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戏曲舞台美术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与戏曲舞台美术的联系
中国画与戏曲舞美,作为民族艺术,具有相同的美学精神――写意。
“写意是中国古
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限制的突破,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
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一个与实际的生活形态相去甚远,艺术的韵律随着心意
流荡的天地――当然,不会是一个逼真的幻境。
”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因此,从
传统的表演方法中,可以看出京剧的舞台设计,不是写实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民族戏曲
歌舞化的写意风格。
”梅兰芳:《谈谈京剧的艺术》京剧舞美如此,所有的戏曲舞美皆如此。
戏曲舞美的写意性,表现在它重神似而不求形似,舞台上的一切形象都是生活真实的
提炼、升华、夸张、变形、虚拟、隐喻等等。
例如传统戏曲中舞台的一桌二椅,并不是真
桌椅,可以显示各种不同的环境:椅放于桌前,表示大厅、前厅、客堂等;椅放于桌后,
则表示内室、书房等;桌椅的变换搭配,又可表示山坡、城楼、船只、卧床等等。
这种写
意性,与西方戏剧舞美的写实性追求形象与生活逼真的美学精神,恰成鲜明的对照。
同样,中国画也以写意为其美学精神。
宋代的苏东坡就反对以形论画,主张以神品画,他说:“论真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意思是说,如果以逼真的形似评论绘画,那就是
“小儿科”。
国画大师齐白石也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
”
他也主张“神似”而非“形似”。
中国画不像西洋油画那样,讲究焦点透视,严格区分明暗,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讲究散点透视,也不严格区分明暗,而是以线条为主要造
型手段,通过粗细、顿挫、方圆、疾徐、转折等变化,表现形象和质感。
写意画自不必说,即或是工笔画,也绝对不是对生活真实的模仿,同样以神似为主。
戏曲舞美与中国画,在相同的美学思想的指引下,在具体的艺术呈现上,也有许多相
似的表现手法。
1.虚拟法。
所谓“虚拟法”,就是以虚代实,即不用原实物或只用部分原实物来表现
该物。
戏曲舞美中的以山片代山、以布城代城、以马鞭代马、以船桨代船、以车旗代车、
以红布包盔头帽子代人头、以壶杯代酒宴等等,都是尽人皆知、早被观众认同的虚拟法。
同样,中国画也讲究虚拟法,即以部分表现全局,别生情趣,妙不可言。
例如《密林深处
见酒家》,不画酒馆,只画酒幌;《蛙声十里出山泉》,不画青蛙,只画蝌蚪;《踏花归去
马蹄香》,香气无法画出来,而在奔马的马蹄周围画上几只蜜蜂,以表现花香的奇浓,真
可谓情趣盎然。
2.变形法。
所谓“变形法”,就是运用联想、想像等手法,进行艺术再造,创造出生
活中并不存在的形象,但又与生活中的形象有某些相似之处,即生活形象的艺术变形。
戏
曲舞美的变形法很多,如服装中蟒的独龙蟒、团龙蟒,开氅上的麒麟,道具的大旗上的绣
舞龙、方旗上的绣戏珠舞龙,服装斗篷上的绣凤彩牡丹等等,其中龙、凤、麒麟等形象,
就是再造的形象,就是艺术变形。
其实,龙、凤、麒麟这些形象,有的是中华民族原始先
民的图腾,有的是吉祥富贵的象征与符码,而创造这些变形形象的,最早源于中国绘画艺术。
中国画中的龙、凤、麒麟等,比比皆是,而“画龙点睛”的典故,也来源于中国画。
3.夸张法。
所谓“夸张法”,就是突出夸大某些形象特点,以强化艺术效果的手法。
戏曲舞美的夸张法很多,如布景中以铜钱大图案作窗户,突出人物爱财如命的性格,又如
脸谱,就是典型的化妆夸张法。
中国画的夸张法也很多,如大写意、泼墨法等等,都使形
象的特点夸大突出。
4.意境法。
所谓“意境法”,就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的艺术手法。
戏曲舞美以创造
意境为美,如《西厢记》“送别”一场,布景中的黄叶、红枫,与人物的离情别绪密切相关,使景与情合二而一。
中国画也一向讲究“画中有诗”,即画景与诗情水乳交融,创造
出艺术的意境。
戏曲舞美与中国画是双向交融的。
一方面,中国画直接进入舞美,成为舞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京剧《魂断五国城》、评剧《伯虎吟》中,就分别用宋徽宗和唐寅的原创国画为布景。
另一方面,戏曲舞美也成为中国画的素材。
例如著名国家家叶浅予先生所画的许多戏
曲人物画,就吸收了戏曲舞美的服装、化妆等精华。
因此,中国画与戏曲舞美都以写意传神、气韵生动为共同的美学思想,它们与西方戏
剧舞美和油画的追求形似的“高保真”的美学精神,迥然有别。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