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比(一)课程性质与课程基本理念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凸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明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理清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设计思路,借此,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鉴赏与表现的范畴,重视音乐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与创造的作用,同时,强调群体的全面性以及个性的关注性。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第一部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上较(2001版)改革比较大,在原有的音乐范畴多元化以及强调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新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标准,关注美育的功能以及情感体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情感,同时,更强调在普通高中实施开展音乐教育时更加关注课程选择、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这对在普通高中开展音乐课堂更具有针对性,目标维度更具体。
(二)课程目标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性质的定位为依据。
通过教学以及各种生动的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体体现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增加了以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为导向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同时,课程目标进一步优化,具体体现:在音乐情境中,能够认知特征与背景、体裁与形式等,以此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或社会文化生活中,能积极参与实践、体会实践、理解实践,从而提升对实践的深化理解,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
(三)内容标准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从内容上,融合六大模块,细致划分为必修课程(音乐鉴赏),侧重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选修课程(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侧重有选择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关注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指向。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音乐是人类最占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是一门充满魅力和艺术性的学科,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表现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高的教学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首先,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应当紧密贴合国家音乐教学大纲,全面覆盖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
教科书应当包括音乐的基本知识、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内容,涵盖音乐的理论与实践,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素养。
其次,音乐教科书应当注重与时俱进,紧跟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音乐形式和风格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音乐教科书应当及时更新内容,引入新的音乐作品和音乐理论,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音乐成果,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再次,音乐教科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除了传授音乐理论知识外,教科书还应当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此外,音乐教科书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介绍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最后,音乐教科书还应当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音乐与文学、美术、历史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科书应当通过跨学科的内容设计,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形成多方面的艺术素养。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应当紧密贴合国家音乐教学大纲,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同时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音乐教育。
希望未来的音乐教科书能够更加完善,为音乐教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0年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版修订)-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素养 2 :创意表达
内
创意表达是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活动,是学生在各种艺术实践中想象
涵 力、表现力、创造力的体现。
具
( 1)想象力是学生在艺术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迁移、幻想
体 等思维活动,构思独特艺术形象的能力。
表
( 2)表现力是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表现艺术
Hale Waihona Puke 现 形象与思想情感的能力。
样性。
水平
素养 2 :创意表达
有选择性地掌握创意表达的基本知识技能,在艺术活动中运用艺术 1
要素、媒体材料进行设计和操作。
从生活中提炼艺术创作的素材,根据不同情境进行艺术构思;选择
2 适当的表现手段,进行新颖独特的创编、设计和实践,表达思想情感和 意义。
在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多艺术门类跨域关联 3
的能力,并运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领域。
水平
素养 3 :审美情趣
具有追求美的愿望,能探索、发现自身的美和生活中的美;在艺术
1 活动中,通过调动视觉、听觉、动觉等,感知各艺术门类语言的美感和 意蕴,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水平 2
3
续表 素养 3 :审美情趣 在艺术与生活、文化、科学相关联的情境中,感受艺术情趣,接受 艺术的熏陶,认识艺术的审美价值,并能够做出相应的阐释。 能对中外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和流派,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将 艺术课程中获得的艺术经验,转化为生活中的审美情趣,按照一定的艺 术旨趣设计自己的生活,体现高雅气质和人文情怀。
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探究与分析节奏、力度、色彩、比例、平衡、形 2
式法则等艺术语言对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的意义和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 前 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首先,美术教科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进行分析和感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美术教科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在教学内容
的选择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美术教科书还应该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同时,要注重现代艺术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现代艺术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还应该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手段和方
法上,要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的编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
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的培养,关系到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教科书编写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美术教科书编写工作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美术教育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
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课程理念的实际体现。
随着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构图一、课程性质↓二、课程价值↓三、课程理念↓四、课程总目标↓五、课程内容↓模块A美术鉴赏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B绘画·雕塑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C设计·工艺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D书法·篆刻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E现代媒体艺术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六、教学建议↓七、课程资源↓八、教材编写建议↓附:名词解释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
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课程理念的实际体现。
随着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构图一、课程性质↓二、课程价值↓三、课程理念↓四、课程总目标↓五、课程内容↓模块A美术鉴赏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B绘画·雕塑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C设计·工艺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D书法·篆刻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E现代媒体艺术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六、教学建议↓七、课程资源↓八、教材编写建议↓附:名词解释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选修)》编写说明刘恒本教材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书法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书体的技法原则为基本内容,力求利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形成概括、准确的认识和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常见、常用的隶书、楷书和行书三种书体的书写技法具有基本的理解及实践经验。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简要地掌握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书体的基本特征及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能够运用书法专用概念、术语结合书法作品进行描述、评论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独立完成隶书、楷书及行书的简单作品创作。
同时,教材还结合每课的具体内容,适当地介绍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的文史知识、历史文物知识及文房四宝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备欣赏和简单分析古今书法作品的基本能力,为今后能够继续深人从事书法学习与书法实践打下基础。
在课程设置与分配上,本教材采取知识介绍与技能训练并重的方式,教材分为3个单元共1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内容是书法文化与书体源流知识,分为5课时。
通过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基本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并配以大量作品附图,使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获得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基本特点、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形成具体的认识,并熟悉书法专用的概念、术语及表述方式。
第1课《汉字与书法文化》本课分三部分:“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主要对汉字早期发展与篆书的各种类型进行介绍;“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介绍书法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法则规范;“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主要介绍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现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第2课《隶书源流与赏析》本课分三部分:“隶书的产生”介绍隶书形成过程以及基本特点;“汉代隶书的辉煌”介绍汉隶的成就及主要作品;“隶书的复兴”介绍清代以来隶书的繁荣情况及代表性书法家和作品。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附录附录1 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一)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表现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续表素养2 :创意表达具体(3)创造力是学生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和手段,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是表想象力和表现力的综合体现。
现│附录│(二)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素养1 :艺术感知运用多种感觉方式,了解各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形式,能感受、描1述不同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中的艺术语言、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的基本特征。
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探究与分析节奏、力度、色彩、比例、平衡、形2式法则等艺术语言对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的意义和作用。
在多元文化情境中,描述、理解不同文化艺术语言的区别与关联,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3比较具象、抽象、意象等形象塑造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中的表现力;认知不同文化艺术语言、形象塑造在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多样性。
水平素养2 :创意表达有选择性地掌握创意表达的基本知识技能,在艺术活动中运用艺术1要素、媒体材料进行设计和操作。
从生活中提炼艺术创作的素材,根据不同情境进行艺术构思;选择2适当的表现手段,进行新颖独特的创编、设计和实践,表达思想情感和意义。
在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多艺术门类跨域关联3的能力,并运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领域。
水平素养3 :审美情趣具有追求美的愿望,能探索、发现自身的美和生活中的美;在艺术1活动中,通过调动视觉、听觉、动觉等,感知各艺术门类语言的美感和意蕴,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续表水平素养3 :审美情趣在艺术与生活、文化、科学相关联的情境中,感受艺术情趣,接受2艺术的熏陶,认识艺术的审美价值,并能够做出相应的阐释。
能对中外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和流派,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将3艺术课程中获得的艺术经验,转化为生活中的审美情趣,按照一定的艺术旨趣设计自己的生活,体现高雅气质和人文情怀。
2021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1-高中美术答案解析
2021一、选择题1.【答案】D。
解析: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后的心理形态,同时它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
2.【答案】A。
解析:《调良图》中仅绘一身形矫健、长鬃毛的马和一奚官,毫无背景。
作者捕捉住了一阵风吹过时的瞬间来加以描绘——马儿低头避风,牵马者搭袖回望。
马尾、马鬃、人须、衣襟随风飘动,作者通过细韧灵动的线条和纤毫毕现的白描手法将画面表现得栩栩如生。
3.【答案】C。
解析:图中所示是宋代画家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描绘道教神仙出行行列,画五方帝君和众仙去朝见道教最高天神元始天尊的情景。
由神将开道、压队,头上有圆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伞盖等簇拥帝君自右至左前行。
全卷本应为88名神仙,但此卷缺最后一名压队的神将,故画中现有了帝君、10名男性神仙、7名神将、67名女装神仙(包括玉女和金童),共计87名神仙。
帝君及男仙的形象端庄,神将威猛,众多的女装神仙则轻盈秀丽,曼妙多姿。
4.【答案】C。
解析:《快雪时晴帖》共全文4行,28字。
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
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独特的节奏韵律。
其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
即使偶尔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匀整安稳,不失平衡的美感。
5.【答案】B。
解析:《击鼓说唱俑》,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造型简括,动态极其夸张,表情生动传神,表现出一种特殊神气。
6.【答案】D。
解析:罗丹是19世纪现实主义雕塑大师,与马约尔、布尔德尔誉为“近代雕塑三大支柱”,代表作品有《地狱之门》《思想者》《巴尔扎克》《加莱义民》等;席里柯和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的代表画家,吕德是浪漫主义的雕塑家。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50题)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在工艺模块中要求:“在印染、编织、刺绣、陶艺、装饰画等门类以及竹木、石、贝壳、金属、塑料和各种废旧物品等材质的工艺制作中选修一种或数种内容。
”其中“选择”的依据是()。
A.教师的兴趣B.社会的要求C.学校的要求D.学生的兴趣【答案】 D2、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基础技能和表达能力的评价,属于教学行为评价的( )。
A.教师的教姿教态B.教师的教学能力C.教师的评价语言D.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答案】 B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学生选择一个模块,修习18学时可获得( )个学分。
A.2B.1C.3D.1.5【答案】 B4、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山水画是( )。
A.《山阴道上》B.《江山如此多娇》C.《开国大典》D.《万山红遍》【答案】 B5、李老师在素描课程上讲解素描线条的分类和画法,每讲完一种类别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进行评价。
李老师的评价方法属于( )。
A.相对评价B.总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C6、通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艺流程完成的工艺美术品是( )。
A.唐三彩B.青铜器C.粉彩D.景泰蓝【答案】 D7、下列选项中,属于手臂骨骼的是( )。
A.桡骨B.胫骨C.锁骨D.腓骨【答案】 A8、课程标准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成长记录主要有过程性成长记录和( )两类。
A.研习记录B.成就性成长记录C.学习过程成长记录D.作业成长记录【答案】 B9、依据当代课程发展趋势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课程内容确定的(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学习模块进行了整合,凸显了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
A.视觉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选择性原则D.关联性原则【答案】 D10、张老师在上“纤维艺术”课时,由于学校无法提供材料,因此他在课前搜集了废旧的衣裤、麻袋、报纸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废物利用的价值,开拓了思路,创作了多件创意十足的纤维艺术作品。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20XX-10-14 00:23:16)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
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
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
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
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
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 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
教基〔200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我部研制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并分别经教育部党组和课程标准专家审议会讨论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研究。
课程实验将于2004年秋季在部分省市进行,拟参加课程实验的地区要正式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并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全面的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组织好新课程的学习和培训,精心组织实验工作。
有关课程实验的具体事宜将另行通知。
附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二OO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分析(音乐)
教材采用大量精美的插图和谱例,直观形象地展示音乐作品和知识 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使用建议
1 2 3
结合实际教学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 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注重实践环节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 在亲身参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实践能 力。
突出文化传承
教材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介绍民族民间音 乐、古典音乐等,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注重实践创新
教材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设计了多种实 践性强的音乐活动和创作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 尝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分析(音乐)
汇报人:XX
20XX-01-18
目录
• 引言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 实验教材分析(一):人教版 • 实验教材分析(二):湘艺版 • 实验教材分析(三):花城版 • 实验教材比较与评价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实施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价建议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 方法。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也要 关注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
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方面,以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实验教材的优缺点分析
• 反映科技进步,及时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理 念。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附录附录1 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一)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表现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续表素养2 :创意表达具体(3)创造力是学生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和手段,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是表想象力和表现力的综合体现。
现│附录│(二)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水平素养1 :艺术感知运用多种感觉方式,了解各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形式,能感受、描1述不同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中的艺术语言、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的基本特征。
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探究与分析节奏、力度、色彩、比例、平衡、形2式法则等艺术语言对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的意义和作用。
在多元文化情境中,描述、理解不同文化艺术语言的区别与关联,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3比较具象、抽象、意象等形象塑造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中的表现力;认知不同文化艺术语言、形象塑造在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多样性。
水平素养2 :创意表达有选择性地掌握创意表达的基本知识技能,在艺术活动中运用艺术1要素、媒体材料进行设计和操作。
从生活中提炼艺术创作的素材,根据不同情境进行艺术构思;选择2适当的表现手段,进行新颖独特的创编、设计和实践,表达思想情感和意义。
在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多艺术门类跨域关联3的能力,并运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领域。
水平素养3 :审美情趣具有追求美的愿望,能探索、发现自身的美和生活中的美;在艺术1活动中,通过调动视觉、听觉、动觉等,感知各艺术门类语言的美感和意蕴,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续表水平素养3 :审美情趣在艺术与生活、文化、科学相关联的情境中,感受艺术情趣,接受2艺术的熏陶,认识艺术的审美价值,并能够做出相应的阐释。
能对中外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和流派,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将3艺术课程中获得的艺术经验,转化为生活中的审美情趣,按照一定的艺术旨趣设计自己的生活,体现高雅气质和人文情怀。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单选题(共50题)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在工艺模块中要求:“在印染、编织、刺绣、陶艺、装饰画等门类以及竹木、石、贝壳、金属、塑料和各种废旧物品等材质的工艺制作中选修一种或数种内容。
”其中“选择”的依据是()。
A.教师的兴趣B.社会的要求C.学校的要求D.学生的兴趣【答案】 D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学反思方法的是()。
A.写反思日记B.修改学生作业C.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D.进行行动研究【答案】 B3、“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是()说的。
A.谢赫B.曹不兴C.顾恺之D.张僧繇【答案】 C4、石涛、()、髡残、弘仁4位遁迹空门的画家被称作“清四僧”。
A.郑板桥B.任颐C.吴历D.朱耷【答案】 D5、海夫拉金字塔前的()是古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
A.《狮身人面像》B.《老村长像》C.《书吏凯伊像》D.《拉荷特普王子与其妻坐像》【答案】 A6、下列选项中,艺术家及其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A.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B.杜尚《下楼的裸女》C.珂勒惠支《织工起义》D.蒙克《咖啡馆夜市》【答案】 D7、在产地加工需要“发汗”的中药材有A.人参B.玄参C.续断D.厚朴E.杜仲【答案】 B8、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技法时,不合适的做法是()。
A.清晰地呈现技法的程序和要点B.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C.展示高难度技法让学生模仿D.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答案】 C9、《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与()。
A.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B.教学建议目标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C.目标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D.教学建议目标建议评价建议【答案】 A10、下列对于散点透视表述正确的是()。
A.是表现三维空间最简单的方法,通常只存在一个消失点B.视域范围在60度角之中C.是指透视对象物在水平线上会存在着两个消失点D.将多个视点所见的物象,根据画家表现的需要将它们有机地组成画面【答案】 D11、清初“四王”中,主张画作“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画家是()。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普通⾼中⾳乐课程标准》——课标解读《普通⾼中⾳乐课程标准》——课标解读第⼀章⾼中⾳乐课程改⾰的意义及其背景1. 为什么要进⾏⾼中⾳乐课程改⾰?《普通⾼中⾳乐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研制具有怎样的背景?新世纪,迎来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度最⼤、难度最⼤的基础教育课程改⾰。
这场改⾰浪潮,有⼒地推进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个学⽣发展的历史性⾳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正在经历着这场前所未有的改⾰,并以令⼈瞩⽬的速度顺利推进。
《全⽇制义务教育⾳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依据标准编写的新教材的启动、使⽤,体现新的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像⼀股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实验区中⼩学校园,给学校的⾳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中⾳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定发展的同时,尚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如课程定位、性质、理念、⽬标、内容、教学⽅法、评价⽅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教材的编写与使⽤等问题。
尤其是⾼中⾳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的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定的距离,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
因此,在⾳乐教育⾯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中⾳乐教育⾃⾝的建设,完善⾳乐课程体系,推进《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个⼤的改⾰背景下进⾏的,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和⾳乐教育⾃⾝发展的⼀⼤举措。
《标准》的研制⼒求体现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求超前与创新,在⽴⾜中国教育发展⽔平的基础上⼒求⾯向世界,为完善我国基础⾳乐教育的课程2. 我国⾼中⾳乐课程的现状如何?主要存在什么问题?我国⾼中⾳乐课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
建国初期,部分城市的⾼中开设了⾳乐课,但⽆统⼀的教学⼤纲和教材,⽽多数地区不开⾼中⾳乐课,这种状况⼀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已经广泛地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精神陶冶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愈来愈多的人文学者、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媒体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不断地从艺术中汲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艺术的感受、想象和创造能力,已成为促进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马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河缺少的素质。
与之相对应,艺术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音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艺术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无法替代的。
高中阶段的艺术课程坚持义务教育所确立的艺术教育的综合方向,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不断拓展艺术学习的领域和空间,注重学生综合艺术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整体提高。
在学习的内容与方式上,更加突出是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并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现实生活的联系,高中艺术课程将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不断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与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有激情、有创意地投入学习和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课程性质高中艺术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它以浓厚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继承、热爱和弘扬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形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强烈愿望,它以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其它认同和新生世界多元化,养成一种文明的世界观和人文素养,获得健康的心理品质、生活方式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它以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艺术表现方式,表现人的情感、心理活动,展示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发燕尾服历程,提示人性的深度和文化的意蕴。
高中艺术课程是融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它既注意强调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链接与综合,又注意保留各学科艺术要素的特点,使学生获得艺术的通感与多样性的艺术能力。
坚持高中艺术课程的综合性,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自我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学生的感知与思维得到整体与协调的发展。
高中艺术课程也是一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课程。
它通过提供最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作品和创设艺术化的党性情境,唤起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举趣,培养丰富,敏锐的感受能力。
学生在获得充分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尝试艺术创造,进行各种个性化的创意与设计,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并进而对自己艺术体验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在不断的反思中形成丰富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提升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课程基本理念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高中艺术课程不仅仅满足于传授各种艺术的知识和技艺,还要帮助学生明白“什么是艺术?”(美学)“什么是好的或不好的艺术?”(艺术批评)、“人类创造了什么样的艺术?”(艺术史)、“未来的艺术将是怎样的?”等重要问题,进面引导学生尝试具有个性特征的艺术鉴赏与创作,在为断地探究和追问中体验艺术所表现的丰富内涵,理解艺术中蕴涵的人文价值。
在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发展完善艺术能力的同时,养成尊重他人、自尊自律、自我激励的品质与良好的团队全作精神,形成学生不断地追求完美,不断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断持完善人格及终身学习的价值趋向。
坚持综合化的课程方向高中艺术课程中的综合不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的机械叠加,而是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各种教育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情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由此营造一个生态式的教育环境。
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不仅有各种知识和信息间的渗透和综合,还有感觉、意象、情感、观念、信仰等要素间的碰撞、对话。
这些异质要素之间相互对话和融合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采用具有时代性、丰富性的课程内容高中艺术课程在内容的设置上,将改变以往以知识逻辑为本位,远离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倾向。
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经验、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联系,坚持课程内容的现实感与时代性,并注意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个方面,发掘和完善艺术课程的内容资源,注重吸收多元文化和不同时代以典作品的价值资源,吸收不同民族传统与民俗背景下种艺术语言所包含的理论与实践资源,以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丰富多样性的课程内容体系,为每一位学生装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建构灵活、多样、富于探究性的艺术教学模块结构高中艺术课程以模块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模块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教学、探究活动,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与问题性等特点。
所谓开放性,是指每一个模块都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富于探究性的教学过程;它总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对话式教学中不断发燕尾服学生的艺术能力。
所谓问题性,是指每一个模块都不是传统的封闭知识系统的再现,而是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装在探究性学习与研究中,能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判断和处理,提出并解决问题,结构中的问题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与想像力,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倡导艺术赏析与艺术创造相统一的学习方式艺术赏析与艺术创造相统一,是高艺术课程推崇的基本学习方式。
它既包含了在互动交流中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探究和思考,也包括了学生主体创造性的表达、制作和展演。
义务教育阶段的纵使艺术教育,已初步形成学生的艺术感受及理解能力,高中阶段有艺术教育将在列高层面上(美学的基本观点、艺术批评以及艺术史等)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艺术创造及艺术表现能力;使学生学会鉴赏、分析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并借助艺术语言进行有效地交流与探讨,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与创新意识。
强调运用多元、互动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高中艺术课程“评价”的鲜明特点是强调教学与评价、终结评价与随机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相互融通。
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自己作品的评判者,让学生知道自己目前有多大进展和进步,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到和没有做好,还有多大改进的潜力,还可以选择哪方式和手段去达到更高目标等。
本课程采用口头交谈、观看个人艺术成长记录等多元性的评价策略,通过对艺术作品反思与评价,学生自觉地检查、欣赏、修正自己的作品,在自我反省中克服不足,在主动评判中树立自信。
这样的过程会造成学生相当程度的满足,成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动力。
课程设计思路综合性艺术学习模块为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综合发展,高中艺术包含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个系列,分别从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不同艺术门类切入,建构相对完整的、综合性的艺术学习模块。
高艺术模块以专题性学习为特征,每一模块都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相对完整的学习内容,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探究性与灵活多样性等特征。
各个艺术模块的内容不是按照知识上的逻辑性与递进关系构成,而是呈现出一种平行、并列的关系,学生只要在四个系列共十六个模块中任选六个模块,获得六个学分,就可以具备高中学生应有的基本艺术素养,因此,学生可根据自身举趣、爱好及艺术能力发展的需要,进行自由选择,但是,由于受教学条件和师资的限制,各地可先开设一些相对容易学习模块,如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两个系列的八个模块。
等师资条件稍完备后,可从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两个系列的八个模块中选择开设。
描述互动性学习的行为动词高中艺术的课程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一种互动性的学习活动,而这种互动性的学习所包含行为动词,按艺术活动的特性及阶段性与过程目标来描述,分别包含三个层次的水平,现作如下说明。
感知、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感受、了解、认识、识别、初步了解、知道体验、感悟、领悟、体会、体味把握、领会、观赏、欣赏、赏析、理解创造、表现性学习目标水平加工、制作、创造、探究、探索、初步掌握表达、表现、表演、展示、展览、展演提升、拓展、扩展、选择、设计反思、评价学生目标的水平自审、自评、审视、检查对话、交流、合作、检查评价、评判、评估、思考高中艺术课程设计思路示意图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通过对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学习,通过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链接,获得艺术感知与体验、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在有趣的艺术学习中理解文化的多样化,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判赶,塑造健全的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程度得到提升,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艺术与生活产生对艺术与生活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和比较的兴趣,在生活与艺术的联系、比较与互动中,提高艺术能力和修养。
能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歌、舞、剧、画等)或手段(线条、色彩、声音或乐器、形体动作等)表现对生活美的感受,获得美化自己周围生活环境的能力,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艺术欣赏、表现和创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生活,拓展和丰富生活体验,养成对生活进行评价和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艺术与情感产生将自己体验过的某些强烈情感与文学作品、影视、美术、歌曲中所表现的类似情感联系起来的兴趣和习惯,在艺术情感与个人情感的联系与比较中,培养社会情感(责任感、同情感、正义感、美丑感等)。
熟悉主要艺术门情感表现的形式和特点,获得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借助于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
通过艺术学习,丰富自己的情感表现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达到身心的和谐与愉悦。
艺术与文化通过对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的比较,感知和体味各地域的风土人情,探索各种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多元文化的比较中,提高艺术的文化批评能力。
熟悉不同文化中艺术符号表现形式和含义,尝试用喜爱的符号表达方式,表现自己对文化的领悟和理解。
形成崇尚我国传统艺术的态度,建立接纳多元文化艺术的意识,获得高雅的审美情趣。
艺术与科学在比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如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传统建筑、传统音乐和电子音乐等)异同的过程中,有兴趣调查和了解现代科技(如透视学、解剖学、光学、材料学及电子学,拓扑学等学科)的发展对艺术创作及表现的作用和影响;深入了解艺术想像与科学思维的互补关系,在探究艺术与科学的联系中,拓展艺术视野,提高艺术能力。
尝试运用新材料、新媒体进行有创意的艺术创作;尝试运用科学的新发现(如新天体观念、纳米技术等)激发自己的艺术想像。
初步养成运用艺术的人文视野反思和评价科学与技术的习惯,有深入思考艺术与科学关系过程中,增强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产生想像的热情和冲动。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总体说明高中艺术课程内容标准通过若干相对完整和综合性的艺术模块加以呈现,第一模块规定了具体的内容标准、把握内容,并因地制宜、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