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辅导方法
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及消除对策
给予 了 无私 的帮助 , 让他感受到老师 同学对他 的关心爱护 。 多次到该生家家
访 , 父亲为 了不耽误孩子的将来 也应该给孩子多~些 的爱。 劝其 通过老师同 学爱的付 出, 重树孩子 生活的信心 , 子的脸上绽放 出了灿烂的笑容 , 孩 学习
学校是 中学生接 受教育的主要场 所, 中学 生的影响尤为深刻。 对
动、 烦恼 的事 , 学习是为老师而学、 为家长 而学 , 自己无关 与
通, 使他们 以开放的心态、 心情 舒畅的进行学习。 同时, 教师要多学 习一些心
教育学的理论知识 , 正确处理好师生之 间存在 的矛盾和冲突, 形成融 2 受校外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 引, 、 使中学生将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 理学、 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 明: 生之 间平等 的交流和沟通 , 师 建立 良 的师生关 好 自认 为有趣的事情上 。
一
学生的过程中, 班主任应 发挥科 任老 师的作用。首先 , 通过科任老师更全面
不屑与轻视 , 一旦这些差 生做错 什么就严加惩 罚, 大打出手 , 仿佛遇 见仇敌 地 了解学生对 每一科 目的学 习态度 和表现 ,使 自己的工作更有针对性 。其
般 。 差生是由老师一手造 就的。” 素质 的教师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 次 , 以通过任课老师做学生 的思想 , 别是通过 学生 比较喜欢的老师与学 “ 低 可 特 (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 二) 学校 、 教师 的职 能是教书育人 , 师在教好书的同时, 教 更要在育人 上做
而调查表明, 现在 中学生厌学心理普遍滋 生, 已经成了中学教育不得不正视 的重要 问题。 而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有很多, 我们只有找 出其厌学的
真 正 原 因 , 能对 症 下 药 。 才
中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应对方法
中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应对方法“厌学”顾名思义就是讨厌学习,觉得学习很痛苦,学习生活太单调,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
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才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潜在共同的问题。
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一、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为:(一)把学习看成负担,被动地应付学习(二)责任心不强、马虎草率(三)行为散漫,经常旷课、迟到,甚至逃学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情绪上的失调状态。
近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多种不良因素影响,使得学生中的厌学情绪有所增长。
求知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学生的天性,若因求知而被剥夺快乐,在痛苦和压迫的状态下学习,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要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首先要弄清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最终使他们快乐学习。
二、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一)从学生自身来看,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心理素质不高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使他们难以承受,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在学校要完成过重的学习任务,在家里也得不到轻松,成绩稍差还会受到老师批评和家长指责。
在家里家长逼着学,在学校老师逼,有的连课间也不让休息,这种氛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厌学情绪便会油然而生,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2、学习方法不当有的学生不会学习,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
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从家庭因素来看,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侵蚀。
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在教育子女上,他们湖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
有的家长在孩子学习上的唠叨让孩子心烦意乱,进家门就有抵触情绪,不愿学习;有的家长常常打架吵嘴,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
高中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
高中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近年来,高中生厌学现象日趋普遍和严重,在普通高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高中生的厌学症在近几年里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令社会、学校、家庭都十分担忧和关心的问题。
一、高中生厌学情绪原因分析厌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
心理学认为“厌学”是因为对事物的我向性原因,其主要表现为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学内容、新的学习方法不适合,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不主动,情绪消极,注意力分散等。
据调查,高中生厌学情绪反映出来的基本症状最初仅仅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听课常走神、作业难以按时完成。
随着厌学情绪的增长,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采取回避、逃避、放弃的态度,注意力完全分散,热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朋结友、群体活动,严重者完全置学习于不顾,沉溺于网络游戏或成天无所事事。
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主观、客观等方面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造成高中生厌学情绪的影响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十四种因素。
(一)客观的外在影响源。
这方面的因素是多样性与复杂性并存,这个外因在学生个人内因的作用下,危害是特别严重的。
细分起来,这方面的影响源有以下八种因素。
1、学习负担和压力过大。
现在的高中生,学习压力和负担之大是无须讳言的,一个认真的高中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不低于12小时,这种压力和负担,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期的高中生来讲,确实是不适当的。
2、家长期望值太高。
当前的高中学生的家长们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子女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目标,致使很多学生“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甚至“搭起梯子也摘不到桃子”,久而久之,难免不灰心气馁,产生厌学情绪,甚而逃避或放弃。
3、教师教育方式不当。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无意地产生一些失误,如考试分析时对排名次的过度强化、个别辅导的亲疏之分、课堂教学中的否认倾向、日常教育中的言辞与偏颇,导致对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伤害。
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家长过度的唠叨、责骂、猜疑、嘲讽甚至动之以拳脚或不切实际的增大学习量,使学生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进而演化为厌学情绪。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初中生厌学心理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一旦形成,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造成学业下滑。
要解决初中生厌学心理问题,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干预。
厌学心理的成因可以从学习环境、学业压力、学习方法和兴趣引导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习环境是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学习环境良好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然而,很多学生的学习环境并不理想,可能存在嘈杂的家庭环境、缺乏学习用具和资源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学业压力是初中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学生需要长时间投入到学习中,这种高压的学习状态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情绪,进而产生厌学心理。
学习方法的不合理也是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一个原因。
很多学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可能是因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也可能是因为学生自身对学习方法的认识不深入,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兴趣引导不当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兴趣引导,可能会觉得学习内容单调乏味,从而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
针对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干预。
首先,改善学习环境。
学校和家庭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有学习用具和资源的学习场所。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要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学习的支持和关心。
其次,减轻学业压力。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减少过多的学习负担。
教师和家长要合理对待学生成绩,不要过分追求成绩的高低,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
另外,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校和家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各种学习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辅导课程或者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培养兴趣。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对策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这是一个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和发展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形成厌学心理的原因。
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学业压力、学习方法不当、学校教育环境、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
首先,学业压力是导致中学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升入初中和高中,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学习内容和更高的要求,他们感到压力倍增。
如果学生无法正确处理这些压力,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和无力应对,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学习方法不当也是中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之一、很多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只是死记硬背,没有深入思考和理解。
这样的学习方式往往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校教育环境也是造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因素之一、有些学校重视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这样的环境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压力和无趣的情绪,导致他们产生厌学心理。
家庭因素也会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有些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给予过多的压力和指导,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
而有些家庭则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注和指导,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淡漠和无所适从的态度。
最后,个人因素也是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
年轻的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他们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情绪不稳定、沉溺于游戏和娱乐等问题,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
为了解决中学生厌学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改变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索兴趣。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学校教育环境应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第三,家庭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鼓励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与应对方法
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与应对方法中学生厌学现象是指中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的现象,表现为不愿意学习、消极抵制上课、对待作业马虎等。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需要引起教育部门和家长的重视。
本文将从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和影响入手,进一步提出应对方法。
首先,学习内容难度大和压力大。
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相对于小学会更加抽象和理论性,这对一些中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
此外,学生要同时兼顾学业和各种课外活动,这使得他们面临着课业压力的巨大增加。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和缺乏趣味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灌输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和参与的机会。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再次,个体差异和学习困难。
每个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在其中一学科上遇到困难,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学习目标模糊和缺乏动机。
一些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无法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意义,因此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中学生厌学带来的影响十分严重。
首先,学习成绩下降,影响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机会。
其次,厌学情绪容易传染,引起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学习氛围的恶化。
再次,厌学会导致学生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
针对中学生厌学现象,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首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入互动性强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其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和目标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再次,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学校应该通过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一起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沟通。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主题活动或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最后,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与学校和老师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和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浅析初三阶段厌学情绪的指导
浅析初三阶段厌学情绪的指导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动力、热情等负面情绪。
初三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毕业考试、身体、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对此,教师应该以心理辅导为主,以具体方法为辅,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积极面对学习。
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判断问题,加以解决。
初三阶段的学生,主要是因升学压力大、学习任务过重、时间分配不当、生理变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改变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信初三阶段学生一直处于“学习重心突移”阶段,对学习的态度、方法和能力都需要逐步的适应和变化。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改变学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调整学习态度。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告诉他们“学习将为你们的未来打下基础”,“努力学习,期望未来”。
同时,告诉学生要顺其自华,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学习,并使他们理解学习代表了成长,有助于发掘自身的潜力和实现人生的目标。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使他们体验“自己做主”的快感。
还可以通过开展夜读、周末补习和志愿考试等多种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3、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尤其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重点学科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重点讲解和细节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和疑惑。
三、鼓励多元发展,缓解学习压力初三是一个重要的升学和选择阶段,为了顺利地升入理想的高中和大学,学生需要听从学校的安排和要求,参加各种培训、考试和调查。
此时,教师应该从多元发展的角度来缓解学习压力,减少学生的压迫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和多元的环境。
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探究及解决策略
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探究及解决策略摘要:本文探究了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厌学心理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教育;厌学心理;心理探究引言:初中学生阶段是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但是许多学生却出现了厌学心理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是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和解决初中学生厌学心理问题,既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也是对教育改革的探索。
一、初中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一)初中教师过分注重成绩初中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过分注重成绩。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被当作评价他们能力和价值的主要标准。
教师们常常通过层层加码的考试和评估,将课程内容变成了一个无休止的竞争与压力之地。
这样的教育风气让许多学生感到沮丧和焦虑,他们觉得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
这种过分强调成绩的环境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也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投入度。
(二)家长对于学生期望过高此外,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过高也是导致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导致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求越来越苛刻。
他们一味追求卓越的成绩和无尽的荣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发展。
家长们不断向孩子施加压力,让他们感到无法喘息、无法选择。
这种过度约束和期望令很多初中生产生挫败感和无助感,对学习失去了热情和动力。
(三)学生缺乏来自教师与家长的关爱除此之外,学生缺乏来自教师与家长的关爱也是初中学生厌学的元凶之一。
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时,学生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鼓励。
然而,在现实中,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和心灵上的交流。
家长们也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少能够与孩子有深入的交谈和交流。
因此,学生们感受不到来自他人的关心和关爱,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退缩和反感的心理倾向。
(四)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最后,学习遭受挫折也是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中学生厌学心理辅导记录
中学生厌学心理辅导记录心理辅导是一种帮助人们理解和处理内心问题的专业技术。
在中学阶段,许多学生会经历厌学情绪的波动。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厌学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并提供有效的辅导方法。
一、了解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初步了解中学生厌学行为的根源是进行有效辅导的基础。
当我们明白了孩子们为什么感到厌学时,就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应对这种情绪。
1. 学业负担过重:现代教育体系强调成绩和竞争,这给中学生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长时间及过多的功课负荷可能使学生感到疲惫和失去兴趣。
2. 缺乏目标和动力:缺乏清晰而有吸引力的目标会降低中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或投入程度。
如果他们无法看到个人长期发展方向与教育相关联,即使是有意义的任务也会变得空洞乏味。
3. 社交困扰:社交关系不良或太大压力也可能导致一些青少年对学校不感兴趣。
欺凌、排外或缺乏好友都可能使他们极度不舒服并丧失对学校的兴趣。
4. 增加的独立性和责任:中学是个人独立性增加的关键时期。
一些青少年觉得无法适应突然之间增加的责任,这使得他们产生了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二、提供积极的心理辅导了解厌学原因之后,下面是一些可以帮助中学生克服厌学心理的积极辅导方法:1. 倾听与尊重:首先,辅导员需要成为孩子们倾诉心声的对象。
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并以尊重和体贴的态度去接纳他们。
2. 建立信任与关系:建立起一个稳定而良好的关系是其他所有辅导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让中学生知道你愿意帮助他们并认真聆听。
3. 探索潜在问题:通过开放式提问探索潜在问题,例如:“你觉得在上课中最困扰你的是什么?”或“你对学校有哪些不满意之处?”这样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了解问题的原因。
4. 重新设定目标:协助中学生制定清晰而具体的目标,并确保这些目标与他们个人的愿望和抱负相一致。
通过为他们提供指导和激励,让他们认识到实现这些目标对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5. 学习动力激发:结合孩子们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与学习相关的话题,引导他们找到乐趣。
浅谈孩子的厌学心理及解决方法
浅谈孩子的厌学心理及解决方法孩子的厌学心理是指孩子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情绪和不愿意参与学习的态度。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如学习任务过于繁重、学习内容无趣、学习方法不当、师生关系不和谐等。
然而,厌学心理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是解决孩子厌学心理的关键。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他们对新鲜事物和知识有着天然的兴趣。
然而,由于学校教育的压力和许多限制条件,孩子可能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兴趣和意愿,以便为他们提供更有意义和吸引力的学习体验。
其次,改变学习环境是培养孩子积极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环境的舒适、安静和有序对孩子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专门的学习空间,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育者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此外,创新教育方法也是解决孩子厌学心理的一种途径。
传统的教育方式可能过于死板和枯燥,难以引起孩子的兴趣。
因此,教育者应该采用创新的教育方法,如游戏化教育、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针对孩子的兴趣和学习风格进行灵活调整。
最后,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孩子的厌学心理往往与家庭和学校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家长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进行亲密的交流,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惑,并给予及时的支持和鼓励。
教育者也要在课堂上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树立榜样,激励孩子努力学习。
总结来说,孩子的厌学心理是一个复杂而常见的问题,需要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关注和解决。
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改变学习环境、创新教育方法以及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都是解决孩子厌学心理的重要方法。
中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
中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一、厌学的表现及影响表现:厌学症成为目前青少年最为普遍与严重的问题,也是目前社会值得思考与关注的问题。
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屏障,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武断强迫,应讲究策略与方法。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旷课、迟到,对于教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甚至顶撞教师。
2、经常找各种借口请假不上课。
3、上课时,虽然不做任何小动作,但是不看黑板,不看书,不做笔记,教师提问时是一脸的茫然,有些同学甚至根本不知道教师提的什么问题。
4、上课时故意破坏纪律,扰乱课堂秩序,不服从教师的管教。
5、上课就睡觉,下课铃一打立即精神抖擞,生龙活虎。
6、时有抄袭、拖拉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的现象,从来不复习或预习功课。
影响:学生厌学看似属于个人行为,但是如果不加以纠正,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一个学生的厌学情绪很有可能会蔓延到整个班级乃至全校,影响班级或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与教学秩序的稳定。
2、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过多,心里想到的就是“玩”,结果是越玩越不想好好学习,导致恶性循环。
3、厌学的学生大多与社会接触过多,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所诱惑,讲吃穿,图享受,攀比成风,错误不断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集体的事不闻不问,对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明哲保身,不求大过。
二、个案情况小王,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不是扒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书本与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
由于教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
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我就是读不好书了,我就这样了。
”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三、分析与诊断(一)问题诊断根据小王的表现,我初步诊断为学习无动力,无兴趣,不认真,不努力。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首先,学习负担过重是导致中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学校和老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方面,学校可以减少课外作业的数量,合理安排学生的课程表,避免过度的学业压力。
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中学生可能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而产生厌学心理。
学习方法的不当主要表现为学生无法高效地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者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来帮助中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例如,建立良好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培养良好的记忆和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工具等。
此外,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从而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和投入感。
最后,中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动力而产生厌学心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首先,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明确的学习动机。
教育者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兴趣的结合,让他们明确所学知识对自己未来的价值,并设定适当的目标和奖励。
其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学校可以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和设施,同时鼓励学生们相互交流和合作学习,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再次,教育者应当及时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总之,中学生厌学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其原因和对策各不相同。
对于学习负担过重的学生,学校可以减少负担,老师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是解决之道;而对于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明确的学习动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及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我们可以帮助中学生摆脱厌学心理,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一、分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1.学业压力过大。
中学生面对升学、期末考试等重要时刻,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2.缺乏学习动力。
中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没有清晰认识,缺乏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导致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3.学习方法不当。
中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效果不好,不能及时获得成就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4.环境因素。
中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适,同学之间关系紧张等,也会对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策1.加强沟通。
学校和家长要积极与中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关系。
2.激发学习动力。
学校和家长要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目标,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3.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和方法。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任务,教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4.改善学习环境。
学校应关注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问题,合理布局教室设施,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5.注重兴趣培养。
学校和家长要关注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发展兴趣,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让学习与兴趣相结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心理疏导。
学校应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重新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要解决中学生的厌学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从各个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方法,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有效地克服厌学情绪,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首先,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中学生的厌学可能源于对学习任务的困扰。
中学生面临着学科知识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提高,如果他们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和技巧,可能会感到学习压力很大,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中学生厌学还可能源于缺乏自信心。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面临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有时候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
此外,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同伴关系等也会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
针对中学生厌学现象,可以采取以下矫正对策。
首先,要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告诉他们学习是一种对自己和未来负责任的态度,是提升个人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应该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家长和老师可以为中学生提供学习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和挫折。
此外,可以鼓励中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规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疏导。
通过与中学生的交流和倾听,了解他们的困惑和压力,帮助他们化解负面情绪,并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鼓励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以提高学习的动力。
总之,中学生厌学现象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
要想矫正这一现象,需要对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只有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帮助、加强心理疏导等方法,才能帮助中学生克服厌学现象,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和不愿意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
针对中学生的厌学心理,以下是一些对策。
首先,应该关注中学生的情绪和厌学原因。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情绪变化较为剧烈。
一些中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对一些科目没有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
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厌学原因,可以通过个别谈心或者与家长进行交流来进行。
其次,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认可的奖励机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个安静、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并对他们的努力和成绩进行认可和奖励。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除此之外,通过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标引导他们的学习方向。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标对于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和保持学习动力非常重要。
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课程有关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际运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问答、课外阅读、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并提出问题。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解决问题的培训课程或者设置一些学术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厌学症状及疏导建议
青少年厌学症状及疏导建议近年来,青少年厌学问题逐渐成为家长和教育界的焦点。
青少年期是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青少年厌学的症状常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青少年厌学症状,并提供一些疏导建议。
首先,青少年厌学的症状之一是学习成绩下降。
在以往,他们或许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在青春期学业的负担增加、兴趣爱好多元化的影响下,学习兴致逐渐减退,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此外,他们可能表现出对学习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持续学习的困扰。
其次,青少年厌学还常表现出厌恶学校和上学。
他们可能表达出不情愿去上学的情绪,或者经常请假以逃避学校。
他们可能抱怨学校的压力过大、对教师和同学的态度冷淡、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等等。
这些表现可能是对学校环境的一种反抗。
再次,青少年厌学还可能出现身体症状。
他们可能抱怨身体不适、头痛、胃痛等,以此来逃避学校。
这些症状在临近上学时间或做作业的时候会加重。
而事实上,这些生理症状大部分是由于情绪和压力造成的,一旦离开学校环境,这些问题通常会暂时消失。
那么,如何疏导青少年厌学的情绪?首先,家长和学校应该积极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困扰。
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关心他们的情绪和需要,开导他们走出困境。
学校应该建立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减轻学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兴趣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变换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参观实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应该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另外,家长和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帮助青少年缓解压力。
比如,组织户外运动、培养艺术兴趣或参与公益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眼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并改善他们与同龄人和社会的关系。
最后,对于严重的厌学症状,我们建议家长和学校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便及时干预和解决问题。
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分析及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分析及对策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下降,对学校和课程产生抵触和厌恶的心理状态。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同伴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出现厌学心理。
本文将从校园环境、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分析初中生厌学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校园环境的影响初中生在学校度过大部分时间,校园环境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过于压抑的学校管理制度、繁琐的规章制度,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另一方面,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与不善交际或者过于严厉的老师相处,学生容易感到恐惧和厌烦;与同学之间的冲突、排斥等问题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创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推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减少老师对学生的过度干预。
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学校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提倡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建立良好的学校文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内容的影响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过于枯燥、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聊。
现实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往往难以与课本内容产生关联,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离,这也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下降。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设计富有启发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注重课程与实际的结合,灵活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意义。
三、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容易引发学习困难和厌学情绪。
这种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不适合,他们更需要参与式的、能激发思考的教学方法。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尝试采用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行政部分、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很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控制辍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治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明显。
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进的分析。
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
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
学生的厌学,突出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
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其它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说来,一般有如下几种:一,动机缺失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熟悉,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
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
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
深层的因素则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熟悉,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以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
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个体生意且财源茂盛的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误导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而追求享乐。
负动机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她能持久而强劲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老师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软硬兼施、老师的循循善诱,往往被抵消,“启而不发”者大有人在。
二,爱好转移爱好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她能引人留意,调动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
而人的爱好又易于产生干扰,导致转移。
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强,能自觉地排除干扰,保持爱好的持久稳定。
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与应对方法
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与应对方法一、教育模式单一、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感。
二、过于重视考试成绩。
当前社会对学业成绩的要求过高,学生们为了追求好成绩而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种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容易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三、学业负担过重。
学生需要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完成大量的作业和习题,时间安排紧张且任务繁重,导致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过大。
四、家庭环境不利。
家长过于关注考试成绩,给予学生过多的压力。
同时,家庭教育缺乏引导和支持,也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针对中学生厌学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方法:一、改变教育模式。
引入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化教学、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可行的小目标,帮助学生逐步获得成就感。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减轻学业负担。
学校和教师应合理安排作业和考试,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综合性学习和兴趣发展。
同时,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对生活和未来的价值。
四、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家长可以给予学生适度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家长教育课程,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习方式。
五、提供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
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潜能和特长,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关注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通过改变教育模式、减轻学业负担、提供个性化教育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帮助他们享受学习过程,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解析中学生学业厌学的成因与调整
解析中学生学业厌学的成因与调整一、引言学业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到无趣、无动力,对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的心理状态。
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学生学业厌学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法。
二、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业厌学起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方式可能存在问题。
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同。
如果家庭对学业缺乏重视,学生可能会认为学习无关紧要,从而产生学业厌学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家庭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方法。
首先,家长应注重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应尽量以理解和鼓励的方式与孩子沟通,避免过度严厉的教育方式。
其次,家庭应给予学习以足够的重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制定学习计划,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学校因素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学业厌学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学校的教学方式可能存在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次,学校的评价制度可能给学生带来压力。
过于强调成绩的评价方式容易使学生焦虑,产生学业厌学情绪。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方法。
首先,学校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游戏化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学校应改进评价制度,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学校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综合评价、能力评价等,减少对成绩的过度强调。
四、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学业厌学的重要成因之一。
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和自我认知等都会影响他们对学业的情感和动机。
例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更容易产生学业厌学情绪;对学习充满自信的学生则更容易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个体因素,学生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方法。
首先,学生应加强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和辅导方法
摘要: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目前中国学生普遍厌学。
本文从学生及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导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一)学习本身的局限性(二)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三)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四)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五)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评价。
并提出一些辅导方法:(一)创建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培养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特别是成就动机(四)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中学生厌学心理原因辅导方法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
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厌学率高达20%;而陈静等在浙江镇海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中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的占53.49%,高中生更
为严重,达60.13%。
可见,厌学已成为中学教育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当然教育制度的弊端也“功不可没”。
本文仅从学生及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导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辅导方法。
1.原因
1.1 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
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
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
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1.2 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
其原因有:一、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
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
三、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
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1.3 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
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
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
中小学生学科情感的产生, 学生学习往往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
一个老师德高望重, 从自然威信到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 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们必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
相反,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位老师,由此发生情感迁移, 孩子们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
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1.4 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
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
一旦碰到困
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1.5 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评价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需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学生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评价正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2.辅导方法。
针对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提出以下辅导方法:
2.1 创建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良好的心
理素质,所以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要勇于克服情感障碍,真正厚爱厌学学生,注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学习以外的闪光点,改革不符合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做法。
在教学上,教师要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学会用“分层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目前在广东地区,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设了心理卫生健康课程,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和进行心理训练;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或成立心理咨询室,通过面谈、热线电话或信箱等形式进行个别咨询;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等,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做法,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解脱各种刺激带
来的心理障碍,悦纳学校,悦纳自己,营造出一个融洽心理的教育环境。
2.2 培养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悦纳老师。
如果学生讨厌某一老师,他也会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
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教仪教态,学习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剖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乐于疏导学生偏差的心理等等,使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
其次,帮助学生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
教师既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与学生一同读书、评书,使学生读有所值,读有所乐,逐渐学会从知识中寻找到可令他们感到新奇的、喜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再次,促使学生的兴趣向学习转移。
厌学学生并非没有其感兴趣的知识,只不过是兴趣中心不在所学习学科知识上;或兴趣面不广,只对某些学科感兴趣;有的是兴趣的稳定性差,兴趣中心不断转移;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中心和特点后,要引导学生扩大兴趣范围,并把兴趣中心转移到学习上来。
第四,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
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结合实际对学习材料补充其趣味性,给学生创设一种知识的饥饿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另外角度解析,使深奥的、逻辑性强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给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和阶梯,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在不断的满足中不断提高。
2.3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特别是成就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有强的学习动机的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
学校可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成就动机。
2.4 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抗挫能力低,
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
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如升华法、补偿法)
减轻心理紧张。
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可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挫折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或者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知识的讲授,引导
他们积极锻炼自己的意志。
另外,还可通过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抗挫的心理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