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设计一
【核心素养】课题2第1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溶解度》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的内容。
在课题1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解的过程,溶液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
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是定性的研究上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通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结晶等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物质溶解性和溶液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了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的用途,会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学法上学生已经基本会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实验结论,但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能力,容易将一般规律绝对化。
【教学目标】1.通过数据或实验现象判断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说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2.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3.通过理解饱和状态,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并根据实验过程辨别结晶的两种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两者之间如何转化。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衍生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氯化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烧杯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温故而知新】1.溶液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_______,_______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提出问题:一种物质在水里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呢?引入新课【新知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探究】: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
3.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曲线的运用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强调溶解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与饱和度的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运用,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重难点: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实际问题,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重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定义,理解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掌握在不同温度下,固体和液体溶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3.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了解这些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程度。
4.能够运用所学的溶解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溶解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据分析,掌握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让学生学会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4.合作学习,探讨影响因素:分组讨论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生活实践,应用溶解度知识:设计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作业要求书写工整,表达清晰,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
溶解度教学设计
溶解度教学设计溶解度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2.使学生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能力目标: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情感目标:通过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和外界条件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的分析,体会事物内外因关系和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
教学建议关于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法,如教材中表7-1;另一种是坐标法,即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坐标曲线,如课本图7-1。
可以先向学生说明溶解度曲线绘制原理(不要求学生绘制),再举例讲解如何应用这种曲线图。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如下几种关系:(1)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的数值;(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4)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等。
进行这些分析之后,教师还可以就某物质在曲线上的任一点,请同学回答其表示的含义,来验证学生是否已了解溶解度曲线。
例如,横坐标是60,纵坐标是110的点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应该回答(1)代表6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10克;(2)代表60℃时,100克水里,达到饱和时可溶解硝酸钾100克等等。
当然,可以提出教材中表7-l中未列出的温度,例如让学生说出3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这时学生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线顺利地作出回答,使学生体会到曲线图在这方面所表现的特点。
关于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的溶解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就必须先了解物质溶解性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概念。
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这种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它跟溶剂之间的关系。
不论其原因或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这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溶解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过讨论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为以下三点:【重点、难点】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3、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及应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实验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并讨论分析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并会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rarr;建立假设rarr;设计方案rarr;动手实验rarr;观察记录rarr;分析现象rarr;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启发再现,引导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的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溶液的组成和转化。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
2.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分析。
第一章: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1.1 溶解度的定义1. 引入溶解度的概念。
2. 讲解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1.2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 讲解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 举例说明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溶解度曲线2.1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1. 讲解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2. 指导学生绘制溶解度曲线。
2.2 溶解度曲线的分析1. 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分析方法。
2. 举例分析溶解度曲线。
第三章:溶液的组成和转化3.1 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1. 讲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2. 举例说明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3.2 溶液的转化1. 讲解溶液的转化方法。
2. 举例说明溶液的转化方法。
第四章:溶解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1 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1. 讲解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4.2 溶解度在工业中的应用1. 讲解溶解度在工业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溶解度在工业中的应用。
第五章:溶解度实验5.1 实验一:测定某物质的溶解度1. 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5.2 实验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1. 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第六章:溶解度与温度关系6.1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1. 讲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 举例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第一章:溶解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1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1.2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
1.3 溶解度的大小比较:通过溶解度曲线进行比较。
第二章: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2.1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溶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极少数固体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2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通过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了解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2.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的组成、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等。
第三章: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3.1 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3.2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但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3.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通过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进行判断。
第四章: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4.1 溶解性的定义: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4.2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是表示溶解性的量化指标,溶解性越强,溶解度越大。
4.3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剂的性质、溶质的性质、温度等。
第五章:溶解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举例5.1 溶解度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制备药物悬浮液、调节药物释放速度等。
5.2 溶解度在洗涤剂工业中的应用: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
5.3 溶解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合理施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第六章:溶解度的测定方法6.1 溶解度的测定原理:通过实验方法确定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质量。
6.2 溶解度的测定步骤:称量、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6.3 溶解度的测定实验:固体溶解度测定、气体溶解度测定。
第七章:溶解度与溶解速率的关系7.1 溶解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质量。
7.2 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溶剂的性质、溶质的性质、温度、搅拌等。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在讲解溶解度的基础知识时,我使用了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组成部分和原理,但部分学生对于图表的理解并不到位,未来在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图表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本质。
③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板书应展示溶解度曲线的判断方法,以及溶解度实验的操作步骤。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采用彩色粉笔、图案设计等手段,增加板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例如,在介绍溶解度的概念时,可以使用生动的图片或图标来展示溶解度的四要素;在介绍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时,可以使用图表或示意图来展示溶质、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的影响;在介绍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时,可以使用流程图来展示溶解度实验的操作步骤。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观察评价: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环节,我会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够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通过观察,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测试评价: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会通过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例如,我会提问学生:“溶解度的概念是什么?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或者设计一个小测试,让学生写出溶解度的四要素。通过测试,我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溶解度解决实际问题。
《9.2溶解度》教案
《9.2溶解度》教案9.2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锻炼实验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验活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吸引他们对本节课的关注。
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什么是溶解度?怎样计算溶解度?在何种情况下溶质的溶解度会发生变化?2.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
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溶解度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3.知识点概括通过实验活动的引入和实验步骤的讲解,对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概括。
将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从学生的角度讲解,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易懂。
4.知识点拓展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饮用水中的溶解度问题等,让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课堂练习通过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口头提问,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学生实验数据和课堂练习成绩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和个人活动,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体会本课教学活动以实验为主,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为目标,既考虑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九单元溶解度教案
初中化学九单元溶解度教案
教案一:认识溶解度
目标: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重点:溶解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的关系。
教学步骤:
1.引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知识,了解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会遇到溶解的现象。
提出问题:什么是溶解度?它与溶解有什么关系?
2.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溶解
的溶质的质量或容积。
并与溶解的概念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常见的物质,让学生计算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观察溶解
度曲线的走向。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4.讨论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溶解度与化学反应速度、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关系,开展小组讨论。
5.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溶解度对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
主动探究溶解度的应用。
7.课后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查找相关资料并撰写小结;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并记录。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概念的讲解和案例的分析,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与其他化学知识的
关联,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溶解度》教案(4篇)
《溶解度》教案(4篇)《溶解度》优秀教案篇一一、设计思想: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
本节课从比拟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泼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觉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绽开争论,加深对条件的熟悉。
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承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擅长发觉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表达了尝试教学的根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胜利。
通过不同物质在一样温度下,溶解度的比拟,让学生区分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通过画出一样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图,总结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
通过喝可乐的生活阅历,以及书上的图表,让学生进一步得到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从而培育学生自学力量,阅读查找数据力量和比拟分析力量。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的含义。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线。
(3)把握固体、气体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1)在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体验比拟的方法,。
(2)在总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过程中,应用图表的方法。
(3)培育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力量和分析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肯定和相对的辨证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溶解度概念;画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难点:通过溶解度曲线图分析问题。
四、教学用品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用品:可乐、雪碧[来媒体:投影五、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来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问题1]: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力量是否一样?举例说明。
[问题2]: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力量是否一样?[教师总结]:物质溶解力量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
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力量叫溶解性。
2、[争论]:如何比拟蔗糖、食盐的溶解性大小?分组争论5分钟左右,拿出试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分的争论时间,并鼓舞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赐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
溶解度教学设计(共7篇)
溶解度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溶解度》教学设计《溶解度》教学设计【摘要】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很重要的,《溶解度》这节课为我们展示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前面几个专题的学习中,学生接触了一些试剂,比方稀硫酸、盐酸等,它们都是溶液。
本章专门安排学生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溶液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下一章将要学习酸、碱、盐,有关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响几乎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因此,要明确告诉学生,本专题的内容在整个初三化学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学生一定要系统地掌握好本专题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溶解度是溶液的根底知识。
在溶液的学习对于经常遇到的易溶、微溶、难溶等现象做出比拟明确的解释。
也为过滤、结晶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根底。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并能查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3.常识性介绍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情感目标:1、培养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知识的科学态度2、培养内、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能力目标:根据溶解度曲线,查阅物质的溶解度,并能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本节课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含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拟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实例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拟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实验加深对溶解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应该是很容易的。
【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1、本节课从饱和溶液的概念出发,通过演示和补充实验的比照,采取讨论的形式,运用联想、比照方法,总结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的比拟方法,得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
《溶解度》教案两篇
《溶解度》优秀教案两篇一、第一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内涵。
3. 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4. 探讨:引导学生分析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探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第二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内涵。
3. 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4. 探讨:引导学生分析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探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实验教案设计
注:以下为文章,如有需要请自行修改。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2)了解溶解度及其相关概念;(3)了解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实验及科学探究等综合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溶解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2)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并掌握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溶解度实验,并正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2)如何正确解释实验结果及其含义。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盐酸、碳酸钙、称量器、试管、酒精灯等。
2、实验药品:盐酸、碳酸钙。
3、教学课件:实验流程图、实验数据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老师主要介绍化学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以及溶解度及其相关概念。
2、实验准备(1)学生以小组形式,坐在实验桌前。
(2)老师向学生展示实验药品和实验器材。
(3)老师详细解释实验步骤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1)实验前,学生需准确地称量出2g碳酸钙,并加入到试管中。
(2)溶解度试剂盐酸在实验中需慎重处理。
(3)将10ml的盐酸加入试管中,并轻晃试管。
(4)观察到产生气泡后需及时关闭试管并记录实验数据表格。
4、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图表制作,并进行数据分析。
5、实验总结学生讨论本次实验中所得数据的含义,以及实验中的各个环节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溶解度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准备•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实验总结七、教学反思本次课堂通过进行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实验教案设计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又要强化他们的实验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培养出有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的学生。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第一章:溶解度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理解溶解度的四要素。
1.2 教学内容:1.2.1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1.2.2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用“S”表示,单位为“g”。
1.2.3 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溶剂量、溶质质量、饱和状态。
1.3 教学方法:1.4 教学步骤:1.4.1 引导学生回顾固液混合物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在一定温度下,溶质能否无限溶解在溶剂中?1.4.2 展示实验: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溶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1.5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题,巩固溶解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第二章:溶解度的曲线2.1 教学目标:了解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
2.2 教学内容:2.2.1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2.2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的组成,分析溶解度变化规律。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步骤:2.4.1 引导学生回顾溶解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的关系。
2.4.2 展示实验: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溶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绘制溶解度曲线。
2.4.3 分析溶解度曲线的特点,让学生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
2.4.4 实例分析:通过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的组成,分析溶解度变化规律。
2.5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题,巩固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第三章:溶解度的计算3.1 教学目标: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溶解度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3.2.1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S = (m溶质/ m溶剂) ×100%3.2.2 溶解度的计算步骤:确定实验条件,称量实验数据,计算溶解度。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1:9.2 溶解度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解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因素,理解溶解度的定义。
2、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3、能借助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控制实验变量的思想和方法。
(2)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理解化学上利用物质溶解度分离提纯混合物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理解溶解度的定义。
2、学习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掌握解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能通过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自主合作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环节是这样安排的:生成问题→实验探究→交流提升→智能拓展。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内蒙古鄂尔多斯盐碱湖,该地居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观看大屏幕,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置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于未知问题的强烈好奇心。
六、智能拓展投影:习题右图为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问题:(1)曲线M、N的交点P表示的含义是()(2)从N的溶液中获得N常用()法(3) M、N两种物质都属于()[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七、指导学生小结板书设计: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度1.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限量的影响因素溶质种类溶剂质量2.溶解度的含义降温结晶3.溶解度曲线结晶蒸发结晶。
《溶解度》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开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和难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假设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 mL水〕、玻璃棒1根、5 g NaCl〔预先称好〕、5 g KNO3 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
CAI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
〞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以俗语作导语,由生活经验作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投影方案,交流共享。
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上台展示,投影结论。
①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②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测。
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课题 2《溶解度》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溶液?举例说一说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氯化钠溶液我们不陌生,那到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是无限制的溶解吗?让学生大胆猜测,讨论一下。
接下来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二、新课学习
(一)饱和溶液
1.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探究1: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
学生分组探究2:硝酸钾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总结规律,获得知识。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溶解某种溶质的。
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已经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
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3.海水中提取盐
(二)溶解度
在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
我们把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这句话如何理解?分析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阅读:P36页: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P37页:资料
讨论: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
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读表:P36页表9—1
指导绘图:根据表9—1,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
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
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那么气体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讨论:
1.P38页讨论
2.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三、小结
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
四、板书设计
课题2 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固体的溶解度
3.气体的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