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指称理论之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指称理论之争
摘要:指称理论是分析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罗素认为,意义即指称,而斯特劳森对此进行反驳,认为意义跟指称不同,语句或语词指的是意义,而语词的使用说的是指称,语句的使用则涉及真假。因此,两人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应该区分意义和指称。通过分析意义和指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真假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罗素;斯特劳森;指称理论;真假理论
“关于名称意义的研究一直是当代西方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界的中心课题”。针对指称理论的研究,1905年,罗素发表《论指谓》指出摹状词没有指称作用,从而不是真正的逻辑主词。这个观点统治了二十世纪上半期的指称理论研究。直到1950年,斯特劳森发表《论指称》一文,才开始打破罗素指称理论的统治地位。在文中,斯特劳森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主张摹状词可以是真正的逻辑主词。他严格区分了语句、语句的使用和语句的表达这三者,同时,相应的区分了语词、语词的使用和语词的表达。
一、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罗素摹状词理论的产生基于哲学史上的三大难题,即同一律失效、排中律失效、存在悖论。正是为了调和本体论和形而上学之间的矛盾,攻克这三大难题,罗素创造性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也就是他的指称理论。
(一)同一律失效
司各特是《瓦弗利》的作者,当“乔治想知道司各特是不是《瓦弗利》的作者”时,可以将“司各特”这个专名替换“《瓦弗利》的作者”这个摹状词,于是我们得到“乔治想知道司各特是不是司各特。”这明显是不成立的,同一律在此处失效。
(二)排中律失效
排中律表明,互相矛盾的两者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也不存在非真非假的情况,排除了中间可能性。以“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头”和“当今的法国国王不是秃头”为例,两者都是假的,因为法国根本不存在国王。排中律在此处是无效的。
(三)存在悖论
“这座金山不存在”。如果此语句是真的,那么“金山”这个词相应的没有指称对象,这个语句本身也是无意义的。如果这个语句是假的,那么“金山”这个词就存在指称对象,那么此语句本身却是有意义的。这说明,此语句不可能既是真的,又是有意义的。
罗素指出,“《威弗利》的作者”、“当今法国国王”、“金山”并非真正的名称,不能充当语句中的逻辑主词,同时本身无意义,而只有具有这些摹状词的命题才有意义。
二、斯特劳森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批评
斯特劳森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进行了抨击,认为其理论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罗素将语词的意义等同于它的指称是不正确,也没有区分
语句和语句的使用。斯特劳森认为,语词、语句的意义是一回事,而语词的指称和语句的真假是另外一回事,两者是独立的。
(二)罗素没有区分意义、指称和真假之间的关系。语词或语句本身是有关意义的,语词的使用是有关指称的,语句的使用是有关真假的。
(三)罗素把指称某个实体和断定这个实体的存在这二者混为一谈了。在这里斯特劳森强调,“使用一个语词去做出唯一性指称”和“断定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具有某些特性的个体”之间要做出严格的界定,不能像罗素那样将二者混淆。
(四)罗素认为含有摹状词的语句具有真值二元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斯特劳森看来,语句除了真、假外,还存在第三种可能,即非真非假。
除此之外,斯特劳森认为语词和语句的使用要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考察语词和语句的意义或指称时,要将语境因素加进去。同时,他区分了语词的指称性使用和归属性使用。“归属性用法是指,说话者用摹状词去陈述关于任何人或任何如此这般之物的某种事情。指称性用法指的是,说话者使用摹状词是为了让听者了解他所谈论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东西,并谈论关于此人或此物的一些事情。”
三、罗素对斯特劳森批评的回应
针对斯特劳森的批评,罗素在《斯特劳森论指称》一文中,予以回应,他认为斯特劳森将摹状词理论和自我中心的问题混淆了。
“如果一个词不是自我中心词,那就没有把使用它的不同场合加
以区别的必要,但是对于自我中心词,我们却必须做出这种区别,因为这些字词所表示的是某见与这个词的这种特殊用法有一定关系的事物。”罗素不认同斯特劳森用自我中心词去批驳摹状词理论,以“当今的法国国王是贤明的”为例,斯特劳森仅仅抓住了“当今”这个自我中心词,但实际上不含有这种中心词的摹状词是很多的。譬如,“司各特是《威弗利》的作者”这个语句中就不存在自我中心词,这从反面说明了斯特劳森的理论站不住脚。
另外,罗素回应他与斯特劳森在对待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在语用方面的态度不同。“他们认为日常语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是够用的,而且在哲学中也是够用的,相反,我认为日常语言充满了模糊性和不准确性,任何精确化和准确化的尝试都需要改写日常语言的词汇和句法。”
关于指称理论罗素和斯特劳森的根本不同在于是否承认意义与指称一致。罗素认为意义和指称是一样的,不必加以区分,而斯特劳森认为二者必须明确区分。由此,衍生出其他学者对此的不同看法。唐奈兰、克里普克等人分别对指称理论进行了研究,基于罗素和斯特劳森的争论,各家持有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