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air
《环境化学》课件第二章-2
稳定性: C2H5 > (CH3) 3CCH2 > CH2=CH > C6H5 和 CH3 > CF3 D/kJ· mol-1:410 415 431 435 435 443
2-7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2)自由基的结构和活性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of Free Radicals) 卤原子夺氢的活性是:F•>Cl•>Br•
增长
终止
2-11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2.3 Transformation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一、自由基化学基础 (Chemical Foundation for Free Radicals) 二、光化学反应基础 (Foundation for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三、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来源 (Source for Important Free Radicals in the
Atmosphere)
四、氮氧化物的转化 (Transformation of NOx) 五、碳氢化合物的转化 (Transformation of Hydrocarbons) 六、光化学烟雾 (Photochemical Smog) 七、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Transformation of
光化学过程 A* → B1 + B2 +… A* + C → D1 + D2 +… 光解,即激发 态物种解离成 为两个或两个 以上新物种。
2-14
A*与其他分子反应生成新的物种。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环境化学(1)
共四十二页
2.平流层 (同温层)
从对流层顶到约52km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其下部有一 很明显的温度稳定区,然后随高度增加而温度上升,其原因是 地表辐射影响减少以及氧和臭氧对太阳辐射吸收加热,这种温
逸散层
大气圈的分层结构(jiégòu)
共四十二页
共四十二页
1.对流层
最靠近地面的大气层,厚度约12km,存在着强烈的垂直对流作 用.水汽、尘埃较多.雨、雪、云、雾、雷电等主要天气现象和过程 都发生在这一层里.对人类影响最大,大气污染通常指这一层靠地面 2km范围. (15 ℃~-56 ℃)
特点:
① 若层结大气使气块趋于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则称
层结是稳定的;
② 若层结大气使气块趋于继续离开原来的位置,则称
层结是不稳定的; ③ 介于二考之间则称层结为中性的。
共四十二页
Γ<Γ d,表明大气是稳 定的;
Γ>Γ d ,大气是不稳定 的
Γ=Γ d ,大气处于平衡 状态。
可见(kějiàn):大气的垂直 递减率Γ越大 ,气块的 干绝热递减率Γd越小, 气块越不稳定。
指污染物由于空气的运动使其传输和分散的过程。
结果:可使污染物浓度减低。
大气圈中的空气运动主要由于温度差异引起。
主要影响因素(yīn sù):大气温度层结及由此引起的空气 运动的规律
共四十二页
主要 内容 (zhǔyào)
一、大气温度层结和密度层结 二、辐射逆温层 三、气块的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 四、大气稳定度 五、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qiānyí)的因素
环境化学-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19
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2、含氮化合物
(2)燃料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 I.燃料中的含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氧化生成NOx,即含氮 化合物+O2→NOx。 II.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N2在高温(>2100℃)条件下氧化生 成NOx。其机理为链反应机制:
O2(高温)→O+O (非常快) O+N2→NO+N (非常快) N+O2→NO+O (非常快) N+OH→NO+H (非常快) 2NO+O2→2NO2 (慢)
D、热层(电离层) thermosphere E、逸散层exosphere
平流层 (臭氧 层) 对流层
240 T(K) 280
20
0 160
对流 层顶
200
图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7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二、大气层的结构
1、对流层: 平均厚度12km,赤道16~18km,两极
8~10km,云雨主要发生层,夏季厚,冬季薄。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20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一、辐射逆温层(Radiation inversion)
1、对流层大气的重要热源是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故离地面 越近气温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称为大气垂直递减率:
dT dz
T——绝对温度,K; z —— 高度,m。 此式可以表征大气的温度层结(气温随垂直高度增加的分布规律)
21℃
30
高温暖气团倾向于从地表移动到低压的高处,移动 过程中,气团绝热膨胀并降温。如果气团中没有水汽凝结, 冷却速率为10℃/1000m,称为温度的干绝热递减率(rd)。
环境化学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大气成分:按浓度分成三大类:(1)主要成分,浓度在1%以上量级,包括氮(N2),氧(O2)和氩(Ar);(2)微量成分(也称次要成分),浓度在1ppmv到1%之间,包括二氧化碳(CO2),水汽(H2O),甲烷(CH4),氦(He), 氖(Ne),氪(Kr)等;(3)痕量成分,浓度在1ppmv以下,主要有氢(H2),臭氧(O3),氙(Xe),一氧化二氮(N2O),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以及气溶胶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大气中本来没有的,纯属人为产生的污染成分,它们目前在大气中的浓度多为pptv的量级,如氟氯烃类化合物(常记为CFCs)等。
2、大气层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对流层特性:由于对流层大气的重要热源来自于地面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则越低。
在对流层中,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降低0.6℃。
云雨的主要发生层,赤道厚两极薄。
平流层特征:在平流层内,大气温度上热下冷,空气难以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只能随地球自转产生平流运动,平流层气体状态非常稳定。
在平流层内,进入的污染物因平流运动形成一薄层而遍布全球。
中间层特征:在中间层中,由于层内热源仅来自下部的平流层,因而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垂直分布特征与对流层相似;由于下热上冷,空气垂直运动强烈。
热层特征:在热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热层空气极稀薄,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辐射下,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也可以称为电离层。
逸散层:800km以上高空;空气稀薄,密度几乎与太空相同;空气分子受地球引力极小,所以气体及其微粒可以不断从该层逃逸出去。
3、逆温由于过程的不同,可分为近地面的逆温、自由大气逆温。
近地面的逆温: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地形逆温自由大气逆温:乱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逆温的危害:在对流层中,由于低层空气受热不均,能够使气体发生垂直对流运动,致使对流层上下空气发生交换。
环境化学air
Atmospheric Chemistry1、大气化学:研究化学物质在大气环境中的性质、化学行为和机制的科学2、当前大气环境化学研究的热点:(1)大气污染物的表征:主要涉及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大气中的存在形态、组成变化及相应的化学行为、来源与归宿等问题(2)大气污染化学过程:大气光化学、自由基反应、活性粒子反应(3)全球大气环境中的化学变化:平流层臭氧化学、对流层大气化学、全球大气化学循环、全球变暖、温室气体的控制(4)大气气溶胶:气溶胶的表征:TSP→PM10 →PM2.5 →超细粒子、气溶胶的大气化学过程、气溶胶与气候变化、气溶胶与健康效应——当今大气化学最前沿(5)室内空气污染室内污染比室外更严重、多种污染物的复合污染、严重危害人群健康3、室内污染主要污染物及来源PAHs:烹调、煤、煤气、液化气醛酮化合物:油漆、涂料||BETX:油漆、涂料、黏合剂||放射性物质:地板、地砖、建筑材料||SO2:||NOX:||PM10:||细菌病毒: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1、大气组成及性质2、对流层特点:(0-10~15 km)(书)3、平流层特点:(10~15-50km)4、中间层特点:(50 -80 km)5、热层特点:(80-500~800 km)6、电离层7、The lower atmosphere(低层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统称为低层大气层•低层大气占了大气总质量的99.9%•The lower atmosphere is the domain of main interest from 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8、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9、Atmospheric contaminationAtmospheric stability 见书A、Γ<Γd:稳定的大气B、Γ=Γd:中性平衡状态的大气C、Γ>Γd:不稳定的大气(1)大气稳定度与污染物扩散的关系(2)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风和大气湍流;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10、自由基(Free radical):共价键均裂而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1)HO·、 HO2·、R·、RO·、RO2·(2)自由基具有高反应性和高氧化性(3)产生方法:光解法、氧-还法、电解法、热解法、诱导分解法等11、HO· 1)O3光解(清洁大气中HO·的主要来源)O3+ һν(λ<290nm)→ O + O2O + H2O →2HO·2)HNO2光解(污染大气中HO·的主要来源)HNO2+ һν(λ<400nm)→HO· + NO3)H2O2光解 H2O2+ һν(λ<360nm)→2HO·4)醛的光解(HCHO)HCHO + һν(λ<313nm)→H· + HCO·H· + O2→ HO2· HO2·+NO →HO· + NO2 12、HO2·1)醛的光解HCHO + һν(λ<313nm)→H·+ HCO·H· + O2→ HO2·CHO·+O2→ HO2· + CO任何光解过程只要有 H·和 HCO·生成,均可与O2作用生成HO2·E:HO· + CO → CO2+ H·H· + O2→ HO2·2)H2O2光解H2O2+ һν(λ<360nm)→2HO·2HO· + H2O2→ HO2· + H2O3)亚硝酸酯的光解(CH3ONO)CH3ONO + һν(λ<300-400nm)→ CH3O·+ NOCH3O· + O2→ HCHO + HO2·4)烷氧基与O2的作用RCH2O·+O2→ RCHO + HO2· 13、R·1)醛、酮的光解CH3CHO + һν→ CH3·+ HCO·CH3COCH3+ һν→ CH3· + CH3CO·2)O和HO·的夺H反应RH + O→R· + HO·RH + HO· →R· + H2O 14、RO·CH3ONO+һν→CH3O·+NO CH3ONO2+һν→CH3O·+NO2 15、RO2·R· + O2→ RO2· RCO· + O2→ RCOO2·16、自由基的重要作用1)电子转移、[Fe(CN)6]4- + HO·→ [Fe(CN)6]3- + OH-2)氢原子转移RH + HO· →R· + H2O3)自由基双键加成CH2=CH2+ HO· → HOCH2CH24)结合O2和NO2R· / RCO· + O2→ RO2· / RCOO2·RO· / RCOO2· + NO2→ RONO2/ RCOO2NO25)自由基聚合反应R· + M →RM·RM· + M → RM2·RM2·+ nM →RM(M)nM·RM(M)nM· + R· → RM(M)nMR6)自由基的终止反应2R· → R2RO· + R· → ROR2R· + I2→ 2RI17、光化学反应(1)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A + һν→ A*)A*有四种命运(Fates):A* → A + һν(辐射跃迁,发生荧光,失去能量,回到基态,光物理)A* +M → A (无辐射跃迁,碰撞消耗活化能,回到基态,光物理)A* →B1+B2+··+K(光分解,发生离解,光化学)A* + C →D1+D2 +··+K(光合成,直接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光化学)(2)过程:初级过程:吸收光量子形成激发态A + һν→ A*光子能量大于最弱化学键能分子对某特定波长的光有特征吸收光谱次级过程:激发态物种分解产生的自由基而引发的反应被活化分子数等于吸收光子数分子对光子吸收是单光子过程eg. HCl + һν→H· + Cl·H· + HCl → H2+ Cl·2Cl· → Cl218、光能与化学键能的关系只有当激发态分子(活化分子)的能量足够使分子内最弱化学键断裂时,才能引起化学反应根据Einstein公式,1mol分子吸收1mol光子的能量E = N0һν = N0һc / λ = 1.196×105/ λwhere: N0 -- 6.023×1023һ -- 6.626 ×10-34 J·S/photonc -- 2.998 ×108 m/seg.λ = 400nm E = 299.1KJ/molλ = 700nm E = 170.9KJ/mol一般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KJ/mol.19、思考:1)、为什么大气的两大组成是N2和O2?2)、为什么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20、光解(p69 图2-29、p71 图2-30)(1)氧分子和氮分子的光解O2+һν→2O· [E = 493.8 KJ/mol →λ=243nm]N2+һν→2N· [E = 939.4 KJ/mol →λ=127nm] (2)臭氧的光解O3 + һν→O2+O· [E = 101.2KJ/mol→λ=1180nm]21、光谱﹥700 nm 红外线(infrared light)0.70~1.5 μm 近红外(near infrared )1.5~6.0 μm 中红外(middle infrared )6.0~1000 μm 远红外(far infrared )400~700 nm可见光(visible light)41%﹤400 nm紫外光(ultraviolet light )320~400 nm 近紫外(UV-A)290~320 nm 远紫外(UV-B)﹤290 nm 超短紫外(UV-C)X射线、γ射线(太阳辐射主要介于紫外和可见光波段,而地球表面和大气(温度低)的辐射主要在400nm以上,称为长波辐射,一般把能够强烈吸收400nm波长以上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卫生学》名词解释
1.absolute lethal dose,LD100绝对致死剂量: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2.absorption吸收: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3.acid rain酸雨: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雾等所有降水.4.active chlorine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称为有效氯,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的均为有效氯.5.air ionization空气离子化:在某些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或原子的外层电子逸出,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及空气正离子,一部分逸出与中性分子结合成为阴离子即空气负离子.这种产生空气正负离子的过程称为空气离子化或空气电离.6.Air pollution大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大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对居民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来源于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生活炉灶.7.asphyxiating gas窒息性气体:指一类进入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O2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O2的有害气体.8.atomsphere大气圈:地球表面包围着很厚的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圈.9.auditory adapation 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于强烈噪声,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听阈可上升10-15dB,脱离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10.auditory fatigue听觉疲劳: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听力可出现明显下降,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噪声环境后需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此现象称为听觉疲劳. 11.basal metabolic基础代谢: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基础代谢水平用基础代谢率来表示,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12.bioactivation生物活化作用:经过生物转化,环境污染物毒物增加,如对硫磷,乐果;苯并(a)芘、芳香胺.13.bioconcentration生物富集作用:环境污染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经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另一物质,某些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在生物体蓄积,使体内浓度明显高于环境的现象.14.bio-geochemistry disease生物-地球化学疾病:由于某些地区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导致当地水、土壤、植物中某种微量元素过高或缺乏,使当地人和动物从外界环境中获得该元素的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正常需要所引起的疾病.15.biological value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是衡量蛋白质利用率的最常用指标,是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可以储留和利用的部分.通常用储留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数表示,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内源氮),储留氮=摄入氮-(尿氮+尿内源氮).16.biomagnification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体内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17.biomarker生物标志物:血液、尿液、毛发等生物样品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可作为评价体内该化学物量的生物检测指标18.biomarker生物学标记物:生物样品(血液、尿液、呼出气、毛发及脂肪组织等生物样品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作为评价体内化学物的生物检测指标.19.biosphere生物圈:指在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它大致包括了12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20.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进入体内环境化学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使其本身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分为第一阶段降解反应(氧化、还原、水解作用)、第二阶段结合反应.21.black foot disease黑脚病:在台湾南部沿海砷中毒病区发现的由于下肢动脉狭窄、阻塞引起的脚部干性坏疽.临床表现为间隙发作性脚趾发冷发白、脉搏微弱、疼痛、间隙性跛行,一般是大脚趾先发病,然后向中心发展,皮肤变黑坏死.22.coag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混凝沉淀:天然水中的细小悬浮物,特别是胶体颗粒,难以用自然沉淀的方法加以去除,需加入适当的混凝剂才能将细微颗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降.plementary action互补作用:指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而混合食用,是混合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成分更接近合适比值,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豆类缺蛋氨酸、谷类缺赖氨酸.plimentary action25.detoxication生物解毒作用:经过体内的Ⅰ相和Ⅱ相反应,环境污染物极性增高、水溶性增加有利于排泄,多数化学物经代谢后毒性降低的现象.26.dietary fibers膳食纤维:指食物中不能被消化利用的纤维性物质.根据目前的分析方法测出的膳食纤维的组分大致可分为: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27.distribution分布:环境污染物吸收入体后,随血液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28.dose-effect relationship剂量-效应关系:化学物摄入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些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29.dose-respons relationship剂量-反应关系: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以%表示.对人体有毒的元素或化合物异常反应的剂量-反应曲线:S型曲线、抛物线及直线;人体必需的元素及化合物曲线为V型曲线或U型曲线.30.ecological balance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之为生态平衡.31.ecosystem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大要素构成.32.endemic arseniasis地方性砷中毒:某些地区居民由于长期饮用含砷过高的水或暴露燃用高砷煤的空气而致的一种地方病.33.endemic cretinism地方性克汀病:较严重的缺碘性甲状腺肿病区出现的一种病,出生后有不同程度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甲状腺肿. 34.Endemic disease地方病:由于某些地区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导致当地水、土壤、植物中某种微量元素过高或缺乏,使当地人和动物从外界环境中获得该元素的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正常需要所引起的疾病.35.endemic fluorosis地方性氟中毒:由于一定地区的外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使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36.endocrine disruptors内分泌干扰物质:能够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对整个机体或其后代,或其群体引起健康效应的外源性物质.37.Environmental pathogenic factor环境致病因素:环境中的的异常变化超过人类正常生理调节范围,可能引起人体某些功能和结构的改变,严重可导致病理性改变.38.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39.environmental self purification环境自净作用:环境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逐渐降解,转化使其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40.Environment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41.essential amino acid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足,必须每日由膳食供给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氨基酸.共8种:缬、亮、异亮、苏、苯丙、色、蛋、赖,对婴幼儿而言,组也是必需氨基酸.42.essential fatty acid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而又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严格说是指w-6系亚油酸和w-3系的a-亚油酸.43.essential trace elements必需微量元素:指在微量元素中必须通过食物获得的元素,包括铁锌硒碘铜锰氟氯钴镍锡硅钒钼.44.eutrophication富营养化: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45.filtration过滤:浑水通过石英砂等滤料层,以截留水中悬浮杂质和微生物等的净水过程.46.food chain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通过食物链才得以进行的.47.food poisoning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48.food web食物网:各种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49.food-borne disease食源性疾病:指通过摄取食物而使各种致病因子进入人体,从而引起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50.functional accumulation功能蓄积: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物质的反应性增强的现象.51.functional accumulation功能蓄积:长期接触某些环境污染物后体内不一定能检出该物质,但可引起机能改变并积累,表现出病理征象.52.genetoxic遗传毒性:环境中化学元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DNA和遗传过程的改变53.geochemical disease地球化学疾病:某些地区因地球化学成分异常使得水源水中某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增多,可以引起地方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54.Greenhouse effect温室效应:由于生产和生活中大量燃料的燃烧而产生大量CO2并排出大气,又因大面积森林砍伐而缺乏足够的植物来吸收CO2,使大气中CO2含量上升,CO2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报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55.Health effect spectrum健康效应谱:从预防医学的观点研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将生理、生化效应和病理效应看做连续的健康效应谱,人群对环境因素反应的健康效应谱,呈金字塔型或称冰山现象.56.health effects spectrum健康效应谱: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理生化效应和病理效应看作连续的健康效应谱57.health健康: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58.heat acclimatization热适应:指机体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59.heat cramp热痉挛:是一种高温中暑现象.在干热环境条件下劳动,出汗过度,随汗液排出很多NaCl,发生肢体和腹壁肌肉的痉挛现象.患者体温并不升高.补充食盐水即可缓解.60.heat radiation热辐射:指温度较高的物体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发的能量.61.heat stroke热射病: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内蓄热、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的疾病,多发生在强干热型或湿热型高温作业.62.high-risk group高危人群:由于环境污染物影响整个人群,其中包括了由于上述诸多个体因素不同而对该物质特别敏感的人,即高危人群,这部分人群比正常人群更易于受到环境污染物的损害.63.High-susceptibility group高敏感人群:由于环境污染物影响整个人群,其中包括了由于上述诸多个体因素不同而对该物质特别敏感的人,即高敏感人群,这部分人群比正常人群更易于受到环境污染物的损害.64.Indoor microclimate室内小气候:指室内环境中(或建筑物内)的气候,主要是由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周围墙壁等物体表面温度)四个气象因素组成.室内小气候必须维持机体的温热平衡或体温调节机能处在正常状态中.65.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碘缺乏病: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包括多种疾病形式,如在缺碘地区出现的相当数量的胎儿早产、死产、先天畸形、亚临床克汀病、智力发育障碍、单纯聋哑、甲状腺肿及克汀病等.66.irritative gases刺激性气体:是对皮肤、眼、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的统称.67.legal occupational disease法定职业病:根据国家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以法规形式确定的确定为法定职业病的患者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不在法定职业病范围内的不能享有职业病待遇.68.limiting amino acid限制氨基酸:人体在合成蛋白质过程中,各种氨基酸需要适宜的比例,因某种氨基酸过少或缺乏,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吸收利用,称限制氨基酸.谷类缺乏赖氨酸,豆类缺乏蛋氨酸.69.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量:在设定的暴露条件下,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指标观察的一种物质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的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等产生有害变化的最低剂量.70.mac最高容许浓度: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71.material accumulation物质蓄积: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72.maximal tolerance dose ,MTD/LD0最大耐受剂量: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死亡最高剂量.73.median lethal dose ,LD50半数致死剂量:毒物引起半数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74.metallothionein金属硫蛋白:肝脏可合成的一种富含半胱氨酸、分子量为6000-10000、易与镉、汞、锌、铜、铁等金属离子结合的低分子蛋白.75.minimal lethal dose ,LD01最小致死剂量: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个别死亡最小剂量.76.minsmata disease水俣病: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地区发生的由于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该水湾中含有甲基汞甚高的鱼贝类而引起的一种公害病.77.natural environment自然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与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78.nitrogen balance氮平衡:是衡量机体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体内组织蛋白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动态平衡状况.氮平衡=摄入氮-(尿氮+粪氮+经皮肤排出的氮). 79.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未观察到有害作用量:在设定的暴露条件下,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指标观察的一种物质未引起机体(人或实验动物)的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等产生有害变化的最高剂量.80.nutrients营养素: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即通过食物获取并能在人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81.nutrition营养: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成分,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的动态过程;82.occupation disease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所引起的特定疾病.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是指政府行政部门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83.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职业禁忌症:某些疾病(或某种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这使一些人不适合参加某种作业.84.occupational hazards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人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85.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职业健康监护:指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早起健康损害的重要措施.86.occupational injury工伤: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87.Occupational stigma职业特征:有些作用轻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虽然有时不至于引起病理损害,但可引起一些体表改变,这些改变尚在生理范围之内,顾可视为机体的一种代偿性或适应性变化,称为职业特征.88.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永久性听阈上移: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延长,会出现在前一次接触噪声引起的听力改变尚未完全恢复前便再次接触噪声,听觉疲劳则逐渐加重,听力改变不能恢复变为永久性听阈位移.89.photochemical smog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Nox和烃类污染物在强烈日光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氧化剂,蓄积于空气中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一种浅蓝色烟雾.90.pneumoconiosis尘肺病:即肺尘埃沉着病,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有粉尘在肺内阻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91.primary pollutant一次污染物:直接来源于污染源的污染物,如SO3,H2S,CO,CO2等,称为第一污染物.92.Primary prevention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指在疾病前期或无病期,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目标是防止或者减少疾病发生.93.primitive environment原生环境:天然形成,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其间空气、水、土壤及适宜阳光和微小气候有益健康,但有地区差异不良影响(地方病)94.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由于热能和蛋白质缺乏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儿童,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严重时可使生长发育障碍和智力迟钝,病儿抵抗力低,易感染,死亡率高.95.public nuisancedisease公害病: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96.secondary environment次生环境:受人类活动程度影响,忽视环境保护,质量变化,使生态平衡破坏,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可引起公害.97.secondary pollutants二次污染物: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如SO3,H2SO4,NO2,HNO3,醛,酮等.98.Secondary prevention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预防或三早预防,指在临床前期或疾病早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标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99.segmental vibratio disease 局部振动病:又称手臂振动病,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100.Silicosis矽肺:由于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游离型SiO2含量较高的粉尘达一定量后引起的以肺组织进行性、纤维性、结节性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01.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102.storage depot贮存库:有些组织器官中化学物含量高,但未见明显的毒作用103.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暂时性听阈位移: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听力可出现明显下降,听阈上升超过15-30dB,脱离噪声环境后需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此现象称为听觉疲劳.上述听阈提高属生理性疲劳,也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104.Teriary prevention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标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105.tertiary prevention三级预防(综合预防):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采取的相应预防或干预措施,将预防策略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称为三级预防或三水平预防.106.thermic effect of food TEF食物的热效应(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指人体摄食过程中引起的额外的能量消耗.这是摄食后一系列消化吸收合成活动以及营养素及营养素代谢产物之间相互转化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成人每日由于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而额外增加的能量消耗相当于基础代谢的10%.107.threshold阈值: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使用动物)产生某种效应的最低剂量或暴露浓度,即低于该剂量或暴露浓度就可观察不到或预计不会发生某种效应.108.toxicant毒物: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就能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109.toxicity毒性:化学物质能够引起机体损害的能力,是化学物质引起有害生物学效应的固有特性.110.water pollution水体污染: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种群及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111.water-borne communicable disease介水传染病:指通过引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112.work in hot environment高温作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分为干热作业、湿热作业、夏季露天作业.113.work related diseases职业相关疾病:在人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使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现患疾病加重114.安全限值:对存在有害效应阈值的化学物,安全限值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及各种环境介质中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所规定的浓度和暴露时间的限制量.。
环境化学试的题目(双语)
环境化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2.5分〕1. Air pollution2. 光化学反响3. Aerosol4. Self 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5. 共代谢6. 植物修复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0.5分〕1. The study object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re ___________.2. Stratification of atmosphere:___________, ___________, Mesosphere, Thermosphere, Exosphere.3. 大气中SO2氧化的主要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天然水常见的8大离子:Ca2+, ___________, Na+, K+, ___________,SO42-, NO3-, Cl-.5. 颗粒物吸附作用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天然水体中,pE随pH减小而___________。
7. Three types of humic substances: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8. In a natural aquatic system, types of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9. Influential factors on biodegradation: pH,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salt concentration, Nutrient concentration.三、选择题〔共10空,每空1分〕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cesses isn’t the processes of chain reactions involving free radicals? ________A. plextionB. InitiationC. PropagationD. Termination2. 当气溶胶离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为1μm时,属于以下哪种模型?______A. 爱根核膜B. 积聚膜C. 中粒子膜D. 粗粒子膜3. 雨除对半径_________的颗粒物最有效。
南开大学《环境化学》课件第二章
上述方程两边取对数: 取地面大气压力P0=1
2-12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2.1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and Primary Pollutants
一、大气的主要成分
(Main Compositions of the Atmosphere)
From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S.E. Manahan, CRC Press, 2004
2-5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地表大气的平均压力为 101 300 Pa,相当于
每平方厘米地球表面包围着 1034 g的空气。地球 的总表面积为510 100 934 km2,所以大气总质量 约为5.3 ×1018 kg,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0-6倍。大 气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稀薄,其质量的99.9%集中
几种惰性气体:He(5.24×10-4)、Ne(1.81×10-3)、 Kr(1.14×10-4)和Xe(8.7×10-6)的含量相对比较高。
水蒸气的含量是一个可变化的数值,一般在1% ~3%。 痕量组分,如H2(5×10-5)、CH4(2×10-4)、CO (1×10-5)、SO2(2×10-7)、NH3(6×10-7)、N2O (3×10-5)、NO2(2×10-6)、O3(4×10-6)等。
80 60
中间层顶
中间层
高度/km
平流层顶
40
平流层
吸收紫外线,放出热量,臭氧吸收热量
20
对流层顶 对流层
3. 中间层 (Mesosphere): 50~80 km
4. 热层(电离层)(Thermosphere):80~500 km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爱根核模(Aitken nuclei mold)Whitby等人依据大气颗粒物按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把大气颗粒物表示成三种模结构,即爱根(Aitken)核模(Dp<0.05 )、积聚模(0.05 <Dp <2 )和粗粒子模(Dp>2 )。
爱根核模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颗粒物,以及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而生成的二次颗粒物。
>>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表面活性剂是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的物质。
它能显著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或两相间界面的张力,具有良好的乳化或破乳;润湿、渗透或反润湿;分散或凝聚;起泡、稳泡和增加溶解力等作用。
不对称合成(asymmetrical synthesis)一种反应,其中底物分子整体中的非手性部分经过反应试剂作用,不等量地生成立体异构体产物的手性单元。
也就是说,不对称合成是这样一个过程,它将潜手性单元转化为手性单元,使得产生不等量的立体异构产物。
不可逆吸附(irreversible sorption)有机质含量及结构,决定着污染物的吸附特性,从而决定其微生物降解的生物可利用性,进入到有机质致密的刚性结构中的污染物很难再返回到土壤颗粒表面或土壤溶液中,被微生物所利用,这种现象被称为不可逆吸附。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 SCF)一些物质在超临界条件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兼具两种状态的特点。
如具有与液体相近的溶解能力和传热系数,同时具有与气体相近的粘度系数和扩散系数。
处于超临界状态下的物质称为超临界流体。
电动力学修复(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利用电动力学原理对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称为电动力学修复,即将电极插入受污染的地下水及土壤区域,施加直流电,形成直流电场。
由于土壤颗粒表面双电层,孔隙水中带有电荷的离子或颗粒,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迁移、电渗流或电泳的方式沿电场方向定向迁移,污染物离开土壤向两级迁移,最终富集在电极区得到集中处理或分离。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化学所有作业答案
绪论部分:2、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10分)答: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为第一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及人类自身和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很难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4、什么是环境化学,学习环境化学有什么意义?(10分)答: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意义:用来掌握污染来源,消除和控制污染,确定环境保护决策,以及提供科学依据诸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5、简述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
(10分)答:主要包括6类。
①环境分析化学:是研究化学品的形态、价态、结构、样品前处理和痕量分析的学科。
②环境污染化学: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元素循环的化学过程。
③污染控制化学:主要研究与污染控制有关的化学机制及工艺技术中化学基础性问题。
④污染生态化学: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产生生态效应的化学过程的学科。
⑤环境计算化学:主要利用有效的数学近似以及电脑程序计算分子的性质。
⑥环境生物化学:是研究环境化学品对生命影响的学科。
第一章:1、地球环境主要由哪些圈层构成?英文单词?各之间有什么联系?各有哪些性质?(10分)答:地球环境主要由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土壤圈(pedosphere)、岩石圈(lithosphere)和生物圈(biosphere)构成。
联系: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环境系统,每个圈层都离不开太阳所提供的能量,这几个圈层密切联系,相互作用,不停的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维持着动态的自然平衡,使地球及其生物得以生存、繁衍和发展。
性质:①大气圈:是地球生物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不仅是生命所需的要素,而且也参与地球表面的物质循环过程。
环境卫生学重点 名词解释 问答题
第一章绪论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 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今后任务:1环境与健康关系基础理论2环境与健康关系确认性研究3加强环境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4加强农村环境卫生5开拓新领域环境(environment)是指作用于人类所有外界力量(因素)的总和。
人与环境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两者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因素(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
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环境介质的特点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往往不完全以单一介质形式存在;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环境污染物向远方扩散;环境介质还能维持自身的稳定状态。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等。
环境化学_环境介质及其性质
p — —忽略了浮力效应的颗 粒密度; 0 — —参考密度( 0 1g/cm3) ;
K — —形状系数,当粒子为 球状时,K 1.0;
二、大气颗粒物
颗粒物的粒径分类 (1) 总悬浮颗粒物: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
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通常称为总悬浮颗粒物。用 TSP 表示。其
N2, O2 H2O, CO2
Stratosphere
10-16 km
Troposphere 15 ℃ Sea level
Earth
. . . . .. .. ..
.
Major regions of the atmosphere (not to scale).
二、大气颗粒物
1. 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粒径多在100 μm以下,尤以10 μm以下的为最多。 (2) 飘尘:可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称为飘尘。其粒径主要
是小于10 μm的颗粒物。
(3) 降尘:能用采样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在总悬浮颗粒物中 一般直径大于10 μm的粒子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 这部分颗粒物称为降尘。 (4) 可吸入粒子: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目前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议将其定为Dp≤10 μm。我国科学工作者 已采用了这个建议。
平流层 高度为 12 ~ 50 km ;温度随高度 的增高而递增;垂直对流少,大 气稳定,(-56 ℃ ~-2 ℃)。
一、大气温度层结
热层 (电离层) Thermosphere 高度为80~800 km;温度随高度 增加而迅速上升;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500 km 1200 ℃
三、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居室环境化学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室内环境化学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居室污染(英文:Indoor Air Pollution)是指来自建筑装潢材料产生的甲醛、苯、氨、氡、TVOC;室内家用电器电磁波以及辐射;煤、液化气、天然气等的燃烧;煎炒烘烤等高温烹调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烟雾;烟草的燃烧;家宠身上的病毒、细菌等污染物破坏家庭日常生活环境,影响人们健康的现象。
造成居室环境污染的原因1、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的活动。
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甲苯、乙醇、氯仿等有机蒸气,以上物质都具有相当的致癌性。
2、室外污染物的污染,室外大气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人们的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加剧了室内空气的污染。
3、燃烧产物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做饭与吸烟是室内燃烧的主要污染,厨房中的油烟和香烟中的烟雾成分极其复杂,目前已经分析出的3800多种物质,它们在空气中以气态、气溶胶态存在。
其中气态物质占90%,其中许多物质具有致癌性。
居室污染的分类居室污染按其性质分为三大类: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一)化学性污染。
主要来源于各类化学物质的使用。
化学性污染又可以分成以下两大类:(1)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醛、苯、醇、酮、烃、烷类化合物等。
(2)无机化合物: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等,主要来源于燃烧产物及化学品、人为排放。
(二)物理性污染。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地基、井水、建材等产生的放射性氡及其子体。
(2)噪声与振动。
(3)家电及照明设备的电磁污染。
(三)生物性污(1)细菌、真菌性孢子花粉、藻类植物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
(2)人为活动、烹饪、吸烟、宠物、代谢产物(皮屑、分泌物、排泄物等)。
室内环境主要化学污染物及来源1.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是可吸入颗粒物(PMIO)a.室外来源城市和乡镇的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及住宅周围的民用锅炉等燃料的燃烧是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环境化学第二章
1、大气的组成 气体 氮(78.09%)
氧(20.95%)
[
]
n. 层化,成层,
阶层的形成
氩(0.9%)、
CO2(0.03%)、 稀有气体(CH4、SO2、NH3、CO、O3)<0.1%、 液体 水(正常范围 1-3%)
第一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固体悬浮物:冰晶和固体微粒(如尘埃、花粉)
尘埃:>10μm称降尘(数小时)
(—ddTz )env
MMD
MMD
MMD
T0 T0′
a
T0
T0 ′
b
T0 T0 ′
c
气块受太阳辐射等原因升温到T0′,它将按照干绝热线膨胀上升,
如图中虚线,两线的相交处为最大混合层高度。
思考:气层稳定性、白昼与最大混合层高度关系?
夜间:可为0
白天:2000-3000米。小于1500米,城市普遍污染
第一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2、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局地环流
(—ddTz )env
MMD
MMD
MMD
T0 T0′
a
T0
T0 ′
b
T0 T0 ′
c
图2-6中,T0表示地面温度,气层温度曲线由实线表示, (dT/dz)env,MMD表示最大混合层高度。虚线为干绝
热垂直递减率。
第一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图2-6. 不同情况下的最大混合层高度(K. Wark, 1981)
0
160
200
240
T(K)
平流层
对流层
280
图2-1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20
16
12
8
4 0
0 0.2 0.4 0.6 0.8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mospheric Chemistry1、大气化学:研究化学物质在大气环境中的性质、化学行为和机制的科学2、当前大气环境化学研究的热点:(1)大气污染物的表征:主要涉及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大气中的存在形态、组成变化及相应的化学行为、来源与归宿等问题(2)大气污染化学过程:大气光化学、自由基反应、活性粒子反应(3)全球大气环境中的化学变化:平流层臭氧化学、对流层大气化学、全球大气化学循环、全球变暖、温室气体的控制(4)大气气溶胶:气溶胶的表征:TSP→PM10 →PM2.5 →超细粒子、气溶胶的大气化学过程、气溶胶与气候变化、气溶胶与健康效应——当今大气化学最前沿(5)室内空气污染室内污染比室外更严重、多种污染物的复合污染、严重危害人群健康3、室内污染主要污染物及来源PAHs:烹调、煤、煤气、液化气醛酮化合物:油漆、涂料||BETX:油漆、涂料、黏合剂||放射性物质:地板、地砖、建筑材料||SO2:||NOX:||PM10:||细菌病毒: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1、大气组成及性质2、对流层特点:(0-10~15 km)(书)3、平流层特点:(10~15-50km)4、中间层特点:(50 -80 km)5、热层特点:(80-500~800 km)6、电离层7、The lower atmosphere(低层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统称为低层大气层•低层大气占了大气总质量的99.9%•The lower atmosphere is the domain of main interest from 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8、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9、Atmospheric contaminationAtmospheric stability 见书A、Γ<Γd:稳定的大气B、Γ=Γd:中性平衡状态的大气C、Γ>Γd:不稳定的大气(1)大气稳定度与污染物扩散的关系(2)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风和大气湍流;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10、自由基(Free radical):共价键均裂而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1)HO·、 HO2·、R·、RO·、RO2·(2)自由基具有高反应性和高氧化性(3)产生方法:光解法、氧-还法、电解法、热解法、诱导分解法等11、HO· 1)O3光解(清洁大气中HO·的主要来源)O3+ һν(λ<290nm)→ O + O2O + H2O →2HO·2)HNO2光解(污染大气中HO·的主要来源)HNO2+ һν(λ<400nm)→HO· + NO3)H2O2光解 H2O2+ һν(λ<360nm)→2HO·4)醛的光解(HCHO)HCHO + һν(λ<313nm)→H· + HCO·H· + O2→ HO2· HO2·+NO →HO· + NO2 12、HO2·1)醛的光解HCHO + һν(λ<313nm)→H·+ HCO·H· + O2→ HO2·CHO·+O2→ HO2· + CO任何光解过程只要有 H·和 HCO·生成,均可与O2作用生成HO2·E:HO· + CO → CO2+ H·H· + O2→ HO2·2)H2O2光解H2O2+ һν(λ<360nm)→2HO·2HO· + H2O2→ HO2· + H2O3)亚硝酸酯的光解(CH3ONO)CH3ONO + һν(λ<300-400nm)→ CH3O·+ NOCH3O· + O2→ HCHO + HO2·4)烷氧基与O2的作用RCH2O·+O2→ RCHO + HO2· 13、R·1)醛、酮的光解CH3CHO + һν→ CH3·+ HCO·CH3COCH3+ һν→ CH3· + CH3CO·2)O和HO·的夺H反应RH + O→R· + HO·RH + HO· →R· + H2O 14、RO·CH3ONO+һν→CH3O·+NO CH3ONO2+һν→CH3O·+NO2 15、RO2·R· + O2→ RO2· RCO· + O2→ RCOO2·16、自由基的重要作用1)电子转移、[Fe(CN)6]4- + HO·→ [Fe(CN)6]3- + OH-2)氢原子转移RH + HO· →R· + H2O3)自由基双键加成CH2=CH2+ HO· → HOCH2CH24)结合O2和NO2R· / RCO· + O2→ RO2· / RCOO2·RO· / RCOO2· + NO2→ RONO2/ RCOO2NO25)自由基聚合反应R· + M →RM·RM· + M → RM2·RM2·+ nM →RM(M)nM·RM(M)nM· + R· → RM(M)nMR6)自由基的终止反应2R· → R2RO· + R· → ROR2R· + I2→ 2RI17、光化学反应(1)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A + һν→ A*)A*有四种命运(Fates):A* → A + һν(辐射跃迁,发生荧光,失去能量,回到基态,光物理)A* +M → A (无辐射跃迁,碰撞消耗活化能,回到基态,光物理)A* →B1+B2+··+K(光分解,发生离解,光化学)A* + C →D1+D2 +··+K(光合成,直接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光化学)(2)过程:初级过程:吸收光量子形成激发态A + һν→ A*光子能量大于最弱化学键能分子对某特定波长的光有特征吸收光谱次级过程:激发态物种分解产生的自由基而引发的反应被活化分子数等于吸收光子数分子对光子吸收是单光子过程eg. HCl + һν→H· + Cl·H· + HCl → H2+ Cl·2Cl· → Cl218、光能与化学键能的关系只有当激发态分子(活化分子)的能量足够使分子内最弱化学键断裂时,才能引起化学反应根据Einstein公式,1mol分子吸收1mol光子的能量E = N0һν = N0һc / λ = 1.196×105/ λwhere: N0 -- 6.023×1023һ -- 6.626 ×10-34 J·S/photonc -- 2.998 ×108 m/seg.λ = 400nm E = 299.1KJ/molλ = 700nm E = 170.9KJ/mol一般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KJ/mol.19、思考:1)、为什么大气的两大组成是N2和O2?2)、为什么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20、光解(p69 图2-29、p71 图2-30)(1)氧分子和氮分子的光解O2+һν→2O· [E = 493.8 KJ/mol →λ=243nm]N2+һν→2N· [E = 939.4 KJ/mol →λ=127nm] (2)臭氧的光解O3 + һν→O2+O· [E = 101.2KJ/mol→λ=1180nm]21、光谱﹥700 nm 红外线(infrared light)0.70~1.5 μm 近红外(near infrared )1.5~6.0 μm 中红外(middle infrared )6.0~1000 μm 远红外(far infrared )400~700 nm可见光(visible light)41%﹤400 nm紫外光(ultraviolet light )320~400 nm 近紫外(UV-A)290~320 nm 远紫外(UV-B)﹤290 nm 超短紫外(UV-C)X射线、γ射线(太阳辐射主要介于紫外和可见光波段,而地球表面和大气(温度低)的辐射主要在400nm以上,称为长波辐射,一般把能够强烈吸收400nm波长以上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22、太阳辐射λ<290nm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800-2000nm几乎被H2O和CO2吸收;300-800nm可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平均反射率29-34%23、大气对辐射的吸收大气N2、O2、O3、H2O、CO2和尘埃能吸收一定波长的太阳辐射,颗粒物对太阳辐射具有散射作用,高能量的太阳光子可解离分子N2+hv→2N·λ<120nm O2+hv→2O·λ<240nmO3+hv→O+O2λ<290nm24、地面辐射λ>4μm , λ max=10μm ;地面辐射能量主要被除数低层大气中CO2(13-20μm )和H2O(4-8μm )吸收;CO2和H2O吸收地面辐射后又以长波辐射形式将能量放出,即大气逆辐射。
温室效应,目前温室效应最强的物质为CF3SF5,相当于105个CO2。
25、卤代烃的光解卤代烃中,卤代甲烷包括:四卤代甲烷、三卤代甲烷、二卤代甲烷、一卤代甲烷以及氟氯烃类(氟里昂)。
光解过程为:一卤代甲烷:CH3X+hv→CH3·+X(表示F、Cl、BrI 二、三、四卤代甲烷:断裂顺序 I → Br → Cl → H → F,26、氟利昂CFC-11: CFCl3+hv→CFCl2·+Cl·CFC-12: CF2Cl2+hv→CF2Cl·+Cl·上述过程中光解出的自由基F·、Cl·、Br·、I·成为臭氧层破坏的重要物质:Cl·+O3→ClO·+O2ClO·+O·→Cl·+O2总反应:O3+O→2O2(即反应过程中Cl等自由基并不减少,这导致反应的不断进行,使臭氧层损耗)27、Numbering system for CFCs and HCFCs CFC-XYZ1) Z = F原子个数.2) Y =1 + H原子个数.3) X = C原子个数 -1When X=0 (i.e., 只有一个C原子), 它可以省略4) 在化合物中Cl原子个数与C键合总数的原子个数减去F和H原子数5) Examples:CFCl3(CFC-11, blowing agent(发泡剂) )CHF2Cl (CFC-22, refrigerant, blowing agent)C2F4Cl2(CFC-114)第二节大气中典型污染物的转化一、无机大气污染物1、NOX (NO、NO2、 N2O、NH3、HNO2、HNO3、亚硝酸酯、硝酸酯、亚硝酸盐、硝酸盐、铵盐)天然源:生物有机体腐败人为源:燃烧过程(固定源1/3,流动源2/3)2、NO 的化学反应(1)NO向NO2的转化与HO2·的反应(链式反应)HO2· + NO →HO· + NO2HO·+CO → CO2+ H·H·+ O2 + M → HO2· + M与RO2· 、RCOO2·的反应RO2·+ NO→RO·+ NO2→RONO2(当烷基中C≥4时,该过程占优)RCOO2·+ NO →R’CH3· + CO2+ NO2与O3、NO3的反应O 3+NO → O2+ NO2(可控制区域O3浓度升高)NO3+NO → 2NO2(2)NO与HO·、RO·的反应NO + HO·/RO· → HONO/RONO3、NO2的化学反应(1)NO2的光解(大气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大气中O3生成的引发反应)NO2+һν(λ<313nm)→NO+ O·O·+O2+M→O3+ M该反应是O3生成的引发反应,是O3唯一的人为源(2)与HO·的反应NO2+HO·→ HONO2(气态HNO3的重要来源)(3)与O3的反应NO2+O3→ NO3+ O2(或者→ NO + 2O2)(4)与NO3的反应: NO2+ NO3→ N2O5(5)表面催化反应NO2+NO+H2O→2HNO22NO2+H2O→HNO2+HNO3(6)硝酸和亚硝酸的形成NO2+H2O→ HNO3NO+NO2+H2O→2HNO2NO2+HO·→ HNO3NO+HO·→ HNO2NO2+HO2·→ HNO2+O2(7)HNO2光解: HONO+hv→HO·+NO与HO·的反应:HONO+HO·→H2O+NO2(8) HNO3HNO3+HO·→H2O+NO3HNO3+NH3→ NH4NO3(颗粒物)4、过氧乙酰硝酸酯(PAN)PAN是光化学烟雾的指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