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说课稿实录

合集下载

《诗经·采薇(节选)》赛课课堂实录

《诗经·采薇(节选)》赛课课堂实录

《诗经·采薇(节选)》赛课课堂实录第一篇:《诗经·采薇(节选)》赛课课堂实录《诗经·采薇(节选)》课堂教学实录师:(先板书:诗)谁能背一两句诗给我听听?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你背的诗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

把感情都投入进去了。

还有谁来背?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师:你又背出了一句千古绝唱。

谁还能背?生: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你背出了感情,我也想比划比划,可以吗?生:可以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你觉得我背得怎样?生:---------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新诗,出自《诗经》,叫《采薇》(板书)“薇”字比较难写,拿出手写一下,看这个“薇”字,想想是什么意思?生:----师:字形是什么?生:------师:看到这个字形,猜一猜,这有可能是什么?生:-------师:偏旁?生:草字头师:是跟什么有关?生:-----师:打开课文,认真读这首诗,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师:哪位同学能大声地读出来?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但我们先不忙,如果一个字读不好,我不说出来,你们将会失去一次学习古诗的意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yù)雨雪霏霏。

生:(yù)雨不读yǔ。

师:能猜想一下雨的意思吗?生:-------师:谁还能读一读?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要读的好应该读得长一点,听我来读一读。

(师读)师:刚才的朗读中,除了雨的字音不一样,你还听出了什么?生:昔、今的读音特别长。

师:还有吗?生:依、霏的读音特别长。

师:这就是诗的节奏,自己去找节奏。

(生自己读)师:谁来读一读?生: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师:读出了节奏,谁来读这种节奏?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采薇》。

《采薇》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咱们先来瞅瞅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得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能够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其次,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水平。

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块,让学生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接下来说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难点则是让学生感悟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并能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深入思考。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打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诵读法肯定少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还有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小组讨论法也得安排上,让学生们交流自己的想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那咱们具体来看看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我会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一根棒棒糖,一边走一边哭。

我就好奇地问他:“小朋友,你为啥哭呀?”小朋友抽抽搭搭地说:“我想回家,我想妈妈。

”听到这,我心里一酸,想到了咱们今天要学的《采薇》,那些戍边的战士们,远离家乡,他们的思念该有多深啊!就用这个小故事,引起学生对思乡之情的共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接下来是初读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然后我会抽几个同学来读一读,纠正他们的读音和停顿。

接着,给学生们一点时间,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的大意。

在精读环节,我会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诗歌的每一个章节。

比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诗经采薇说课稿

诗经采薇说课稿

《诗经采薇》说课稿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语文06号,现在我来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诗经采薇》。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诗经》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由《氓》和《采薇》两张组成,我今天给大家说的就是《采薇》,该单元主要是鉴赏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采薇》以四言诗歌体的形式,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

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反复诵读,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鉴赏诗歌本课的重点是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鉴于要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提高其鉴赏能力,所以我安培用两个课时精讲。

第三,我再说说教学方法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和学生集体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营造气氛。

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融于血液的故土乡情。

今天就让我们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美好的情感吧。

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请不同的同学自选章节朗读,其他同学为其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凑。

并大体让学生把握结构内容。

三细读赏析讨论重章叠句这一技巧在诗中的作用和好处分组讨论主人公对战争的态度及文章的主旨鉴赏最后一章,各抒己见。

老师最后在大屏幕上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和学生们交流四:作业:课后阅读《诗经》里其他经典篇章,把自己喜欢的重章叠句找出来在班里交流。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采薇》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采薇》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口吻,叙述了其在归家途中的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诗经》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常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诗经》这种古老的诗歌形式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诗歌的学习中来。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和比兴的表现手法。

(2)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体会诗歌中对战争的反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和和平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2)掌握重章叠句和比兴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对诗歌主题的多元化理解。

(2)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发学生的思考。

《采薇》的课堂教学实录

《采薇》的课堂教学实录

《采薇》的课堂教学实录《采薇》的课堂教学实录《采薇》描写了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思乡之苦的戍边士兵在归家途中的所思所想。

1、新课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2、背景知识《诗经》和“〈诗经〉六义”师: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关于《诗经》和“〈诗经〉六义”的知识和大家分享生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三百)。

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生2: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生3:“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高中语文必修2采薇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2采薇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2《采薇》说课稿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学情在学习本文之前,我们的学生也学习和阅读过很多诗歌,对于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是有一定基础的。

但是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接触却不多,高中生阅读《诗经》的也比较少,因此,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了解《诗经》的艺术特征,学会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我计划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通过学习《采薇》这首诗,使学生了解《诗经》艺术特征,如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的结构,以四言为主的基本句式等。

2.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理解诗歌内容。

3.体会诗中作者的“忧伤”之情,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重点: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

四.说教法教学方法有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理由是:学习古诗,应该使学生深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需要反复诵读才能感受;提问和讨论,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为此,设置好的讨论题会成为我上好这节课的重点。

五.说过程(教学方法)本课题共设一个课时。

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新课:提起《诗经》,想必同学们都很熟悉,《诗经》中的爱情总是深深触动我们,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采薇》教学实录

《采薇》教学实录

《采薇》教学实录《采薇》教学实录一、把讲解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学习一些文学、文化常识时总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但其实不少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不如将讲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不仅对那些能够讲解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不能讲解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

比如《读〈伊索寓言〉》一课,让学生讲解关于钱钟书先生的文学常识,结果有个钱钟书迷不仅绘声绘色地讲了钱钟书先生的几则轶事,还向大家隆重介绍了《围城》,课后,班上好多学生因此读起了《围城》。

此时学生的讲解就比教师有效得多。

一些相对简单的文言片段也可以交给学生讲解,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每堂课都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有了思考的主动权。

很多教师把学生的思考限定在自己的预设范围之内,不敢让学生有所突破,而这恰恰是对学生思考主动权的扼杀。

要保证学生思考的主动权,教师必须敢于让学生放开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采薇》一课,教参附有《归乡悲情——〈采薇〉新释》一文,该文认为“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并不是“哀景写乐”,这对教师有较强的暗示作用,有些教师这样问学生:“‘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真是‘哀景写乐’吗?”于是所有的答案都是一边倒:“不是。

”如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答案就会丰富得多。

三、把预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于知识、经历等方面的种种差异,对一个文本,学生往往会有不同于教师的看法。

教师不能完全代替学生完成课前的预设,应该经常让学生经过自学、讨论提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一个班的学生决定先从上阕写景开始鉴赏,另一个班的学生则倾向于从分析周瑜入手。

殊途同归,沿途风景迥异,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享受。

把课堂预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意味着教师在课前要付出加倍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推测课堂上的种种可能,以便在课堂上顺利指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必须仔细研读课文,查阅很多资料。

这样的学习方式会给课堂带来极大的乐趣:每一课前都不知道将会迎接什么样的挑战,每一堂课都将能生成创新,每一堂课都充满了魅力。

《采薇》教学课堂实录

《采薇》教学课堂实录

《采薇》教学课堂实录《采薇》教学课堂实录《采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采薇》教学课堂实录,更多相关资讯,请访问(/wenxue)。

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2、理解征人的情感3、背诵教学重点:理解征人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导入】师: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我们诗歌源头《诗经》,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教师板书标题:诗经采薇】[推进新课]师:课前我已布置同学们预习,现在请同学来展示自学的成果【教师投影预习作业】1、介绍《诗经》;2、摘录生字词注音,解释,难句【学生互相推让】师:谁愿意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也让大家一睹你的风采?生甲:我来!【学生们鼓掌!】生甲:我是代表我们四人小组来讲解的,我们用POWERPOINT 做了一个简易课件请大家一起浏览【学生上讲台边投影边演示】生甲:首先简介《诗经》【学生投影演示并解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生:《诗经》“六义”【学生投影演示并解说】《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师生热烈鼓掌]师:很不错,关于《诗经》的有关知识介绍得较全面,也较精当看来你们小组花了不少工夫!能告诉大家,这些资料从哪得来的吗?生:我们小组在上学期搞研究性学习时选的就是《诗经》,当时就从网上搜索了相关的一些资料,这次进行了整理!师:难怪你这么从容,原来早有成竹在胸啊!【学生们笑】师:这种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值得大家学习!介绍《诗经》这一预习作业他们完成得很好,带了个好头!还有摘录生字词注音并解释这项作业,谁来展示?生乙:我来不过我只是做了在作业本上!师:可用实物投影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开实物投影并调整,学生上讲台边投影边演示并略解说]1、字音玁狁(xiǎn yǔn) 不遑( huáng ) 不来( lài ) 孔疚( jiù ) 靡盬(mí gǔ ) 象弭( mǐ ) 归聘( pìn ) 四牡( mǔ )骙骙( kuí )小人所腓( féi )2、重点字词解释靡室靡家(无) 不遑启居(空闲) 载饥载渴(又) 靡使归聘(问候)岁亦阳止(农历十月) 忧心孔疚(很,非常) 戎车既驾(已经)我行不来(慰劳,劝勉) 岁亦莫止(同“暮”,年底)【师生热烈鼓掌】师:这位同学整理得较细致我来补充几个【教师板书】雨( yù)雪霏霏(fēi ) 载渴载饥( zài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字词【学生齐读生乙和教师整理的字词】师:下面这些加点的字怎么解释?【教师板书】彼尔维何 (花盛的样子) 维棠之华 (同“花” )彼路斯何 (同“辂”,大车)【师生互动】师:请同学们听我朗诵全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教师朗诵全文】师: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再回答刚才的问题:这首诗主题是什么?生: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师:何以见得?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生: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师:说说看生:“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生: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师: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生:“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师:这几位同学都能扣住关键句来分析主旨,做到言之有据,很好!其实把他们三个人融合起来,互相补充就较全面了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前三章,其他同学请思考:这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教师投影思考题,点一名学生朗读前三章】【学生朗读前三章】【学生读毕,其他学生鼓掌】师:读得不错,尤其是节奏把握较好,四字一句,二字一顿,低沉缓慢同学们发现了这三章在章法上的特点没有?生: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当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树、一条小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山水草木时,就具体形象了师:谈到了起兴,很中肯,还有呢?生:重复!师:是重复吗?生:反复!前三章都以“采薇采薇”开头,都有“曰归曰归”师:有道理仔细看看,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种写法叫什么?多数学生:重章叠句师:对,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看来大家预习时已有所了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生:反复咏叹“曰归曰归”,渲染突出思归心切!生:句式整齐,内容大体一致,读起来回环往复,有音韵美!……师:同学们看看哪些字眼不同?有何变化?生:先“柔”再“刚”后“作”【学生们笑】师:莫笑,这可是关键请你谈谈你的感受生:在内容上,以“薇”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节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仗越打越久,没完没了似的,致使回家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回家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盼啊盼,从春天盼到夏天,又从夏天盼到秋天,一年都快完了,回家却还无望!这就突出了反战思家的主题【学生们笑,并鼓掌】师:这位同学分析很中肯,他也很会解说,有激情!另外,诚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言,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让我们一起读这三章,再来领略这种重章复唱的艺术魅力!【师生齐读】师:他们总该回家吧!但转眼又是一年,他们却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生:为了玁狁狁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说课稿范文

《采薇》说课稿范文

《采薇》说课稿范文《采薇》说课稿范文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现在由我来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诗经》是人教版高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由《氓》和《采薇》两张组成,我今天给大家说的就是《采薇》,该单元主要是鉴赏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采薇》以四言诗歌体的形式,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

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反复诵读,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鉴赏诗歌,本课的重点是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鉴于要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提高其鉴赏能力,所以我安培用两个课时精讲。

第三,我再说说教学方法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和学生集体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营造气氛。

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融于血液的故土乡情。

今天就让我们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美好的情感吧。

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请不同的同学自选章节朗读,其他同学为其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凑。

并大体让学生把握结构内容。

三:细读赏析讨论重章叠句这一技巧在诗中的作用和好处分组讨论主人公对战争的态度及文章的主旨鉴赏最后一章,各抒己见。

老师最后在大屏幕上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和学生们交流四:作业:课后阅读《诗经》里其他经典篇章,把自己喜欢的重章叠句找出来在班里交流。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均出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采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诗经》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戍边战士在归家途中的所思所感,通过对薇菜生长变化的描写,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战士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战争的厌倦,又有对家乡的思念,同时还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于《诗经》这种古老的诗歌形式,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少,对于诗歌中所表达的战争之苦和思乡之情,可能难以产生深刻的共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自身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能够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的大意和关键词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厌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珍惜和平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掌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时空交错的艺术手法和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讲授法:对于诗歌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如“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时空交错的艺术手法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必修2《采薇》的说课稿

必修2《采薇》的说课稿

必修2《采薇》的说课稿一、导入古人对美好的生活有着执着的追求,但当美好的生活与国家的安危相矛盾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选择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采薇》,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明确目标1.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2.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体会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了解诗歌中征人思乡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感知1.介绍背景知识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的背景知识?明确:战争和徭役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于是有些诗人用诗歌来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提问:那么这首诗是反映战争的什么方面的呢?明确:从这首诗的内容看,这首诗是写一位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是一首抒情诗。

2.介绍重点字词(1)字音a. 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c. 字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字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2)字形a. 字形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c. 字形完全不同的一项是()d. 字形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字义a.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意思有错误的一项是()c.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d.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4.集体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提问:这首诗共六章,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章的内容。

明确:第一章:追述离家原因及久戍思归之情。

第二章:追述军旅生活。

第三章:追述婚恋生活。

第四章:追述战争生活。

第五章:追述孤独生活。

第六章:抒发强烈的思归之情。

6.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主题?结合背景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7.再读课文,思考: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哪些句子是抒情的?分别用“……表示”。

8.提问: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写景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明确:写景句子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优秀教学实录

采薇优秀教学实录

采薇优秀教学实录采薇优秀教学实录《采薇》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

以下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采薇优秀教学实录,更多资料请点击(/wenxue)。

课前全班齐背《采薇》,请五位同学在黑板上默写《采薇》的五个诗节,并简单批改指正。

师:古人云“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

在我们这个以诗为经的民族,《小雅·采薇》表达的是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表达的是抵御外侮的同仇敌忾和对军旅生活激昂深情的回忆。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进行了扎实的朗读和背诵,这节课就几个问题,同学们将查找资料和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我们共享学习的成果。

生:《采薇》的两处比兴,很有深意。

一处是“采薇采薇”重叠复唱了三次,一处是“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薇,是野豌豆苗。

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师:棠棣之花有什么喻义吗?生:棠棣之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谊,我查字典了,老师,“棠棣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棠棣的花比兄弟,这里有“与子同袍”的战斗决心。

师:《诗经》“小雅”里有一首诗就是《棠棣》,另外郭沫若也有一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可以课外阅读加深理解。

生:用采薇起兴的是戍卒生活的艰辛,用棠棣起兴的是将士精诚共御外侮。

生:老师,在鉴赏《氓》的时候,你说《氓》的比兴手法有声有色。

“淇水汤汤”是声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色彩,碧绿金黄构成对比。

《采薇》的两处比兴,也作了色彩的处理。

“采薇采薇”漫山遍野都是绿色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却是无尽的绚烂。

这样在表达感情上也就有了起伏。

师:用已知推导未知是智慧,这个发现好!这个小组的同学谁接着发言?生:两处比兴之间构成对比映衬,一实一虚、一动一静、一近一远、一草一花、一低一高,参差多态才是美。

生:另外“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

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昌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

《采薇》的说课稿

《采薇》的说课稿

《采薇》的说课稿《采薇》的说课稿《采薇》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

下面是课文说课稿,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2 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欲拟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味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味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量”,因此,在教学中将体味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二、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因此,范读、多读尤其重要(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索,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味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三、说学法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通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惟独这样才干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四、说程序本课计划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接下来我将从整体把握、体味情感、品味语言、总结艺术特色四个大环节来安排教学二、背景点拨,整体把握首先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依情况略作补充简单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采薇》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时常入侵中原,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玁狁的记载进入课文后,明确生僻字读音;朗读课文,把握诗歌让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明确字词读音,老师强调个别容易读错的字,在预习基础上基本把握诗歌大意三、疏通课文,体味情感学生朗读一至三节,找出通假字,如“莫”;语助词如“止”“曰” ;古今异义词如“启”“居”以及个别短语如“靡室靡家”“载饥载渴”的结构,结合上《卫风·氓》中浮现的相同或者类似的结构来理解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抽查翻译,纠正错误这三节都以采薇起笔,让学生思量课文呢写了薇菜生长的哪几种形态,有什么作用?学生思量这个问题不难,但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只点到用于表达士卒思归之情的强烈老师要补充,用薇菜的生长来反映归期的推移和不定期,思念之情更加沉重同时在艺术手法上,同《卫风·氓》用“桑叶”来起兴一样,这里也是比兴手法,引出下文此外,战士们靠野菜来充饥也反映了战士们生活艰难,兴中有赋接下来,让学生继续找寻作者除了用薇菜的生长还用了什么来表现戍边的漫长?明确:用年月的更替,从“莫”到“阳”让学生自行分析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对战争,对家乡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体现这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来途中追忆戍边生活的诗,战士用追忆的口吻来回想过去,在追忆中流露出强烈的'情感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都找得到,学生找寻的过程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情感变化线索明确:对战争,作者坚决抗战,保家卫国,体现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内心又极度思念家乡,要提醒学生注意作者强烈的痛苦,除了倍感久戍无期,同时不要忽视与家人音信隔绝,生死未卜的痛苦到这里,学生对这三节已经基本把握,现在可让学生再次整理归纳作者情感的复杂和矛盾,要提醒注意作者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总结艺术手法,分析艺术手法可以提醒从《卫风氓》来入手,如重章叠句,比兴手法,不仅表现感情递进,还突出主题课文除了追述思归之情,四、五节还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学生朗读,对照注释再次理解四、五节归纳通假字如“尔”“棘”,古今异义如“君子”,“小人”,这两节字词在乎义理解上比较难,可以让学生翻译,加强理解和掌握第四节前四句是自问自答,写常棣花也是起兴请学生归纳这四、五两节的大意,这样能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更好的把握这两节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紧张劳苦征战生活的文字,如“三捷”“日戒”等把握了大意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描写我军装备精良,马匹强壮中体现出来的复杂情感,既有民族自豪感也有一定的忿恨情绪,士卒靠薇菜果腹而将军马匹居然如此肥壮,更何况是将军自己,表现了对军中不公的不满四、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美让学生谈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离别时常用杨柳的用意杨柳意象的把握对今后学习古诗歌很有匡助,回到课文第六节,想象前四句的画面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战士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为了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在写作时时常用外在景物来衬托,在课文第六节里,杨柳和雨雪画面备受人们欣赏,让学生思量,谈谈自己的理解杨柳和雨雪分别衬托了战士离别时依依不舍和归来时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这两幅画面中指导学生这种寄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这时我提问,如何理解征战在外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归途路上的伤悲痛苦?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量难度,让学生在看似矛盾的态度中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真实的人物情感,更完整、准确的把握思想感情到这里已经分析完课文,现在可以让学生完整归纳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归纳人物形象要求全面,准确,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理解情感,训练完整表达的能力五、总结艺术特色由学生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师补充指导学生参照《卫风氓》来分析本文的重章叠句,比兴手法同时要注意课文的多种叙事手法应用,如倒叙,追叙再回到现实的叙事线索。

2024《采薇》的说课稿范文

2024《采薇》的说课稿范文

2024《采薇》的说课稿范文《采薇》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古文选读材料。

本文主要通过描写女子在田间采摘薇草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家国兴亡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采薇》是高中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属于古文选读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采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能独立阅读理解文中的词句和内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通过描写手法和形象词语理解文本意义。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家国兴亡的思考,培养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培养。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采薇》这篇古文的特点,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提问、讨论和分析情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文本的深层含义。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方面,我除了准备教材和教具外,还准备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背景和情境。

同时,我还准备了课堂练习题和讨论问题的材料,以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与预习我将通过图片、词语和问题的呈现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调动他们的思考。

比如,让学生观察一幅描绘田间采薇的图片,引导学生留意其中的细节,并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描写方式。

同时,我还会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如:你认为《采薇》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你对采薇的情节有什么猜测?环节二、文本解读与讨论在学生预习后,我将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解读和分析。

我会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理解其中的形象描写和寓意,同时解释一些生僻词语和短语的意思。

《采薇》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采薇》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采薇》说课稿《采薇》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薇》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采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采薇》是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小雅》,描写了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思乡之苦的戍边士兵在归家途中的所思所想,这首诗虽然没有《关雎》《蒹葭》等名气大,但也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充分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典诗歌文化常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根据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以及初二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诗经》文化常识,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独特的语言美、音乐美;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把握戍边士兵思念家乡以及厌倦战争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反复朗诵,赏识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把握情感二、说教法及学法(一)说教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提问点拨法进行教学。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如果学生一味死读书,不求甚解,最后仍是“过目皆忘”。

这就需要我们为师者在教学过程中多一点实质性的、能让学生受用不尽的读书方法指导。

如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提问点拨法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现实中的战争、民歌题材进行探究,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二)说学法将在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领学生如何学习诗歌,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及审美感受能力。

将疏通文意和理清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说教学流程本课计划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了解《诗经》常识生活中少不了诗,少不了歌,在我们这个小地方也有客家山歌,请大家欣赏两首。

《采薇》课堂实录(3)

《采薇》课堂实录(3)

《采薇》课堂实录(3)语文课“必须这样上”——兼评董一菲老师《采薇》教学作为一节常态语文课,董一菲老师的教学(实录见《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8期)无疑是成功的。

我认为,这节课告诉我们的绝不像张玉新老师所言阅读课“也可以这样上”,而是“必须这样上”。

注意,我所言之“必须这样上”是指董老师的课所体现的语文教学的宏观指向。

对此,张老师所论甚详,毋须赘述。

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常识性问题作具体解剖,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以有益的启发。

一、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文本素质”让语文课生机勃勃,决定因素有很多,最根本的一条是,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俯文本。

借用张玉新老师的话,教师要“先行进入文本”,然后“引导学生也走进文本”,才能“获得文本阅读直接”,这样的教学才是高起点、有效的。

教师“先行进入文本”,按理不应成为问题。

毕竟首先自己把书读明白,才能教学生把书读明白是为人师者最基本的职业底线。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尚不能做到这一点。

拿到一篇文章,还没有认真读一遍,就已经把《教师教学用书》或“选”上的结论“誊”到了课本或教案本上。

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教材解、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资源,鼠标频点,即可“拿来主义”。

教师的备课是大大方便了,但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操作更加专业化、富有个性与特色,应该成为广大教师思考的很严肃的课题。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董老师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作品的解读大都允许在合理基础上的多元化。

以《采薇》为例,作者是谁、创作时代、作品主题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的说法。

就连被众多教师视为拐杖与扶梯的具有“权威参考”价值的《教师教学用书》,对《采薇》内容与主旨的解读也给出了“略有出入”的两种意见:“研讨”部分将该诗“丰富、复杂的感情”括为“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与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分不出孰轻孰重”;而“有关资料”部分韦凤娟老师的《<采薇>赏》一文,却认为该诗的四、五两章还“透露出了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有对作威作福将帅的“嘲讽之意”。

《采薇》课文说课稿

《采薇》课文说课稿

《采薇》课文说课稿《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作品,作者为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佚名。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少年苦苦寻觅着自己所爱的女子,而这个女子却一直对他不屑一顾,最终少年心灰意冷,不再追求。

一、背景介绍《采薇》是《诗经》中《小雅》部分的一首。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薇》是其中的一篇,表现了古代社会中的风流倜傥的少年以及少女之间的复杂爱情关系。

二、诗歌内容概述《采薇》共分为四首,全文共计88字。

诗歌以男性的视角展示了一位年轻的少年寻觅所爱的女子的心情。

诗歌一开始就表明了少年眷恋的女子的名字“柔嘉”,并且对她的美丽进行了赞美。

接着,诗歌描写了少年寻找女子的艰辛之处。

但是,不管怎样努力,女子对少年的追求却毫不理睬。

最后,少年看透了女子的心思,决定不再追求,并且表示自己将会寻找其他有情有意的人。

三、课文分析1. 语言特点《采薇》的表达简练而深刻,字数不多,但每个字都浸透了作者深刻的思考。

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转喻、反问等等,使整首诗的意境更为丰富。

同时,诗歌音韵和谐,节奏流畅,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

2. 表达主题《采薇》通过少年对女子的追求和女子对少年的冷漠态度,表达了古代社会中男女之间复杂的爱情关系。

诗歌中的少年形象被赋予了执着和坚定的特质,而女子则被视为冷漠无情的一方。

整首诗既是对少年委屈的抱怨,也是对现实中男女情感困境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采薇》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时期,了解《采薇》的诗歌形式和内容,及其中所使用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能力目标通过讲解和学习《采薇》的诗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水平。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采薇》,引导学生对爱情和情感生活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体谅心和心理上的成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音乐和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爱情及情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对诗歌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感受。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采薇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薇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诗经两首·采薇》。

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等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采薇》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的第二首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并能赏析我国古代诗歌。

《采薇》一首戍卒返乡诗,本诗表现了戍边士兵的军旅生活和思乡之苦。

对于本课,我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重在积累基础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辄重在品味语言,探究主题。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有关常识,掌握诗中的重要文言字词,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对课文内容进行翻译理解,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中所反映出的古代社会情状和诗中士兵对战争的不满和思乡的伤痛三、说重点、难点:《采薇》是一篇以抒情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我把积累掌握文言字词和情感的分析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又因为《诗经》运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是“赋,比,兴”,所以把对赋比兴手法的学习作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四、说学情:高一的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许多古诗文,掌握了一些古诗文学习方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字词。

而教学大纲的要求,古诗文的教学重培养学生阅读浅显古诗文的能力,把握诗文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能背诵名篇佳句。

所以,在学习中我会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他们已有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有全面的提高。

五、说教法学法针对本课四言诗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进行教学。

采薇说课稿实录

采薇说课稿实录

采薇说课稿实录采薇说课稿实录《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以下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采薇说课稿实录,更多内容请点击(/wenxue)。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诗经》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由《氓》和《采薇》两张组成,我今天给大家说的就是《采薇》,该单元主要是鉴赏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采薇》以四言诗歌体的形式,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

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反复诵读,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鉴赏诗歌本课的重点是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鉴于要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提高其鉴赏能力,所以我安培用两个课时精讲。

第三,我再说说教学方法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和学生集体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营造气氛。

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融于血液的故土乡情。

今天就让我们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美好的情感吧。

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请不同的同学自选章节朗读,其他同学为其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说课稿实录
采薇说课稿实录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
《诗经》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由《氓》和《采薇》两张组成,我今天给大家说的就是《采薇》,该单元主要是鉴赏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采薇》以四言诗歌体的形式,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

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反复诵读,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鉴赏诗歌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鉴于要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提高其鉴赏能力,所以我安培用两个课时精讲。

第三,我再说说教学方法
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征
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和学生集体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营造气氛。

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融于血液的故土乡情。

今天就让我们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美好的情感吧。

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请不同的同学自选章节朗读,其他同学为其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凑。

并大体让学生把握结构内容。

三细读赏析
讨论重章叠句这一技巧在诗中的作用和好处
分组讨论主人公对战争的态度及文章的主旨
鉴赏最后一章,各抒己见。

老师最后在大屏幕上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和学生们交流
四:作业:课后阅读《诗经》里其他经典篇章,把自己喜欢的重章叠句找出来在班里交流。

五: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快,自然流畅。

以上我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完毕,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拓展阅读:采薇赏析
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

据毛序为:“《采薇》,遣戍役也。

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礹狁之难。

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

故歌《采薇》以遣之。

”其实,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

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

所以,纵然这首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戍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

所以面对《采薇》,我们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

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
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

因此,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的深刻之义。

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势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我们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豪迈和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愫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

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

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

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

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

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而这两章的色调如此的华美,那密密层层的棠棣之花,雄俊高大的战马,威风凛凛的将
军,华贵的弓箭,齐整的战车,这里洋溢着一种报效国家,不惜血酒疆场的豪放情怀。

而在残酷战争之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悲哀,以及对遥远的故乡的浓得化不开的思念,这些阴暗的色调就在这里被冲淡了。

因为当自己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时候,正因为身后有如此承载着自己的温暖思念的美丽的家园。

从手法上说,这首诗的特点还在于选择了一个最佳角度,即“在路上”,这是一条世界上最远最长的路,它如此之长,长得足以承载一场战争,长得足以装满一个人年年岁岁的思念,长得足以盛满一个人生命中的苦乐悲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

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

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我们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这一首诗与《诗经》中的其它篇章如《击鼓》《东山》《无衣》对
读,可以读出更完整的故事,更真切的生命感受。

如果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戍卒,是那位吟出“死生契阔,与子成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士兵,也是那唱着昂扬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予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行”的士兵,同时还是那位在蒙蒙的细雨里唱着归乡的“我徂东山,滔滔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的士兵。

那么,《采薇》的故事就更丰富了,事实上,这一首诗里的确有着太丰富的色彩,太深沉的情怀。

相思之情与报国之志,豪放与苍凉如此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奏响的是真实的生命乐章。

我们在后来的如陈陶《陇西行》,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等伟大的作品里,也能依稀地听到这首诗在时间和生命的河流里所激起的辽远而空旷的回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