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命的细胞学基础

合集下载

南开大学普通生物学-第3章生命的结构基础第一部分

南开大学普通生物学-第3章生命的结构基础第一部分

的基本单位,结构完整、生命活动规律0.1µm,但伸出的纤维可达——的专门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器和核膜;×比较——1-10μ肽聚糖多功能70S 极少无膜和仁一环状无裸露质粒DNA 同时同地无无丝分裂5-100μ纤素果胶80S 有(多)核膜和仁2以上、线有线、叶核、胞质有有丝为主细菌、蓝藻、支原体原生、真菌、动植物相同点:质膜、核膜、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染色质、核仁、微丝、微管。

不同点:A)动物:溶酶体,间隙连接,(中心体)、细胞的基本共性(原核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示意图真核细胞示意图共性?(4点):多种多样,以圆柱(杆)状与卵园状最多。

细胞功能和生理状态(旺盛与否)有关;1)形状与组成①形状:线粒体由内外两层单位膜套叠而成(封闭的囊状结构内外膜不相连);②线粒体由外膜、内膜、膜间隙及基质(内室)组成。

2)外膜(outer membrane)①包在线粒体最外面一种单位膜6~7nm。

②膜上排列整齐的孔蛋白(porin)筒状园柱体,2-3nm,允许分子量小于10KD的分子通过进入膜间隙。

③膜上含有合成线粒体脂类的蛋白和酶类。

④外膜标志酶是单胺氧化酶。

两层膜和两个腔的线粒体3、线粒体超微结构(电镜下),形态和排列,不同细胞差别大;需能多的细胞,嵴线粒体的功能——1)氧化磷酸化,合成ATP (主要功能)2)糖、脂肪和氨基酸最终氧化放能的场所(合成ATP) 。

①共同途径是:三羧循环和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

②涉及三个步骤三羧酸循环—Krebs 循环(一系列酶参与下,脱去5对H +放出CO 2)电子传递ATP 生成(能量转换)ATP 是一种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形式。

*氧化磷酸化:活细胞中,伴随呼吸链的氧化过程而发生的能量转换和ATP 的形成(氧化和磷酸化相偶联)。

ATPCO 2葡萄糖O 2ATP丙酮酸线粒体细胞生命活动需要能量4、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最终放能的场所生物氧化——共同途径:三羧循环和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基质中[H] ↓,膜间隙中[H] ↑)膜的完整性——②这些酶的复合体的排列有方向性(需要膜的完整);③从丙酮酸生物氧化CO2+H2O过程中:产生15个ATP,2分子丙酮酸/葡萄糖→经酵解,经krebs循环及氧化磷酸化3个阶段后共生成36~38个ATP分子。

《医学细胞生物学》前六章知识点总结

《医学细胞生物学》前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细胞学说1、ean-Baptiste de Lamark (1744~1829),获得性遗传理论的创始人,法国退伍陆军中尉,50岁成为巴黎动物学教授,1809年他认为只有具有细胞的机体,才有生命。

2、Charles Brisseau Milbel(1776~1854),法国植物学家,1802年认为植物的每一部分都有细胞存在。

3、Henri Dutrochet (1776~1847),法国生理学家,1824年进一步描述了细胞的原理。

4. Matthias Jacob Schleiden(1804~1881),德国植物学教授,1838年发表“植物发生论”,认为无论怎样复杂的植物都有形形色色的细胞构成。

5. Theodor Schwann(1810~1882),德国解剖学教授,1838年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 Theory)这个术语;1939年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6. 德国人R. V irchow 1855年提出“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omnis cellula e cellula)的著名论断,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

把细胞作为生命的一般单位,以及作为动植物界生命现象的共同基础的这种概念立即受到了普遍的接受。

恩格斯将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的三大发现之一。

与其它生命科学一样,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形成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同时,科学的发现促进技术的发明。

细胞生物学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细胞的发现,16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显微镜的发明。

第二阶段:细胞学说提出,19世纪30年代-20世纪中期。

第三阶段:超微结构研究,20世纪30年代-7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第四阶段:分子细胞生物学,20世纪70年代至今,分子克隆等技术的发展。

二、模式生物个体生命诞生自精卵结合形成合子,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迁移、分化并发生巨大形态变化,构建出未来身体的雏形。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1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课件 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1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课件 苏教版必修1
8
一二三
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细胞的大小各不相同。 少数细胞较大,可用肉眼观察,如鸟类的卵细胞;大多数细胞很小,直 径在10~100 μm范围内,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细胞的直径为 0.5~5.0 μm,要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 3.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球体、多面体、纺锤体和柱状体等。
23
探究点 易错点排查 实验设计 当堂检测
一二
解析:(1)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种:目镜和物镜。目镜可从镜筒上端 开口处插入,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负相关,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 越小。物镜的上端有螺丝口,可旋转固定在镜筒下端连接的转换器 的三个开口上。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 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 乘积。(2)显微镜视野的明亮程度与镜头的通光量有关,低倍镜放大 倍数小,实际观察到的标本区域较大,通光量较多,因而视野明亮;高 倍镜放大倍数大,实际观察到的标本区域小,通光量较少,因而视野 较暗。(3)视野中出现异物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和装片上。 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后,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只能存在于目镜上。
11
探究点 易错点排查 实验设计 当堂检测
一二
(2)细胞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 ①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②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一个细胞完成的。 ③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 活动,即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 的。 特别提醒(1)细胞学说有力地证明了生物彼此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细胞学说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基础生命科学第三章习题

基础生命科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细胞一.单选题制造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的人是()。

A. 荷兰人胡克;B. 英国人胡克;C. 荷兰人列文虎克;D. 英国人列文虎克。

C(答案,以下同)生命的基本单位是()。

A. 蛋白质;B. 生物大分子;C. 细胞;D. 生命个体。

C生物进化的起点是()。

A. 化学演化;B. 细胞的形成;C. 最小细胞支原体的出现;D. 原球体的出现。

B胡萝卜根的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培养,失去原来特征,形成愈伤组织,这个过程称为()A. 分化;B. 再分化;C. 愈伤;D. 去分化。

D以下哪项不是细胞壁的作用()。

A. 与酶结合,组织生化代谢反应;B. 抵御病原菌侵害;C. 接收化学信号;D. 物质的吸收和转运。

A人的体细胞中有()对常染色体。

A. 23;B. 46;C. 22;D.44。

C人的生殖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A. 23;B. 46;C. 22;D. 44。

A细胞的消化器官是()A. 内质网;B. 溶酶体;C. 乙醛酸循环体;D. 胃。

B下列细胞器经常出现膜融合沟通现象的是()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 高尔基体和溶酶体;C. 内质网和细胞质膜;D. 细胞核外膜和内质网。

D关于生物膜下列叙述有误的是()A.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B. 膜脂包括磷脂、鞘脂、胆固醇;C. 骨架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D. 结构模型为“三明治模型”。

D植物细胞壁中最主要成分是()A. 果胶;B. 纤维素;C. 半纤维素;D. 蛋白质。

B()是细胞核骨架。

A. 核纤层;B. 核膜;C. 核仁;D. 核基质。

A核糖体亚单位的组装场所是()。

A. 细胞质;B. 内质网;C. 细胞核;D.高尔基体。

C细胞有氧代谢中电子传递过程发生在()。

A. 线粒体内膜;B. 线粒体外膜;C. 线粒体基质;D. 线粒体膜间隙。

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器()。

A. 内质网;B. 线粒体;C. 细胞核;D. 核糖体。

D下列物质能自由通过质膜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的①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叶绿体和线粒体。

③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④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巩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②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②制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比较低,线粒体较小,在高倍镜下,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较难观察到,所以教师要准备好示范镜。

五、教学方法1、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

2、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六、课前准备1.准备20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新鲜黑藻叶, 1%的詹那绿染液。

大学二年级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

大学二年级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

大学二年级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结构。

发展至今,生物学已经深入研究了细胞的结构、功能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大学二年级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课程中,我们将学习有关细胞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一、细胞的起源和发展细胞学的研究始于17世纪的罗伯特·胡克,他通过观察各种物质的薄片发现了植物细胞。

随后,安东·贝尔纳多赫和迈克尔·斯奈德尼茨也观察到了动物细胞。

细胞学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界对生命起源和发展的探究,形成了细胞理论。

二、细胞的结构和组成细胞的结构可以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个主要部分。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起到保护和选择性渗透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基质,其中包含了多种细胞器和细胞器的功能酶。

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储存了遗传信息。

三、细胞的功能和代谢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营养吸收、能量产生、物质合成、细胞分裂等。

其中,细胞的能量产生主要依赖于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通过氧化糖分解产生能量。

细胞物质的合成则涉及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参与。

四、细胞的分裂和增殖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重要的过程,它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有丝分裂是细胞复制后,一份遗传信息均分给两个子细胞;减数分裂则涉及到生殖细胞的分裂,最终形成性细胞。

经过细胞分裂,生物体可以进行生长和修复。

五、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分化细胞的生命周期包括有生长期、分裂期和间歇期三个阶段。

其中,生长期是细胞进行代谢和物质合成的阶段;分裂期是细胞分裂和复制遗传信息的时期;间歇期是细胞进行恢复和准备下一次分裂的时期。

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会逐渐发展出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形成组织和器官。

六、细胞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它储存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基因的排列组合,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包括DNA的复制和转录翻译。

通过这些过程,细胞可以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第三章 医用生物学-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

第三章  医用生物学-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
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做原核生物,常见到的有: 细菌 立克次体 支原体 螺旋体 衣原体 放线菌
2、各种原核生物的图片
双 球 菌 放线菌
葡糖 球菌 螺旋体
衣原体 链球菌
立克次体
第二节 细胞膜
一、细胞膜的概念: 1、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围的一层薄膜又 称质膜。
2、单位膜:把细胞膜的三层结构作为一个单位 称为单位膜。
(二)真核细胞的分裂
1、无丝分裂:
核仁先分裂,细胞核伸长拉成哑铃状,以后分成两 个核,两核之间的细胞质发生缢缩于是分成两个细 胞。 2、有丝分裂 在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的变化,分裂结果是将母细 胞的物质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也出现由微管组成 的纺锤丝,故称为有丝分裂。
二、细胞增殖周期 1、细胞增殖周期:细胞结束一次有丝分裂后到 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增殖 周期简称细胞周期
二、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 的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其主要成分是 DNA、组蛋白以及非组蛋白。
异染色质:功能不活跃
染色质 常染色质:功能活跃区, 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 录
(一)染色质的组装
1、染色质的一级结构---------核小体丝
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与长约200碱基对的 DNA一起形成一个核小体,许多核小体 彼此链接形成直径约10nm核小体“串珠” 就是核小体丝。 2、染色质的二级结构-------螺旋管 核小体丝以每圈6个核小体的形式,螺 旋成外直径30nm的空心螺旋管
(四)、溶酶体
分布:动植物细胞等
结构:单层膜结构 功能:含有多种水解酶, 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细胞器、 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 毒或细菌 (消化车间)
球形
溶酶体的消化作用可分为: (一)、溶酶体的异溶作用

2024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 从细胞到生物体”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 从细胞到生物体”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细胞“第三章从细胞到生物体”必背知识点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 细胞分裂的概念: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2. 细胞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先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确保每个新细胞与原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具体过程包括细胞核分裂 (染色体复制并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中)、细胞质分裂 (细胞质分裂成两部分,每部分包含一个细胞核)和细胞膜、细胞壁的形成 (最终将两个子细胞分开)。

3. 细胞分裂的意义:保证生物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生物体能够不断生长和发育。

二、细胞分化形成组织1. 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如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

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2. 主要组织和功能:上皮组织:保护和分泌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3. 系统:多个器官按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四、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 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2. 主要组织和功能:保护组织:保护植物体内部柔软部分。

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 (导管)以及有机物 (筛管)。

薄壁组织:储存营养物质,进行多种代谢活动。

机械组织:支撑和保护植物体。

分生组织: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植物体保持生长和发育。

3.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五、单细胞生物1. 单细胞生物的概念: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衣藻、变形虫、眼虫、细菌、酵母菌等。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一、细胞生物学及其研究对象与目的•细胞(cell)是有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运用近代物理、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从不同层次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整体——亚微结构——分子水平)•研究的主要任务:•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为出发点•探索生命活动基本规律•阐明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阐明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研究内容:•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细胞骨架体系•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一)细胞生物学发展的萌芽阶段(从显微镜的发明到十九世纪初叶,开始了细胞学的研究)•1665 Robert Hook——Cell概念•1677 Leeuwenhoek——观察到纤毛虫、人和哺乳动物的精子、细菌等。

(二)细胞学说的创立阶段(从十九世纪初叶到十九世纪中叶,这一阶段创立了细胞学说)•1838-1839 Schleiden,Schwan——细胞学说•1855 Virchow——细胞只能来自细胞(三)经典细胞学阶段(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叶,这一阶段细胞学有了蓬勃的发展)•1841 Remark——鸡胚血细胞直接分裂•1861 Schultze——原生质•1880 Flemming——无丝分裂•1883 V an Beneden;•1886 Strasburger——减数分裂•1883 Van Beneden,Boveri——中心体•1898 Benda——线粒体•1898 Golgi——高尔基复合体(四)实验细胞学阶段(从二十世纪初叶到二十世纪中叶)•1902 Boveri,Sutton——染色体遗传理论•1909 Harrison——组织培养•1910 Morgen——基因-染色体学说•1924 Feulgen——Feulgen染色测定DNA•1933 Ruska——电子显微镜•1940 Brachet——Unna染色测定RNA•1943 Cloude——高速离心提取细胞器(五)细胞生物学阶段(从二十世纪初叶到二十世纪中叶60年代~)•1953 Watson,Crick——DNA双螺旋模型•1958 Meselson,Matthaei——半保留复制•1958 Crick——中心法则•1961 Nirengerg,Matthaei——确定遗传密码•1972 Jackson,Symons——DNA体外重组•1996 英国苏格兰卢斯林研究所——―多利羊‖诞生。

基础生命科学复习资料

基础生命科学复习资料

基础⽣命科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命:细胞是⽣命的基本单位;新陈代谢、⽣长和运动时⽣命的本能;⽣命通过繁殖⽽延续,DNA是⽣物遗传的基本物质;⽣物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和系统进化的历史;⽣物对外界刺激可产⽣应激反应并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命就是集合这些主要特征、开放有序的物质存在形式。

2.细胞: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由膜包被,内含有细胞核或拟核和原⽣质。

3.新陈代谢:⽣物体内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物质被合成,⼜有⼀些物质不断被分解,在这种物质合成与分解中⼜伴随着能量的贮藏与释放。

4.遗传:⽣物可以繁殖产⽣与⾃⾝相似的后代。

5.变异:⼦代与亲代之间及⼦代不同个体之间会产⽣⼀定程度的差异。

6.基因组:所有⽣命都具有指令其⽣长与发育、维持其结构与功能所必需的遗传信息,⼀个⽣物所有遗传信息集合即全部遗传物质的总和。

填空本章提出了⽣命的5个最基本特征,如果每个特征仅⽤2个字代表,他们分别应该是(代谢)、(繁殖)、(遗传)、(进化)和(适应)。

选择题A连线题A.重组DNA技术B.⽣物进化论C.青霉素D.遗传物质是核酸E.显微镜F.经典的遗传学法则G.基因的染⾊体定位学说H.PCR技术I.微⽣物发酵理论J.DNA双螺旋结构K.绵⽺“多莉”克隆L.超级杂交稻M.籼稻基因组测序思考与谈论6.细胞内4种主要⽣物⼤分⼦单体的碳⾻架与功能基团各有哪些特征?这4种⽣物⼤分⼦主要有哪些⽣物学功能?答:糖类:其单体为单糖,单糖的主要碳⾻架可以从3个碳到7个碳。

单糖⼀般化学通式为(CH2O)n。

各种单糖是细胞内代谢反应的重要中间产物,⼜是构成多糖的单体原料。

脂类:其分⼦含C、H、O3种元素,但H与O 的⽐值远⼤于2,可以说脂类主要是由碳原⼦和氢原⼦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极性化合物,具有疏⽔性。

脂类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及其衍⽣物。

脂类⼴泛地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及其细胞中,是⾷⽤油的来源。

脂类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储能化合物。

【重庆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细胞的分子基础和细胞的概述

【重庆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细胞的分子基础和细胞的概述

第三节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一.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的基本结构 (一)支原体(mycoplasma)
(二)细菌(bacteria)
二.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的基本结构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 溶酶体 高尔基复合体 细胞膜 光 镜 下 细胞质 结 构 细胞核 电 镜 下 结 构 膜相结构 线粒体 过氧化氢体 内质网 核膜 核糖体 核仁 染色质 核基质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复制)
病毒侵入细胞,病毒核酸的侵染
病毒核酸的复制、转录与蛋白质的合

病毒的装配、成熟与释放
第二节
一.细胞的形态
二.细胞的大小
细胞的基本概念
1m=102cm=103mm=106um=109nm
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mycoplast)
体积很小,直径为0.1——0.3um 具有典型的细胞膜 一个环状的双螺旋DNA mRNA 核糖体 能合成700多种蛋白质 细胞分裂方式为一分为二 以上特征与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是根 本不同的
非膜相结构
微丝 中等纤维 微管 中心粒 细胞质基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特征 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1~10µ m) 细胞核 无核仁和核膜 细胞器 无(除核糖体外) 核糖体 70S(50S+30S) 染色体 只有一条DNA, DNA裸露不与组蛋 白和酸性蛋白结合, 染色体为单数。 内膜系统 简单 细胞骨架 无 细胞壁 主要组分为肽聚糖 转录和翻译 出现在同一时间和 地点(细胞质中) 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 真核细胞 较大(10~100 µ m) 有核仁和核膜 有各种细胞器 80S(60S+40S) 有几条DNA,DNA与组 蛋白和酸性蛋白结合, 有若干对染色体。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构成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构成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构成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单选题1、外泌体是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包含复杂RNA和蛋白质的小囊泡,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

外泌体具有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细胞迁移、细胞分化、细胞通讯等多种功能。

肿瘤来源的外泌体还可导致大量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肿瘤的生长与侵袭。

下列有关外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泌体是一种分泌到细胞外的小囊泡,囊泡内的物质合成均需要核糖体参与B.多囊泡体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外泌体可以是淋巴细胞产生的,小囊泡中可能包含淋巴因子D.具有通讯作用的外泌体内含有信号分子,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2、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膜的外面有糖蛋白D.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3、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显著少于口腔上皮细胞B.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有关,还有运输物质的功能C.细胞的功能取决于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D.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和细胞壁的形成有关4、将某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细胞器a是线粒体,那么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由它提供B.细胞器b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细胞器c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D.蓝细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a和c5、研究发现一类称做“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其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

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教案1

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教案1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必修一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物质组成、细胞膜的探究历程、流动镶嵌模型等内容,这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细胞的代谢作好铺垫,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生命观念:说出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科学思维: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科学探究: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社会责任: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以及对科学的热爱.1.细胞膜的主要功能;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PPT展示相关图片,引出问题:细胞中有无细胞膜的存在?材料: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逸出细胞。

结论: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质膜)。

一、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坏境分隔开人们普遍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逐渐聚集并且相互作用,演化出原始的生命。

在原始海洋这盆稀薄的热汤中,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秕,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实验分析:实验一:取A、B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清水和沸水,然后将新鲜的紫色苋菜叶分别浸入A、B两个烧杯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二:取数量相等的玉米粒两份,为A、B两组,将B组玉米粒煮熟,然后分别加入红墨水,几分钟后用缓水流冲洗两组玉米粒。

思考:实验一中B烧杯的水为什么变成紫红色?而A烧杯颜色不变?实验二中B组玉米粒为什么被染成红色,而A组的颜色不变?你能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细胞膜的功能吗?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大单元教学下的深度学习课堂设计”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大单元教学下的深度学习课堂设计”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依笔者来看,①两本教材落实的核心素养侧重不同:人教版教材编排在体现生命观念、社会责 任素养上占比较大,浙科版教材活动设计丰富,在体现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素养上占比较大;②两本 教材对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有所不同:人教版的培养目标更多落在“人”上,而浙科版的培养目标落在 “才”上。
编写特点
编排体例 内容结构
系统内各组分之间互相联系又互 相独立,介绍了细胞质中的细胞 器,突出体现细胞器在系统中的 分工与合作
系统内的各项分工合作需要调控 机制—细胞核的调控
编写特点
编排体例 内容结构
知识整合
基础
铺垫
横向整合
第二章学生学习了组 成细胞的蛋白质、糖 类、脂质、核酸等 多种化合物,但这些 化合物的机械组合并 不能完成有机的生命 活动,只有当这些分 子有序结合并形成 一定结构才能发挥在 生命中的作用。
境—内环境


必修二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必修一第六章: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
化衰老凋亡等生命进程

必修一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

单位
20
三.说建议
• 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 与利用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建议
科学史分析
模型构建
问题驱动与情境 化教学
重温史实,从事实资料的剖析中体验 科学探究生命科学史中有许多经典史 实,蕴含着科学家独特的生物学科学 探究方法,通过对科学史中这些经典 实验的再现及逻辑分析,学生体验生 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学习科学 家的探究方法。
社会责任
10
二.说教材
编写特点
编排体例 内容结构
(一)相同点
形象展示生物 知识,引起学 生兴趣

《遗传与优生》第三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遗传与优生》第三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遗传与优生
第三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Contents
1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 2 人类染色体
01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
第三章 ● 第一节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 一、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周期简称为细胞周期,是细胞结束一次 有丝分裂后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4
第三章 ● 第一节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 一、细胞周期
(一)非显带核型
人类的46条染色体中,44条(22对)是男女 都有的,称常染色体,另外两条(X和Y)与性别 有关,称性染色体。此外,人类的46条染色体根 据长度递减顺序和着丝粒位置划分为7个易区分的 组,以字母A~G表示。
第三章 ● 第二节 人类染色体 三、人类染色体的核型及核型分析
第三章 ● 第二节 人类染色体 三、人类染色体的核型及核型分析
(一)非显带核型 非显带核型的描述方法是先写染色体总数,再写性染 色体组成,如有染色体异常,则写在最后,中间用逗号隔 开。
第三章 ● 第二节 人类染色体 三、人类染色体的核型及核型分析
(二)显带核型
第三章 ● 第二节 人类染色体 三、人类染色体的核型及核型分析
第三章 ● 第二节 人类染色体 三、人类染色体的核型及核型分析
细胞增殖周期
间期
G1期(DNA合成前期) S期(DNA合成期) G2期(DNA合成后期)
分裂期(M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5
第三章 ● 第一节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 二、体细胞的增殖方式——有丝分裂
(一)
分裂间期
+
的分裂与增殖
二、体细胞的增殖方式——有丝分裂
前期
末期
1
(二) 4 分裂期 2

1.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

1.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

• (一)前期 • 前期(图1-2)的主要事件是:①染色质凝缩,②分裂极确立与纺锤体开始形成,
③核仁解体,④核膜消失 • 前期最显著的特征是染色质通过螺旋化和折叠,变短变粗,形成光学显微镜下
可以分辨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含2个染色单体。
图1-2 前期两个中心体向两极移动
• 早在S期两个中心粒已完成复制,在前期移向两极,两对中心粒之间形成纺锤体 微管,当核膜解体时,两对中心粒已到达两极,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纺锤体,纺 锤体微管包括:
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
目录
§ 一.细胞的基本概念 § 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 § 三.细胞分裂 § 四.细胞分化 § 五.细胞的衰老 § 六.细胞的凋亡(癌细胞) § 七.体细胞分类
一.细胞的基本概念
1.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Purkinje(1839)用原生质一词指细胞的全部活性物质,从现代概念来说它包括质 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或拟核)。 细胞区别于无机界的主要特征: 1.在结构上具有自我装配的能力; 2.在生理活动中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在增殖上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这些特征也可以说是生命的特征,它们的丧失即 意味着死亡。
1.2 细胞结构的共性 (l)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2)所有的细胞都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3)(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内,是任何细 胞(除个别非常特化的细胞外)不可缺少的基本结构,它们在翻译多肽链时,与 mRNA形成核糖体多聚。
• 减数分裂是指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分裂方式,是高等动植物配 子体形成的分裂方式。
• 有丝分裂,又称为间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发现于动物及E. Strasburger(1880)年发现于植物。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 平均分配到子细胞。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1)人需要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2)细胞产生的抗体、激素和废物排到细胞外(3)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基础: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方式:a 、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间接传递信息b 、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消息c 、通过相邻两细胞间形成的通道进行信息交流(2)细胞膜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各部分功能: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承担膜的主动功能,决定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使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糖蛋白: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细胞膜的结构特性: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3)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及结构基础功能相应的细胞膜结构物质交换细胞膜的流动性、载体细胞识别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分泌细胞膜的流动性排泄细胞膜的流动性、载体免疫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细胞膜的流动性第二节:细胞器的分工及合作:(重难点)1、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⑴、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

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物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含少量的DNA 、RNA 。

细胞膜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细胞膜成分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以及少量糖类动物细胞还含有胆固醇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功能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出入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⑵、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

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生物学导论第三章细胞

生物学导论第三章细胞
第三章 细 胞
(1)
其它参考书: • 翟中和 等主编,《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 Gerald Karp,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3th ed,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2002
结构与功能
主要内容
1. 细胞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2. 细胞的基本概念 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4. 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在多细胞生物中,担负着不同生物功能的各 种细胞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 命过程,这些均是以细胞为单位;
• 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和信号联 络,表现出有条不紊的分工合作关系;
• 各种组织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来执行特定 的功能,因为每一个细胞都具有一套完整的 装置以满足自身生命代谢的需要。
成并可被苏木精等染料染色的物
质,染色质DNA含有大量基因片
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
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
白质和RNA,核糖体的装配场所;
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 核孔: 核物质双
所包围。
向选择性亲水通
道。
染色体(chromosome)
•染色体是指细胞(主要是指真核细胞)在有丝 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集而成的棒状结构。 而染色质(chromatin)是指间期细胞内由DNA、 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的RNA组成的线性 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二者的组成相同,只是构象不同。在真核细 胞的细胞周期中,大部分时间是以染色质的 形式存在。 •在真核细胞中,每个DNA分子都包装到染色 体中去,DNA与组蛋白组成了染色体的基本 结构单位--核小体(nucleosome)。
原核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开关 (molecular switches)
G蛋白的激活与失活
细菌毒素对G蛋白的修饰作用
例如:霍乱毒素能催化ADP核糖基共价结 合到Gs的α亚基上,致使α亚基丧失GTP酶 的活性,结果GTP永久结合在Gs的α亚基上, 使α亚基处于持续活化状态,腺苷酸环化酶 永久性活化。导致霍乱病患者小肠上皮细 胞内Na+和水持续外流,产生严重腹泻而 脱水。
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可作为药物靶标。
物质的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胞吞作用(endocytosis)与胞吐作用(exocytosis)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染 色 体 单组
多组
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生命的基本单位 —— 细胞
真核细胞的结构
• 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核; • 细胞外基质
细胞膜
细胞膜不仅是区分细胞内部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屏障,更是细胞物 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通道。围绕各种细胞器的膜,称为细胞内膜 。质膜和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故 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s)——通透酶(permease )性质,介导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选择性和门控性的 跨膜通道,有离子通道、孔蛋白和水孔蛋白3种类型 。只介导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特点: 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②
需要能量(由ATP直接供能)或与释放能量的过程 偶联(协同运输);③都有载体蛋白参与。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三种基本类型
●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ATP驱动泵
●由ATP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光驱动泵,见于细菌。
钠钾泵结构
钠钾泵工作机制
由ATP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信号分子
●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
亲脂性信号分子: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 亲水性信号分子: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局 部化学递质和大多数激素 气体性信号分子:NO,CO。
信号分子
其共同特点是: 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 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
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 逐级放大系统; 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 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 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
9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I)-区别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
无细胞核
无膜性细胞器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10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I)-原核细胞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1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II)-真核细胞
光学显微镜下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与细胞核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12
数10
1665年,罗伯特•虎克发表《显
微图谱》,自制显微镜放大倍
数40-140倍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3
显微镜的发明与细胞的发现(II)
1680年荷兰人A. van Leeuwenhoek首次 观察到活细胞
1932年,恩斯特·鲁斯卡(E.A.F.Ruska) 发明首台电子显微镜
1981年,格尔德·宾宁(G.Binning)及 海因里希·罗雷尔(H.Rohrer)发明扫 描隧道显微镜
胞反应。
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二)信号转导系统的特性: 特异性:结合特异性,效应器特异性; 放大作用:逐级磷酸化; 网络化与反馈调节机制:保证细胞对信号做出适度反应; 信号的整合:多种胞外信号和多种细胞受体作用,细胞需要
整合这些信息才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有序性。
通过细胞膜受体介导的 信号跨膜传递
生命的基本单位 —— 细胞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膜糖类
细胞膜上仅含有9种单 糖成分 主 要 分 布 在 细 胞 膜 的 外表面 糖 蛋 白 与 糖 脂 的 糖 基 形成细胞外被(糖萼)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20
膜的化学组成 膜糖类
膜糖类主要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是细胞相互 识别、粘着、信号接收、通讯联络、免疫应答等的分 子基础,在膜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担负着许 多重要的功能。
●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 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 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 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信号途径 特点:
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 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 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或其他可兴奋细胞间的突触信号 传递 有选择性:配体的特异性选择和运输离子的选择性
第三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
细胞(cell):是一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 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生命的基本 特征及各种生命现象都是以细胞为单位体 现的。细胞是生命的载体。
生命的基本单位 —— 细胞
显微镜的发明与细胞的发现(I)
1590 年 Z.Janssen 父 子 制 作 了
首台复式显微镜发明,放大倍
用后在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如cAMP、cGMP、Ca2+、三 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 等
受体
细胞内受体: 为胞外亲脂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激 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胞内受体超家族)
细胞表面受体: 为胞外亲水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细胞表面受体分属三大家族:
离 子 通 道 偶 联 的 受 体 ( 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G-蛋白偶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偶连的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受体
●受体(receptor)一类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
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少数是糖脂。一般至少包 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当受体 与配体结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 现为生物学效应。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第一信使与受体作
组成型的外排途径
特点:
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 连续分泌过程 用于质膜更新(膜脂、膜蛋白、胞外基质组 分、营养或信号分子)
调节型外排途径
特点:
存在于特化的分泌细胞 储存——刺激——释放 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具 有共同的分选机制,分选信号存在于蛋白本身。
细胞信号转导
信号分子 受体 信号转导途径
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一)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
①信号识别:胞外信号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识别; ②信号的跨膜转导:产生胞内第二信使或活化的信号
蛋白; ③信号放大:信号传递至胞内效应蛋白,引发胞内信
号放大的级联反应; ④细胞应答: 改变代谢活性/基因表达/细胞运动 ⑤信号终止:通过受体的脱敏或下调,终止或降低细
的细胞大多数呈球
形或椭圆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8
细胞的数量
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 个体,多细胞生物的机体根据其复杂 程度由数百乃至万亿计细胞构成。
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器官的大小与
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
无关。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细胞吞入的物质为液体或极小的颗粒 物质,这种内吞作用称为胞饮作用。胞饮 作用存在于白细胞、肾细胞、小肠上皮细 胞、肝巨噬细胞和植物细胞。
胞吐作用
与内吞作用的顺序相反,某些大分子物质通 过形成小囊泡从细胞内部移至细胞表面,小囊泡 的膜与质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之外,这个过 程也称为外排作用,细胞内不能消化的物质和合 成的分泌蛋白都是通过这种途径排出的。
胞吞作用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 胞碎片等,称为吞噬作用。吞噬现象是原生动物 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在高等多细胞生物中 亦存在吞噬现象。如:在哺乳动物中,中性粒细 胞和巨噬细胞具有极强的吞噬能力,以保护机体 免受异物侵害。
胞吞作用
●胞饮作用(pinocytosis)
生命的基本单位 —— 细胞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Davson和Danielli(1935): “蛋白质-脂类-蛋白质”三夹板质膜结构模型
Robertson(1959年):单位膜模型 Singer 和 Nicolson(197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Simons et al (1988): 脂筏模型
协同运输(cotransport):由Na+-K+泵(或H+-泵) 与协同转运蛋白协同作用,靠间接消耗ATP所完成 的主动运输方式 。 同向协同和反向协同。
膜泡运输
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在转运过程中, 质膜内陷,形成包围细胞外物质的囊泡,属于主动运输。
●胞吞作用: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 ●胞吐作用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4
细胞学说
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在结构与组成上相似 生物体通过细胞的活动反映其功能
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病毒?
第二章 生命的细胞学基础(1)
5
细胞的基本特征
所有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元素,有机物
所有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
G-蛋白偶联的受体 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
● G蛋白
● cAMP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