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ppt

合集下载

伤寒论讲义PPT课件

伤寒论讲义PPT课件
伤寒论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陈 明 教授
-
1
第一章 总 论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 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为 张仲景所著,至今近二千年。它较为系统地 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 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
2
一、张仲景其人
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与华佗齐名, 因医学成就巨大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但 史书中张仲景无传,其名字最早见于晋代王 叔和的《脉经•序》:
《襄阳府志》:“张机,少时与同郡何顒客游
洛阳,顒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
14
5、终成名医
《甲乙经序》、《太平御览》卷722“方术部”、 卷739“疾病部”记载:仲景为王粲(字仲宣) 诊病案。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 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 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 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曰:已服。仲 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 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 日而死,终如其言。”
-
15
5、终成名医
❖ 刘渡舟老师诊治肺结核病人的故事
❖ 北京石桥胡同有一童性病人,男,48岁,患肺结核。 皮肉林立,咳嗽多痰,诊为“阴痨”。《医宗金鉴》 云:“阴痨细数形尽死”。刘老为患者配制琼玉膏, 并服百合固金汤等,病稍见起色,其友曹氏欣然来 告。但刘老却对朋友说:“药力不可持也,方今隆 冬,少阴得气之时,天水相连,肺金未至于绝。来 年入夏,火气用事,灼肺流金,端午节前恐难免 也。”后童性病人果死于五月初四日。曹氏对刘老 说:“中医其神乎!能决死生于百日之外,非设身 亲见则吾不信也。”
据说何顒看人很准,料事如神。
《太平御览·何顒别传》评价何顒为:“先识独 觉,言无虚发。”

伤寒论 课件

伤寒论 课件

伤寒论的影响与价值
1 2
中医学的经典
伤寒论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对后世中医学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临床指导价值
伤寒论对临床医学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被广泛 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
3
对世界医学的影响
伤寒论对世界医学也产生了影响,包括日本汉 方医学,朝鲜东医学等。
02
伤寒论基础知识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的定义
六经辨证是根据外感风寒邪气侵入人体的 不同部位,将疾病划分为太阳、阳明、少 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并以此为依 据,归纳总结疾病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 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
03
伤寒论常见症状
发热
定义
发热是伤寒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之一,通常表现为突然的高热
,体温升高至39℃以上,并 伴有畏寒、寒战等表现。
原因
发热是由于伤寒细菌引起的炎症 反应所导致的。
特点
伤寒患者的发热通常呈稽留热,即 持续高热,且在发热初期常伴有相 对缓脉。
恶寒
定义
恶寒是指患者感到寒冷,即使 在室内或穿着保暖衣物也无法
缓解的症状。
原因
恶寒是由于伤寒细菌引起的炎 症反应导致体温调定点上调, 身体为降低体温而产生的反应

特点
恶寒通常与发热同时出现,且 可持续数天。
呕吐
01
02
03
定义
呕吐是指患者胃内容物不 由自主地经口喷出,常伴 有恶心、反酸等不适感。
原因
呕吐是由于胃肠道炎症反 应引起的。
特点
伤寒患者的呕吐通常在发 热初期出现,常为喷射状 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 物。
以伤寒论为主,适当应用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方法
在伤寒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伤寒论序ppt课件

伤寒论序ppt课件

阳失位,寒 暑错时,是 故生疫。而 愚民悬符厌 之,亦可 笑。”
可见当时疫气大流行。
完整版课件
19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
勤求古训:素问、九卷、八十 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博采众方
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完整》版课,件 合十六卷
20
思过半:语本《周易系辞下》“知者观 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完整版课件
妄治之萬變。果可憚煩而或廢之乎。是
知委廢太半而不覺其非者。由乎不能得
完整版课件
32
其所以立法之意故也。(元·王履《医 经溯洄集·张仲景伤寒立法考》)
完整版课件
3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1
重点内容
字:撰选、平辨。
词:稔、横夭、撰、平、思过半。
句: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感往昔之 沦丧,伤横夭之莫救。
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完整版课件
22
演:《说文》“长流也。”
长流
本义
长远
推衍;扩大
完整版课件
引申义
23
诊脉法的发展 遍身诊脉法
三部九候诊脉法
寸口诊脉法
张仲景重视三部九候诊脉
完整版课件
完整版课件
29
课外阅读
夫傷於寒有即病者焉。有不即病者 焉。即病者發於所感之時。不即病者過 時而發於春夏也。即病謂之傷寒。不即 病謂之溫與暑。夫傷寒溫暑其類雖殊。 其所受之原則不殊也。由其原之不殊。 故一以傷寒而爲稱。由其類之殊。故施 治不得以相混。以所稱而混其治。宜乎 貽禍後人。以歸咎於仲景之法。而委廢 其太半也。吁。使完仲整版景课件 之法果貽禍於後30
27

《伤寒论》解读解析PPT课件

《伤寒论》解读解析PPT课件

太阳(亦称老阳) ▅▅▅▅ ▅▅▅▅
太阴(亦称老阴) ▅▅ ▅▅ ▅▅ ▅▅
少阳
▅▅▅▅ ▅▅ ▅▅
少阴
▅▅ ▅▅ ▅▅▅▅▅
13
三 六经辨证论治
其中太阳为阳中之阳,少阳为阴中之阳;太阴为阴 中之阴,少阴为阳中之阴。二阴二阳之四象代表四方, 四时、二至二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内
经》在此基础上首创“三阴三阳”之论,《素问·六元 纪大论》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
16
标 膀胱


手经

足经
少阴
17
3
中医学的文化现象
西医现在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 菌株的变异,新病种的不断出现,如甲 流、顽固耐药菌株、非典。 非生物性致病因素比重增大,如冠心病、 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癌症、;
4
中医学的文化现象
世界之大难治性疾病:慢性病、老年病、 残疾(世卫组织) 中医药在这些方面正有优势和特色。 形神合一、心身合一、天人相应等。 辨证论治调动自身机体的积极性——扶 正祛邪。
14
三 六经辨证论治
三阴三阳理论的提出对于中医理论体 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内 经》就有三阴三阳及其开、阖、枢理论, 三阴三阳标本中气理论及热病的三阴三 阳传变理论,尤其是三阴三阳与经络脏 腑相配,展示了一副错综复杂的人体形 质与机能统一的生动画卷。三阴三阳热 病传变之说亦为《伤寒论》三阴三阳六 经辩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15
一阴一阳为之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六经,既是一个生理框架,又是一个病理框架。 六经是说明经络循行部位 脏腑各自不同生理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 六经辩证是以六经未重要的理论依据。

伤寒论PPT(少阴病篇)

伤寒论PPT(少阴病篇)

“下法”不绝对
少阴三急下证
• 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 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 大承气汤。
• 322条: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纲要
2
少阴病提纲证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2、足少阴肾经经络循行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 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 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 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 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少阴的病理
少阴病为心肾阴阳虚衰之病变。
(1)病机:心肾阴阳虚衰,以阳虚为主。
释义:
微——微弱无力,似有似无——心肾阳虚,鼓动无力

细——脉形细小如丝——阴虚血少,脉道不充
本证
3
少阴寒化证
少阴热化证
少阴寒化证
四逆汤类方
•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 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俱。小便色 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282)
•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逆冷,脉微欲绝,身反 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 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大附子 一枚 30g
普通附子 一枚 15g
真武汤证
•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 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 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316]

《伤寒论》讲义--PPT课件

《伤寒论》讲义--PPT课件

医学课件
3
第一节 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伤寒学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成部分,中医主 干桥梁课 研究对象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及历代医家研究与 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研究内容 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 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 最终目的 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
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临床医生必读课程
对日本、朝鲜、南韩医学也有深刻影响。
医学课件
6
二、《伤寒论》作者与成书
作者:张仲景,名机,公元150-219年,荆 州南阳郡人,东汉末年 伟大的医学家。被 后人称为“医圣”。
成书约200-209年间。 社会背景 学术背景
医学课件
7
三、《伤寒论》的沿革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著(成书200-209)
医学课件
4
构成要素
有独特的研究内容 有较长发展史,有不同流派形成 有研究人员和研究文献 在某一大的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医学课件
5
第二节 伤寒学的地位、形成与发展
一、《伤寒论》的地位
是中医经典著作
是我国第一部阐述外感病并兼述杂病的辨 证论治医著
是我国第一部将理法方药一线贯联的理论 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辨 证论治基础。
20
六经辨证
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厥阴来划分外感病证治,是一个包括邪正、 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 段等理论以及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 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医学课件
21
六经辨证体系:
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
太阳病-为初起阶段,病位在表(膀胱),病
机为感受外邪,营卫失调。治以汗法。

伤寒论阳明病篇ppt课件

伤寒论阳明病篇ppt课件
❖ 分析:
179条指出太阳少阳误治可转属阳明 181 185言太阳转属阳明因发汗太过或误吐下 亦有发汗不彻等来路
2020/8/10
.
10
脉证 汗出濈濈然者 大便难 不更衣
2020/8/10
.
11
三、阳明病脉证 原文182:问曰:阳明病外证如何?答曰:身热,
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 提要:阳明胃热亢盛在外的证候 ❖ 分析:
. 中阳受伤—手足厥冷24
❖ 施治:予白虎汤 ❖ 应用:
阳明胃热炽盛 仲景本身运用 厥阴病热厥证
热痹证
2020/8/10
.
25
原文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 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 燥而渴,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原文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 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020/8/10
.
19
❖ 提要:述阳明本经感受风寒,逐步化热所见 证候及误治变证
❖ 分析:
咽燥口苦发热汗 风寒直犯阳明 胃肠实热虽去但无 出不恶寒反恶热 阳明里热之征 形热邪郁于胸膈
腹、满脉浮而紧喘、谵语误温针及下之太早
心中懊憹 舌上胎者
清宣郁热 栀豉汤
2020/8/10
.
20
❖ 鉴别:


太阳栀豉汤证 来路不同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2020/8/10
.
28
❖ 提要:继221、222条津气两伤进一步发展,水 热互结下焦证治
❖ 分析:脉浮—言里热盛反映在外而非表脉
发热 渴欲饮水
阳明胃热炽盛之征 水热互结,气不化津
小便不利—水停下焦,水气不利
❖ 治法:育阴清热利水—猪苓汤

伤寒论》》ppt课件

伤寒论》》ppt课件

• 阳明病涉及到手足阳明经府。那就是说手阳明大 肠,足阳明胃,还有大肠经,胃经。 • 由于足经循行长,影响范围广,被外来的风寒邪 气所伤后,它的症状明显、表现突出,所以从 《伤寒论》的症状来看,主要是足经的症状。 • 病性属于阳证,它的病势,属于阳证的极期。阳 明的阳气 虽然不是最盛的,但是邪入阳明就化热 了,所以阳邪就成了热邪,盛阳赶热邪,正邪斗 争激烈,所以表现了大热大实的证候,从病理的 角度来说,阳明病是阳证的极期阶段。
• 厥阴病,涉及肝和心包。 • 如果疾病是由少阴传来的,少阴心肾真阳虚衰,又导致了 厥阴相火,也就是肝和心包的相火衰竭,那就是阴证的末 期,最后阳亡而死,所以厥阴病就有死证。 • 但是如果这个病不是由心肾真阳衰微而传入厥阴的,而是 外来的阴寒邪气扼制了厥阴的相火,就会发生另一种变 化——当阴寒邪气特别盛,盛到极点,而相火被郁到极点 的时候,相火爆发,阳气来复,厥阴病就可以有阳气恢复 的机转,阳气恢复之后,阳复阴退,病就可以自愈;如果 阳气恢复太过,又可以转成阳证,所以厥阴病篇又存在着 阴尽阳生的这种变化。
•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 在《伤寒论》中,我们说阳明就是阳明病, 说太阳就是太阳病,这是个病理的概念。 • 涉及到病变部位,涉及到病变性质,也涉 及到病变发展的趋势。
• 从太阳病来说,它的病变的部位, 发生在足太阳 膀胱经,足太阳膀胱府,还发生在体表,是体表 的阳气被寒邪所伤。 • 张仲景认为体表的阳气根源于下焦膀胱、下焦肾, 把体表被风寒邪气所伤的这种证候归属于太阳病, 它的病性是阳证;病势是阳证的初起。 • 决定一个病证的阴阳属性,既考虑它正气的因素, 也要考虑到邪气的因素。正气是阳气,邪气是阴 寒邪气,从病证的角度来说,它是阳证的初起。
• 少阳和厥阴相表里,少阳之邪不解,可以 内传厥阴。 • 厥阴阳气恢复以后,邪气可以外出少阳。 • 太阴也可以外出阳明。

《伤寒论讲义》 PPT课件

《伤寒论讲义》  PPT课件
手。 有资料说:官至长沙太守。 公堂诊病。 弃官回乡。 弟子:卫汛、杜度。皆以医名。
医学课件
11
三.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基础
地理因素: 学术因素: 实践因素:
医学课件
12
地理因素:东汉时期,南阳是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号称南都,六大城市之一 宛周齐鲁,商偏天下,富冠海内 帝乡:名人多,教育发达。 张仲景为南阳旺族。
医学课件
13
学术因素:东汉时的理论与临 床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汉书艺文志》 《汉书平帝记》:楼护 《甲已经》 《汤液经》《辅行诀》 淳于意 郭玉 华佗
医学课件
14
实践因素:疫疬的流行激励了仲 景著书济世的愿望,也提供了实 践机会。
东汉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 自然灾害频发,大疫流行。 政治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在短短的
医学课件
38
另外,“六经辨证”实际上是后世医家对《伤 寒论》三阴三阳辨证的简称。
三阴三阳的本义和其在《内经》中的应用
依据阴阳气量的多少,将阴阳各分为三
太阳 三阳
太阴 三阴
阳明 二阳
少阴 二阴
少阳 一阳
厥阴 一阴
在《黄帝内经》用三阴三阳命名脏腑经络。
医学课件
39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在《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病证的概念
药:91味药,应用得当,炮制严格
药剂技术:丸、散、膏、汤、滴鼻剂、吹耳剂、 灌肠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含剂、茶剂
护理知识:为护理学发展的基础
医学课件
35
(四)病证分类
主证:六经病中的主要证候类型,典型,普遍规律. 兼证:主证的基础上兼有其他的病理改变 变证:又称坏病,失治误治后病情变化,不在六经病范

《伤寒论》总论 ppt课件

《伤寒论》总论  ppt课件

《伤寒论》总论
四、《伤寒论》的辨证体系—六经辨证
1.六经的概念
①何谓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 少阴、厥阴。 ②六经的本义:阴阳本是古代哲学的一对 概念,阴阳定性、三阳三阴定量。 《内经》:“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 阳三阴” ③六经的来源:《内经》其用法主要有三
ppt课件 14
《伤寒论》总论
正史《后汉书》《三国志》无传。
现代所本者为后世医家记述:
ppt课件 5
《伤寒论》总论
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载张仲景为王 仲宣望色诊病的故事; 唐•甘伯宗《名医录》最早记载其籍贯、 姓名、师授、官职等。
云:“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 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 郡张伯祖。”
明•李濂撰写“张机补传” ; 清•陆九芝撰写“补后汉书张机传”; 现代黄竹斋撰写《医圣张仲景传》。
ppt课件 3
《伤寒论》总论
《伤寒论》的评价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病 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 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全面,理论联系 实际的中医经典著作。 外感病及杂病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ppt课件 4
《伤寒论》总论
一、《伤寒论》成书与沿革 1.《伤寒论》的作者:
张机,字仲景;东汉末年(公元 150~219年),南阳郡涅阳人,后世 尊称为医圣。
ppt课件 11
《伤寒论》总论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学术渊源:《伤寒杂病论· 自序》 学术成就: A方法学:创立六经辨证体系,确立辨证论 治原则; B治法学:完善并且具体应用治疗八法; C方剂学:集汉以前方药之大成,方书之祖, 群方之冠; 此外:用药剂型多样,重视药后调护。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6
《伤寒论》总论

伤寒论PPT(阳明病篇)

伤寒论PPT(阳明病篇)

无所复传?
• 如何理解“ 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
• 答2:胃气盛,病不内传。
• 阳明病,是否传入三阴,主要取决于胃气之强弱。
证 据 一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
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270条
证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
据 二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病
3种成因
太阳误治 少阳误治 邪盛直犯
3种症状 脾约 < 大便难 < 胃家实
2种治法
伤津致燥实-滋润导下 热盛致燥实-泄热攻下
举例1:太阳病→阳明病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 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
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 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181)
抵抗太过
六经实质--正邪相争说--祝味菊
• 太阳----合度之抵抗 • 阳明----元气偾张,功能旺盛,抵抗太过 • 少阳----抗能时断时续,邪机屡进屡退 • 太阴、少阴----正气懦怯,抵抗不足 • 厥阴----存亡危急之秋,体工最后之反抗
阳明病纲要
一、阳明病提纲
【原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0)
少阳病治禁: 禁汗 禁吐 禁下 禁利
举例5:太阴病→阳明病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 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 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187]
举例5:少阴病→阳明病
少阴三急下症:
急宜
1)“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 下 大
口干燥者”
之承
2)“腹胀,不大便者”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脾脏者,常著 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众
返回主页 返回
医 药 方 术
上以疗君亲之疾
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下以救贫贱之厄
返回主页
企:举踵
仰慕
返回主页
返回
宾语前置,“是”为宾 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 序:惟务名利。
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
今译:急不可待地只追求名利。
返回主页
返回
华:使动用法, 使……华丽。 悴:使动用法。 使……衰弱。
返回主页
三部不參 ;動數發息,不滿五十。 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髣髴 ; 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 已。夫欲視死別生,實爲難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學則 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余宿 尚方術,請事斯語。
三部:上部人迎, 中部寸口尺肤,下 部趺阳。 短期:死期。
最后自然段小结
返回主页
秀:段玉裁注 “不荣而实曰秀, 荣而实谓之实, 荣而不实谓之 英。” 禾黍结实
返回主页
参考文献
一、同郡张仲景,总角造(何)颙。谓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 后将为良医。”卒如其言。颙先识独觉,言无虚发。王仲宣年十七, 尝遇仲景。仲景曰:“君有病,宜服五石汤,不治且成,后年三十 当眉落。”仲宣以其贳长也远,不治也。后至三十,病果成,竟眉 落。其精如此。仲景方术,今传于世。 《太平御览》卷七二二引《何颙别传》 二、卫汎好医术,少师仲景,有才识,撰《四逆三部厥经》及《妇 人胎藏经》、《小儿颅囟方》三卷,皆行于世。 同上引《张仲景方序》 三、文挚衍期以瘳危困,仲景穿胸以纳赤饼。 《抱朴子· 至理篇》 四、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于定方。 《晋书· 皇甫谧传》
返回主页
埋在九泉之下,别人白白地为他的死亡哭泣。痛心啊!整个世上的 读书人都昏迷糊涂,没有人能清醒明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像这 样地轻视生命,他们还谈什么荣华权势呢?而且,他们即使做了官 也不能爱护别人,顾及别人的疾苦;不做官又不能爱护自己,顾及 自己的隐患,遇到灾难,碰上祸患,身处在危困的境地,糊涂愚昧, 蠢笨得就像没有头脑的废物。悲哀啊!那些在社会上奔波的读书人, 追逐着去争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 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竟达到了这种地 步!
我的同宗同族的人口本来很多,从前有二百多人。从建安元年 以来,还不到十年,其中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二,而死于伤寒的要 占其中的十分之七。我为过去宗族的衰落和人口的丧失而感慨,为 早死和枉死的人不能被疗救而悲伤,于是勤奋研求前人的遗训,广 泛地搜集很多医方,选用《素问》《九泉》《八十一难》《阴别证候的体会,写成
返回主页
了《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 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如果能运 用我编写的这本书的有关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 能弄通解决了。
自然界分布着五行之气,而运转化生万物。人体禀承着五行之 常气,因此才有五脏的生理功能。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 其道理玄妙、隐晦、幽深、奥秘,其中的变化真是难以穷尽,假如 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 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等,中 古有长桑君、秦越人,汉代有公乘阳庆及仓公,自此往后到现在, 还没听说过有比得上他们的人呢。看看当今的医生,他们不想思考 研求医学经典著作的旨意,用来扩大加深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 只是各自禀承着家传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察看疾病,询问病情 时,总是致力于花言巧语,只图应付病人;对着病人诊视了一会儿, 就处方开药;诊脉时只按寸脉,没有接触到尺脉,只按手
返回主页
重点提示
字:惷蠢、撰选、平辨、俞腧、知智。
词:秀、企踵、孜孜汲汲、卒然、赍、进、退、游魂、 徇、冰谷、稔、横夭、撰、平、思过半、自非、致、演、 口给、相、窥管、识,知。 句: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 其才秀也。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 栗。
返回主页
婴:本义 颈饰
缠绕 缠染
返回主页 返回
同 义 连 文
患及祸至:患对祸 及对至 遇灾值祸:遇对值 灾对祸
患与祸同义,及与至同义,遇与值同 义,灾与祸同义。
返回主页 返回
冰谷:语本《诗经•小雅•小宛》“温温 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喻险境。
返回主页
返回
建安年时代背景
返回主页
震栗。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 歸天,束手受敗。賫百年之壽命, 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 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斃,神明消 滅,變爲異物 ,幽潛重泉,徒爲啼 泣。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 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 云哉?而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 愛身知己,遇災值禍,身居厄地, 蒙蒙昧昧,惷若游魂。哀乎!趨世 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 徇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
返回主页
五、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唐代甘伯宗著),云: 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 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 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北宋· 林亿等《伤寒论序》 六、仲景氏序论,实是感慨愤激之所发。但其“天布五行”以下, 皆是繁衍丛脞之言,全系叔和撰次之语,非仲景氏之旧也。何者? “思过半”句既为一篇结尾,而别复起一段议论,是征一也。“天 布五行”以下,文理不属,体裁迥别,是征二也。前称越人,后称 扁鹊,亦非一人之口气,是征三也。后段讥时医不求经旨,“务在 口给”,是全段所重;假令仲景耄也,亦岂如是其郑重乎?是征四 也。仲景论中未尝说五行经络,后段乃说之,是征五也。仲景论中, 未尝以三部九候、明堂阙庭诊之,后段乃说之,是征六也。此论由 “感往昔之沦丧”而起之,则文止于所起,为得之实,获麟之义, 可以征矣。 山田正珍《伤寒论自序解》
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 措。 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 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
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 终始顺旧。
返回主页
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明堂阙庭,尽不见 察,所谓窥管而已。 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曹植的“说疫气”一文可窥一斑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 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 而 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 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 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 返回主页 返回 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
阳失位,寒 暑错时,是 故生疫。而 愚民悬符厌 之,亦可 笑。”
返回主页
部脉,却不按足部脉;人迎、趺阳、寸口三部脉象不互相参考;按 照自己的呼吸诊察病人脉膊跳动的次数不到五十下就结束;病人垂 危还不能确诊,九处诊脉部位的脉候竟然没有一点模糊的印象。鼻 子、两眉之间及前额,全然不加诊察。这真如人们所说的“以管看 天”似的很不全面罢了。这样想要辨识不治之证或判别出可治之证, 实在是很难呀! 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 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 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请允许我奉行“学而知之”和“多 闻博识”这样的话吧!
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
今译:轻弃身体那根本,使自己的 外表华丽,却使自己的身体衰弱。
返回主页 返回
宾 语 前 置
惟名利是务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彼何荣势之云哉?
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1、以“是”、“之”为标志。 2、疑问代词为宾语。 3、否定句“之”为宾语。
返回主页 返回
婴:《说文》本释“绕 也。”段玉裁考证应 “颈饰也。”
内容 提要 全文 朗诵 随文 注释 整篇 翻译
广告伞/
《伤寒论》序
张机
重点 提示
参考 文献 自测 练习
课件制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王兴伊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 沙之称。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 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 (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岁左右。 张仲景收集了 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 《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平素,一向
允许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斯语:“学”和 “多闻博识”。
返回
整篇翻译
我每次读到《史记· 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 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 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 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 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 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 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 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皮都不存 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 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 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 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长久 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 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
钦:恭敬。 告穷:巫祝用尽办 法无济于事。 归天:归属天命, 即归属命运。 赍:持着。 重器:喻人身体。 异物:指死亡的人。 进:进身。 退:退居。 惷:同蠢。 徇:营求。
第一自然段小结
返回主页
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 向:先前。 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 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 古训:指古代留下 訓,博采衆方,撰用《素問》、《 的医学著作。 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 論》、《胎臚藥錄》,并平脈辨證,平:通“辨”。 爲《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 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 庶:或许。 寻:探究。 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