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购买应以招标采购的形式,充分遵循公平公正的购买 原则,尽量降低采购的整体成本,为检验检测机构节约经 费。对于自行购买的一些设备,应该选择值得信赖的品牌 方,选择实验室之前用过的品牌,对供货商和供货的渠道 进行规范。 3.2 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支撑与管理队伍
检验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其工作积极性和 主动性关乎到实验室未来的长远发展。检验检测机构的管 理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理念,结合实验室的发展特点 对奖惩制度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此才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肯定工作人员的付出。同时,加强团 队之间的合作,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树立积极向上的实 验作风,通过改变工作环境留住优秀人才。工作人员进入 实验室之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要与工作 人员未来的工作方向和具体职责相符合,应用聘任制和任 期制,打造高标准高水平的工作团队。 3.3 做好仪器设备的报废、借用管理
此外,仪器设备在进行借用的过程中相关手续不够完 善,这些都导致仪器设备在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检验检 测机构所接收的实验项目繁多,当项目出现变动或是更新 时,一些老旧的仪器设备并不能满足检测项目的具体需求。 如果对这些设备进行报废处理,而后期处理工作又不能够 得到落实,这些废旧的仪器就会常年放置在实验室中,既 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又不能发挥仪器的作用。 2.4 设备管理责任不清,人员流动强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案计划方法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案计划方法1.引言2.仪器设备管理方案2.1设备购置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在购置过程中,应根据检验检测需求和经费预算,选择性能合适、稳定可靠、易于维护的仪器设备。
2.2设备验收仪器设备购置后,应及时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标准和要求。
验收内容包括外观、性能指标、测量准确度等方面。
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3设备鉴定与认证定期对重要、关键的仪器设备进行鉴定与认证,以确保其性能和仪器标定符合要求。
鉴定与认证结果应进行记录,并及时根据需要调整、维修、更新或报废设备。
2.4设备维护与保养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包括清洁、校准、调试等。
设备维护与保养记录应详细并及时更新。
2.5安全管理建立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等。
确保人员操作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
2.6设备使用培训对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计划与方法3.1设备计划制定长期和短期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根据实际需求和经费预算,明确计划执行时间和金额。
3.2设备维修计划制定设备维修计划,根据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和使用情况,及时维修、更换设备。
3.3设备更新计划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更新速度和实际需求,制定设备更新计划。
并与管理部门及时沟通,确保更新计划的执行。
3.4设备追踪与管理建立设备追踪与管理制度,对每台设备进行唯一编号,并建立相应档案。
同时,建立设备信息库,方便查询、管理。
4.结束语仪器设备是检验检测机构的核心资源之一,科学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对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仪器设备管理方案、计划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建立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将有助于提高机构整体管理水平,保障检测质量,推动机构持续发展。
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4篇)

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证检验和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检验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机构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委员会是本制度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相关规定。
三、责任和权限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检验和测量设备的选型、采购、校准、验证、维护和报废等相关制度,并监督和检查其实施情况。
管理委员会成员在本制度的范围内负有监督、协调、检查的责任和权力。
四、检验和测量设备的选型和采购1. 检验和测量设备的选型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要求进行,应提前编制设备选型方案,并经管理委员会审核和批准后方可购买。
2. 购买的检验和测量设备应具备所需的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同时应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以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设备采购应采取公开招标、询价或委托代购等方式进行,并应与供应商签订购买合同,并按合同要求进行验收。
4. 购买的设备应具备合法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许可证明,同时应做好设备档案记录,包括设备购买日期、厂家和供应商、设备型号和规格、价格和合同等相关信息。
五、检验和测量设备的校准和验证1. 检验和测量设备的校准和验证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定期进行,并及时做好校准证书和验证报告的记录和归档工作。
2. 校准和验证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单位进行,校准和验证结果应与标准值进行比对,具备法定计量单位出具的证书。
3. 对于经校准或验证结果不合格的设备,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并重新进行校准或验证,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六、检验和测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1. 检验和测量设备应有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
2. 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说明和使用规程进行,防止误操作和错误使用,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害。
3.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定期进行,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试、检查等工作,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应及时报修。
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模版

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1. 为了加强对检验和测量设备的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提高测试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的检验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的选购、鉴定、验收、入库、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各个环节。
3. 本管理制度的实施目标是规范设备管理流程,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保证检验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的选购1. 设备选购应根据本单位的检验和测量需要进行,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2. 在选购前,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供应商比较,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设备。
3. 设备选购需经过审批程序,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技术评估和决策。
三、设备的鉴定和验收1. 鉴定设备应由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确保设备的符合性和可靠性。
2. 对新购设备的验收应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性能验证等多个方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对于验收不合格或存在问题的设备,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要求供应商进行修复或更换。
四、设备的入库和领用1. 设备入库应进行细致的登记和记录,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购买日期、保修期限等。
2. 设备入库后,应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的存放和管理,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安全。
3. 设备领用需经过申请并获得主管部门批准,同时需填写领用单,并及时更新设备信息。
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1. 设备的使用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遵循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
2.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校验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测试。
3. 对设备的维修需委托专业的维修单位进行,维修记录和报告应做好备案。
六、设备的报废1. 设备报废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必须及时报废。
2. 设备报废前应进行彻底的设备检查和记录,确保所有信息和记录的完整性。
3. 报废设备应安全处理,包括拆卸、销毁、注销等程序,同时做好报废记录和报告。
七、责任与监督1. 设备管理责任由本单位设备管理岗位负责人负责,负责设备管理的每个环节的落实和执行。
检验仪器设备管理条范本

检验仪器设备管理条范本一、引言检验仪器设备是现代检验实验室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关键作用。
因此,对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科学、规范的检验仪器设备管理条范本,以提高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范本适用于所有检验实验室内的各类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仪器、测试仪器、计量仪器等。
三、管理要求1. 设立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运维。
2. 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档案,记录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购置信息、校准信息等,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制定仪器设备使用规范,明确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4.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性能稳定性。
5. 建立仪器设备的校准计划,根据仪器的技术要求和使用频次,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并及时记录校准结果。
6. 对于仪器设备的故障和损坏,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并记录维修和更换的情况。
7. 建立仪器设备验收程序,对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要求并达到预期效果。
8. 建立仪器设备借用和归还制度,对于需要借用的仪器设备,需进行申请,并按时归还,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保管。
9. 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监管,建立定期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10. 建立仪器设备报废程序,对于无法继续使用的仪器设备,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废处理,防止其继续影响检验工作的进行。
四、管理措施1. 加强对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制定详细的采购流程,确保采购的仪器设备符合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
2. 建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清洁和维修,保证其正常运行。
3. 定期组织仪器设备校准和核查工作,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和校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方便追溯和查阅。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保障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安全检测和计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三、管理要求1.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的登记管理(1)对所有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进行登记并建立台帐,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出厂编号、购置日期和金额等信息。
(2)对每台设备进行验收登记,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数量、验收单位和验收日期等信息,并备案存档。
(3)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和核对,确保设备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的专人管理(1)每个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修理等工作。
(2)专人应制定设备的使用规程和维护保养计划,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3)专人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对设备进行日常操作和维护,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问题。
3.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1)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了解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并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机,并及时向专人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修理或更换。
(3)设备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归位并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无损坏和遗留物。
4.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1)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维护保养计划,按照计划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2)维护保养工作应包括设备的清洁、校准、调试和检验等;对设备损坏和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零部件。
(3)维护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维护保养的情况,包括日期、内容和责任人等,并归档存储。
5. 安全检测和计量仪器设备的报废处理(1)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经测定已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及时报废并进行相应的处置程序。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一、引言检测仪器校验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检测仪器校验管理,提高检测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规范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检测仪器校验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检验机构、质检部门等。
三、术语和定义1. 检测仪器:指用于进行检测、测量、分析等操作的设备、设施或工具。
2. 校验:指对检测仪器进行定期检查、测试和调整,以确保其满足预定的要求和规范。
3. 校验管理:指对检测仪器校验工作进行组织、计划、实施、监督和评估的过程。
四、校验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校验工作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要求,确保校验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2. 公正性原则:校验工作必须公正、客观、独立进行,确保校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3. 管理性原则:校验工作必须有系统的管理,包括校验计划、记录管理、设备维护和校验结果的评估等。
4. 持续性原则:校验工作必须定期进行,确保检测仪器的长期稳定性和准确性。
五、校验管理的具体要求1. 校验计划1.1 校验周期:根据检测仪器的类型和使用频率,制定合理的校验周期,确保校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1.2 校验内容:根据检测仪器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明确校验的项目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精度、准确度、线性度、稳定性等。
1.3 校验设备:选择符合要求的校验设备,确保校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4 校验记录:建立完整的校验记录,包括校验日期、校验人员、校验结果等信息,便于追溯和评估。
2. 校验实施2.1 校验环境:提供符合校验要求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电源稳定性等。
2.2 校验方法:根据校验计划和校验标准,选择合适的校验方法进行校验,确保校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校验人员:校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校验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校验结果的可信度。
2.4 校验结果:根据校验结果,判断检测仪器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设备体系管理措施

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设备、体系管理措施一、检验检测人员管理措施1.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通过我机构考核持证上岗。
2.工作时应不少于2人(持证上岗),整个过程应独立完成。
3.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各检验项目的国家标准和我机构制定的仪器操作规程和检验实施细则进行,做好完整记录,不得弄虚作假。
4.检测室内的设备、安全、卫生等应由检测室内部专人管理。
5.非我机构人员不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检测室。
6.当仪器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检验人员不得离开,检验人员离开检测室时,照明电及门窗等要关好。
7.在检测室内不得做与检验工作无关的事。
二、仪器设备管理措施1.购置仪器设备,均由检测室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由技术负责人申核,报经理批准,由采购人员统一办理。
2.对新购置的仪器设备,由设备管理员验收,安装、调试、检验合格后,建立设备档案、设备检定周期表。
3.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做到一机一盒。
检验设备检定完毕后,设备管理员应进行设备编号,并根据不同的检定情况,加贴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制订的(绿、黄、红)三色标志,分别表示仪器设备检定结果为合格、准用、停用三种状态。
任何人不得涂改和撕毁有效标志。
4.主要仪器设备须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定期检查并存档。
经常检查、清点,确保配件完整、齐全。
检验人员必须自觉爱护仪器设备,正确使用仪器。
经常保持仪器设备整洁、安全,用后加罩,以防灰尘。
三、内部质量审核及质量体系评审管理措施1.公司建立由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手册》执行情况的检查,每年进行一次手册执行情况普查,并不定期地进行局部检查。
2.所有内部质量审核活动均应由与被检查质量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3.所有内部质量审核活动,都必须如实做好记录,并填好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列出存在的主要缺陷,被查部门负责人确认并填明拟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负责人、期限等,质量负责人审批、存档。
4.每年由公司经理主持进行一次质量体系管理评审。
检验设备仪器量具校验管理制度范文

检验设备仪器量具校验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检验设备仪器量具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和保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检验设备仪器量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校验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检验设备仪器量具的校验过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2. 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的管理责任2.1 质量部门负责制质量部门为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的管理主体,具有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的职责。
质量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的管理工作,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2.2 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管理员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管理员是负责具体执行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管理工作的人员,其职责包括:1) 定期对校验设备仪器量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2) 负责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的校准、校验和认证工作;3) 记录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的使用情况和校验结果,并及时报告质量部门。
3. 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的校验管理流程3.1 校验计划制定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管理员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校验计划。
校验计划应包括校验内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等,以确保校验工作的开展和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2 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的校准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管理员应定期对校验设备仪器量具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并及时记录校准结果。
3.3 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的校验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管理员应根据校验计划,对校验设备仪器量具进行定期校验。
校验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并记录校验结果。
3.4 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的认证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管理员应将校验结果汇总,并提交给质量部门进行认证。
认证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管理员,并予以记录。
4. 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的维护与保养4.1 维护与保养责任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管理员应负责定期维护和保养校验设备仪器量具,包括清洁、防潮、防尘等工作。
同时,应定期检查校验设备仪器量具的磨损和损坏情况,并及时更换或修复。
检测设备管理办法

检测设备管理方法1 总则1.1为规范本项目检测设备的管理,保障项目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检测设备的安全完整,制定本方法。
1.2本方法适用工程检测的设备,包括质检、测量、试验设备、计量器具等。
2 检测设备的管理2.1项目管理和工作内容:(1)根据施工需要配置检测设备,向公司技术质量部报送检测设备配置计划,由公司总工程师审核,总经理审批。
配置到项目的检测设备,建立项目所有在用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管理目录和检测设备台帐、绘制平面布置图并进行分类管理,做到帐物卡相符;(2)编制项目检测设备年度校准计划并负责实施;(3)建立所辖设备(包括配件)的随机技术档案,如检测仪器、设备履历书、说明书、检定证书和保修单等相关资料。
(4)负责项目金额小于2000元的小型、易损、易耗的计量器具、仪器装备的配置,并负责督促项目按规定进行校准、管理;(5)负责各类试验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使用,确保专人操作、保管、维护;(6)负责建立并健全各类检测仪设备操作制度和使用台帐;2.2 检测设备的分类:为确保各种检测设备的测试能力满足工程质量检测的要求,将施工中在用的各类检测设备分为A、B、C三类管理。
(1)A类的范围1、属于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管理目录中的检测设备;2、进行产品、工艺和质量关键参数控制、检测时使用的设备;3、准确度要求高,使用频繁而量值可靠性差或工作环境差的检测设备;(2)B类的范围1、负责工艺、质量一般参数的控制和检测,有计量数据要求的检测设备;2、准确度要求一般,但使用频繁或使用环境条件较差的检测设备;3、对检测设备要求准确度高,寿命长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4、专用检测设备,限定使用范围的以与固定指示点使用的检测设备;(3)C类范围1、检测设备性能很稳定,可靠性高而使用又不频繁的、量值不易改变的检测设备;2、国家计量行政部门明令允许一次性使用或试行有效期管理的检测设备;3、使用环境恶劣,作一般检测用的简易、低值、易碎、易损的检测器具;4、国家没有检定和校验要求,自行制定校验方法的检测设备;2.3检测设备的购置、报停、报废(1)检测设备的购置确需购置的属公司固定资产的检测设备,应由使用部门在信息系统中发起设备购置申请流程,流程经公司总工程师与总经理审批签字后由公司购置。
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对于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设备购置和验收设备购置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一环,必须根据实验室需要、预算情况和设备性能等因素来选择。
在购置前,必须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并明确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并对供应商进行认真的考察。
在验收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测试,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二、设备登记和标识所有设备在购置后都必须进行登记,并赋予唯一的编号,以方便管理和统计。
登记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商、购置日期等基本信息,并建立设备档案。
同时,在设备上应进行明显的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和实验室名称,以防止混用和遗失。
三、设备保养和维修设备保养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在实验中使用完毕后,必须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检查,清除污垢和堵塞,并做好相应的保养工作,如润滑、校准等。
若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应及时报修,并按照维修流程进行维修和更换零部件。
四、设备使用和管理设备的使用必须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人员在使用设备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并了解设备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整洁,避免使用不当导致设备损坏。
设备的使用记录和实验数据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和保存,并根据实验要求及时整理和归档。
五、设备报废和淘汰设备的报废和淘汰应根据设备的实际状况和使用寿命来判断。
对于老化、严重损坏或技术性能明显滞后的设备,应及时报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报废的设备应进行清理和拆解,并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和处置。
对于不再使用的设备,应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并及时更新设备的登记和标识。
六、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
设备的摆放和存放应符合要求,避免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和意外撞击。
对于易燃、易爆、有辐射等特殊设备,必须进行专门的防护措施,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检测仪器管理制度模版

检测仪器管理制度模版一、引言检测仪器是科学研究、工程实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具,准确的检测结果依赖于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管理。
为了加强对检测仪器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制定检测仪器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检测仪器管理制度,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准确检测。
二、概述检测仪器管理制度是指通过规范和约束各个环节的行为,科学合理地管理、使用和维护检测仪器,以提高仪器的利用率、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管理责任1. 仪器管理部门应负责建立健全仪器管理制度,并监督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2. 仪器管理部门负责检测仪器的购置、验收、分配、封存、处置和使用情况的跟踪记录;3. 相关部门应按照仪器管理部门的要求,合理使用配备的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4. 相关部门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定和校准,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四、仪器设备的购置和验收1. 购置前应编制仪器设备需求清单,并在仪器管理部门指导下提供详细的技术规格和性能要求;2. 仪器管理部门应根据需求清单制定采购计划,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供应商比选和技术审核;3. 仪器设备的验收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仪器管理部门应派专人参与验收过程,并填写相关验收记录;4. 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应及时登记入库,并进行档案管理。
五、仪器设备的分配和封存1. 仪器设备使用需经过仪器管理部门的批准,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和审批;2. 仪器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和使用情况,合理安排仪器设备的分配和调度,并制定相应的分配管理规定;3. 使用人员应按照仪器使用手册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负责设备的安全和完好;4.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拆卸、改装或擅自更换设备部件;设备故障应及时报修,并在修复前封存设备。
六、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1. 使用人员应按照仪器使用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并填写相应的保养记录;2. 使用人员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校准和标定,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3. 使用人员应加强仪器设备的负荷管理,避免超负荷使用造成设备磨损和损坏;4. 仪器管理部门应组织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检验设备仪器量具校验管理制度(5篇)

检验设备仪器量具校验管理制度1、目的对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以下简检测设备)进行控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并为产品制造符合规定要求提供证据。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制造过程中与质量有影响的所有检测设备的控制,包括过程及成品的检测设备。
3、职责3.1品质部负责检测设备的归口管理与控制。
3.2总经理负责设备的审批。
3.3品质部负责设备的验收、日常监督管理、周期检定、标准器档案的建立。
3.4车间等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计量设备的使用、保管和维护。
4、工作程序4.1检验设备的采购使用部门根据维修技术标准、工艺及产品的检验确定的监视和测量要求配备所需的监视量装置,并使这些装置的精度与被测对象的测量要求相匹配,从而使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为产品制造符合规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使用部门填写《设施配置申请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后由供应部负责购买。
包装有效性、整机完整性、零备件数量、随机附件、使用说明书、图纸、合格证、装箱单及有关资料和外观检查。
(b)非强制检定的检测设备由质检科依据国家检定规程中规定的周期;(c)品质部负责制定《检测设备周期校准、检定计划》并定期关往国家法定计量机构检定;4.4领用检验设备器具时,由工具室人员填写收发记录,使用人员签名,经质检科批准后领用。
4.5测量设备的运输、搬动。
搬运过程中重要保护好检定标识、防止丢失、破损。
4.6检验设备的贮存和使用环境。
4.7检验设备使用(a)合格证(绿色):计量检定合格者;不必检定,经检查功能正常者(如计算机、打印机)无法检定,经比对或监定知用者。
(b)准用证(黄色):多功能仪器设备,丧失非检测功能;但检测所用功能校准合格者:非检测所用量程度不合格:但检测用量程精度合格者:降级使用者(c)停用证(红色);损坏和检定不合格者;性能无法确定者。
根据检测设备的使用要求及实际状况对设备进行调整和再调整;调整和再调整由具备资格的指定人员进行,并按设备本身的操作要求进行调整。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4篇)

检验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或者实验室为了确保试验和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本文将对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进行检验,并总结出其主要内容。
一、制度目的和适用范围试验和计量设备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试验和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适用范围包括实验室内所有的试验和计量设备,涵盖各种类型的设备,如试验仪器、计量器具、实验室仪器等。
二、设备管理流程1. 设备采购管理a. 设备需求评估:根据实验室的需要,评估所需设备的类型、规格、性能等。
b. 采购流程:制定设备采购方案,编制采购计划,发起采购申请,进行供应商评估和选择,签订合同等。
c. 设备验收:对采购的设备进行验收,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准确性验证等。
d. 设备登记:将验收合格的设备登记到设备管理系统中。
2. 设备领用管理a. 设备领用申请: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填写设备领用申请表。
b. 设备领用审批:审批设备领用申请,包括设备管理员和实验室主管的审批。
c. 设备领用记录:记录设备领用情况,包括设备名称、领用人、领用日期等。
d. 设备使用授权:对领用设备的使用人进行培训和授权,确保其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设备。
3. 设备维护管理a. 定期检验和校准:根据设备的性能要求,制定定期检验和校准计划,并委托合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和校准。
b. 设备保养: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调整等。
c. 故障维修: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报修,并制定维修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d. 备件管理:制定备件管理流程,确保备件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4. 设备报废处理a. 设备报废申请: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性能变化等因素,提出设备报废申请。
b. 设备报废审批:审批设备报废申请,包括实验室主管和设备管理员的审批。
c. 设备报废处理:根据审批结果,制定设备报废处理方案,包括设备清理、数据备份等。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指南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指南哎呀,今天咱们聊聊检验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管理指南。
说到这个,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一门高深莫测的科学,实际上,真不是那么复杂。
想象一下,你家的厨房,如果锅碗瓢盆都乱七八糟,那做饭肯定没法顺利进行。
设备管理其实也差不多,要是仪器设备不整齐,不好好管理,咱们的检验检测工作就像无头苍蝇,东碰西撞,效率低得让人抓狂。
先说说设备的登记。
这就像你买新手机,要把它登记在案,避免丢了。
仪器设备也是,必须有一个清楚明了的登记系统。
这是啥意思呢?就是把每一台设备的基本信息都记下来,比如品牌、型号、使用日期、维护记录等等。
这样一来,万一哪台设备出问题,咱们一眼就能找到它的“身份证”,轻轻松松搞定。
想想,设备跟人一样,也得有个户口本,不然可就麻烦了。
再说保养。
别以为新买的仪器就能万事大吉,没毛病就不管了。
那可是大错特错啊!就像车子,要定期保养才能跑得更快,仪器设备也需要定期维护。
别以为这很麻烦,制定一个保养计划,按时做就行。
保养的时候,别忘了把设备清理干净,换个“新衣服”。
设备也喜欢干净,心情好了,工作也会顺利得多。
说到培训,嘿,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
买了再好的设备,如果使用的人不懂操作,那也是白搭。
就像你买了一个高档的咖啡机,但你却只会用开水冲泡,那咖啡味儿肯定不好。
所以,定期组织培训,教大家怎么使用设备,怎么保养,甚至是如何解决常见的小问题。
这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关键时刻也能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
还有记录,这个绝对不能少。
每次使用设备的情况、维护记录、故障处理等,最好都能一一记录下来。
想象一下,咱们做实验的时候,结果都得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也是一样。
这就像是给设备写日记,日复一日,积累起来的经验可都是宝贵的财富。
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翻翻之前的记录,心里也会有数。
咱们还得说说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
科技发展那么快,昨天还在用的设备,今天可能就有更新的款式。
定期评估手里的设备,看看有没有必要更新。
如果一台设备总是出问题,耽误了工作,真是让人心烦。
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

检验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公司内部所有检验和测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提升检验和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检验和测量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三、设备分类与登记1. 所有检验和测量设备应根据其功能和特点进行分类,并编制设备清单。
2. 每个设备应有唯一的设备编号,并进行登记和记录。
四、设备的购置和验收1. 设备购置应符合公司的采购流程和规定。
2. 设备验收应由专门的验收人员进行,并记录验收结果。
3. 验收合格的设备方可投入使用。
五、设备的使用1. 检验和测量设备的使用必须操作规范、准确、安全。
2. 设备使用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准确性,并记录检查结果。
3. 设备使用完成后,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设备,并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
六、设备的保养和维修1. 设备保养工作应定期进行,具体周期由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确定,并记录保养内容和时间。
2. 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应由设备管理人员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并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
七、设备的检定和校准1. 检验和测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具体周期由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确定,并记录检定和校准结果。
2. 检定和校准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检定机构进行。
八、设备的报废和淘汰1. 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无法继续使用时,应及时进行报废和淘汰处理。
2. 报废和淘汰的设备应进行清理和登记,并做好设备资产的处置工作。
九、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1. 设备管理人员应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2. 设备管理人员应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并进行宣传和培训。
3. 设备管理人员应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落实相关规定和要求。
十、违规处理1.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 对于因设备管理不当导致的损失,责任人将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十一、附则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可对本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环境检测仪器管理规章制度

环境检测仪器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环境检测仪器的管理,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环境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XXXX公司环境检测仪器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本规章和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违反本规定的,将受到相应的处分。
第二章仪器的保管第四条仪器保管人员应当做好仪器的使用记录和保养记录,严防丢失和损坏。
第五条仪器保管人员应当对仪器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修。
第六条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保管,不得私自拆卸或改变仪器的设置。
第三章仪器的维护第七条仪器的维护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维修。
第八条仪器的维护人员应当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转。
第九条仪器维护过程中,如需更换零部件,应当使用符合要求的原厂配件。
第四章仪器的使用第十条仪器的使用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第十一条仪器的使用人员应当按照仪器的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私自更改参数或操作流程。
第十二条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并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有问题应当及时报修。
第五章仪器的更新和报废第十三条仪器保管人员应当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仪器的使用情况,并提出更新或报废申请。
第十四条仪器更新应当按照公司规定的流程进行,并由公司统一购买和更换。
第十五条仪器报废应当由公司统一处理,不得私自处理或外借。
第六章管理制度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环境检测仪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完善。
第十七条管理人员应当对仪器管理规章进行监督,并及时纠正违规操作。
第七章处罚规定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的人员,公司将给予相应的处分,严重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对仪器管理不善导致的事故,对相关责任人员将给予相应处罚,并追究其责任。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章自XXXXX年XX月XX日起施行,如有修订,应当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一条对于本规章所未涉及的问题,应当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执行。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仪器设备管理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
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⑴建立设备管理组织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
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⑵制定设备管理程序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
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⑶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
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⑴评审制度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
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⑵验收制度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
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
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和各项指标测试结论,确认无质量问题方可验收.仪器设备经验收后方可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
⑶使用制度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对人员、工作环境、设施条件、维修、保养等提出明确要求做作出规定。
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检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1. 为规范检验、测量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效益,保证检验、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检验、测量设备的管理。
3. 主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检验、测量设备的管理工作。
二、设备的购置与登记1. 设备购置:根据需要和预算,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采购合适的检验、测量设备。
2. 设备登记:设备管理部门应对购置的设备进行登记,并做好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使用部门、购置时间等信息的记录。
三、设备的验收与验收标准1. 设备验收:设备管理部门对购置的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工作需求。
2. 验收标准:设备的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行业标准,并与供应商达成共识。
四、设备的保管与维护1. 设备保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安全保管,设备存放的地点应符合安全、整洁、防潮、通风的要求。
2. 设备维护:设备管理部门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负责具体实施。
维护任务包括定期检查、清洁、调校、润滑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设备的使用与借用1. 设备使用: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安排设备的使用,确保设备的合理利用和高效运转。
2. 设备借用:其他部门需要借用设备时,应提前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经批准后方可借用。
借用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
六、设备的台账与清查1. 设备台账: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使用情况、维修记录、报废情况等。
2. 设备清查:设备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对设备进行清查,确保设备的数量和状态与台账一致。
七、设备的报废与处置1. 设备报废:设备管理部门应对因设备老化、损坏等无法修复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报废程序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办理报废手续。
2. 设备处置: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报废设备进行处置,包括设备的拆解、回收、销毁等环节,并做好相关记录。
八、设备的统计与分析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仪器设备管理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
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⑴ 建立设备管理组织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
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⑵ 制定设备管理程序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
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⑶ 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
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⑴ 评审制度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
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⑵ 验收制度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
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
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和各项指标测试结论,确认无质量问题方可验收。
仪器设备经验收后方可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
⑶ 使用制度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对人员、工作环境、设施条件、维修、保养等提出明确要求做作出规定。
⑷ 记录制度记录是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保证设备正常运销的一项基础工作,对设备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执行及管理程序的运行和完善都很重要。
每台设备从计划选购到淘汰都应保持完整的记录,内容除一般性设备档案外,还应设备购置、检定、维护的计划,论证意见或报告,调试验收报告,设备使用和校准记录,仪器故障和维修记录,运行状况,性能变化,异常现象及整改情况等。
⑸ 核查制度核查是证实设备符合技术规范,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一项重要举措。
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后,应按照技术规程和说明书,采取自校、比对等方法,校准主要性能参数,保证仪器的准确度和量程范围符合要求。
质量管理组应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记录等情况,对新购置或租借的设备、现场检测使用的设备、使用频繁或漂移较大的设备,应制定核查程序,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仪器设备校准与检定校准⑴ 校准的定义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装置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该定义的含义是:① 在规定的条件下,用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对包括参考物质在内的测量器具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
② 将测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准链,将其溯源到标准所复现的量值⑵ 校准的目的① 确定示值误差,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② 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可调整测量器具或对示值加以修正;③ 给任何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给参考物质特性赋值;④ 确保测量器给出的量值准确,实现溯源性。
⑶ 校准的依据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
校准的结果可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表示校准结果。
检定⑴ 定义及检定对象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条》)。
检定是法制计量工作中计量器具控制(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
我国在1987年由国家计量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共分十二大类千余种,同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即用于贸易结算、安全保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55项;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又增补了强检工作计量器具4项6种。
强制检定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
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以及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强制检定。
这些构成了我国计量器具检定的对象。
⑵ 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分为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行政管理要求,具体操作是对其进行计量检查、技术检查和行政检查,这三方面的检查也称为检定的三分量。
① 计量检查确定计量器具的误差及其他计量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示值误差、准确度等级;稳定性、重复性和漂移;读数装置分辨力、分度值、电磁干扰敏感度等。
② 技术检查为满足计量要求而必须具备的结构、安装要求,读数的可见性,是否存在欺骗的可能等。
③ 行政检查包括标识、铭牌、型式批准、检定标记、许可证标记、有关证书及有效期、密封,锁定和其他计量安全装置的完整性、检定、修理和维护记录等。
⑶ 检定的依据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在检定结果中,必须有合格与否的结论,并出具证书或加盖印记。
从事检定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并持有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
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⑴ 校准不具法制性,是自愿溯源的行为;检定则具有法制性,是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⑵ 校准主要用以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符合性的全面评定。
⑶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做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必须是检定规程。
⑷ 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⑸ 校准结果通常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通知书。
仪器设备档案及标识管理对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的考核关键在四个方面:① 所需的检测仪器设备必须配齐。
配齐的概念是不仅包含的参数要齐,而且其量程和准确度要符合检测标准的要求;② 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③ 计量仪器设备必须溯源到国家基准;④ 检测仪器设备必须帐目清楚、档案齐全、管理有序,仪器设备实行标识管理。
仪器设备档案按每台套仪器设备进行建档,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① 仪器设备履历表,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或规格、制造商、出厂编号、仪器设备唯一性识别号、购置日期、验收日期、启用日期、放置地点、用途、主要技术指标等;② 仪器购置申请、说明书原件、产品合格证、保修单;③ 验收记录;④ 检定/校验记录及检定证书;⑤ 校验规程(必要时);⑥ 保养维护和运行检查计划;⑦ 定期归档的使用记录;⑧ 保养维护记录;⑨ 运行检查记录;⑩ 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仪器设备标识与随机资料① 编号标识所有仪器设备均应进行标识,且每台仪器设备的标识必须是唯一性。
② 状态标识根据检定/校准、比对或验证结果对仪器设备粘贴可用性识别标识。
可用性识别标识分为合格证、准用证和停用证。
a)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合格证计量检定结论为合格者;经符合程序的校准,其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技术要求范围内;上述条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实现,经过比对验证证明其技术性能符合规定要求;不需检定的,经检查合格的辅助设备。
b)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准用证多功能检测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检定/校验合格;经检测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测工作所用量程合格;计量器具获准降级使用。
c)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停用证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限;已损坏或功能不正常;计经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设备编号;证书批准日期;有效期;对仪器状态进行技术确认的机构名称;负责对仪器设备受控状态进行确认的检查人员姓名;对准用证应有准予使用的范围、等级或功能;对停用证应有开始停用日期和停用状态正式确认日期;随机资料随机资料包括操作规程、仪器说明书复印件、在用的使用记录等。
仪器设备异常情况控制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如误用、误操作、超负荷(过载)或事故时,发现检测精确度不符合要求,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校准/检测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经重新检定、校准或检测证明运行满意方可使用。
由于仪器设备异常情况的原因造成对检测工作影响时,按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⑴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作用为保证检测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运行状态和性能符合检测工作要求,在此期间需要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即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对核查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对测量设备的计量性能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作出判断。
有利于检测机构动态掌握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并根据运行检查的结果合理确定检定/校准间隔,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可信度,而且可以缩短由于仪器设备功能异常对检测数据的追溯期,因此,检测机构应在检测设备的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进行运行检查。
⑵ 需要进行运行检查的仪器设备在以下情况的仪器设备需要进行运行检查:① 使用频繁的实验仪器设备;② 漂移率大的仪器设备;③ 经检定,但在检定有效期内已长时间不使用的实验室仪器设备;④ 使用一段时间发现稳定性不好或检测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
⑶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方法① 对实验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精密度、灵敏度、检出限、信噪比、分离效能、加标回收率等)进行检查;② 用两台或多台同型号/规格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测量结果比较;③ 利用实验仪器设备的自校功能进行检查;④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验。
⑷ 实施运行检查注意要点① 运行检查的性质不同于检定/校准;运行机制检查发生的时间是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它通过验证检测设备计量性能的稳定性,以提高检测数据的可信度。
② 运行检查要运用核查标准进行过程控制运行检查的实质是过程控制,是检测机构使用核查标准对检测设备计量性能的过程控制。
使用核查标准进行运行检查,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核查标准,对被核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常用检测点进行核查;其次在运行检查的检测设备进行一定时间的监测,建立核查数据库,通过绘制极差控制图、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等控制图的方式来检测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
③ 实施运行检查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一般是重要的测量设备或参考标准并非所有重要检测设备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核查标准,因此《评审准则》条有“适当时”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