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剧种顺口溜

合集下载

戏曲常识口诀歌歌词释义

戏曲常识口诀歌歌词释义

《戏曲常识口诀歌》歌词释义今天梦娇讲地方戏【歌词释义】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梨园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

后世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

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黄梅戏】黄梅戏从湖北黄梅启【歌词释义】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的采茶调,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

壮大于安徽安庆等地【歌词释义】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

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女驸马牛郎寻妻【歌词释义】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越剧】越剧靠女人来撑起【歌词释义】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

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

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也被称为“女儿戏”“才子佳人”戏。

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

排第二浙江绍兴流传地【歌词释义】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红楼梦和梁祝佳人偎依【歌词释义】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玉堂春》等。

五女拜寿玉堂名妓【歌词释义】《玉堂春》是有关名妓苏三(玉堂春)的故事。

越剧流派有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

【评剧】清末民初莲花落【歌词释义】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河北唐山评剧好【歌词释义】河北唐山一带成为评剧的主要流行地。

新凤霞花媒闹【歌词释义】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民间快板顺口溜

民间快板顺口溜

民间快板顺口溜---------------------------------------------------------------------- 民间打快板的顺口溜有:1、打竹板,响连天,我给大家来拜年。

磕头行礼太麻烦,鞠躬礼节不周全。

拱手一礼做个揖,来点掌声更美满。

一拜大家胃口好,吃嘛嘛香身体健。

二拜大家心情爽,工作学习不心烦。

三拜家庭多和睦,快乐生活笑开颜。

四拜大家财运好,工资奖金多拿钱。

五拜大家时运通,连升三级做高官。

2、打竹板,听我言。

马上就要过新年。

新年到,新年到,各位朋友你们好。

新年到,好快乐,唱段竹板来祝贺。

新年到,好快活,弟弟打鼓妹敲锣。

新年到,问声好,大家唱歌把舞跳。

今天这儿可真热闹,大小朋友齐欢笑!3、打竹板,响连天。

各位老师、同学、听我言:中华文化生生燃。

博大精深最璀璨。

炎黄为旗号华夏,龙凤为图汉字传。

经史子集典章文,书本积淀不尽然。

厚德载物通天地。

薪火相传千万年。

文化遗产要保护,经典诵读闯新路。

4、正月里,正月正,姐妹二人去逛灯。

大姑娘名叫红春玲,二姑娘名叫玲春红。

红春玲身穿一身红羽绒,玲春红身穿一身羽绒红。

红春玲,她拉着玲春红去数花灯;玲春红,她拽着红春玲去数冰灯。

冰灯、花灯、灯连灯,姐妹数灯数不清。

春夏秋冬百花灯,花开花落四季灯。

初春送暖迎春灯,酷夏雨打荷花灯,金秋风扫菊花灯,寒冬雪舞腊梅灯。

四季花灯红黄粉,八大吉祥粉黄红。

5、春到人间喜气添,家家户户庆新年。

庆新年,庆团圆,庆新年,富寿添。

庆贺新年把年拜,咱们一起去拜年。

给老师,拜个年;给同学,拜个年。

戏曲进校园知识点试卷

戏曲进校园知识点试卷

一、填空:1、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戏曲剧是______________2、中国戏曲源远流长。

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稽戏、参军戏等形式;萌芽期在先秦,形成期在唐代,发展期在宋金,成熟期_________,繁荣期在_________;我国最早的表演艺术是______。

3、我国的戏曲剧种大约有______种,享有“中国戏曲之母”“百戏之祖”雅称的是______,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______。

4、我国戏曲的“四功”(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段)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行当”(角色)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法”(戏曲表演艺术的技术手法)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戏曲的总体特点一言以蔽之:“______________”(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5、皮影戏中的皮影人一般是用_______(材料)制成的.6、中国的三大国粹是______、______、______。

7、被结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我国的______(剧种),它发源于江苏______,其代表作是被誉为传唱400年的“浪漫爱情神话”《牡丹亭》,最著名的一折戏叫“___________”。

1994年,前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曾组织两岸三地的艺术家们携手打造了"青春版”的《牡丹亭》在世界巡演,引起轰动,被赞誉为:“这是我有生见过的最美的艺术,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演员”。

8、代表我国戏剧创作最高水准的奖项是:“______________”,代表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是“______________”。

9、流行于云贵川一带的剧种是______,它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______,它最有名的绝活是______;发源于浙江嵊县〈绍兴〉的剧种是___________,它最著名的剧目有《_________》《_________》;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并成名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_________,它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著名剧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擅长表现悲剧情节;“_________”又称“河南梆子”,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山西梆子又称“_________”;花鼓戏流行于_________省,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就以前是花鼓戏演员;“_________”是苏州评话和弹词两种表演形式的统称……10、京剧“四大名旦”是“梅尚程荀”,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时候的顺口溜你们都还记得吗

小时候的顺口溜你们都还记得吗

小时候的顺口溜你们都还记得吗
1、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也要去。

去了没啥吃,煮个大鸡蛋,鸡蛋煮不烂,急的小外孙团团转。

2、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喵喵喵,猫来啦,叽里咕噜滚下来。

3、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4、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5、小皮球,架脚踢,马莲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6、.一个丁老头,借我俩皮球,我说三天还,他说四天还,买个大烧饼,花了三毛三,种了三根韭菜,买了一块肉,花了六毛六。

7、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到小松鼠。

8、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

9、.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缸,缸里有个盆,盆里有个碗,碗里有个匙儿,匙儿里有两花生仁儿,我吃了,你馋了,我的故事讲完了。

10、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线我就跑,轰的一声,学校炸飞了!
11、学习苦,学习累,学习还要交学费。

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玩,有地位,还有美女陪你睡。

12、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让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

13、不听不听,王八念经,不看不看,王八下蛋。

14、你打我,我不怕,我上北京找我爸。

15、半夜三更,来到茅坑,见底有人,奋不顾身,跳进茅坑,救起那人,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厕所安了灯。

(纪念我们再也回不去的童年,现在能留住的只能是那一份珍贵
的回忆)。

戏曲知识

戏曲知识

戏曲知识篇一:中国戏曲知识大全中国戏曲知识大全一、中国戏曲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

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

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二、中国戏曲史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我国地方剧种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我国地方剧种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我国地方剧种我国地方剧种中国五大戏曲:京剧、黄梅戏、豫剧、评剧、越剧。

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江苏)、粤剧(广东)、徽剧(安徽)、淮剧、川剧、秦腔(陕西)、沪剧(上海)、晋剧(山西)、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吕剧(山东)等。

一、京剧京剧相关知识之前有总结过(※常识一题066※ Beijing Opera),这里就不多说了,只补充几点:1.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

2.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3.代表作:传统京剧《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铡美案》等,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

二、越剧1.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也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发源于浙江嵊州(古越国的领地),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2. 越剧的所有流派都是在“尺调腔”和“弦下腔”的基础上发展并丰富起来的。

3.代表剧目:《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祥林嫂》等。

三、豫剧1.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后在其基础上发展成为豫剧(建国后因河南简称是“豫”,故称豫剧)。

2.唱腔:中国成立后,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

3.角色行当:生、旦、净、丑。

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

四生:老生(须生,习称红脸,一般分为大红脸、二红脸)、小生(早期包括武生、小生、娃娃生;现已分开)、边生(二补生,即扫边老生,一般为次要角色,后逐渐并入老生行)四旦:正旦(青衣)、小旦(包括花旦、闺门旦)、老旦、武旦(包括帅旦、刀马旦)、彩旦(丑婆)四净:正净(也作铜锤、黑头;俗称大花脸)、副净(也作架子;俗称架子花脸)、武净(俗称武花脸;包括摔打花脸)、毛净(俗称毛花脸)4. 乐器:早期为大弦、二弦和三弦。

近现代板胡为主弦。

5.主要声腔板式有二八、慢板、流水、散板。

东北民俗文化——顺口溜

东北民俗文化——顺口溜

东北民俗文化——顺口溜
顺口溜是东北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是普通民众和农家口头流传的“诗句”。

农家嘴里的顺口溜,虽无唐诗宋词之韵,却有朴实幽默之风。

《盼年》老头子盼年,烧酒两坛;老太太盼年,饭菜解馋;小媳妇盼年,花朵鲜艳;小小子盼年,鞭炮没完;小姑娘盼年,头绳一团;小叭狗盼年,骨肉双全;小花猫盼年,食鱼几盘;小马儿盼年,料美得闲;小鸟儿盼年,歌唱悠然;小植物盼年,复生日繁,小昆虫盼年,又到春天。

《穷养猪》
穷养猪,富读书,慢慢都能把利出;分钟地,伙种瓜,一屋不可住两家。

《花轱辘车》
花轱辘车,白马拉,叮叮当当回娘家;爹看见,往屋拉;娘看见,抱娃娃;哥哥看见把匣拿,嫂子看见一扭跶;“嫂子嫂子你别扭,不吃你的饭,不喝你的酒,当天来了当天走”。

《两口子打仗》
天上下雨地下流,两口子打仗不记仇;小烧饼鼓气的,两口子打仗故意的;豆芽菜,炒两盘,两口子打仗闹着玩。

东北方言挺着笑,闲着没事儿唠一唠:俺那疙瘩不白话,多吃就叫可劲儿造!花不棱登儿又得瑟,浪不丢儿的真着笑;炫耀自己叫显摆,干蹦儿穷装真挺尿!虎拉巴叽二百五,贱不呲咧把人儿套。

麻溜穴么忙欢托,端架儿穷绷不算道。

全部就叫整个浪儿,啥事儿准成叫没冒儿。

打八叉子是捣乱,欠打就叫短挨削!香滋辣味儿扒拉菜,跟头把式酒喝靠。

办事儿扑拉突鲁扣,浮躁就叫不着调。

东北方言贼拉多,想听下回跟你唠。

端午节日歌谣顺口溜简短一点

端午节日歌谣顺口溜简短一点

端午节日歌谣顺口溜简短一点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与中秋节、春节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

它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也被称为“重五节”、“午日节”、“五月节”等,而且在端午节期间会在各地举行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草、贴五色丝线等一系列的传统习俗。

而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也会唱一些很有趣的歌谣和顺口溜,来庆祝这个传统美好的节日。

下面,我就为大家整理一些端午节日歌谣顺口溜简短一点的内容,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感受这个传统节日的魅力。

1.五花八门,端午看龙舟。

红红绿绿,大家闹喧嚣。

粽子包好,蒸熟吃个够。

端午佳节,大家抱抱。

2.艾草飘香过重阳,粽子肉馅包得鲜。

龙舟比武挺起胸,端午佳节更喜庆。

3.晴天见龙舟舞,端午佳节乐逍遥。

蒸得香香粽上桌,吃完粽子载歌高。

4.高高的龙舟赛,吆喝声震天。

艾叶包粽子,香气把人牵。

端午节快乐,笑容满面。

5.五月五日端午来,挂起艾叶荡秋千。

龙舟比赛粽子香,一份欢乐一份庆。

6.吃粽子打龙舟,端午节好热闹。

挂艾草,踩秧歌,大家欢乐要过好。

7.红龙船划水,鼓声震天响。

粽子香味飘,端午节过得妙。

8.艾草入香炉,古老的传统习惯。

红裹翠,粽子总是香,多了一份情愫感。

9.第五天,端午佳节来。

粽子、龙舟,热闹非常。

放假、踏青,过端午,童心荡漾。

10.唇齿腐烂,菜田不种,原是老龙头让人搅乱了。

五月初五,艾蒿挂门棚,民间俗状,无意设香,只为避邪去瘟疫。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一些端午节日歌谣顺口溜简短一点的内容,虽然每个歌谣和顺口溜都非常简短,但是都很有趣,并且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美好和喜庆。

也希望大家能够在端午节期间,与家人、朋友一起欢聚,共同庆祝这个传统节日,度过一个快乐、难忘的日子。

世界十大国粹顺口溜

世界十大国粹顺口溜

世界十大国粹顺口溜书法酣畅淋漓写劲遒,中华书法几千秋。

殷商甲骨遗先意,秦汉竹碑刻史留。

柳赵欧颜皆样楷,草行隶篆各风流。

精深博大无穷艺,唯我神州只此优。

武术中华武术具神功,源远流长世代承。

手眼身行身有势,精神气力气无穷。

多门共继修心志,八法同宗养性情。

文化遗产光四海,南拳北腿壮威风。

中医神农百草铸中医,天地阴阳举世奇。

汤药一熬除重恙,银针一刺去顽疾。

内经字字灵丹聚,方论篇篇妙手集。

万众福音真瑰宝,悬壶美誉子孙袭。

京剧四大徽班进北京,皮黄一唱满台红。

秦腔昆曲融文场,胡琴锣鼓伴武功。

净丑旦生施技艺,悲欢离聚演人情。

皇家百姓皆迷戏,世代梨园国粹承。

汉服神州自古重着装,服饰文明四海张。

黄帝垂衣天下治,黎民汉束国家祥。

雍容华贵儒风展,秀丽端庄俊逸扬。

爱美民族兴盛世,缤纷五彩乐康庄。

茶道神农百草首开茶,健体强身品味佳。

一部药书传后世,七千年史盛中华。

天然天道兴天下,国饮国民遍国家。

馥郁清香滋肺腑,文明高雅艺无涯。

瓷器满日琳琅赏彩瓷,千姿百态美如诗。

于书于画文章雅,亦用亦藏器皿奇。

地北天南国技艺,古今中外我珠矶。

人间瑰宝连城价,世代传承质更提。

围棋围图方阵小棋盘,万马千军战令酣。

智在黑白双子布,谋于横纵几线牵。

科学技艺三融汇,意志精神一并兼。

今古闲玩皆首选,中西竞赛尽相传。

剪纸纸刻镂空美画图,民间万家简繁殊。

灵灵似动呼能下,栩栩如生唤欲出。

剪制张贴传技艺,欣赏珍藏胜奇书。

世界非遗称瑰宝,农家户户布居屋。

刺绣自古神州技艺高,因能刺绣更多娇。

苏湘蜀粤皆精品,网锁平盘尽巧招。

丝线成图亳怎绘,羽毛入画墨难描。

秋冬春夏常异彩,万紫千红永不凋。

中国剧种

中国剧种
“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双”:指“双玩艺”。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载歌载舞。
“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
江西省:
*赣剧*戈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
*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闽剧平讲戏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
山东扬琴是距今二百余年前(清代中叶)在山东西南部农村产生的一种曲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说唱艺术。最早是民间的小曲联唱,始称“小曲子”。演唱者被称为“唱小曲子的”,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扬(洋)琴(亦名“蝴蝶琴”),故称为“打扬琴”或“唱扬琴”的。1933年扬琴艺人邓九如到天津电台播音后,才定名为“山东琴书”。
河北梆子剧目分传统戏剧目与时装戏剧目两大类。传统剧目约五百五十多个,有《杨家将》、《庆顶珠》、《宝莲灯》、《铡美案》、《教学》等。时装戏剧目一百五十多个。流传至今的代表性剧目有:《蝴蝶杯》、《秦香莲》、《南北合》、《春秋配》、《斩子》等。
河北梆子剧本词句通俗易懂,多为河北地方口语,富有浓厚的河北乡土气味。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伴奏铿锵有力。河北梆子唱腔分有生、旦、净、丑四行。此外,河北梆子在剧目唱腔伴奏等方面曾给北路梆子、老调梆子、评剧以一定影响。
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有三百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等双玩艺儿;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镜架》)、《红月娥作梦》、《丁郎寻父》等单出头;还有《回杯记》、《锯大缸》、《寒江》、《拉马》、《二大妈探病》等拉场戏。

四大顺口溜

四大顺口溜

四大顺口溜
1. 四大名著真神奇,师徒去取经,就像我们去旅行,一路冒险多刺激!例子:你想想看,我们出去旅行是不是也会遇到各种新奇的事儿呀,就像孙悟空他们一样!
2. 四大发明了不起,造纸印刷指南针,火药更是威力大,改变世界多厉害!例子:哎呀,要是没有这些发明,那现在的世界得变成啥样呀!
3. 四大美人貌如花,貂蝉西施玉环昭君,那脸蛋儿真是没得挑,让人怎能不喜欢!例子:你看那貂蝉多美呀,能不吸引人吗?
4. 四大菜系各有长,鲁川粤苏味道棒,就像生活多姿多彩,尝个遍才最爽!例子:生活不就该像品尝四大菜系一样,丰富多彩才有滋味嘛!
5. 四大传统节日妙,春节端午中秋重阳,充满欢乐和亲情,谁不珍惜这美好!例子:春节的时候大家都欢聚一堂,多开心呀,难道你不喜欢吗?
6. 四大古都历史久,西安南京北京洛阳,见证多少兴衰事,让人感慨又敬仰!例子:这些古都经历了那么多,不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嘛!
7. 四大名山好壮观,泰山华山衡山嵩山,站在山顶望远方,心情舒畅乐无边!例子:登上泰山顶的时候,你不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吗?
8. 四大神兽好威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守护四方保平安,充满神秘让人盼!例子:想想那神秘的神兽,是不是特别让你好奇呀!
9. 四大雅趣诗酒茶,吟诗作画饮酒品茶,享受生活的美好,这才是真
潇洒!例子:咱也学学古人,享受一下诗酒茶的乐趣,多惬意呀!
10. 四大喜事不用说,久旱逢甘雨呀,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例子:当你遇到这些喜事的时候,能不开心得跳起来吗?
我觉得这些顺口溜都很有意思呀,能让人更好地了解和记住一些重要的东西呢!。

中国文化顺口溜100句

中国文化顺口溜100句

中国文化顺口溜100句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往今来传承真。

2. 五千年文明,传承不断新。

3. 龙的传人心中火,篆刻书法展英豪。

4. 风花雪月唐诗韵,儒雅风华字字闻。

5. 红楼梦中情,三生三世为君痴。

6. 古琴悠扬月下闻,山水画意似仙境。

7. 茶香四溢情更浓,煮茶品味心中宫。

8. 武术拳拳到肉,太极宇宙无边。

9. 京剧脸谱妆艳艳,一出戏剧魅力添。

10. 民俗传统丰富多,年味鞭炮闹元宵。

11. 丝绸之路千年长,沿途繁华梦依旧。

12. 神话传说山水间,伏羲女娲创世辰。

13. 春风得意桃花笑,柳叶吹雪情更好。

14. 红尘中人悟禅意,心如止水静悠然。

15. 四书五经传经典,文学巨擘名著传。

16. 财源滚滚福满堂,龙凤呈祥笑开颜。

17. 秦汉唐宋明清,历史长河谱英名。

18. 吃过饺子闻新年,团圆喜庆又欢颜。

19. 诗词歌赋韵长存,雅俗共赏美名扬。

20. 传统工艺手艺传,绘画雕刻情意浓。

21. 孔子孟子论道义,礼仪文明得中国。

22. 儿女英雄百战场,血性豪情世间闻。

23. 世界华夏文化荣,汉字传世意长存。

24. 灯笼高挂迎新岁,春联横幅福满堂。

25. 舞狮戏龙热热闹,传统庆典笑开颜。

26. 九州山水画千般,美丽江山任君游。

27. 千里长城雄伟壮,历史长河诉奇章。

28. 禅茶一味心安宁,心随茶香悠然神。

29. 铁马金戈英雄仗,射箭飞驰目标明。

30. 七步成诗赋佳作,文学雅致润心扉。

31. 筝琴箫笛声和美,音律悠扬意融融。

32. 春风吹绿桃花谷,梅花飘雪景如画。

33. 古老文明传神秘,千姿百态盛世华。

34. 画龙点睛意蕴深,传统工艺宝藏珍。

35. 岁月悠长情更浓,翰墨留存韵千秋。

36. 画荻扇底春风软,琴瑟和鸣韵悠扬。

37. 古今交融盛世兴,礼乐仪轨传千年。

38. 儿女英雄太平时,千秋万代传瑰宝。

39. 春江水暖鸭先知,丝路风情迷古今。

40. 五谷丰登福满堂,民间习俗情更长。

41. 千姿百态汉服妆,传统文化魅力横。

2021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戏曲小知识

2021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戏曲小知识

戏曲小知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翰辰学校李道友组长一、戏曲主要种类简介1.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

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

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

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民间传统顺口溜大全_顺口溜

民间传统顺口溜大全_顺口溜

民间传统顺口溜大全有一种语言现象在中国非常盛行。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许多人都能随口来上几句。

它就是。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顺口溜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民间传统顺口溜大全1. 茄子姐姐借刀切茄子,去把儿去叶儿斜切丝,切好茄子烧茄子,炒茄子、蒸茄子,还有一碗焖茄子。

2. 鸭和霞天上飘着一片霞,水上飘着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挽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3. 陈庄城和程庄城陈庄程庄都有城,陈庄城通程庄城。

陈庄城和程庄城,两庄城墙都有门。

陈庄城进程庄人,陈庄人进程庄城。

请问陈程两庄城,两庄城门都进人,那个城进陈庄人,程庄人进那个城?4. 青蛙跳水青蛙跳水有水花,水里水花追青蛙。

青蛙没法不让水花追,也没法甩掉水花花。

5. 灰和龟远望一堆灰,近看一只龟,龟蹬灰,灰就飞,灰飞龟背灰呛龟。

龟吹灰,要下水,水洗龟背灰,龟游直摆尾。

6. 我和鹅我是我,鹅是鹅,我不是鹅,鹅不是我。

鹅肚饿,我喂鹅,我爱鹅,鹅亲我。

7. 虎和鼠墙上画了一只虎,墙下蹲了一只鼠。

虎蹬墙下鼠,鼠咬墙上虎。

虎没动,摔了鼠,嘣了鼠的牙,乐坏墙上虎。

8. 狮子我说四个石狮子,你说四个纸狮子,石狮子是死狮子,纸狮子也是死狮子。

9. 蝴蝶飞蝴蝶飞,蝴蝶追。

蝶追追,蝶飞飞。

到底谁追谁,两只蝴蝶互追追。

10. 小鸭背小鸡小鸭背小鸡过小溪,浪花追着小鸭和小鸡,小鸭小鸡过完小溪欢喜喜,小鸭呷呷,小鸡叽叽。

戏曲谚诀

戏曲谚诀

戏曲谚诀戏曲谚诀(序)戏曲谚诀是在戏曲艺人中流传的口头语,都是艺人在自己积年累月的艺术实践中悟出来的经验之谈,有褒有贬,把演戏方面一些诀窍、心得编成好记的顺口溜,在艺术实践中进行交流。

这些谚诀听来悦耳,念来顺嘴,词简意深,见解精辟,哲理性强,用简单的话语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使从艺的人从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指导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实践的金玉良言。

这些谚诀是有些艺人一辈子,甚至是师徒相传,几辈人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遗产中一笔不小的财富。

同时,谚诀对探讨中国民族艺术的表演方法和技巧运用规律,探索和认识戏曲舞台艺术的美学原理和法则也是很有价值的资料。

许多的梨园谚诀以前是不传之秘,有“宁给一亩田,不指一条路”的说法,要搜集这些谚诀很费功夫,这些实践经验多年来一直属于艺术家个人所有,不为世人所知,散见于广大艺人的心中和身上,于是集艺人一生的努力摸索出的经验只得自生自灭,传存寥寥,的确是件遗憾的事。

总纲:1一台锣鼓半台戏2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3话说三遍淡如水,动作三遍不觉美4救场如救火5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6艺不轻发7宁穿破,不穿错8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9千斤话白四两唱10真嗓唱得工,小嗓韵味丰,没有真嗓底,小嗓不显功11砌末旗包,剑棍枪刀,皆为我用,增式添招12高音气要足,低音气收敛,高放低收,尖浊不显13唱戏要嗓子,拉弓靠膀子14大幅大片,四门见线,打得不慌,有紧有慢1戏曲谚诀:一台锣鼓半台戏锣鼓经是戏曲音乐语言的骨骼,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命脉,是辅助表演、加强表现力极为有利的手段之一。

演员的表演,如果没有锣鼓伴奏,就如同哑巴一样黯然失色。

反之,就会增强人物动作的力度、分量,使之夸张鲜明、光彩照人。

在舞台演出中,锣鼓伴奏有如下作用:第一,渲染感情。

即将人物在规定情景里的生活节奏,内心感情节奏,强烈的传达出来。

如《空城计》诸葛亮念白:“……这西城兵将,俱被老夫调遣在外,司马懿兵临城下,难道叫我束手被擒?这束手被擒。

上海国家级非遗项目

上海国家级非遗项目

上海国家级非遗项目1 沪剧定义和背景: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是上海市地方传统戏剧。

沪剧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的戏曲,音乐委婉柔和,曲调优美动听,易于塑造现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艺术美。

类别和形式:沪剧是一种说唱形式的戏曲,强调现代生活的表演,音乐委婉柔和,曲调优美动听。

保护和传承:2006年,沪剧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一认可促进了沪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培养新一代演员、推广演出和加强研究和档案工作等。

文化多样性和跨界交流:沪剧作为上海地方传统戏剧,展现了上海地区的文化特色。

它也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与其他地方戏曲和艺术形式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跨界交流。

2 锣鼓书定义和背景:锣鼓书,旧称为"太保书",是上海地区流传的民间曲艺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地方特点。

锣鼓书以说唱形式表演,包括道白、吟唱、独唱和对唱等形式。

其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宗教仪式无关,主要用于娱乐和乐神娱民的目的。

类别和形式:锣鼓书是一种说唱形式的曲艺,以锣鼓和说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演。

保护和传承:2006年5月20日,上海市南汇区申报的锣鼓书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一认可有助于加强对锣鼓书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培养新一代的艺人、组织演出和推广等。

文化多样性和跨界交流:锣鼓书作为上海地区的民间曲艺,展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它也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与其他地方的曲艺形式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跨界交流。

3 上海绒绣定义和背景:上海绒绣,又称为"绒线绣"或"毛绒绣花",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民间传统美术形式。

绒绣起源于西欧,19世纪末传入中国,20世纪初传入上海。

它是一种手工技艺,使用彩色羊毛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进行刺绣,具有工艺精细、针法多变、厚实缜密、层次清晰、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特点。

传统文化小知识整理

传统文化小知识整理

251、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是什么?《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252、中华五大戏曲包括哪些?1京剧中国五大戏曲剧之一--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俩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2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

它源于浙江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

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

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

出现袁(雪芬)派·伊(桂芳)派·范(瑞娟)派·@@(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

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3黄梅戏起源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

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

20世纪五十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渐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著名曲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4评剧清末在河北@@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在此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刘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天门渔鼓顺口溜

天门渔鼓顺口溜

天门渔鼓顺口溜
摘要:
1.天门渔鼓顺口溜的概述
2.天门渔鼓顺口溜的历史渊源
3.天门渔鼓顺口溜的艺术特点
4.天门渔鼓顺口溜的传承与保护
正文:
一、天门渔鼓顺口溜的概述
天门渔鼓顺口溜是一种流传于湖北省天门市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渔鼓顺口溜以生动、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二、天门渔鼓顺口溜的历史渊源
天门渔鼓顺口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江汉平原的民间曲艺,受到湖广地区戏曲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

三、天门渔鼓顺口溜的艺术特点
1.语言风格:天门渔鼓顺口溜采用地方方言,表达方式贴近生活,语言幽默诙谐,充满生活气息。

2.表演形式:表演者通常以一人持渔鼓,一人击钹,边唱边说,形式活泼多变。

3.曲调丰富:渔鼓顺口溜的曲调多样,既有传统曲牌,也有现代流行歌曲,旋律优美,易于传唱。

四、天门渔鼓顺口溜的传承与保护
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天门渔鼓顺口溜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问题。

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应加大力度,对这一传统艺术进行扶持与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

总之,天门渔鼓顺口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地方特色,成为我国民间曲艺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