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b752c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6.png)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1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新课讲授:一、分类的方法1、单一分类法单一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只用一种标准进行分别归类的分类方法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3、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被分类的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类型间的关系以树状陈列式表示。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1fe7d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b.png)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化学必修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连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一、孤立的物质及反响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多样、系统的物质反响体系,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学习的根本思想方法,旨在用其觉察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并推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本局部内容在《一般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属于主题 2: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局部,内容要求“生疏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展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像的性质,肯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生疏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具体先介绍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从多种分类的角度来生疏物质世界;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引入了胶体这一根本概念,补充了初中对混合物体系的生疏,进而精选代表物质,探寻了从“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以及“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用其指导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初中所学的学问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把握的事实性学问的根底上开头建构并逐步形成根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把握一些典型物质的根本性质,涉及单质、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类别。
但学生的学问是单一的,分散的没有进展系统地整合,也就不能更清楚地生疏其中所蕴含的规律。
而高中阶段,学生将面临的不再是单一的物质,而往往是简单的实际的甚至是生疏的物质体系,更迫切地需要学科思想方法的指导,由此可分析学生的进展点如下:1、基于分类思想,构建化学学问框架,并在后续学习中不断丰富,形成化学学科学习的根本模式。
2、生疏物质转化根本规律,将初中记忆型的思维模式进阶成高中阶段推理型的思维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b60bc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9.png)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PPT]同学们好:我是。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今天讲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
[PPT]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图书馆内部的图片。
很多同学可能去过图书馆,但是,你是否清楚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的分类依据呢?原来,我国专门有一本书叫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用来指导全国各个图书馆进行分类,正是这种科学的分类,给读者借阅各种书籍带来了方便。
[PPT]另外,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很多学校也都放置了用于分类的垃圾箱。
你平时举手之劳的垃圾分类不仅会减少污染,而且能产生巨大的价值。
对物质进行分类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有重要帮助。
[PPT]大家看到的这幅图片,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69年手写的元素周期表,你可能不知道,这张现在看似简陋的周期表,门捷列夫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才探索出来。
[PPT]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把它整理了一下。
请注意,Al和Si右侧的元素在当时还尚未发现,但是门捷列夫已经预言了它们的存在,并且计算出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8和70,直到多年以后,这两种元素才陆续被发现,并验证了门捷列夫的正确预测!这就是科学的分类产生的作用。
[PPT]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研究。
正确运用好各种分类方法,甚至可能发现物质及其变化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
[PPT]为了认识和研究的方便,对于数以万计的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或用途等进行分类。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哪些呢?它们的性质是否相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PPT]同学们现在看到的金刚石、石墨、C60[PPT]但是由于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很大差异。
[PPT]像这样,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例如:金刚石、石墨、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及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ee0f110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0.png)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二级标题“元素与物质”的内容,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位于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本节内容既承接了初中的相关知识,又为后续化学反应的分类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对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发展亦起到重要作用。
从章标题来看,新教材将旧教材中的第二章移至第一章,很好地衔接了初中化学的相关内容,降低了学生初学高中化学知识的难度。
从节标题来看,本节内容增加了“物质的转化”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物质转化的途径。
在本课时的具体内容设置方面,新人教版在物质分类方法层面变化不大,但增加了物质分类的角度(通过物质性质分类),并加入同素异形体、酸(碱)性氧化物、物质的转化等知识点,体系更加完整。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了解或掌握的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如下:(1)物质由元素组成;(2)物质的分类;(3)CO2、CaO的化学性质。
2.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但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根据元素组成和物质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能结合物质的类别说明或预测物质的性质,进而实现物质的转化;3.能体会到分类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评价目标】1.通过对表格中物质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分类角度和方法的认识;2.通过对酸(碱)性氧化物以及物质转化图的探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及转化的分析推理能力;3.通过对图书分类与物质转化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分类价值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树状分类法;酸(碱)性氧化物;物质的转化2.教学难点:物质的转化五、教学方法1.问题链(围绕着框图中的物质进行一系列问题驱动)2.演绎推理(含碳元素物质的分类、同素异形体、Na2O的性质物质的转化)3.类比推理(碱性氧化物的性质)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先从图书馆的分类引入物质分类的意义及角度,而后以框图的形式呈现了一些物质,整节课围绕着这些物质依次探讨两种分类法、同素异形体、酸(碱)性氧化物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学习物质的转化。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物质的转化_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物质的转化_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286994c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45.png)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物质的转化_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了解酸、碱、盐的性质。
2.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1.科学探究: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认识到物质是运动和相互转化的。
1.酸的化学通性2.碱的化学通性碱3.盐的化学通性盐1.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关系2.正确认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1)活泼金属(如钠等)与水剧烈反应,与水溶液反应时会置换出氢气而不是金属单质;置换其他金属时必须是与其熔融的盐反应。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CuO等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3)盐和盐、碱和盐反应的条件,除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之外,反应物必须是可溶性的。
1.(20XX·扬州高一检测)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 K物质选项甲乙丙ACuOCO2H2OBCCOCO2CCaCO3CaOCa(OH)2DH2SO4H2OH2解析:选C。
CuO与CO反应生成Cu和CO2,CO2与碱反应能生成水,氧化铜与氢气反应能生成水,图示为,A正确;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图示为,B正确;CaCO3难溶于水,不与碱溶液发生反应,不能生成氢氧化钙,C错误;硫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电解水产生氢气,稀硫酸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图示为,D正确。
2.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①金属单质②非金属单质③碱性氧化物④酸性氧化物⑤酸⑥碱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全部解析:选D。
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可直接反应生成盐,即①和②符合题意;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可以直接生成盐,即⑤和③符合题意;碱与酸性氧化物也可以直接反应生成盐,即⑥和④也符合题意。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https://img.taocdn.com/s3/m/3a649c7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0.png)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掌握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判断物质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对物质进行分类。
2.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理解氧化物的本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图片、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物质分类实验。
3. 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课本相关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对高中化学必修内容中涉及的物质的分类、理解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以及电解质的相关概念等内容进行整合和扩展,进而构建较为系统的物质分类思想和方法,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有效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食盐、硫酸、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有哪些共同点,从而引出物质的分类方法。
2. 物质分类方法:通过讲解并举例,让学生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如根据组成、性质、用途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3. 酸、碱、盐和氧化物:通过讲解酸、碱、盐和氧化物的定义、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这些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同时,通过一些典型反应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4.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在物质分类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如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并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反应类型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5.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b707760b4e767f5bcfce5f.png)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课标要求:(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4)根据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用及其发生的条件;(5)通过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6)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浓度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5.认识丁达尔效应6.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7.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2.胶体及其主要性质难点:1.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2.丁达尔效应教学方法与过程: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一种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之间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化合物,100多种元素可以能成种类繁多的物质。
我们可以采用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来认识和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制备等。
(2)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A.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某种标准再进行分类的方法叫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采用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如下:B.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的方法叫交叉分类法,从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可以采用交叉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根据物质的性质也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氧化物质的性质可对氧化物进行分类,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如CaO;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如CO2;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如Al2O3;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不成盐氧化物,如NO、CO;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示范教案(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示范教案(物质的分类及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697ceec35fbfc77da269b193.png)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概要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由3个单元组成,分别为“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化学家研究和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1)化学家通过假说—模型—实验—假说的方法研究物质的结构,特别是研究原子的结构;(2)为了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化学家采用多种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不同种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3)无论是对自然界存在的物质还是化学家新合成的物质,化学家首先将他们分离提纯,然后对其结构、组成、性质等进行实验研究;(4)化学家需要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转化关系等。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化学既是一门好学、有用、有趣的学科,又是一门与人类发展、人类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
本专题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化学学科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还将起着更大的作用。
从而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实验方法不仅是化学家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也是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的最重要的方法,要学好化学必须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
第三单元中安排“原子的构成”等内容,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化学学习和研究必须进入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另一方面为后续专题中有关钠、镁、氯、溴等元素及化合物的学习作准备。
专题1,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
在本专题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有关原子结构、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分散系、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等重要概念,将要进行过滤、萃取、层析等物质的分离实验,这些都是后阶段化学学习的基础。
所以本专题的学习将为后阶段的化学学习和高中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打下必要的基础。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4027c36edb6f1afe001f46.png)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 能力方法目标: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能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3.情感态度目标: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探索、善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对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解]阅读P2图片,思考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强调]人类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且新分子和新材料还在飞速增长。
[展示]新分子和新材料的飞速增长[过渡]世界上的物质如此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进行分类研究。
那么,我们是如何来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类的呢?[板书]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物质的分类[板书]一、物质的分类[交流与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空气、乙醇、水、硫酸铵、铜、碘酒、碘、氧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归纳]分类标准:(1)混合物和纯净物;(2)单质和化合物;(3)导体和非导体;(4)气体、液体和固体;(5)易溶物、微溶物和难溶物。
[板书]1. 研究物质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分类研究。
2. 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不同。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组成、状态、性能等。
化学上,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
[思考]下图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提问]请说出上述概念“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含义。
[问题解决]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新人教版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6cf51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2.png)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新人教版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第一课时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变(修改稿)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复习巩固初中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等基本知识,使有关知识系统化。
2、重新认识化学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介绍直观的化学物质的基本属于类。
3、了解研究物质的转化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掌握简单物质的转化规律。
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熟悉化学反应的常见的分类方法和化学反应类型。
通过抽象分析,认识化学反应新的分类途径。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自学,使学生自学比较、概括、分类、归纳等基本科学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主动课堂教学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认知和应用领域,物质的转变途径、物质的转化关系教学难点: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认知和应用领域教学方法:概括整理法,概括探究法。
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假设你是一个大商场的经理,仓库有成千上万种物质,你为了要让顾客顺利地找到所需的商品,在商品上货架之前,你会让员工做什么?学生探讨:对将商品展开分类,即为根据各种商品的性能和用途展开分类。
过渡:我们身边有无数数不胜数,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我们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使用它们,我们应当怎么做?总结:将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展开分类。
那么,怎么分类呢?首先,我们就去自学物质的分类。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学生活动:恳请将以下物质展开分类,并表明分类的依据。
(课本p3:大家交流探讨)空气、乙醇(c2h5oh)、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探讨并概括:第一种分类结果:混合物:空气、碘酒、食盐水纯净物: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第二种分类结果液态:硫酸铵、铜、碘、石墨液体:乙醇、碘酒、食盐水气体:空气、氢气再如: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等等……讲述:物质的分类依据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分类,如根据物质的状态、性能和物质的共同组成等。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1)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2df08d1ce2f0066f53322e3.png)
主备: 上课时间: 月 日 执教: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复习巩固初中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的分类,使有关知识系统化。
2、认识化学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了解简单的化学物质的基本属类。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习比较、归纳、分类、概括等基本科学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分类思想、 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简单物质的转化规律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 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简单物质的转化规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自学质疑】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 ,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 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等等【交流展示】(请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展示,并补充,质疑,矫正) 【互动探究】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讨论1: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的内容,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几种物质: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氢气、石墨、食盐水进行分类讨论2:根据物质组成的分类方法1.怎样判断单质和化合物2.有人说H2O2是由H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你同意吗?3.KClO3是不是氧化物?[问题解决1]:把P3页“问题解决中”的物质按组成进行分类。
[问题解决2]:学生完成P4页“问题解决”【精讲点拨】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矫正反馈】1.现有下列物质:①碳酸钠②氧化钠③二氧化硅④铁⑤氧气⑥氢氧化钙⑦硫酸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1)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946a02ba1aa8114431d955.png)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重要内容。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
”(杨振宁语)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
下面我们一些来看一组图片。
[展示]:教材的几幅图片。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师]化学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应用,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请各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一些实例,再进行小组交流。
自己完成实例后,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化学物质有:水、氧气、金属、碳、塑料、二氧化碳、汽油、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
[师]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化时所遵循的规律。
如何来分类呢?[师]给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等。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如何给这些物质进行分类?[生1]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有:空气和食盐水;纯净物为: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
[生2]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有:铜、、碘、氢气、石墨;化合物有:乙醇、硫酸铵。
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教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教案 苏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efd522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a.png)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学课题【必修Ⅰ】§1-1-1.物质的分类和转化(2)教学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稳固我们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响类型2、理解物质的转化关系3、认识氧化复原反响及其与其它反响类型的特点才能目的1、通过关于往常学习内容的梳理,建立关于化学反响的知识体系2、培养学生的归纳才能,知识的整合才能情感目的1、通过互动式的教学,培养师生感情2、让学生考虑、发言,表现,培养他们的求真科学素养和精神教学重点物质的转化途径、物质的转化关系教学难点氧化复原反响得认识教学方法归纳探究法教具准备回忆初中学过的化学反响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老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修正、备注引入:上节课我们所研究的是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归纳物质的转化途径板书:物质的转化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咨询题处理:KOH属于碱,CO2、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请写出足量的KOH与CO2、SO2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评述:略2KOH + CO2 = K2CO3 + H2O2KOH + SO2 = K2SO3 + H2O过渡:关于化学物质的转化,我们首先来看不同的类别的物质的转化引导讨论:1、举例说明P4表1-1物质间的转化单质→化合物碱性氧化物→碱酸性氧化物→酸考虑书写:(2个学生板演)交流与讨论分组讨论、归纳小结写出每组的转化类型中化学反响方程式。
讨论归纳写出每组对应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CaCO3CaO Ca(OH)2Ca CaCl2完成左图表格Fe + CuSO4 = Cu + FeSO4请大家分析,该反响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给出:二、氧化复原反响:但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响即为氧化复原反响。
非氧化复原反响:但凡化学反响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响即为非氧化复原反响。
组织交流讨论:教材P6 交流与讨论归纳:氧化复原反响:1、2非氧化复原反响:3、4氧化复原反响与四类根本反响类型的关系:阅读介绍:化学史话---无机化合物转化为有机化合物给的化学反响哪些属于氧化复原反响,哪些是非氧化复原反响。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https://img.taocdn.com/s3/m/59fa946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5.png)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质分类的基本观点和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
2. 学会通过物质分类进行物质的互相转化干系分析。
3. 培养化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学会分析物质的互相转化干系。
2. 教学难点:复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干系分析,需要结合化学反应进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物质的图片和示例。
2. 准备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和常见反应的实验器械。
3. 准备一些复杂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干系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4. 准备一些习题,用于学生练习和检验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第一课时,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起首通过一些常见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目标。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如钻研不同类型物质的性质、分类方法和转化干系等。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4. 展示学习资料:提供学习资料,包括物质的分类、转化干系和实验操作等,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5. 组织教室交流:学生分组讨论结束后,组织各组代表在教室上进行交流,分享学习效果和怀疑,互相学习和启发。
6.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
7. 安置作业:安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练习题、实验报告等,稳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教室交流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也注重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分类方法的原理,掌握常见物质分类的标准和转化方式。
课时2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
![课时2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fb4a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e.png)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杨宇
Ca→CaO→Ca(OH)2→CaSO4
C→CO2→H2CO3→CaCO3
【总结】
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
盐
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
盐
【拓展】以钠元素和硫元素为例完成下图的转化关系。
三、物质间转化的应用
1)物质的制备:从上述转化关系我们可以找到制备某种物质的可能方法。
①酸的制备: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盐与另一种酸反应
②碱的制备: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盐与另一种碱反应
③盐的制备: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盐与盐反应、酸与盐反应、碱与盐反应
2)工业上物质的制备方法选择因素:要从反应的可此图是物质转化规律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工具,可用于深入理解物质类别与各类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也可用于设计物质转化的路径。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单元总述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单元总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d2892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b.png)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单元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本单元通过认识物质的分类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主要促进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以及“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中的“变化观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1.单元整体设计构思:从日常生活中学生遇到的一些常见的分类实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分散系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的,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分类的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
教学中可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和重要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本单元整体构思如下。
核心素养发展重点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关注物质的元素组成,基于核心元素认识物质性质,包括分析物质的类别。
并认识到不同类别物质的典型性质。
1.掌握物质分类方法,了解同素异形体、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1.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各类物质的一般性质。
2.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
3.能设计方案实现含有某元素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认识到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间的转化。
一、单元概览2.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性质上的异同。
(3)通过归纳相关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关系,建立物质转化模型,并应用各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设计物质转化的路径。
(4)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a01593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4.png)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常见的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
【难点】常见的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应用。
三、教学分析《物质的分类》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第一环节:导入新课采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超市购物引入“分类”的话题。
由于本节课的课题很简单,也很生活化,只是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化学知识也更具有系统化,便于以后的学习和教学。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采用“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结合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参与新知的建构。
1.交叉分类法教师通过问题,在初中化学中我将元素、物质如何分类,引出化学中“分类”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重要内容.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言]“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杨振宁语)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
下面我们一些来看一组图片.
[展示]:教材的几幅图片。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
[师]化学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应用,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请各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一些实例,再进行小组交流.
自己完成实例后,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化学物质有:水、氧气、金属、碳、塑料、二氧化碳、汽油、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
[师]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化时所遵循的规律。
如何来分类呢?
[师]给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等.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给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生1]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有:空气和食盐水;纯净物为: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
[生2]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有:铜、、碘、氢气、石墨;化合物有:乙醇、硫酸铵。
空气和食盐水是混合物。
[生3]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为:空气、氢气;液态为:乙醇、食盐水;固态为:硫酸铵、铜、碘和石墨
[生4]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易溶、微溶、难溶。
易溶为:乙醇、食盐水、硫酸铵;微溶为:碘;难溶为:空气、氢气、铜、石墨
[师]以上同学提出的分类形式都非常好。
有从组成、导电性、状态、溶解能力等依据来分析的,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在不同的角度思维,就会“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说明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止一个。
[板书]物质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形式的结果各不相同。
[展示]老师在此也提出一种分类方式与同学们一起共享.
[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Ca)氯气(Cl2)氯化钙(CaCl2)溶液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2] ,请同学们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按上表进行分类:
混合物为:氯化钙溶液,其余为纯净物。
在纯净物中,单质为:钙和氯气,其中钙为金属单质,氯气为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硫酸、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
在化合物中又可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属于氧化物为:氧化钙;属于酸为:硫酸;属于碱为:氢氧化钙;属于盐为:碳酸钙。
[过渡]实际上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
同一类物质在组成或某些性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按物质的类别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能.
[问题]在一定条件下,一些物质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如酸和碱反应转化成盐和水。
【问题解决】KOH属于碱,CO2和SO2是非金属氧化物,请写出足量KOH溶液分别与CO2、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你还知道哪些类别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什么?请同学思考、讨论。
[板书]二、物质间的转化
完成下表所列的物质的转化类型,并将你知道的其他的转化类型补充到表中。
物质的转化类型化学方程式
单质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
酸盐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方案。
物质的转化类型化学方程式
单质化合物2H2+O2=2H2O
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CaO+H2O=Ca(OH)2
酸盐H2SO4+BaCl2=BaSO4↓+2HCl
【板书】单质、酸、碱、盐、氧化物间的相互关系:
[交流讨论]2、钙的金属活泼性比镁强,电解熔融的氯化钙可以得到金属钙和氯气,钙与氯气反应又能生成氯化钙。
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图中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将你的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先自已完成,然后小组讨论.展示自己完成的化学方程式. ①CaO+H 2O=Ca (OH)2 CaO+CO2 △
CaCO 3 CaO+2HCl=CaCl 2+H 2O
②CaCO 3
△
CaO+CO 2 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③Ca+2H 2O=Ca(OH )2+H 2↑ 2Ca+O 2=2CaO Ca+2HCl=CaCl 2+H 2↑ ④Ca (OH )2+2HCl=CaCl 2+2H 2O 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⑤CaCl2+Na2CO3=CaCO3+2NaCl CaCl2+2H2O 电解
Ca(OH)2+H2↑+Cl2↑
[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已书写的方程式进行检查,并将刚才书写的反应方程式,按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整理与归纳]1、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完成表1-4的填充。
[展示]学生作业,由学生讲解,并说出判断理由。
[师]刚才这位同学归纳出了初中学习过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非常清楚,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归纳一下,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
[生]在化合反应是多归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二单二化合物,复分解反应是两化合物间相互交换.
[思考]若在水溶液中发生下列两种类型的化学反应:(1)复分解反应;(2)一种金属与另一种可溶性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这两类反应的条件是什么?请将为两类反应的条件填写到下列横线上。
(1) ,(2).
[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①要有沉淀生成,②要有气体生成,③要有水生成.第二个反应的条件是:在金属活动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单质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化学史话]历史上曾经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由生物的细胞在一种特殊力量――生命力的作用下才能产生,人工合成有机物是不可能。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通过蒸发氰酸铵(NH4CNO,一种无机化合物,由氯化铵和氰酸银反应制得)水溶液得到尿素[CO(NH2)2]。
尿素的人工合成,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序幕.
[本课小节]这一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物质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别,不仅无机物与无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实际上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也可以转化.
[作业]:用化学方程式完成下列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Ca CaO CaCO3CaO Ca(OH)2CaCl2
补充题答案:2Ca+O2=2CaO CaO+CO2△
CaCO3 CaCO3
△
CaO+CO2↑
CaO+H2O=Ca(OH)2 Ca(OH)2+2HCl=CaCl2+2H2O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