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边城》瞧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20130211班沈炜煜
小说《边城》就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就是她浓郁的怀乡情节的艺术结晶。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调与质朴自然的诗化语言,以船家少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兄弟凄美的爱情悲剧为情节框架,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寄寓了作者的崇高的文化理想与人性理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人深深地陶醉于其中。

小说的艺术特色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以《边城》为例,我认为的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大量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
小说三要素分别为人物、情节与环境,而田园小说的关键则就是环境,《边城》也不例外,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边城》中的环境与景物描写极其富有诗意与梦幻色彩,充满地方色彩,有种世外桃源般的美感,令人神往。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有顶针(比如第一段“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句话以当地人熟知的弓与弦作喻体来比喻溪流与山路的关系, 以小喻大, 新鲜别致, 形象生动,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顶针的运用突出了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贯通了语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格调。

);有比喻(如“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一句生动形象而简介地写出了溪流与山路弯曲的形态;又如“月光如银子”“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等,给人展现了一幅静谧柔与的月夜图。

);也有拟人(如“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就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眼儿安睡了”一句,赋予小鸟儿人的情感,生动形象)。

小说中,“月光”“竹篁”“鸟雀”“小溪”等景物频繁出现,而这些景物只有在远离城市的乡村中才能凸显出来,充满了浓浓的田园气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小说中的不少景物描写不仅仅只就是为了描写景物,还会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来折射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一句,以黄昏的平静反衬出翠翠内心世界因情窦初开而萌生的躁动、落寞与薄薄的凄凉。

又如“月光极其柔与,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一句,表现了翠翠对傩送歌声的殷切期盼,以及她
的少女心对于爱情的朦胧感,充满了诗情画意。

小说中的很多景物都随着人物感情世界的变化而自然展开,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使人物情感笼罩在一种无比诗意与梦幻的氛围之中,让人心醉。

作者也常常把自己的主体情绪投注到某些景物之中,使之带上鲜明的情绪色彩。

二、情节淡化
小说具有独特的情节结构,主要就是“情节淡化”,具有散文化、诗化的倾向,追求意境美。

《边城》中以撑渡船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尽管故事线索并行交错,但其脉络十分清晰,使得小说的情节更生动、丰富。

小说用铺开的手法素描人物,结构有些松散,,故事也不那么连贯完整,大段的风景描写、议论与抒情穿插在故事情节中, 笔意飘舒,呈现出清新明丽的风格特点及散文化倾向。

沈从文擅长从“人与自然的契合”的泛神论思想出发,描写本身就富有牧歌情调的爱情,并故意淡化情节。

翠翠与天宝兄弟的古朴的爱情故事只就是并不就是主要描写对象,而只就是一个基本的情节框架,进展缓慢。

作者这样处理,为的就是着重表现填充在这个情节框架中的湘西淳朴民风,扩大小说的抒情领域,创造出一支审美理想化的田园牧歌,而不在于表现矛盾纠葛与恋爱过程。

情节强化的小说,常常惊险离奇、一波三折,充满了矛盾冲突,扣人心弦,但往往会显得过于戏剧性,丧失一些真实感,相反,沈从文这类情节淡化的小说,则不写那么多的巧合、偶然、生死矛盾,而就是力求写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平凡朴实。

它没有那么多矛盾冲突,有的只就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简简单单、与谐宁静。

它不像波涛汹涌的大海,而似一汪平静的湖水,偶尔泛起阵阵涟漪;它不就是跌宕起伏的交响乐,而就是舒缓优美的抒情歌。

整部小说并不像普通小说那样,以故事情节为重,极力描写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而就是注重意境的塑造,像散文一样叙叙道来,自然而清新,具有浓浓的诗意。

此外,因为故事所描绘的不就是一个真实世界,而就是一个梦幻世界,就是人物理想与文化理想的象征,而且多次运用了梦境,因而充满了浪漫主义特征。

三、心理描写细致入微
沈从文在《边城》中善用细致入微、逼真传神、简介真切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单纯的人性美。

正因为小说的情节淡化了,矛盾冲突便消解了;而矛盾冲突往往就是由人物内心的复杂引起的,只要人物性格单纯,矛盾便少了。

《边城》中的主要人物无不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单纯善良、生动鲜活而富有生命力。

主人公翠翠就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恬静的小女孩,就是沈从文追求的“爱”与“美”的化身。

她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长大,大自然赋予既赋予了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洁的性格。

她情窦初开,渴望一份美好的爱情,并执着地追求着爱情,可就是她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感情,爷爷、天保兄弟谁也摸不透她的心思,导致了最后悲剧的发生。

她外表温婉恬静,内心却炽热多情,有着青春期少女特有的一颗躁动、敏感的心。

翠翠的爷爷就是一位古朴厚道、勤劳坚强的老船工,就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

她目睹了女儿与军人双双殉情的悲剧,却依然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在溪上摆渡。

她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无论就是白天黑夜还就是刮风下雨。

即使就是端午赛龙舟那天,她也坚守着渡船。

“她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就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

她乐善好施、重义轻利,“凡事求个心安理得”,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甘守清贫。

她会为了还商人硬塞给她的钱而追到岸上,还会送给她们一大束草烟;她想“买肉”时屠户不愿接钱,她宁可到另外一家去。

她善良朴实、深爱至亲,当女儿与军人背着她恋爱而有了孩子后,她“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

等她们双双殉情后,她又毫不犹豫地挑起抚养孙女的责任,对翠翠的关怀无微不至,甚至唯恐她生病不让她坐热石头,还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为她唱歌。

当翠翠渐渐长大,她考虑到翠翠未来的幸福生活,又不辞劳苦地为她寻找如意郎君……
此外,还有豁达大度的天保、笃性专情的傩送、豪爽慷慨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无不就是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征,“各自有一个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处处为她人着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爱,“即便就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的绅士还更可信任”。

这里没有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没有商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淡漠,有的只就是一个简单的“爱”字。

在表现人物性格的单纯时,作者不善于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来直接表现,而就是较多地运用各种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现的。

比较典型的就是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形成强烈的暗示,揭示人物心理活动,以及通过幻想、梦境间接揭示人物心理。

比如,小说中写道翠翠“欢喜瞧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把竹篮向地下一倒,除了十来根小小鞭笋外,只就是一大把虎耳草”等句子,通过对翠翠行为动作的细节描写,把一个刚刚萌生爱情的少女羞涩、腼腆的心里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准确细致地揭示出翠翠对傩送的爱情的渴望,把一颗可爱、青涩而单纯的少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再比如,翠翠说的话“爷爷,您的船就是不就是正在下清浪滩呢”一句,瞧似无意识甚至有点莫名其妙的发问,实则显露出翠翠对于正在清浪滩过端午的傩送的思念、牵挂以及见不到她的失落、担心之情,用语言描写写出了隐藏在翠翠内心深处的爱情心理,揭示出她内心对爱情的期待。

而写翠翠“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跟着这声音到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找了一大把虎耳草”则通过翠翠的甜美的梦境来展示她出对朦胧爱情的甜蜜感受与潜意识里对爱情的向往,同时也写出了二老歌声的美妙动听,意境优美,充满浪漫主义与梦幻色彩。

对比的手法在小说中也有较好的运用,比如当祖父问翠翠答不答应接受大老让她做媳妇的要求时,翠翠生气了,说爷爷疯了,还“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怏怏地走去”,而当祖父当着给翠翠说笑话, 说假若二老为您来唱歌, 向您求婚,您将怎么说时, 翠翠先就是“吃了一惊,低下头去”, 接着叫爷爷莫说这个笑话。

当爷爷问她的话若就是真话时,翠翠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走出去了”,还转移话题说“爷爷瞧天上的月亮,那么大!”这句话表面上瞧,似乎就是答非所问, 但实际上暴露了她内心的小秘密。

因为二老就是她钟情已久的人, 由于不便对爷爷明说,只好说“天上的月亮”。

通过翠翠前后行为、语言的一对比,我们很容易就发现翠翠爱二老而不爱大老,但因为性格的含蓄、羞涩,不便在爷爷面前表白真情。

此外,小说中的很多对景物的描写也能恰到好处地烘托任务的情感。

比如翠翠瞧到“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这一景致时,忽然冒出“假若爷爷死了”这一可怕的念头。

“黄昏”“落日”就是老人的象征,
而太阳落去则容易让人想到老人归西,因此翠翠不免产生这一可怕的念头来,也充分体现出她对爷爷的依恋与害怕失去爷爷的心理。

除了对翠翠心理活动的描写,对祖父等人的心理描写也深入细致,符合人物身份。

比如“祖父不唱,却只站在高岩上望翠翠,把手摇着,一句话不说”“翠翠若应当交把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不就是适宜于照料翠翠?当真交把了她,翠翠就是不就是愿意?”“轻轻自言自语地说:‘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

’”这一系列语句,或就是通过动作、语言暗示,或就是通过内心独白直接表现,都充分展现了祖父内心难以言喻的矛盾与隐痛——她的亲生女儿陪“那个兵”死了,她又当爹又当妈,与孙女相依为命。

现在孙女渐渐长大了,而她也老了,一方面她想把孙女托付给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让翠翠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不就是拥有像她妈妈一样不幸的命运,这样她才能安心离去;可就是另一方面她又希望翠翠永远就是单纯的、长不大的小女孩,晚一点离开她,好让自己再多照顾她一段时间,多给她一些爱。

祖父的善良淳朴以及对翠翠的爱,都从这些心理活动中传神地体现了出来。

四、语言风格古朴简约
小说《边城》兼具抒情诗与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语言质朴自然、清丽柔美、古朴隽永、梦幻诗化而又含蓄蕴藉,有着湘西地区独特的风情神韵。

而且,作者很少用“的”“了”等虚词,既有浅近文言的简洁凝练,又有口语的生动活泼。

文中的叙述性语言朴素、平与而又有抒情色彩。

比如小说开头的一段“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道。

这官道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作者采用了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故事,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关注生活在湘西地区的一群人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

句式简短,语言平实,语调平与舒缓,娓娓道来,给读者一种轻松、愉悦之感。

再如描写翠翠的一段文字“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这段文
字句式参差简峭,绘形传神,古朴清新,富有表现力,在平与的叙述语调之中饱含着作者对翠翠由衷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黑黑的皮肤,光光的眼睛如水晶,天真活泼如小兽,善良淳朴如黄麂,从从容容无心机。

作者运用了多个比喻句、排比句,用农村常见的动物来碧宇翠翠,将翠翠淳朴可爱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还很巧妙地将现代白话与古代语言结合起来,如“故”“皆”“举步入深山”等词语的运用得体,句式虽不整齐,但节奏感较强,有一种流动着的韵律感。

文中运用了不少具有地方色彩的方言俗语。

比如,翠翠骂傩送的话“悖时砍脑壳的!”――这句土语里包含着翠翠对来自傩送的带有欺侮性话语的反抗,也表现了翠翠的单纯可爱。

其她还有“牛肉炒韭菜,只瞧个人心里爱什么就吃什么”“车有车路,马有马路”“火就是各处可烧的,水就是各处可流的,日月就是各处可照的,爱情就是各处可到的”“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等方言俗语,它们凸显了小说浓厚的湘西地方特色,显得真实、亲切,更好地表现出当地的自然美与人情美,同时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在词语运用上,小说在追求质朴简单的同时也注意灵活多变,多用叠词(如人名“翠翠”“顺顺”,“静静”的河水、“小小”的竹竿、“黑黑”的皮肤、“光光”的眼睛、“长长”的梯子、“蓬蓬”鼓声、发出“沙沙”的声音、一头“短短”白发等等),单纯词与合成词交替使用,使语言具有优美的节奏,并不至于呆板。

值得一提的就是,作者某些词语的运用极为精妙,匠心独运,使语言表达生动而深刻,比如“为一些很神秘的东西驰骋她那颗小小的心”一句,用“驰骋”一次来形容翠翠的心,生动地表现出翠翠情感萌生后内心的躁动不安;又如“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中的“吹”字,形象地表现了老船夫吹的曲子对翠翠内心产生的巨大感染力;再如“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中的“酿”字,使祖父内心的极度痛苦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还有“反复温习这些女孩子的神气”一句中的“温习”一词,使无形的、抽象的“神气”具体化,形象地表现出翠翠反复回忆那些女孩子时的复杂心情;……
《边城》中有不少句子含蓄蕴藉,简练而充满了诗意。

比如,祖父在给翠翠讲她母亲的故事后,说“后来的事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就是这种歌唱出了您”,这句话明白晓畅,却蕴含了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再比如,“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一句,虽然没有明说就是什么事情使翠翠沉默,但我们心里都明白。

总的来说,沈从文的小说语言就是在杂糅古典文学的句式、提炼湘西方言的基
础上形成的。

五、象征手法的运用极具内涵
作者用“星子”“落日”“流星”来象征死亡;用虎耳草象征爱情;用碾坊象征权力、拜金主义与城市化进程;用渡船象征朴素的人性、恬淡随意的生活态度与湘西农村社会;用白塔的坍塌与重修分别象征古老湘西的终结与新的人际关系的重造,用翠翠的爱情波折与无望等待在整体上象征人类的生存处境;……象征的运用化抽象为具体,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小说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从《边城》中我们可以瞧出沈从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有五点——大量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情节淡化、细腻的心理描写、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以及极具内涵的象征手法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