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对教师的新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对教师的新要求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这次新课程改革比以往其他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为它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变,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并掌握这次新课改的实质。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也在这次改革之列。它是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学习和研究地理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组成,是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它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要达到这个总目标,我们教师和学生就必须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尤其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原来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策略,可能就不适合新课改的要求,这样,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转变和革新。我认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对教师的新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更新教育和教学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它会随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

理学”、“全球地理学”、“圈层地理学”、“建设地理学”和“高技术地理学”,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突出人地关系主线。新课程打破了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沉闷格局,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为重点,力求充分体现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是突出地理能力的培养。新课程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逐步养成分析地理情况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形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层次,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把能力培养始终贯穿于高中地理课程的全过程。

三是突出专题地理知识。新课程注重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初中偏重于说“地”,高中则更侧重于讲“理”,以实现课程体系的渐进性和完整性。专题内容紧扣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随着环境生态问题的凸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新课程将森林破坏、酸雨、水土流失、气候异常、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列入学习范畴,培养学生的环境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高中地理课程在目标上有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在各方面都应更新教育和教学观念。

二、更新学科知识和提高教学能力

高中地理旧课程在内容上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内容陈旧,脱离实

际,忽视学生生活经验,不能反映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的成就。新课程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尽量减少以上缺陷。新课程体现了“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特点。

首先,对学科知识进行更新和扩充。更新了天文知识,如:宇宙大爆炸、天体演变、恒星演化、地外文明、宇宙与人等学科知识;扩充了海洋知识,如:海—气相互作用、厄而尼诺、拉尼娜、海洋空间开发、海洋旅游等学科知识;补充了人口知识,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人口问题、文化对人口的影响等学科知识;拓展了旅游知识,如: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产业、旅游要素、旅游景区、生态旅游、旅游规划等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努力,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后才能更好地驾驭教学。

其次,在教学能力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教师掌握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包括gis软件的使用,便携式的使用,网络gis地图的使用,遥感图象的使用等;再如:要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进行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包括地质地貌考察,气象考察,生态考察,自然灾害监测等。这样我们教师就必须掌握一些较前沿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三、转变教师角色

2000年教育部委托北师大在十个省区面向不同层次学校的14036名高中学生、1650名教师和158名校长开展现行高中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对于“教师如何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问卷调

查中,46.0%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用启发的方法讨论学生所提出的

问题,但只有16.0%的校长认为教师是这样做的。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的机会”问卷调查中,52.3%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或偶尔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从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我们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和教学中的“居高临下者”,喜欢“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让或少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就是有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或有异议,有部分教师也会采取不理采、回避甚至批评的方式。而对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来说,这种方式就不再适合了,这种接受式学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新课程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更多地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角色也应有所转变,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四、调整教学策略

2000年我国对高中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对于“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问卷调查中,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只有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看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重老师讲、学生听,轻学生亲身实践、体验;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应当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的课程应当摆脱“知识本位”的传统模式,

反对面面俱到,应突出重点内容,灵活安排程序,精心设计课程的结构、体例和个案,更新课程的表达方式。要尽量打破过去那种“地理八股”以及学科间的人为界线,力争把地理科学原理用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用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文字表达出来。要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注重实践与运用的环节。重点包括阅读、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学会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如何获取地理信息。

五、改变工作方式

现行的地理课程资源主要以教材、书本知识为主,学生获得的多是间接经验,缺少对学习的直观感受或亲身体验,缺少直接经验的积累,致使课程资源内容远离社会生活实际,并且课程资源的学科壁垒比较严重,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完整、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深造,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不能象原来那样,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教师之间合作与交流较少,而现在教师之间一定要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并且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能反映地区和学校差异性的校本课程,比如:农村中学的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可设置与地理有关的农业技术教育课程,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配合;城市普通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