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案
道德与法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学文稿
![道德与法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学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fe6b2856240c844769eaee96.png)
②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法律制裁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
B. ① ③ C.①②③
师生共勉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 在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 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 特殊人物存在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 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每个公民都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论 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 ,一旦违了法,犯了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 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我爸是李刚”是网友们嘲讽跋扈“官二代”的流行语, 出自官二代李启铭之口。原因是在2010年10月16日晚,李 启铭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撞倒两名女生,致1死1伤。李 启铭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 途中被保安拦下,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 刚!”此事一出,“我爸是李刚”一语迅速红遍网络。 “李刚是谁?”经确认,肇事男子李启铭的父亲为保定市 公安局北市区分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李刚。
2015年,检察机关依法对令计划、苏荣、白恩培、朱明国、
周本顺、杨栋梁、何家成等41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立案侦查,对周
永康、蒋洁敏、李崇禧、李东生、申维辰等22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
提起公诉。
我国检察机关“老虎”“苍蝇”一起打,说明了什么?
平等地适用法律,法律面前谁也没有特权
(1)法律面前谁也没有特权。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对任何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框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 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从而树立起平等意识和法制观念。
每课三分钟教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每课三分钟教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https://img.taocdn.com/s3/m/d759a9c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b.png)
法律是我们人人都要遵守的。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它的束缚的规则,否则就会方寸大乱。与法同行, Nhomakorabea我做起。
归纳总结
法律是我们人人都要遵守的。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它的束缚的规则,否则就会方寸大乱。
与法同行,从我做起。
(二)教学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国家宪法日: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3、我国的法律体系:宪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
4、观看视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每课三分钟教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课题名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宪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宪法意识推进依法治国学习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重点
认识到学习宪法的重要性,自觉学习和带头遵从宪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宪法吗?
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01c25da98271fe910ef944.png)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政治教案: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2、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每个人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
3、知道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超越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4、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精神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5、当自己受到社会上的不公平歧视待遇对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
四年级教案第五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年级教案第五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https://img.taocdn.com/s3/m/ae00409cf7ec4afe05a1df90.png)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外孩子对零用钱的支配方式不同。
2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懂得父母挣钱的不易。。
3学会奉献。。
训练重点
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
构建设计及过程方法
一、启迪园
大家交流零用钱的使用方法,谈感受。
二、智慧泉
1、出示图片交流看法。
2、看看美国孩子的理财方式。
3、看看亮亮压岁钱的支配方式。对比交流
第9课时
课题
9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法律方面最基本的知识。
2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真正含义。
3懂得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训练重点
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真正含义。
构建设计及过程方法
一、启迪园
1、出示图画,图中相似之处。
2。为什么这些标志都有天平?引入课题
三、活动场
1、填表格,与大家分享自己零用钱的使用情况。
2、懂得压岁钱是父母辛苦工作换来的,要懂得珍惜。
四、拓展营
1、参与公益活动,学会奉献爱心。
2、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时间。
板书
设计
我的零用钱
合理支配奉献爱心
二、智慧泉
学习我国宪法、刑法、民法中的一些规定,进一步体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活动场
1、你来当法官。
2、续写故事后交流。进一步感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拓展营
收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成语或谚语。
板书
设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第10课时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自由》教学设计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自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87de7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9.png)
2024八下道法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自由》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词接龙)教师引导:正式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歌词接龙。
(根据ppt播放即可)“在你的心上自由地飞翔”,这是凤凰传奇的《自由飞翔》;“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这是羽泉的《奔跑》;“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这是Beyond的《海阔天空》。
同学们观察以上歌词,有何共同之处?学生回答(都有自由二字)教师引导: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第七课《追求自由平等》,来学习自由。
探讨自由的意义?如何正确认识自由?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如何珍视自由?二、新课讲解教师引导:凤凰传奇说“自由飞翔”,羽泉说“自由奔跑”,当代人还向往哪些方面的自由?学生分享展示材料:当代人向往的自由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1.你最向往什么自由?可以是其他自由。
2.你所向往的自由可以给自己、给社会带来什么?学生分享教师讲解:自由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吃到各种好吃的,穿自己想要穿的衣服,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首先可以让自己很快乐,可以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同时,在个人幸福感提升的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繁荣进步,比如旅行自由,疫情三年,许多人被困在家,就连日常消费都是个问题,想吃一顿火锅、烧烤已属不易,更别谈外出旅游,所以在疫情结束之后,大家重获“自由”,说“好像获得了重生,又活了过来”,便进行疯狂式、报复式的消费,涌现了各大新的网红城市,提高了消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因此,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
小结:自由的意义?p99①(个人)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②(社会)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教师引导:在旅游自由热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坐上火车开启特种兵之行,继上期我们讲的“霸座”“熊孩子”之后,火车卧铺能不能挂帘子又成了舆论焦点。
八年级政治: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八年级政治: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55d0971eb91a37f0115c16.png)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政治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政治教课方案 /初中政治/八年级政治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七课法律眼古人人同样教课方案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认识社会,建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课方案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政治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取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第七课法律眼古人人同样一、教课目的:知识目标: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法律眼古人人同样”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来源则,这一基来源则贯串于我国的整个法律系统中。
经过对有关法律条则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标:懂得法律经过规定权益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经过解决纠葛和制裁违纪犯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让学生知道人的权益的同样性,即每一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身世、宗教崇奉、教育程度、财富情况等,都同样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给予的各项权益和义务。
每一个人的权益与义务也是同样的。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经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合用法律方面人人同样,既不同意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同意任何鄙视行为。
知道未成年人获取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门路;能够运用法律同违纪犯罪状为作斗争。
二、教课重难点:1、要点:让学生建立反对合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样特权现象和鄙视行为。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权益同样与义务同样。
三、教课内容:本课共分两站第一站:同样的权益和义务第二站:合用法律视同一律四、教课时间:2 课时(灵活 1 课时)第一课时教课内容:第一站同样的权益和义务教课目的:经过本站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法律眼古人人同样”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来源则,这一基来源则贯串于我国的整个法律系统中。
理解权益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敬别人的权益,执行自己的义务。
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感受法律权威:3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三单元感受法律权威:3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093293011ca300a7c39033.png)
第七课法律眼祖先人相同一、授课目的:知识目标: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法律眼祖先人相同” 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根源则,这一基根源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系统中。
经过对相关法律条则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标:懂得法律经过规定权益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经过解决瓜葛和制裁违纪犯法,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让学生知道人的权益的相同性,即每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崇奉、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都相同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赏赐的各项权益和义务。
每个人的权益与义务也是相同的。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经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相同,既不一样样意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一样样意任何歧视行为。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路子;能够运用法律同违纪犯法状为作斗争。
二、授课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成立反对适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权益相同与义务相同。
三、授课内容:本课共分两站第一站:相同的权益和义务第二站:适用法律视同一律四、授课时间:2 课时(灵巧 1 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内容:第一站相同的权益和义务授课目的:经过本站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法律眼祖先人相同”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根源则,这一基根源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系统中。
理解权益与义务的关系,学会敬爱他人的权益,执行自己的义务。
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无规矩不能够方圆”,法律,一旦走开了人们依照法律的习惯,也就失去了命令人们依照的威力了。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同,是人类的一个美美梦想。
为了这一梦想,人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今后,我们的相同权益有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保障,经济的发展为实现相同供应了越来越兴隆的物质基础。
法律眼祖先人相同已不再是一个梦想。
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享有的相同权益,认真执行我们所肩负的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案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d786d1a6c30c2258019e99.png)
1 / 4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2、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每个人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
3、知道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超越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4、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精神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5、当自己受到社会上的不公平歧视待遇对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权利平等一义务平等。
2、反对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教学用具】课本、教参、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站平等的权利与义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2、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精神的具体表现;3、体验法律的权威,从而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2 / 4【教学重点、难点】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他、她、它”三者的区别是什么?由此引导同学们阅读“思想驿站”中的资料,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①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2、板书课题:平等的权利与义务3、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或指定学生读(1)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2)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精神的具体表现;(3)树立平等的法律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权利。
二、自主学习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阅读课本70页小字材料,分析说明了什么?(2)课本71页“知识链接”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分析课本72页,波洛克的名言:3 / 4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①举例说明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表现在那些方面?②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这种平等表现在几个方面?(5)什么是权利平等?什么是义务平等?(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关系?(7)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其中哪些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阅读教材70—74页,逐一找出自学提纲问题的答案;做好圈点批划标记,作好回答问题的准备。
北师大版思品八下第7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北师大版思品八下第7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ab2b275f0e7cd1842536ef.png)
犯了公民的平等权,是一种教育歧视行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③
3、谭某常在深夜放音响,严重影响邻居单某休息。单某多次找谭某交涉,谭某不仅不听,反而
说:“我在自家听音响,这是我的权利,你管得着吗?”
运用所学知识,对谭某的言行进行评析。
作业 布置
1、练习册:第七课第一站。 2、预习: 第七课第二站。
北师大版思品八下第 7 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年级 思品 科第 三 单元 (章)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课教师: 胡耀斌 辅备教师: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 1 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知识目标: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平等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过程中,树立平等意识、法律意识;珍视、尊重 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点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 义务。
小明只看到受教育是权利,没看到受教育也是义务;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五、归纳小结与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第 3 课 诚实为本 第一站
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权利的平等
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课后 反思
2/3
3/3
义务的平等
六、堂堂清练习: 1、以下公民权利,属不能放弃的是
(D )
适用法律平等
①受教育权②人身自由权③劳动权④人格尊严权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七岁的黎某随打工的父母到城里读书。因为不是本地户口,遭到所有学校的拒绝。你认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d8e69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3.png)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和重要性。
2、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没有特权阶层。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涵。
认识法律适用的平等性。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和相关法律规定。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法律平等的体现。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话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认为法律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吗?”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讨论,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讲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10 分钟)1、向学生解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无论个人的身份、地位、财富、种族、性别等因素如何,在法律的适用和保护上都应一视同仁。
2、强调法律平等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公正的基石。
(三)法律适用平等的案例分析(15 分钟)1、展示案例一:某高官因贪污受贿被依法判刑。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高官犯罪也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讲解在法律面前,不论职位高低,只要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2、展示案例二:某普通公民因盗窃被依法处理。
提问学生:普通公民犯罪与高官犯罪在法律处理上有何相同之处?强调法律对所有人的违法行为都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处罚,不会因为个人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四)小组讨论(15 分钟)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6 人。
2、讨论话题:“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看到过或者听说过不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情况?如果有,应该如何纠正?”3、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小组汇报与交流(10 分钟)1、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人人平等教案
![人人平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8c6bd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c.png)
七年级思想品德北师大版7.1《人人平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北师大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一站《人人平等》,为下一站《相互宽容》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新生虽然有平等的意识,但并不是十分理解平等权的含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意识和具体的做法。
教师要注意选择贴合学生实际材料,注意形象化,具体化。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中不平等现象分析,使学生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充分认识到平等待人的重要性,正确行使平等权,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法律范围内正确行使平等权利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了解平等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明确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掌握平等待人该怎么做。
(四)重点: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平等待人。
难点:平等待人的具体做法,怎么样正确对待差异与平等。
四、教学准备学习“人人平等”的相关法律知识,收集相关的案例与视频。
以此为基础梳理教学思路、搜集教学素材,制作本课时PPT课件。
五、教学方法:为了突破上述重、难点,同时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如下教法学法:1、情景创设法一一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讨论探究法----- 聚集体智慧,取长补短3、练习训练法--------- 学以致用,加强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尊重学生并突显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教师自身充分发挥作为教学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支持者的作用。
这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
六、教学流程图七、课堂练习展示1、人生而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A地位上的平等B财富上的平等C权势上的平等D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2、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平等待人要求尊重他人的()⑴人格⑵习惯⑶爱好⑷所有的一切A、⑴⑵⑷B、⑴⑵⑶C、⑵⑶⑷D、⑴⑶⑷3、一个人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A、欣赏他人B、鼓励他人C、学习他人D、尊重他人4、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青少年平等享有的权利,这是一种()A、权利上的平等B、金钱上的平等C、地位上的平等D、财富上的平等2。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七课 平等待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七课 平等待人](https://img.taocdn.com/s3/m/c406d5290b4c2e3f5727633d.png)
第七课平等待人第一站人人平等[预习提示]阅读P77-80内容,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认识平等?2、法律规定青少年平等享有的权利有哪些?3、怎样做才是平等待人?4、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如何理解“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 X Kb 1.C o m[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学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正确行使平等权。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对“平等是法律规定范围的平等”的问题的思考,并通过讨论得到正确的方法。
3、知识目标了解平等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知道平等是法律规定范围的平等.明确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平等是法律规定范围的平等.明确平等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
难点:通过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对“平等是法律规定范围的平等”的问题的思考,并通过讨论得到正确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阅读教材77页“八路军改称谓”的材料。
提问:1、从八路军改称谓的事情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我们平时对待他人的问题上用的是什么态度?那些是可取的那些是不可取的?通过同学们讨论回答,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一)调查活动调查“你认为未来社会中最应提倡和最不能容忍的品行是什么?(二)辩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后并发表本组的观点及依据,展开辩论。
甲方:平等权可以随意行使;乙方: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正确行使平等权。
;教师总结:公明在行使平等权是,必须依法办事,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三)社会观察看教材第81页后,思考:(1)你是如何认识班级某些同学的行为的?(2)请你设想,欣涛可能发展的结果。
(3)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班里的其他学生?(四)各抒己见:在我们同学交往中都有哪些不平等行为?试举例说明.(五)活动平台《猜猜他是谁》见教参,分四个步骤。
教师总结: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学会尊重他人。
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案
![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b333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d.png)
第七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案课程背景在现代社会中,法律被视为约束和保护公民的规范。
然而,许多人对法律的理解仍然有限,尤其是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本节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一原则。
教学目标•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分析和评估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探讨如何通过法律保障人人平等的实际途径•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资源•讲义:提供有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知识和例子•案例研究:提供真实或虚构的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概念并进行讨论•小组活动材料:提供让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材料•视频和音频素材:用于引发学生对不平等现象的思考和讨论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并引发学生对这一原则的思考。
可以使用一个真实的案例作为例子,并询问学生他们对该案件的看法。
探究(15分钟)教师提供一份讲义,解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背景和含义。
学生可以阅读这份讲义,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他们可以互相分享他们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和想法,并提出问题。
案例分析(25分钟)教师提供一份案例研究材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原则来分析和评估。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共同研究和讨论案例。
每个小组可以就案例的不平等现象、可能的原因和法律保障人人平等的方案进行讨论,并写下他们的观点并准备做出汇报。
汇报和讨论(2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调查结果和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
教师在汇报和讨论的过程中作为指导者和调解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探讨相互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并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观点,并鼓励学生向他们的家庭和社区传播所学的知识。
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资源,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参与相关的活动和项目。
扩展活动为了加深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和意识,学生可以自愿参与以下活动: -参观当地法院或法律机构 - 参加社区讨论会或座谈会,与专业人士交流 - 组织和参与学校内外的庆祝活动或倡议活动,宣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评估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 小组的汇报和讨论 - 对案例研究材料的书面分析和评估 - 学生个人的思辨性写作或口头表达参考资源•佐拉·尼尔斯的《明智的判断:解构社会中的不公正》•纽约大学法学院的《法律与社会正义》课程•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法治与反腐败》教育项目结束语本节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关心和参与社会公正的愿望。
八年级政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八年级政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https://img.taocdn.com/s3/m/335a29ae7375a417866f8ff5.png)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标: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让学生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即每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平等的。
课本70页2000年发生在美国一次有趣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
学生想一想上面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
女性和男性一样平等的享有公民的权利。
二、新课学习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人类很早就有了平等的理想,但把平等变成现实,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让学生树立反对适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2、难点: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刑法、民法等普通法律,都体现并维护这一原则。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1)权利平等。
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并在行使权利时享受同等待遇。
分组讨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案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3dd644f242336c1eb95e49.png)
第七课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标: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让学生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即每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平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树立反对适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务平等。 三、教学内容: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站:适用法律一视同仁 四、教学时间: 2课时(机动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阅读,体验这一基本精神。
能力目标: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让学生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即每个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平等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树立反对适用法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特权现象和歧视行为。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权利平等与义务平等。
三、教学内容: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站:适用法律一视同仁
四、教学时间:
2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站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一旦离开了人们服从法律的习惯,也就失去了命令人们服从的威力了。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
为了这一梦想,人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平等权利有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保障,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平等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基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不再是一个梦想。
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享有的平等权利,认真履行我们所承担的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讲故事:课本70页2000年发生在美国一次有趣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
学生想一想上面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女性和男性一样平等的享有公民的权利。
二、新课学习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人类很早就有了平等的理想,但把平等变成现实,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刑法、民法等普通法律,都体现并维护这一原则。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1)权利平等。
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并在行使权利时享受同等待遇。
分组讨论:有人认为,我们现在不满18周岁,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着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不相符。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义务平等。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承担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服兵役的义务等,这些义务都是针对所有公民提出的,在履行这些义务时不能有任何特权。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履行义务,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责任。
决不允许任何人只享受权利而拒绝履行义务,或者少履行义务。
我们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同钱币的正反两面,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三、各抒己见:儿子的说法有道理吗?父亲的做法对吗?
四、辩论会:参加高考就可以闯红灯吗?
五、小结:
六、作业: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是什么?
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站适用法律一视同仁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人的权利的平等性,在适用法律方面人人平等,既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也不允许任何歧视行为。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的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思想驿站:想一想上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个人无论对社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当他触犯法律时,都必须受到法律的相应制裁,而不允许享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任何特权。
1、让学生自己讲古今中外有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故事。
2、列举生活中一个或两个的事例。
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再讨论联系身边事例发表观点。
教师总结:法律面前面前人人平等。
二、新课学习
1、基本原则:在法律适用方面,所有公民一律平等。
(1)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2)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国家在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
处罚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2、反对两种倾向:
(1)平等地适用法律,就要反对特权。
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任何人都不享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殊权利。
法律的尊严和法律的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都必定受到制裁和惩罚
(2)平等地适用法律,就要反对歧视。
每个公民都具有独立和平等的人格与尊严,不允许受到任何歧视。
法律必须保证所有公民得到平等和有效的保护,以免受到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社会出生、财产等任何理由的歧视。
举关于歧视现象的例子。
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对三幅图片的看法。
歧视是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相违背的。
人们可以运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