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每个三年级数学老师要做到老师引导与学生思索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学问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三年级数学教案对数学老师的工作具有主动的影响,能够帮助他们提升教学质量。
你是否在找正打算撰写“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503861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相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
本课的学问看似简洁,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相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
本课的学习将对相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干脆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殊重要的启始作用。
设计理念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
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动身,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从“形”中来,到“数”中去,从图形中找到分数,看到分数想到不同的事物,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阅历和认知体验,动手“创建”分数,在探讨沟通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爱上,从而萌发进一步的探究。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相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实力目标经验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洁问题的过程,初步培育学生的视察、沟通、合作探究实力,并有效地促进特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2)会读写简洁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第1篇: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作、验*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卡片学具、课件。
师生活动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课件)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
(继续播放课件)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
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小组合作及*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下)p109例2及练习二十四第3.4题。
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作、验*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有初步的了解,能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在本章节《数学广角》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困难:
1.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加强认识。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画图法、符号表示等方法整理数据,培养学生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3.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学内容:
a.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b.小组讨论如何用概率知识描述这些事件的可能性。
c.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教学目的:巩固学生对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概率知识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能力。
3.知识拓展: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评价:通过课堂小结、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巩固教学重难点。
5.课后作业:布置具有实践性、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教学策略:
a.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b.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优秀7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优秀7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3×3格、4×4格、5×5格方格纸、围棋子若干粒、4×4格条形吹塑纸贴在地下。
课桌围成“回”字形。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猜谜:十九乘十九,黑白两对手,有眼看不见,无眼难活久。
(打一棋类名称)[设计意图:用谜语引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
]二、探索新知1.教学每边摆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3个棋子。
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2)抢答:读题后,让学生口算出答案。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
)(3)动手验证: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验证刚才答案。
(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3×2+2=82×4=83×3-1=83×4-4=8直接点数。
教师表扬学生的创新摆法,并奖励“智慧星”。
(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2.教学每边摆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4个棋子。
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游戏:让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余学生当“围棋子”,请小老师邀请“围棋子”按上题要求站在老师设计的大棋盘上。
[设计意图:这一游戏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摆放方法,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把所学知识运动到游戏中。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3.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掌握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指导。
4.学生对数学学习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需要教师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精神。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难点: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数学交流水平,使其在讨论、合作中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总结出桃子的吃法:每天吃一个,共有3种吃法。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猴子有更多的桃子,每天吃一个,会有多少种吃法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学广角》。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排列,什么是组合。
2.学生跟随教师,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演练,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
4.学生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设计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并给出解题步骤,下节课与同学交流、探讨。
5.家长参与作业: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生活中的排列组合现象,记录下来,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发现数学美的能力。
作业布置原则:
1.针对性:作业内容要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突出重点,使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
数学广角搭配三年级下册教案6篇
数学广角搭配三年级下册教案6篇数学广角搭配三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数的排列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表格,彩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今天咱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他们都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我也很高兴,所以想带你们去数学广角玩一玩,你们想去吗?生:想(出示课件“数学广角”)二、新授1、师:想要进去必须先解锁(密码问题出示课件)提示:锁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生:12 21(教师板书)门锁打开进入下一关2、师:顺利打开第一把锁后,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一个超级密码锁,密码是由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写一写)?提问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1)12 23 13 32 31 21(2)12 21 23 32 13 31提问哪组方法比较好,怎样才能即不丢不漏也不重复的写出所有两位数?生:先拿出数字1和2,组成12和21……观察6个数字找出规律师小结:组成的两位数和数字的顺序有关3.我们一起进入北城南城(出示课件)用红绿蓝3种颜色给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1)先讨论交流再涂一涂(2)展示学生作品(3)教师小结:用颜色涂出的城区与颜色的顺序有关4.进入数字乐园(课件展示)5 7 9 三个数字,选任意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1)小组讨论(2)填写答题卡(3)集体交流(4)教师小结:求两个数的和与数字的顺序无关5.师:刚刚我们一起闯过了很多关,数学广角里的小朋友都很着急想见我们,朋友见面要握握手,我们3个人为一组,互相握握手,讨论一下一共可以握几次手。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精选11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108页及练习二十四1、2题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脑筋急转弯:有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却只买三张票,这是怎么回事呢?【课件演示】2、同学们真棒!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有趣的问题,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感受一下这样的重叠问题。
(板书课题)3、同学们都有许多兴趣爱好,有的同学喜欢看书特别是脑筋急转弯;有的同学喜欢画画;谁来告诉老师你喜欢干什么?可三(2)班的同学喜欢参加语文和数学课外小组,老师对此做了个调查,【课件出示】请看统计表:(1)你能从统计表上读到哪些数学信息?(2)总人数:质疑:噢,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4、同学们同意吗?老师不同意这些都是第一小组的同学我知道他们14人而不是17?一起数一数,问题出在哪儿呢?(有些人好像算了两次)是不是这样呢?那么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啊?同桌之间商量商量。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分类再数一数;可把两种都喜欢的分出来。
【课件演示画圈】2、那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老师这里有两个椭圆形的圈一个是红色的表示语文小组,一个是蓝色的表示数学小组,请同学们把名单填入相应的圈中。
(1)学生独自完成。
(2)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3、现在谁来说说红色圈内表示什么?蓝色的圈内表示的是什么?那么两样都参加的同学我们分出来了吗?谁还有更好的办法?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商量。
4、汇报:教师完成板书交集图5、师:红色圈内表示什么?蓝色圈内表示什么?月亮状的红色圈表示什么?月亮状蓝色圈内表示什么?红色和蓝色圈相交的地方表示什么?【课件演示】6、那现在你们会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人了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精选17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精选17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数学广角”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
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学生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排列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一)心理特征从心理特征来说,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好玩,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
并且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要在课堂上适当安排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小游戏。
(二)认知状况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直接要学生来学习,显得非常空洞,也没有好的效果,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教学模式教法: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优秀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优秀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2. 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认真聆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3. 过渡:通过学生分享的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学广角》。
(二)讲授新知
1. 基本概念: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如排列、组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2. 方法指导:教授排列组合的方法,如用图形、符号等直观工具来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实例演示:结合课本例题,展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规律。
五、案例亮点
1. 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本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排队、分组等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创设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还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2. 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数学规律。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4. 创设竞争性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问题导向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数学规律。
2.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第一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能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建立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准备:课件学习流程: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1、我想考考同学们: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2、这节课看谁想别人没想到的?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同学们,每天“阳光体育”时间你们都做了哪些运动?2、老师调查其中一个小组的体育爱好情况:第三小组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假设7人)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假设8人)有没有两样都喜欢的?(假设3人)3、老师在讲台的两边分别画了两个圈:左边黄色的圈表示喜欢踢毽子的,右边红色的圈表示喜欢跳绳的。
4、现在请第三小组踢毽子的同学到左边黄色的圈内集合;请喜欢跳绳的同学到右边红色的圈内集合。
我们看看他们怎么站?5、问题出在哪儿呢?谁有好的建议以指导他们站到他们该站的位置?6、接下来请大家拿出纸和笔,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怎样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同学?同时还方便我们数人数?7、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想法?(适时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
)在100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韦恩的逻辑学家,用一个图很方便地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
让老师来展示给大家看。
8、这种图是韦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韦恩图。
利用韦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
接下来,如果要用算式表示喜欢踢毽子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是怎样的呢?9、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算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容易理解。
把你比较容易理解的那种算法,说给你的同桌听。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优秀5篇)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优秀5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篇一曹老师上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搭配问题,结合听课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1、曹老师先从亲自和每位小朋友握手的实际情境中,导出握手中存在着搭配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做到和每位小朋友握手,从而引出搭配的有序性,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课堂的一开始,老师就切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亲密接触后,引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在解决搭配问题中,老师做到了抓住中心:“有序性,不遗漏,不重复”。
2、课堂设计巧妙,在早餐搭配中,先出示2种饮料,3种点心,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出结论2×3=6种搭配方法,紧接着老师说如果再增加1种饮料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考总结3×3=6种搭配方法,再反过来,如果增加的是1种点心呢?会是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维发生高涨,然后对两种情况发生对比,从而总结出搭配中的算法。
这样的设计,体现的数学思维的递进性,师生之间发生思维的碰撞,达到课堂的高潮。
3、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过生日,让学生动手搭配衣服,在搭配中存在着符号的多样性,有用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用天地、花草等方式搭配的。
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探究,方法灵活多样。
几点不成熟的想法:1、学生在学习和理解2×3=6的时候,可不可直接出示一幅图片,用连线法直接出示,1件上装配3件下装,2件上装就有6种搭配法。
这样是不是更直观一些,没必要大费周折。
2、曹老师的语言很清晰,吐词清楚,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搭配后,可以用投影仪把学生的效果图展示出来,用图形结合的方法演示,效果可能会好些。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篇二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4、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广角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广角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数学广角》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卷数学广角(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重叠问题,并理解重叠所表示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在引导下一步一步发现韦恩图的由来,并能够利用韦恩图进行简单的统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自学等方式,培育学生操作能力、思索能力、创新能力、评价用笔能力。
并使学生辨认出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韦恩图化解直观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韦恩图各个部分表示的不同含义。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及小动物卡片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流程:一、课前谈话:师:“我听说呀,我们班的同学们都是多才多艺的,那老师想了解一下对于唱歌和画画,你们喜不喜欢呢?”生:??我讨厌唱歌,我讨厌画画,我都讨厌,我都不讨厌??师:看来喜欢唱歌和画画的同学还真的不少呢,有的同学不止一个爱好,不过我们今天就只调查两种爱好。
首先请喜欢唱歌的同学举手(数数有多少),那接下来请只喜欢唱歌的同学举手(应该会变少的),哦?我们怎么发现举手的人数变少啦?(问:谁是一开始把手举起来,而后来又把手放下的呢?)看来“喜欢”和“只喜欢”的意思是有区别的哟!那么既喜欢唱歌又喜欢画画的同学有多少呢?请举手。
下面老师请个别同学起来具体说一下,注意是喜欢、只喜欢还是既喜欢又喜欢,要表达清楚,让大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的是什么。
生1:我只讨厌唱歌。
师:哦,你的声音这么动听,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歌唱家,等下课后给同学们一展歌喉好不好?那你呢?说说你喜欢什么?(如果没有人说喜欢画画,老师可提问:谁喜欢画画1的呢?)生2:我喜欢画画。
师:他说道他讨厌画画,谁能够替他解释一下他必须抒发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讨厌画画吗?生3:他的意思就是说道,他不仅讨厌画画,还讨厌别的呢!师:你真是他的知音啊!那你来说说道,你讨厌什么呀?生3:唱歌和画画我都讨厌。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
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三年级下数学广角教案
三年级下数学广角教案【6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评课稿篇一12月2日我有幸观摩了胡圆教师执教的《数学广角》一课,本节课胡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嬉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经受重复问题的探究过程,利用直观图和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了。
下面结合这节课的一些细节,谈谈我的一些思索。
开课伊始,教师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理发师理发的故事,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出同一个人扮演爸爸和儿子角色,为后面学习重复学问埋下伏笔。
接着教师组织了抢椅子的嬉戏,又通过石头剪刀布活动选出参与抢椅子嬉戏的选手,此时,教师提出了问题:参与活动的人一共多少人?请参与活动的人站起来!教室有6名学生站起来了,教师又提出了疑问:“不对呀,参与剪刀石头布的是4个人,参与抢椅子嬉戏的是3个人,4+3=7。
应当是7个人啊!”事实和教师的推理发生了碰撞,学生陷入了思索,冲突中急需教师的点拨。
而教师并未立刻揭晓缘由,而是拿出了两个呼啦圈,让参与剪刀石头布的4名学生先钻入1号圈中,让参与抢椅子的3名同学再钻入2号圈中,在这个过程中,全体学生发觉刘阳同学开头钻入1号圈又钻入2号圈,他既参与了剪刀石头布活动,又参与了抢椅子嬉戏。
教师又提出问题:“那怎么样让刘阳既在1号圈又在2号圈?”学生提出将两个圈重合一局部,刘阳就站在重合的这局部,刘阳的身份是双重的,此时学生对于刚刚遇到的冲突冲突已经有了理性的解释。
接着教师又将两个重合一局部的圈画到黑板上,形成了集合圈,并让6名参与嬉戏的学生上台在适宜的位置贴上自己的名片。
学生将刘阳的两张名片重合在一起贴在两个圈相交的局部。
此时教师引入了重复现象,学生对重复现象有了清楚的熟悉了。
从呼啦圈过度到黑板上的集合圈,是一个从详细到抽象的过程,正符合小学的思维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问的过程,正是学生在头脑中进展建模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组织的嬉戏活动正是学问的直观依托。
教师在引入概念后,立刻在课件上出示了一些集合圈,让学生推断哪些是重复现象,哪些不是重复现象,对新知进展了稳固。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篇一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亲历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圈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圈的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圈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了解集合圈的产生过程,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集合圈的意义,会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1、提出问题: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出示情景图:堂堂网的导入环节)师:对面走来二个妈妈,二个女儿,一共有几人?生:4人或3人。
(答案不一)师:可咱一数,1、3,咦,只有3人,怎么回事?生:……2、学生思考,回答想法(课件出示)中间这个人是小女孩的妈妈,外婆又是妈妈的妈妈。
二个女儿呢?小女孩是妈妈的女儿,妈妈是外婆的女儿。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突出:(1)“重复”一词;(2)能用“既……又……”来表达;(3)师生小结,得出:中间这个人既是妈妈,又是女儿,她的身份重复了。
3、揭示课题:生活中像这样重复的现象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来研究有趣的重复现象。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集合)【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妙利用堂堂网的导入环节及课件创设新颖有趣的导课情境,设置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既是生活中的问题又是数学中的重复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和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初步感知重复现象(1)情境引入(课件出示统计表)1 下面是三(4)班喜欢跳绳、踢毽的学生名单。
三年级数学下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教案设计
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教材108页的例1,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积极尝试、主动交流,体验用集合思想解决生活问题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集合的思想方法,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2. 小明排队:小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小明排第3,从后数起小明排第4,你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学生用画图来表示解释)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同学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老师统计了三(1)班参加语数课外小组学生名单。
(1)(出示表格)仔细观察这一个表格,你们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
(2)根据刚才收集的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参加语、数课外小组的同学一共多少人?(3)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答:①8+9=17(人)②一个一个地数,数出两个小组的人数总和为14人。
2、对,数出来一共有14人,但计算出来的结果却是17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学了今天的数学广角,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板书:数学广角)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椭圆,红色的椭圆表示语文小组,蓝色的椭圆表示数学小组,让学生将两个小组成员的名字填入所在的小组中。
2、让学生找出哪些人既在语文组中又在数学组中?学生回答:杨明、李芳和刘红三位同学。
3、再画两个相交的椭圆,一个椭圆上面写上“语文小组”,另一个写上“数学小组”。
提问:谁上来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写上小组同学的名字?学生上台将名字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4、观察图,能观察出红色圆圈表示的是什么人数?蓝色的呢?中间两个圆圈相交的部分呢?根据这幅图,你们能很快地算出参加语数课外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后,说出是怎么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5篇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生:能。
(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师:对!就是 12,(课件出示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生:分数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知道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 (板书: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12”的含义,学会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12(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 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动手折一折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 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 12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 12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12、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 12,丰富12的表象。
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有意识的追问,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3、判断12,引出14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12、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平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4、探索 14(1)、认识14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 14、师:谁会写 14?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生: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 12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14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明白:相同的图形,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用表示 14,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生:能想到14、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生:能想到18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生:能想到12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生:19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
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篇2教学背景:最近,我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确实感到有点头疼。
因为我一直认为对于分数的含义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还费尽心思设计了教案,准备把要学的知识点都有讲得非常透彻、到位。
但结果,在上课时,许多学生都觉得很简单,他们不停地插话,打乱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可让他们做作业时,却是错误百出。
但是不让他们插嘴,专心听我讲,结果他们兴致全无,趴在桌上不想听课。
我真是不知该如何办才好,一下课,甚至还埋怨这些学生真是太放肆了!后来,我停止了抱怨,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呢?对!就是要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学习。
案例描述:一、游戏导入:(用掌声表示数)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当第3小题口述后,学生没有击掌,有的学生窃窃私语,有的学生紧锁眉头,此时,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索(进入了状态)。
2分钟过去了,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邱老师,这半个苹果该怎样表示呀?”接着我就顺水推舟对大家说:“是啊?你能用手中的圆形纸折出半个来吗?(学生兴趣盎然,待学生折出之后)二、自主探索,体验分数师(用期待的目光追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苹果呢?生1:可以说“一个苹果的一半”。
生2:可以画出半个苹果“D”生3:可以用12表示。
生4:可以用0.5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苹果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第3位同学说得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苹果的一半,现在谁能说出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在学生认识了12这个分数之后)师:你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生1:可以折成……生2:可以折成……师:你还能用手中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纸折出你想认识的其它分数吗?(学生信心十足地说:“能”,并且表现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
)生1:我用正方形纸折出了14、生2:我也是用正方形纸折出了12、生3:我用长方形纸折出了38、生4:我用长方形纸折出了34、生5:我用圆形纸折出了516、……(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且纷纷投去赞许的目光。
)当时,我也对同学们精彩的回答露出了佩服的神情。
接下来,同学们又积极地做了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上面这个案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它较好地体现了我思想上的一些创新和转变。
一、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在前面教学时,由于总是对学生不太放心,结果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的活动,这一节课中,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小主人”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从而形成独特的见解。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综上所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深刻领悟其精神和理念;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出教学活动,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篇3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1)、教师演示分苹果。
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2)(3)(4)1、认识14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