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讲解共29页文档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害 而易被病原微生物侵染; 的
病 果肉、微管束与种子变褐;
因 组织发生变化,例如软化、降解等,进而影响到产
品风味;
失去了生长或发芽能力,特别是繁殖器官;
果实不能后熟,或完熟时品质下降;
腐烂变质。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温度不适
侵 2、低温:
染 性
(1)冷害
病 橡胶冷害流胶
害
的
病
因
性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病
害
的
病
因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光照不适
侵 染
光照的影响包括光强度和光周期。
性
光照不足通常发生在温室和保护地栽培的情况
病 下,导致植物徒长,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
害 植株黄化,组织结构脆弱,容易发生倒伏或受到病
的 病
原物的侵染。
因 韭黄
非 (三)不良化学因素——营养失调
侵 染
4)缺Ca识别:
性
桃树对钙的需求量比苹果树小,桃树缺钙叶片
病 有斑枯,果实易出现 软腐病。
害
的
病
因
非 (三)不良化学因素——营养失调
侵 染
5)缺镁: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非 (三)不良化学因素——营养失调
侵 染
5)缺镁:
性 明脉
病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害
的
病
因
非 (三)不良化学因素——营养失调
侵 染
非侵染性病害:
性
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
病 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
非侵染寄生致病抗病诊断
医学ppt
25
二 致病性
定义 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能力
致病性的方式
夺取寄主营养和水分 分泌酶 分泌毒素 分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三 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没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一般表现为寄生性越强,其
致病性越弱; 寄生性越弱,其致病性相对越强。
医学ppt
26
Wheat Cell
Fungi Cell
生物化学抗病性
⑴植物固有的生物化学抗病性 寄主植物分泌到体外 的挥发性物质,如酚、萜、萘类。
⑵病原物接触或侵入后,诱导寄主产生的生物化学
抗病性 如过敏性坏死,植物保卫素(简称植保素,如
菜豆素﹑豌豆素等)。
医学ppt
33
抗侵入
抗扩展 医学ppt
34
三 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小麦白粉菌的吸器-夺取水分和营养
医学ppt
27
吸器夺取水分和营养
医学ppt
28
医学ppt
分泌毒29素
分泌生长调节物质
山核桃树丛枝医病学ppt(Phytoplasma) 30
冠瘿/根癌(Crown gall)
分泌生长调节物质
医学ppt
31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一 抗病性(pathogenicity)
2 防治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医学ppt
18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寄生性和致病性 寄主的抗病性 侵染过程 病害循环
医学ppt
19
寄生性和致病性
一 寄生性
1 定义 病原物从寄主获得活体营养的能力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它活的生物上,以获得 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作寄 生物。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由于寄 生物有寄生能力,常常对寄主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寄生物一般也是病原物。
植物病理学--非侵染性病害 ppt课件
(Noninfectious Diseases)
PPT课件
1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Cause Plant Diseases
(Noninfectious Diseases)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PPT课件
8
一、非侵染性病害病原种类
营养失调
温度失调
水分失调
盐碱危害(土壤中有毒物质)
药害和有毒气体
PPT课件
9
Noninfectious diseases can be caused by:
• High or low temperatures • Insufficient light; lack of oxygen • Excess water or drought conditions • Very low or high soil pH • Nutrient deficiencies • Air pollutants • Toxic soil minerals (salts, heavy metals) • Misapplied herbicides
PPT课件
5
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因很多,但主 要来自不适宜的土壤、气候(温度、 湿度、水分)等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 失误和环境污染等,其中有些是由单 因素引起的,如缺素症、冻害;有些 是多因素引起的,如干热风(高温、 干燥、风)、日烧(强光、高温); 所以这类非传染性病害的诊断是相当 复杂,可是一旦确诊,防治设计就容 易了,就是说,非传染性病害的诊断 较难,防治较容易。
PPT课件
PPT课件
1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Cause Plant Diseases
(Noninfectious Diseases)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PPT课件
8
一、非侵染性病害病原种类
营养失调
温度失调
水分失调
盐碱危害(土壤中有毒物质)
药害和有毒气体
PPT课件
9
Noninfectious diseases can be caused by:
• High or low temperatures • Insufficient light; lack of oxygen • Excess water or drought conditions • Very low or high soil pH • Nutrient deficiencies • Air pollutants • Toxic soil minerals (salts, heavy metals) • Misapplied herbicides
PPT课件
5
非传染性病害的病因很多,但主 要来自不适宜的土壤、气候(温度、 湿度、水分)等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 失误和环境污染等,其中有些是由单 因素引起的,如缺素症、冻害;有些 是多因素引起的,如干热风(高温、 干燥、风)、日烧(强光、高温); 所以这类非传染性病害的诊断是相当 复杂,可是一旦确诊,防治设计就容 易了,就是说,非传染性病害的诊断 较难,防治较容易。
PPT课件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这些元素因作物种类、器官和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
营养失调:包括营养缺乏、养分比例失调或营养过剩
一、营养失调
●缺素症:指植物体内某一时期,或某一段时间内某种元素 供应不足,而发生的缺素症状。 ●缺素原因: 1)土壤中缺少某种元素,植物体就缺少某种元素 2)土壤中本身存在某种元素,但由于多种原因处在不能 被植物吸收状态 3)由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土壤中各元素比例失调
第三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诊断的目的:查明和鉴别植物发病的原因,进而采取响应的防治
措施。 •2.诊断方法:现场调查、排除侵染性病害、治疗诊断。
•3.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1)没有病症。 (2)成片发生。
(3)没有传染性。(4)可以恢复。
•4 .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因为均无病症,容易混淆,区别是一般病毒 病的田间分布是分散的,且病株周围可以发现完全健康的植株,生理 病害常常成片发生。
• 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药害。
• 除草剂和植物激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药害。
第二节 物理因素
1.温度不适: 2.水分湿度不适: 3.光照不适:
一、温度不适
1、高温:干旱、强日光、强热风 危害: 植物开花和结实异常 灼伤 幼苗伤害 2、低温: 冷害 冻害 3、变温:冻裂 4、晚霜、早霜 5、水温和土温低:扎根不好
缺素识别:
3)缺P
症状: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植株瘦小,僵直 分孽分枝少,开花结果少,籽粒不饱满。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缺素识别:
4)缺K:
症状:老叶先表现,叶尖和叶缘以及脉间失绿黄化,进而焦枯 根系生长不良。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缺素识别:
5)缺Mo:叶畸形 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
第2章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顶芽易枯死(钙、硼):
茎、叶软弱,发黄枯焦,早衰……………………………………………………………缺钙 茎、叶柄变粗、脆、易开裂,开花结果不正常,生育期延长…………………………缺硼
顶芽不易枯死(硫、锰、铜、铁、钼的缺乏):
新叶黄化,失绿均一,生育期延迟………………………………………………………缺硫 脉间失绿,出现斑点,组织易坏死………………………………………………………缺锰 脉间失绿,发展至整片叶淡黄或发白……………………………………………………缺铁 幼叶萎蔫,出现白色斑点,果穗发育不正常……………………………………………缺铜 叶片生长畸形,斑点散布在整片叶上……………………………………………………缺钼
第二章 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概念
•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s )是由于植 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缺陷,或由于在生长环境 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 类病害。
•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 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 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苹果缺锌
葡萄大小粒
柑橘缺锌
• 缺硫 新叶失绿或黄化,叶面积较小,茎细弱矮小
Broccoli Boron Deficiency
No Cotton Growth in Low pH Soil
酸害
2、环境污染
主要指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
1)空气污染最主要的来源是化学工业和内燃机排出的废 气,如氟化氢、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 氧化硫。
一、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 •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 • 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环境污染和农药等化
茎、叶软弱,发黄枯焦,早衰……………………………………………………………缺钙 茎、叶柄变粗、脆、易开裂,开花结果不正常,生育期延长…………………………缺硼
顶芽不易枯死(硫、锰、铜、铁、钼的缺乏):
新叶黄化,失绿均一,生育期延迟………………………………………………………缺硫 脉间失绿,出现斑点,组织易坏死………………………………………………………缺锰 脉间失绿,发展至整片叶淡黄或发白……………………………………………………缺铁 幼叶萎蔫,出现白色斑点,果穗发育不正常……………………………………………缺铜 叶片生长畸形,斑点散布在整片叶上……………………………………………………缺钼
第二章 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概念
•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Noninfectious diseases )是由于植 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缺陷,或由于在生长环境 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 类病害。
•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 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 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苹果缺锌
葡萄大小粒
柑橘缺锌
• 缺硫 新叶失绿或黄化,叶面积较小,茎细弱矮小
Broccoli Boron Deficiency
No Cotton Growth in Low pH Soil
酸害
2、环境污染
主要指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
1)空气污染最主要的来源是化学工业和内燃机排出的废 气,如氟化氢、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 氧化硫。
一、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1、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 •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素的异常; • 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环境污染和农药等化
普通植物病理学--非侵染性病害 PPT课件
7
(一)营养失调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完备的 营养成分:不仅需要大量元素(占植物干 重大于 0.1% 的元素) C、H、O、N、P、K、 Ca、Mg、S 等和微量元素(占植物干重的 0.01% 以 下 的 元 素 ) Fe、Mn、Zn、Cu、Mo、 B、Cl 等,而且还需要各种营养元素在量 上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如果一旦缺少了某 种元素,或比例失调,植物就会生病,特 别是微量元素。
(二)温度失调
气 温 土 温 水 温
低温 高温 变温
霜害:早春的晚霜,秋季的早霜。 冷害:0℃以上的相对低温的伤害。 冻害: 0℃以下低温的伤害 休眠期、储藏期。 引起日灼(烧)病 (常伴强光)
导致裂果、破腹病 (如梨裂果病、杨树破腹病)
25
(二)温度失调(低温)
一般植物在 1-4℃之间都能正常生长,但忍受的最低和最高 温度因植物种类而异,同种植物的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对 有害温度的敏感性也不同。 一般幼苗比成株敏感。 幼嫩和分生组织比老熟组织敏感。 生长点、幼芽比茎叶敏感。 一般说低温危害比高温危害更常见。
(一)营养失调
农作物微量元素的临界范围是:一般 植物地上部正常含Fe量为50-250ppm;Mn 为 20-500ppm,大于 1000ppm 植物生长遭 受毒害; Zn 为 25-150 ppm,大于 400ppm, 则会中毒; Cu 为 5-20ppm,大于 20ppm, 则可能出现毒害; Mo 含量极微,正常范 围为 0.1-0.5 ppm, 但植物含钼量变幅很 大,且毒害浓度不很明确,牧草中钼含 量大于 15ppm 时,牛吃了会中毒。 B 含量 正常为20-100ppm;Cl含量为0.02%。
3、其他缺素症的识别
P素缺乏或过量
(一)营养失调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完备的 营养成分:不仅需要大量元素(占植物干 重大于 0.1% 的元素) C、H、O、N、P、K、 Ca、Mg、S 等和微量元素(占植物干重的 0.01% 以 下 的 元 素 ) Fe、Mn、Zn、Cu、Mo、 B、Cl 等,而且还需要各种营养元素在量 上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如果一旦缺少了某 种元素,或比例失调,植物就会生病,特 别是微量元素。
(二)温度失调
气 温 土 温 水 温
低温 高温 变温
霜害:早春的晚霜,秋季的早霜。 冷害:0℃以上的相对低温的伤害。 冻害: 0℃以下低温的伤害 休眠期、储藏期。 引起日灼(烧)病 (常伴强光)
导致裂果、破腹病 (如梨裂果病、杨树破腹病)
25
(二)温度失调(低温)
一般植物在 1-4℃之间都能正常生长,但忍受的最低和最高 温度因植物种类而异,同种植物的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对 有害温度的敏感性也不同。 一般幼苗比成株敏感。 幼嫩和分生组织比老熟组织敏感。 生长点、幼芽比茎叶敏感。 一般说低温危害比高温危害更常见。
(一)营养失调
农作物微量元素的临界范围是:一般 植物地上部正常含Fe量为50-250ppm;Mn 为 20-500ppm,大于 1000ppm 植物生长遭 受毒害; Zn 为 25-150 ppm,大于 400ppm, 则会中毒; Cu 为 5-20ppm,大于 20ppm, 则可能出现毒害; Mo 含量极微,正常范 围为 0.1-0.5 ppm, 但植物含钼量变幅很 大,且毒害浓度不很明确,牧草中钼含 量大于 15ppm 时,牛吃了会中毒。 B 含量 正常为20-100ppm;Cl含量为0.02%。
3、其他缺素症的识别
P素缺乏或过量
《非侵染性病害病原》课件
遗传测试
利用遗传学方法进行病原物鉴 定和检测。
防治策略
1 健康种植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和灌溉,增强植物 抵抗力。
2 积极监测
定期检查植物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 病害。
3 化学控制
使用植物保护剂进行病害防治,但要遵循安 全和环保的原则。
4 农业管理
合理轮作、间套种植和采取措施减少病害传 播。
3 生态平衡
了解非侵染性病害对植物 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保护农作物和生态平衡的 关键。
病原分类
微生物
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 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病原。
动物传播
昆虫、螨虫和线虫等动物作为 媒介,传播植物病害。
环境因素
非生物性因素,如气候变化和 土壤条件,也可能引发非侵染 性病害。
病原生物特征
水源污染。
3
昆虫传播
昆虫、螨虫和虫媒病原物通过叮咬、触 碰或排泄物传播病害。
病害发病周期
感染期
病原在植物体内感染并繁殖。
发病期
凋萎期
病害症状在植物体上出现并扩散。
植物组织衰弱,可能导致死亡或 产量下降。
病害诊断方法
实验室分析
通过检测植物样品和病原物的 存在进行病害诊断。
病害症状
观察植物的病害症状和部位, 有助于确定病害类型。
微小而隐蔽
非侵染性病原物通常微小且不易察觉,需要专业方法进行检测和诊断。
病害特异性
不同的病原物会造成特定的病害症状,有助于诊断和辨别病害。
适应力强
非侵染性病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病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播途径
1
空气传播
病原物随着风、气味或灰尘等因素在空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 (一)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 (一)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是现代医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涉及到医学领域中非侵染性疾病所涉及的一些病原体以及对应的特征和治疗方法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
一、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是指那些不以直接侵入人体为途径的病原体,如常见的化学物质、放射线、机械性因素等。
特别是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所面临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也越来越复杂。
二、非侵染性病害的分类非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职业性病害、环境病害和营养性病害三类。
(1)职业性病害:针对特定工作环境下可能导致的工业污染等职业健康问题,如无机物中毒、细颈气管炎等。
(2)环境病害: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疾病,如空气污染导致的霾病、水源污染引起的急性肠炎等。
(3)营养性病害:由于人体摄入的某种营养成分过低或过高所导致的疾病,如贫血、坏血病等。
三、非侵染性病害的特征(1)非侵染性病害症状较隐蔽,不如传染性疾病那么明显;(2)常常是劳动一段时间甚至数十年后才表现出来,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视;(3)非侵染性病害常常需要复杂而特殊的检查手段才能得到确定的诊断。
四、非侵染性病害的治疗方法非侵染性病害的治疗方法取决于不同疾病的病因所在。
首先要进行病因的确定以及与这种病害有关联的职业卫生问题的处理,对环境要进行治理,避免再次导致病情加剧。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特定的药品治疗或手术治疗。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课件是现代医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病原体涉及到环境污染、职业性病害等多个方面,且治疗方法也十分复杂。
因此,除医学从业者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外,广大公众应该保持警惕,避免遭受非侵染性疾病的侵害。
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病
因
➢
非 (三)不良化学因素——营养失调
侵 染 性
1)缺N识别:
桃树缺氮幼叶小而薄色淡,严重缺氮叶肉呈红褐色坏死,
病 枝条叶黄绿并转红,果小皮硬,含糖量较高但产量低品质下
害 降。
的
病
因
➢
非 (三)不良化学因素——营养失调
侵 染
2)缺P
性
病
害
的
病
因
➢
非 (三)不良化学因素——营养失调
侵 染
2)缺P
病
害
的
病
因
猕猴桃日灼症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光照不适
侵 染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性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病
害
的
病
因
柚日灼症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光照不适
侵 染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性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病
害
的
病
因
➢
非 (二)不良物理因素 ——光照不适
侵 染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性 症状: 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植株瘦小,僵直
病 分孽分枝少,开花结果少,籽粒不饱满。
害
的
病
因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草莓缺磷症
➢
非 (三)不良化学因素——营养失调
侵 染
2)缺P
性 症状: 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植株瘦小,僵直
病 分孽分枝少,开花结果少,籽粒不饱满。
害
的
病
因
➢
侵 染
非侵染性病害:
性
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