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说课稿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说课稿000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说课稿
新湖一中夏泽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高中美术选修教材绘画第三课的《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上高中的学生对于中国画多少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对中国画的欣赏和分析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但对于难度较大的一些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画理、画论,还需教师的正确引导。
本课侧重于中国绘画的实践知识的了解和操作,主要内容为指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中国画的墨与彩的韵味及笔墨情趣。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之能够从多个角度感受和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提升他们对美的感受力。
学情分析:由于中国画的门类多,实际动手操作又有一定难度,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兴趣可能不会很大,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体验中国画的题材分类及审美特征,学习中国画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法,体会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貌。
能力目标:结合实际练习,使学生创造性地初步了解与掌握中国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的练习,掌握中国绘画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动手临摹或写生,体验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貌。
教学难点:中国绘画中水墨和意境的把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解决方法:加强中国画的练习,从实践中感受中国绘画的精髓。
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学生:必备的中国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流程整体设计为:初步认识了解国画及诗配画——乐中体验并赏析——综合分析——终极体验
(一)初级体验
一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中国画制作。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
(二)乐中体验并赏析
1、在自主实践中探究:指导学生正确执笔方法,用毛笔画线条、
观察线条、体会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更真切、更深刻。
】
2、在直观演示后尝试:围绕中锋、侧锋、逆锋、拖笔四种基本笔法,通过课件动画演示、教师直观演示、引导归纳特点后,学生模仿演练。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基本笔法有直观感知和条理化归纳,知识掌握得更深刻、更牢固。
】
3、赏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国画韵味美感】
(三)综合分析
1、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用笔。
【设计意图:学习中国画笔法美,体会中国画的审美方法。
】
2、对比探究欣赏中国画不同的用笔表现并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采用对比探究,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
3、小组合作分析名家用笔,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利用配乐欣赏,创设审美氛围,分小组合作欣赏讨论,提高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小组每个成员的发展。
】(四)终极体验
1、选一幅中国画作品用简短的文字分析一下笔墨情趣。
如何理解墨与彩韵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在于考验学生对国画基础知识
的了解程度,在巩固新知的同时,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
2、是适时点拨,初步感知: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认识毛笔的结构、
【设计意图:掌握中国画最基本的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
3、学生作品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和鼓励学生兴趣】。
4、画一画: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通过设置临摹或创作的作业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
5、评一评:采取“组内互评——小组推荐——全班展示——集体点评”形式进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互评”“集体评”活动,发现别人作品的优、缺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巩固提升本课学习成果。
】
6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巩固提升本课学习成果】
六、教后反思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本课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教学实际情况看,因为设计了
动画导入、名画欣赏、直观演示等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参与度高;再加上自主感悟、训练时间充分,学生能掌握中国画用笔的基本方法,体验了中国画的乐趣,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请各位专家指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