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管理考试重点
配送管理重点笔记
一、配送的概念(一)配送定义“配送”,在英语中的原词是delivery,是交货送货的意思。
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配送下的定义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二)对配送概念的理解1.配送是“配”与“送”有机结合形式。
“配”----配用户、配时间、配货物、配车辆、配路线;“送”----送货上门2.配送的实质是现代送货。
(1)配送是一种体制行为,有别于一般送货的偶然性行为;(2)配送是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益、优质服务的行为,有别于一般送货的被动服务;王永庆卖米(3)配送依靠现代物流技术。
3.配送是以低成本、优质服务为宗旨,是一种现代物流形式。
二、配送的特点(一)配送是面向终端客户的服务。
(二)配送是送货、分货、配货等活动的有机结合体(三)配送的全过程有现代化技术和装备的保证(四)配送是一种专业化的分工方式运输与配送的区别三、物流配送业务的作用(一)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原理:批量进货,集中发货---经济订货批量增加---进一步降低单位货成本、运输成本---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二)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及整个社会物资库存量降低原理:采取定时、定量方式的JIT配送,实现“零库存”进一步降低库存持有成本(三)简化手续,方便客户,大大减轻客户工作量,节省客户开支(四)缺货现象减少,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五)完善运输系统并解决交通问题第三节配送的种类一、按配送主体所处的行业分类(一)制造业配送(二)农业配送(三)商业配送(四)物流企业配送二、按实施配送的结点不同分类(一)配送中心配送(二)仓库配送(三)商店配送(四)生产企业配送三、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1.定时配送(1)小时配:消费者突发的个性化需求;B—to—C型,在一个城市范围内的配送。
(2)日配:上午的配送订货,下午可送达;下午的配送订货,第二天早上送达。
可使用户基本上无须保持库存。
配送管理试题及答案
配送管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配送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哪些?()A. 应对顾客需求B. 管理货物存储和分拣C. 运输货物至目的地D. 执行出库和入库操作答案:A、B、C、D2. 下列哪种配送方式适用于小型货物()A. 全球空运B. 全球海运C. 全球快递D. 全球陆运答案:C3. 在配送管理中,末端配送主要指的是()A. 从供应链上游到下游的货物配送B. 从配送中心到顾客的货物配送C. 从生产基地到仓库的货物配送D. 从仓库到零售店的货物配送答案:B4.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配送时效性的重要因素?()A. 运输距离B. 道路交通情况C. 天气状况D. 目的地仓库面积答案:D5. 下列哪种配送方式对于生鲜货物是最合适的?()A. 公共汽车B. 公铁联运C. 冷链物流D. 普通货物运输答案:C二、填空题1. 物流配送中的“最后一公里”是指货物从配送中心到顾客手中的最后一段()。
答案:距离2. 在仓库配送过程中,商品的()和合理()是保证配送效率的关键。
答案:分拣、存储3. 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可以采取()的方式来实现多点同时配送。
答案:集结4. 快递配送中的“三通一达”指的是()管社区快递服务站、()包团购基地、()包物流中心、()送货上门。
答案:覆、包、包、达5. 在配送管理中,()是提高配送时效性的关键环节之一。
答案:路线规划三、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什么是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它的作用。
答:物流配送中心是负责管理和组织配送流程的重要环节,主要作用包括:- 货物的集散和分拣:将来自供应链上游的货物进行集中存储和分拣,提高货物的配送效率。
- 运输规划和管理:负责制定最佳的物流路线和运输计划,确保货物能够及时、安全地送达目的地。
- 库存管理:对货物的入库和出库进行管理,确保库存水平的合理控制,避免库存积压或断货的情况。
- 信息管理: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对货物的运输状态进行跟踪和监控,提供准确的物流信息给顾客和供应链各环节。
配送重点
一、名词解释和简答:1、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2、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3、配送中心与物流中心的区别: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4、配送中心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a:主要为特定的客户服务b:配送功能健全c:完善的信息网络d:辐射范围小e:多品种、小批量f: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5、按配送中心按照经济功能分类:1)供应型配送中心特点:担负着向多家用户供应商品,起着供应商的作用,因此,这类配送中心占地面积比较大,一般建有大型的现代化仓库并储存一定数量的商品。
服务对象主要是生产企业和大型商业组织(超级市场或联营商店)2)销售型配送中心特点:以销售商品为目的,借助配送这一服务手段来开展经营活动。
这类配送中心主要有三种类型:生产企业为本身产品直接销售给用户的配送中心。
在国内外,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很多;如海尔配送中心流通企业建立的配送中心。
国内已建或拟建的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多属这种类型。
如美国加州食品配送中心。
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的协作性配送中心。
如上海宝钢、日本三菱与中储建立的天津宝钢储运物资配送中心。
3)储存型配送中心特点:以储存功能为主,在充分发挥储存作用的基础上开展配送活动。
4)加工型配送中心特点:主要功能是对商品进行流通加工,在配送中心对商品进行清洗、组装、分解、集装等加工活动。
5)流通型配送中心基本上没有长期储存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方式进行配货、送货。
典型方式为:大量货物整进并按一定批量零出,采用大型分货机,进货时直接进入分货机传送带,分送到各用户货位或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车上,货物在配送中心里仅做少许停滞。
6、搬运的合理化:1. 防止无效装卸;2.消除和利用重力影响,减少装卸消耗;3.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4.提高“物”的装卸搬运活性7、储存保管的目标:a:空间利用的最大化b:人员及设备的有效使用c:所有物品都能随时准备存取d:物品的有效移动e:物品保管良好f:完善的管理8、储存策略有五种:1) 定位存放:每一项储存物品都有固定货位,物品之间不能互用货位,因此规划每一项货品的储位容量时,不应小于其可能的最大在库量。
(完整)运输与配送管理期末考试重点
者等若干动态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所构成的具有特定运输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质产品运输有五种基本方式,即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公路运输主要承担的货运是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铁路运输的优点:1)运输能力大,一列货车可装3000到5000吨货物,适合长距离运输2)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连续性强,能保证全年运行3)运行比较平稳,安全可靠4)可以方便地实现驮背运输、集装箱运输及多式联运5)全国铁路网四通八达,可满足远距离运输的需要缺点:1)固定成本很高,原始投资较大,建设周期较长2)铁路按列车组织运行,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有列车的编组、解体和中转改编等作业环节,占用时间较长,因而增加了货物在途中的时间;3)铁路运输中的货损率较高,而且由于装卸次数多,货物损毁或丢失事故通常比其他运输方式多;4)不能实现“门对门”的运输,通常要依靠其他运输方式配合,才能完成运输任务,除非托运人和收货人均要有专用线水路运输的优点: 1.运输能力最大 2.在运输条件良好的航道,通过能力几乎不受限制 3.通用性能好,即可运客也可运货物,尤其是大物件 4.水运建设投资小,运输成本低 5.平均运行距离长水运的缺点: 1.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2.运送速度慢 3.安全性较低。
运输供给的特点1)产品的非储存性 2)供给的不平衡性3)短缺性4)部分可替代性物流需求的特点:1)不平衡性2)可转移性3)可化解性4)弹性小运输需求特点:1)广泛性2)多样性3)派生性4)空间特定性5)时间特定性6)部分可代替性物流需求预测的步骤1.明确预测对象 2。
收集相关资料数据 3.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4。
预测与结果评价5。
提交预测报告运费的构成与分类运费是由运输成本税金和利润构成的。
运输费用占物流费用比重最大,是影响物流费用的重要因素运输成本控制的策略1。
大量化运输2。
计划化运输3。
商物分离化运输4。
差别化运输5。
标准化运输6.共同化运输运输纠纷的类型一.货物灭失纠纷二.货损、货差纠纷三.货物延迟交付纠纷四.单证纠纷五.运费、租金纠纷六、船舶、集装箱、汽车、火车等损害纠纷商业保险及其分类。
配送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1、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是接近客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配送的实质是送货;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配送以客户的要求为出发点;概念中的“根据客户要求”必须以“要求”为依据,但不能盲目,应该追求合理性。
2、配送与物流的关系:配送是物流系统中派生出的功能,是短距离的运输。
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的紧密结合,既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3、配送的作用和意义:完善和优化了物流系统;提高了末端物流效益;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了低库存或零库存;简化事物,方便客户;提高供应保证程度4、配送在我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配送规模小,物流网点没有统一的布局,配送中心现代化水平低,机械化水平程度低,整体物流技术水平比较落后;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加工和利用,离信息化还有很大的差距5、配送的种类:按配送主体所处的行业进行分类:制造业配送;农业配送;商业配送;物流企业配送按实施配送的节点分类:配送中心配送;仓库配送;商店配送;生产企业配送按配送货物的特征不同分类: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多品种少批量配送;配套成套配送;按配送时间的时间及数量分类: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即时配送按经营形式不同分类:销售配送;供应配送;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代存代供配送按加工程度不同分类:加工配送;集疏配送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类:综合配送;专业配送6、配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配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配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7、配送管理的三个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8、配送管理的内容:配送模式管理;配送业务管理:配送路线的选择;拟定配送计划配送作业管理对配送系统各要素的管理:人的管理;物的管理;财的管理;设备的管理;方法管理;信息管理对配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配送计划管理;配送质量管理;配送技术管理;配送经济管理配送中心管理9、配送管理的意义:对与从事配送工作的企业来说: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配送效率;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货物供应的保证程度,降低客户因缺货而产生的风险,提高配送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配送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与客户来说:对于需方客户来说,可以通过配送管理降低库存水平,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从而减少库存资金,改善财务状况,实现客户经营成本的降低;对于供方客户来说,如果供应方实施自营配送模式,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配送管理提高其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配送管理复习重点
名解:1、共同配送:共同配送(common delivery) 也称共享第三方物流服务,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
实车率:即企业所有出行运输工具载货行驶的总里程与行驶总里程的比值。
该指标的目的是尽量的减少空驶现象,这要求企业能合理组织资源、合理选择配送客户、合理选择配送路线,要求企业具有战略决策的能力。
2、搬运活性指数:搬运某种状态下的物品所需要进行的集中、搬起、升起、运走4项作业中“已经不需要进行的作业数目。
!3、物流中心: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中心定义为:“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以下要求:主要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大;少品种、大批量;存储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4、延迟策略:通常对产品的形状,外观及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再确定,但是要求信心传递非常快;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生产延迟和物流延迟。
!(名)5 、定时配送: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配送,比如数天或数小时一次等,而且每次配送的品种及数量可以根据计划执行,也可以在配送之前已商定的方式联络方式通知配送的品种及数量.定量配送:指按照规定的批量,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配送.!(名)6、加工配送:指与流通加工相结合的配送,即在配送据点中设置流通加工环节,或是将物流加工中心与配送中心建在一起.集疏配送:指只改变产品数量组成形态而不改变产品本身的物理,化学形态,与干线运输相配合的一种配送方式.!7、定位储放:每一项储存的货物都有固定的储位,不同货物不能互用储位,每一项货物的储位容量不得小于其可能的最大库量;随机储放:货物的储存位置是随机指定的,而且可经常改变。
简答:1、配送与运输的差异:(1)从线路上看:运输通常为干线运输,运输距离长;配送通常为支线运输(末端运输),运输距离较短,导致配送运输难度大;(2)从商品品种上看:运输通常是少品种,大批量运输,配装配载难度小;配送通常是多品种,少批量运输,配装配载难度大;(3)从运输工具上看:运输的完成可以根据需要寻用运输工具,物种运输工具均常见,以大型货车或铁路,水路运输居多;配送的完成因为其送货区域较小,客户需求量较少,通常以小型货车较为常见;(4)从管理目的来看:运输以效率优先,在运输过程中考虑的是如何降低运输成本,选用最合适的路线,最合适的运输工具来完成运输任务;配送以服务优先,配送实施之前首先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服务要求采取不同的配送方式,其次再考虑降低成本的可能性;(5)从附属功能上来看:运输通常有装卸,捆包作业,其作业环节比较单一;配送通常有装卸,保管,包装,分拣,流通加工等作业,其作业环节的复杂程度根据商品特有很大差别,但通常比运输环节多,复杂,不确定性较大.2、配送在物流领域中的意义:(1)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2)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降低库存量(3)简化手续,方便客户(4)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5)完善了输及机整个物流系统3、配送作业的总目标: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条件下,将恰当的数量的恰当的产品,以恰当的成本提供给恰当的消费者.4、配送的一般作业流程:(1)、订单处理作业;(2)、进货作业;(3)、储存作业;(4)、分拣作业;(5)、配货作业;(6)、配装作业;(7)、进货作业;5、分拣作业合理化的原则:(1)、存放时应考虑易于出库和分拣;(2)、提高保管率,充分利用存储空间;(3)、减少分拣错误;(4)、作业力求平衡化,避免忙闲不均的现象;(5)、事务处理和作业环节要协调配合;(6)、分拣作业和安排要配送路线的顺序一致;(7)、缩短配送车辆(如)等运输设备的滞留时间;6、作业区合理布置的目的:(1)有效的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2)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3)简化作业流程;(4)缩短生产周期;(5)力求投资最低;(6)为职工创造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配送复习要点.doc
配送与配送中心管理复习要点考试题型一、填空题(每空2分,5题,共10分)二、判断题(每题2分,5题,共10分)三、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5题,共15分)四、简答题(30分,每题6分,共5题)五、计算题(25分,共3题)六、案例分析题(10分,共1题)名词解释配送共同配送货态EIQ订货点VMI库存独立需求“牛鞭效应”账面盘点法:供应链主要知识点1章配送的含义与基本功能配送与送货的区别共同配送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含义物流配送中心的含义、基本任务、主要作用2章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总的目标: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原则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前提是基本资料收集与分析.ABC分析法:ABC类物资及其库存管理方法。
一次指数平滑预测方法(计算)EIQEQ、IQ分析主要目的(是进行什么规划)货态基本储运单位:P一托盘、c一箱了、B 一单品3章配送中心的选址原则(适当解释)选址方法:重心法的计算4章配送中心规划要素:EIQRSTC动线形式及其适用情况仓容量计算的两种方法:周转率计算法、送货频率计算法5章物流设备设计选用的依据是储存单元技术储运作业单位货态6章物流配送中心的通道分为厂区通道和厂内通道两种。
7章配送中心的9项作业:入库验收的基本工作内容物流两大支柱:储存与运输盘点作业主要涉及什么内容?两种盘点方法的含义拣货方式8章库存库存控制目标库存成本构成订货点独立需求相关需求有价格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计算JIT库存的管理理念:VMI如何实施供应管理库存策略VMI?“牛鞭效应”: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候,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渐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的现象。
供应链的含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配送管理试题及答案
配送管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配送管理中,以下哪项不是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A. 存储B. 包装C. 运输D. 销售答案:D2. 在配送管理中,以下哪种技术不能用于提高配送效率?A. 条形码扫描B. 电子数据交换C. 人工分拣D. 射频识别答案:C3. 配送中心的选址应该考虑哪些因素?A. 交通便利B. 靠近供应商C. 靠近客户D. 所有以上答案:D4. 配送管理中,以下哪种运输方式不适合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A. 铁路B. 公路C. 航空D. 管道答案:C5. 配送管理中,以下哪种库存管理策略是成本最低的?A. 及时库存B. 零库存C. 经济订货量D. 批量库存答案:C6. 配送管理中,以下哪种技术用于追踪货物的实时位置?A. GPSB. RFIDC. 条形码D. 二维码答案:A7. 在配送管理中,以下哪种策略可以减少配送成本?A. 增加配送频率B. 减少配送频率C. 增加配送量D. 减少配送量答案:B8. 配送管理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提高配送的灵活性?A. 固定路线B. 固定时间C. 动态路线D. 动态时间答案:C9. 配送管理中,以下哪种因素会影响配送服务的质量?A. 配送速度B. 配送成本C. 配送准确性D. 所有以上答案:D10. 在配送管理中,以下哪种策略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A. 提高配送速度B. 降低配送成本C. 提高配送准确性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配送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提高客户满意度B. 降低配送成本C. 提高配送速度D. 减少库存答案:ABCD2. 配送管理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配送成本?A. 运输距离B. 运输方式C. 货物重量D. 货物体积答案:ABCD3. 在配送管理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提高配送效率?A. 自动化分拣系统B. 电子订单处理C. 电子数据交换D. 条形码扫描答案:ABCD4. 配送管理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配送速度?A. 配送路线B. 配送工具C. 配送人员D. 配送策略答案:ABCD5. 在配送管理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配送服务的质量?A. 配送人员的专业性B. 配送工具的可靠性C. 配送时间的准确性D. 配送过程的透明度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配送管理中,配送中心的规模越大,其配送效率一定越高。
配送考试重点
配送第一章1、配送中心的定义:多选a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b配送功能健全c完善的信息网络d辐射范围小e多品种、小批量f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分货、拣货、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
2、物流配送中心的类型a根据设立者分类:制造商配送中心批发商配送中心零售商配送中心专业配送中心b根据服务范围分类:城市配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3、根据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储存型配送中心流通型配送中心加工型配送中心4、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单选多选1、物流系统优化的概念通过理论分析获取物流管理优化方案并将该优化方案予以实施的过程。
2、物流系统优化的基本思路分析并研究问题明确决策目标(注意目标的衡量)建立优化模型(分析模型与仿真模型)收集数据参数确定计算方法(近似算法和准确算法;计算时间;准确性;稳定性)提出优化方案初步运行并评价(不同情境下的性能;解决方案后的结果与理想结果;不同阶段等的效果)修改需要修改运行得出最优方案3、制定最优配送计划VRP 38页4、规划论 46页5、排队论 48页6、库存论 49页7、对策论 50页1、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主要因素a社会环境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c经营环境因素d基础设施状况e其他因素2、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决策步骤a收集整理历史资料b选定合理的备选地址c优化备选地址d优化结果复查e确定最终方案3、重心法 67页第四章1、实体模组:实体模组作业内容:信息功能模组发出作业信息产生实体作业实体作业完成并将信息传送至信息功能模组,完成资料更新作业2、信息模组: 109页3、ABC:简答题它着重在将物流配送中心货物种类,依其重要性程度加以分类为A群组,B群组,C群组。
步骤:将可能收集的货物类别数、出货量、货物采购次数或客户订购次数等资料,分别由大至小予以排序排序种类可以包括各项资料的数量、相对百分比、累计数、累计百分比例大小等,并绘制统计图以协助了解排序的分布状况及所呈现结果的差异程度。
【复习重点】配送管理
配送管理复习重点一、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07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配送做了如下定义:配送(distribution):在经济合理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另外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定义是:配送就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在物流据点内进行分拣、配送等工作,并将配送好的货送交收货人的过程。
概括言之,以上关于配送的概念反映出了如下信息:(1)配送是接近客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
(2)配送的实质是送货(3)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
配送是从物流节点至客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
(4)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
(5)送货以客户要求为出发点。
(6)概念中“根据客户要求”的提法应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过分强调“根据客户要求”是不妥的,客户要求受客户本身的局限,有时会损失自我或双方的利益。
二、决定分拣策略的主要因素及其运用?决定分拣策略的四个主要因素是:分区、订单分割、订单分批及分类。
这四个主要因素交互运用可产生多个分拣策略。
(1)分区就是将分拣作业场地作区域划分。
按分区原则的不同,有以下四种分区方法:1)按货物特性区分2)按分拣单位区分3)按分拣方式分区4)按工作分区以上分拣分区即可同时存在于一个配送中心内,也可以单独存在。
除接力式分拣外,在分区分拣完后仍需将拣出的货物按订单加以汇总。
(2)订单分割策略。
将订单分成若干子订单交由不同分拣区域同时进行分拣作业的过程称为订单分割。
订单分割一般是与分拣分区相对应的,对于采用分拣分区的分拣中心,其订单处理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按区域进行订单分割,各个分拣区根据分割后的子订单进行分拣作业,个分拣区子订单分拣完成后,再进行订单的汇总。
(3)订单分批策略。
订单分批是为了提高分拣作业效率而把多张订单集合成一批,进行分拣作业。
其目的是缩短分拣时平均行走搬运的距离和时间。
订单分批的原则如下:1)按总合计量分批2)按时窗分批3)固定订单量分批4)智能型分批(4)分类当采用批量分拣作业方式时,分拣完成后还必须进行分类,因此需要有相匹配的分类策略。
仓储与配送管理期末考试重点
DSH 2H DS2第一章1、仓储概念:利用仓库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物品的入库,存储,出库的活动。
2、配送(名):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3、配送与运输的区别(填):(1)运输性质不同。
运输主要是干线运输,而配送则主要是支线运输、区域内运输和末端运输。
(2)货物性质不同。
普通运输所运输的主要是少品种、大批量的货物,而配送运送的主要是多品种、小批量的货物。
(3)运输工具不同。
普通运输主要采用大型货车或铁路、水路运输,而配送主要采用小型货车。
(4)管理重点不同。
普通运输效率优先,而配送则以服务优先。
(5)附属功能不同。
运输通常会包括装卸及捆包等相对比较简单的功能,而配送则要辅之于相对比较复杂的装卸、保管、包装、分拣、流通加工以及订单处理等功能。
第二章1、仓储作业管理:指以储存、保管活动为主,以仓库接受货物人入库开始,完好储存货物,到按照需要发送出去的全过程。
2、仓储作业管理的内容:(1)验收入库(2)货物保管(3)货物出库(4)货物盘点(5)残损货物的处理(6)退货处理(7)安全维护3、入库作业流程:入库前准备、商品编码与货位确定、货物接运、货物验收与入库。
4、出库作业流程:(1)订单审核(2)出库信息处理(3)拣货(4发货检查(5)装车(6)发货信息处理。
第三章1、库存(名): 狭义的观点:库存仅仅指的是在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货物。
广义的观点:库存表示用于将来目的、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资源。
2、库存管理的内容:(1)需求分析(2)补充库存(3)费用分析3、影响库存水平的因素:(1)需求量(2)库存维持费用(3)缺货费用(4)订购费用(5)安全库存量。
4、最佳经济批量Q*的算法: Q*= ,D 为某物资的总需求量,通常是年总需求量;S 为订货成本;H 为计划期内单位物资的保管费;5、最小总成本TC*的算法:TC*=DP+ ,P 为单位购买价格。
物流师考试《物流管理》配送管理章节知识点
物流师考试《物流管理》配送管理章节知识点物流师考试《物流管理》配送管理章节知识点导语: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的内容。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物理管理中的配送管理内容吧。
配送管理一、配送方案实施控制1、信息化控制。
2、合理化库存控制,库存控制的目的是:减少超额库存投资,降低库存成本,保护财产,防止延迟或缺货和减少呆滞商品。
3、配送流程控制。
配送各环节的控制要点:收货--储存--拣选--分拣--运输及配送。
运输及配送服务要点:时效性、可靠性、沟通性、便利性、经济性。
二、配送中心的作用、基本类别、基本模式(一)、配送中心作用:(1)从供应商厂商角度分析:①使物流成本得到控制;②实现库存集约化;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促进产品销售;④有利于把握销售信息;⑤有利于实现商物分离。
(2)从需求方角度分析(连锁店为例):①降低进货成本;②改善店铺库存水平;③减少采购、验收、入库等费用;④减少交易费用降低物流成本;⑤促进信息沟通。
(二)、配送中心分类:1.按经营主体分:(1)厂商主导型配送中心;(2)批发商主导型配送中心;(3)零售商主导型配送中心;(4)物流企业主导型配送中心;(5)共同型配送中心2.按服务对象分类:(1)面向最终消费者的配送中心; (2)面向制造企业的配送中心;(3)面向零售商的配送中心3.按配送货物的性质分类:(1)商业货物配送中心(2)非商业货物配送中心4.按社会化程度分类:(1)个别企业的配送中心;(2)公共配送中心。
5.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1)通过型(分拣型)配送中心; (2)集中库存型配送中心(商品中心);(3)流通加工型配送中心(三)、配送中心基本模式:1.基于销售的配送中心2.基于供应的配送中心3.基于资源集成的配送中心。
三、配送中心要素管理、配送中心管理内容1、配送中心管理要素:(1)、配送中心的商品储存量;(2)、配送中心的送货时间;(3)、配送中心的功能配置。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考试重点1.1.1仓储的概念仓储就是指利用仓库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物品的入库、保管、出库的作业,即利用“仓”完成“储”的作业。
1.1.2仓储管理的内容1.仓储的选选址与建设2.仓储作业设备的购置与管理3.仓储作业管理4.库存管理与控制5.其它内容(仓储管理是通过经济、技术方法对于库存物资及设施设备进行的管理,因此还包括人员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多项内容。
1.1.3仓储的类型1.按仓储选择模式划分(1)自营仓储:是企业使用自有的仓库设施对货物进行储存和保管的行为。
(2)公共仓储:是指公司租用不属于自己的仓库货一定数量的库位满足自己的仓储服务需,并支付相应数量的租金。
(3)合同仓储:或称第三方仓储,是在公共仓储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定制化的仓储形式。
2.按货物的处理方式划分(1)保管式仓储——原物返还:(2)加工式仓储(3)中转式仓储——集零为整,化整为零1.1.4仓储的功能1.储存物资,保持原有性质2.调节供需平衡,创造时间价值3.调节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4.反应市场需求情况5.提升产品的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6.降低物流成本1.2.1配送的概念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1.2.2 配送的产生与发展买方市场的形成使供方由出道地位转为被动地位,必须走出去推销产品,还需要送货上门,否则企业就难以维系客户。
供求关系的根本转变,迫使生产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最周到的服务赢得客户和市场份额,而实现最快速度和最周到服务的手段之一,就是配送,因此说,配送就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供求关系变化的结果。
1.2.3 配送的特点(1)配送是由物流节点至客户的一种送货形式。
(2)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
(3)配送不是广义概念的组织物资订货、进货、签约及对物资处理分配的供应,而是供给者送货到户的服务性供应,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
《仓储与配送管理》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入库的商品必须具备以下(ABF)证件才能顺利完成入库作业。
A.入库通知单B.订货合同副本C.质量证明书D.运单E.拣货单F.发货明细表
2.下列哪种活动贯穿于整个仓库作业(A)
A.货品搬运B.货品入库C.货品出差D.货品分拣
3.仓库的叉车是:电动(耗电类)
——计算题
1、某电冰箱注明限高为4层,每箱底面积为0.8米×0.8米,每箱重80KG,,则该电冰箱的单位面积堆存定额为
3、仓储管理的任务:1:利用市场市场经济的手段获得最大效益的仓储资源的配置。2:以高效率为原则组织管理机构。3:以不断满足社会需要为原则开展商务活动。4:一高效率、低成本为原则组织仓储生产。5:以优质服务、程新建立企业形象:6:通过制度化、科学化的手段不断提到管理水平品。7:从技术到精神领域提到员工素质。
10.配送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的紧密结合,是包括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物流活动;从物流的角度来说,配送的距离较短,位于物流系统中接近用户的一端,处于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和末端运输的位置,即配送是最终用户的物流;从商流的角度来说,配送和物流的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是商物分离的运行方式,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是为了更合理、更经济地实现商业目的;从配送的发展趋势看,商流与物流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配送紧紧围绕着商业的目的开展,保证商业目的的实现,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证。
6.流通加工: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7.仓储管理: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
8.配送中心:是专业从事货物配送活动的物流场所或经济组织,它是集加工、理货、集送货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物流结点,也可以说,配送中心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功能的综合。
物流配送管理期末复习
物流配送管理期末复习1.配送的定义: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货物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得点的物流活动。
2.配送的特点1)配送是一种末端物流活动2)配送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3)配送是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的物流活动4)配送是物流和商流有机结合的商业流通模式5)配送是一种小范围、综合性的物流活动3.按配送的主体分类可分为1)配送中心配送2)商店配送3)仓库配送4)生产企业配送4.按配送的经营类型可分为1)销售配送2)供应配送3)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4)代存代供配送5)代理配送5.配送的发展趋势1)加工配送2)及时、应急配送3)共同配送优势主要有:降低配送成本;是车辆满载,减少上路车辆,改善交通及环境;取得就近的优势,减少车辆行驶里程;减少配送网点及设施,节约社会财富。
4)越库配送6.配送中心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为特定的客户服务;2)配送功能健全;3)完善的信息网络;4)辐射范围小;5)多品种,小批量;6)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7.配送中心是接受生产厂家等供货商多品种、大批量的货物,按照多家需求者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低成本、高效率的将商品配送到需求场所的物流节点实施。
8.配送中心的类型按经营主体分类1)厂商主导型配送中心2)批发商主导型配送中心3)零售商主导型配送中心4)物流企业主导型配送中心5)共同型配送中心9.配送中心在连锁商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案例分析P29)10.配送中心的规划的原则1)动态原则2)低运费原则3)服务和竞争原则4)交通便利原则5)统筹原则6)环境保护原则11.配送中心选址因考虑的因素(简答)1)货物的流向和货流量的大小2)客户和供应商的分布3)交通条件4)人力资源条件5)政策环境因素6)城市的发展、自然和地理环境以及经济规模的要求12.确定配送中心的总规模因考虑的因素:①、配送及储存商品的总量②、平均配送量及商品周转速度③、仓库储存面积④、仓库实际面积⑤、物资储存空间13.美国配送中心与日本配送中心的比较(案例分析P68)14.配送作业的作业流程:①、订单处理作业②、进货作业③、储存作业④、配送加工作业⑤、分拣及配货作业⑥、配送作业⑦、送货作业⑧、结算作业⑨、退货作业15.订单处理应遵循的原则(P81)16.进货作业:①、指定进货作业计划②、商品送达③、卸货④、收货⑤、货品的编号标志(具体看看课本P88)⑥、货物分类⑦、核对有关单据和信息⑧、货物验收⑨、处理进货信息17.配送计划制定的影响因素(简答):①、配送的对象(客户)②、配送的货物种类③、配送数量或库存量④、物流渠道⑤、物流的服务水平⑥物流的交货时间⑦配送货物的价值18.制定配送计划的步骤:①确定配送计划的目的②、收集相关数据资料③、整理配送七要素(集体见课本P130)④、制定初步配送计划⑤、与客户协调沟通⑥、确定配送计划19.计算:节约里程法制定配送计划方案(见课本P134)20.影响配送价格的因素:运距、载重量、密度、填装性、搬运、产品特性、市场因素21.配送服务的定价策略:服务成本定价策略、服务价值定价策略、混合定价策略22.配送合理化的原则(了解):规模经济原则、距离经济原则23.配送合理化判断标准(了解):库存标志、资金标志、成本和效益、供应保证标志、社会运力节约标志、物流合理化标志24.组织结构的特征:组织结构的复杂性、组织结构的规范性和组织结构的集权与分权25.配送部门的组织结构类型(了解P168)。
配送(考试重点)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的特点:(1)配送不仅仅是送货,是流通加工、整理、拣选、分类、配货和末端运输等一系列活动的有机结合(2)配送的全过程有现代化技术和装备的支持与保证(3)配送是一种专业化的分工方式(4)配送活动是营销或促销活动的重要手段(5)配送是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的结合配送与一般送货的区别:送货主要体现为生产企业和商品经营企业的一种推销手段,通过送货达到多销售产品的目的。
而配送则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是商品流通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送货方式对用户而言,只能满足其部分需求,这是因为送货人有什么送什么。
而配送则将用户的要求作为目标,具体体现为用户要求什么送什么,希望什么时候送便什么时候送。
送货通常是送货单位的附带性工作,也就是说送货单位的主要业务并非送货。
而配送则表现为配送部门的专职,通常表现为专门进行配送服务的配送中心。
送货在商品流通中只能是一种服务方式。
而配送则不仅仅是一种物流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物流体制,最终要发展为“配送制”。
由配送企业进行集中库存,保证向企业内部的各生产单位进行物资供应,可以取代原来分散在各个企业为保证生产持续进行而设立的库存,这样使企业实现零库存成为可能。
这点在物流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地区实践中已得到证明。
送货则不具有这种功能。
配送的分类:配送的功能:1、集货;2、存储;3、分拣;4、配货;5、配装;6、流通加工;7、送货;8、信息处理。
物流与配送的关系: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活动,在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1.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主要手段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地看成运输中之一种。
2.从商流来讲,配送和物流不同之处: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的产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
海南大学运输与配送管理考试重点
海南大学-运输与配送考试重点(2015 年7 月)百分百都是考试题目第一章1. 配送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2. 运输与配送的区别运输与配送虽然都是线路活动,但二者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如下:①活动范围不同。
运输是在大范围内进行的,如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等;配送范围一般是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范围之内。
②功能差异。
运输是以大批量、远距离的物品位置转移为主,运输过程中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储存功能,一般是点到点进行;配送是以小批量、多批次物品的近距离位置转移为主,但同时要满足用户的多种要求,如多个品种、准时到货、多个到货地点、小分量包装、直接送到生产线、包装物回收等。
为了满足用户的上述要求,配送有时需要进行加工、分割、包装、存储等,配送是多功能的。
③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不同。
运输可采取各种运输工具,只需根据货物特点、时间要求、到货地点以及经济合理性进行选择即可。
配送由于功能的多样化、运输批量小、频率高,只适于采用装载量不大的短途运输工具,主要是汽车。
3. 运输的基本原理运输原理:运输原理是指一次运输或配送活动中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指导运输管理和营运的最基本原理。
①规模原理:是指一次装运量的增大,会使每单位(重量或体积)货物的运输成本下降。
②距离原理:是指随着一次运输距离的增加,运输成本的增加会越来越慢,或者说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减少,即运输成本与一次运输的距离有关。
③速度原理:指完成特定运输所需的时间越短,运输的经济性越好。
4. 运输、配送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①运输、配送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运输、配送主要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解决商品在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位置上存在的背离问题。
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运输与配送。
现代邮政与包裹快递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在搬家、旅游、赠送等活动也需要运输与配送的支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运输与配送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送管理第一章概论一、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需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二、配送与物流的关系:1.配送的距离较短,位于物流系统的最末端,处于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和末端运输的位置,即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
2.在配送过程中,也包含着其他的物流功能,是多种功能的组合。
3.配送是物流系统的一个缩影,也可以说是一个小范围的物流系统。
三、配送的作用及意义:1.完善和优化了物流系统2. 提高末端物流的效益3.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4. 简化事务方便客户 5. 提高供应保证程度四、配送的种类:1.按配送主体所处的行业分类:①制造业配送②农业配送③商业配送④物流企业配送2.按实施配送的节点不同分类: ①配送中心配送②仓库配送③商店配送④生产企业配送3.按配送货物的特征不同分类: ①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②多品种、少批量配送③配套成套配送4.按配送的时间及数量分类:①定时配送②定量配送③定时定量配送④定时定路线配送⑤即时配送5.按经营形式不同分类:①销售配送②供应配送③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④代存代供配送6.按加工程度不同分类:①加工配送②集疏配送7.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类:①综合配送②专业配送五、配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配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配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六、配送模式:企业对配送所采取的基本战略和方法。
七、配送组织工作的基本程序:1. 配送路线的选择 2. 拟定配送计划八、对配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1. 配送计划管理 2. 配送质量管理 3. 配送技术管理 4. 配送经济管理九、配送管理的意义:1. 对于从事配送工作的企业的意义 2. 对于客户的意义和作用 3. 对于配送系统的意义和作用十、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1. 库存标志 2. 资金标志 3. 成本和效益标志 4.供应保证标志 5. 社会动力节约标志 6. 客户企业仓库、供应、进货人力物力节约标志7. 物流合理化标志十一、自营配送模式:指企业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务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
优势: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系统化程度相对较高,既可满足企业内部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配送需要,又可满足企业对外进行市场拓展的需求。
不足:企业为建立配送体系的投资规模将会大大增加,在企业配送规模较小时,配送的成本和费用也相对较高。
十二、共同配送模式: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体。
优势:有利于实现配送资源的有效配置,弥补配送企业功能的不足,促使企业配送能力的提高和配送规模的扩大,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十三、配送模式包括:1. 自营配送模式 2. 共同配送模式 3. 互用配送模式 4.第三方配送模式十四、第三方配送模式的运作方式:十五、配送模式的选择:1. 确定型决策 2. 非确定型决策P33 (计算题)第二章配送业务流程一、进货作业划分:订货、接货、验收入库二、货物编码的方法:1. 按数字顺序编码法 2. 数字分段法 3. 分组编码法 4.按货物特性编码法 5. 后数位编码法 6. 混合编码法三、货物验收:指对货物质量和数量进行检查。
四、常用的储存作业方法:1. 定位储放 2. 随机储放 3. 分类储放 4. 分类随机储放 5. 共同储放五、订单处理:从客户的订单起,到开始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
六、补货的基本方式:1. 按每次补货数量分:①整箱补货②托盘补货③货架上层—货架下层的补货方式2. 按补货周期分:①批量补货②定时补货③随机补货3. 其他补货方式:①直接补货②复合式补货七、送货作业的基本业务流程:1. 划分基本送货区域 2. 车辆配载 3. 暂定送货先后顺序 4. 车辆安排 5. 选择送货路线 6. 确定每辆车的送货顺序7. 完成车辆配载八、基本的配载作业原则:1. 重的货物在下,轻泡的货物在上2. 后送先装,即按客户的配送顺序,后送的、远距离客户的货物先装车,先送的、近距离客户的货物后装车。
3. 根据货物特性确定不同的运送方式和运输工具4. 根据货物的特性安排配载,不相容的货物不能用同一辆车送货,需要不同的送货条件的货物也不能用同一辆车送货。
5. 外观相近、容易混淆的货物应尽量分开装载。
九、配送加工:根据客户的要求,对货物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
十、配送加工的目的:1. 强化流通阶段的保管功能 2. 回避流通阶段的商业风险 3. 提高产业的附加价值 4. 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5.提高运输和保管的效率第三章分拣作业管理一、分拣作业的分类:1. 按订单的组合:按单分拣和批量分拣2.按人员组合:单独分拣方式和接力分拣式3.按运动方式:人至货前分拣和货至人前分拣4.按分拣信息:分拣单分拣、标前分拣、电子表前分拣、RF分拣二、按单分拣特点:1. 按订单分拣,易于实施,而且配货的准确度较高,不易出错。
2. 对各客户的分拣相互没有约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的紧急程度,调整配货先后次序。
3. 分拣完一个货单,货物便配齐,因此,货物可不需再落地暂存,而是直接装上配送车辆,这样有利于简化工序,提高作业效率4. 客户数量不受限制,可在很大范围内波动。
分拣作业人员数量可以随时调节,在作业高峰时,可以临时增加作业人员,有利于开展及时配送,提高服务水平。
5. 对机械化、自动化没有严格要求,不受设备水平限制。
三、批量分拣特点:1. 工艺难度较高,计划性较强,和按单分拣相比错误率较高2. 有利于车辆的合理调配,规划配送路线,与按单分拣相比,可以更好地利用规模效益。
3. 对到来的订单无法作及时反映,必须等订单达到一定数量时才做一次处理,会有停滞时间。
只有根据订单到达的状况作等候分析,决定适当的批量大小,才能将停滞时间减至最低。
四、决定分拣策略的主要因素:分区、订单分割、订单分批及分类。
五、订单分批的原则:1. 按时窗分批 2. 按综合计量分批 3. 固定订单量分批 4.智能型分批六、分拣作业系统规划:商品订单资料分析→分拣单位决定→分拣策略运用→分拣信息设计→设备选用及布置设计第四章 配送系统优化一、 配送系统的构成包括的要素:1. 配送系统的主体 2. 配送系统的客体 3.配送系统的环境 4. 配送系统的设施设备二、 配送系统的特点:1. 配送系统是一个小型的物流系统2. 配送系统的服务以客户为中心3. 配送系统的时间管理要求高、难度大4. 配送系统的需求(输出)特点是客户多、批量小5. 配送系统的服务对象不确定三、 配送系统的目标: 快速 及时 可靠 节约四、 配送系统设计的逻辑程序:确定配送系统目标→详细调查→制约因素分析→收集数据→数据分析→配送系统设计与完善五、 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的指标:1. 车辆使用效率 2. 整体配送效率六、 配送需求计划:制造需求计划的编制原理和方法在配送领域中的应用。
七、 配送需求计划原理:P117八、 多起讫点的运输路线规划问题:图上作业法 近似解法 节约法(计算题) P133-137第五章 配送中心规划一、配送中心:指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① 主要为特定的客户服务;② 配送功能健全 ③ 完善的信息网络 ④ 辐射范围小 ⑤ 多品种、小批量 ⑥ 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二、配送中心的分类:1. 按配送中心的设立者分类:① 制造商型配送中心② 批发商型配送中心 ③ 零售商型配送中心 ④ 专业配送中心2. 按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分类:① 城市配送中心 ②区域配送中心3. 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①储存型配送中心②流通型配送中心③加工型配送中心三、配送中心规划的程序:1. 前期准备 2. 确定目标及原则 3. 选址规划 4. 能规划 5. 布局规划 6. 设施设备规划7. 信息系统规划四、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1. 自然环境因素:①气象条件②地质条件③水文条件④地形条件2. 经营环境因素:①经营环境②货物特性③配送费用④服务水平3. 基础设施状况:①交通条件②公共设施状况4. 其他因素:①国土资源利用②环境保护要求③周边状况第六章配送绩效管理一、绩效评价:指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依据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业绩和效益作出客观、标准的综合判断,真实反映现实状况,预测未来发展前景的管理控制系统。
二、绩效管理:试用绩效评价信息来实现组织文化、体制、过程的积极变化,帮助组织设定一致的绩效目标,合理分配资源,分享绩效成效。
三、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的区别:绩效管理关注过程,而绩效评价关注结果。
绩效评价只负责建立绩效评价体系,选择评价指标集、评价模型、评价方法,最后得出评价报告;而绩效管理不仅包括所有的绩效评价的内容,还包括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调整、优化业务流程,制定新的激励措施等内容,与供应链决策支持过程有功能交叉。
四、配送作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 配送作业计划的设计:①配送计划的应变性指标②配送计划的全局性指标③配送计划的效益性指标2. 配送作业流程的执行:①配送作业的速度②配送作业的能力利用率③配送作业的一致性④配送作业的灵活性3. 配送效果的反馈:①顾客满意度②顾客市场份额递增率③从顾客处获得利润的综合值五、配送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方法:1. 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①BSC方法(平衡计分法)②SCOR模型(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2. 配送绩效评价的数学方法:①层次分析法②数据包络分析法③模糊综合评价④BP神经网络第七章农业配送管理一、农业配送的特性:1. 农业配送环境的制约性 2. 农业配送主体的特殊性 3.农业配送客体和配送工具的多样性 4. 农业配送路径的复杂性 5. 农业配送时间竞争的双向性和局限性 6. 农业配送需求的不确定性第八章制造业配送管理一、制造业配送的特征:1. 复杂性 2. 有序性 3. 配套性 4. 定路线定时性 5.高度准时性二、发展制造业配送的意义和作用:1. 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2. 简化事务,方便客户 3. 提高供应保证程度 4. 降低缺损,防止内盗第九章批发零售业配送管理一、连锁商业企业配送的特点:1. 变价快 2. 订单频繁 3. 拆零4. 退货 5. 更换 6. 保质期第十章快递业配送管理一、快递业配送的特性:1. 托运人对快递货物的配送时间要求高2.配送客体—快递货物通常体积不大、价值较高或产品难以替代3. 配送路径通常需要门到门服务,配送成本较大4. 服务对象分散,地域分布广,需要完善的配送网络系统5. 大多数快递业配送需要建立在航空运输的基础上,实现航空运输与地面中转的紧密配合6. 快递业配送环境以城市为主,并且对配送质量有很大影响二、我国快递业配送主要存在的问题:1. 航空公司客货混载的运输方式限制了快递业配送速度的提高2.快递业信息技术应用滞后,信息网络不完善,限制了配送系统的建设3. 一些地方政府对快递企业开展配送业务在时间、区段、运输工具等方面的限制,降低了快递企业的配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