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 经济危机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

生态危机与21世纪的资本主义

生态危机与21世纪的资本主义

生态危机与21世纪的资本主义标签:经济危机;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资本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经济危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生态危机。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和分析方法,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扩展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解释力,对于分析资本主义在现实中的演化趋势,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经济危机没有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生态危机则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结论,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结论的。

生态资本主义、绿色凯恩斯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因而是有局限性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于受技术驱动的绿色投资措施,不能成为摆脱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核心政策。

“生态革命”从而“社会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源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到目前还没有结束,这场危机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

如何理解危机的本质特征,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客观分析当前资本主义国家摆脱危机的政策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蔓延于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为切入点,探讨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关系,分析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研究结论和局限性,预测21世纪资本主义结构的演化趋势。

一、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当代表现生态危机是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

生态危机是生态失调的恶性发展结果,主要由人类盲目和过度的生产活动所引起。

自工业革命特别是20世纪以来,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上战争和社会动乱,人类干预自然界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地扩大和深化,全球多处出现森林覆盖面积缩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异常、生态平衡失调等现象。

在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陆续发生了“八大公害事件”,即1930年比利时发生了“马斯河谷事件”,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生了“多诺拉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发生了“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1968年日本九州和四国发生了“米糖油事件”,1950~1970年日本发生了“四日市哮喘事件”,1950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发生了“水俣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士山县发生了“骨痛病事件”。

(完整版)马原第五章总结

(完整版)马原第五章总结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自由竞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各商品生产者为了争夺有利生产和销售条件,所进行资本自由转移,不受限制的竞争。

(1)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

(2)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家之间为了追逐剩余价值,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产逐渐走向集中。

2.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引起垄断(1)垄断的含义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2.垄断产生的原因(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2)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3)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3垄断组织形式(1)形式:短期价格协定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国家垄断资本(2)本质: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发展变化,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1.垄断与竞争的关系(1)垄断是在竞争中形成的(2)垄断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3)绝对垄断是不存在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2.垄断阶段的竞争形式(1)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2)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3)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4)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3.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征(1)竞争目的—获得高额垄断利润(2)竞争手段—凭借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3)竞争范围—国内和国际市场并举(4)竞争程度—更为激烈和持久(5)竞争后果—破坏作用严重列宁:“正是竞争和垄断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原则’的结合才是帝国主义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马原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马原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一、全球化研究的三个层面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的世界范围的全球化研究基本上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也可以说,这个世界范围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层面,也就是第一个发展阶段,说的是经济全球化。

这是人们最初谈论的范围。

70 年代中期新科技产业革命的兴起,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前提条件,而80 年代初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政策———私有化、自由化、放松控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泛推广,为全球化进一步提供了政策前提条件。

与此同时,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开始奉行开放政策,特别是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以后,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转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西方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开始全速进行,用加拿大左派埃伦·米克辛斯·伍德教授的话来说,“资本主义第一次接近成为一种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已成为真正的全球现象”。

①这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生产全球化,也就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

西方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转移到距离原料和市场最近、劳动力最便宜的发展中国家,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东方廉价劳动力成本结合起来,力求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 2)贸易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商品贸易数量急剧增长,从1965 年到1999 年,全球贸易总量以美元计算增长了30倍; 其次是世界贸易市场的结构转换,不仅世界贸易的商品结构生变化,而且世界贸易的基本格局也相应变化。

在北美、西欧和日本这个三角地区的贸易市场不断整合的同时,世界贸易的中心逐步从西方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世界转移。

( 3)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不仅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等著名的世界金融中心整合为一个整体,而且各种不同种类的金融交易也逐渐打破壁垒,相互融合,形成24 小时不间断的全球一元化金融市场。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活动主体是跨国公司,它们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主要获利者。

今天在世界范围内,200 家最大型的公司———其中包括通用汽车公司、壳牌公司、索尼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埃克森石油公司、西门子公司、三菱公司和微软公司等巨人公司———事实上统治了整个世界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历史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历史趋势

经济危机
1825年 1836年 1847年
……
在简单商品生产中,交换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生产 的直接目的是消费。而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价值的增殖是生产 和交换的唯一目的,而使用价值则仅仅成了价值增殖的一种手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这个根本特征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严重冲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对经济危机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现 象层次的解释上,而需要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 在矛盾运动中,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发生的根源、具体原 因和演变趋势。
对于奴隶制、封建制等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生产力的 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资 本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人类社会的进 步。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这样肯定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作用:“资产阶级 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第一种,主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7-11年)。 第二种,次周期,又称基钦周期(3-5年)。 第三种,中长周期,又称库兹涅茨周期(15-25年)。 第四种,长波周期,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45-60年)。
关于经济周期的上述观点对于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波动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不能脱离开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的实质,不能脱离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否则不能 从根本上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问题。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由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的, 但本质上是由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完整)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版),文档

(完整)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版),文档

马原期末总复习知识点重点汇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睁开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 年初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睁开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供应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睁开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一致。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睁开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的根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的根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见解。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依照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要根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想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依照。

3、哲学又能够划分为可知论和不能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能够认识的,包括唯心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能知论:主张世界是不能够够认识的,只有少许唯心论是不能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睁开的见解对待世界,认为事物是宽泛联系和睁开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见解对待世界,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睁开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根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宽泛联系和永远睁开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自己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想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划分哲学中的根本门派确立了科学的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极其理论意义1、辩证唯心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列宁的物质见解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响。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启示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启示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启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周期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痼疾。

在奋力摆脱经济危机过程中,资本主义又面临新的问题:资源被掠夺的自然不堪重负,废气、废水与废淹排放量不断高攀;由此生物物种显著减少,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这些都表明: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继经济危机之后的又一痼疾。

经历上世纪60年代西方生态学者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探究后;7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沿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道路、从资本主义技术理性视角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进行了深入探究;70年代后期,生态马克思主义又从多角度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进行了系统剖析。

吸取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根源分析的合理内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理论上,本文笔者试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文化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加以揭示,以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经济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其手段是分工的深化,其特征表现为利润最大化。

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可以把握其生态危机的根源。

(一)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包括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式。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发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主体地位逐步让位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

这是由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增长潜力有限,通俗地说,劳动者一天只有包含必要休息在内的二十四小时。

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增长潜力不断拓展。

降低劳动力价值的途径不外乎降低劳动者及其家庭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而生活资料价值的降低则寄望于其生产效率的提高。

提高生产效率可用单位时间生产更多的产品数来诠释,当然也可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缩短来表达。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摘要:就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理论意义、方法以及缺陷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最终克服生态危机的出路就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而这只能是用共产主义来代替资本主义,实施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一、生态危机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从理论上解释生态危机的主流范式就是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结为一般的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或人性的普遍弱点。

这样的一种研究是把生态危机看作是人类在进行生产、运用科学技术和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基于这种看法,克服危机的出路有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两种态度。

悲观主义态度主张通过缩减或停止生产、放弃或抑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的行为进行道德约束等措施来解决生态危机。

而乐观主义态度则认为通过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调整生产过程、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并规范其应用来解决生态问题。

在实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后者是真正的主流。

实质上,这两种解释生态危机的主流范式都指出了生态危机在人类社会上的普遍性。

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在讨论生态危机时都考察了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生态问题和当代生态危机的全球性。

在马克思看来“,人们对自然的狭隘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人与人间的社会关系状况制约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状况有着不同的特征。

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侧重于联系资本主义制度来分析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应用。

因此,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当代生态危机的联系,从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方面来分析生态危机的原因,指明克服危机的出路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视野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突出生态危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所具有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在这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生态运动的最初反应就是对解释生态危机的主流范式进行了批判,揭示忽略生态危机的社会关系纬度以及藏在其解决方式之后的政治利益和特殊的意识形态性质。

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态危机与摆脱途径-资本主义论文-政治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态危机与摆脱途径-资本主义论文-政治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态危机与摆脱途径-资本主义论文-政治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生态马克思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社会理论学派之一。

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入手,提出生态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最突出的问题,分析了资本主义世界最主要的危机及导致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探讨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路径。

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以期能够找到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和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途径和模式,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 内涵; 生态危机; 异化消费; 稳态经济模式; 路径;Abstract:Ecological Marxism emerged in the 1960 s and 1970 s and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ocial theory schools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Marxism. Beginning with the study of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Marxism,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ecological crisis is the mostprominent problem in the contemporary capitalist world, analyzes the most important crisis and the direct source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and probes into the fundamental path to solve the ecological crisis. Generalization and elaborat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Marxism, so that we can find the way and mod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ecology and human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human and nature.Keyword:ecological Marxism; connotation; ecological crisis; alienated consumption; steady-state economic model; path;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社会理论学派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特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深刻认识和对自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思考中逐步形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揭示和批判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生产和交换中的无节制、无道德和无目的的追逐,单单由于市场的制度和扩展了的规模,就必然导致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他们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和危机,其中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剥夺、环境破坏以及人与自然的割裂等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

马克思主义者深入研究了生态学、环境学等学科的成果,提出了更加深入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要解决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必须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这一观点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并提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自然的原则。

同时,马克思主义者还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概念,认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2. 推动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们强调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层面分析

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层面分析

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层面分析自人类步入工业文明社会之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并愈来愈以危机的形式呈现在人类面前。

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秉承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借鉴了现代生态学的合理思想,明确指出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这为我们分析生态危机提供了正確的方向。

本文即是由此出发,对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原因展开分析,并力图明晰生态危机和社会制度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标签:生态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一、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大工业文明破除了人类意识中早期的对于自然的崇拜与顺从,取而代之的是人类野心的无限膨胀和对自然剥夺的愈演愈烈。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的危机,如果对这一危机的产生原因追根寻源,资本主义制度正是罪魁祸首。

(一)生态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说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主要源于该制度下资本的无限制逐利逻辑。

我们知道,资本只有生产剩余价值它才能生产资本,这预示着资本的使命即在于无限制地繁殖自己,不断地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的这一运行逻辑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直接目的和基本规律。

不但如此,在资本统治下的社会,自然也被迫服从于这一逻辑。

为了获取利润,资本”颠倒和割裂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内在联系,把自然物化为生产原料,只注重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无视这些所谓工业原料的生态功能。

”[1]资本主义的利润动机导致人类对环境支配欲望的增强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漠视,在这样的前提下,生态环境被破坏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这样的现实很难获得资本家们的重视,因为他们的双眼都被利润所蒙蔽了,对此,法国哲学家高兹曾有过描述,”资本主义企业管理首要关注的并不是如何通过实现生产与自然相平衡……它所关注的主要是花最少量的成本而生产出最大限度的交换价值。

”[2]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制度内含的资本逻辑还造成了作为生产之延伸的消费的无限扩大。

资本纯粹以利润的目的、功利的立场大量生产和制造消费品,为了实现其时效性,有意大肆渲染和煽动消费,鼓励人们追求物质享受,这难免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拥有某种商品就是一种时尚、身份或社会地位的象征。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分析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分析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分析作者:刘闻名来源:《北方论丛》2016年第05期[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理论与当代生态学相关理论相结合所产生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兴流派之一,生态危机理论则是这一理论最具特色思想的内容。

生态危机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源,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导致生产和消费异化、科技异化,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异化等等,这些异化问题最终导致生态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存在着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则是这两种危机的集中体现,因此,如果要解决生态危机,就要从制度本身出发,建立一种与生态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就必须进行生态社会主义革命,通过革命建立生态社会主义制度。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6)05-0128-05Abstract: Ecological Marxism is one of newly emerging schools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Marxism and it is the combining theoretical practice between Marxism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theory. The most characteristical thought of ecological Marxism is its ecological crisis theory. It believes that the origin of ecological crisis lies in its capitalism itself and is the production alienation, consuming alienation, technological alienation, and the aliena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which are resulted from capitalism. Thus, it finally leads to ecological crisis explosion. Ecological crisis is the centralized reflection of political crisis and economical crisis in capitalism. However, in order to radically solve ecological crisis, ecological socialism revolution must be performed and ecological socialism society must be constructed.Key words:Western Marxism;ecological Marxism;ecological crisis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经典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开放性,以及批判性等特点,作为一种新的哲学理论,与时俱进是它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危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危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危机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危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危机,并分析其根源和影响。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阶级之间的矛盾。

首先,作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力发展的速度与资本主义私有制限制的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

资本主义通过激励私人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来推动经济发展,但这种追求利润的动力往往导致了资本集中化和无限制的扩张,进而造成过剩生产和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其次,资本主义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大特征。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持续存在的,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剥削无产阶级劳动力,导致无产阶级生活条件恶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这种阶级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为贫富分化、阶级斗争和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

具体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和系统性的危机。

冲生产国际化,市场的不稳定性显现。

通过分析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如1929年的“大萧条”,可以发现经济危机常常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密切相关。

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核心问题之一。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工业产品日益丰富,但由于无产阶级的收入无法跟上生产力的增长,市场需求出现不足。

这导致了商品过剩和无法顺利实现价值的困境,最终引发了经济危机。

此外,金融危机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机构的不稳定性、资本市场的投机泡沫以及金融业务的风险传导等因素,容易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金融危机会进一步加剧经济危机,给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带来更加严重的冲击。

三、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关系。

从异化劳动到生态危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批判逻辑 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资本逻辑批判的三个维度

从异化劳动到生态危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批判逻辑 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资本逻辑批判的三个维度

摘要: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通过控制人的异化劳动和割裂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使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最初的对立,并利用技术理性和异化消费持续地消解着人的总体性和自然的主体性,将自然与资本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空前紧张,即生态危机,进而将生态危机还原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危机和制度危机,而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生态平衡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关键词:自然;异化劳动;生态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西方生态运动中的主流思潮,其理论特点是将开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视域同资本主义批判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异化劳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当代理解,批判资本主义通过其生产方式和制度体系对生态平衡的摧毁,认为生态危机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危机和制度危机,主张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实现自然“全部丰富性”的生态社会主义。

一、何为自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在形式上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要化解这一危机,就必须在当代的语境之下重新理解自然。

首先,自然先于人而存在,与人是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体。

虽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同的学术背景出发,重新理解自然的角度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承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自然的三个基本方面的解释:第一,自然是先于人的先在性,“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生物体一样,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自然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直接来源,“人靠自然界来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活动受到自然界的制约;第三,自然还是参与人的感性活动的“人化自然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自然的属人特性曾经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他说:“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只要它哪怕只停顿一年……不仅自然界将发生变化,他的感性世界也将不复存在。

最新-诠释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 精品

最新-诠释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 精品

诠释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摘要就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理论意义、方法以及缺陷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最终克服生态危机的出路就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而这只能是用共产主义来代替资本主义,实施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一、生态危机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从理论上解释生态危机的主流范式就是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结为一般的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或人性的普遍弱点。

这样的一种研究是把生态危机看作是人类在进行生产、运用科学技术和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基于这种看法,克服危机的出路有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两种态度。

悲观主义态度主张通过缩减或停止生产、放弃或抑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的行为进行道德约束等措施来解决生态危机。

而乐观主义态度则认为通过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调整生产过程、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并规范其应用来解决生态问题。

在实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后者是真正的主流。

实质上,这两种解释生态危机的主流范式都指出了生态危机在人类社会上的普遍性。

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在讨论生态危机时都考察了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生态问题和当代生态危机的全球性。

在马克思看来,人们对自然的狭隘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人与人间的社会关系状况制约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状况有着不同的特征。

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侧重于联系资本主义制度来分析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应用。

因此,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当代生态危机的联系,从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方面来分析生态危机的原因,指明克服危机的出路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视野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突出生态危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所具有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在这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生态运动的最初反应就是对解释生态危机的主流范式进行了批判,揭示忽略生态危机的社会关系纬度以及藏在其解决方式之后的政治利益和特殊的意识形态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态危机的现状:1.首先是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画面什么的。

2.再出现标题“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以上举的例子都是我们大家熟悉的一些生态危机。

我想说生态危机并不一定是起源于资本主义,但是资本主义在这方面是做了很大的贡献的。

二.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与资本主义的关系)1.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自然不再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而是人们征服的对象,是攫取经济利益的对象"经济利益最大化可说是资本主义经济与生俱来的基本宗旨和原则, 构成资本主义社会流行最广泛的一种意识形态因素。

与其紧密相伴的还有自由竞争原则, 因为奉行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的结果, 必然要允许和鼓励利益主体之间进行激烈、无情的市场竞争。

单纯以获取最大利润和竞争制胜为目标,使得资本主义的商家们对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采取了一种工具理性的态度, 凡事围绕利益需要来决定取舍, 对环境和资源问题也同样如此。

在这种工具理性看来, 对自然赋予的免费资源不加以最大限度的掠夺和利用才是愚蠢。

如此极端功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 必然要导致人与自然的对抗以及对抗程度的加剧。

事实上, 正是在利益最大化和自由竞争的原则引导下, 传统经济模式在20世纪最终演变为一种“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 的发展模式, 一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

利益最大化原则还影响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决策, 导致将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的狭隘发展观, 以及把GDP增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惟一测试标准的GDP政绩观, 盛行于世, 并影响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

资本主义的经济原则是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原因,那么具体是怎么表现的呢?2.科学技术改变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近代科技革命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上的辉煌成就, 以及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使人们普遍把科学技术看成是改造自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也使得科技创新观念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 科学主义和技术统治主义就是其具体表现。

然而, 这种重视科技生产力的意识形态却明显缺乏环保思想。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往讲述生产力的教科书来了解,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科技是生产力中第一要素等众多论述, 但绝难找到环保、节约资源的思想。

它实际上是将大自然看作是要用科技力量予以征服和改造的敌人, 是借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手段, 而不是予以保护、关怀的对象, 反映出传统经济发展观在科技创新上的狭隘功利主义, 根本不顾及科技成果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 在这种狭隘的创新功利主义影响下, 企业研发往往不考量环保、资源、卫生等因素, 缺乏关于新产品、新技术对生态、资源、人类健康以及文明进步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的前期研究,结果导致科技成果被非生态化滥用的事件不断发生。

如20世纪美国杜邦公司发现和使用氟利昂而导致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 就是一例然而,虽然滥用科技会导致生态危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资本主义领导下的资本家们却不在乎这些。

3.狭隘功利主义导致科技成果的非生态化滥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同真正有益的循环再造是对立的。

它追求的是利润的量的单线扩张,而没有兴趣于循环再造。

Commoner写道:「产品总是单线发展为废物;谷物变成排泄物,铀化作幅射废料,石油与氟变为二恶英,化石能源变作二氧化碳……结果总是废物,而这损害了一直支持生物圈的循环过程。

而在这些过程中,科技的发展则成了帮凶。

我们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商业植林林业资本家把最高限量的养份、水份、太阳能灌注于一轮植林中。

他把那些年龄、大小太过参差的杉树铲除,因为这类杉树的砍伐效益较低。

他铲除一切生长缓慢的树,卖不出的树,铲除一切下层林丛及任何可能损及收成的动物。

他所种植的快大的道格拉斯杉树排列得非常整齐,基因划一,不像从前那些自然生成林那样不整齐。

他除掉多余的苗,施加化肥以便于树快高长大;……结果是毁灭了生物与基因多样性,……流经这些树林的河溪很少有鱼,动植物、昆虫及菌类极少。

老树林的土地是一块具有丰富的植被的地方。

但商业性植林的土地却是不育的。

如果土地因过度开垦而地力下降,他很少想到休耕,而是千方百计去补充地力。

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美,资本主义农场需求肥料之亟,竟然驱使农场主拚命从秘鲁大量进口鸟粪;美国政府在19世纪下半期抢占了几十个海岛,为的只是掠夺鸟粪。

拿破仑在滑铁卢大败之后,农场主即跑到战场收拾尸骨肥田。

但有机肥的供应毕竟有限,所以其代用品必须尽快找到,而且最后找到了。

1842年首次发明人工合成的磷肥;人工氮肥要到1913年才发明。

化肥在战后的普遍应用与滥用同时亦宣布环境灾难的开始。

无限量供应的化肥打破了有机肥固有的自然界限,让资本家可以从土地不断变出高产量的农作物,但这亦同时大大损害泥土固有的有机物,妨碍植物吸收无机氮。

为克服这个困难,只好再增加化肥量,于是更多泥土有机物被毁。

恶性循环使化肥使用量日增,大大超过了土地及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

过量的化肥渗入水源杀死鱼类,同时毒害人类及其它生物。

农药也大体如此。

最强劲的农药,最后都敌不过昆虫的抵抗力。

但是商业农场的对策不是寻找较天然的办法,而是发展更强劲的农药并更加以滥用。

农业越是资本主义化,就越只求短期利润而不顾及生态平衡。

今天,水土流失,土壤肥力消失的现象日益严重。

全球每年失去的耕地大如英国。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二次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农业与土地的、正常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之断裂有了新的发展。

畜牧业日益与饲料业分离,使二者的上述交换没法进行。

过去很多农场既种植谷物又饲养牲畜。

饲料来自农田的豆类,而牲畜排泄物又反过来用于肥田。

但是当廉价氮肥大量推出之后,农场主就不再像过去那样须依赖种植豆类植物(豆类植物可吸收空气中的氮)来作为氮肥来源。

不再种植豆类植物,自然也就少养牛羊,因为这些植物的茎可作为牛羊的饲料。

从此农场可以或者专门生产谷物,或者专门畜牧。

这样就为饲料业完全分离出去奠定基础。

再者,随着资本的积聚与集中,巨型的养牛养羊养猪工厂(他们经营牛场羊场就像经营工厂,成千甚至上万的牛、羊、猪、鸡挤在狭窄的工场内动也不动地只管吃睡排泄,所以叫做农场工厂)出现了。

他们所需的饲料,不像过去那样由自己农场生产,而是由老远的饲料公司供应;这也意味着,牛羊等的粪便再也无法回到土地,就像人类排泄物无法回到土地一样。

农业不同工业的地方是前者的生产不能单靠投入人类的劳动与技术的物质力量;农业首先是有机物的生长;它首先遵从的是生命的规律而不是机器的规律。

树木要几十年才能长成;小麦要100多天。

在未能大量应用科学于农业的年代(十九世纪上半叶),资本家为求增加原料供应,在改变自然方面最多可以改变植物的原产地,例如把橡胶树从巴西移植到锡兰,把咖啡从西非原产地移植到世界各地,但也仅此而已;他们不能改变有机物的基因及其生长规律。

两次大战所带来的科技革命彻底改变这点。

科技革命令资本家无情剥削人与自然方面如虎添翼,并达到逐渐打破一切自然界限、扭曲生命规律的程度。

嫌猪牛生长期过长?不要紧,喂饲激素就行,于是「快大猪」、「快大鸡」纷纷面世。

把太多牲畜集中于农场工厂会增加疫症可能?喂饲抗生素就行了。

(至于这些化学物会怎样危害人类与自然,对不起,那与企业无关。

)嫌有机菠菜生长期70天太长?大量使用化肥就可以缩短到45天。

嫌麦子生长期太长?进行绿色革命吧!但是,几十年后的今天,可以更清楚看到所谓绿色革命,客观上只是帮助农业跨国公司发财,对普通农民、人类与自然都是弊远大于利。

农业跨国公司当年推出杂交种子,宣称其为「高收成品种」。

但这个名词是误导的;它们之所以有较高收成,不是本身产量特别高,而是由于其对水及化肥的反应较敏感而已。

要利用杂交种子的好处,得要大量投入化肥及灌溉设施。

其次,这类种子较缺乏对病害及虫害的抵抗力,所以又需要施加大量农药。

又因为杂交品种的固有天然缺陷,使其后代难以保持纯正;为了保持好收成,农民不能依靠自己育种,得每年从农业公司购买种子。

所以能引入杂交品种的往往是富农,而他们为求有利可图,很少会在土地上混种不同谷物,相反,只会大规模推行单一种植。

但单一种植本身也使谷物缺乏抵抗力,更须依靠农药。

总之,绿色革命只是大大助长滥用化肥农药,但农业公司却越发财,因为农业日益依赖他们所供应的种子、化肥、农药、农用机械等等。

绿色革命的第二个害处是单一种植的流行把谷物基因的多样性赶尽杀绝。

人类历史上曾种植过至少几百种谷物,但是现时只余下15种;而在这15种谷物中,越来越多是源自同一品种的种子。

世界小麦产量中有三成来自同一品种种子,而玉米则达七成。

生物的多样性被牺牲了。

有农业专家指出,只要改善耕种方法及贫富悬殊,贫穷农民就可以有好得多的收成,根本不用采取饮鸩止渴的「绿色革命」。

但资本的逻辑是不顾这些社会及环境后果的。

近年农业跨国公司推行的基因改造食物更主要是为了垄断种子生产来发财的技俩而已,同解决饥荒无关。

把能抗农药基因植入玉米等等,更只是为了迫使农民非要在购入种子时一并购入他们的农药不可而已。

把种子的基因改造为自我绝育(以便阻止农民保存种子再种)更是只有资本家才想得到的无限歹毒的发财方法。

但是这种为利润而无情打破自然界一切固有界限的做法正在把人类与生态推向灾难;要牛吃动物蛋白而不是吃草所造成的疯牛症就是一个最好例子。

然而由于生产力高度发展,商品的价格日廉,结果是大部份消费者花费越来越少从而使资本家的发财机会缩小。

这对资本家来说都是灾难。

为了克服市场狭窄及由此引起的危机,资本家只好尽量在商品生产上推陈出新,刺激消费意欲。

所以每一次新的繁荣周期,都以新的科技革命、新的商品、从而是新的消费热点为其起点。

恰恰是这些新技术新商品,由于其极难降解,才造成了今天极其严重的污染及生态危机。

科技发展自然可以带来新的商机,但是如果科学家们不给力怎么办?4.资本家创造稀缺性,增加私人财富,损害了公共财富“公共财富可以准确定义为: 包括一切人的欲望所及的东西,不管是有用的还是令人愉快的。

”这些物品具有使用价值,从而构成财富。

但私人财富与公共财富不同,它需要某种额外的东西( 即有另外的限定) 。

私人财富包括“一切人的欲望所及、对其有用或令其愉快的东西;它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换句话说,稀缺性是使某种东西具有交换价值,并增加私人财富的必要条件。

但公共财富不是这样,它包括所有的使用价值,因此不仅包括稀缺的东西,而且包括丰裕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