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我国完善国防动员机制的思考
做好国防动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国防动员工作的几点思考1. 国防动员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局势下,国防动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在战争状态下组织和调动全国各种物质和人力资源,以保障国家安全和战争胜利的一系列措施。
而在和平时期,国防动员工作也是保证国家安全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做好国防动员工作不仅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更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重要贡献。
2. 提高公民的国防意识国防意识是指公民对本国国防工作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要做好国防动员工作,首先要提高公民的国防意识。
这包括加强国防教育,让公民了解国家的安全形势、国防政策和军事建设,激发公民的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
只有在国民具备了良好的国防意识之后,国防动员工作才能更加顺利、高效地进行。
3. 加强国防资源的整合利用国防资源的整合利用对于国防动员工作至关重要。
国防资源包括各种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在和平时期,可以通过加强军民融合,充分利用国家的产业和科技资源,为国家的国防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而在战争状态下,要做到快速有效地调动各类资源,实现物资物资的迅速集结和供给。
加强国防资源的整合利用是做好国防动员工作的关键一环。
4. 强化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国防动员能力建设是指不断提升国防动员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执行能力。
这涉及到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国防动员法规制度完善、国防科技创新和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国防动员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各种安全威胁,确保国家的绝对安全。
5. 个人观点和总结作为一名国防动员工作的撰稿人,我深知国防动员工作的重要性。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格局下,做好国防动员工作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只有广泛提高国民的国防意识,加强国防资源的整合利用,强化国防动员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国防动员工作中来,为国家的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做好国防动员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它不仅仅是国家机构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新时代推进国防动员建设改革的思考
新时代推进国防动员建设改革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06-17T11:06:35.29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6期作者:罗玉雄[导读]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罗玉雄贵州省军区数据信息室,贵州贵阳550002摘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建设等现实问题仍然值得我们重视。
本文从深入了解国防动员、推进国防动员的意义、加速推进国防动员三个方面入手探析国防动员建设。
关键词:国防动员;军事实力;国家安全进入21世纪,我国在和平崛起途中,周边安全形势和安全结构也正在经历历史性的调整与变化,我们面临着大国战略威胁与遏制、海上争端激化、地缘政治面临新挑战、非传统安全形势严峻等问题,世界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表现还非常突出,国家发展的安全问题仍然值得我们重视。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清当今世界形势,充分地认识到国防动员建设对国家安全稳步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从深入了解国防动员、推进国防动员的意义、加速推进国防动员三个方面入手探析。
一、深入了解国防动员(一)国防动员的内容国防动员是国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我国军事实力、维护国家与人民的安全、捍卫国家主权的重大举措。
国防动员又称为战争动员,是指国家采取一些紧急方案与措施,国家由平时状态迅速地转化成战时状态,为应对战争各种需要,统一由国家调配人、物力、财力等。
国防动员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学技术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政治动员五种。
武装力量动员:是扩充和调整部队以及其他武装组织所进行的一种活动,及时进行军力和一些军事装备和后勤物资的增补,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
国民经济动员:以保障战争为目的调整经济资源的配置,把国防动员建设加入到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大轨道上,增加高科技武器装备和相应的后勤物资生产,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转入战时的轨道。
新时期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论文
浅论新时期国防动员建设的创新发展提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立健全快速高效国防动员体制机制。
这是对新时期国防动员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适应新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我们就应做到与时俱进,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立健全快速高效国防动员体制机制。
这是对新时期国防动员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所谓国防动员,是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形式,是加强国防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国防动员建设既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赢未来局部战争的基础工程。
为了适应新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我们就应做到与时俱进,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创新发展,要想实现创新发展,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提升一种能力,即整体提升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
我们知道,在和平时期,任何国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维持庞大的战争准备规模,但必须拥有足以应付战争的国防力量。
为减轻国家负担,要保持必要的国防力量,各国普遍选择了既要发展,同时又必须兼顾安全的国家战略。
这就是在保持常备军精干化的同时,注重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动员准备。
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是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主要内容。
国防动员系统需要有一支以民兵、预备役部队以及各种专业保障力量为骨干的队伍,有一定规模的设施、设备和物资。
在平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的应急作用。
坚持以用促建,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抢险救灾。
以这次抗震救灾为例,灾区各级动员部门都承担了一定的应急动员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战略储备物资、交通设施及时投放救援现场,最大程度地挽回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在用兵中练兵、强兵,实现“应急使用”与“应战准备”相互促进。
健全地方性国防动员法规体系的思考
实施 的 潜 力统 计调 查 模式 ,强 化 统计 制 度 落宴 ,确 保 统 计调 查 依法 有 序进 行 。 三要 强化 与 国防 密切 相 关 设施 的 保 护措 施 。针 对 与 国防密 切相 关 设施 缺 乏 有效 保护 的 实 际 情况 ,细化 管理 单 位职 责 ,规 范改 变 用 途或 作报 废 处
化 国防动 员潜 力统计调 查 实施 方法 。明 确潜 力统 计 调 查
指导 原 则和 标 准要 求 ,构 建 国动 委组 织 协调 、政 府 具 体
入财政预算。对与国防密切相关 的建设项 目、产品和设
施 的 保 障 , 以及 预 备 役 人 员 训 练 、储 备 保 障 等 作 出 规
定 ,进 一 步规 范保 障 关系 ,细化 保 障措 施 。 在预 备役 人
・
以上 国 防动 员 委员 会 职责 任务 ,明 确 国动 委成 员单 位 和
办事机构具体职能 ,为各级加强统一领导 、依法履职尽
2 8 ・ 固防 2 0 1 3 年 第1 2 期
GUO F A NG DONG YUA N Y A N j i u
罔 防动 员研
责 、协调一致抓好国防动员工作提供基本依据。二要细
一
、
注 重 上 下 衔 接 ,发 挥 国 防 动 员 地 方 性 法
任 等章 节 ,有 重 点地 进行 细 化补 充 。 三要 坚持 以促 进 国 防动 员工作 落 实为 目 标 。应 着 力从 制度 设 计层 面解 决 国 防动 员工 作 在 依 法 推 进 中 的 突 出 问题 ,在 上 位 法 基 本 规 定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明确 国 防动 员 组 织领 导 和 任 务 主 体 、细化 职 能任 务 、强 调落 实 标准 、规范 实施 流 程 、完 善督 导 措施 ,以协 调各 方 利益 、理 顺 各 方关 系 、推 动末
提高国防动员系统应急能力的几点思考
员 的角色定位 。要甘 当无名英雄 ,甘于做吃苦受 累的工 作 ;要 严于律 己、宽 以待人 ,对 领导要诚实 、积极 ,对
2 固防 2 1 1 8 0 0・ 1
GUOFANG DONGYUAN Y ANJ U I
国 防 动 员 研
建联合 指挥部 、联 建应急指挥 网 、联建 预防预警机 制 , 以确保 国防动员体 制和政府 应急体制切 实走开融 合建设 的路子 。国动委综合 办与政府应 急办平 时可采取双 向兼 职 的方式 ,互相通报 军地各种需 求情况 ,发挥 自身优 势 参与推 动对 方的协调工作 ,以达 到优 势互补 的 目的 。
一 齐长 生 杨 光 强
时工作必 须采取命令式下达 ,也要 把握好度 ,使下 面执 行起来 既严肃认真 ,又不至 于产生 逆反情绪 。二是融 洽 工作关 系。建 立 良好 的工作协作关 系 ,是减少 内耗 、提 高工作效率 和工作效益的基础 。作 为办事机构人员 ,与
省 ( 自治 区 )、市 ( )、县 ( 、区 )国动委办 州 市
要把 自己仅仅 当作是办事 员 ,而且要确立联络员 、协调
地方应急机构 和国防动员应急机构建 设条块分割 、职 能
交叉 、任务重 叠而造成 的重复建设 、资源浪费问题 ,将 国防动员体 系与政 府应急管理体 系予 以合并 ,成立 国家 应急与动员委 员会 ,实行对应急 与应 战的统一领导 。如 果 以现行体制 机制运行 ,也至少要做 到 “ 三联” ,即组
“ 助手” ,也是落实 国家国防动员决策部署 的 “ 一线 ”
指挥 员和国防动员工作 的具 体组织者 。面对新 的形势 任 务 ,培养一支政治坚定 、业 务精 通 、作风优 良 、反,又要具体 问题具体分 析 ,因势利导地搞好 综合协调 。在请示 汇报工作时 ,要 严格按规矩办事 ,及时 、按级 、按分工请示 报告 ,对首
加强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的四点建议
战争 中有 效 发 挥 作 用 。
法 规 的宣 传教 育 和执 法 力度 ,抓好 监 督 检
查 ,提 高 国防动 员 法制 化水 平 。三要 建 立 着 眼新 形 势新 任务 ,进一 步 完善 国 防 动 员 体制 。一要 健 全 国 防动 员机 构 。结合
战 时指 挥 体 制 。设 立 战 时 国 防 动 员 指 挥 机
构 ,使 之 成 为一个 有 机 的整 体 ,有 利 于对
战 时 国防 动员 工作 实 行 统一 计 划 、统 一组 织 、统 一 指挥 。要 明确 战时 作 战 与动 员保 障 的指 挥关系 ,处理好 国动委 与省军 区 ( 警
备区) 、 动员 支前保 障 与部 队作 战行动 的关
系 。要 规定 各 级 国 防动 员领 导 指挥 机 构 和 执行 机 关平 战 转换 的途径 、方 式 、时 限 ,
员 体 系 。按 照机 构单 设 、编制单 列 、人员 专 职 的要求 ,搞好 县 级 动员 机构 设 置 ,配
齐 专( 兼) 职人员, 乡( 镇、 街道 ) 要 成立 国
国防动员研究 I
切实解 决好 “ 用得 上” 的问题 ;加 大交通 基础设 施建
练 的 时 间 、内容 、方 法 、考 核标 准 等 作 详 尽 的 规 定 ;要 按照 现役部 队 、预备 役部 队 、民兵不 同层次 区 分训练 内容 ,有针对 性地抓好 训练 落实 ;要 紧密联 系 本地 区的动员 任务 ,组织 战时快速动 员演练 ,通过设
组 建布 局合理 、种类较 全 的人 防 、交通 战备保 障分 队 和心理 战分 队 ,确保 国防动 员力量建设 与我军 发展 方 向协调一 致 。三要 突 出国防动 员信 息化 建设 。着 眼未
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刨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威力 , 为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奠定可靠的力量基础。
三是 提 高 应 急救 援 能 力 。在 新 的 历 史 时 期 ,国 防 动 员 系 统是 抢 险救 灾 的骨 干 力 量 ,遂 行 应 急抢 险
救 灾任务是 国防动员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主要任
务。为此 , 要努力提高国防动员系统抢救人员 、安置
宜 、量力 而行 、分级负责 、军地结合的要求 ,适应
完成平 时任 务 和遂行 应急任 务 的需要 ,建立 多层
次 、多渠道 、多种形式 的武器装备保障格局 。要按 照便 于训练 、便于执行任务的原则 ,为后备力量适 当补充 部分 新式装 备 ,逐 步缩小 与现役 部 队的差
事任务打下坚实 的技术 和战术基础 。要多种手段 、 多种方式并用 ,充分利用基地化 、网络化 、模拟化 等手段 ,采取集 中与分散相结合 、自训与帮训相结 合 、代训 与驻训相结合 的方式灵活组训 ,提高训练 效益 。要按照 “ 打牢基础 、突 出应用 、注重合成” 的原则 ,在完成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的基础上 ,抓 好 合成综合演练 ,通过挂钩训练和军警民联训联演 等方式 ,重点练指挥 、练协同 ,提高 国防动员 系统 整体遂行任务的能力。
员 和后备力量快 速反应能力 ;针对战场形势瞬息万 变 、组织指挥复杂的特点 , 切实加强平时演练 , 理顺
是提 高参战 支前能 力。现代条件下 的作 战 ,
对 国防动员系统参战支前 的手段 、形式 、内容和方
能力 。
管理 ,进一 步规 范 干部 的活动 范 围 、交 往 对象 、行 为 操守 ,使 组 织 随时 掌握 每个 干 部 的情况 ,使 每 个 干部 始终处在 组织之 中 、监督 之中 、管 理之 中。 ( )要 重抓 主 官。军 分 区 、人武 部是 联 系军 地 二 的纽 带 ,而且 各 级 主官 手 中都握 有 或大 或小 的权 力 , 各种诱惑 、考验 、陷阱无处不在 ,一旦把握不好 ,自律 不
关于国防动员在新兴领域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专业研讨中华传奇96关于国防动员在新兴领域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张振宇/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
当前,必须认清国防动员在新兴领域建设发展的深远意义,明晰国防动员在新兴领域的建设发展方向,加强国防动员在新兴领域建设发展的有力举措,从而抢占战略竞争制高点,夺取未来战争主动权。
关键词:国防动员;新兴领域;作战力量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将新兴领域技术发展作为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推进新兴领域技术发展,抢占军事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国防动员必须以军事需求为牵引,紧贴国家安全形势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发展变化,加强新兴领域国防动员建设发展。
一、国防动员在新兴领域建设发展的深远意义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支撑下,新兴领域得以迅猛壮大,已然成为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领域。
抢占战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途径。
随着网络、太空、人工智能技术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逐渐向深海、深空、网络等新型领域拓展。
由于太空、网络等领域空间的公共性和军民通用性,使得敌对双方的对抗超出了传统疆域的安全范畴,安全威胁越来越难以防范。
我们应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大力推进国防动员在新兴领域建设发展。
夺取未来战争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未来战争的胜负,更多取决于深海、太空、网电等新兴领域的掌控能力。
这迫切需要国防动员在新兴领域保障能够及时跟上。
进入新时代,新兴领域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直接带动了侦察监视等一系列军用高技术的加速发展,战略预警等新型作战力量应运而生。
国防动员,必须快速发展新的动员能力与之相适应。
牵引国防动员建设发展新动力。
为有效推进动员信息化建设,应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军民融合发展。
新兴领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军事和经济高度融为一体,技术军民通用、设施军民共用、信息军民共享。
需通过优化新兴领域增量资源投向,带动传统领域存量资源调整,以新的增长极为引擎,不断牵引国防动员向深层次迈进。
关于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思考
关于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思考摘要:当前,国防动员管理存在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联动性、一体性等问题。
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科学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注重全方位控制,逐步实现从要素管理向系统管理的过渡;注重协同作用,逐步实现单向管理向能级管理的转变;着力全覆盖,逐步实现从分离管理向综合管理的转变;注重绩效考核,逐步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过渡。
关键词:国防动员;军队管理;科学管理体系1国防动员系统管理体系现状分析1.1从管理思路看,缺乏系统性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深化和扩大的时期,一些单位对新体制下的管理工作缺乏全面、系统的思考,容易在指导思想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筹划组织上“盲人摸象各执一端”、末端落实上“按下葫芦浮起瓢”,把管理重心放在“一看就明、一抓就灵”这类工作上,把管理责任放在分管身上,导致全局性的工作分人干、集成性的事情分散抓。
1.2从管理态势看,缺乏连续性管理是一项长期且极其基础的工作,周期长且起效缓慢。
很难同时看到一个方面表现出成效,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需要很长时间。
一些单位在管理中存在功利性和根本性问题。
一届班子一个思路,一任领导一个办法。
经常性的管理工作突击干,长期性的发展问题应时抓。
由于缺乏前瞻性思维,长期规划,忽视管理与教育的结合以及启蒙意识,难以首先实现实质性变革,变得灵活且无法掌握管理的主动性。
结果,一些相同的问题反复发生,并成为国防动员中的常见病、高发病。
1.3从管理方法看,缺乏联动性军事委员会国防动员部领导和管理省军区,为了能够将庞大的部队带入一个精干的组织,他们需要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意识形态同心,在制度上保持一致,以工作为导向并保持同步。
但是,目前,在管理工作中,有些单位很难完全跟上新制度、新职能、新任务的要求,缺乏责任感,不愿执行。
他们仍然习惯于以会议部署代替跟踪督导、以闭门行文代替调查研究,去寻找而不是寻求帮助,事后处理代替事先的指导;不善于利用论坛,集中协商,典型方法,验收评估等方法来解决普遍性与特异性相结合的问题。
新形势下我国国防动员的建设和发展下
新形势下我国国防动员的建设和发展(下)毕智勇国家发改委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四、任务和重点领域(一)搞好顶层设计,做好国防动员的基础工作从平时来看,要做好规划、计划,这体现国防动员的平时准备。
国防动员委员会成立以后,从1994年开始,我们进行了从“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现在是“十三五”规划,这些都是平时准备的工作计划,一旦发生了战时的需求,可能计划就会发生一些变化。
这里讲的规划和计划,实际上就是一个准备工作的计划。
从目前的国防动员体系来看,在国家层面上来讲,每五年有一个规划。
一个是总的国防动员的五年的规划,按照现在的程序,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复以后,各个领域按照这个规划来执行。
还有一些专项的规划,包括人民防空、交通战备、经济动员领域也有一些五年的规划,由国家国防工业委员会批准,然后由办公室组织实施。
计划主要体现了年终的计划,年终的计划也反应在不同的计划之中。
在国家层面上来讲,经济动员有一个计划,人民防空有个工程建设计划,在发改委计划体系里是有这么两个专项的计划。
从规划计划本身来讲,起到了一个顶层设计的作用。
第二个方面是预案。
国防动员预案指的就是一些战时实施的方案。
这个预案是瞄准未来需要的,体现的是战时实施的方案。
它围绕着未来的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比如某一个方向、某个规模的情况下,怎么去动员、应对的一个方案。
现在国防动员预案在各个领域有所不同,经济动员领域里基本上构建了一种综合专业到企业的预案体系。
有一些到企业的比较复杂,目前能到企业就是动员中心的层面,也就是动员中心。
依托一些骨干的企业,建立的一些骨干的力量,一旦需要,能够发挥作用。
从这个意义来讲,到核心的一些企业里构建一个体系,一旦需要,能够怎么实施、怎么来做。
还有一些预案是围绕着一些具体的目标,比如在军品特别是武器装备的生产,如果一旦需要扩大产能,怎么组织生产,也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方案。
第三个方面是演练,也就是真正这个方案好不好、预案行不行,怎么去检验它?是通过演练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对国防动员预案的一种检验。
2024年对国防建设的心得体会
2024年对国防建设的心得体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国防建设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国防建设一直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为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繁荣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2024年的过去者,通过对国防建设的观察和思考,我深感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并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国防建设要坚持实际需求。
在制定国防建设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形势、国外军事力量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各种安全威胁,立足于国家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计划。
同时,还要注重统筹兼顾,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其次,国防建设要注重创新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变,国防建设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现代化和高科技化。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开展军事科技合作,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实力,加强军事装备的研制与更新换代,提高国防军力的整体水平。
同时,还要加强组织管理创新,推动国防建设的优化升级,提高国防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第三,国防建设要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确保国防力量的高效运行和战斗力的持续提升。
因此,要加强国防教育培训,提高军队和国防系统的教育质量,培养出一支德才兼备、训练有素、忠诚纪律、能打胜仗的军队。
同时,还要加大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国防科技实力。
第四,国防建设要注重国际合作。
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国防安全问题往往是跨国性的、综合性的,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因此,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军事交流合作,推动建立起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国防合作机制。
通过开展联合训练、情报分享、技术交流等方式,丰富我军的训练经验和作战能力,提高国际间的战略合作能力。
第五,国防建设要注重人民参与。
国家的国防力量是建立在人民基础之上的,只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才能真正取得成果。
关于国防动员问题的若干思考
关于国防动员问题的若干思考作者:段彦姚淼鑫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20年第04期摘要:国防是一个国家应当具备的基础力量,国防也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居住安危,国防动员作为国防建设的一部分,其地位与作用日趋突显,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政府也在加紧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力求把我国的国防动员建设的更加完善。
本文以国防动员的必要性为牵引,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国防动员实际状况,為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以此来促进我国国防动员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国防动员;建设;思考一、国防动员相关概述(一)国防动员的必要性我国的国防动员基础体系发源于改革开放后,此后,还成立了专门的国防动员委员会,加强了对国防动员的统一管理,国防动员由此开始发展,在2008年的抗击冰冻自然灾害和汶川大地震中,国防动员力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防动员力量是我国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织,在重大活动和自然灾害面前,国防动员力量将会帮助人民渡过难关,因此,国防动员体系及其制度建设非常重要。
国防动员也是一种军事策略,在国家遭遇到外部侵略的时候,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国家进行管控,为国民提供必要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种战时的紧急措施。
宣传国防动员能够激发起公民的爱国意识,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所提倡的公民精神,让公民意识到国防动员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并帮助国防动员体系的建设。
(二)国防动员的建设现状我国的国防动员体系由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组成,地方级国防动员体系由地方人大和地方军事机构组成,全国人大决定全国范围内的国防动员,中央军委具体负责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各地区的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组织各地区的国防动员工作。
国防动员工作的总体方针是国家统一领导,地方配合国家的工作,形成军民融合的大局面,在一些复杂性和连续性的国防动员事项上,国防动员力量要具备持久性。
国防动员委员会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国防动员计划,国防动员委员会会根据上一年度的国防事项,制定下一年度的国防动员计划,有依据、有条理的制定下一年度的国防动员计划,确保在遇到紧急情况下能够规避风险,顺利度过难关。
关于国防动员作用的几点看法
关于国防动员作用的几点看法一中队二区队九班陈阳2013001025学习完《国防动员理论》这门课程,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关于国防动员作用的看法。
首先,国防动员是联结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把国防动员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安全、稳点和发展的战略手段。
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是国防动员在促进发展、维护稳点和保障安全三个方面发挥功能作用的集中表现,是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动员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指导方针。
一、平时服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的发展功能,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防动员包括动员准备、动员实施和复员三个阶段。
传统国防动员理论把动员准备看做一种“站前准备”和“资源投入”行为,把复员看做一种“战后重建”和“资源补充”行为,只有到动员实施阶段才会有“资源消耗”和“安全产出”。
平时服务原则的提出,要求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动员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按照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的要求,统筹处理好“资源投入”、“资源消耗”、“资源补充”与服务业平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关系,从而发挥“一份投入、多份效益”的作用。
二、急时应急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拓展国防动员应急功能,推动新时期国防动员建设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急时应急是国防动员的非军事功能。
国防动员的非军事功能与军事功能一样,是国防动员的基本功能。
发挥国防动员的应急功能,关键是要按照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发挥其在参与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时的重要作用。
三、战时应战是适应世界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强化国防动员的实战功能,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必然要求战时应战是国防动员的军事功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战时应战关键是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趋势,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和军事斗争准备现实需要,按照一体化联合作战、一体化联勤保障和一体化联合动员的要求,为军队战时应战提供快速、高效、精准的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和政治动员等方面有力保障和战略支撑。
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建设强大后备力量战争动员是国家在战争时期实行的非常性措施,是国家集中和使用各种力量、保障战争进行的行为和过程。
在现代条件下,建立快速高效的动员体制,是把战争潜力迅速转化为战争实力,充分发挥人民战争威力的前提。
(一)建立健全平战结合的动员体制从我国未来面临的反侵略战争情况看,主要是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总的来说,就是要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防动员能力。
第一,要有完善的动员决策机制。
动员决策机制,是国家平时进行战争动员准备和战时实施动员的统帅机构,是动员领导体制的神经中枢。
第二,要有健全的动员法规。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备,军事动员法规也相继出台。
依据《宪法》的有关条款,国家颁布了新《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人民防空法》、《国防法》等重要法规。
第三,要有明确的动员目标和任务。
战争动员要实现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的转化,任务十分繁重,倘若事先不进行科学预测、精密规划,显然难以做好。
第四,要有周密的动员计划和保障措施。
战争动员准备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将贯穿整个和平时期。
同时,动员准备又与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紧密相联,它既要兼顾军需民用,注意平战结合,又要使各项准备按照一定比例协调发展。
(二)实行预备役制度,做好民兵工作,建设强大的后备力量强大的国防是由常备军、后备力量、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军事理论、战略战术思想等多种因素构成的。
其中,常备军和后备力量是构成国防的两大基本要素,常备军是骨干,后备力量是基础。
在邓小平的倡导和领导下,新时期我国的常备军建设贯彻了精兵、合成和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方针,并逐步理顺了编制体制。
同时,后备力量建设也有了重大发展,其中突出的标志是预备役制度的实行与民兵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首先,实行预备役制度,组建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
我国1983年5月正式组建预备役部队,并把它列入人民解放军建制。
国防动员的重要性及思考——兼论对策和发展方向
国防动员的重要性及思考——兼论对策和发展方向英文回答:Title: Reflections on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Introduction: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afeguarding a country's sovereignty and security. It involves the comprehensive organiz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ional resources, including manpowe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readi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armed forces. In this essay, I will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and discuss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of a nation.Body:1. The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protection of a country's territorial integrity, as well as the preservation of it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 It serves as a deterrent to potential aggressors and strengthens the nation's ability torespond to external threats. By mobilizing the entire society, national defense becomes a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fostering a sense of unity and patriotism among the citizens.2. The challenges and considerations:a) Resource allocation: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requires carefu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oth in peacetime and during emergencies. Governments must prioritize defense spending while ensur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other sectors of the economy.b) Training and readiness: A well-prepared and capable military is crucial for effective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Regular training exercises and drills are necessary to maintain the readiness of the armed forces and enhance their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c) Public awareness and participation: Educating the public about national defense and encouraging citizen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defense-related activities are vital. Thi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public campaigns, educational programs, and fostering a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 awareness.3. The role of technology: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have revolutionized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Cybersecurity, intelligence gather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phisticated weaponry have become integral components of modern defense strategies. Embrac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vesting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a nation's defense capabilities.Conclusion: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is a multifaceted endeavor that requires the collective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military, and citizens. It is not only about military strength but also about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new threats and challenges. By prioritizing national defense and fostering a sense of unity and patriotism, a country can ensure its security and contribute to regional and global stability.中文回答:标题:对国防动员的思考介绍:国防动员在维护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防动员工作研讨发言稿
国防动员工作研讨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同仁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是为了共同研讨国防动员工作,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个崇高的使命下,我们不仅需要思考和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更需要深入研讨新时代下国防动员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找出解决之道,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我想从国际形势和国防动员工作的重要性谈起。
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然而,军事力量的强大并不仅仅依赖于军队本身的建设,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而国防动员工作,正是确保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家面临危险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动员起来,支援国防事业,为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重要保障。
可以说,国防动员工作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军事斗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其次,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国防动员工作存在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防动员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加。
特别是网络安全、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也给我们的国防动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人员、物资动员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国家安全的需要,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和改进国防动员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国防动员的实效性和精准度,确保国家安全和国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推进国防动员工作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要加强国防动员的组织建设。
国防动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和机制来支撑和推动。
我们需要着力加强国防动员组织的建设,建立健全国防动员工作的制度和法规,明确国防动员工作的职责和任务。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防动员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国防动员干部队伍,确保国防动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开展。
其次,要加强国防动员的能力建设。
新时代推进国防动员实战化准备的几点思考
·47·新时代推进国防动员实战化准备的几点思考 于中海现代战争对抗激烈、毁伤程度高、物资消耗大,需要整体运筹国家各种力量和资源。
进入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同时,面临的安全形势愈加复杂,战争威胁依然存在。
抓实做好国防动员实战化准备,是将国防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实战牵引,搞准动员潜力新时代,推进国防动员实战化准备,必须坚持以实战为牵引,瞄准当前动员潜力数据调查不准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分类做好潜力数据的跟踪查验、精准核实等工作,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召之即来、征之能用。
一是核实潜力。
重点搞清“有什么、能动员多少”,对动员潜力逐项核实,认真统计登记,做到“细、实、准”。
对储备充足的保障要素,比如粮油、日用品等,面上掌握总体潜力;对储备不够充足,或者战时紧缺急需的关键要素,如特种钢材、海上船舶、工程机械等,精准掌握潜力分布。
二是测算需求。
重点搞清“需要什么、需要多少”。
对部队提出的“人力、物力、技术、设施”等保障需求,要标明时机、数量、要求等具体信息,建立量化测算体系和模块化动员需求“数据库”,切实从过去粗略式测算转变为精确化 内容提要:抓实做好国防动员实战化准备,是将国防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坚持实战牵引、搞准动员潜力,坚持任务需求、编实后备力量,坚持平战结合、搞好物资预储,坚持从难从严、抓实训练演练,坚持军民融合、建强战场体系。
关键词:国防动员 实战化准备 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E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84(2018)03-0047-03 作者:于中海,福建省军区,司令员,少将·48·2018年第3期测算。
三是对接任务。
重点实现动员保障任务与军事需求的无缝链接。
对战区下达的动员任务,进行评估、整合和分解,比照辖区动员潜力认真研究筹划,及时反馈意见,精准抓好落实。
对加强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专把应战建设与应急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使战备水平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步提升,是当前国防动员建设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对加强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黄费连 王文华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加强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同时,各种突发性事件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巨大冲击和破坏。
因此,必须把应战建设与应急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加强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
一、当前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在宏观层面上缺乏工作沟通与协调我国目前开展的应战建设,除军队建设外,主要集中在国防动员领域。
而国防动员部门是独立运作的,与政府各类应对突发事件的专业机构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协调。
因此,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很难对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的应战或应急力量进行有效、系统的利用与调拨,容易造成急需资源的闲置浪费。
对于国防动员资源和突发事件应急资源,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资源共享机制,对于如何做好国家整体安全战略下的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从总体上看,在国防动员领域,还缺乏对应战建设与应急建设统一实施的相关规定和约束,应战资源与应急资源共享的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缺乏应战与应急一体化建设的总体、长远规划,没有把应急能力建设纳入国防动员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动员预案。
(二)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的法规制度不完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中的协调机构、权力、义务和相关程序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而目前我国国防动员在法规制度方面还相对滞后,国防动员法对应对紧急突发事件只有原则性的要求和规定,不够具体详细,缺乏可操作性;国防动员的一些地方性法规操作性不强,特别是与应急处置法规衔接、融合不够,国防动员的应急功能在法规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国防动员 总结
国防动员总结国防动员是指在国家面临安全威胁时,通过调动国家各方面资源,迅速组织起来进行战争准备和实施战争行动的一种综合性、全局性战略行动。
国防动员关系国家安全、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国防动员的定义与重要性国防动员涉及领域广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力等方面。
它既是国家国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
在国家安全方面,国防动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国防动员的现状与挑战我国国防动员工作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面对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发展的战略需求,国防动员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国防动员潜力挖掘不足、国防科技动员水平有待提高等。
三、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创新与发展为应对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需求,我国国防动员体制机制亟待创新与发展。
一方面,要完善国防动员法律法规体系,为国防动员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防动员组织领导,提高国防动员决策效率。
四、国防动员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国防动员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现代战争中,国防动员不仅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也是国家抵御外部侵略、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五、提升国防动员能力的路径与措施为提高国防动员能力,我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实现各类资源的高效整合;二是深化国防科技动员创新,提高国防科技动员水平;三是完善国防动员人才培养机制,充实国防动员人才队伍;四是加强国防动员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总之,国防动员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时期我国完善国防动员机制的思考
当前的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家间围绕着国际秩序、
综合国力、资源能源、地缘政治等的战略竞争和利益矛盾更加凸显。
这使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较以往更趋于综合化、多样化、复杂化,既是对国家实力的现实考验,也是对国防安全的严峻挑战。
一、十八大报告是对国防动员制度在新时期的新要求
国防动员是指为服务或应对可能出现的战争和危机,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
动员内容包括人武动员、国经动员、人防动员、交战动员和政治动员。
国防动员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
稳定做出了多次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后,国防动员顶住了一系列重大战斗、抗灾、应急的挑战和检验。
国防动员无疑是国家战斗潜力向战斗实力转换的纽带。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解决国家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
最高斗争形式,主张动员和武装全体人民投入到正义的自卫战争之中。
抗战时期,毛泽东就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运用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当
中,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的战争实践中创造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战争形式,即人民战争,并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的著名论断,而其核心理念即动员。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多次强调军民结合、
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江泽民要求调整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
防动员能力,胡锦涛强调要加强国防动员应急功能,加强国防动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形成国防动员合力。
这些无不体现执政党对国防动员的认识及重视。
如今,党中央再一次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中国国防,相继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针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及国防动员作了专门指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
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
二、对国防动员体制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然,我们的动员体制并非完美,仍有质的缺陷。
(一)国防教育不全面是导致社会对动员定位不准确、认识不深刻的根源
动员工作和对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不论是人武动员、经济动员或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