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研究报告
小学生科学报告
![小学生科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7b09a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4.png)
小学生科学报告引言科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科学的学习,小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探索力和实验能力等,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本报告旨在分享一些小学生们进行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成果,以期激发更多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实验材料•黄瓜种子•菜心种子•黄豆种子•盆栽土•饮水机废水•自来水实验步骤1.准备三盆相同大小的花盆,并在每个花盆中放入相同量的盆栽土。
2.在第一个花盆中种植黄瓜种子,并用自来水浇水。
在第二个花盆中种植菜心种子,并用饮水机废水浇水。
在第三个花盆中种植黄豆种子,并用自来水浇水。
3.每天观察并记录每个花盆中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黄瓜种子在自来水的浇水下发芽率和生长速度较高,菜心种子在饮水机废水的浇水下发芽率较低,生长速度也比较慢,而黄豆种子在自来水的浇水下发芽率和生长速度一般。
实验结论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受到浇水的影响。
自来水对黄瓜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饮水机废水对菜心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实验二:浮力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物体的浮力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水槽•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例如小球、长方体、圆柱体等)•游泳圈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
2.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依次放入水槽中,并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使用游泳圈作为辅助工具,尝试调整物体的浮力,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物体在水中浮起时,它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密度较小的物体容易在水中浮起,密度较大的物体则容易下沉。
当使用游泳圈调整物体的浮力时,物体的浮沉情况会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它与物体的密度相关。
密度较小的物体相对于液体来说比较轻,浮力会使它们浮在液体表面;密度较大的物体相对于液体来说比较重,浮力不足以支持它们浮在液体表面。
小学科学实验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f223f7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a.png)
小学科学实验研究报告一、实验名称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二、实验目的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实验材料1、四个透明塑料杯,分别贴上标签:A、B、C、D。
2、绿豆种子若干。
3、湿润的纸巾。
4、保鲜膜。
四、实验步骤1、在 A 杯中放入湿润的纸巾,均匀地铺上绿豆种子,然后用保鲜膜封住杯口,放在温暖、有光照的地方。
2、在 B 杯中放入湿润的纸巾和绿豆种子,用保鲜膜封住杯口,放在温暖、黑暗的地方。
3、在 C 杯中放入干燥的纸巾和绿豆种子,用保鲜膜封住杯口,放在温暖、有光照的地方。
4、在 D 杯中放入湿润的纸巾和绿豆种子,用保鲜膜封住杯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温度较低)。
每天观察并记录四个杯子中种子的发芽情况。
五、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1、 A 杯中的种子在第三天开始发芽,芽体白嫩,生长迅速。
到第五天,大部分种子都已发芽,芽长约 1 2 厘米。
2、 B 杯中的种子在第四天开始发芽,发芽情况与 A 杯相似,但芽的生长速度稍慢。
3、 C 杯中的种子一直没有发芽,种子保持干燥状态。
4、 D 杯中的种子没有发芽,种子没有明显变化。
六、实验结果分析1、 A 杯和 B 杯的种子都能发芽,说明种子发芽不需要光照,但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
温暖的环境能够提供种子发芽所需的能量,湿润的纸巾为种子提供了水分,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
2、 C 杯中的种子没有发芽,因为干燥的纸巾无法为种子提供足够的水分,种子无法吸收水分膨胀,从而不能启动发芽过程。
3、 D 杯中的种子置于低温环境中没有发芽,说明温度过低会抑制种子的发芽。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在 20 30 摄氏度之间较为适宜。
七、实验结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但对光照没有严格要求。
在进行种子播种时,要保证土壤湿润、温度适宜,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八、实验拓展1、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相同的实验,观察它们的发芽条件是否相同。
小学生科学生研究报告
![小学生科学生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93da31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3.png)
小学生科学生研究报告题目:探索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引言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本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植物能够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来合成营养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我们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
二、研究目的我们小组的研究旨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并观察光线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实验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优化植物的生长环境。
三、研究方法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室内植物——仙人掌和铁线蕨作为实验对象。
首先,我们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两个不同的容器中,一个容器放在室内光线充足的地方,另一个容器放在光线较弱的地方。
接着,我们每天固定的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种植物的生长情况。
此外,我们使用叶绿素试剂对仙人掌和铁线蕨进行了叶绿素测定实验。
我们将分别从两种植物的叶片中提取叶绿素,然后用试剂与之混合。
根据试剂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判断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
四、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放在充足光线下的仙人掌和铁线蕨比放在光线较弱的地方的植物生长更加茂盛。
它们的叶片更绿,茎干更直立,而放在光线较弱地方的仙人掌和铁线蕨生长缓慢,叶片呈黄绿色,茎干弯曲。
在叶绿素测定实验中,我们发现放在充足光线下的两种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受光线限制的植物。
这表明光线充足有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合成更多的叶绿素。
五、讨论与结论通过这次研究,我们发现了光线对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充足的光线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给植物,使其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养分和氧气。
而光照不足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黄绿和茎干弯曲。
因此,在栽培植物时,我们应该注意为植物提供充足的阳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灯光强度来控制室内植物的生长环境,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光线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很重要,但过于强烈的阳光也可能对植物造成伤害。
所以在照顾植物时,也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
总之,这次科学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并且提醒我们在种植和照顾植物时要注重提供合适的光照条件。
小学生科学研究报告
![小学生科学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cb15c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b.png)
小学生科学研究报告
小学生科学研究报告:动物的适应性
我的科学研究课题是动物的适应性。
通过观察和研究,我发现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首先,我研究了动物的生存环境。
有的动物适应了水生环境,比如鱼类。
鱼类具有鳞片和鳃,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并通过鳃呼吸。
它们的身体形状流线型,有助于减少游动时的阻力。
而陆地上的动物,比如狗和猫,它们的身体结构适合行走和奔跑。
狗的爪子有着锋利的爪刺,便于抓住地面,从而更好地奔跑或追赶猎物。
其次,我观察了动物的食物来源。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特定的食物来源。
鸟类适应了飞行和树木环境,它们的嘴巴形状和长度适合捕食昆虫或吃果实。
而食草动物,比如牛和羊,它们有着特殊的牙齿结构,可以咀嚼和消化植物纤维。
第三,我研究了动物的保护色和伪装能力。
一些动物的外表和环境颜色相似,这有助于它们在自然界中隐藏起来,避免被捕食者发现。
比如,绿色的蛙类和昆虫可以融入树叶的颜色,从而更好地躲避捕食者。
同时,有些动物有着特殊的体形和外表,用来展示自己的危险性,阻吓敌人。
比如毒蛇和毒蜘蛛,它们的鲜艳颜色警示其他动物不要靠近。
到此为止,我总结了动物的适应性。
通过不同形状的身体结构,特定的食物来源,以及保护色和伪装能力,动物适应了不同的
环境条件,提高了生存的机会。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学到了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我能更好地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通过记录,我能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我希望将来能继续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探究更多有趣的问题。
小学科学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f0183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4.png)
小学科学研究报告我校小学科学研究报告一、引言科学是一种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
针对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研究,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报告将介绍一系列小学科学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二、研究一: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我们选择了水、光线和温度作为三个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我们在相同条件下放置了不同实验组的种子,并观察了它们的发芽情况。
结果发现,水和温度对种子的发芽有较大的影响,而光线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较小。
这表明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水和温度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三、研究二: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我们通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放置植物叶片并测量其氧气释放量来探究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越多,说明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
四、研究三:水的状态变化水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出现三种不同的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我们在实验中通过改变水的温度观察了水的状态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发现,当温度下降时,水会从液态变为固态,形成冰;当温度升高时,水会从液态变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这个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水的状态变化规律。
五、研究四:光的传播与折射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光在空气中直线传播,但当光线从有光密度高的介质进入到光密度低的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
这说明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介质的影响,这是光学的基本原理。
六、总结通过一系列小学科学研究,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了科学知识,也训练了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发现水、光照和温度等因素对自然界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同时,我们也加深了对植物光合作用、水的状态变化和光的传播与折射等科学原理的理解。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为他们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接下来的科学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展领域,增加实验的难度和复杂度,提高小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培养他们成为科学家和创新者的种子。
小学 科学调研报告
![小学 科学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e8129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e.png)
小学科学调研报告科学调研报告尊敬的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观察,我对小学科学课程做出了以下的报告。
小学科学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年级到三年级为基础阶段,四年级到六年级为巩固阶段,七年级到九年级为拓展阶段。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界的认知、科学方法和日常实践。
在基础阶段,学生主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自然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如太阳的升起和西山的移动。
通过这些观察,学生能够培养好奇心和观察力,并逐渐认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也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亲自实践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水的冻化过程和物体的浮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
此外,在基础阶段,教师还需教授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如鸡的生长周期和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对自然界的初步认识。
在巩固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科学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更多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享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巩固阶段,教师还需要注重科学原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事物背后的科学道理。
例如通过展示空气的压力和水的升降原理,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压力概念。
此外,还可以教授一些基本的生态知识,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不同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自然界的复杂性。
在拓展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科学基础,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学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课题,并进行科学研究。
通过科学研究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和科技馆,让他们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
在拓展阶段,教师还需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法。
此外,教师还需要教授一些高阶的科学知识,如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小行星的运动规律。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的奥妙。
小学科学项目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科学项目研究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5105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9.png)
小学科学项目研究报告范文一、研究目的本次小学科学项目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植物对光的反应以及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原理和条件。
二、研究内容1. 光合作用的原理: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而光合作用的关键就是叶绿素,它能够吸收光能并转化成化学能。
2.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包括光线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水的供应等。
3. 植物对光的反应:植物对光有不同的反应,如向光性和逆光性。
向光性是指植物会向光源的方向生长,它能够帮助植物得到更多的光照;逆光性是指植物会远离光源的方向生长,以避免过度光照。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
我们选择了小麦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观察小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光源的不同反应。
1.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种植土壤、盆栽、日光灯。
2. 实验步骤:- 1. 将小麦种子放入湿润的种植土壤中,保持一定的湿度。
- 2. 将种植土壤放入盆栽中,确保小麦种子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 3. 将盆栽放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分别以强光、弱光和遮光的方式照射。
- 4. 每天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数据。
- 5. 调整光照条件,并观察小麦的反应。
例如,将光源移动到一侧,观察小麦的向光性反应。
四、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1. 光照条件对小麦的生长有明显影响。
在强光照射下,小麦生长更加旺盛,茎干更为粗壮,叶片更为繁茂;而在遮光条件下,小麦生长缓慢,茎干变得细弱,叶片数量也较少。
2. 向光性是小麦的一种重要的生长方式。
当光源移动到一侧时,小麦会向光源的方向生长,以便获得更多的光照。
我们观察到,小麦的茎干会弯曲,并向光源的方向弯曲生长。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照条件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强光照射能够促进植物生长,而遮光则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
2. 植物具有向光性的特征,能够根据光源的位置调整自身生长方向,以获得更多的光照。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研究报告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5335d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b.png)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研究报告科学实验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研究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并探讨实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引言科学实验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实践和验证,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报告将对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未来的教学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科学实验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评估实验在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效果。
2. 实验对象和样本选择在保证样本的均匀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选择两个小学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相同,年级相近,学习条件基本相同。
3. 实验方案实验组的学生接受科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与对照组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
实验课程安排在正常的科学课上进行,其中实验项目包括观察、记录、操作和讨论。
4. 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评估学生的测试成绩、实验操作表现和讨论能力,收集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1.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1) 实验组在科学知识掌握方面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
(2) 实验组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
(3) 实验组在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时的思维能力明显提升。
2.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科学实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是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3) 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科学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应充分认识到科学实验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课程中。
同时,教师应注重实验设计和实施的创新,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260da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3.png)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科学教育的推进,小学科学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为了提高小学科学研究的效果和兴趣,学者们将小组合作研究引入教室,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科知识的掌握。
小组合作研究是指小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究、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并为教师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研究的效果,了解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知识掌握、学业成绩以及研究兴趣的影响。
通过对比小组合作研究和传统研究方法的差异,我们将分析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取两个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将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而对照组将采用传统的个体研究方式。
研究期间,我们将收集学生的研究成绩、研究兴趣以及合作情况的相关数据,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和讨论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研究相比,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小组合作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增强对学科知识的共同探究和理解。
其次,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减少研究的枯燥感,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研究。
最后,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学业成绩,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然而,小组合作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小组合作研究需要良好的合作氛围和相互信任的基础,而这需要教师在研究环境的创设和引导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其次,小组合作研究容易出现个体懒惰和依赖他人的情况,需要教师加强对小组研究过程的监督和指导。
五、结论和建议综上所述,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研究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创设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信任。
小学科学观察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观察课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0b388b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2.png)
小学科学观察课题研究报告小学科学观察课题研究报告1. 引言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小学科学观察课题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
科学观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
本课题研究基于小学生常见的科学观察课题,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2. 目的和意义科学观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观察力的有效途径,具有以下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科学观察要求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细节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观察要求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 科学观察课题的选择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选择适合学生观察的课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适合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课题:3.1 植物的生长观察可以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树干和叶子的生长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规律。
3.2 昆虫的生命周期观察选择一种常见的昆虫,如蝴蝶、蚂蚁等,观察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绘图,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和变化。
3.3 物体的密度观察选择一些常见的物体,如水、沙子、纸张等,观察它们的密度差异。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和观察,了解不同物体的密度特点,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4. 科学观察课题的实施方法4.1 确定观察目标在确定观察课题后,明确观察目标和预期结果,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观察重点和目的。
4.2 观察记录和绘图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应使用笔记本或观察记录表记录重要观察信息,包括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结果等。
同时,学生可以使用绘图记录一些复杂的观察现象和变化。
4.3 数据分析和总结在观察完成后,学生应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观察结果,提出自己的观察理解和结论。
小学五年级研究报告范文5篇
![小学五年级研究报告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33b2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9.png)
小学五年级研究报告范文5篇研究报告一:熊猫的食物与栖息环境研究对象:熊猫研究目的:了解熊猫的食物与栖息环境研究方法:观察、采访、查阅资料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之一,也是世界濒危物种。
为了了解熊猫的食物与栖息环境,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成果。
1. 熊猫的食物熊猫是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动物。
我们观察到,在野外,熊猫会不断寻找竹子,一天要吃20公斤左右的竹子。
由于竹子的营养价值不高,熊猫需要大量的竹子来维持生活所需的能量。
除了竹子,熊猫也会吃一些其他的植物,如草、杂木等。
2. 熊猫的栖息环境熊猫主要栖息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山间森林中。
他们喜欢在海拔1000米至4000米之间的地方生活。
这些地区的气候凉爽,有助于熊猫保持体温。
而且,这些地区的竹子非常丰富,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供熊猫选择。
3. 熊猫的栖息地保护由于人类的活动不断扩大,熊猫的栖息地面临严重的威胁。
我们采访了一些保护熊猫栖息地的专家,他们告诉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熊猫的栖息地,包括限制开发、加强监管、建立保护区等。
这些措施对于熊猫的生存至关重要。
4. 熊猫的保护工作为了保护熊猫,中国政府和相关组织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
例如,设立保护区、加强执法、进行科学研究等。
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熊猫的数量有所增加。
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共同关心和保护熊猫。
研究报告二:太阳系的行星研究对象:太阳系的行星研究目的:了解太阳系的行星特点和运动规律研究方法:查阅资料、观测、实验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它包含了太阳和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我们对太阳系的行星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以下的研究结果。
1. 行星的分类太阳系的行星主要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
内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土五颗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和土星。
它们靠近太阳,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
外行星包括天王星和冥王星。
它们离太阳较远,密度较小,气温极低。
2. 行星的运动规律行星围绕太阳运动,形成椭圆的轨道。
小学科学研究报告范文(合集12篇)
![小学科学研究报告范文(合集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148d8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7.png)
小学科学研究报告范文(合集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科学研究报告范文(合集12篇)小学科学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前准备则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d53e427e21af45b307a8b9.png)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二: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三: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四: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五: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小组成员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我的猜测: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步骤: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 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篇九: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小组成员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步骤: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篇十: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一: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五: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步骤: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导教师:吴洪梅评定等级(时间):优秀6.8篇十六:实验报告单班级三(2)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实验全体同学者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步骤: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篇十七: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优秀6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d6773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d.png)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优秀6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1、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启发学生探究自然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5、通过浮和沉的实验,使学生能对浮和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通过数学课中的各种实验演示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1、教师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2、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新课标要求,要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仪器,还应尽量创造条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二本学期科学教材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八个,其中,分组实验有:第3课《馒头发霉了》,第5课《蜡烛的变化》,第6课《食盐和水泥》第10课《距离和时间》,第20课《蚯蚓找家》,演示实验,分别是:第7课《铁生锈》,第8课《牛奶的变化》中,第14课《白天与黑夜》既是演示实验又是分组实验。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21aa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8.png)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研究报告一、引言在当代教育领域中,科学实验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科学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改进教学实践。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选取了两个小学三年级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学生接受了科学实验教学,而对照组的学生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实验的时间周期为一学期,通过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进行考察,以评估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结果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析,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同时,实验组学生在科学实验方面的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能力上也表现出更好的水平。
此外,实验组学生对科学实验教学表现出了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讨论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科学实验教学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实验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奥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实验教学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然而,科学实验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1. 实验设备和条件的限制:在一些学校中,实验设备和条件可能有限,导致无法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
2. 学生安全问题:科学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需要教师和学校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五、结论综上所述,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入科学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大对实验设备和条件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以促进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六、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研究[J]. 教育研究, 2010, 28(2): 45-56.[2] 王五, 赵六. 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 小学教育, 2015, 35(4): 67-78.[3] Smith, J., & Johnson, A. The impact of hands-on science education on students' attitudes and achievements[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Education, 2012, 12-20.(以上为虚构的参考文献,仅作示范)。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研究报告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b7fab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6.png)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研究报告科学实验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研究采用实验方法,通过设计科学实验并对参与实验的小学生进行观察和测评,以收集相关数据并分析结果。
一、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帮助小学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并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选择与小学科学课程相关的主题,如水的沸点、磁铁的吸附力等,以保证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实验步骤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
在实验指导中,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释,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二、实施过程1. 实验环境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提供适合实验的环境和设备。
实验环境应保持整洁、安全,设备应齐全,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布置。
2. 实验指导实验指导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老师在实施实验前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入解释,并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培养其科学研究的兴趣。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
4. 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认真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观察记录可以通过绘制实验现象的图表、拍摄照片等方式进行。
5.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将观察记录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利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将数据直观地展现出来,以便于后续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实验结果1. 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展示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的展示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呈现。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分析和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实验现象的规律性、原理的解释以及与学生的先前知识的联系等方面。
3.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小学生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生研究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21fc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b.png)
小学生研究报告范文【1】全球变暖问题全球变暖是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小学生而言,虽然难以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但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一些简单的研究来了解全球变暖对我们的影响。
【2】全球变暖的原因全球变暖是因为人类的经济和技术活动所释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了地球的温度升高。
例如,我们的汽车、工厂和燃料燃烧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到大气中,这些气体会在大气中形成一个保温层,使地球温度升高。
【3】全球变暖的影响第一,全球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多,如暴雨、干旱、飓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第二,全球变暖还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威胁到沿海城市的安全。
第三,全球变暖会导致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消失或改变,从而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4】如何应对全球变暖每个人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全球变暖。
首先,我们可以尽量减少使用汽车,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环保出行方式。
其次,节约能源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可以养成关灯、关空调、节水等好习惯。
最后,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5】我的小研究实验如果我要进行一个小研究,我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来了解全球变暖对植物的影响。
我可以在一个晴天和一个阴天同时种下相同的植物,然后每天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测量它们的高度、叶子颜色和根部的状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可以对比两组植物的生长情况,看看是否阳光充足的那一组植物生长得更好。
这样,我就能初步了解全球变暖对植物的影响。
【6】结语全球变暖是一个全人类都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即使我们还小,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来理解和应对全球变暖。
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期待有一天,我们的地球能恢复到一个更加健康、美丽的状态。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践报告(3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践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f6070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e.png)
第1篇一、前言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学科,它让我们了解到许多未知的事物。
为了培养我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学校组织了一次科学实践活动——探索水的奥秘。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感悟。
二、实践过程1. 活动背景水是生命之源,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我们对水的了解却非常有限。
为了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学校开展了这次探索水的奥秘的科学实践活动。
2. 活动目的(1)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3)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3. 活动内容(1)认识水:通过观察水的颜色、味道、温度等,了解水的特性;(2)实验探究: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水的浮力、折射、表面张力等;(3)应用实践:学习水的净化、循环利用等知识。
4. 实践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玻璃杯、水、食盐、肥皂、筷子、玻璃棒等;(2)观察水的性质:观察水的颜色、味道、温度等;(3)进行实验探究:进行水的浮力、折射、表面张力等实验;(4)应用实践:学习水的净化、循环利用等知识。
三、实践成果1. 认识水的性质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流动性、溶解性、表面张力等特性。
2. 实验探究(1)水的浮力:我们将小石子放入水中,发现石子会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水的浮力作用;(2)水的折射:我们用玻璃棒将光线从水中射出,发现光线会发生弯曲,这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3)水的表面张力:我们将肥皂水滴入水中,发现肥皂水形成了一个球形,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
3. 应用实践(1)水的净化: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净化水;(2)水的循环利用:我们了解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及如何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四、实践感悟1. 增长了知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水的性质、用途、净化、循环利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培养了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器材,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分析实验结果。
3. 激发了兴趣通过亲身体验,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继续学习更多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8923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c.png)
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摘要该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小学科学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科学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然后阐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最后总结了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效果,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研究内容小学科学小课题的研究内容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确定,例如:1. 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研究2.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3. 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研究方法在小学科学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收集资料:收集有关课题的书籍、杂志、互联网等资料;2. 实地考察:到田间地头、自然保护区等实地进行考察,观察现象、采集数据;3. 实验研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假设,分析数据;4. 访谈调查:通过访谈等方式了解专家意见和人们对课题的看法;5. 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得出结论。
研究结果通过对小学科学小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小学生参与科学小课题研究可以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效果;2. 研究内容的选择应兼顾学生兴趣和实际应用,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3. 研究方法需要灵活运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4. 关注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结论小学科学小课题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因此,建议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加强小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小学科学调查报告7篇
![小学科学调查报告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2ee39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8.png)
小学科学调查报告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事迹材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讲话致辞、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historical materials, insigh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speeche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科学调查报告7篇调查报告可能会在结论部分提供对未来行动的建议或方向,调查报告通常会根据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来确定其调查范围和深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科学调查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研究报告篇一:小学科学课调查报告究其原因:一是课程教材的变化。
教师普遍认为现在的科学教材,色彩艳丽,版式设计活泼美观,教学理念新、教学空间大,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科学,教材内容呈现方式贴近学生心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新课标教材。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
教师已经开始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移,教师上课注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学习,特别是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从探究中学习,更加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体验着自信和快乐,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4、评价方式有了可喜的改观。
听课过程中看到老师们一改以往的简单的评价方式,基本能体现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注意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
通过听课我发现,不少科学教师特别重视教学评价,科学的评价方式已经逐步成为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5、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由于这两年仪器站组织的实验考试和教研室对科学探究实验的加强督导,促使科学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重视。
通过调研,与领导、老师交流,检查实验室和相关资料,看到各学校领导从思想上比较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有所提高。
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也提高了,实验教师有实验资料性记录,有的资料比较完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材使用方面:目前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与以往的自然相比,内容更丰富,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广,在呈现形式上更为开放,而又缺少与教材相配套的资源。
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
教材内容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这也导致教师难以把握设计意图,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更是无从下手。
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很高的教学机智,而且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调研中通过课堂教学明显反应出科学教师知识视野的狭小,知识储备量的欠缺,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无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急需提高。
2、课堂教学情况:(1)大多数教师依然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照本宣科,授课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科学探究过程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自主、合以学定教,有效愉悦”的教学理念。
(2)受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老师不敢带领学生走入社区,走向自然,有些观察和探究不能落到实处。
(3)难以把握教材重难点,学生活动随意性大,一堂课根本看不出教学目标是什么,有时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学生收效甚微。
(4同时教几个班的学生,面对的学困生很多。
3、校本教研情况:在走访的六所小学中,只有北关小学,南关小学和涞水一小这几所县城小学科学教师能搞一些比较规范的科学教研活动,其他地方因为每校一般只有一两个科学教师,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4、教师队伍建设:调研中看到科学课任课教师配备较随意,除涞水一小有专职教师之外,其他学校一般由“主课”教师兼职,还有大多数学校由接近退休的老教师或学校领导兼任;我所调研的30位科学老师中有20或是年龄较大体弱多病的教师。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学校、老师普遍重视语文、数学、甚至于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学校、老师们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这些学科的质量),所以“兼职”教师往往会根据担任课程的“主、副”地位分配精力投入,主科挤占科学课课时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于是科学课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5、实验教学情况:(1)实验设施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实验教学仪器与现行教材不配套。
课本上要求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模型、标本、实物等实验用品实验室不足;而与教学无关的实验用品闲置太多;实验管理员多数是兼职,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对现有仪器与现行教材的实验进行摸底、整理、归纳,使实验室显得零乱;实验室的水电、防火等也达不到要求。
(2)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由于对“副科”的不重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教师“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讲实验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方法单一,没能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加之开设科学课所需的器材不足或不配套,实验开出率较低,有的甚至完全省略。
一些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或有听课时才用仪器,平时上课使用的很少。
有时为应付上级检查,突击补写实验报告。
学校在常规管理中也重视不够。
综上所述,可见我县的科学教师队伍极不稳定,配备随意也导致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再加上一些领导、教师不重视科学课的教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阻碍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和使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的重要因素。
三、思考与建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可见,这门课程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应引起各学校的重视。
要把科学课教学放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放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其重要性。
同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离不开包括科学课在内的各学科质量的提高。
所以针对我县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我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多年来形成的不重视的现状。
科学课程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基础。
各学校不能一有什么活动就占用科学课,把它当成副课对待。
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更应重视科学教学。
篇二:追本溯源,谋其道;匠心独运,用其术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来自教研员研修班16班,很有幸能被大会组委会抽到和大家进行学习交流。
我们16班研修的内容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与生活中的第16课《来自大自然的信息》,下面就我们班研修的成果和个人的一点感悟和大家进行交流。
我交流的题目是《追本溯源,谋其道;匠心独运,用其术》。
我汇报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追本溯源,谋其道,即是什么的问题。
二是匠心独运,用其术,即怎样教的问题。
一是追本溯源,谋其道,即是什么的问题。
1、整体把握。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信息与生活,他所对应的课标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于其中的“不同生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与意义”本单元设计了两课内容:《来自大自然的信息》和《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我感觉这两课有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个体的关系,也有方法到实践的问题。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这一课是在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基础上编写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研究的能力,丰富学生对生物界的认识。
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以下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能选择合适自己研究的问题。
愿意合作与交流。
2、教材分析:我们把它归为三部分:(1)课前活动:以“大自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哪些信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课前对大自然信息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课上进行交流,并从交流中了解这些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此目的是使学生的准备活动有一定的针对性,为课堂上的学生学习和交流奠定基础)。
本部分的资料交流,准备充分是本节课的关键点,因为现在的孩子居住在这个水泥森林组成的高层建筑中,对于大自然向我们传递的信息了解的少之又少,如果对课前搜集资料准备不充分的话,可以说只是纸上谈兵,毫无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2)第二部分是课中探究阶段,共分为两个活动。
活动一树木的年轮告诉了我们什么?教材给我们呈现了两幅图片。
一幅是三位学生在观察测量树木的年轮。
有四层含义:一要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年轮;二要准备好测量工具,三要做好研究记录,四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教科书提供了一项“研究提示”,意在说明诮参照研究提示的要求,仔细观察,获取相关信息。
另一幅是树木横截面图,既可以做为选择研究事物时的参考,又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样本时,要注意多样性还要注意单一性,最好选取同一棵树上的年轮和不同树木的年轮。
对于年轮研究方法的指导,教材出示了研究提示和研究记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和创造力,对年轮进行研究、推理,从而使学生对年轮的研究形成完整的认识。
活动二大自然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教科书利用四幅图和简单的文字介绍阐述一些自然相象可以给我们提供某些信息。
让学生放眼于整个大自然,其落脚点不单单是信息的表现形式,而更深层的落脚点在“这些信息可以为我们做什么。
”(3)第三部分是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教科书展示了两幅图,一幅是只向一个方向生长枝干的松树,另一幅是伸向大海的椰子树,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各种因素寻找更为合理的解释。
在拓展活动中,搜集、分析并利用自然界带给我们的信息,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真实的大自然中。
3、基于对教材的理解设计了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
3、科学知识目标: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知道大自然会传递给我们一些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讨论认为在教授本课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课前必须做足功课。
让学生课前做好功课,课前准备虽然只有短短的一段文字和一幅有关海啸的图片。
它告诉我们的深层内容却很多,即让学生课前一周至两周的时间对周围的大自然进行有目的观察,可以具体到一花一草,一虫一鸟等,既要有现象的描述,还要有深层次的推测与思考;要让学生从网上书上等搜集有关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信息。
在搜集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调度,了解信息收集的情况。
老师必须课前做足功课,本课看图片与内容好似不多,但如果不看教参,不去搜集资料,我们很难上好本课。
我们课前一定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源头活水。
二是树木年轮的选择。
年轮的形成与温度的高低和降水的多少有关,在选择年轮时既要注意多样性,还要关注单一性。
单一性的选择即要选择从同一块木头上截取的年轮,这样更有利于横向的比较与分析。
三是年轮观察方法的指导。
根据树木生长时横截面所处的东西南北方向从横街面上标出。
四是学生推理结果的开放性。
二是匠心独运,用其术,即怎样教的问题。
主要教学分为三部分,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自主探究;3应用拓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时出示几幅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信息,并提出问题这些信息都来自哪里?从而引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