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类型与适用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类型与适用性研究摘要: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参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的发展不仅方便了日常生活,在政治文化层面也推进了参与型政治的发展。以政治文化作为出发点,对当前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做了详细的考察,进一步阐述了当前网络政治文化的现状及参与形式的类型,并对各类型在当前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提高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参与适用程度,加快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才能切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型政治文化;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4-0051-02

一、政治文化和网络政治参与

(一)参与型政治文化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就把“政治文化”这一新鲜词汇带入人们视野中。1966年,阿尔蒙德与鲍威尔合作发表《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一书,对“政治文化”这一概念进行更为详尽的阐述。他指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基于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相关阐释,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政治生活在心理层面的反映。他认为,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

的输入和输出方面都有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自己作为政治体系成员的权利、责任等具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评价。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及特点

网络信息发展程度远超人们的预期,政治生活不再局限于现实社会中并充分渗透于网络这一虚拟社会中。托夫勒曾用“信息政治”来描述网络政治,他指出“信息是和权力并进、和政治息息相关的。随着我们进入信息政治的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在网络时代普通公民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它是公民在网络时代参政议政、实现民主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新形式,标志着网络政治时代的到来。”作为新型的政治文化网络政治参与实现了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有以下特点:

1.参与主体平等性。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政治活动,摒弃了传统政治参与中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参与主体社会地位、金钱和权利等的主观偏见,因而具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参政机会。

2.过程直接高效性。网络政治参与信息的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及时汇集公民意见和处理信息,缩短了政策讨论周期,同时大大提高了政策输出的时效性,实现了公民的直接参政。

3.形式互动多样性。网络政治参与双向的互动模式具有更强的互动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高效互动的基础上,网络政治参与平台也具有多样性。

网络政治参与推进了政治参与途径的转型,互动的参与方式满

足了公民发表意见和及时得到反馈的诉求,充分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二、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类型

政治生活中网络的普及应用也大大推进了政治参与度。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中国公民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与传统政治参与方式完全不同的政治参与途径。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政治资源。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普及率达到约四成……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

较高水平。而笔者调研走访了部分农村地区,网络普及化程度极低,网络政治参与在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还难以实现,因此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

区的居民。

网络普及发展为政治参与转型带来新路径,给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参照cnnic报告对网民互联应用方式分类笔者划分出以下几种网络政治参与方式:(1)网络媒体应用。自1997年《人民日报》开通网络版,主流媒体开始网络化应用。据cnnic 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网络新闻的用户规模达到3.92亿,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为73.0%。……网民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接触到新闻资讯,并在对新闻的分享和转发过程中提升新闻的覆盖

量”。主流媒体新闻网站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信息获取源,对于普及民主和推动政治社会化都有重要意义。网站中对热点问题的专题分析已成为一种趋势,对公民的政治评价和政治情感的产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提高对新闻的关注度的同时形成了社会舆论力量。(2)博客及论坛。博客和论坛是网络社区应用发展的产物,不仅是公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是表达诉求的途径,有一定的公共性和公开性。至2012年6月底,我国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为3.53亿,庞大的用户数量背后蕴藏着丰富的舆论力量。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微博及播客作为博客的衍生品发展迅速。微博和网络一体化的媒介使得网络政治参与更加普及,其显著的特点是在短时间内通过即时信息评论和微博转发迅速形成强大的微博公共舆论,并很快反馈至有关部门,使政治参与更加高效。许多政府部门开通了官方微博汲取民意。(3)电子政务。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电子政务初步发展并启动政府信息化建设,至2001年,中国政府将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随后,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提出“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电子政务的公众认知度进一步提高。2012年10月,大连市政府通过大连政府网发布信息,面向全体市民征集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此举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市民的参与度,并且使每件民生工程涵盖较大的社会群体,意见能够得到及时的采纳归类并予以反馈。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以及手机智能化

的推广,公民政治参与会越加普及,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类型愈加多元化。

三、网络政治参与类型的适用性分析

不同的网络政治参与类型对政治参与的最终效果和政策的执行情况起着直接作用。在传统政治参与形式中,公民受时间、诉求以及能力所限,在客观条件上约束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规模、范围、程度和频率。

(一)基于参与程度的分析

单纯阅读式的新闻起到政治宣传和舆论导向的作用,公民通过网络主流媒体主要集中在获取信息这一功能上。同样,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和在线政务服务受到终端媒介的制约,因而参与程度也较低。包含互动模式的博客和论坛以及政府官员信箱,这一层面是公民自主参与诉求的主观反映,起着意见反馈的作用。社区论坛的成熟发展也恰恰说明公告式和咨询式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舆论形成,是参与程度较高的政治参与类型。另外,微博以及网络听证会也属于参与程度较高的模式,并且在近年来受到公民的欢迎。衢州常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夏建军表示“微博作为一个新型的网络工具,正越来越被政府部门重视”,“微博上大部分是基层百姓,倾听群众的不同意见和批评,给我们官员提供一个了解民意、关注舆情的窗口。”

(二)基于政策性质的分析

政治层面的公共政策本身的性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政策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