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侦查讯问方法

合集下载

侦察取证中的讯问技巧

侦察取证中的讯问技巧

侦察取证中的讯问技巧摘要讯问,是侦查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通过讯问可以进一步了解案情,掌握线索,收集更充分可靠的证据,为完成侦查工作任务打下基础。

讯问成功与否,与发问用语、发问方式、讯问时机的掌握有着必然联系。

在侦查取证的过程中,侦查人员的一句话可以成一案,也可以败一案,甚至可以挖一串、破一片,这足可以说明讯问的语言技巧的重要性。

讯问技巧,是指在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根据事先拟定的讯问策略,运动语言学的规则和逻辑学原理,向被查对象口头提出问题了解情况的具体法。

发问是讯问语言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发问方法的正确选择,对讯问活动的顺利推进,完成讯问任务、扩大侦查成果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讯问;技巧;口供证据;侦查人员侦察取证中的讯问技巧讯问是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经常、普遍进行的一种重要的侦查行为。

在侦察取证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之一,它对于及时地侦破案件、准确的起诉、指控和定罪量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口供证据的重要性是为司法人员所共知的,其在刑事证据体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侦查人员对犯罪的嫌疑人和被告人成功的讯问,得到其真实和全面的供述,尤其显得重要。

一般来说,讯问对象真实和全面的供述,是侦查人员查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它对于侦破案件、了解案情全貌及作案细节,特别是收集获取其他证据的线索和审查印证其他证据,以形成确实充分的证据体系,都有重要作用。

有鉴于此,本人对犯罪成功讯问的阶段性进行了浅显的探索,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总结为五个阶段,在此做一探讨。

第一阶段:讯问前的“准备”阶段取证目的要明确。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讯问前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我们如果将一次成功的讯问比作一栋楼,那么,准备工作就是它的地基。

准备工作的标准是“知己知彼”,达到这样的标准才能“百战不殆”。

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讯问对象的个人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经历、个人性格、爱好、家庭关系好坏、人缘好坏、工作环境、作案原因、涉嫌罪名等。

讯问方法

讯问方法
吴鸿飞缓和了口气说:“当然,我看这也不像你自己 的主意。可能是别人让你干的。反正也没造成啥恶果, 只要你把事儿说清楚,就没你啥事儿!”
大老包坐在椅子上,歪着头,眯着眼睛看着窗外的夕 阳。看他那神态,大有一直坐到新年的劲头!
吴鸿飞冷笑了两声,说:“老太太吃粘糕——闷上了! 包庆福,别以为你不说话,就能有啥好果子吃!我告 诉你,就是你一句话不说,我也能查清你的底细!你 也不寻思寻思,我是干啥吃的!”
13
(四)讯问的规则
讯问主体 讯问时限 个别讯问 问前告知 合法讯问 讯问的记录(笔录、录音、录像) 讯问笔录的审核(签名、盖章)
14
二、讯问方法的法治化
犯罪嫌疑人应否享有审 讯沉默权?
犯罪嫌疑人应否享有讯 问时会见律师权(律师 在场权)?
15
沉默权与会见律师权问题
您开玩笑? (1990) 认真研讨
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强 迫做反对自己的证人。
18
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 (Miranda V. Arizona)
1963年3月,厄 尼斯多·米兰达被 指控犯有持枪劫 持并强奸女青年 罪;
先辨认,后审讯;
法院判决有罪, 刑罚为20-30年监 禁。
19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定
196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一并审理米兰达 等四个同类案件,推翻原判,并确立了“米 兰达告知规则”。
(2000)
16
沉默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the right to silence)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特免权 the privilege against compulsory self-incrimination
17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
No person …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狱内侦查学教学大纲

狱内侦查学教学大纲

《狱内侦查学》教学大纲狱内侦查学学时:3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狱内侦查学》课程是监狱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更是我院刑事执行专业的支柱课程。

《狱内侦查学》课程是专门研究在监禁场所中如何有效地开展预防和侦破又犯罪案件的一门学科。

该课程既注重理论教学,又突出狱内侦查的程序和技能,是一门具有理论基础的实践课程。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十分注重技能培养的实践性课程,所以学习本课程应当既重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又重视这些理论与知识的实际应用,特别要注意狱内侦查的程序性规定和相关技术性要领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演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突出该学科的操作性和技术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1.狱内侦查的概念,狱内侦查权的由来和内容;狱内侦查工作的构成及其方针政策和运作要点;有关在狱内侦查中如何保护罪犯人权等问题;2.有关控制和防范狱内又犯罪的发生;狱内情报信息工作;狱内突发事件紧急处置方面的问题。

3.有关狱内侦查程序、犯罪现场勘验、询问和讯问以及其他狱内侦查措施的问题;4.有关狱内逃跑案件、狱内暴力案件、狱内盗窃案件、狱内破坏案件和其他狱内常见案件的特点和侦查要点。

教学难点有:1. 狱内侦查权的由来和内容;2. 狱内侦查工作的构成及其方针政策和运作要点;3. 狱内情报信息工作;4. 狱内突发事件紧急处置方面的问题;5. 狱内逃跑案的特点和侦查要点。

五、课程考核闭卷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孙延庆主编,《狱内侦查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七、教学内容总论第一章狱内侦查概论1.教学内容第一章狱内侦查学概论第一节狱内侦查学概述一、狱内侦查学的概念二、狱内侦查学的学科性质三、狱内侦查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节狱内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狱内犯罪活动二、研究狱内侦查活动三、研究狱内犯罪预防第三节狱内侦查学的学科体系一、狱内侦查理论二、狱内犯罪防控三、狱内侦查方法四、狱内案件侦查第四节狱内侦查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法二、阐释研究法三、比较分析法四、研究分析法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狱内侦查学的基本涵义、学科属性;了解和掌握狱内侦查学的学科体系;了解狱内侦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1991.04.08•【文号】高检发[1991]第23号•【施行日期】1991.04.08•【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检察机关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10年11月19日,实施日期:2010年11月19日)废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1991年4月8日高检发<1991>第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工作细则(试行)》,已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二次会议通过,决定印发各地试行。

在试行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望及时函告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

附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工作细则(试行)(1991年4月2日第七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第六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通则第二章管辖第三章强制措施第一节拘传第二节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第三节拘留第四节逮捕第四章立案第五章侦查第一节讯问被告人第二节询问证人第三节搜查第四节勘验、检查、调取、扣押物证和书证第五节鉴定、辨认第六节检验会计资料第七节通缉第八节追缴赃款赃物第九节侦查终结第六章附则第一章通则第一条为了明确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的职责权限,规范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程序,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打击犯罪活动,促进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

人民检察院的反贪污贿赂部门是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专门机构,负责对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立案、侦查工作。

第三条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立案、侦查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立案、侦查工作。

侦查讯问考试重点

侦查讯问考试重点

第一章一、侦查讯问的概念侦查讯问是指在侦查阶段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进行提问和审查的一项侦查措施。

是侦查破案的基本活动之一,也是刑事案件的必经法律程序。

二、侦查讯问的特点侦查讯问作为法定的侦查措施之一,与其他侦查措施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一) 强制性(二) 直接性(三) 冲突性(四) 时限性(五) 针对性三、侦查讯问与司法讯问、治安讯问、盘问的区别(一) 性质不同不同的讯问或盘问所针对的案件性质也有所不同。

(二) 主体不同侦查讯问的主体是享有侦查权的侦查机关或部门,司法讯问的主体是享有讯问权力的司法机关,盘问、治安讯问的主体是公安机关。

(三) 对象不同侦查讯问的对象主要是犯罪嫌疑人;司法讯问的对象主要是被告人;治安讯问的对象是治安违法行为人;盘问的对象是有现行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

(四) 时限不同侦查讯问在侦查期限内都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对于拘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 24 小时内进行。

司法讯问是司法机关在起诉和审判期间可以对被告人进行。

盘问应当在 24 小时以内,最长 48 小时,治安讯问一般为 8 小时。

(五) 法律依据不同侦查讯问和司法讯问的法律依据是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盘问的法律依据是《人民警察法》,治安讯问的法律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法》。

四、侦查讯问原则一实事求是原则(一)坚持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坚持真理,秉公执法二重证据原则(一)严格依法讯问(二)证据在刑事诉讼中至关重要(三)处理好口供和其他证据之间的关系三重调查研究原则在讯问中严禁坐堂问供,侦查的线索和证据仅仅依靠口供是不符合认识事物规律的,要进行必要的调查。

四严禁逼供信原则逼供信是侦查讯问人员以非法手段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并对其供述相信,作出错误处理的一种非法讯问方式。

非法手段包括:肉刑、变相肉刑、体罚和变相体罚、引供、诱供、指供。

严禁逼供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 严格依法办案(二) 不断学习业务,提高侦查讯问水平(三) 加强领导,严肃法纪五、对讯问人员的要求(一)身份要求讯问人员必须是侦查人员,其他人员没有讯问权利。

第五章 侦查强制性措施 第一节 拘传 一、拘传的概念 拘传是指.

第五章 侦查强制性措施 第一节 拘传 一、拘传的概念 拘传是指.

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法责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处或指 定的居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监视居住适用的条件 三、监视居住适用的程序
(一)监视居住的决定 (二)监视居住的执行 (三)监视居住的解除和变更 (四)监视居住的期限
(五)监视居住的特别程序
第四节 刑事拘留
一、刑事拘留的概念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等侦查机关在紧急情 况下对现行犯或者重大犯罪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性剥夺其 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刑事拘留适用的条件
(一)适用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重大犯罪嫌疑分子。 (二)适用的情况必须是紧急情况。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第五章
第一节 拘传
一、拘传的概念
侦查强制性措施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专门机关 依法强制未被拘留或者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接受 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二、拘传的适用条件 通常情况下,适用拘传是为了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 过讯问获得有关案件信息。拘传适用的对象都是未被拘留、 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关于拘传适用的条件和情形,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公安机 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对需要拘传的犯罪嫌疑人进行拘传;或 者对经过传唤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进行拘传。
二、继续盘问的适用对象
(一)被害人、证人控告或者指认其有犯罪行为的; (二)有正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行为嫌疑的; (三)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且身份不明的; (四)携带的物品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的赃物的。 因此,继续盘问的适用对象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违反治安管 理的嫌疑人员。人民警察在适用继续盘问措施时,只能对 上述“四种人”采用,否则,就是滥用继续盘问权。

侦查讯问策略与技巧

侦查讯问策略与技巧

侦查讯问策略与技巧侦查讯问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技巧来获取犯罪嫌疑人或相关人员的信息和证据。

正确的侦查讯问策略和技巧对于提高侦查工作的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侦查讯问策略和技巧:一、建立信任关系建立信任关系是成功讯问的基础。

侦查人员要尽量让被讯问者感到自己是一个有权威和可信赖的人,并且能够保证他们的言行不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二、选择合适的讯问环境讯问环境对于成功获取信息非常重要。

侦查人员应该选择一个安全、无外界干扰、保密性好的环境进行讯问。

同时,环境的温度、照明、气氛等也要舒适,以促进被讯问者的开放和配合。

三、有效运用沉默沉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讯问技巧。

当被讯问者对一些问题回答不确定、含糊或模糊时,侦查人员可以选择保持沉默,引导被讯问者继续表述,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四、创造压力和焦虑有时候,为了让被讯问者透露真相,侦查人员可以创造一些压力和焦虑。

例如,暗示证据已经非常充分,可以迫使被讯问者透露更多信息。

但是要注意,创造的压力和焦虑不能过度,以免让被讯问者产生逃避的心理。

五、采用开放式提问在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应该尽量使用开放式提问,让被讯问者进行自由表述。

开放式提问可以帮助侦查人员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不受限于简单的“是”或“否”的回答。

六、提供选择题有时候,为了更精确地获取目标信息,可以采用提供选择题的方式。

例如,“是A还是B?”、“是昨天晚上还是今天早上?”这样的问题可以迫使被讯问者在两个选项中选择,并通过回答揭示真相。

七、倾听和观察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要注重倾听和观察,通过被讯问者的言语、姿态、表情、语气等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倾听和观察可以帮助侦查人员察觉到被讯问者可能隐藏的信息,并根据观察到的细节进行深入讯问。

八、针对性追问和碎片化提问在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可以根据被讯问者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的追问,进一步细化和深化问题,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此外,碎片化提问也是一种有效的技巧,可以将一个问题拆分为几个部分,逐步获取被讯问者的回答。

侦查讯问技巧与典型案例

侦查讯问技巧与典型案例

侦查讯问技巧与典型案例讯问是公安机关在侦查活动中经常、普遍进行的一种重要的侦查行为,恰当的运用侦查讯问手段可以提高各种案件的办案效率,这就对侦查讯问的策略性和技巧性提出了高要求。

侦查讯问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具有鲜明的特性,它必须在遵循侦查讯问活动的特殊规律上,使讯问言语具有极强的策略性和技巧性,以充分了解案情线索,掌握更充足的证据,推进侦查工作的进展。

一、侦查讯问的作用侦查讯问是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典型的刑事侦查手段,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案件的侦破和办案中,侦查人员要善于熟练应用侦查讯问的谋略和方法,以提高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效果。

就言语而言,讯问言语可对被询问人产生极大的心理影响,极为重要,运用得当可以加快案件的审查,运用不当则会引起当事人的抵触和反感。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禁止非法取证的行为,认为欺骗、威胁、引诱的讯问方法会导致虚假口供,不恰当的侦查询问谋略和方法,将会导致违法的取证行为并影响到证据的效力,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也为了更好的指导侦查工作开展,必须要注重侦查讯问中的策略和技巧。

二、侦查讯问的过程和策略1、讯问前,做好准备,理清思路在讯问之前,应该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并理好思路,也是利于侦查讯问中的谋略计划的制定。

首先了解被讯问人的个人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经历、个人性格、爱好、家庭关系好坏、人缘好坏、工作环境、作案原因、涉嫌罪名等。

根据被讯问人的性格和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语气。

其次对于整个案情要很熟悉,了解被讯问人与本案关系,有目的性的去讯问一些情况和问题。

再者现有的证据情况,包括工作人员已掌握的证据,这些证据哪些可以印证,哪些不可以印证,哪些是需要通过讯问才可以得以解决的。

大概是在汽年之前一房高校社八的反思“余样林案”的掰讨会上,作者曾说:如果我们现行司法运作的就制不改变,?格依法司法的质念不确立,可能L成司法违法的就制因素不努J予以消除,球怕法律非常完善,类似“余祥林冠案”的案件在今后还会不断出现..平心而论,我们的内心是不希望看到悲剧重演的.仙不幸的是,冤案还在发生.近日经山媒体层光的河南“赵作海案”,被告人被以故盘杀人罪终审判处“死缓”并获得高级人民法院的复核.而在他服刑11年后,“死者”i该案中的被害人)竟然又奇迹段地“复生”了m人们虽然关切着冤终当事人的蜕逝,也急切地想知道乓舔案情的细节,但我觉得,不幸的案件当事人虽然各有不同,个案情节也会千差万别,但冤案形成的机理或许始终如,那就是:虽然我们的法律特划是刑事诉讼法早已发生了变化和像.收,但不少司法者的则事法治观念却并没有与法同行、与时惧进,我们刑事司法的实际运行机制父化不大、甚至依然故我。

行政法考题!民警资格考试题!侦查讯问!教授整理!!!

行政法考题!民警资格考试题!侦查讯问!教授整理!!!

一、单项选择练习题:1.侦查讯问对象在讯问阶段中的诉讼义务包括()A拒绝回答与案件无关的问题 B伪造证据 C隐匿毁灭证据 D在相关的文书上签名2.非法讯问不包括()A刑讯逼供B诱供C指事问供D暗示证据3.侦查讯问主体的职责包括()A对案件的事实负责 B对受理案件性质的认定负责 C对犯罪嫌疑人生命负责D对公诉的结果负责4.5.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所享有的权利是:A 自我辩护权B 回避权 C聘请律师权 D 控告权6.7.8.侦查讯问人员不享有下列哪项职权()A 有权依法确定讯问和地点B 有权对与案件无关的任何问题进行讯问C 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思路在讯问中采用各种谋略、方法进行讯问D 有权拒绝接受领导的不当批示9.10.侦查人员在讯问中,除对与犯罪有关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事、物查清外,还应当问清()A 犯罪事实B 动机和目的C 手段D 以上都是11.《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负责A检察机关 B公安机关 C法院 D监狱管理部门12.13.14.侦查讯问的特征不包括( )A直接性B间接性C冲突性D强制性15根据《侦查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不得少于( )A两人B三人C二至三人D随意16.讯问中,出现下列何种情形侦查员不需要回避( )A 担任了本案的证人B 曾经与犯罪嫌疑人有过私人借贷纠纷C 曾经处理过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有前科)D 接受了犯罪嫌疑人家属请客送礼17.18.神情呆滞,话少,有时会流泪、唉叹,通常是何种犯罪嫌疑人的表现( )A 畏罪者B 侥幸者C 对立者D 悲观者19.在已经掌握了充分确凿的证据材料,犯罪事实情节比较清楚而犯罪嫌疑人犹豫不决或拒不供认,在讯问时一般采用何种的讯问策略( )A 迂回渐进B 利用同伙矛盾C 重点突破D 分析讯问20.第一次讯问中通常包括这样几个阶段,①告知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和义务②问清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③向犯罪嫌疑人提出与犯罪有关的问题④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听取有罪供述和无罪的辩解⑤适时结束讯问,并为续审做好铺垫对上述过程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①③④⑤C ②①④③⑤D ①②③④⑤21.侦查讯问主体的资格不包括( )A必须是侦查人员B是不应回避的侦查人员C胜任本案审讯的侦查员D高素质的警察22、侦查讯问对象在讯问阶段中的诉讼义务没有()A回答讯问人员的回答 B不得伪造证据C隐匿毁灭证据 D在相关的文书上签名23.侦查讯问人员无权对()犯罪嫌疑人使用警械、武器或其他约束性措施A行凶B逃跑C自杀的D闭口不言的24、迂回的讯问策略特点不包括()A由浅入深 B由表及里 C循序渐进 D循序迂回252627.语言吞吐、推脱,坐立不安,手足乱动,通常是何种犯罪嫌疑人的表现( )A 畏罪者B 侥幸者C 对立者D 悲观者28、侦查讯问人员不享有下列哪项职权()A 有权依法确定讯问和地点B 有权对与案件有关的任何问题进行讯问C 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思路在讯问中采用各种谋略、方法进行讯问D 有权拒绝接受领导的批示29.无罪者的语言表现不包括( )A 简单否认 B极力回避案情 C多方论证 D 不离案情21、侦查人员在讯问中,除对与犯罪有关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事、物查清外,还应当问清:( )A 犯罪事实B 动机和目的C 手段D 以上都是31.侦查讯问人员无权对()犯罪嫌疑人使用警械、武器或其他约束性措施A行凶 B逃跑 C自杀的 D闭口不言的32.侦查讯问对象在讯问阶段中的诉讼义务包括()A拒绝回答与案件无关的问题 B伪造证据 C隐匿毁灭证据 D在相关的文书上签名33.34.刑讯逼供的内容不包括()1连续追讯2肉刑3指名指事4诱供35.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所享有的权利是:A 自我辩护权B 回避权 C聘请律师权 D 控告权36.侦查讯问的方法不包括A说服教育 B使用证据 C利用矛盾 D变相肉刑37.侦查讯问主体的职责包括()A对案件的事实负责 B对受理案件性质的认定负责 C对犯罪嫌疑人生命负责D对公诉的结果负责38. “易地讯问”是运用了无声语言中的:A 身体语言B 环境语言C 身份语言D 物体语言39.经传唤、拘传的犯罪嫌疑人,讯问时间应控制在多长时间以内。

侦查人员应当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

侦查人员应当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

In life, if someone gives help, it is lucky, and if no one gives help, it is destin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侦查人员应当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导读:1、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不是有犯罪行为,让他说出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犯罪嫌疑人提出问题。

2、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告知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

3、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将这种情况记录笔录。

4、讯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

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

将一个人按照不同的阶段进行区分,称呼的改变是为了保护他们的权利,保障人权。

在刑事诉讼阶段,是犯罪嫌疑人权利最容易被侵犯的时间,这一个阶段犯罪嫌疑人会被接受调查,会被限制人身自由,就会更加急切的需要严格的程序保障权利,限制司法工作人员的权利,防止他们滥用职权。

在讯问犯罪嫌疑人阶段,应该是犯罪嫌疑人权利最容易被侵犯的阶段了,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针对这一阶段的特点,严格规定了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侦查人员应当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1、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不是有犯罪行为,让他说出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犯罪嫌疑人提出问题。

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

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2、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告知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

3、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将这种情况记录笔录。

4、讯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

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

犯罪嫌疑人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和方法有哪些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和方法有哪些

讯问犯罪嫌疑⼈的程序和⽅法有哪些(⼀)讯问犯罪嫌疑⼈的概念和意义讯问犯罪嫌疑⼈,是指侦查⼈员依照法定程序以⾔词⽅式向犯罪嫌疑⼈查问案件事实的⼀种侦查⾏为。

讯问犯罪嫌疑⼈,⼀⽅⾯有利于查明犯罪事实,扩⼤收集证据的线索,发现新的犯罪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分⼦;另⼀⽅⾯可以通过听取犯罪嫌疑⼈的申辩,保证⽆罪的⼈和其他依法不应追究的⼈不受刑事追究。

(⼆)讯问犯罪嫌疑⼈的程序和⽅法1.讯问犯罪嫌疑⼈必须由公安机关或者⼈民检察院的侦查⼈员负责进⾏。

为了提⾼讯问效率,保证讯问质量,防⽌违法乱纪,确保讯问安全,讯问的时候,侦查⼈员不得少于2⼈。

2.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讯问,但是应当出⽰公安机关或者⼈民检察院的证明⽂件。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

对于已经被拘留或者逮捕的犯罪嫌疑⼈,应当在拘留或者逮捕后的24⼩时以内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或者逮捕的时候,必须⽴即释放。

3.侦查⼈员在讯问犯罪嫌疑⼈的时候,应当⾸先讯问犯罪嫌疑⼈是否有犯罪⾏为。

如果犯罪嫌疑⼈承认有犯罪⾏为,即让其陈述有罪的情节;如果犯罪嫌疑⼈否认有犯罪事实,则让其陈述⽆罪的辩解,然后根据其陈述,向犯罪嫌疑⼈提出问题。

犯罪嫌疑⼈对侦查⼈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

但是对与本案⽆关的问题,有权拒绝回答。

是否与本案⽆关,应以是否对查明本案的全部事实情节,即时间、地点、⽅法、⼿段、动机、⽬的、作案⼈的情况等有实际意义或证据价值为准。

4.讯问聋、哑犯罪嫌疑⼈,应当有通晓聋、哑⼿势的⼈参加,并且将这种情况记⼊笔录。

讯问未成年的犯罪嫌疑⼈,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到场。

如果犯罪嫌疑⼈不通晓当地通⽤的语⾔⽂字,应当为其翻译。

5.讯问犯罪嫌疑⼈应当制作讯问笔录。

笔录应当如实记载提问、回答和其他在场⼈的情况。

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的,应当向他宣读。

侦查询问技巧

侦查询问技巧

侦查询问技巧《说说侦查询问那些事儿》嘿,咱今儿来聊聊侦查询问技巧,这可是个相当有趣又特别重要的事儿!想象一下,你是个侦探,面对嫌疑犯或者证人,就像是在解开一个超级复杂的谜题。

这可不是随便问问那么简单,这里面的技巧啊,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首先呢,你得有个好态度。

别一脸凶巴巴的,让人一看就害怕,那人家还能好好说话吗?得像个亲切的老邻居一样,让对方放松下来,这样才能打开话匣子嘛!比如说,你可以笑眯眯地开场:“嘿,老兄,咱就是随便聊聊天,别紧张哈!”这种轻松的氛围会让对方觉得,诶,也许这没那么可怕。

然后呢,得学会倾听。

别对方还没说两句呢,你就噼里啪啦地打断。

让人家把话说完,哪怕中间有点啰嗦,有点跑题,也别急着打断,说不定那看似无关紧要的话里就藏着关键线索呢!就像挖宝藏,得慢慢来,可别一锄头下去把宝贝给砸坏了。

观察也是超级重要的一点!对方说话的时候,眼神、表情、小动作,这些都可能泄露出重要信息。

假如他说话的时候眼神飘忽不定,说不定就在说谎呢!或者他老是不自觉地摸鼻子,这也可能有文章哦!就像看电视剧,那些特务老是有一些小细节出卖他们。

提问的时候要有技巧,别一个劲地问“是不是”“对不对”。

那样容易让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说不定还不小心就掉进你的陷阱里了呢!要多问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对方尽情地说,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信息。

有时候还得学会装傻。

别表现得自己啥都懂,偶尔装装傻,让对方觉得自己比你聪明,他就会得意忘形,说不定就把不该说的都说出来了。

比如说:“哎呀,这个我不太懂呢,你来给我解释解释嘛!”这样对方可能就会滔滔不绝啦。

侦查询问真的就像玩游戏一样,有策略,有技巧。

掌握好了这些,你就能像个真正的侦探大师一样,从那些话语中找出真相的线索!哈哈,是不是感觉特别酷呢!当然啦,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感受和见解,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说不定能发现更多有趣的门道呢!让我们一起在这侦探的世界里尽情探索吧!。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Syllabus of Interrogation花涛主编(54学时)(本科侦查学专业)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二〇〇六年六月《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侦查讯问学》是侦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本科院校侦查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根据公安部颁布的公安院校侦查学专业教学计划及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公安工作和公安教学工作的实际,制订本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侦查讯问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侦查讯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明确侦查讯问的意义、目的和任务;掌握侦查讯问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掌握侦查讯问的基本技能;具备讯问的能力和制作相关文书、讯问笔录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适用于本科侦查学专业。

三、课程类别:本科专业课程。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侦查讯问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课堂讲授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的关系,并结合讲授内容组织学生模拟审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精讲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面,精选讲授内容,对实践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侦查讯问工作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规范要讲深讲透,对那些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内容,则应采取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并有目的地指定精选的参考材料,使学生全面地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多种形式教学的原则。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选用讲授、实验、讨论、模拟演练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学目的。

(四)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应加强案例教学、模拟审讯等实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缩短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时间。

讯问学-组织实施——讯问学课件PPT

讯问学-组织实施——讯问学课件PPT
4.讯问时正面观察分析。
五、选择讯问突破口
1、从案件事实和情节中选择突破口。 2、从犯罪嫌疑人心理弱点中选择突破口。 3、从共同犯罪嫌疑人中选择突破口。
案例分析
案件:陆生雄、廖日青等5名犯罪嫌疑人抢劫案 案发时间:某年9月 案发地点:珠海市拱北银海新村 深挖策略: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 突破口选择:犯罪嫌疑人廖日青 选择原因:骨干分子 、畏罪、怕处于极刑 、思
美女
二、研究案件材料 基本内容
基本情况 侦破情况 嫌疑人情况 证据材料
二、研究案件材料
(一)研究案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发案时间、发 案地点、犯罪现场、被害人(事主)情况。
(二)研究侦查破案情况 (三)研究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基本情况、受教
育程度、经历、社会关系、性格、案发前后表现 等。 (四)研究证据材料。
(七)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提出条件怎么回答 在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可能从哪些方面提出条 件,怎回答。犯罪嫌疑人提出的条件,在法律范围 内的怎么答复,在法律范围外的怎么答复;提出的 条件,侦查人员能够满足的怎么答复,不能满足的 怎么答复等。
(八)讯问中出现僵持局面怎么办 在讯问过程中出现了僵持局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打 破僵局,用什么办法变被动为主动,讯问无法进行 下去,采取什么办法结束讯问等。
第五章 侦查讯问的组织 实施
海上执法教研室 单培
第一节 侦查讯问的准备 第二节 第一次讯问 第三节 续审 第四节 结束审 第五节 笔录制作
第一节侦查讯问前的准备细节 Nhomakorabea决定
一、组织讯问力量
成败
二、研究案件材料
三、研究犯罪嫌疑人心理
四、选择讯问场所 ——严肃、安全、保密
五、选择讯问突破口
讯问

公安大学侦查讯问学考试大纲

公安大学侦查讯问学考试大纲

《侦查讯问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侦查讯问的概念和意义一、侦查讯问的概念二、侦查讯问的法律特点三、侦查讯问的意义第二节侦查讯问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一、侦查讯问学的概念二、侦查讯问学的研究对象三、侦查讯问学的研究方式第三节侦查讯问学的学科体系侦查讯问学的学科体系要紧由五部份组成,即侦查讯问学的一样理论、侦查讯问的法律、侦查讯问的机制、侦查讯问的一样策略和方式及各类案件的讯问策略和方式。

第二章侦查讯问的特点、任务和大体原那么:第一节侦查讯问的特点一、目的性二、冲突性三、信息性四、侦查人员思维的多结构性五、法律标准性第二节侦查讯问的任务一、获取真实供词,审核和搜集证据二、发觉同案犯和其他犯法和他人的犯法线索三、澄清犯法嫌疑,排除无辜四、对有罪犯法嫌疑人进行认罪服法,改恶从善的教育五、研究犯法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总结讯问的体会和教训第三节侦查讯问的大体原那么侦查讯问的大体原那么,是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指导侦查人员进行讯问活动的大体准那么。

一、合法原那么二、重证据、不轻信供词原那么三、从案件实际情形动身,讯问和调查相结合原那么四、保守侦查秘密原那么五、保障犯法嫌疑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第三章保障犯法嫌疑人合法权利第一节犯法嫌疑人的诉讼权利与保障一、自我辩护权二、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忙权三、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权四、控诉权五、要求回避权六、利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权七、明白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和申请补充鉴定或从头鉴定权八、被羁押的犯法嫌疑人有申请取保候审权九、查对讯问笔录权十、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犯法嫌疑人同意讯问时,侦查人员能够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第二节犯法嫌疑人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忙一、侦查时期犯法嫌疑人聘请律师的意义二、侦查时期律师提供法律帮忙的业务范围三、侦查人员对犯法嫌疑人聘请律师的告知四、侦查时期犯法嫌疑人聘请律师的程序五、侦查时期律师会面犯法嫌疑人六、律师代为取保候审第三节“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一、确立“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意义及其合理性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含义三、正确执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切实保障政策兑现第四节刑讯逼供的缘故和制止方法一、刑讯逼供的概念二、刑讯逼供缘故三、刑讯逼供的危害四、制止刑讯逼供的方式第四章侦查讯问的保证第一节讯问中的侦查人员的职业素养及其培育一、侦查讯问人员的职业素养(一)政治素养要求(二)文化素养要求(三)业务素养要求(四)心理素养要求二、侦查讯问人员的消极心理及其成因三、侦查讯问人员优良品质的培育第二节侦查讯问的组织一、选配侦查讯问人员的因素二、侦查讯问的组成人员三、讯问的组织形式第三节侦查讯问的指挥一、侦查讯问指挥的意义二、指挥人员的条件和指挥讯问的原那么三、讯问指挥的方式和方式第四节侦查讯问的场所一、选择讯问场所的因素二、讯问场所三、讯问室的布置第五节讯问期间的平安一、防范事项二、平安方法第五章犯法嫌疑人心理第一节犯法嫌疑人心理的特点和研究意义一、犯法嫌疑人心理的特点二、研究犯法嫌疑人心理的意义第二节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一、供述障碍(一)畏罪(二)侥幸(三)抵触(四)戒备(五)悲观二、供述动机(一)犯法嫌疑人的供述动机(二)供述动机形成的进程第三节犯法嫌疑人的行为表征一、语言反映的评断二、非语言反映的评断(一)与侦查人员目光接触的程度(二)脸部生理现象(三)犯法嫌疑人躯体姿势的转变三、情绪反映的评断四、可能致使错误说明行为表征的因素第四节犯法嫌疑人的反讯问手法一、反讯问的概念和特点二、常见的反讯问手法(一)抵赖抵赖(二)避重就轻(三)以攻为守(四)以守为攻(五)装疯卖傻(六)引诱拉拢(七)自伤脱逃第五节不同犯法嫌疑人在讯问中的心理特点一、未成年犯法嫌疑人的心理特点二、老年犯法嫌疑人三、女性犯法嫌疑人四、初犯五、屡犯六、不同气质的犯法嫌疑人的心理特点(一)胆汁质(兴奋型)(二)多血质(活泼型)(三)粘液质(安静型)(四)抑郁质(抑制型)第六章侦查讯问的预备工作第一节侦查讯问预备工作的任务和意义讯问的预备工作是指讯问前采取的各项方法的总和。

侦查讯问方式及技巧

侦查讯问方式及技巧

侦查讯问方式及技巧摘要侦查讯问是法律赋予有侦查权的机关和部门的权力,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面对面的强制性侦查活动。

实践证明,案件中的具体情节非经当面讯问是很难查清的,讯问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讯问这种方法进一步追查、核实犯罪嫌疑人的嫌疑事实,查清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情况。

同时,通过讯问听取辩解,结合调查取证,可以澄清嫌疑,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从而达到查明案件全部真相的目的。

关键词侦查讯问语言思维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一、提问的方法提问方法是指侦查讯问中侦查人员提问的步骤、秩序等。

提问必须包含两个部分,已经知道什么(提问的基础,是论据)、需要知道什么(提问部分)。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一)问答法。

问答法是指在讯问中,侦查人员围绕案件事实,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就某一事实或情节而进行的一问一答的提问方法。

在讯问中,向犯罪嫌疑人提出问题大多采用问答法,因为讯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带有冲突性质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不愿主动交代罪行,通过问答法进行提问,可以强制犯罪嫌疑人回答问题,填补犯罪嫌疑人在自由陈述中留下的空白和不清楚的地方,审查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实性。

问答法具体方法有:(1)特殊疑问。

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部分的疑问句,要求犯罪嫌疑人就疑问代词部分作出答复。

这种提问法,问题不带有任何倾向,排除了暗示性,怎样回答完全取决于犯罪嫌疑人。

(2)选择疑问。

提出几种看法,让犯罪嫌疑人选择一种来答复。

使用这种发问方法时,对提出的几种看法,尽量包括了全部的可能性。

(3)是非问或正反问。

这种发问方法,暗示性强,回答没有第三种选择,使用时要把握住前提条件,同时要观察回答问题的反应。

(4)反诘问。

提出两种看法,并暗示其中一种是可能的,让犯罪嫌疑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这种发问,暗示性强,使用时要格外慎重。

(5)猜度问。

侦查人员对不能确定的某些事实,按照自己的分许判断说出事实经过,然后向犯罪嫌疑人发问。

(二)命题提问法。

命题提问法又称自由陈述法,是指侦查人员围绕案件事实提出一个方向明确、范围清楚的问题,让犯罪嫌疑人就指定的内容作出详细供述的提问方法。

询问和讯问的技巧PPT课件

询问和讯问的技巧PPT课件

人心里带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与案件无关的对象,地
点可选择其熟悉的住处或工作地,即方便对象也有利于增
加询问对象心理的稳定感或安全感。与案件有厉害关系的
对象,必要时把询问地点选择在公安机关,增加必要的心
理压力,使他们慎重对待询问,促其实事求是的陈述。
.
5
询问的步骤
提起作证
是侦查员和询问对象沟通情感,建立
回避的人。
.
10
(2)畏惧心理
这类证人多数是担心作证后被嫌疑人亲属或
同伙的打击报复,或摄于嫌疑人家庭、亲友的权
势害怕作证后受到牵连和影响,因而对侦查人员
敷衍塞责,不敢作证或歪曲案件事实,应付公安
机关的询问。
.
11
(3)防御心理
这类证人主要是和犯罪嫌疑人有某种关系,
或与犯罪行为有某种牵连,同案件有直接或间接
.
23
讯问的重要性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中虽规定重证据、重调查
研究,不轻信口供,但是,不轻信口供,并不等于
轻视口供。口供比其他证据更有力、更直接证明案
件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在证实犯罪动机、目的、心
态、细节等方面,具有其他证据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口供在司法实践中被称为“证据之王”,正因如此,
司法工作人员在揭露、证实犯罪过程中,尤其重视
.
26
2、熟悉研究案情、证据情况。
一是在讯问前,对已经掌握的证据进行深入分析,辨明真 伪、价值,吃透案情,做到了如指掌。
二是全面阅卷,熟悉案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各个细节。
三是对于重大案件,现场情况复杂的案件在条件的允许下 对现场进行复堪,一方面可以对案情有深入了解,另一方 面也为在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交代与辩解做出正确判断 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较为公开暴露的犯罪事实或情节
(二)、从犯罪嫌疑人防御薄弱的环节中选择突破口
(1)犯罪嫌疑人故意作虚假供述暴露的矛盾;
(2)犯罪嫌疑人认为与犯罪事实无直接联系,其实却有内在联系,不加防范或疏于防范的事实或情节;
(3)犯罪嫌疑人认为同案人不会供认的事实或情节;
(4)犯罪嫌疑人认为亲属不会说出或举报的事实或情节;
意图式—反映式
注入式—交互式
(一)、说服教育的作用
1.转变认识,端正态度
2.促进案件审深审透
(二)、说服教育的要求
1.依法依理
2.分寸适当
3.有的放矢
4.政策兑现
(三).说服教育的主要内容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政策教育
3.法制教育
4.前途教育
(四).说服教育的主要方法
1.疏导法
2.例证法
1、充分2、正确估计
(三).周密设计、妥善施策
1、调动积极因素
2、寻找弱点和矛盾
3、选择最佳方案
(四).讯问策略原则
1、依法2、有据
3、有理4、有利
(五).不断校正、完善讯问策略
侦查讯问中的逻辑控制
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处于主导地位,该按照逻辑规律控制讯问的发展。
因为只有遵守逻辑规律,才能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事物的规律,论证有说服力。
(4)思想中毒不深,容易动摇,性格脆弱,或者是有悔改和立功赎罪愿望的:
(5)初犯,或者犯罪经验较少,或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参考书目:
《讯问心理语言研究》丁文俊
思考题:
试论讯问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导之以行”说服机制三者之间的关系
3.利害选择法
4.规劝法
(五)、进行说服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
1.说服教育要贯穿于讯问的始终
2.说服教育适用所有犯罪嫌疑人
3.说服教育要与使用证据和利用矛盾相结合
4.说服教育应尽可能辅以多媒体手段
二.情感影响
(一).情感影响的作用
1.消除对立
2.唤起良知
(二).情感影响的方法
1.情绪调控法
2.激励法
3.心理同情法
5.讯问僵局的成因及化解
6.犯罪嫌疑人临近供认阶段心理分析与讯问策略运用
第三节侦查讯问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
以非暴力手段影响对方的观念、行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特点:
①面对说服信息时,接受者感到自己有权选择接受还是拒绝信息提出的要求。
②接受对方信息提出的要求,其动因是他“内化”了信息。
三种模式:
过程式—效果式
(3).问题应有鲜明的逻辑结构
(4).问题应当不偏不倚
(5).提问有一定的顺序
①从一般到个别
②问题的顺序应该是有利于回忆
③突然提问
④问题由轻到重、由重到轻
第二节侦查讯问常用的谋略
一、侦查讯问谋略的概念和特征
(一)侦查讯问谋略的概念和特征
谋略是主体从自己的目的和动机出发,针对被作用对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通过思维运筹而形成的行动意图.它由施谋主体、施谋对象、施谋目的、施谋焦点、谋略的内容和形式等要素所构成
薄弱环节是指较易突破,能瓦解犯罪嫌疑人对抗讯问意志的某项案件事实、情节;
薄弱对象是指共同犯罪成员中,较为脆弱,易于突破,且对查清共同犯罪事实具有关键作用的某个犯罪嫌疑人
二.选择讯问突破口的方法
(一)、从案件事实和情节中选择突破口
(1)证据比较确实、充分的;
(2)与主要犯罪事实有关联,突破后有利于查明有关联的主要犯罪事实或其他犯罪事实的;
(二)、侦查讯问谋略的作用
1.可以制约、指导侦查讯问方法和配合侦查讯问的相应措施及手段
2.可以调动犯罪嫌疑人交代罪行的积极性
3.可以驾驭犯罪嫌疑人,迫使其交代犯罪事实
二、常用的侦查讯问谋略
(一)、攻心型
1.政治攻心
2.思想攻心
①情攻心②理攻心
③势攻心④谋攻心
3.法律政策攻心
(二) .震慑型讯问策略
1.敲山震虎2.先发制人
3.攻其无备4.引而不发
(三).迷惑型讯问策略
1.声东击西
2.攻城打援
3.移花接木
(四).利用型讯问策略
1.利用弱点2.将计就计
3.激将法4.瓦解法
参考书目:
《侦查谋略学》王传道
中政大出版社
思考题:
1.侦查谋略在整个侦查活动中的效用
2.试论在讯问策略中使用有力的语言风格
3.逻辑控制与常规讯问程序
4.《刑事讼诉法》第43条规定中的“欺骗”与讯问谋略
1.自由陈述
(1).自由陈述与回答问题
(2).侦查人员对案件的了解
2.详细讯问
(1).细微末节问题
(2).造成假象
3.使用证据
使用证据要视案情和证据的价值,正确估价它的作用,然后确定采用方法,逐步增加其揭发力。用证据的综合性引导犯罪嫌疑人得出必须如实供述的结论。
4.提问的逻辑性
(1).要有针对性
的概念、特征
一.概念
指侦查讯问的计策和谋略,是根据讯问目标和态势决定的战略构思。
二.特征
(一)全局性(二)合法性
(三)计谋性(四)综合性
三.侦查讯问策略的制定
(一)做好目标分析
1.分清目标主次
⑴总体性目标
⑵阶段性目标
⑶局部性目标
⑷适应性目标
2.做好目标分解
(二).对主客观条件的分析
(5)犯罪嫌疑人认为无法查到的物证,无法取得的证人证
(三)、从犯罪嫌疑人心理弱点中选择突破口
(1)求生心理;
(2)思亲心理;
(3)矛盾心理;
(4)慌乱心理
(四)、从共同犯罪嫌疑人中选择突破口
(1)我方掌握犯罪证据较为确实、充分的;
(2)对主犯情况,或某一项犯罪事实了解较多的;
(3)与主犯或其他共犯有利害冲突的;
3.做好安全防范
4.与其它讯问手段相结合
(三).使用证据的有利时机
1.思想动摇,内心矛盾斗争激烈时
2.犯罪行为有所败露,尚未作出总体防御时
3.案情有所突破,但仍心存侥幸、畏罪心理,欲言又止
4.口供出现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时
5.从其身上和住处搜出证据,就地进行讯问时
(四).使用证据的方式
1.使用证据的方式
①.口头宣示证据
②.出示物证和物证照片
③.播放证据录音和证据录像
④.当事人当面指证
2.使用证据方式的效果对比
(五).使用证据的方法
1.正面2.侧面3.点滴4.连续
5.包围6.演化7.暗示8.补充
四.利用矛盾
第四节讯问突破口
一.讯问突破口的概念和选择讯问突破口的作用
讯问的突破口,是指对查清全案具有关键意义而又易于攻破的薄弱环节或薄弱对象。
4.身教法
①敬重感
②取得信任
③亲密关系
(三).情感影响应注意的问题
1.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格
2.适当满足需求
3.与说服教育相结合
三.使用证据
(一).使用证据的作用
1.突破犯罪嫌疑人的防御体制
2.打击犯罪嫌疑人的嚣张气源
3.检验证据的真实可靠性
(二).使用正确的要求
1.做好充分准备
2.保守机密、留有余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