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
钢的五种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正火、回火、调质工艺:1、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700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空气中冷却叫回火。
2、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炉中缓慢冷却叫退火。
3、把金属材料加热到相变温度(800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在特定介质中(水或油)快速冷却叫淬火。
◆表面淬火•钢的表面淬火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
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通淬火高2~3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
这主要是由于淬硬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
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打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
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
较为合适,其中D。
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退火工艺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
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①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消除因铸、锻、焊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和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钢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技术
• M体转变特点:
• ①无扩散型转变 • ②降温形成:连续冷却完成 • ③瞬时性 • ④转变的不完全性
Fe-1.8CF,e-1冷.8至C,-10冷0℃至-60℃
M形成时体积↑,造成很大 内应力。
• 冷处理:P42
1)无扩散 Fe 和 C 原子都不进展扩散,M是C过饱 和的体心立方的F体,固溶强化显著。
↓ • 总结:A体晶粒越粗大,那么晶界越少,
形核几率越小,那么A体越稳定,C曲线 右移。淬透性越好
• 三、钢的淬透性
• 〔三〕淬透性的测 定
四、钢的回火〔P127〕
1.概念(Conception)
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 保温后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2.目的(purpose) 〔1〕稳定工件组织、性能和尺寸 〔2〕减小或消除剩余应力,防止工件的 变形和开裂 〔3〕降低工件的强度、硬度,提高其塑 性和韧性,以满足不同工件的性能要求
C %↑→ M 硬度↑, 片状M 硬度高,塑韧性差。板条M 强度高,塑韧性较好
二、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共
析
碳
钢
连
续
冷
却
水淬
无
M+AR
B
体
转变终止线
P 退火
T
S 正火
T+ 油淬 M
亚共析钢连续冷却转变 过共析钢连续冷却转变
炉冷→ F + P 空冷→ F(少量) + S 油冷→ T + M+AR 水冷→ M +AR
(三〕淬透性的测定
〔一〕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的概念
• 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能够获得M体的能力,它是 钢材本身固有的属性,主要取决于M体的临界冷 却速度
钢的表面热处理
第八章钢的表面热处理知识要点:表面热处理的目的、分类;常用的表面热处理工艺(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渗碳);了解表面热处理的典型零件。
一、表面热处理的目的1.提高零件的表面性能,具有高硬度、高耐磨和高的疲劳强度。
→保证高精度2.使零件心部具有足够高的塑性和韧性。
→防止脆性断裂。
“表硬心韧”二、表面热处理的分类及工艺特点主要有两大类: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一)表面淬火1.工艺:将工件表面快速加热到奥氏体区,在热量尚未达到心部时立即迅速冷却,使表面得到一定深度的淬硬层,而心部仍保持原始组织的一种局部淬火方法。
工艺特点:(1)不改变工件表面化学成分,只改变表面组织和性能;(2)表面与心部的成分一致,组织不同。
2.所用材料一般多用中碳钢、中碳合金钢,也有用工具钢、球墨铸铁等。
典型零件:如用40、45钢制作的机床齿轮齿面的强化、主轴轴颈处的硬化等。
3.常用表面淬火方法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和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原理:通以一定频率交变电流的感应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在工件内产生一定频率的感应电流(涡流),利用工件的电阻而将工件加热;由于感应电流的集肤效应,使工件表层被快速加热至奥氏体化,随后立即快速冷却,在工件表面获得一定深度的淬硬层。
感应线圈→交变磁场→感应电流→工件电阻→加热,集肤效应→表层加热,快冷→淬硬层。
工件淬硬层的深度与频率有关:A. 0.2~2mm,高频感应加热(100—500KHz),适用于中小型齿轮、轴等零件;B.2~10mm,中频感应加热(0.5—10KHz),大中型齿轮、轴;C.〉10—15mm,工频感应加热(50Hz),用于大型轴、轧辊等零件。
特点:淬火质量好,表层组织细密、硬度高、脆性小、疲劳强度高;生产频率高、便于自动化,但设备较贵,不适于单件和小批量生产。
应用:主要零件类型是轴类、齿轮类、工模具,最常见的有:齿轮,如机床和精密机械上的中、小模数传动齿轮,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冶金、矿山机械等上的大模数齿轮。
第6章 钢的热处理
保温
普通热处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淬火
表面热处理
时间
化学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最终热处理 毛坯成型 → 预备热处理 → 机械加工(粗加工)→ 最终热处理 → 精加工
5 状态图中三条重要线及加热和冷却速度对线的位置的影响
A3 A1 0 0.77 2.11 4.3 6.69
硬度650HB,塑性和韧性差
原因:碳过饱和程度大,晶格畸变大,
淬火内应力大,存在显微裂纹,
容易导致脆性断裂的出现,微 细孪晶存在破坏了滑移系使脆 性增大,塑性和韧性差。
孪晶M
M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
M 转变是在 Ms ~ Mf 进行。
残余A量随含碳量的增多而增多,即C↑ → A残↑
(三)影响C曲线的因素
1 碳的影响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C曲线上部
多出一条先共析相析出线。
A过转变前,亚共析钢析出F,过共析钢析出Fe3C 剩下的A过达到共析成分,再发生P类型转变。
共析钢C曲线最靠右,所以:共析钢A过最稳定。
亚共析钢随含碳量↑, C曲线向右移, A过稳定性↑。
过共析钢随含碳量↑, C曲线向左移, A过稳定性↓。
A+F F+P
A + Fe3CⅡ P+ Fe3CⅡ
2 冷却介质的选择
保证有足够的冷却速度V冷>Vk;
V冷↑→ 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650 ℃~ 400℃: V冷要快
650℃ 550℃ 400℃
vk
常用淬火介质:水、盐水、矿物油
水:在650℃~400℃冷速很大,对A稳定性较小的碳钢非常有利。 但300 ℃~200 ℃冷速仍很大,组织应力大,易变形和开裂。 盐水:由于NaCl晶体在工件表面析出和爆破,破坏包围在工件表面的 蒸 汽膜,使冷速加快,而且可以破坏加热产生的氧化皮,使其 剥落。盐水淬火容易得到高硬度和光洁表面。但300 ℃~200 ℃ 冷速仍很大,组织应力大,易变形和开裂。 适用于形状简单、硬度要求高、表面要求光洁、变形要求不严格 的碳钢零件,如:螺钉、销钉、垫圈等。 矿物油:冷却能力弱:650℃~550℃,18℃水的冷却强度为1, 则50℃
表面热处理
定义: 将工件置于特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
中的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 分、组织和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渗剂分解出活性原子 →工件表面吸收活性原子 → 活性原子从工件表层向内部的扩散
7.3.2、表面化学热处理
一、什么是化学热处理?
钢件和铸铁件
采用低电压、大电流,通 过压紧在工件表面的滚轮与工 件形成回路,靠接触电阻热实 现快速加热,滚轮移去后即进 行自激冷淬火。
淬硬层达0.15-0.35mm, 硬度均匀,且变形小,目前主 要用于导轨的强化。
7.3.2 化学热处理
一、化学热处理原理 二、钢的渗碳 三、钢的渗氮 四、钢的碳氮和氮碳共渗
化学热处理
1)、气体渗碳 ➢ 按热源分为电加热炉和煤气加热炉。 井式气体渗碳炉
1)、气体渗碳
方法:滴注式渗碳
介质:苯、醇、煤油等液体
工艺:将工件装在密封的渗碳炉中,加热到900~950℃(常用
930℃),向炉内滴入煤油、苯、 甲醇、丙酮等有机液体,在高 煤油
风扇电机
温下分解成CO、CO2、H2及 CH4等气体组成的渗碳气氛。
(3)二次淬火 目的:
• 第一次淬火TH > Ac3,细化心部组织↑其性能 • 第二次淬火TH > Ac1,细化表层组织↑其性能 •故可获得表面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心部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和塑性。
应用: 仅适用于本质粗晶粒钢和使用性能要求很高
的工件。这种方法工艺较复杂,因加热次数多, 工件易氧化、脱碳和变形,成本高等缺点,故目 前该工艺已很少采用。
改变钢的表层化学成份→化学热处理
7.3.1表面淬火
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钢的热处理
三、钢的回火
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低于727℃ 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 然后冷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成为回火。 淬火刚必须及时回火。回火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工件淬火时 产生的内应力,温度组织,以满足工件使用需要的性能。 按回火温度范围,回火分为三种: 1、低温回火(150~250V ℃ ) 低温回火目的是降低淬火内应力,提高韧性,并保持高硬度和 耐磨性 2、中温回火(250~500 ℃ ) 中温回火目的是使淬火钢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适当 的韧性 3、高温回火(500~650 ℃ ) 高温回火的目的是获得硬度、强度、韧度、塑性,有较好的力 学性能
四、钢的表面热处理
常用的表面热处理方法有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两种
1、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仅对工件表面进行淬火,而心部仍保持未淬火状态。 常用的有火焰表面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2、钢的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适当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冷却 的方法,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钢件表层,以改变钢件表面层 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方法有渗碳、 氮化、碳氮共渗。
二、淬火
淬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的 热处理工艺.淬火的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钢在 淬火后必须配以适当的回火,才能获得理想的力学性能。
淬火的两个重要概念: 1、淬硬性: 淬硬性是钢经淬火后能达到的最高硬度,主要取决于钢中的碳含 量,碳含量愈高,获得的硬度愈高。 2、淬透性 淬透性是指钢经淬火获得淬硬深度的的能力,淬透性越好,淬硬 层越厚。
一、钢的退火和正火
1、退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提高塑性和韧性,以利 冷变形加工;改善钢的性能或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消除钢中的残 余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2、正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出炉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只适用于碳素钢及合金元素含量不高的合金钢 正火的目的是细化组织,用于低碳钢,可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 性;用于中碳钢或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可代替调质处理。 正火与退火相比,刚在正火后的强度、硬度高于退火,而且操作 便,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在可能的条件下宜用正火代替退火。
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3.钢的碳氮共渗 碳氮共渗又叫氰化,是在奥氏体状态下同时将碳、氮渗入工件表层,并以渗碳为 主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常用的气体碳氮共渗法,即在气体渗碳的基础上,同时向炉内 送入定量的氨气, 使它们分解为活性碳原子和氮原子。共渗温度 820~870℃,共渗层表面 wc 约 0.7%~1.0%, wN 约 0.15%~0.50%。
生一个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将工件放入线圈内,在工件内部产生同频率的感应电流 (涡流)。由于感应电流的集肤效应(电流集中分布在工件表面)和热效应,使工件表 层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而心部则仍处于相变点温度以下,随即快速冷却,从而达到 表面淬火的目的。
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1.1钢的表面淬火
图 2-38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
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1.1钢2)的感表应面加淬热表火面淬火的特点
与普通加热淬火相比,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具有如下特点: ①加热速度快,只需几秒至几十秒就可将工件表层一定深度加热至淬火温度,使 表层获得晶粒细小的奥氏体组织,淬火后表层组织为细隐晶马氏体,表面硬度比普通 淬火高 2~3HRC,且脆性较小。 ②因加热时间短,减少了氧化脱碳工件。 ③因工件内部并未加热,淬火变形小。 ④易于控制淬硬层深度,可满足各种工件对淬硬层深度的不同要求。 ⑤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生产率高,适于大批量生产。 但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设备比较昂贵,零件形状复杂时感应器制造困难,因而不适 于单件小批生产。
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1.1钢2.的火焰表加面热淬表面火淬火
火焰淬火是应用氧乙炔(或其他可燃气体)火焰对零件表面进行快速加热,随之 快速冷却的工艺,如图 2-39 所示。
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时效1、概念:金属材料经过冷加工、热加工或固溶处理后,在室温下放置或适当升温加热时,发生的力学和物理性能能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为时效。
2、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时效方法主要有自然时效、热时效、变形时效、振动时效和沉淀时效等。
3、自然时效在室温下发生性能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利用自然时效可以部分消除工件内的部分残余应力,稳定工件的形状和尺寸。
,但工件的内部残余应力不能完全消除。
4、热时效是指随着温度的不同,a—Fe中碳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使钢的性能发生改变的过程。
5、变形时效是指钢在冷变形后进行的时效。
6、振动时效是指通过机械振动的方式来消除、降低或均匀工件内残余应力的工艺。
(抗疲劳性能)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需要考虑对零件进行表面热处理或化学热处理,以满足上述“表里不一”的性能要求。
一、表面热处理1、概念:是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表面淬火是最常用的表面热处理工艺之一。
2、分类:按加热放法的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接触电阻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等。
目前生产中最多的是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不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
3、根据交流电流频率不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可分为三类: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应用范围:中小型轴、销、套等圆柱形零件,小模数齿轮。
●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应用范围:尺寸较大的轴类零件,大、中模数齿轮。
●工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应用范围:大型零件表面淬火或棒料穿透加热。
三、化学热处理1、概念:式将工件置于适当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到它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2、特点:化学热处理与表面淬火相比,其特点是表层不仅有组织的变化,而且还有化学成分的变化。
3、自身特点:由于渗入元素的不同,工件表面处理后获得的性能也不相同。
渗碳、渗氮、碳氮工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渗金属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
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2)钢的渗氮(氮化) 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化学热 处理工艺,又称氮化。 渗氮能使零件获得比渗碳更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以及提 高其耐腐蚀性和疲劳强度。 (1)气体氮化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气体渗氮。气体渗氮是将工件置于通有 氨气(NH3)的密闭炉内,加热到500~560℃,氨分解产生的 活性氮离子[N]被工件表面吸收,并逐渐向心部扩散,从而形成 渗氮层。渗氮层的深度一般为0.1~0.6mm。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热处理 录像4(钢的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氮化.rm
名称频率淬硬深度mm适用零件高频感应加热100500khz0525淬硬层较薄的中小型零件如小模数齿轮小的轴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种类及应用中频感应加热110khz310承受较大载荷和磨损零件如大模数齿轮较大凸轮等工频感应加热50hz1020要求硬层深的大型零件和钢材的穿透加热如轧辊火车车轮等感应加热速度极快时间很短仅为几秒钟加热淬火有如下特点
解的有机液体(如煤油、丙酮等),保温一段时间,渗碳气体 或有机液体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活性碳原子,活性碳原子逐渐滲 入工件表面,并向心部扩散,形成一定深度的渗碳层。渗碳层 深度可通过控制保温时间来达到,一般为0.5~2.5mm。
井式渗碳炉
第1章 机械工程材料
工件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最终表层为细小片 状的回火高碳马氏体及少量的渗碳体,这样表面可获得高的硬 度(60~64HRC)、耐磨性及疲劳强度;而心部组织取决于 钢的淬透性,一般低碳钢心部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硬度为 110~150HBS,低合金钢(20CrMnTi钢)通常心部组织为回 火低碳马氏体和少量铁素体,硬度为35~45HRC,具有较高 的强韧性和塑性。 气体渗碳的渗碳层质量高,渗碳过程易于控制,生产率 高,劳动条件好,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适于成批或大量 生产。主要用于受磨损和较大冲击载荷的零件,如齿轮、活塞 销、凸轮、轴类等。
钢的热处理
• 无论是上贝氏体还是下贝氏体,其中的铁素体与 母相奥氏体之间的晶体学位向关系均遵循K-S关 系。上贝氏体中铁素体的惯习面为{111}γ;下贝 氏体中铁素体的惯习面为{225}γ。
片状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和珠光体团的示意图
a) 珠光体的片层间距;b) 珠光体团
片状珠光体形核与长大过程示意图 珠光体团直径和片层间距越小,强度、硬度越高,塑性也越好。
根据片层间距的大小,可将片状珠光体细分为以下三类: (1) 珠光体:在A1~650℃范围内形成,层片较粗,片层间 距平均大于0.3μm,在放大400倍以上的光学显微镜下便可分 辨出层片,硬度10~20HRC;
2. 不完全退火
将亚共析钢在 Ac1~Ac3 之间或过共析钢在 Ac1~Accm之间 两相区加热,保温足够时间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 为不完全退火。 不完全退火的目的是:改善珠光体组织,消除内应力, 降低硬度以便切削加工。 亚共析钢不完全退火的温度一般为740~780℃,其优点 是加热温度低,操作条件好,节省燃料和时间。 3. 球化退火
针片状马氏体的立体形态呈凸透镜状,显微组织常呈片 状或针状。针片状马氏体之间交错成一定角度。最初形成的 马氏体针片往往贯穿整个奥氏体晶粒,较为粗大;后形成的 马氏体针片则逐渐变细、变短。由于针片状马氏体内的亚结 构主要为孪晶,故又称它为孪晶马氏体。
高 碳 马 氏 体 的 形 成 过 程
2、性能特征 高硬度是马氏体的主要特点。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受含碳 量的影响,在含碳量较低时,马氏体硬度随着含碳量的增加 而迅速上升;当含碳量超过0.6%之后,马氏体硬度的变化 趋于平缓。含碳量对马氏体硬度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过饱和碳 原子与马氏体中的晶体缺陷交互作用引起的固溶强化所造成。 板条马氏体中的位错和针片状马氏体中的孪晶也是强化的重 要因素,尤其是孪晶对针片状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的贡献更 为显著。 一般认为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都很差,实际只有针片状 马氏体是硬而脆的,而板条马氏体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
钢的表面热处理
2)常用渗氮方法
① 气体渗氮:在有活性氮原子的气体中进行渗氮。 ② 离子渗氮:在低于1×105Pa的渗氮气氛中,利用工件(阴极) 和阳极之间产生的辉光放电进行渗氮的工艺。
3)渗氮和渗碳相比有何特点?
氮原子的渗入使渗氮层内形成残留压应力,可提高疲劳强 度(25%~35%);渗氮层表面由致密的、连续的氮化物 组成,使工件具有很高的耐蚀性;渗氮温度低,工件变形 小;渗氮层很薄(<0.6~0.70mm),渗氮后只能精磨、 研磨或抛光。渗氮层较脆,不能承受冲击力,生产周期长 (例如0.3~0.5mm的渗层,需要30~50h),成本高。
反应气(低温下可汽化的金属盐),使其在炉内发生分解或 化学反应,并在工件上沉积成一层所要求的金属或金属化合 物薄膜的方法。 碳素工具钢、渗碳钢、轴承钢、高速工具钢、铸铁、硬质合 金等材料均可进行气相沉积。
目的:提高钢件表层的含碳量,淬火与回火后表面硬、心 部韧。
材料:低碳钢、低碳合金钢。 渗碳后处理:淬火及低温回火。 工艺路线:
锻造→正火→机械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渗碳方法:固体渗碳法、液体渗碳法和气体渗碳法三种。
★ 渗碳后的组织及热处理
低碳钢件渗碳后表层含碳量0.85%~1.05%为最佳。表层 为过共析组织(珠光体和网状二次渗碳体),与其相邻为共 析组织(珠光体),再向里为亚共析组织的过渡层(珠光体 和铁素体),心部为原低碳钢组织(铁素源自和少量珠光体)钢的表面热处理
常用表面热处理的方法有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两大类。
一、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仅对工件表层进行淬火的热处理工艺。
原理:通过快速加热,使钢的表层奥氏体化,在热量尚未充 分传到零件中心时就立即予以冷却淬火,得到马氏体组织。
钢的热处理(五火)
钢的热处理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是改善和提高零件性能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零件的制造过程中,热处理是不可缺少的。
一、常用的金属材料——钢与铸铁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其合金(即在一种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所形成的金属材料)。
工业上又把金属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黑色金属,它包括铁、锰、铬及其合金,其中以铁基合金(即钢和铸铁)应用最广;另一类为有色金属,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
在工业上使用的金属材料中,以钢和铸铁使用最多。
钢和铸铁(总称为钢铁材料)是以铁为主,加入碳等其它合金元素所组成的,故称为铁碳合金材料。
一般把含碳量小于2%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大于2%的铁碳合金称为铸铁。
1.钢的分类、编号及性能特点:根据成分不同钢可分为碳素钢(简称碳钢)和合金钢两类。
(1)碳素钢碳素钢中以铁和碳为主要元素,但常含有Mn、Si、S、P等杂质元素,其中S、P对钢的性能危害很大。
因此根据硫、磷含量多少,把钢分为:普通质量钢(S≤00.0%,P≤0.005%)优质钢(S≤0.03%,P≤0.035%),高级优质钢(S≤0.02%,P≤0.003%)等。
碳钢的性能主要绝定于含碳量的高低,随着含碳量的增多,碳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
根据含碳量的多少,碳钢分为低碳钢(C≤0.25%)、中碳钢(C=0.3~0.6%)和高碳钢(C>0.6%)。
所以低碳钢的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常用于受力较小的冲压件(如皮带轮罩壳、垫圈、自行车的挡泥板等)、焊接件等;高碳钢的强度高,塑性低,常用于制造受力较大的弹簧等零件;中碳钢既有一定强度,也有一定塑性,常用于制备受力较大、较复杂的轴类零件等。
工业上根据用途不同,将碳素钢分为碳素结构钢和碳素工具钢。
(a)碳素结构风该类钢主要用于各种结构件。
根据钢的质量不同(即S、P含量)分为碳素结构钢和优质碳素结构钢。
碳素结构钢是属于普通质量钢,其牌号表示方法为Q+三位数字。
Q为“屈”字的汉语拼音子首,后面三位数为表示该钢的屈服点(MPa)数值,如常用的Q235,表示屈服点为235MPa的普通质量钢。
钢的热处理种类
钢的热处理种类钢的热处理种类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两大类。
常用的整体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可分为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两类。
1.退火退火就是将金属或合金的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高于或低于临界温度,临界温度即使材料发生组织转变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即随炉冷却或者埋入导热性较差的介质中)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工艺的特点是保温时间长,冷却缓慢,可获得平衡状态的组织。
钢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细化组织,提高性能,降低硬度,以便于切削加工;消除内应力;提高韧性,稳定尺寸。
使钢的组织与成分均匀化;也可为以后的热处理工艺作组织准备,根据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消除应力退火等几种。
退火常在零件制造过程中对铸件、锻件、焊件接进行,以便于以后的切削加工或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
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大部分中、低碳钢的坯料一般都采用正火热处理。
一般合金钢坯料常采用退火,若用正火,由于冷却速度较快,使其正火后硬度较高,不利于切削加工。
3.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
也就是说要获得马氏体组织,钢的冷却速度必须大于钢的临界速度。
所谓临界速度就是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
钢的种类不同,临界冷却速度不同,一般碳钢的临界冷却速度要比合金钢大。
所以碳钢加热后要在水中冷却,而合金钢在油中冷却。
常用钢材热处理方法及目的
常用钢材热处理方法及目的一. 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40~60℃,保温一定时间,急剧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淬火。
常用急剧冷却的介质有油、水和盐水溶液。
淬火的加温温度、冷却介质的热处理规范,见表<常用钢的热处理规范>.淬火的目的是:使钢件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通过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可达HRC60~65,但淬火后钢件内部产生了内应力,使钢件变脆,因此,要经过回火处理加以消除。
钢件的淬火处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应用比较普遍,它常用的方法有: 1.单液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保温一定时间后,在一种冷却液中冷却,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单液淬火。
它适用于形状简单、技术要求不高的碳钢或合金钢,工件直径或厚度大于5~8mm的碳素钢,选用盐水或水中冷却;合金钢选用油冷却。
在单液淬火中,水冷容易发生变形和裂纹;油冷容易产生硬度不够或不均的现象。
2.双液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保温后,先在水中快速冷却至300~400℃,在移入油中冷却,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双液淬火。
形状复杂的钢件,常采用此方法。
它既能保证钢件的硬度,又能防止变形和裂纹。
缺点是操作难度大,不易掌握。
3.火焰表面淬火: 用乙炔和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喷射到工件表面,并使其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立即用水向工件表面喷射,这种处理方法,称为火焰表面淬火。
它适用于单件生产、要求表面或局部表面硬度高和耐磨的钢件,缺点是操作难度大。
4.表面感应淬火: 将钢件放人感应器内,在中频或高频交流电的作用下产生交变磁场,钢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了同频率的感应电流,使钢件表面迅速加热(2-10s)至淬火温度,立即把水喷射到钢件表面。
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表面感应淬火。
经表面感应淬火的零件,表面硬而耐磨,而内部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等含碳量的合金钢件。
表面感应淬火根据所采用的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中频和工频淬火三种。
高频淬火电流频率为100~150kHz,淬硬层深1~3mm,它适用于齿轮、花键轴、活塞和其它小型零件的淬火;中频淬火电流频率为500~10000Hz,淬硬层深3—10mm,它适用于曲轴、钢轨、机床导轨、直径较大的轴类和齿轮等;工频淬火电流频率为50Hz,淬硬层一般大于10mm,适用于直径在300mm以上的大型零件的淬火,如冷轧辊等。
金属工艺学电子教学教案——第四章钢的热处理03(高教版王英杰主编).doc
第六节钢的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2 •难点渗碳与渗氮教学方法与手段1.利用挂图等教具。
2.列举生活与生产中应用表面淬火与化学热处理、渗碳与渗氮工艺的实例,分析原理与应用,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教学组织1 •复习提问10分钟2.讲解75分钟3.小结5分钟教学内容的表面热处理♦表面热处理是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其中表面淬火是最常用的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是指仅对工件表层进行淬火的工艺。
其目的是使工件表面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保持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依加热方法的不同,表面淬火方法主耍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屯接触加热表面淬火及屯解液加热表面淬火等。
(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件所产生的热效应,使工件表而、局部或整体加热并进行快速冷却的淬火工艺称为感应加热淬火。
1.感应加热基木原理依靠感应电流的热效应,使工件表层在几秒钟内快速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迅速冷却,淬帔工件表面层,这就是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基本原理。
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1)加热时间短,工件基本无氧化、脱碳,且变形小。
奥氏休晶粒细小,淬火后获得细小马氏体组织,使工件表层比一般淬火駛度高2〜3HRC,且脆性较低。
工件表面淬火后,在淬硬的表面层中存在较大的残余压应力,因此,提高了工件的疲劳强度。
(2)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生产率高,易实现机械化、口动化,适于大批量生产。
(3)感应加热设备投资大,维修调试比较困难。
3 •感应加热表而淬火的应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主要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制造的工件,如40钢、45 钢、400、40MnB 等。
生产上通过选择不同的电流频率来达到满足不同要求的淬硬层深度。
根据电流频率不同,感应加热淬火分为三类: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工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表而淬火后,需要进行低温回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零件的工艺路线一般如下:毛坯锻造(或轧材下料)一退火或正火一粗加工一调质一精加工一感应加热表而淬火一低温回火一磨削加工。
钢的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特点
钢的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特点
钢的表面淬火是对钢材表面进行加热,然后快速冷却,以达到增加钢材硬度的目的。
淬火的化学热处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淬火可以改变钢材的组织结构,使其成为马氏体。
在钢材变为马氏体的金相组织中,分散着碳化物和/或含硫化物。
这些碳化物/含硫化物的分散可以提高
钢材的硬度和耐磨性。
其次,淬火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
热处理的目的之一是增强材料的强度。
在淬火过程中,钢材的晶粒细化,强度得到提高。
此外,淬火还可以改善钢材的韧性。
虽然淬火可以显著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但热处理过程中,钢材的韧性相对较差。
因此,通过淬火以后的回火或其他处理,可以提高钢材的韧性,保持高强度的同时,不牺牲钢材的韧性。
综上所述,钢的表面淬火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热处理方式,它可以改善钢材的硬度、耐磨性、强度和韧性。
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的钢材进行淬火处理和回火等后续
处理,可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热处理简介
高温形变热处理
高温形变热处理:高温形变热处理是将钢 加热至Ac3以上,在稳定的奥氏体温度范 围内进行变形,然后进行淬火,使之发生 马氏体转变并回火至需要的性能。由于形 变温度远高于钢的再结晶温度,故应严格 控制变形后至淬火前(900 ℃ )的停留 时间,形变后要立即进行淬火冷却。
低温形变热处理
低温形变热处理:低温形变热处理是将钢 加热至奥氏体状态,迅速冷却至Ac1点以 下,Ms点以上过冷奥氏体亚稳定温度范围 内进行大量塑性变形,然后立即淬火并回 火至所需要的性能。低温形变热处理比高 温形变热处理具有更高的强化效果,而塑 性并不降低。
高温回火:回火温度约为500~650 ℃ , 回火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淬火和随后的 高温回火叫调质处理。经过调质处理后, 钢具有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
热处理工艺方法---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将工件快速加热到淬火温度,然 后迅速冷却,仅使表面层获得淬火组织的 热处理方法。
表面淬火分类:根据工件表面加热热源的 不同,表面淬火分为感应加热,火焰加 热,电接触加热,电解液加热以及激光 加热等。
/MachineBase/heattreat/technics/t0101.asp?a=2#时间
化学热处理分类:根据渗入元素的不同, 可分为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多元共 渗,渗硼,渗金属等等。 化学热处理作用:化学热处理后的钢件表 面可以获得比表面淬火所具有的更高的 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心部在具有 良好的塑性和韧性的同时,还可获得较 高的强度。
热处理工艺方法---形变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形变热处理是将塑性变形和 热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复合工艺。 形变热处理分类:形变热处理种类很多, 常用的主要有高温形变热处理和低温形变 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方法---回火
钢的热处理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热处理——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组织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特点:在固态下,只改变工件的组织,不改变形状和尺寸•目的:改善材料的使用、工艺性能•基本过程:加热→保温→冷却•分类:1、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2、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第一节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实际加热和冷却时的相变点:平衡时—— A1 A3 Acm加热时—— Ac1 Ac3 Accm冷却时—— Ar1 Ar3 Arcm一、奥氏体的形成加热工序的目的:得到奥氏体F + Fe3C → A结构体心复杂面心含碳量 0.0218 6.69 0.77共析钢奥氏体形成过程:1、形核(在 F / Fe3C相界面上形核)2、晶核长大(F→ A晶格重构,Fe3C溶解,C→ A中扩散)3、残余Fe3C溶解4、奥氏体均匀化保温工序的目的:得到成分均匀的奥氏体,消除内应力,促进扩散对亚共析钢: P + F → A + F → A对过共析钢: P + Fe3CⅡ→ A + Fe3CⅡ→ A二、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影响因素1、奥氏体晶粒度•晶粒度——晶粒大小的尺度。
•本质粗晶粒钢——长大倾向较大(Al脱氧)•本质粗晶粒钢——长大倾向较小(Mn,Si脱氧)2、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1)加热温度↑,保温时间↑→ A晶粒长大快(2)加热速度↑→ A晶粒细(3)加入合金元素→ A晶粒细(4)原始组织细→ A晶粒细第二节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冷却方式: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
45钢加热后,随冷却速度的增加,强度、硬度增加,但塑性、韧性降低。
冷却是热处理的关键,故必须研究奥氏体冷却过程的变化规律。
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1、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或TTT线)的建立•过冷奥氏体:在A1以下,未发生转变的不稳定奥氏体。
•孕育期——表示过冷A 的稳定程度•四个区域——奥氏体稳定区、过冷奥氏体区、转变产物区、转变区•三种转变类型:高温转变(A1~550℃):A → P中温转变(550~230℃):A → B低温转变(230℃以下):A → M2、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1)珠光体转变•珠光体组成:F 和 Fe3C 的机械混合物•形成特点:在固态下形核、长大是扩散型相变•形态:A1~650℃:珠光体 P 20HRc 片状650~600℃:索氏体 S(细P)…600~550℃:托氏体 T(极细P又称屈氏体)40HRc 球状—— Fe3C 呈球状•珠光体性能珠光体片越细→ HB↑,σb↑且δ↑,αk↑C%相同时,球状 P 比片状 P 相界面少→HB↓,σb↓,δ↑,αk↑(2)贝氏体转变•贝氏体组成:过饱和F 和碳化物的机械混合物•形成特点:在固态下形核、长大是半扩散型相变•形态:550~350℃:上贝氏体(B上)羽毛状组织塑性差40-45HRc 350℃~ Ms:下贝氏体(B下)针片状组织综合性能好45-50HRc过冷奥氏体在Ms点以下,A→M属连续冷却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热处理是只对工件表层进行热处理以改变其组织和性 能的热处理工艺,其中以表面淬火最为常用。 表面淬火不改变零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只改变表层的组 织,并且心部仍保留原来退火、正火或调质状态的组织。其目 的是使工件表层具有高硬度、耐磨性,而心部具有足够的强度 和韧性。 表面淬火后,一般需进行低温回火,以减少淬火应力和降 低脆性。 工业上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有感应淬火和火焰淬火。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淬火是指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件所产生的热效应,使 工件表层、局部或整体加热,并快速冷却的淬火工艺,见下图 所示。 当感应线圈中通以交流电时,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便 产生相同频率的感应电流,由于工件本身具有电阻,因而集中 于工件表面的电流可使表层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而工件的心
部温度仍接近室温。感应加 热后,采用水、乳化液或聚 乙烯醇水溶液喷射淬火(合 金钢浸油),淬火后进行180 -200℃低温回火,以降低淬 火应力,并保持高硬度和高 耐磨性。
感应电流透入工件表层的深度主要取决于交流电频率的高 低;频率越高,淬硬层深度越小。 由于电源频率不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分高频淬火、中频淬 火和工频淬火,此外还有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超音频感 应加热,它的频率为30~40 kHZ,适用硬化层略深于高频且要 求硬化层沿表面均匀分布的零件,例如中、小模数齿轮、链轮、 轴、机床导轨等。 生产中常用的电流频率与淬硬层深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钢的表面淬火 和化学热处理
王德春
六、钢的表面淬火
表面:硬度高,耐磨
心部:硬度低, 韧性高
在生产中,有很多零件是在磨擦、冲击和交变载荷作用下 工作,要求表面和心部具有不同的性能,一般是表面硬度高, 有较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而心部要求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表面和心部性能要求不同的零件实例
例如齿轮工作时表面接触应力大,摩擦严重,要求表层高硬 度,而齿轮心部通过轴传递动力、冲击力,即心部要求较高的塑 性和韧性。而低碳钢可满足心部要求,表面要求不能满足;高碳 钢可满足表面要求,心部要求不能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单从材料选择入手或采用普通热处理方法, 都不能满足其要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钢的表面淬火 (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2)钢的渗氮(氮化) 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化学热 处理工艺,又称氮化。 渗氮能使零件获得比渗碳更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以及提 高其耐腐蚀性和疲劳强度。 (1)气体氮化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气体渗氮。气体渗氮是将工件置于通有 氨气(NH3)的密闭炉内,加热到500~560℃,氨分解产生的 活性氮离子[N]被工件表面吸收,并逐渐向心部扩散,从而形成 渗氮层。渗氮层的深度一般为0.1~0.6mm。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热处理 录像4(钢的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氮化.rm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种类及应用
名称 频率
淬硬深度 (mm)
适用零件 淬硬层较薄的中、 小型零件,如小模 数齿轮、小的轴
承受较大载荷和磨 损零件,如大模数 齿轮、较大凸轮等 要求硬层深的大型 零件和钢材的穿透 加热,如轧辊、火 车车轮等
高频感应加热
100~500 kHZ
0.5~2.5中频感应加热1 Nhomakorabea10 kHZ
钢的形变热处理、喷丸热处理和冷处理 1、钢的形变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是把塑性变形(锻、轧等)和热处理工艺紧密结 合的一种热处理方法。由于它可以使钢同时受到形变强化和相变 强化,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另外,它还能大大 简化钢件生产流程,节省能源,因而受到愈来愈广泛的重视。 根据形变温度的高低,可分为中温形变热处理和高温形变热 处理两种。 2、喷丸处理 喷丸处理是利用高速喷射的沙丸或铁丸,对工件表面进行强 烈的冲击,使其表面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达到强化表面和改变表 面状态的一种工艺方法。喷丸的方法通常有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 两种。 喷丸主要目的是清除表面杂质。当较大铁件经过调质以后, 表面会附有厚度不一的氧化层,利用高速的硬质钢丸冲击表面。 可以在到理想的去杂效果。其原理和抛丸差不多。其主要作用是 去除零部件表面残余应力、除锈和提高金属表面的疲劳强度。
渗氮最常用的钢是38CrMoAl,渗氮前应进行调质处理。 因渗氮后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氮化物,渗氮层硬度高达 1000~1200HV,耐磨性好;渗氮温度低,工件变形小;渗氮层 存在压应力,耐疲劳性好;渗氮层致密,耐蚀性较好。所以, 渗氮主要用于耐磨性和精度要求高的精密零件、承受交变载荷 的重要零件及较高温度下工作的耐磨零件,如精密丝杠、镗床 主轴、汽轮机阀门、高精度传动齿轮、高速柴油机曲轴等。但 渗氮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渗氮层薄而脆,因而不宜承受集中 重载荷。 为克服渗氮工艺时间长、成本高等缺点,出现了碳氮共渗、 离子氮化等新方法。
3、热处理常用加热设备 热处理中常用的加热设备主要有加热炉、测温仪表、冷却设 备和硬度计等。其中加热炉有很多种,常用电阻炉和盐浴炉。 1)电阻炉 电阻炉是利用电流通过电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来加热工件。根 据加热的温度不同,可分为高温电阻炉、中温电阻炉和低温电阻 炉等。又根据形状不同分为箱式电阻炉和井式电阻炉等多种。这 种炉子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价格较低,主要用于中、小型零 件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其主要缺点是加热易氧 化、脱碳,是一种周期性作业炉,生产率低。 2)盐溶炉 盐浴炉是用熔融盐作为加热介质(即工件放入熔融的盐中 加热)的加热炉。使用较多的是电极式盐浴炉和外热式盐浴炉。 盐浴炉常用的盐为氯化钡、氯化钠、硝酸钾和硝酸钠。由于工件 加热是在熔融盐中进行,与空气隔开,工件的氧化、脱碳少,加 热质量高,且加热速度快而均匀。盐浴炉常用于小型零件及工、 模具的淬火和回火。
(2)离子氮化 离子氮化是将工件放在低于一个大气压的真空容器内,通 入氨气或氮、氢混合气体,以真空容器为阳极,工件为阴极, 在两极间加直流高压,迫使电离后的氮正离子高速冲击工件 (阴极)使其渗入工件表面,并向内扩散形成氮化层。 离子氮化优点是氮化时间短,仅为气体氮化的1/2~ 1/3, 易于控制操作,氮化层质量好,脆性低一些。此外,省电、省 气、无公害。缺点是工件形状复杂或截面相差悬殊时,由于温 度均匀性不够,很难达到同一硬度和渗层深度。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热处理录 像4(钢的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离子氮化.rm
解的有机液体(如煤油、丙酮等),保温一段时间,渗碳气体 或有机液体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活性碳原子,活性碳原子逐渐滲 入工件表面,并向心部扩散,形成一定深度的渗碳层。渗碳层 深度可通过控制保温时间来达到,一般为0.5~2.5mm。
井式渗碳炉
第1章 机械工程材料
工件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最终表层为细小片 状的回火高碳马氏体及少量的渗碳体,这样表面可获得高的硬 度(60~64HRC)、耐磨性及疲劳强度;而心部组织取决于 钢的淬透性,一般低碳钢心部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硬度为 110~150HBS,低合金钢(20CrMnTi钢)通常心部组织为回 火低碳马氏体和少量铁素体,硬度为35~45HRC,具有较高 的强韧性和塑性。 气体渗碳的渗碳层质量高,渗碳过程易于控制,生产率 高,劳动条件好,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适于成批或大量 生产。主要用于受磨损和较大冲击载荷的零件,如齿轮、活塞 销、凸轮、轴类等。
七、钢的化学热处理简介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入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加热并保 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 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其特点是既改变工件表面层的组织, 又改变化学成分。它可比表面淬火获得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和 疲劳强度,并可提高工件表层的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 各种化学热处理都是由以下三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1)分解: 由介质中分解出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 2)吸收:工件表面对活性原子进行吸收。吸收的方式有两种, 即活性原子由钢的表面进入铁的晶格形成固溶体,或与钢中的 某种元素形成化合物。 3)扩散:已被工件表面吸收的原子,在一定温度下,由表面往 里迁移,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 化学热处理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渗碳、氮化、碳氮共 渗、渗硼、渗铬、渗铝等。
(3)钢的碳氮共渗 分气体碳氮共渗和气体氮碳共渗 ①、气体碳氮共渗 在一定温度下同时将碳、氮渗入工件表层奥氏体中,并以 渗碳为主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碳氮共渗。 由于共渗温度( 850℃~ 880℃)较高,它是以渗碳为主的 碳氮共渗过程,因此处理后要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共渗深度 一般为0.3~0.8mm。 气体碳氮共渗所用的钢大多为低碳钢或中碳钢和合金钢。 气体碳氮共渗与渗碳相比,处理温度低且便于直接淬火, 因而变形小,共渗速度快、时间短、生产率高、耐磨性高。 ②、气体氮碳共渗 工件表面渗入氮和碳,并以渗氮为主的化学热处理,称为 氮碳共渗。常用的共渗温度为560℃~ 570℃,由于共渗温度较 低,共渗1~3h,渗层可达0.03~0.02mm,又称低温碳氮共渗。 与气体氮化相比,渗层硬度较低,故又称软氮化。
3)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 电接触表面淬火可显著提高工件表面的耐磨性和抗擦伤能 力。设备及工艺简单易行,硬化层薄,一般为0.15~0.35mm。 适用于表面形状简单的零件,目前广泛用于机床导轨、汽缸套 等表面淬火。 4)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这种表面淬火方法是用激光束扫描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迅 速加热到钢的临界点以上,而当激光束离开工件表面时,由于 基体金属的大量吸热,使表面获得急速冷却而自淬火,故无需 冷却介质。特点如下: 激光淬火硬化层深度与宽度一般为:深度<0.75mm,宽度小 于1.2mm。 激光淬火后表层可获得极细马氏体组织,硬度高且耐磨性好。 激光淬火能对形状复杂,特别是某些部位用其它表面淬火方 法极难处理的(如拐角、沟槽、盲孔底部或深孔)工件。
3~10
工频感应加热
50HZ
10~20
感应加热速度极快,时间很短仅为几秒钟,加热淬火有 如下特点: 表面性能好,硬度比普通淬火高2HRC~3HRC。疲劳强度较高, 一般工件可提高20%~30%; 工件表面质量高,不易氧化脱碳,淬火变形小; 淬硬层深度易于控制,操作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率高。 感应加热淬火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为: 下料-----锻造-----调质或正火------切削加工----感应加热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