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咬文嚼字》学案
语文人教版必修5学案:第三单元 第8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解析
第8课咬文嚼字朱光潜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2.思维与审美:(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理据关系;(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效果;(3)鉴赏本文作为随笔的行文艺术。
激趣导入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
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
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
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
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咬文嚼字》一文,而它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一个人。
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
答案①贾岛吟诗②套板反应③达到艺术完美微任务活动一理解作者观点,把握理据关系1.“咬文嚼字”的常用义是什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常用义: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2)作者笔下的新含义: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2.作者在论述“咬文嚼字”时运用了哪几个实例?各说明了什么?答案3.文章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情感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课内外诗文有关用字佳话实例,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主动研究有关资料,有所积累,有所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严谨的语文学习习惯。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在《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云:“过度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文学论文《咬文嚼字》,看看在他的笔下,“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意义呢?二、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三段中,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2、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用了哪些实例?明确:(1)郭沫若改字;(2)王若虚改《史记》;(3)韩愈改诗;(4)苏轼与《惠山泉烹小龙图》;(5)关于“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价。
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要求】1.学习本文步步推进、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2.学习本文归纳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把握论述形象、生动、浅显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作者如何使用例证法将抽象的道理论述得生动浅显,且极富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第5、6自然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课时安排】二学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找出文中例举的“咬文嚼字”事例,学会作简要分析,总结每个事例所讲述的道理,归纳它们的共同之处,找出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1.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掌握。
2.反复诵读课文,找出文中例举的“咬文嚼字”实例并理清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二)尝试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累.积()下乘.()锱铢..()咬文嚼.字()岑.寂()付梓.()没镞..()清沁.肺腑()嚼.舌()咀嚼.()便宜..()灞.桥()蕴.藉()剥啄.()憎恶..()尺牍.()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援.例:付梓..:咬文嚼.字:游.离:尺牍..:不求甚.解:拘.礼:蕴藉..:一川..烟草:3.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⑵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⑶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二、课堂探究1.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例子分析道理不同句式,不同意味《史记》“李广射虎”改写不同字眼,不同意境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句赏析滥词旧语,缺乏新意3.以上实例有哪些共同特征?有何作用?三、课堂检测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A.下乘.(chéng)岑.寂(chén)付梓.(zǐ)锱铢..(zīzhū)B.没镞..(mòzú)咬文嚼.字(jiáo)咀嚼.(jué)嚼.舌(jiáo)C.蕴.藉(yùn)累.积(léi)憎恶..(piányi)..(zèngwù)便宜D.尺牍.(dú)灞.桥(bà)剥啄.(zhuó)清沁.肺腑(qìng)2.下列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尺牍剥琢有声学福五车刻苦自勉B. 蕴藉点铁成金斟酌清沁肺腹C. 俗滥自鸣得意流涎索然无味D. 岑寂不即不离凝炼锱铢必校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岸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人送别,亦多于此)端木..遗风(端木赐,即孔子弟子子贡,因善做买卖,家有千金)B.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
咬文嚼字学案
《咬文嚼字》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资料衔接]1、了解有关常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2、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一、阅读文本、整体感知1.诵读文本、初步感知①初步感知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例子。
②用例意图找出每个例子证明的观点,同时说明证明的过程.2.自读梳理、理清结构把握了文章使用的主要材料和主要观点,那么文章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来探讨“咬文嚼字”的呢?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3.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请同学们根据内容概括,归纳文章中心。
二、拓展延伸,提升能力(1)据洪迈《容斋续笔》说,他曾亲见诗稿,其中“绿”字改过十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满意,最后定为“绿”字。
“绿”字为何精警?(2)“轻风_细柳,淡月_梅花”句中用何动词较好?(“扶”“摇”“舞”、“映”“隐”“失”)三、挖掘内涵、认识意义结合自身写作经历,谈谈“咬文嚼字”意义。
四、探讨写法、写作指津你觉得本文对你写作文有何启示意义?五、课堂实践检验效果阅读《咬文嚼字》一文,完成下面练习。
高中语文 3.8咬文嚼字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2
3.8 《咬文嚼字》学案(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2.归纳概括文章所用的材料,品味妙语佳句。
【学习重点、难点】1.“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2.品味妙语佳句;3.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方法】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CAI课件(朗诵视频、PowerPoint课件)【学习过程】【预习导航及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补充):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二、课文涉及的语文知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行文思路】1.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例子?引导:事实胜于雄辩,举例是我们常用的写作方法,本文也不例外。
先找出例子,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注意有些例子并不是集中于一处。
【答案】(1)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2)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3)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4)对《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5)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2.找出每个例子证明的观点,同时说明证明的过程引导:议论性文章中的例子,是为说明作者的观点而使用的,交流思考,看看作者使用例子都用来说明什么观点,注意举例作者议论性的句子。
例(1):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论证过程:先举例,再议例,再结论议论结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咬文嚼字》教案(预习、学习、练习)
《咬文嚼字》教案(预习、学习、练习)目标要求:1、学习本文的语言,积累一些典故。
2、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本文独具的论*方法。
3、评价作者的观点,借鉴吸收。
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文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预习解决:1、给下列字词注音。
涎()茗()镞()沁()藻()滥()2、解释下列词语。
援例:深恶痛绝:锱铢必较:索然无味:玩索:胸襟:岑寂:游离:意蕴:蕴藉:流弊:下乘:3、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②本文论*方法是什么?是否能说明问题?请举例说明。
③你对作者的说法都赞同吗?若有不同看法,试举例说明理由。
学习研究:1、弄清本文的结构,概括说明文章的思路,完成下列提纲。
一、引题(段):二、揭示中心,初步论*(段):咬文嚼字三、进一步论*(段):四:总结():2、阅读课文第6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作者说自由直接意义和联想意义,用了两个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何相似点?作者用这两个比喻恰当吗?说说看。
②文中说“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它的妙处就在于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
根据作者的分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丰富”和“有蕴藉”是怎么理解的。
作者写这个例子又是什么目的。
③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字的联想意,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对某字联想的境界不同,因而它具有不确定*。
B、与科学的文字不同,文学的文字不靠直指意义而是必须用联想的意义来表现,诗尤其如此。
C、联想的意义在文学创作中难用,因为它是游离的、个*化的;同样,读者若不了解其中某些关联和意味,也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
D、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于作者善于根据文字在历史过程当中所积累的种种关系,充分地使用文字的联想意义以创造独特的境界。
3、细读课文第7段,完成以下各题。
①本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与第6段相比,它的论*角度有什么不同?②文中说,从前作诗文的人写不同的诗文往往用一些现成的不同的“套语”“滥调”,作者对这种做法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么,我们对作者所列的那些典故、文化知识等到底应持什么态度?作者没有说,你是怎么看的?③“套板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请用3个字概括。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结合课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把握作者观点。
2、品味佳句,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品位。
2、引导热爱祖国语言文字,逐渐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重点:通过分析咬文嚼字实例,把握作者观点。
难点:深入体会作者提出的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关系的主张。
【教学方法】点拨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一)结合学案指导学生完成预习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设计意图:课程学习之前,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卡通图片展示)师:“这幅图片可爱吗?”生:“可爱!”师:“好,我们就根据图片猜一个成语——小老鼠看书,提示:打一成语”生:“咬文嚼字”师:“回答正确,咬文嚼字。
注意‘咬’跟‘嚼’的偏旁,它跟什么有关系?谈谈你的理解”生:“嘴!‘咬’是占为己有,‘嚼’是慢慢品味。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咬文嚼字》。
”二、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现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谈美书简》《文艺心理学》《论诗》等。
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快速阅读课文,并注意以下问题: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有哪些?(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1、文章有几段?文章共分8自然段。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有哪些?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篇一: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咬文嚼字》语文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文中的概念,掌握作者提出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会正确使用词语,避免在写作中出现咬文嚼字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作者提出的“咬文嚼字”的观点。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如何正确运用文章中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写作。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语文素养的文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案例分析:分析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咬文嚼字现象,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词语。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避免咬文嚼字,提高写作质量。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分享写作经验。
5. 课堂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三、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分析自己以往的写作,找出咬文嚼字的现象,进行修改。
3. 写一篇关于如何提高语文素养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检验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当增加课后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咬文嚼字教案精选6篇
[咬文嚼字的教案]咬文嚼字教案精选6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1933年回国前所作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
《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
”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
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
解放后,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咬文嚼字学案导学设计
6.曹雪芹呕心沥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红楼梦》, 更是修改文章的典范!
导读·边学边思
第8课
一、常识常记 1.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著名
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 者和奠基者之一。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 学》《西方美学史》《诗论》《谈文学》,译有黑格尔 的《美学》等。
导读·边学边思
第8课
二、初读印象 1.品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
答案
文 思 情字 想 感和① ② ③不 文 不同 字 同句 增 字式 减 眼李 推你广、这射敲”虎“你是
咬文嚼字 文字意
①善 天用 上联 小想 团意 月义烟、
义 定与的控确制②套 子板 、反 离应 别美等人、才
实质:调整思想 情感 方法:刻苦自励 目标推:陈逐翻渐新达到 艺术的完美
导记·晨读晨练
第8课
主题积累 一、朱光潜名句 1.只要我还在世一日,就要吐丝一日,但愿我吐的丝,
能替人间增一丝丝温暖,使春意更浓。 2.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3.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
最有价值的一面。
导记·晨读晨练
第8课
4.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服,产生 美感。
第8课
字正音准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①剥.啄.(bō zhuó) ④箭镞.(zú)
②岑.寂(cén) ⑤付梓.(zǐ)
③憎.恶(zēnɡ) ⑥灞.桥(Bà)
导记·晨读晨练
第8课
(2)多音字 ①藉狼 蕴藉 藉. .jjíiè ③混含 混.混 水.摸hù鱼nhún
最新-《咬文嚼字》教案精选12篇
《咬文嚼字》教案精选12篇[1]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研习课文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总结:《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2023最新-《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里是整理的《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
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因此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据此,本文教学目标可确立为以下几个层面: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
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云:……;《汉语大词典》中云:……(见教师用书)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见教师用书)三、提名阅读四、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明确: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3、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学案
第8课咬文嚼字晨读自主任务好句不厌百回改,妙语多从锤炼来;好诗不厌千回改,意境多从推敲出。
看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诗人从推敲中独享一番情趣;看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从斟酌中获得一种体验;读卢延让“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诗人从咬文中看到一种风景。
总览这些诗句,它们无不诠释着美言妙句背后诗人锤炼语言的艰辛,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来,作者想要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佳句,还真得下一番“咬文嚼字”的功夫。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其中《西方美学史》是其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汉语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掌握和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走上大街放眼望去,错别字不少;翻开书报,错别字、病句到处可见;听人讲话,不规范的用语几乎随时都可以听到。
鉴于此,作者从生活和文学艺术出发,举例分析,旨在引导读者认真学习祖国语言,养成一字不可放松的谨严精神,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文学,也称语言艺术。
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媒介和手段,然而,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往往对文学语言不够重视。
一般人也不大重视语言修养,用一种粗枝大叶的态度对待语言文字,不注重推敲文字,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
针对当时文学创作的这一现象,朱光潜写下了这篇文章。
1.文体知识:文艺随笔2.文化常识(1)古代重量单位例如:“这番话不免啰唆,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咬文嚼字学案8
灵丘一中自主探究学案(8)课题:《咬文嚼字》执笔:武永梅审核:马东霞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质疑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读书指导1、作者简介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后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
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替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
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
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2、文体知识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
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学习任务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下乘.()岑寂.()付梓.()锱铢.()没镞.()咬文嚼.字()咀嚼.()嚼.舌()蕴藉.()累.积()憎.恶()便.宜()尺牍.()灞.桥()剥啄.()清沁.肺腑()二、问题研讨1、找出本文中引用的材料及所要证明的观点。
2、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上梳理文章结构。
3、读了全文,试着想想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读完全文,谈谈“咬文嚼字”对你有什么启示?。
《咬文嚼字》学案(教师版)
《咬文嚼字》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2、借鉴吸收其中精华.一、预习检测:1、作者及作品:作者朱光潜,著名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锱.铢.(zī zhū)镞.( zú)岑.(cén )牍.( dú)下乘.( chéng )蕴藉..(yùn jiè)付梓.(zǐ)3、解释下列词语:咬文嚼字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锱铢必较粗枝大叶深恶痛绝索然无味不即不离推敲蕴藉4、“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课文中应当怎样理解?明确:“咬文嚼字”这个成语通常意义上都是贬义的,可以解释为形容不领会精神实质,只纠缠字句,或形容卖弄才学者。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也就是说,朱光潜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将其贬词褒用了。
5、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彼此之间的关系怎样?明确: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关系,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调整。
第二部分(第6-7段),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强调“咬文嚼字”务必要做到“唯陈言之务去”。
第三部分(第8段)点名写作本文的目的,文学创作“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三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阐述“咬文嚼字”是什么,第二部分阐述“咬文嚼字”的原则,第三部分道出写作时“咬文嚼字”的目的,尽管本文属于文艺随笔,但文章的三个部分之间却依然有着严密的逻辑顺序。
二、合作探究:1、课文1-5段所举的三个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明确:三个例子都说明了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
第一个例子是说明句式不同,感情也不同;第二个例子说明文字繁简不同,意味也不同;第三个例子说明字眼不同,意境也不同。
2、课文对《惠山烹小龙团》“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进行了剖析。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9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9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1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需要铸造。
本课作者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阅读写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既有理论上的点拨,又有示例上的阐述说明,同时不乏趣味性。
2、教学对象分析学习语文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涉及表达交流运用诸方面。
据平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面不是很广,写作上基本表达还行,流畅度上没有太大问题。
至于语言的推敲锤炼、表达技巧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增强“咬文嚼字”的意识,需要培养一种谨严的精神。
不管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应对他们理论和实践上的引导,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咬文嚼字”的本意、引申常用义,及其作者的解释。
2、了解字词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炼字也是锤炼思想感情。
3、提高速读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4、对文章分析评价,借鉴其由表及里的艺术手法。
培养正确运用语言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中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对应融合。
根据自己的经历及认识评价作者的看法和分析。
2、难点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情感。
据文章观点及内容获得阅读和写作上的启示。
四、设计思路1、教法构想列举古代一些炼字的例子引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
由文中材料得出观点,重视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应注意一步步引导。
为全面理解文意,设计对比阅读本文和《不求甚解》,重在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2、学法指导重视课前预习,理解文章基本观点。
课堂上学生集体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在重难点方面作适当点拨。
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两种不同的角度和追求。
五、教学实施1、课前准备课文朗诵音频、录音放音机、、《不求甚解》全文2、教学过程(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一)温故入新1、作者朱光潜概况2、重点字词读音释义3、文章的整体思路及论证方法4、引入新课(分析讨论文章内容,加深理解)(二)继续探讨课文,解决重难点1、朱光潜对“推敲”的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题李凝幽居》的意境,谈谈你的理解。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咬文嚼字》教案篇一学习目标:一、分析评价课文观点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教学过程:一、导入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这里,我想搞个小调查:我们班里大家公认的读书最多的是谁?学生推举。
那么,我想问你,你读书有什么秘诀没有?是不是读书读到“咬文嚼字”的程度?生:不是。
那么,你读书就是像陶渊明所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的这种境界了。
有没有较起真来,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时候?生:也有,师:这是读书,那么,我还要搞一个小问卷调查:这次是有关写作方面的。
每次作文经教师“朱批”之后,下发到你的手里,大家的习惯当然是首先看教师给的分数,看完分数之后呢?有没有谁还会认真看一看教师改过的地方,想一想教师为什么会在这地方划出一道线,或者划出一些圈,有没有谁会在老师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进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被老师批阅之后,还有没有兴趣或者习惯进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没有这样的同学?没有啊,那太不好了。
打一个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盖好以后,如果你住进去,你一般要经过一道什么程序?生:装修。
师:对,装修。
装修的目的是什么?生:美观,实用。
师:如果原先的设计不太合理,还应该怎么办?生:改造一下。
师:对,改造一下,让房屋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有居住者的个性要求。
师:明白我这个比方的意思了吗?生:明白了,写文章要咬文嚼字。
师:不单是写文章要咬文嚼字,读文章也要咬文嚼字。
读文章,这里主要是精读文章,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读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肤浅,缺乏深意。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如条件允许,利用计算机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教学步骤一、导人新课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写的一篇随笔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咬文嚼字学习目标1、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
2、归纳概括文章所用的材料,品味妙语佳句。
学习重点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
学习难点品味妙语佳句。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二、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预习检测1、注音: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 )2、解释词义:咬文嚼字:推敲:蕴藉:锱铢必较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学习内容一、整体感知1、“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是如何阐述“咬文嚼字”的?第一层(至)通过三个例子,说明与之间的关系,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和的调整。
第二层(至)从正反两方面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第8段)点明写作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课文第一部分都写了哪些实例?它们之间在论述角度上有何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对《惠山烹小龙团》的三、四句所做的剖析,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探究文学创作时的“套板反应”是指什么?其弊端究竟是什么?并从文中的例子和读过的诗句中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谈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比方路边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
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
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
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
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
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懂得这一句诗,便懂得我所谓静趣了。
(选自来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2、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