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书(验证性)

合集下载

验证性实验报告内容和格式要求

验证性实验报告内容和格式要求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报告人:班级:学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提交时间: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一、实验目的(属预习报告)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目的部分来写。

二、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属预习报告)(实验原理不必完全抄书,但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报告要求叙述重要的原理、绘制重要的图(如:原理图、理论曲线等)、列写重要的数据(如:公式、标准值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属预习报告)(写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包含电路图、数据表格(数据表格可以放在实验内容部分也可以放到数据处理与分析部分中)绘制,表格中如果要计算理论值的也应该在实验前先计算好,属于预习报告的内容,测量值和相对误差的记录要等到实验做完后再填写和计算。

)四、实验设备(属预习报告,实验结束后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适当调整)可参考实验指导书五、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写:把记录的原始测量数据填写到相应的表格中,结合《实验指导书》中的“七、实验报告”中的要求,进行误差分析、数据分析、绘图等。

)本部分工作主要是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续预习报告) ,其内容应包括:1. 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的整理分析、并找出误差原因;2. 如果需要绘制曲线,应选择适当大小的坐标纸分度,应使图纸上任一点的坐标容易读数,且使所得曲线占满全幅坐标纸,而不偏集于某一小块地方,描出的曲线应当光滑匀称,不必强使曲线通过所有的实验数据点,但应使曲线未经过的点大致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

在每个曲线图的下面应将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清楚明确地标出,使阅读能一目了然。

六、实验总结(整个实验一个大总结:写:在本次实验中,碰到了……困难,问题如何解决……,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等,有什么心得体会……)七、思考题(主要针对《实验指导书》中的“六、预习思考题”中的思考题进行思考,不做会扣十分。

)(请在实验前思考,实验中观察,并在实验后回答思考题。

实验研究报告书(验证性)

实验研究报告书(验证性)

实验报告书(验证性实验)题目非监督分类成绩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年月日unsupervised第二步:进行非监督分类:1、在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对话框中:确定输出文件(Input Raster File):12235.img(要被分类地图像)确定输出文件(Output File):处理.img(即将产生地分类图像),选点击OK按钮(关闭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对话框,执行非监督分类,获得一个初步地分类结果).第二步:打开分类图像属性并调整字段显示顺序:在视窗工具条中:点击图标(或者选择Raster菜单项—--选择Tools 菜单):打开Raster工具面板;点击RaSter工具面板地图标(或者在视窗菜单条:Rster---Attributes):打开Raster Attribute Editor对话框(处理.img地属性表);在Column Properties对话框中调整字段顺序,最后使将原图与生成地图在同一窗口打开.调整图层,点击Utility→swipe,并打开Raster→Attributes,得到如下窗口:来回拉动,将分类图像与原图比较.找出相对应地地物,修改相应地class name,并用同样地颜色表示相同地地物,如图所示: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p1Ean。

XX病毒核酸检测剂盒验证实验报告(模版)

XX病毒核酸检测剂盒验证实验报告(模版)

XX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法)验证实验报告试验人员:XXX试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试验单位:XXX实验室(盖章)XX病毒核酸检测剂盒验证实验报告受XX大学XX学院委托,对XX实验室研制的XX病毒核酸检测剂盒(RT-PCR法)进行验证性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实验材料1.1 试剂盒样品4个XX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法),规格均为48份/盒,均由XX实验室提供。

每个试剂盒包装内含有NDVUN反应液A(棕色)1管(240 µL)、NDVUN反应液B(白色)1管(48 µL)、NDVUN 反应液C(黄色)1管(24 µL)、NDVUN阴性质控品(绿色)1管(1 mL)、NDVUN阳性质控品(红色)1管(50 µL)。

1.2 检测样品检测样品包含:XX病毒(禽类病毒)阳性样品10份(包括10种不同XX病毒毒株的cDNA样品)和阴性样品6份(包括1份灭菌水和5份其他禽源病毒的cRNA样品)。

均由XX实验室提供。

2 实验方法2.1 样品设盲试剂盒研制单位将16份检测样品1~16分别编号,并将样品背景书面材料交给复核员保存,待试验完成后与检验员解盲。

2.2 样品检测2.2.1PCR扩增取适量PCR反应管,每管加入NDVUN PCR反应液A 5 µL、NDVUN PCR反应液B 1 µL、NDVUN 反应液C 0.5 µL;于上述PCR反应管中分别加入阳性质控品、阴性质控品和16份待测标本核酸各5 µL(建议待测核酸RNA或cDNA量为10 pg~1 µg);再补加入DEPC水13.5 µL,将总体积调整至25 uL,8 000 rpm离心数秒,放入PCR扩增仪。

PCR反应条件设置为:50℃30 min,1个循环;95℃3 min,1个循环;94℃30 s→55℃30 s→72℃30 s,30~35个循环;72℃7 min。

遥感实验报告-监督分类

遥感实验报告-监督分类

实验报告书(验证性实验)题目图像分类——监督分类成绩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年月日1.实验目的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像素亮度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

2.实验准备工作准备一张卫星高清图像以及ERDAS软件,统筹观测目测一下图像,大体了解地物的种类及种类数目,做到心中有数,为训练区的选取做准备。

3.实验步骤第一步:打开卫星拍摄的高清图像,同时打开工具栏classifier中的signature editor,会蹦出分类标签框。

然后打开viewer上的工具栏,在卫星图像上进行训练区第一种地物(如小麦)样本的选取,找到该类地物面积较大的区域,放大后用多边形截图工具截取,然后在标签框上选择添加,之后继续选样本,重复以上步骤,直到选择到十几个有代表性的样本为止。

之后在标签栏里选中所有样本,点击图标合并,删除原样本,只保留合并之后的,再在name栏里填上此种地物的名称。

这样第一个地物的样本选取完毕,进行第二个地物样本的选取,以此类推,直到把图像中包含的所有地物样本选出得到完整的分类标签为止,将分类标签保存在目标文件夹中。

地物样本的选择:第二步:打开classifier中的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在导入原始文件栏里选择卫星图像,在导入signature栏里选择刚才做好的分类标签,之后选择导出的目标文件夹,在parametric中可以选择不同的选项(这里以maximum likelihood为例),确定后导出了开始。

第三步:打开导出的图像,这就是监督分类后的图像,然后进行检验。

在已打开的分类后的图像中再打开未分类的原始图像,这里要注意把raster option中的clear display前的对号去掉。

在view中的arrange layers上安排一下图层的顺序,使分类后的图像在上面,打开utility中的swipe,通过移动滚条并放大进行前后两张图像的对照,达到检验效果。

验证性实验报告

验证性实验报告

验证性实验报告验证性实验报告引言:在科学研究中,验证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验证某个假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验来探讨验证性实验的过程和意义,以及实验结果对于理论建构和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某种新型材料的导热性能是否优于传统材料。

首先,我们选取了两种材料,分别是传统材料A和新型材料B。

然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两种材料分别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并通过热传导实验来测量它们的导热系数。

实验过程中,我们控制了环境温度和材料厚度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将材料A和材料B分别放置在实验装置中,并通过电流加热的方式提高它们的温度。

同时,我们使用热敏电阻测量了材料表面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的温度变化,我们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导热系数。

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材料A的导热系数为X,材料B的导热系数为Y。

通过对比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型材料B的导热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材料A。

讨论与分析:实验结果的发现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思考。

首先,我们可以推测新型材料B的结构和成分可能与其较高的导热系数有关。

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材料B的性质和应用提供了线索。

其次,实验结果还验证了我们最初的假设,即新型材料B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

这进一步证明了验证性实验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科学假设的有效性,并为理论建构提供实证依据。

实验的局限性与改进: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尽力控制了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中只使用了一种新型材料B,这可能导致结果的局限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引入更多不同类型的新型材料进行对比实验。

其次,实验中只考虑了导热系数这一指标,而未对其他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验证性实验报告hxq

验证性实验报告hxq
5.逻辑验证与真值表填写
6.实验总结(安全事注意项,操作要点,实验结果分析)
教师评语及评分:
签名:年月日
本科学生验证性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学院专业、班级
实验课程名称
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至学年学期
填报时间年月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实验序号
实验名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验时间
实验室
1.实验元件(元件型号;引脚结构;逻辑功能;引脚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电路原理图及接线方法描述:
4.实验中各种信号的选取及控制(电源为哪些电路供电;输入信号的分布位置;输出信号的指示类型;总结完成实验条件)

高中验证性实验报告

高中验证性实验报告

高中验证性实验报告引言验证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来验证某个假设是否成立。

本实验旨在验证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与其颜色深浅存在一定关系的假设。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验证食物颜色与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西洋草菇作为指示剂测试维生素C的方法。

2. 验证不同颜色的食物与其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 三种不同颜色的食物样本:橙子、苹果和西红柿。

2. 西洋草菇(指示剂)。

3. 维生素C溶液(浓度为0.1mg/mL)。

4. 手套、试管和滴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1. 将三个食物样本分别切成小块,放入三个试管中。

2. 分别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至试管中与食物样本的比例为1:10。

3. 将试管放入搅拌器中进行均匀搅拌,使食物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4. 用滤纸过滤掉食物残渣,得到含有食物萃取液的试管。

5. 使用滴管分别向三个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的西洋草菇指示剂。

6. 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下每个试管的颜色。

7. 以同样的方法制备维生素C溶液标准样品,并与食物样本的溶液颜色进行比较。

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食物样本颜色变化橙子橙色苹果绿色西红柿红色维生素C溶液橙色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橙子的食物样本溶液颜色变为橙色,苹果的食物样本溶液颜色变为绿色,西红柿的食物样本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而维生素C溶液的颜色与橙子的食物样本溶液颜色非常相似。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颜色深浅与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

颜色越深,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越高。

而颜色越浅,食物中维生素C 的含量越低。

结论本实验通过验证食物样本颜色与其中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颜色深浅与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食物颜色来初步判断其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选择更加健康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氮和磷实验报告

氮和磷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氮和磷实验报告篇一: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实验: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实验学时:3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过磷酸钙与重过磷酸钙均为水溶性磷肥,所含有的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不仅是水溶性的速效磷,也有一部分为不溶于水但能被柠檬酸提取的磷。

测定其有效磷的含量对评定肥料品质、合理施用磷肥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方法,理解影响过磷酸钙中有效磷变化的因素。

二、实验内容(1)用2%柠檬酸浸提过磷酸钙,制备待测液。

(2)用钒钼黄比色法定量测定,并计算出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的含量。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用2%柠檬酸浸提过磷酸钙(或重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其中包括ca(h2po4)2·cahpo4和游离h3po4),浸出液中的正磷酸盐利用钒钼黄比色法定量测定。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本实验采用集中授课形式;2人为1组,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五、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振荡机、电子天(:氮和磷实验报告)平、容量瓶、小漏斗、三角瓶、滤纸等。

试剂:(1)50mg/Lp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5℃烘干的磷酸二氢钾Kh2po4(AR)0.2195g溶于约400ml蒸馏水中,加入25ml3mol/Lh2so4,定容至1L,即为50mg/L的标准溶液,可长期保存使用。

(2)2%柠檬酸溶液:称取20g结晶柠檬酸(h3c6h5o7·h2o,AR)溶于水中,定容至1L即可。

(3)3mol/Lh2so4:量取浓硫酸166.7ml,用蒸馏水稀释至1L。

(4)钒钼酸铵显色剂:称取12.5g(nh4)6mo7o24·4h2o(钼酸铵)溶于约200ml水中。

另将0.625gnh4Vo3(偏钒酸铵)溶于150ml沸水中,冷却后加入125ml浓硝酸,再冷至室温。

然后将钼酸铵溶液缓缓倒入偏钒酸铵的硝酸溶液中,随倒随搅拌,最后用水稀释至500ml。

物理验证性实验报告

物理验证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仪器和操作技能;3. 验证物理定律和原理的正确性;4. 培养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基于物理定律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

本实验主要验证以下原理:1. 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2. 动量守恒定律;3. 惯性定律。

三、实验仪器1. 弹簧测力计;2. 滑动摩擦系数测量装置;3. 水平玻璃板;4. 木块;5. 秒表;6. 米尺;7. 计算器。

四、实验步骤1. 测量滑动摩擦系数:将木块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记录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木块与玻璃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计算滑动摩擦系数。

2. 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将木块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记录两个力的数值和方向,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将两个木块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同时水平拉两个木块,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

记录两个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计算两个木块的动量。

4. 验证惯性定律:将木块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记录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木块与玻璃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计算木块的加速度。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滑动摩擦系数:F = 5N,f = 4N,滑动摩擦系数μ = f/F = 0.8。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F1 = 2N,F2 = 3N,合力F = √(F1^2 + F2^2) =3.61N。

3. 动量守恒定律:m1 = 0.2kg,v1 = 1m/s;m2 = 0.3kg,v2 = 2m/s。

两个木块的动量分别为p1 = m1v1 = 0.2kg·m/s,p2 = m2v2 = 0.6kg·m/s。

两个木块的动量之和为p = p1 + p2 = 0.8kg·m/s。

生物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报告

生物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报告

生物有关的验证性实验报告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

其反应式如下:CH2OH-(CHOH)4-CHO+2Cu(OH)2CH20H-(CHOH)4-COOH+Cu20+2 H20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B)的硫酸铜溶液。

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一NH一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V染成红色三、实验过程四、实验用品五、注意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验证性生物实验报告

验证性生物实验报告

验证性生物实验报告引言本实验旨在验证某特定生物行为的存在,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通过科学的探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并在生物学领域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使用成年雄性小白鼠(Mus musculus)作为实验动物。

- 实验设备:包括实验笼、实验台、摄像设备、电子天平等。

- 实验药物:采用XX药物作为实验处理组,使用生理盐水(PBS)作为空白对照组。

实验步骤1. 动物准备:在动物实验室的恒温恒湿条件下适应3天,以减少外界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实验组设计:将雄性小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3. 药物处理:实验组动物接受XX药物处理,对照组动物接受等体积的PBS处理,每只鼠标剂量为Xmg/kg。

4. 实验环境:将实验笼布置在安静的实验室环境中,温度保持在XXC,湿度保持在XX%。

5. 数据记录:使用摄像设备记录每只鼠标在接受处理后X分钟内活动情况。

6.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总活动时间、平均活动时间、最长活动时间等。

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 实验组动物在接受XX药物处理后表现出明显的活动增加,相比对照组动物,实验组动物的总活动时间和平均活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

2. 实验组动物中有X只显示出异常行为,例如频繁跳跃或头晕现象,这可能表明XX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直接影响。

3.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时,需要考虑其他潜在的影响因素,例如实验动物的年龄、体重等。

4. 对于XX药物的机制研究,可能涉及到多个生物学途径和神经递质的变化,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

综上所述,本实验验证了XX药物对小白鼠活动行为的增强作用,并初步探究了其机制。

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结论通过本实验验证了XX药物对小白鼠活动行为的增强作用,并初步探究了其机制和影响因素。

性能验证定性实验报告

性能验证定性实验报告

性能验证定性实验报告1. 引言性能验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评估系统在各种负载条件下的表现。

通过性能验证,我们可以了解到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瓶颈,从而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本次实验旨在对某个系统的性能进行定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性能验证的定性分析,了解系统存在的性能问题,并基于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方案。

具体来说,实验目标如下:1. 确定系统的性能瓶颈,找出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2. 分析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表现,找出负载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3. 提出改进方案,优化系统性能。

3. 实验方法3.1 系统介绍本次实验的系统是一个电商网站,主要提供商品展示、用户注册、购物下单等功能。

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我们使用了一个与实际生产环境相似的测试环境进行实验。

3.2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1. 静态性能测试:通过对系统进行静态性能测试,确定系统在无负载条件下的处理能力;2. 负载压力测试:通过模拟不同负载条件,评估系统在不同压力下的性能表现。

实验使用的工具和环境如下:- 性能测试工具:JMeter- 测试环境:Linux服务器,4核8GB内存3.3 实验步骤3.3.1 静态性能测试1. 测试系统在无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模拟单个用户的请求,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

2. 对关键业务功能进行性能测试。

选择系统中的核心功能,分别测试其性能表现,并记录相应指标。

3.3.2 负载压力测试1. 确定负载模型。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设定负载条件,如同时模拟100个用户登录和浏览商品,每个用户每分钟浏览10个商品。

2. 执行负载压力测试。

通过JMeter工具模拟负载,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并记录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3. 逐步增加负载,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变化。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静态性能测试结果通过静态性能测试,我们得到了系统在无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验证性生物实验报告

验证性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目的:1. 学习DNA粗提取的原理和方法。

2. 验证DNA在不同生物组织中的存在。

3. 掌握DNA的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在生物体内,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DNA粗提取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如食盐、氯化钠)破坏细胞膜,使DNA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并通过离心等方法分离纯化DNA。

实验材料:1. 人发、鸡血、洋葱等生物组织样本。

2. 10%氯化钠溶液、2%醋酸钠溶液、95%乙醇溶液、蒸馏水、玻璃棒、离心机、烧杯、试管等。

实验步骤:1. DNA粗提取:- 将人发、鸡血、洋葱等生物组织样本分别放入烧杯中。

- 加入适量的10%氯化钠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组织充分破碎。

- 将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在离心机上以3000r/min离心5分钟。

- 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2%醋酸钠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DNA沉淀。

- 将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在离心机上以3000r/min离心5分钟。

- 取沉淀,加入适量的95%乙醇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DNA再次沉淀。

- 将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在离心机上以3000r/min离心5分钟。

- 弃去上清液,将沉淀晾干,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2. DNA鉴定:-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DNA溶液。

-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二苯胺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 另一支试管作为对照组,不加试剂。

- 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确定DNA的存在。

实验结果:1. 人发、鸡血、洋葱等生物组织样本均成功提取出DNA。

2. 加入二苯胺试剂的试管中溶液呈现蓝色,证明DNA的存在。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从人发、鸡血、洋葱等生物组织样本中提取出DNA,并验证了DNA的存在。

实验结果表明,DNA粗提取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不同生物组织的DNA提取。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操作环境干净、整洁,避免污染。

2. 在加入试剂时,应缓慢加入,避免产生气泡。

验证性实验报告

验证性实验报告

验证性实验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验证某种新型实验方法、工艺、药物等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观察,得出相关的数据和结论。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以验证新方法的有效性。

2. 实验设计在本次实验中,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

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在实验组中应用新方法进行操作,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操作。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评估新方法的有效性。

3. 实验步骤3.1 随机分组将参与实验的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确保两组被试之间的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

3.2 实验操作实验组使用新方法进行操作,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操作。

两组被试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和要求,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3 数据收集在实验操作完成后,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

包括被试的基本信息、实验操作中产生的数据和观察结果等。

3.4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评估新方法的有效性。

4. 实验结果4.1 实验组结果根据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得出了实验组的结果。

结果显示,使用新方法的被试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显著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数据的质量。

4.2 对照组结果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操作,结果显示与实验组相比,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对照组的实验结果较为分散,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改进。

5.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新方法在实验操作中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 新方法显著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数据的质量。

- 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操作,结果较为分散,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改进。

综上所述,实验结果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新方法可以被推广应用到相关领域,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效率。

6. 结束语本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并得出相关结论。

性质验证实验报告

性质验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铁的基本性质,包括颜色、硬度、磁性等。

2. 掌握铁与氧气、酸、盐溶液等物质的反应原理。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铁是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银白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铁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铁。

铁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

此外,铁还能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镊子、玻璃棒、铁片、硫酸铜溶液、稀盐酸、蒸馏水、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铁溶液等。

2. 实验试剂:硫酸铜溶液、稀盐酸、蒸馏水、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铁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铁的颜色、硬度、磁性测试(1)观察铁片的外观,记录颜色、硬度、磁性。

(2)用玻璃棒轻轻敲击铁片,观察其弹性。

2. 铁与氧气的反应(1)将铁片放入试管中,加热至红热。

(2)观察铁片表面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3. 铁与酸的反应(1)将铁片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稀盐酸。

(2)观察铁片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记录实验现象。

4. 铁与盐溶液的反应(1)将铁片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2)观察铁片表面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5. 铁与碱的反应(1)将铁片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2)观察铁片表面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6. 铁与氢氧化铁的反应(1)将铁片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铁溶液。

(2)观察铁片表面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铁的颜色、硬度、磁性:铁片为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硬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磁性。

2. 铁与氧气的反应:加热铁片至红热时,表面颜色逐渐变黑,说明铁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3. 铁与酸的反应:铁片与稀盐酸反应时,表面产生气泡,说明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

4. 铁与盐溶液的反应: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表面颜色逐渐变红,说明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5. 铁与碱的反应:铁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表面颜色逐渐变黑,说明铁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

验证性实验报告验证素数

验证性实验报告验证素数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素数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验证素数的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方法验证素数的正确性和效率。

二、实验原理素数是指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自然数,且大于1。

例如,2、3、5、7、11等都是素数。

验证一个数是否为素数的方法有很多,本实验主要验证以下两种方法:1. 试除法:从2开始,依次除以该数,若该数不能被2到它的平方根之间的任何一个数整除,则该数为素数。

2. 辗转相除法: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若最大公约数为1,则两个数互质,即其中一个数为素数。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 开发工具:PyCharm四、实验内容1. 实验一:试除法验证素数(1)编写一个函数,用于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

(2)输入一个整数,调用该函数判断其是否为素数,并输出结果。

2. 实验二:辗转相除法验证素数(1)编写一个函数,用于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输入两个整数,调用该函数判断其是否互质,若互质,则其中一个数为素数。

3. 实验三:比较两种方法的正确性和效率(1)对一组随机生成的素数和非素数,分别使用试除法和辗转相除法进行验证。

(2)统计两种方法验证素数的正确率和耗时。

五、实验步骤1. 实验一:试除法验证素数```pythondef is_prime1(num):if num <= 1:return Falsefor i in range(2, int(num 0.5) + 1): if num % i == 0:return Falsereturn Truenum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if is_prime1(num):print(f"{num}是素数")else:print(f"{num}不是素数")```2. 实验二:辗转相除法验证素数```pythondef gcd(a, b):while b:a, b = b, a % breturn adef is_prime2(num):if num <= 1:return Falsefor i in range(2, num):if gcd(num, i) == 1:return Truereturn Falsenum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if is_prime2(num):print(f"{num}是素数")else:print(f"{num}不是素数")```3. 实验三:比较两种方法的正确性和效率```pythonimport randomimport timedef is_prime1(num):if num <= 1:return Falsefor i in range(2, int(num 0.5) + 1): if num % i == 0:return Falsereturn Truedef is_prime2(num):if num <= 1:return Falsefor i in range(2, num):if gcd(num, i) == 1:return Truereturn Falsedef test_prime(num_list):prime1_count = 0prime2_count = 0prime1_time = 0prime2_time = 0for num in num_list:start_time = time.time()if is_prime1(num):prime1_count += 1prime1_time += time.time() - start_timestart_time = time.time()if is_prime2(num):prime2_count += 1prime2_time += time.time() - start_timereturn prime1_count, prime2_count, prime1_time, prime2_timenum_list = [random.randint(1, 1000) for _ in range(1000)]prime1_count, prime2_count, prime1_time, prime2_time =test_prime(num_list)print(f"试除法正确率:{prime1_count / 1000:.2%}")print(f"辗转相除法正确率:{prime2_count / 1000:.2%}")print(f"试除法耗时:{prime1_time:.2f}s")print(f"辗转相除法耗时:{prime2_time:.2f}s")```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试除法验证素数输入一个整数,程序可以正确判断该数是否为素数。

实验报告样本(验证性实验)

实验报告样本(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C语言中定义函数的方法。

2.掌握函数传值调用的方法。

3.掌握递归函数的设计方法。

4.掌握几个函数放在一个文件中以及分别放在几个文件中的编译、连接方法。

二、实验内容1.上机调试下面的程序。

#include<stdio.h>int sum(int a,int b)/*定义一个求和函数*/{return(a+b);/*返回a+b的值*/}void main(){int x,y;printf("%d\n",sum(x,y));/*调用sum函数并显示结果*/}程序运行过程:37814751。

2.编写程序,在主函数中输出1!+2!+3!+…..+10!的值。

要求将计算阶乘的运算写成函数。

#include <stdio.h>void main(){int i,sum=0;long fac(int i);for(i=1;i<=10;i++)sum+=fac(i);printf("sum=%ld\n",sum);}long fac(int i){int r;if(i==1) r=1;else r=i*fac(i-1);return r;} 程序运行过程:sun=4037913.3.编写函数,将输入的十进制正整数n 转换为二进制数,并将转换结果输出。

#include <stdio.h>void main(){int n;void Dec2Bin(int m); /*自定义函数的函数声明*/printf("Input decimal number:\n");scanf("%d",&n);Dec2Bin(n);}void Dec2Bin(int m){int bin[32],j;for(j=0;m!=0;j++){bin[j]= m%2; /*除2取余,余数放入到数组中*/m=m/2;}printf("Output binary number:\n");for(;j!=0;j--) /*数组内的值反序输出*/printf("%d", bin[j-1] );}程序运行过程:Input decimal number:8Output binary number:1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书
<验证性实验)题目非监督分类
成绩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年月日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第二步:进行非监督分类:1、在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框中:确定输出文件<Input Raster File):12235.img<要被分类的图像),
确定输出文件<Output File):处理.img<即将产生的分类图像),选择生成分类摸板文件: Output Signature Set<将产生一个模板文件)
,确定分类摸板文件<Filename ):处理.sig 。

点击OK按钮<关闭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对话框,执行非监督分类,获得一个初步的分类结果)。

打开Raster Attribute Editor对话框菜Properties →column properties对话框;
将原图与生成的图在同一窗口打开。

调整图层,点击
来回拉动,将分类图像与原图比较。

找出相对应的地物,修改相应的class name,并用同样的颜色表示相同的地物,如图所示:
得到最终结果: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