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共33张PPT)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7938f5fab069dc50220123.png)
工:官营私营手工业作坊使用雇
佣工匠,工匠身份相对自由。
商:商人按规定向政府缴纳商
税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 贡献。商人的地位开始提高。
富商大贾“榜下捉婿”在宋朝流行 商人与官员、皇亲联姻,提高政治地位。
社会主体 士
重 , 地 位 很 高 。 士 人 受 到 社 会 普 遍 尊
农
和括 农 佃自 民 户耕 有 。农 少 、量 半土 自地 耕, 农包
工
工 匠 身 份 相 对 自 由 。
商
提商 高人 。的 社 会 地 位 有 所
二、乡村生活
1、物质生活:
2、文化生活:
3:原因:
4:三大节日 :
二、乡村生活
1、物质生活: 多数能维持温饱 2、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传统节日多姿多彩
3:原因
4.三大节日:元旦、寒食、冬至
辞旧迎新
元日——王安石
热闹的北宋街头
宋代城市风貌
傀儡戏
影戏
杂技、说唱和戏曲
城 市 风 貌
《宋太祖蹴鞠图》 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
宋蹴鞠画 像铜镜
城市生活的基本特征
密集的人口 繁忙的商业 丰富的娱乐
打破了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出现 了夜市和早市。
课堂小结
士农工商四主体, 宋代社会各阶层,__________ 皇室官僚 统治阶层有三个, __________和地主 _____, 元旦寒食和_____ 冬至,乡村节日好风俗, __________ 城市居民坊郭户 _______,瓦舍 ____娱乐很丰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三、城市风貌
城镇的 发展变化: 城镇居民的管理: 城市文化体育活动: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0da12bdd36a32d737581b9.png)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授课人:正衡中学七年级历史组陈圆玉[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中的一课。
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文明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
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上课两宋经济,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和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浓厚(尤其是宋朝),有了一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并且乐于分享。
因此,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以历史教材中的资源为依托,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老员外的幸福生活”这一情境,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使学生乐中学,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对发达古代文明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融入老员外的幸福生活,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城市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四个女婿的回答,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生活状况。
通过分析有关史料和图片,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主要民间传统节日。
通过学生想象讨论、角色扮演,描绘宋代的城市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及风俗,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交流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体会宋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史料(图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发挥想象感受宋人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了解宋代所创造的高度发达的文明。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情景创设法、问题探究法、资料研习法、图示法、小组讨论法、概括总结法[教学过程]教师指导精讲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时间分配导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你眼里的宋朝时怎样的一个王朝呢?请说出你的“宋朝印象”(政治懦弱,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高度发达……)有的历史学家对宋朝的印象是:“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课件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9a6e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0.png)
第13课 丰富多彩旳社会生活
——宋代世俗生活画
学习目的
• 1、经过教科书提供旳史料, 了解宋代社会情况
• 2、懂得宋代旳乡村生活、 市民风貌和民间老式节日 旳风俗。
• 学习指导:请同学们仔细自学课文,仔细观看历 史图片,从图片中了解当初社会现象。自学完毕 后回答下列问题.8分钟。
• 1、论述宋代各阶层旳情况。
• 2、宋代旳农民生活情况怎样?文化 娱乐怎么样?
• 3、宋代旳城乡发生怎样旳变化?怎 么管理旳?文化生活怎么样?
• 自研共探环节
• 要求:针对以上问题如有疑问各小组 组内讨论,2分钟后检验效果。
• 1、论述宋代各阶层旳情况。
• 2、宋代旳农民生活情况怎样?文化娱 乐怎么样?
2、宋朝最受欢迎旳运动项目是( )
A.马球
B.赛马 C.蹴鞠
D.秋千
3、下列有关农民论述不正确旳是( )
A.宋代自耕农、佃农劳动者旳身份有所提升。B.大部分农民是租种
别人土地旳佃农,另一部分是拥有少许土地旳自耕农和半自耕农。
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靠剥削佃户为生。D.佃农与地主之间以租佃
契约形式拟定双方权利和义务。
画卷之一:士农工商
商
工
社会主体
商人,行商坐铺之人,地 位开始提升。
多种手工业者,相对自由
农民,种地为生旳人,有 自耕农、半自耕农和无地 旳农民。
出国家身官贫僚寒阶或层出旳后身备中军小,地一主旦 家做官庭,,就是能有够知享有识丰、厚有旳文俸化禄, 而生活未十取分得优官裕职,地旳位人很高。
农
士
2.宋代旳农民生活情况怎样?文化娱乐怎 么样?
——这两则材料阐明了什么?
历史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共45张)(北师大版七下)精品PPT课件
![历史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共45张)(北师大版七下)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a70f7a05087632311212c1.png)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第13课 丰 富 多 彩 的 社 会 生 活
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 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教学中为避免重教有余、重 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 有余、创新不足,不能泯灭了学生的 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 因此,本节课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 趣入手,动之以情,授之以法。采用 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启发式等教 学方法。形成了一个充满平等和谐、 欢乐愉悦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这点 尤其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
《清明上河图》
大女婿说:“壶中有酒乎泱泱,碟中有 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
二女婿说:“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 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再吃我带的大鸡 蛋。”
三女婿说:“白瓷碗里盛鱼虾,青瓷 盘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 花 。” 四女婿说:“一壶老酒三贯三,满桌饭菜 三两三,半斤八两一边多,大家吃酒我买 单。”
第13课 丰 富 多 彩 的 社 会 生 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比较 短,尤其对宋代的社会生活(如蹴 鞠、瓦舍等)内容知之甚少。但从 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来看,他 们又占有很大的优势,学生思维活 跃,参与意识较高。所以,本课立 足于教材,创设“故事化、活动化、 生活情趣化”的问题情境,达到最 佳的教学效果。
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乡村 生活和城市风貌。通过古今不同生活的对比,理解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45张)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45张)](https://img.taocdn.com/s3/m/5949c39e767f5acfa0c7cd35.png)
傀 儡戏
勾栏百戏说唱图
顶竿图
角抵戏
1.工商业者的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允许做官 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 A.唐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2.宋朝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是( )
A.秋千
B.赛马
√C.蹴鞠
D.马球
巩固练习
1. 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B ) 。
A. 士大夫的提倡 B.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五月初五 端午节。中国的传 统节日。是纪念爱国诗人屈 原的节日。民间在此时有赛 龙舟,带荷包、吃粽子等习 俗。
七月初七 七夕节。也是民 间流传牛郎织女这日在天河 相会的日子。
十一月中下旬 冬至节。这天 民间要更衣、备办饮食、祭 祀先祖、市民庆贺往来。现 在有吃饺子的习俗,有不吃 饺子要冻掉耳朵的说法。
农民,种地为生的人。按其是否
农 拥有田产,分为自耕农、半自耕农
和佃户。
工 各种手工业者,相对自由。
商
商人。行商 坐铺之人。 地位开始提 高。
第二幕 老岳丈的乡村生活
千爆
门竹
万声
户中
瞳一
瞳岁
日除
,,
——
总春
把风
王 新送 安 桃暖 石 换入
•
元 日
旧屠 符苏 。。
辞旧迎新
宋代的“元旦”,又称岁首,
是指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风
飞
雨
雪
送
迎
春
春
归
到
今天的“元旦”——新年的第一
天
两千多年以前,晋国 公子重耳逃亡在外。
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 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 充饥。
重耳回到晋国,做了 国君,大肆封赏。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7c705a7e21af45b307a868.png)
扫墓、郊游踏青 寒食节 禁烟、吃寒食 重阳节 登高避祸 端午节 划龙舟比赛 冬至 以锟饨祭祀先 清明节
二.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是固定的娱乐场所 B.宋代城市风行蹴鞠之戏 C.宋朝多数农民不能够维持温饱生活 D.宋代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 重 2.北宋的都城是 ( )。 A.洛阳 B.临安 C.东京(开封) D.南京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魏泰《东轩笔录》对 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让进士负责宫中的选美 B.宋朝的士农工商中,士的地位一般 C.国家让进士担当高官 D.国家不重用进士 4.北宋东京城里的瓦舍”是 ( )。 A.专供演出的圈子 B.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第 13 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第 13 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希望本篇文章 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 13 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 难点:比较宋代与现代传统节日的风俗。 三、课堂学习 课前准备: 1.宋朝开国后实行 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2.宋代的地主阶层占有大量田地,靠剥削 为生。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
第13颗_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说课稿
![第13颗_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dfb84e581c758f5f61f673b.png)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说课稿遵义九中政史地组聂昌琼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反思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课主要从宋代的社会阶层、乡村生活和城市风貌三方面介绍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描绘了一幅异彩纷呈的人类历史风俗画卷。
学生以前所学的历史概况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内容,“社会生活”对学生而言是全新的历史概念。
本课“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宋代的历史,形成历史整体观。
另外,由于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现在很多生活习俗都可以在历史中寻得渊源,学习本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因此本课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形象思维较好,想象力丰富。
同时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了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另外,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了切身的体会,比较容易激发他们探寻今天传统节日风俗与宋代民间传统节日风俗之间的关系。
因此,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教师必须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搜集资料、观察图片、模拟导游等,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3、教学目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依据新课程倡导的“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的理念,以及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结合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并能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宋代社会生活主要特点一.人们的衣食住行衣:宋代服饰体现了等级性和不同的行业特点。
衣料也有较大的变化,由麻布向棉布发展,麻布还是最主要的衣料。
食:宋代食品种类很丰富。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北师大版)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4c1c86c8d376eeaeaa31f0.png)
【巩固练习】
1、对于宋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所以知识分子受 到普遍的社会尊重 B、在宋朝大部分农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C、宋朝的手工业者基本上都能按契约领到工钱。身分 也比较自由 D、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交税,自身的地位也得以提高
2、北宋东京城内“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 )
国家重视传统文化。
不同意。传统节日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 国人应该继承、重视传统文化。
三、城市风貌
1.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临安
老员外一家人经常接受四女儿 的2.城邀市请中南的宋非农都业城人游口玩: 。坊郭老户员外夫妇 喜孙3.城子欢市们喝中茶却专、迷门的上听娱书了乐、一场种看所:戏运瓦;动舍他。们想的想外, 老4.城员市外风会行去的运哪动里: ?蹴外鞠孙们迷上了什 么运动?
成,促进商 业繁荣;
口设蕃坊、蕃 市、蕃学; (2)广州、
(2)北宋前 杭州设立市舶
期,四川地 司管理对外贸
区出现世界 上最早纸币 (交子);
易; (3)南宋时 ,泉州成为全 国第一大港。
中 心 苏湖地区
四大名窑、景 德镇等。
汴京 临安
杭州、泉 州、广州
【学习目标】
1.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 况、乡村生活、民间传统节日风俗 和城市风貌。
宋卖眼药图
娱乐场所:瓦舍
课堂小结:
丰 士农工商 富 多 彩 的 乡村生活 社 会 生 城市风貌 活
宋代统治阶层:皇__室_、__官_僚__、__地_主_ 宋代社会的主体:_士_、__农_、__工_、__商_
物质:多数农民能维持_温__饱__ 精神文化生活:不断_丰_富__和_改__善_ 重要节日:_元__旦__、__寒__食__、__冬__至___ 城镇发展迅速,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市民阶层:_坊_郭__户_ 娱乐场所:_瓦_舍___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3ff3d328ea81c758f578c4.png)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兰州52中学李世兵【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教师解说:宋朝,金戈铁马,王朝飘零;诗词歌赋,楼台扇底。
的确,作为一个国家,宋朝是软弱的,而作为一个文化年代,宋朝始终是中国的一个高峰。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乘着“穿越时光旅行社”的“快乐大巴”,近距离感受宋朝生活。
出示幻灯片:(好消息)【讲授新课】在旅行正式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宋朝的基本社会情况做一了解。
出示幻灯片:旅游攻略一(小组讨论:完成学案)出示幻灯片:(两宋的社会阶级、乡村生活和城市风貌)教师总结:通过学案我们了解到,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包括(学生回答:皇室、官僚、地主),社会主体是(学生回答:士、农、工、商),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
农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和改善。
城市居民的主体称为(学生回答:城郭户),主要以(学生回答:官僚、商人、雇工及下层知识分子)为主。
宋朝市民喜爱的体育运动是(蹴鞠),娱乐的场所称为(瓦舍)。
出示幻灯片:旅游攻略二(角色扮演:加深了解《为老财主选女婿》)学生活动:找同学扮演老财主的四个女婿,并朗读四个女婿说的话。
让学生判断四个女婿的身份。
为老财主选出称心的女婿。
教师:分析“士”的社会地位。
提问:(出示幻灯片:宋代科举考试图、在宋代,士会被轻易处死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教师过度:看来同学们对这次旅游充满信心,对宋朝的社会情况已做了基本了解,那我们就出发吧!出示幻灯片:(好消息)教师:欢迎大家参加“穿越时光旅行社”组织的这次“两宋之旅”活动。
这次旅行,将由小李老师为大家全程服务。
出示幻灯片:(第一天行程)教师:我们将乘坐“快乐大巴”去感受宋朝的乡村生活。
教师解说:初春的早晨,薄雾弥漫,枝叶萌动的小树林里,农田初绿。
数间农舍掩映,阡陌纵横,一片优雅。
此情此景,小李老师不禁想到了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出示幻灯片:(辛弃疾《西江月》)教师解说:各位同学,我们的“快乐大巴”已经到赵家庄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课件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课件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db6417f46527d3240ce09f.png)
宋朝纸币
北宋交子
南宋纸币
.
返11回
《农耕图》
.
返12回
北宋首都东京布局图
.
下一13页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东京繁荣景象
.
14
下一页
敦煌宋代壁画“顶竿图”
.
15
下一页
蹴鞠
.
返16回
探究活动
观察与思考:古代足球——蹴鞠 任务:搜集有关古代蹴鞠运动的历史记载和
图片资料,或者文学作品中对蹴鞠运动的 描写。然后编辑和整理成一期历史专刊 《古代足球——蹴鞠》。比比看谁找的资 料多,谁编写的材料更精彩。现在就开始 吧!
.
返17回
课堂练习
1.工商业者的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允许
做官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A.唐朝 B.宋朝
B
C.隋朝 D.明朝
2.宋朝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是( )
A.马球
B.赛马
C
C.蹴鞠
D.秋千
.
返18回
谢谢
再见
.
19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
1
目录
士农工商 乡村生活 城市风貌
探究活动 课堂练习
.
退出2
宋人殿试图
.
3
下一页
宋朝人物画
.
4
下一页
宋代妇女生活砖雕
.
下一5页
苏汉臣《化妆图》
.
下一6页
苏汉下一8页
《纺车图》
.
下一9页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铜版
.
下一10页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9c34db629b6648d7c1c746ef.png)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材分析】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的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一个高峰。
宋代的习俗承前启后,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占有主要地位。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在以前的历史教材中均没有出现过,属全新的内容。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想像和创造,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去感知体验历史,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更好的交流,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
(2)通过展示、朗读、分析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
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
(3)通过展示、朗读、分析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
(4)通过小组交流,介绍自己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并与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做比较,找出异同点。
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到全班进行交流,请同学老师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培养同学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学习品德。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学习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培养分析史料、提供有效信息的能力。
2、难点: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的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上课铃声响了,学生们快速坐好。
“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正在同学们坐下的时候,一位同学急匆匆的喊着“报告”进来,在得到老师允许后他迅速准备回到座位,就在即将坐好的时候,忽然间摔了一跤,大家很是着急,他楞了一会突然站了起来,拍拍屁股,笑了笑,竟然没有走到自己的座位,而是走向了讲台的位置,(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的片段),他自言道:咦,这是哪里啊?怎么大家都穿的这么奇怪啊?这个场景怎么这么熟悉啊?这不是前几天历史老师让我们回家预习课文,我在百度上面看见的那个《清明上河图》?难道我穿越了?难道我到了宋朝?OH , MY GOD !可是我这是要干嘛啊?另一个提着大包小包的人急匆匆的跑了过来,说:王瓜,你怎么回事啊?我就是去方便了一下,不是叫你不要乱跑,在那里等我的嘛!东西我都已经买好了,咱们赶紧回去吧!误了员外的大事,咱们俩是要被罚的!“什么事情啊?”“我说你咋回事?你傻了吧!今天是咱们老爷胡员外的六十大寿啊!”(二)讲授新课第一幕:(课本剧表演)胡员外的六十大寿胡员外:唉,论地位和家财,在咱们绍兴府也是比较有名气的,只是命运捉弄人啊,我中年便丧妻,膝下又无子,幸好家里有四个女儿,我辛辛苦苦将四个女儿养大。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e68617185f0e7cd1842536a3.png)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认定目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自主学习】宋朝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化生活?举一举文化生活的例子。
3、城市风貌(1)宋代城镇发展变化:城镇大量涌现,城市人口 。
(2)城镇居民管理:南宋都城,人口超过百万。
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编定为 ,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
(3)城市生活:出现娱乐场所—— 。
宋代都市生活兴起,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
(4)张择端的风俗画《 》反映的是宋代汴京的城市风貌。
下面横轴里的材料分别体现的是宋朝城市生活的哪两个方面?请你详细说一说宋朝的城市风貌。
【共同探究】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读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吗?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王安石和苏东坡。
你是否了解他们都曾在宋朝身居要职,进行过或反对过改革?但是又都被贬官、被流放,却无人被杀?不但是他们,在宋朝很少有知识分子被处死。
这是为什么呢?2、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这话虽然夸张,但也由此可见,宋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准在世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同学们想一想,宋代为什么能够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拓展练习】1、对于宋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所以知识分子受到普遍的社会尊重B、在宋朝大部分农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C、宋朝的手工业者基本上都能按契约领到工钱。
身分也比较自由D、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交税,自身的地位也得以提高2、北宋东京城内“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的壮大B、农民的需要C、士大夫的提倡D、达官贵人的需要3、下列有关宋代社会风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饮茶之风开始盛行B、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C、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称之为“瓦舍”D、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敬4、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①会子②蕃坊③瓦舍④岁币⑤互市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5、此图和下列哪一项有关?()A、科举考试B、清明踏青C、瓦舍娱乐D、蹴鞠游戏6问题:(1)第一则材料描写了宋代民间哪一个传统节日?(2)第二则材料描写了怎样一种情景?(3)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课件 北师大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课件 北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557992f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0.png)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1、两宋时期的社会主要有哪些阶层?他们各自的地位如 何?为什么士的地位比较高? 2、宋朝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是什么样?他们的传统节 日和现在有哪些不同? 3、宋朝的城镇发展有什么变化?政府怎样对城镇居民进 行管理?市民主要有哪些人构成?如果你到宋朝的瓦舍 里能看到什么?
④工商业者 ⑤佃农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3、南宋时,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是: A、东京 B、大都 C、临安 D、洛阳
4、宋朝时的“瓦舍”指的是: A、农村的娱乐场所 B、城市的娱乐场所 C、农村的集会场所 D、城市的集会场所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陆游
斜阳古柳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 满村尽说蔡中郎。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宋代各阶层的状况
统治阶层:
皇室、官僚、地主
士: 书 人
农: 农 民
工: 手 工 业 者
商: 生 意 人
为什么士的地位比较高?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二、乡村生活
1、物质生活: 多数能维持温饱
文化活动方式多样 2、文化生活:
传统节日多姿多彩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
辞旧迎新
风
飞
雨
雪
送
迎
春
春
归
到
刚才画面的内容 主要出现在什么节日?
春节
寒食节 冬至
立春 社日 元宵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日新月异
过 年
元日--王安石
迎 春
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
年
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
年
春
景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c0d9feaeaad1f346933f26.png)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宋代土农工商生活状况。
通过分析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
通过学生间交流,介绍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的风俗,并与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做比较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
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同学间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培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呈现中,教学语言和教学姿态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整堂课基本是按照预设完成了教学目标,一些学生回答中富有创意的答案本是课堂生成的极好材料,但我把握和处理得略显生涩,没有充分挖掘利用。
除此之外,整节课我自己也有些拘束,对于一些学生的评价还显得单一。
今后还要加强在预设生成以及学生评价方面的学习与磨炼,争取更大的进步!。
13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3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bc8da344852458fb770b5666.png)
教学内容:历史科第二章(单元)第13课课题: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进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感。
2、知识目标:通过史料学习,使学生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3、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
通过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的风俗,并与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作比较评价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培养分析史料、提供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培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法。
教学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探究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
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进行深刻反思。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分组查阅宋代衣食住行方面的资料。
查找古代节日习俗的录象资料,并纳入多媒体课件。
自学指导(教材分析):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文明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
宋代作为我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的节日风俗,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刺激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两宋经济,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农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自学练习:(1)宋代的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
中上层()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
(2)士:宋代开国后实行()国策,()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相当部分的官员来自(),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优裕。
(3)农:宋代的地主占有大量田地,靠剥削()为生,大部分()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2f467a4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6.png)
十一月中下旬 冬至节。这天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有不吃饺子要冻掉耳朵的说法。 十二月三十日 除夕 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 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民俗为在这一家家户户都要吃用各种杂粮、果仁及大枣等熬成的“腊八粥”,以示驱邪秽,讨吉祥。
打破了唐代严格的市坊制,出现了市坊杂混的局面
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和设施
人口大大超过唐朝都城长安
打破了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
宋代城市的特点:
04
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的异同
城市建设规模大、雄伟;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有繁华的商业区
相同:
不同:
唐朝长安布局整齐;长安贸易限制在东市和西市,而东京贸易区域不受限制;东京出现夜市,贸易没有时间的限制;宋都东京有娱乐 场所——瓦肆
01
士、农、工、商
02
乡村生活
03
城市风貌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工指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集中在城市、集镇。
03
商指经商之人,有坐商和行商之分。
04
士指读书人,是国家官僚阶层的后备军;出身贫寒或出身中小地主家庭,是有知识、有文化而未取得官职的人。
01
农民是指种地为生的农户,有自耕农、半自耕农和无地农民之分。
节日风俗
冬至
寒食节
前一天为“炊熟” ②寒食节流行加冠礼 ③寒食不举火
正月十五 元霄节。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这是农历新年的高潮。元霄节时的传统活动有:吃元宵、扎花灯、放烟花、耍龙灯、舞狮子等。
民族传统节日 正月初一 春节。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过春节时主要有贴春联、贴福字、放鞭炮、除夕守岁、包饺子,拜年等活动。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7ed7e88bd63186bcebbcec.png)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银川十五中学历史教师:胡明《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教材说明:这是历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节课,用一课时。
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两宋时期是继隋唐盛世之后,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出现了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
宋代的习俗承前启后,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教材从宋代社会各阶层状况、乡村生活以及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展现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可以从一个侧面,进一步认识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
在此基础上,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习中国历史的兴趣。
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交流、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但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大多是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比较陌生。
因此,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体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内容。
设计理念:本课力求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内交流、讨论、探究以及历史短剧、故事和相声表演等活动,积极投入本课的教学之中,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编演历史短剧了解宋代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创造表演机会,展示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讲故事、搜集资料、小组交流与讨论等形式,认识宋代民间节日的由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渊源,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相声表演,设计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宋代城市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4、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法,通过知识的积累和情感体验,逐步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学会比较学习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职的人。
国家官僚阶层 的后备军,一旦做
官,就可以享有丰厚
的俸禄,生活十分优
裕,地位很高。
合作探究(一)展示提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又 千古风流人物”,你读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吗?它们 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王安石和苏东坡。你是否了解他 们都曾在宋朝身居要职,进行过或反对过改革,但是又 都被贬官、被流放,却无人被杀?不但是他们,在宋朝
士 农 工 商
地主和佃户
宋律规定,地主和佃农签订的租佃契约到期,租 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 契约未到期,禁止佃户逃离,也不允许地主私自 处置佃农,不得随意撤佃;佃户欠租,官府要以 强力帮助地主索取。法律还规定,佃农侵犯了地 主受到的惩罚比普通人高一等;地主侵犯佃农, 比普通人减刑一等处罚。
请问宋代哪种地方 可能出现这种景象?
瓦舍: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 所(瓦舍中有看棚、勾栏)。
娱乐场所:瓦舍
影戏
勾栏百戏说唱图
城 市 风 貌
傀儡戏
说唱
杂技
说书
据史书记载,我国的蹴鞠 最早出现于商代。到了汉 代,蹴鞠游戏更加普及, 唐宋时期,蹴鞠运动在民 间得到发展。每队队员按 技术高低分为"毬头"、" 次毬头"和一般队员,赛 则规定,左、右两队轮流 上场踢毬。队员把毬传给 次毬头,次毬头把球传给 毬头,由毬头飞脚射门, 射门不中,则下场,换上 另一队上场。几番轮赛, 最后计算得分。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师大附中 田春锋
话说南宋绍兴府有一个老员外,一天,老 员外请四个女婿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老员外 想考考四位女婿,以桌上的酒菜为题,描述自 己的职业.大女婿摇头晃脑地说:“壶中有酒 乎泱泱,碟中有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 再生父母也……”老员外听了很高兴。二女 婿不服,打断他的话说:“大壶里倒酒你喝 酒,大碗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你再吃我带 来的大鸡蛋!”三女婿说:“白瓷碗里盛鱼虾 ,青瓷盘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 花。”四女婿说:“一壶老酒三贯三,满桌 饭菜三两三,半斤八两一边多,大家吃酒我 买单。”
我来猜一猜:
这四个女婿的身份,并说说他们的 生活状况。
大女婿 二女婿 三女婿 四女婿
士 农 工 商
一、宋代各阶层的状况
统治阶层:皇室、官僚、地主 士: 农: 工: 商:
读 书 人
农 民
手 工 业 者
生 意 人
士:出身贫寒或出身中小地主家 庭,是有知识、有文化而未取得
士 农 工 商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江东去,浪淘尽,
很少有知识分子被处死。这是为什么呢?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 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地位很高。
如果你们的部下 也将黄袍加在你 们身上,到时候 ? 宋 多亏了你们,才你们不当皇帝, 请皇上指明 代 有我今天。但我 行吗!!?? 出路。 为 当了皇帝,反而 什 睡不着!
飞 雪 迎 春 到
3. 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 B) 。 A. 士大夫的提倡 B.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 城市的繁荣 D. 达官贵人的需要 4. 宋代人最重视的节日是 ( A) 。 A. 元旦 B.元宵节 C. 端午节 D.中秋节
辞旧迎新
元日——王安石
风 雨 送 春 归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徽宗的郑皇后、宋高宗的吴皇 后都是出自商人之家。
二、乡村生活
物质生活
多数能维持温饱
乡 村 生 活
文化活动方式多样
文化生活
传统节日多姿多彩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请回答: ①佃农在法律上有哪些权利? ②宋朝法律是如何保护地主利益的?
《 纺 织 图 》
士 农 工 商
工:各种手工业者,相对自由。
士 农 工 商
商:商人。 行商坐铺之 人。地位开 始提高。
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 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 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 行者”应举,这说明了什么?
科举取士
两宋三百年间,共取士约十一万 人。初期进士每年二三十人,宋真宗 景德三年(1005),一榜取士达三千 多人,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
士 农 工 商
宋代御前殿试
士 农 工 商
“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 不得美官。”——魏泰:《东轩 笔录》
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
——司马光
农:农民。种地为生的人,有自 耕农、半自耕农和无地的农民。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乡 村 生 活
村
童
要有哪三大节? 元旦、寒食、冬至 2.宋朝的元旦与今天有什么不同之处? 宋朝的元旦为一年的开始 3.阅读课本材料,宋代人民怎样过新年? 4.清明节与寒食节是什么关系? 寒食的最后一天为清明节
5.宋代冬至的过法与今天一样吗?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画卷: “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 的一位马夫。”
丰 富 多 彩 的 社 会 生 活
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风奢靡时说:“现 在的农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丝制的鞋子了。” 当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 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 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市,竟然感到眼花缭乱, 宛如身处人间天堂。
城 市 风 貌
大都市:汴京、临安是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百万人口。
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编定 为坊郭户,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 为十等,单独管理,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 主体。
瓦舍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 数里。” 吴自牧——《梦粱录 》 一脚踢出天边月,两肩擎起海中星。何叹国足英雄 少,当知高手在圆情。 宋——无名氏
?? 么 重 ?? 你们不如放弃军权,多买良田美宅,享 文
受荣华富贵,欢乐一生。这样,我能放 轻 心,你们也可平安无事。
武
士 农 工 商
太祖誓碑
(宋)太祖勒石, 锁置殿中,使嗣君 即位,入而拜读。 其戒有三:一保全 柴家子孙,二不杀 士大夫,三不加农 田之赋。
——王夫之《宋论》 卷一《太祖三》
优待士大夫
课堂小结
宋代人民的 乡村生活的多姿多彩 社会生活丰 城市风貌的蓬勃向上 富多彩 这是宋代多元文化交融,社 会文明高度发展的具体体现, 反映出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 个经济发展、文明发达的时期 。
社会阶层的多样化
课堂练习
1.工商业者的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允 许做官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B ) A.唐朝 B.宋朝 C.隋朝 D.明朝 2.宋朝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是( C ) A.马球 B.赛马 C.蹴鞠 D.秋千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择婿贵进士
却忆金明池上路,
士 农 工 商
红裙争看绿衣郎。
——王安石 囊空不办行春马,
眼眩行看择婿车。
——苏轼
•宋代商人还同士大夫甚至皇室通 婚。
士 农 工 商
•宋哲宗时,京师富商帽子田家就 娶了十个宗室女,号称“每五千 贯买一个”。
•宋徽宗时,京师富商大桶张家娶 了三十多个宗室女,又超过了田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