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特征研究

科学发展观 、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时期 , 充分了解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现状及其特征, 具有重要意义 。
在功能特征上 , 主体” “ 是指作为主体所能发挥
的作用 , 是指企业通过增加科研投入 、设立研发机
1 企业作 为技术创新主体 的特征 划分
从“ 主体” 概念出发 , 技术创新主体具有三个层 次的特征 : 制度特征 、 统计特征和功能特征 。
末, 企业在研发投入 、 专利产出等方面也逐步超过科 体 。 R D经费支出结构上 ,0 0 , 在 & 2 0 年 企业 R D经 &
研院所 、 高等院校等。 进入 2 世纪以来 , 1 国内外经济 形势对我国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业技术创
新能力的高低已直接关系到我国技术进步和在国际
用主体 。从国外经验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
立” 也有的观点认为相对于其它创新主体来说 , ; 企 看 ,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处于主体地位有其必然性 , 目 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 还有的提出“ 要坚持企 前在市场经济发达 国家中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基本都
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 等。当前 , 我国正处于落实 处 于 主体地 位 。
维普资讯
第 3期 (06 5月) 20 年
中 国 科 技 论 坛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 的特征研究
孙 福全 , 陈宝 明
( 中国科 学技 术 促 进 发 展 研 究 中一 , 京 10 3 ) , 北 1 2 0 0 8
摘
要: 目前 , 对技 术创新主体 的内涵。 国企业是否 已经成为技 术创新主体等问题 认识并不一致。本文提 出。 我 应从制度特征 、
正在进行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也是以形成企业为主 较 中具有数量上的相对优势。企业要成为这个层面 体、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但是 , 上 的技术创新主体 ,就要在 各个参与者对技术创新
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义与价值

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义与价值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义与价值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企业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企业中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要。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突出的意义与价值,可以从激发企业家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等多方面来确立和表述。
首先,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可以激发企业家创新。
企业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主体,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为了抢占市场竞争的先机,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加强科技创新,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激励他们进行更多的投资,对市场的发展实现企业价值。
其次,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科技创新的力量在于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力为主要目标,让企业更好地应用科技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大幅度增加产量和减少生产成本而获得竞争性较强的收益。
因此,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将可以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实现创新技术和管理手段,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还可以保护环境。
当今社会面临深厚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使企业使用更有效的可再生资源,提供减少能源消耗的技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使企业创造出更多更先进的环保技术,以改善环境质量。
因此,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办法。
最后,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可以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该遵守社会责任,科技创新可以帮助企业专注于创建新的职业和技能,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从根本上减少贫困和失业,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改善社会状况。
总之,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家和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推行激励性政策,大力发展企业科技创新,使企业科技创新更加突出,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
企业要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

经 济 大 视 野
企 业 要 成 为 国 家 技 术 创 新 的 主 体
王 勇
( 西安交通 大学 经济金 融学院博士生、 陕西省广播电视局 副局 长, 西安 704 ) 108
[ 摘 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是建设创新型国 家的客观必然要求:必须通过政策}导、 j 政府扶持、 培
养创新型企业文化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等, 形成摧动企业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有效的内部机制= 芋键诃】 - 术创新; 4 业; . 主体 ; 径 途 [ 中图分类 号] 2 92 F7. [ 文献标识码]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章编号] 0 2 7 0 (0 6 1 — 0 1 0 1 0— 4 82 0 )2 09 — 2 社会产品“ 惊险的一跳” 。没有企业 , 无论多么先进的科技创新都 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 企业在国家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
7 ̄ ̄0 0 8%的大 中型企 业也 同样没 有 申请专 利 。 国家统 计局 调查 资料 显示 , 我 国企 业 5 0 中 , 5 . 在 0强 只有 0 %的 企业 进 行 了 “ 7 引进
式、 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 了前所未有 的深刻变革, 促进了全
球 生产 要 素流 动和 产业 转 移加 快 , 引起 了经 济格 局 、 产业 结 构 、
术, 拥有全球化的产品质量和研发管理控制体系 , 这一点成为联 想打造国际品牌最有力的支撑 。
二、 影响 我国企 业 自主 创新 的 内外 部条 件
彼特认为这 “ 五个新” 都属于创新 。因而从创新理论的形成看,
“ 新” 创 一词 原本就来 源 于企业 再从 技术 创 新发展 的现状 看 : 一
消费方式的重大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 哪个企业在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指以企业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主体,
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应用,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生
态系统。
该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战略与规划:企业制定创新规划和战略,明确技术创新的目标
和方向。
2.技术研发体系:企业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引入海内外先进的技术,进行技术研发和持续改进。
3.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企业建立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
设计专利、商标等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确保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
4.技术创新应用与推广体系:企业加强与客户的合作和沟通,将技术
创新成果应用到产品和服务中,并通过营销和推广推出市场。
5.人才队伍和组织管理体系:企业优化管理制度,打造人才梯队,吸
纳和培养优秀的研发人才,激发创新活力。
6.合作与开放体系: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涉及技术创新的企业和组
织进行合作、开放,共享资源和技术,推动技术创新的跨界融合。
综上所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体系,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但其基本特征是以企
业为核心,以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应用、人才队伍和组织管理、合作与开放等为支撑的一种完整的生态体系。
对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判断

e t re,ad mae ai jd m n nC ia St h o g n oai ytm b sd o ne re i e ly gs tt a ne i s n k sab s u g eto hn ’ e nl y invt n ss ae n e t i sva mpoi t ii l p r s c c o o e p r s n a sc
a ay i a d i s t t n l a ay i a p o c e .I as n l z s t e man p o l ms e it i h n e r e — re t d tc n l gc l n lss n n t u i a n lss p r a h s t lo a a y e h i r b e x s n t e e tr i s o n e e h o o ia i o p s i i n v t n s se T ep p rc me o s meu e u o c u in n r p s s e s n b es g e t n . n o ai y tm. h a e o st ‘o s f lc n l so sa d p o o e r a o a l u g si s o o Ke wo d : T c n l g n o ai n s se b s d o n e rs s e h oo n o ai n s se y r s e h oo y i n v t y t m a e n e tr i e ;T c n lg i n v t y tm;I d p n e t n o a in b l y o p y o n e e d n in v t a i t ; o i Go e n n e a i v i ne t h v 0 b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义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义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儿,它就像给企业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能让企业在市场这个大舞台上跳出最炫酷的舞蹈。
咱先说说这企业啊,就好比是一艘在商海里航行的船。
如果没有科技创新这把犀利的桨,那这船啊,就只能在原地打转儿,或者慢悠悠地随着水流晃荡,指不定啥时候就被风浪给拍翻了。
可一旦企业有了科技创新这个强大的驱动力,那就像船装上了涡轮增压发动机,“嗖”地一下就冲出去了。
比如说华为,人家为啥能在通信领域这么牛气?就是因为把科技创新当成了企业的命根子。
不停地研发新技术,5G技术一出来,全世界都得竖大拇指。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练就了绝世武功,在江湖上自然就有了地位。
要是企业都不重视科技创新,那整个商业世界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没有新东西,就等着被时代淘汰呗。
再从咱老百姓的角度看,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就像给咱的生活打开了一扇扇新的大门。
你想想以前的手机,那功能少得可怜,打电话发短信就完事儿了。
现在呢?各种智能应用,拍照能拍出大片儿的感觉,购物直接在手机上搞定,出门不用带钱包,全靠手机支付。
这都是企业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果啊。
要是企业都不去创新,咱们还得过着那种老旧的生活,多无趣啊。
这就好比你天天吃馒头咸菜,突然有人给你带来了满汉全席,你说这差别大不大?从国家的层面来讲,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一个国家的企业要是都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那就像给国家的经济大厦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地基。
就像盖房子,地基牢固了,楼才能盖得又高又稳。
咱国家现在发展得这么快,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一批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
你看那些新兴的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不断突破,让咱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声音都更响亮了。
如果企业都不去做科技创新这个先锋,那国家在全球竞争的舞台上就会失去优势,就像一个运动员在赛场上没有自己的拿手绝技,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夺冠。
在市场竞争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科技创新就是企业的秘密武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得到增强,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统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以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培育发展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实现翻一番。
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技术标准,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企业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资源整合、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企业的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办科研机构。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当然也就要求企业同时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江泽民同志不仅多次强调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还明确指出:“特别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是客观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建设的需要。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立足之本,是企业兴旺发达之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全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已成为影响经济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即在国家宏观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将会占主导地位。
因此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的主体、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主体和获取相应利益的主体。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以下特点: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和投入主体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付诸实施。
决策之后,就要围绕目标,进行全面规划、制定组织实施措施。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筹资。
企业自主决策,当然就要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
企业真正成为投入主体,从而保证其决策主体地位的落实。
例如,美国微软公司就在其本国和中国建立微软研究院,并从公司的收入部分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新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之上,使其软件产品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像中国的海尔集团和中国的联想集团等也都学习国外的经验,开始重视自主研究与开发活动。
建立类似国际的研究与开发机构,进行研发,并在企业的发展方面取得成效。
企业是研究开发的主体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围绕市场搞开发是其优势,通过研究市场获得的信息是保证研究工作有成效的前提。
研究开发工作只有落实在企业进行,才能更好地和市场需求结合到一起,并通过承担创新活动的风险强化其责任,这一点,是其它研究机构无法做到的。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第一篇: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作为2009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一项重要活动,2009年4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华商标协会、中国版权协会。
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等单位主办,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新传媒产业联盟联办的以“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核心竞争力”为主题的2009中外企业知识产权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冯并、中华商标协会会长李建中中国版权协会会长沈仁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副局长王守义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秘书长王斌主持。
此次论坛由一个主论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论坛”和三个分论坛“商标国际论坛”、“版权保护论坛”和“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组成。
田力普局长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并重点谈到了我国的专利申请和专利使用,转化、管理和保护等情况。
他指出,从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来看,发明专利申请接近30万件,全部的专利申请加在一起80万件左右。
很多企业都注重创新,注重研发,也注重形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它们的申请数量的增长是最快的。
田力普局长称,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很关注专利的质量问题。
尽管中国企业在专利方面已有长足进步,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果说国内的企业在申请数量方面比国外要多,比如**开的话,那么,授权时候就会反过来,变成四六开。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所申请专利的质量,发明创造的水平、含金量技术含量可能和国外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
田力普局长指出,专利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专利的维持有效数量。
因为要形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一,必须被授权,第二,必须维持有效。
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企业不仅要把它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还要把它形成权利,同时,还要把这个权利运用,使它形成财富,为企业创造价值。
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及其构建

中田分类号 F 7 . 231
l 企业技 术 创新及 其主 体
技 术创新 主体是技 术创 新活 动 的承担
者。 关于谁是企业技术创新 的主体有不 同看 法。一种观点认 为创新主体是企业家 , 另一
研究 开发人 员 以及市 场开拓人 员 。其 理 由 是: 第一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有 组 织 的活动 , 研究开发和市场 开拓 是创新活动 的核心 内容 =企业家 、 研究 开发人员和市场 开拓 人员都 从事企 业 的技术 创新活 动并 以 创造性为 自己劳动的根本特征 . 所以他 们是
维普资讯
论 企 丝 朱 崭 主体 厦 典 构 建
方 志 军
( 南京 师 范大 学商 学院 , 江苏 南京 20 9 ) 10 7
摘 要 企业技 术创新 主体是在企业技采创新的过程 中, 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 , 主要 包括企业末、 究与开发 人员以 研
★ 主系教育部凡文社喜科 学研 究“ 丰 九五 “ l 目《 规鸯 项 企业科技人 力资源管理》9 J 6 O 0 ) (7D 3 o 7 研完成果
3 企 业技 术创新 主体 的构 建
企业 技术 创新 主体 的构 建可 以分 为两 个层面 : 第一是企业 家的层面。技术创新的 组织者必须是一 个企业 家 , 企业所有者必须
作 出适台企业特点 的、 有利于创新成功从而
推动企业 发展 的创新决策。 研究 开发人员 是企业 技术 创新 活动 中
新产品 、新工艺 的研究开发者 ,其核心任务 就是创 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产品或新技术。其 劳动的创新性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 第一是
对新产 品 、 新工艺的发明创造 上。第三表现 在把 发明出来 的新产品 、 新工艺通过 中试和 试生产把新 产品 、 工艺推 向实用化上。 新 市场开 发人员 是企 韭技术 剖新 主体 的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对策建议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市政协办公室聚焦“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重点课题深入调研,针对我市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借鉴外地先进做法,提出对策建议。
一、主要做法(一)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出台高企培育政策措施。
制定实施《*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年)》,建立高企培育库,开展精准辅导培育,市县区(园区)联合实施激励政策。
*年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家,年均增幅*%。
推动骨干企业创新发展。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获得突破。
*矿业、*家企业跻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强。
指导企业创品牌树标杆。
围绕新兴产业领域中的制造业产品,开展重点指导培养。
*年认定“*工业精品”*项。
(二)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培育高能级技术研究中心。
支持骨干企业对标省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争创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搭建产学研高校合作平台。
通过与高校院所专项对接活动以及羚羊工业互联网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寻求一对一技术合作。
推进“双创”平台建设。
加快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师范大学绘梦空间获批省级众创空间。
(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制定《*市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施方案》,对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前*名、支出强度前*名的规上企业,分别给予*万元奖励。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约*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增幅*%。
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制定《*市“人才贷”业务实施暂行办法》,引导合作银行向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最高*万元的信用贷款。
(四)组织企业开展技术攻关。
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提升。
*年,实施技改项目*个,技改投入*亿元。
积极推荐申报智能工厂等省级称号,*等*家企业获评智能工厂、*等*家企业获评数字化车间、民生矿山等*家企业装备获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当然也就要求企业同时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江泽民同志不仅多次强调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还明确指出:“特别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是客观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建设的需要。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立足之本,是企业兴旺发达之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全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已成为影响经济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即在国家宏观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将会占主导地位。
因此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的主体、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主体和获取相应利益的主体。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以下特点: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和投入主体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付诸实施。
决策之后,就要围绕目标,进行全面规划、制定组织实施措施。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筹资。
企业自主决策,当然就要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
企业真正成为投入主体,从而保证其决策主体地位的落实。
例如,美国微软公司就在其本国和中国建立微软研究院,并从公司的收入部分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新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之上,使其软件产品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像中国的海尔集团和中国的联想集团等也都学习国外的经验,开始重视自主研究与开发活动。
建立类似国际的研究与开发机构,进行研发,并在企业的发展方面取得成效。
企业是研究开发的主体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围绕市场搞开发是其优势,通过研究市场获得的信息是保证研究工作有成效的前提。
研究开发工作只有落实在企业进行,才能更好地和市场需求结合到一起,并通过承担创新活动的风险强化其责任,这一点,是其它研究机构无法做到的。
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技术创新区别于科学研究,就在于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以创造财富的过程。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因而也必然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从世界范围看,掌握前沿核心技术和拥有知名品牌的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左右全球经济竞争的主导力量。
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提升国际竞维普资讯6中国科技论坛(____年3月) 2期 20第四是要大力推进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
在投资体制方面,围绕提高科技投入效率,要对国家财政科技投入方向进行重大调整。
目前,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大部分资金投在大学和科研院所,产生的大部分成果为论文、实验室样品(有的领域高达 9%)这 0,是造成我国科技投入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须要进行调整。
调整的方向是在重大技术攻关领域,必建立让企业特别是龙头大企业来整合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的投资体制,从体制、上解决目前科技成果产业化难、机制转化率低等问题;在融资体制方面,当前要加快出台创业板市场,推动创业风险投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自主创新融资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金融的创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大幅度提高。
应对当代全球化新挑战的战略选择--—‘竿止 J L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_(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应对当代全球化新挑战的战略选择。
当代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全球竞争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
当代社会正在向知识社会转变,这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快速渗透的必然结果。
在农业社会,然资源和劳动力是决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自在工业社会,物质资源和资本是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而在知识社会,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要素。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当代全球化正在进入知识和技术成为核心竞争资源的新阶段,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也越来越从在全球市场中对产品和资本的垄断转向对技术和知识的垄断。
我国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 吴瑞芹 , 上海农 林职业 技术学院讲师 , 研究 方向 : 区域经济 和科 技发展 : 1 张f 开. 海市科学 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研究方 向: 区
域科技学和科技管理学。
1
维普资讯
第2卷 l
总第 12期 2
20 年 4月 第 2期 08
企业缺乏不断创新的动力和压力 , 多企业科研机 许
构 不健 全 、 科研 活 动 少 , 国仅有 3.%的 大 中型企 我 98 业设 有 专 门 的研发 机构 。只有 5.%的企 业 开 展技 69
新聚合效应 。 术 研 发活动 。二 是企 业 的消化 吸 收和 二次 创新 能 力 23 中介服 务体 系不 完善 . 具体表现在 :①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差, 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仅为 l . , 我 :0 而 03 日韩等 国高达 1 ( : 即消化吸收二次创新 的投入相当 制 ; 缺乏高素质的 、 3 ② 结构合理 的专业人才队伍 ; ③ 规模 小 , 运作 不规 范 。 因此 , 中介 服 于 引进 投入 的 3倍 ) 。三 是企业 技 术开 发投 入 不 足 , 中介 机构 数量 多 , 我 国大 中型企 业 研究 开发 经费 占销 售 收入 的 比重不 务体 系优化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而 我 金融 服务 机构 不 足 1 ,而 国外 大企 业科 研 开 发 投入 一 般 占销 售 收 且 , 国技 术创 新的融 资环 境较 差 , % 入的 5 1%。 %一0 第四, 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比 完善 , 民间风险投资不足 , 以致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困
32 探 索建立 健全产 学研合 作机 制 .
主 要表现 在产业 发展 和技术创 新规 划缺乏 统筹
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业 可 以 建 立 自身 的研 发 中心 , 企 业 应 充 分 利 用公 共 科 技 资 源和 研 发 平 台增 强 创 新 活 力 ; 求 企 业 应 增 强 小 要 知 识 产权 意识 , 极 主动 创 造 、 用 、 护 和 管 理 知 识 产权 : 求 企 业 应 着 力培 育创 新 环 境 和 创 新 文 化 , 创 积 应 保 要 使
新 成 为 企 业 的 灵 魂 和 精 神 , 创 新 活动 融 入 技 术 研 发 、 产 流 程 和 管理 等 各 个 环 节 ; 求企 业 应 重视 创 新 人 将 生 要
才的培养、 引进 和 使 用 , 保 企 业技 术 创 新 的 人 才 需 求 。 确 或许 有 人担 心 , 企 业 作 为 技 术 创 新 主 体 , 研 院所 和 高等 学校 是 否会 被 边缘 化 ?其 实 不 然 。新 型技 术 把 科 创 新 体 系不仅 明 确 要 以 企 业 为 主 体 。 必 须 坚持 以 市 场 为导 向 和 产 学研 相 结 合 , 就 是 不 能 关起 门来搞 创 还 也 新 。科 研 院 所 和 高等 学校 是 科 技 成 果 产 生 的 重要 源 头 。事 实上 。 业 不 可 能 脱 离“ ” “ ” 支 持 , 企 学 和 研 的 而科 研
不 完全 等 同 于科 技 创 新 。 研 院所 、 等 学校 除 此 之 外还 可 以 继 续从 事 基 础 或 应 用 基 础 研 究 、 府 主 导 下 的 科 高 政
社 会 公 益研 究 和 企 业 主 体 不 够 发 达 的传 统 农 业 等 领 域 的科 技 创 新 , 以及在 科技 普 及 方 面寻 求 更 大 的发 展 舞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
技术创新体系
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
要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和机制,尤其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二、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市场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创新方向和产品研发。
同时,加强与市场主体的合作,建立市场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产学研深度融合。
产学研一体化是形成可持续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
要积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实现深度融合,开展共同技术研发,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提高科研机构与产业界合作的效率和质量,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和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当然也就要求企业同时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同志不仅多次强调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还明确指出:“特别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是客观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建设的需要。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立足之本,是企业兴旺发达之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全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已成为影响经济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即在国家宏观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将会占主导地位。
因此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的主体、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主体和获取相应利益的主体。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以下特点:
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和投入主体
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付诸实施。
决策之后,就要围绕目标,进行全面规划、制定组织实施措施。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筹资。
企业自主决策,当然就要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
企业真正成为投入主体,从而保证其决策主体地位的落实。
例如,美国微软公司就在其本国和中国建立微软研究院,并从公司的收入部分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新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之上,使其软件产品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像中国的海尔集团和中国的联想集团等也都学习国外的经验,开始重视自主研究与开发活动。
建立类似国际的研究与开发机构,进行研发,并在企业的发展方面取得成效。
企业是研究开发的主体
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围绕市场搞开发是其优势,通过研究市场获得的信息是保证研究工作有成效的前提。
研究开发工作只有落实在企业进行,才能更好地和市场需求结合到一起,并通过承担创新活动的风险强化其责任,这一点,是其它研究机构无法做到的。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当然也应该是技术创新的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
企业追求经营利润,选择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就是获取更大利润。
这点也恰恰体现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动力所在。
所以技术创新的收益理所应当归自主决策、自行投入,并付出创新努力的企业。
技术创新是立足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的,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因素,因而技术创新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技术创新成功与风险或失败相伴而生。
作为利益主体的企业,自然也是风险承担主体。
这就是说,不论因为部或外部的因素,还是由于市场或技术的原因,一旦导致创新失败,企业要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
企业是创新利益分配的主体
企业有权对其创新收入进行自主分配,成为商业利益的所有者,这是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
技术创新不仅包括资金投入,还要有全体员工特别是研究开发人员的智力投入和为创新献身的精神投入,没有这种投入,创新是不可能出现的。
企业作为创新的分配主体,除了将部分利润用于企业发展外,还可以通过创新利益的分配奖励创新有功人员。
激励其创新热情。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这既为企业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生产力提供了充分施展的舞台,也对企业在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
体地位,最终要通过主体对技术创新的准确把握和有效运作,来体现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规避技术创新风险,获取技术创新果实才有意义。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基本涵及特点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基本涵就是要使企业成为
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研发主体、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这意味着企业可在国家行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下,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竞争格局,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并进行筹资、投资,承担相应风险,全社会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在企业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在企业外的其他机构进行。
同时,在照章纳税以后,企业有权对其创新收入进行自主的分配。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具有以下特点:
企业要成为投资的主体、研发的主体、利益分配的分配主体和风险承担的主体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付诸实施;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享有技术创新带来的利益,同时也承担技术创新带来的
风险:技术创新的成果由企业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商品。
企业要成为研发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要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全社会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在企业进行,而不是在企业外的科研院所进行。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主要标志就是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成果,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
为此,企业就要有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就要有占企业总人数相当比例的科技人员。
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就难以拥有自己的专利成果、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就难以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
因此,必须一方面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实力,组建技术创新开发中心:另一方面要改革现有的科研机制,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政府要为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方面,政府要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运动员兼裁判员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裁判员,企业则逐步从政府的附属地位走出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进而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另一方面,国家除了在基础研究、目标技术研究、国防技术研究等进行支持和直接组织外,不再直接组织创新活动,更多的是对技术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营造创新环境,为
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条件。
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其他为技术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要积极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仅仅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有时候不太可能,金融机构要为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融资提供方便和优惠,其他中介机构则要不断健全其职能和服务质量,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更多服务和方便。
这些对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都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市场的主体的必要条件,也是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前提条件。
企业应该尽快确立自己的发展思路,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和发展方向,早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作者单位:省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