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

合集下载

中国时空演变规律

中国时空演变规律

中国时空演变规律
中国时空演变规律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

以下是部分内容:
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处于“东亚热带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季风”共同影响的区域,独特的季风气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旱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历史旱涝灾害方面,自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之间,中国发生较大的水灾约1029次,较重的旱灾达到1056次。

近60多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旱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发生范围以及严重程度上都呈现出增加的态势。

在区域大地构造方面,太古代以来,中国大陆岩石圈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岛状古陆到大陆板块的发展过程。

侏罗纪以来,原来的华北板块属于欧亚板块的一部分,其东部地区成为亚洲东部活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时空演变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若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国旱涝灾害时空演变规律

中国旱涝灾害时空演变规律

中国旱涝灾害时空演变规律一、旱涝灾害的时间变化规律1.旱涝灾害的年代际变化中国旱涝灾害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

根据历史资料,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旱涝变化周期。

在每个周期中,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都有所不同。

同时,不同地区的旱涝灾害也存在着差异。

2.旱涝灾害的年际变化旱涝灾害的年际变化主要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某些年份,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而在另一些年份,降水较少,容易发生干旱灾害。

这种年际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

3.旱涝灾害的季节性变化中国旱涝灾害的季节性变化也非常明显。

春季是旱灾多发的季节,而夏季则是涝灾多发的季节。

这种季节性变化与气候带和季风气候的特点有关。

二、旱涝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1.旱涝灾害的区域分布中国的旱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东北平原等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容易导致旱涝灾害的发生。

此外,沿海地区也容易受到台风和暴雨的影响,引发洪涝灾害。

2.旱涝灾害的空间相关性中国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在同一气候区域内,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同时,不同地区的旱涝灾害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3.地形影响因素地形地貌对于旱涝灾害的影响非常大。

地势较低的地区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而地势较高的地区则容易发生干旱灾害。

此外,山脉和水系的分布也影响着降水量的分布和流向,进而影响旱涝灾害的发生。

三、旱涝灾害的演变趋势1.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中国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也在发生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蒸发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加剧了干旱的程度。

同时,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也使得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

2.人类活动对旱涝灾害的影响人类活动对于旱涝灾害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等行为都会影响地表水文和气候条件,进而影响旱涝灾害的发生。

3.未来旱涝灾害的预测基于气候模型和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对未来旱涝灾害的趋势进行预测。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及减灾对策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及减灾对策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及减灾对策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和经济的发展,灾害已愈来愈成为世界性的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社会安定的重大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种类齐全、灾害频发、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对我国自然灾害的研究,分析我国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灾害成因机制,寻求减灾对策,实现在灾害减值中获得相对增值的效益。

与此同时,利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简称IDNDR)”的机遇,加强国际合作,从而提高研究水平。

本文就是基于上述认识,在对我国灾害(主要是自然灾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减灾对策。

一、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特征自然灾害是加害因素的自然力与受害方面的社会发生矛盾而产生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由于人类社会因素的干扰而触发、加剧自然灾害的现象;广义的自然灾害即包括突发性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等,也包括非突发性(缓变)灾害(国外近期的文献称为环境灾害(Environment hazards),例如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

各种自然灾害,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常是相互关联的,某种灾害的发生常常触发或伴发另一种灾害,形成灾害系列。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特征,某些灾害经常发生在特定地区,不同地区常出现不同的灾害,同一地区的各种灾害也常常具有发生上的因果关系而构成灾害链。

因而,除了对各种自然灾害分别进行研究外,还必须强调对灾害进行地区性的全面研究,以作出统一的区域性对策。

此外,灾害的研究及减灾对策的制定牵涉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多个领域,因而对灾害及减灾对策必须作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1.中国自然灾害特征综合我国各方面研究及有关统计资料,我国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征。

(1)成因背景复杂我国地形和地质构造都很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

我国处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交绥地区,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

据研究认为,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每年分别以10cm、7.5cm 的速度漂移。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且呈阶梯状下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尤其风沙、黄土、岩溶地貌分布地区,都成为各种地质、地貌灾害多发地区。

水资源的年际年内变化和水旱灾害

水资源的年际年内变化和水旱灾害

水资源的年际和年内变化中国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也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虽然这种雨热同季的情况对农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降水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都很大,而且愈是缺水的地区变率就越大。

同样,河川径流在年际和年内均有较大的变率。

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际和年内的变率大,不仅给开发利用带来困难,而且也是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

一、年际变化我国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亦极不均匀,时而为丰水年,时而为枯水年,经常发生旱、涝及连旱连涝灾害。

年降水量年际变化通常用Cv值来表示,Cv即变差系数,系数大表示变化大,反之则小。

在兰州秦岭一线以及长江中游以南地区,Cv值一般在0.25以下,其中西南诸河通常为0.20以下,是全国年降水量Cv值最小的地区。

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及华北地区,介于0.25~0.35之间。

东北的东部为0.20~0.25,西部0.25~0.30。

广大西北地区,大部分在0.40以上。

各地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的大小,还可用降水极值的对比K值来加以说明。

各地历年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K值小,说明变化小。

西北地区的K值最大,可超过8(山地除外);华北为4~6;东北一般3~4;南方较小,通常为2~3;西南<2。

与年降水量相应的径流的年际变化情况,总的趋势两者基本一致,且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但受到流域的径流补给来源以及下垫面等因素影响,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与年降水量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如西北干旱区的一些河流,由于有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有的河流补给比重还相当大,它与雨水补给部分起到相互补偿的作用,即某年天气炎热,降水少而融水多;反之降雨多时则融水少,因此,其年径流的Cv值就小,一般在0.20以下。

另外,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年径流的Cv值也小。

中国年径流变差系数Cv的地区分布,在江淮丘陵和秦岭一线以南在0.5以下,两湖盆地以南一般在0.3~0.4;淮河流域在0.6~0.8之间;华北平原可超过1.0,个别河流达1.30以上,是我国年径流变差系数最大的地区;东北山地一般在0.5以下,而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可达0.8以上;黄河流域一般在0.6以下;内陆河流域除山地在0.2~0.3外,几个大盆地为0.6~0.8;内蒙古高原的西部>1.0,最大达到1.2。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灾害时空分布规律探讨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灾害时空分布规律探讨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灾害时空分布规律探讨摘要:干旱向来都是我国农业的一大气象自然公害,给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干旱情况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危害越来越显著。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干旱更是肆虐四方。

我们对干旱的研究迫在眉睫,干旱的分布有其自带的时空性规律。

掌握了这一规律,我们对干旱的防治就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这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意义。

正文1.引言近年来干旱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

沙漠化,沙尘暴与旱灾互为因果,共同肆虐,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长期受到干旱的威胁。

而我国北方地区包括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受地理环境与季风气候的影响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地区,干旱自古横行。

2.干旱成因干旱的成因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首先,客观方面包括大气环流和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貌等的影响。

北方地区属亚洲季风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季风和台风等因素影响,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年内季节分配不均衡,年际变化也很大。

西北地区深居欧亚大陆腹地,高山环绕,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干旱区之一;华北地区大部分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受东亚季风影响,年际降水变率大,季节分布不均,干旱经常发;东北地区干旱相对发生较少,但如若从东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被阻,降水减少,也易发生干旱。

北方地区水资源组合不平衡,也是造成干旱缺水的原因,北方土地多,水资源少,不能满足农田用水的需要。

北方地区多山脉,丘陵,平原较少,地上水容易流失,这也是造成干旱的一大客观因素。

其次,是人为的主观因素。

北方地区植被被严重破坏,减少了自然降水向土壤的渗入时间和渗入量,形成大量地表径流,进而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北方以水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大多比较落后,大部分地区采用漫灌的方式,这种方式对水的利用极低,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中国灾疫的时空分布规律

中国灾疫的时空分布规律

中国灾疫的时空分布规律
中国是一个广大的国家,其面积、人口、自然环境均非常复杂多样。

由于地域与气候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在疾病流行和自然灾害上都有其独特的时空分布规律。

以下是中国灾疫的时空分布规律:
1. 西南地区:由于这一地区的湿润气候和地形条件,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此外,西南地区还存在某些寄生虫病和热带疾病的高发地区,如血吸虫病、疟疾、脑膜炎等等。

2. 华南地区:由于其湿润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条件,华南地区经常受到风暴雨、海啸、海洋灾害、台风以及洪涝等灾害的侵袭。

此外,由于热带气候的存在,华南地区也是热带病、寄生虫病的高发地区。

3. 西北地区:由于干旱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西北地区常常发生旱灾和沙尘暴。

在这一地区,各种呼吸道疾病和细菌病的发病率也较高,如结核、肺炎等。

4. 华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华北地区瞬变天气和干冷的气候条件经常导致大规模的旱灾和暴雪。

此外,由于地表水的匮乏和水资源的短缺,这一地区还存在着因缺水引起的人为灾害。

总体而言,中国的地域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在灾害和疾病流行方面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时空分布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缓解灾害以及控制疾病的传播。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精品文档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精品文档

14
东北地区灾情居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绝对灾情 指数高于西北、华北地区,以旱灾和风雹灾害为 主。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仅次于内蒙古的 全国旱灾严重受灾的省份,黑龙江是仅次于内蒙 古的全国风雹灾害受灾最严重的省份。 西北地区是全国灾情较轻的区域,绝对灾情指数 仅高于华北地区。陕西省洪涝( 滑坡、泥石流) 灾 害受灾较重,新疆风雹灾害受灾较重。
作业2:
阐述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对我国而 言,可采取哪些减灾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生态 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正好位于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 (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灾害 带)的交汇处,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 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我 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 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 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12
西南地区灾情仅次于华中,也是全国灾情
最为严重的区域,以洪涝( 滑坡、泥石流) 、 旱灾、地震和风雹灾害为主。四川是全国 洪涝( 滑坡、泥石流)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云南是全国风雹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同时两省也是全国旱灾严重受灾的地区。
13
华东地区是全国灾情较为严重的区域,绝对灾情 指数仅次于华中和西南地区,以洪涝( 滑坡、泥 石流) 和台风灾害为主。安徽是全国洪涝( 滑坡、 泥石流) 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浙江、福建 是全国台风灾害最严重的两个省份。 华南地区灾情在全国居于中等水平,以台风灾害 为主。广东是全国台风灾害最严重的 3 个省份之 一,海南、广西位居全国台风灾害较为严重的地 区。
8
(5)地震灾害。大致以北纬35°N和东经
105°E这两条线为界,可将我国地震灾害 的分布分为4个象限。西南、西北地区地震 最多,华北地区次之,东南和东北地震最 少(台湾除外)。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广人稀的发展中国家,全国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达到了960万平方公里。

在这个面积如此广阔的
国家中,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水资源在时空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区性。

从时间上来看,中
国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其中7-9月的雨季,是中国境内很
多地区汛期高峰,水资源量大,水质相对较好;而冬、春则是我国大
部分地区的旱季,水资源供应比较紧张。

从空间上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水资源丰富,年降水量大,地下
水丰富,水质较好;而我国西北地区、内蒙古、青海等地,则属于水
资源较为贫乏的区域。

其次,中国水资源利用率偏低。

虽然中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但水
资源的总利用率却只有不到50%,其中一部分是由于资源分布不均衡,另一部分则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大量的工业、城乡居民和
农业活动都对水资源的利用产生了影响,造成了部分水资源的浪费和
损失。

最后,中国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存在较大的困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管理难度不断增加。

加之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加剧,水资源管理越来越严峻。

例如,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导致水资源的供应口径越来越小。

政府和相关机构在对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需要更加努力。

综上所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呈现出“分区性”,同时我国需要更加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的自然灾害

1938年
黄河及淮河流域 1985年8月
1991年夏季 1998年夏季
辽河流域
江淮流域 长江和松花江流域
1939年7、8月 海河流域 1947年8、9月 珠江流域
活动一:【图表分析】 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 “我国洪涝分区”图,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 特点。 1、我国的洪涝灾 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的各 害主要集中在七 大河、大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大流域。 2、东部多,西部 少;沿海多,内 陆少; 平原湖区 多,高原山地少; 山脉东、南坡多, 西、北坡少。
1、根据材料一、二,我国受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区旱灾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该地区旱灾一般出现在 春 季,为什么?
地区,该地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
华北 春季 多旱 原因
春季雨季未到,降水少,地表干。
春季大风天气多。
适逢冬小麦返青季节,需水量大。
2、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严重的春旱?
3、长江中下游伏旱的原因:
修建水库 控制人口数量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 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
浪费多,利用率低 水污染严重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减少水污染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活动一:【图表分析】
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 “我国洪 涝分区”图,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伏旱为主 长江以南: 华北、东 春旱为主, 北地区: 春夏连旱 西南地区: 冬春连 旱为主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
(2)水土资源分配不平衡是我国干旱灾害的主 要原因
北方地区耕地多,水少;南方地区 水多而耕地少。
(3)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加剧干旱: ①农业活动:

近60年我国旱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近60年我国旱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近60年我国旱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姚亚庆;郑粉莉;关颖慧【摘要】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covered area and affected area by flood and drought during 1950—2010,the tendency of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vered area and affected area had an increasing tendency over the time for flood and drought .Especially since the1990s,the area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before .Meanwhile,the covered area was 1 .4 time that of the average . In term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influence by the disaster was different in everyregion .Flood was as serious as drought in east China,central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drought was the main disaster in north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and flood was the main issue in southwest China .The most serious covered areas by drought and by flood were north China and east China,accounting for 1 1 .09%and 7 .19%of the total covered areas countrywide,respectively . Therefore it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to reduce the losses by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defense and mitigation against disasters .%基于对1950—2010年我国旱涝灾害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旱涝灾害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

中国的水文灾害.

中国的水文灾害.

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
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特 别是雨期大范围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 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 大洪水
返回
因素 域特

因 自然 因素



滞洪能力 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泄洪能力 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不足 长江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减少,水土
D.来自下游的洪水修堤筑坝
返回
解析:第(1)题,旱灾即水的供应量远小于需求量,西南地区 虽位于湿润地区,但由于2010年3、4月份的降水较常年同期 偏少即水的供给量减少而同期气温偏高、蒸发量大即水分的
损失较大,从而导致了灾害。第(2)题,该地的河流以积雪融
水补给为主,因此这里的洪水最可能是由积雪融化引发的, 可以通过疏浚河道、修堤筑坝等措施加以应对。 答案:(1)B (2)C
返回
山脉 东坡 和南坡多,西坡 东坡和南坡多为迎风坡和向阳坡,
和北坡少
2.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成因、时空分布特点 类型 成 因 分布地区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 中下游 台风暴雨、 平原(大兴安岭—阴山—贺兰 山—六盘山—岷山—横断山以 集中发生 发生时间
暴雨
洪水
梅雨锋 暴
雨形成洪水

东地区);首先是七大江河中下 在4~9 月
⑤盐业、渔业、海洋养殖
⑥海防林密集
A.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我国东部海岸地带的海岸大部分属石质海岸,并且 海防林稀疏。东部海岸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人口 密集,经济活动密度大,极易受到风暴潮影响。
答案:D
返回
[随名师· 细解教材] 长江流域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长江流域水 文灾害多发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下表所示: 因 素 气候 自然 及流 影 响

2.2 我国的干旱、洪涝、

2.2 我国的干旱、洪涝、

我国东部像太行山这样的大致呈南北走 向的山脉或山地缺口处,使入侵我国的 寒潮很容易进入我国的黄河流域,甚至 是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三是地形对冷 空气也有涉引的作用,如大兴安岭西坡 缓东坡陡,西部缓坡涉引冷空气很容易 爬上山顶后长驱直下,加剧东部地区的 降温幅度。
四、影响我国的台风
四、影响我国的台风
④此外还有中下游围湖造田,江堤 失修或筑堤质量差等。
我国的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
我国的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
在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中 下游平原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 其中海河中下游、淮河中下游、长 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的 多洪涝区。
我国的洪涝灾害的时间分布
我国的洪涝灾害的时间分布
夏季的锋面雨带的推移和热带 气旋的强弱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 天气系统。暴雨洪涝是我国最主要 的洪涝类型。
【探究活动】
1.为什么在赤道的海洋上不会生 成台风? 2.为什么在高纬度的海洋上也不 会生成台风? 3.想一想,台风登陆后会逐渐减 弱还是逐渐增强?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主要类型: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主要类型:
2.空间分布: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主要类型:
2.空间分布: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分配: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主要类型:
2.空间分布:
3.时间分配: 4.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1.寒潮的概念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4.寒潮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不 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在哪里?为什么?
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 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 原因: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 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 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 东、海南、台湾等地,受寒潮影响相对较小。 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 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而寒潮不易侵入。

中国近50年旱灾灾情分析

中国近50年旱灾灾情分析

第24卷第1期中国农业气象2003年2月中国近50年旱灾灾情分析Ξ李茂松,李 森,李育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要:20世纪后50年全国受旱面积和受旱成灾面积呈上升趋势,各年代旱灾成灾率也呈上升趋势;2000年是建国以来旱灾最严重的一年,全国受旱面积和成灾面积分别达4054万hm2和2678万hm2。

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旱面积和成灾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是中国的干旱重灾区。

总结了有关干旱发展预测的研究,对未来一段时期旱灾的可能发生情况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有关旱灾防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旱灾;灾情变化;趋势预测;防御对策 中国是一个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据统计,全国每年旱灾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5%以上, 1950~2000年所统计的5项气候灾害(干旱、雨涝、台风、冻害、干热风)中,干旱灾害发生频次约占总灾害频次1/3,为各项灾害之首。

由于干旱往往具有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较大,所以研究中国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对粮食产量、水资源和能源、林牧渔业等经济部门的影响是有意义的[1,2]。

本文结合中国近50年的旱灾统计资料,分析旱灾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并对未来旱情的可能发展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对干旱的预测、监控、防御和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中国旱灾的时空分布规律中国旱灾发生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全国范围看,春夏季节旱区主要在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夏秋季节旱区转移至长江流域,直至南岭以北地区;秋冬季节则移至华南沿海;冬春季节再由华南扩大到西南地区。

从干旱的地区分布看,华北、西北和东北经常有春旱,有时出现春夏连旱;秦岭、淮河以北春夏连旱较频繁,夏旱次之,个别年份有春、夏、秋连旱,该地区由于降水较少且变率大,干旱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加上该地区人口较多,耕地资源丰富,形成水土资源不平衡,是较突出的受旱区;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多夏旱(伏旱)和秋旱,华南南部干旱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和秋季,个别年份有秋、冬、春三季连旱,川西北多春、夏旱,川东多伏旱;北部和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大部地区属常年干旱、半干旱气候,旱灾对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也造成严重的影响[3]。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主要受到气候、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资源时间分配规律:
季节性分配:中国的水资源在不同季节分配存在明显差异。

夏季雨季时,大部分地区会出现丰水期,水资源相对较丰富;而冬季旱季时,水资源相对较为匮乏。

地域差异: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中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配存在显著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相对湿润,水资源相对丰富,而西北地区则是干旱地区,水资源非常有限。

区域性分布:水资源在中国的区域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南方地区相对湿润,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干燥,水资源相对较少。

人类活动影响:人类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也对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产生影响。

例如,大型水库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调节水资源的分配,提供稳定的供水和灌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分配。

灾害地理学

灾害地理学

二、我国洪水灾害的时空规律。

1.我国的洪水的时空分布是:在东部季风区集中发生在每年的春、夏、秋季,夏季最为严重,由南向北推移。

2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变化规律: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多,高原山地少。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等是洪水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等是洪水灾害比较少的地区。

3我国洪水灾害的时间变化规律:发生频繁。

据《明史》和《清史稿》资料统计,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543年中,范围涉及数州县到30州县的水灾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发生3次,其中范围超过30州县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

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

特别是50年代,10年中就发生大洪水11次。

(1) 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的原则.在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非工程措施的建设,为防洪调度决策及时提供水情、工情等可靠信息. 在水文信息的监测预报方面,要改变目前雨情、水情信息不能共享和信息有偿服务的现状,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效能,避免重复工作等浪费现象. 进一步加快全区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提高降雨预报和对洪水信息的预报水平和预警能力.(2) 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积极推动洪水风险管理.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城市与基础设施建设大都没有考虑洪水风险,无序发展现象严重,一旦发生洪灾,损失惨重. 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洪水风险管理,制定政策法规,控制高风险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向低风险地区转移,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洪水保险研究,力争早日实施.(3) 注重面向公众的洪水风险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患意识,将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面向社会广泛开展防洪减灾宣传,制定和公布各地洪水风险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减灾知识水平,增强减灾风险防范意识. 同时应在中小学校开展灾害预防普及教育,从小树立防灾意识.(4) 全面保护现有森林,根据地区地貌特征和森林资源分布特点,从各类型区的生态需要出发,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在山坡丘陵区实行水土保持耕作方式.(5) 改进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选择种植耐涝作物;合理安排作物种植布局,调整作物生长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避开洪涝灾害发生期.三、滑坡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以下征兆: 1 、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出现隆起现象; 2 、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滑动现象; 3 、滑落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并从裂缝冒出热气或冷风; 4 、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6.1气象灾害 第一课时 旱涝灾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6.1气象灾害  第一课时 旱涝灾害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第一课时旱涝灾害探究一洪涝灾害考向1洪涝的成因据印度尼西亚救灾署报告,截至2019年3月18日,印度尼西亚巴布亚首府查雅布拉的洪水已经造成79人死亡。

读图,完成1~2题。

1.查雅布拉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是()A.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B.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强度大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D.河流密布,汇水面积大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查雅布拉地处赤道附近,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强度大,A项错误,B项正确;查雅布拉附近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易排水,C 项错误;该岛屿河流短小,汇水面积小,D项错误。

2.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 A.植被破坏严重B.大量围湖造田C.防灾意识不强D.城市建设加快答案 A解析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面积广大,受经济利益驱动,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加剧,故A项正确。

考向2洪涝的危害美国The Drive网站2019年3月18日报道,由于近日的融冰加上暴雨,导致美国中部的密苏里河洪水泛滥,内布拉斯加州出现50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并波及了位于该州的美国空军战略指挥部所在的奥福特空军基地。

读图完成3~4题。

3.内布拉斯加州罕见的洪涝灾害可能诱发()①泥石流②河道淤塞③土壤退化④水土流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解析洪涝灾害会诱发泥石流,加剧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但不会造成土壤退化。

4.内布拉斯加州罕见的洪涝灾害给当地人类活动带来的危害有()①淹没农田,使大量农作物不能及时收获②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③危及国防安全④损坏住房,经济损失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D解析此次洪涝发生的时间为3月,正处于农作物生长或播种期,对农作物收获影响不大,排除①。

探究二干旱灾害考向1干旱的成因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

中国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及灾情

中国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及灾情

中国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及灾情 1.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旱灾——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 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地震灾害——台湾、华北、西北、西南 泥石流、滑坡——西南 台风——东南沿海 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华北——旱涝、地震 华东、华南——台风、旱涝 西北——风沙、地震 西南——地震、滑坡、泥石流 东北——旱涝、低温灾害 2. 主要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中国正好位于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

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我国灾种多、灾次频的原因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概括。

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位置移动的快慢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

将这些影响灾害形成的因素与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对应起来,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从夏季风的推进和锋面雨带的推移两个方面解释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西南板块活动地区;从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方面解释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西南区;从纬度与气候方面分析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从海陆位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来解释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

(2)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画一条人口分界线,此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

人口的这种不平衡分布,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相结合,使得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精品高中地理 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精品高中地理 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亚带成网的特点。

从西向东,大体以贺兰山一龙门山一横断山和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武夷山一十万大山为界分三大区。

西区是高原山地,地壳变动强烈,地震、冻融、雪灾、冻害、雹灾、泥石流、沙漠化、旱灾、森林灾害较为严重;中区是高原、平原的过渡带,以山地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旱灾、洪水、雹灾和森林灾害为主;东区则是我国海洋与海岸带灾害、平原地质灾害、旱灾、涝灾、洪水、农作物病虫害最为严重,其中某些地带也是强震易发生地带。

从北向南,阴山一天山、秦岭一昆仑山、南岭一喜马拉雅山等巨大的山系横贯我国大陆。

沿这些山系,山地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森林灾害严重。

从北向南我国纵贯寒带、温带和热带,气象条件复杂,山系两侧诸大江河流域气象灾害严重,所以这些地带是我国洪水、旱、涝、平原地质灾害、土壤沙化和农作物病虫害最为严重的地带,由于中国东部地壳南北的差异较大,所以地震活动差别也很大,华北和东南沿海是强震区。

以上诸区、带中,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均可进一步分出若干亚区或亚带。

由于它们的空间分布直接或间接地受气候带、地质构造、山系、水系方向的控制,所以亦常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为东西、南北、北东、北西向,有时交织一起形成网状分布。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以及旱涝变化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以及旱涝变化

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及旱涝变化摘要: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其随时间、空间的分布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水资源。

通过中国南北方降水的旱涝变化趋势充分解决水资源的调配利用等问题。

关键词:水资源分布干旱雨涝未来发展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也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同土地、能源等构成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

过去,人们总是以为天然水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这种看法已经到了需要根本改变的时候了!据统计,全世界的淡水资源约28000~33400万亿m3.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的全世界淡水资源——即浅层地下水、壤中流、江河及湖泊蓄水等总量约为4230万亿m3,占淡水总量的13.6%。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2亿m3,除蒸发以及通过土壤直接利用于天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外,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亿m3,据统计,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多时,人均水资源两将降到1760m3.而按照国际上的一般标准,人均水资源少于1700m3为水资源紧缺的国家。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是随时在变化的。

尤其是我国地处季风区,年内各季和年际的降水分配很不均匀;由于各地的气象及下垫面条件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又具有明面的区域特性。

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的水资源?首先是要摸清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内变化的动态特性。

一、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1.我国地面水资源的年内分布特征我国降水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年际变化大,年内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的60%~80%,其中北方有些地区可达90%以上。

东南各有汛期四个月降水量占正常年降水量的50%~60%。

地面径流的季节变化大致与降水季节变化一致,不过在时间上略为拖后。

春季,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南诸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东部这些地区,季降水量一般有500~800mm,黄河以北大部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北部和西部地区不足10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是一个面积辽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旱灾和水灾是我国常见的自
然灾害之一。

了解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灾害防治和应
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三个方面对我国旱灾和水灾进行简要阐述。

一、时空分布规律
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受气候、地形、地质、土壤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以下时空
分布规律:
1. 地域分布
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西部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受水灾影响较大,而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则更
容易发生旱灾。

2. 季节分布
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季节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规律,一般来说,水灾主
要集中在夏、秋两季,而旱灾则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

3. 时间分布
旱灾和水灾的时间分布规律与气候和降水情况密切相关,通常是在气
候异常或特殊降水事件发生时出现。

另外,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旱
灾和水灾的发生时段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发生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人类活动也是一
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下是影响旱灾和水灾发生的主要因素:
1.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气候异常事件频发,特殊天气现象增多,如暴雨、干旱等,从而增加了水灾和旱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2. 河流湖泊的改变
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和河流湖泊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河流漫滩、河道淤积以及洪涝灾害和旱灾等问题。

3. 土地利用变化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水土保持措施不力,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增加了水灾和旱灾的风险。

4. 生态环境破坏
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影响水资源的平衡,导致水灾和旱灾的发生。

三、应对措施
针对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措施:
1. 建立完善的旱灾和水灾监测预警系统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提前发现水灾和旱灾的迹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小灾害损失。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
采取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调度和保护,预防水灾和旱灾的发生。

3. 发展生态灾害防治技术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工作,推广生态灾害防治技术,提高生态环
境的恢复能力,减轻水灾和旱灾带来的损失。

4.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旱灾和水灾防治工作的支持
和保障,提高国家和社会应对水灾和旱灾的能力。

总结起来,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
和研究这些规律对于预防和应对水灾和旱灾具有重要意义。

应对措施
的制定和实施是减轻水灾和旱灾带来的损失的关键,希望在未来的工
作中能够不断完善应对措施,降低水灾和旱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