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_甘霖教案专辑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三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二年级第三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11bc9065ce05087632138a.png)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诗经三首《诗经》三首[教学目标]A、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B、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C、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D、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感情。
2、背诵课文。
[教学安排] 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预习指导]一、利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正音《卫风•氓》氓:méng 蚩:chí愆:qiān将:qiāng垝:guǐ垣:yuán 筮:shì咎:jiù于:xū说:tuō陨:yǔn徂:cú汤:shāng渐:jiān罔:wáng靡:mǐ夙:sù咥:xì隰:xí泮:pàn二、诵读全诗要注意诵读节奏:本文三首诗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歌,每句两个节拍,节奏整齐[教学指导]导语:由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本单元学习重点: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古体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一、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家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事。
“比”:即比喻,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二、老师范读三、全班齐读课文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琵琶行(并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560ff7a6a417866fb84a8ef3.png)
《琵琶行(并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2、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过程与方法:3、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4、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教学重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教学难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早读教师放录音范读,学生熟读、预习这首诗)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唐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所以人称“诗魔”。
这个诗人是谁呢?他就是——白居易。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琵琶行》。
二、诗人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
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
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9a8c7e783e0912a2162ac8.png)
1林黛玉进贾府一、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1、通过阅读分析,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赏析本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㈡过程和方法:1、通过边看课文边听录音了解课文大意;2、通过重点赏析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把握文章主题;3、观看影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和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教学设计:㈠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2、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㈡教学用具:课件、录音带。
㈢教学课时:三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1、导入课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是号雪芹,清代卓越的小说家。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字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巨大的变故使其对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3、关于《红楼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历史,揭示了封建社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4、看课文,听录音,了解大意。
5、重点字音。
翠幄Wò敕造Chì便宜biàn惫懒bèi放诞dàn伺候cì作揖yī嫡亲dí狡黠xiá杜撰zhuàn内帏wéi两靥yè忖度cǔn阜盛fù6、理清思路,分析情节链: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7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7新](https://img.taocdn.com/s3/m/0862aa88700abb68a982fbd0.png)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7教学目标:1.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折射的社会背景。
教学时数:3第一教时明确目标:1.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1.曹雪芹和《红楼梦》介绍“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
”――得硕亭·《草珠一串》2.介绍贾府中人物关系。
贾敷宁国公贾寅-贾代化珍――贾蓉贾敬(秦可卿)惜春贾琏贾赦巧姐(刑夫人)(王熙凤)迎春贾珠贾兰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政(李纨)(史太君-贾母)(王夫人)元春宝玉探春贾敏林黛玉(林如海)注:画线者均已离世。
3.介绍与课文相关内容。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根据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明确:①线索――林黛玉进贾府②情节开头:黛玉进贾府主体:黛玉与众亲戚见面①拜见贾母及众人(舅母∕表嫂∕三姊妹)②初见凤姐(重点)→高潮③拜见两位舅父(未见)④陪贾母晚餐⑤宝黛会面(重点)→最高潮结尾:安排起居四、小结本文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心心相通的微妙关系。
第二教时明确目标:贾府典型环境分析教学过程:一、理清行踪浏览全文,画出黛玉的行踪示意图。
(即贾府方位示意图)明确:二、贾府环境分析(一)贾府的“硬件”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她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
看课文思考,这贾府的硬件有什么特点?明确:宏伟的外观:三个“大”字→地位显豁高贵垂花门贾母正房大院抄手游廊轩峻壮丽穿堂讲究的布局仪门硬件贾赦处小巧别致厢庑游廊荣禧堂:五间大正房→轩昂壮丽荣禧堂匾额华贵的陈设富贵显赫∕奢华气派贾政处耳房陈设(二)贾府的“软件”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户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老人与海教案(系列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老人与海教案(系列三)](https://img.taocdn.com/s3/m/ffd00021524de518964b7dc8.png)
老人与海海明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海明威其人以及他的写作风格能力目标:1、梳理小说的脉络,并提炼主题2、学习运用反衬、内心独白等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3、学习本文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情感目标:1、让学生学会直面挫折,学会坚强、勇敢、永不言弃的精神2、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教学重点: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解析教学难点:小说的象征意味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学习教学:两教学过程:第一一、导语设计:当我们嬉闹于欢乐的童年,当我们高歌在懵懂的少年,生命的长河已经注定我们不仅仅要看到浪花的美丽,还有浪花下的凶险,于是我们的生活中多了一个词语“挫折”!既聋又哑的海伦,耳聋的贝多芬,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生活给予他们的是一个接一个的挫折,然而,海伦成功了,贝多芬也成功了,史铁生也成功了,挫折造就出的却是生命的最强音。
什么使他们脆弱的躯体如此强悍?什么使他们敲响生命的强音?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被称为“现代英雄神话”的传奇人物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他将用朴实无华的文字,阐释生命的意义。
二、走进作者:请同学们自己谈收集到的有关海明威的资料,教师整理后梳理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作家,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名字之一。
早期作品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年一代的彷徨情绪,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
20世纪末回到美国,写了不小以拳击家、渔民、猎人等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创造了“硬汉子”性格。
代表作:《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常升起》等三、梳理小说情节教师:一个老人,一片大海,年迈的老人在海上到底将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请学生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明确:老渔夫桑地亚哥驾舟于海上连续84天,但是却连一条鱼也没捕到,在别的渔民的奚落中,老人决定第85次出海,去寻找他自己的幸运之神。
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_甘霖教案专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_甘霖教案专辑](https://img.taocdn.com/s3/m/56cf4d6027d3240c8447efc5.png)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全集甘霖教案窦娥冤【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高中语文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三册](https://img.taocdn.com/s3/m/838ac8d7f61fb7360b4c656a.png)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案三台中学2011级语文组陈国林2009-8-6语文第三册目录第一单元1.《诗经》三首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2.离骚(节选)……………………屈原3.*孔雀东南飞(并序)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陶渊明其他古诗诵读篇章湘夫人………………………屈原长歌行(青青园中葵)第二单元5.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7.近体诗六首山居秋暝……………………王维登高…………………………杜甫*蜀相…………………………杜甫*石头城………………………刘禹锡*锦瑟…………………………李商隐*书愤…………………………陆游8.词七首*虞美人………………………李煜雨霖铃………………………柳永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鹊桥仙……………………秦观*声声慢……………………李清照*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扬州慢……………………姜夔综合性学习:解读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其他古诗诵读篇章渔翁………………………………柳宗元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李凭箜篌引………………………李贺过华清宫…………………………杜牧菩萨蛮……………………………温庭筠浪淘沙……………………………李煜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江城子……………………………苏轼苏幕遮……………………………周邦彦一剪梅……………………………李清照第三单元9.记念刘和珍君………………鲁迅10.故都的秋…………………郁达夫11.*道士塔……………………余秋雨12.*泪珠与珍珠…………………琦君散文的艺术魅力…………………佘树森第四单元13.灯下漫笔(节选)……………鲁迅14.漫话清高……………………金开诚15.*巴尔扎克葬词………………雨果16.*短文两篇美腿与丑腿………………富兰克林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刘锡庆第五单元17.六国论………………………苏洵1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9.*伶官传序……………………欧阳修20.*石钟山记……………………苏轼词类活用第六单元21.项脊轩志……………………归有光22.五人墓碑记…………………张溥23.*登泰山记……………………姚鼐24.*病梅馆记……………………龚自珍综合性学习山水与文化文言常用句式写作、口语交际第一单元议论要有理有据劝说第二单元议论要有条有理讨论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自由写作实践附录中国文学的鉴赏……………袁行霈20世纪中国文学概况…………殷国明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1.《诗经》三首●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诗经》及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风格。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12ed5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9.png)
我们刚经历了突发的巨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 了她。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遭到每一个接触 她的人的尊重和酷爱。 我们一家人从远方来到爱荷华这里,不但和姐姐的众多朋友一 同承当悲痛,也一起分享了姐姐在世时所留下的美好回想。当我 们在悲伤和回想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 你们祈祷。由于这周末你们肯定也十分悲痛和震动。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本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 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常常流配军人都 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 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 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 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 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 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工作,他们极其耐心肠一公斤一公斤地炼制铀沥青矿的残渣, 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中提炼出一克镭。
事例:居里及其夫人,数十年如一日,百折不挠地进行着沉重 的工作,他们一公斤一公斤地炼制铀沥青矿的残渣,从几十吨铀 沥青矿渣中提炼中出来一克镭。他们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实验室 是一所类似马厩的屋子。
观点: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才会有所成绩。 记叙事例:
议论文中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注意的问题
事例:居里及其夫人,数十年如一日,百折不挠地进行着 沉重的工作,他们一公斤一公斤地炼制铀沥青矿的残渣,从几 十吨铀沥青矿渣中提炼中出来一克镭。他们工作条件非常艰苦, 实验室是一所类似马厩的屋子。
优品课件之高二《雨霖铃》导学案
![优品课件之高二《雨霖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868b2af61fb7360a4c6524.png)
高二《雨霖铃》导学案高二《雨霖铃》导学案一、教材内容分析:这首词被选编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
本单元主要是唐宋诗词鉴赏。
《雨》这首词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之一,此词情真意切,艺术上又颇具特色,后人称之为离别词中的绝唱。
教读此词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婉约词风,感受本词的艺术魅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本词的赏析为学生今后学习古典诗词提供一个范例,从而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把握诗词朗读的节奏、速度、轻重等,提高朗读技巧。
(2)鉴赏意象,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教学与教学用具的整合,引导学生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
(2)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当时的理想;(2)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1.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学过诗词,对诗词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赏析情景交融的词句,准确理解意象与意境能力有待提咼。
2.所教的班级是文科班,他们对诗文阅读与讨论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兴趣。
初始能力:鉴赏能力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一般。
口语表达能力较强,具备较好的文本解读能力。
信息素养:1基本具备收索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能利用多媒体声像图文获得音乐美,图画美,在鉴赏中感知意境美。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诵读法。
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音、语调、语速、体会作者的感情等。
通过诵读,使学生得出对本词的整体印象,感觉文章的“气质”。
2.情境法。
通过赏析情景交融的名句,展开联想,体会婉约派词风常见意象,体察营造的意境和词人情境。
3.讨论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雨霖铃》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创设情境、**导入弓I题、课件A、B D引导、启发3分钟自制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课件D、I知人论世2分钟下载自制朗读、整体感知朗读技巧、把握基调课件D、丨示范、讨论、感悟10分钟自制品读课文,深层探究抓住意象,品味意境,体会情感课件F、J、I B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20分钟下载自制延伸,比较加强领会婉约词风课件H、丨、J E拓展,巩固5分钟下载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202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202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f93e2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e.png)
202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202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升古典诗歌鉴赏的能力。
2、熟读课文,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的情感差别以及作者的观点。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古诗词句子,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1、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在艺术领域的差别。
2、把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征。
高考导航:1、积累文中“相去无几”“一字千里”等常考成语,纠正文中“一字千金”的错误。
2、把握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以及高考常见意象的含义。
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走进文本,认真细致地把握语句的含义以及作者的观点。
2、调动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艺术体验,与__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
3、总结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鉴赏方法,并且尝试用这种方法去鉴赏诗歌。
教学媒介:多媒体、导学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我姓卓,卓文君的”卓“,我来自广西;我的丈夫姓张,来自云南富源。
”【提问】请问,我刚刚这段话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什么暗示性的信息?——我已经算得是云南人。
是的,文字具有联想意义,可以传递一些暗示性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木叶给我们传递什么暗示性的信息。
二、文本探究(一)摆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提问】__的题目是《说“木叶”》,这告诉我们__主要讨论的中心是“木叶”,那么请问,文中告诉我们一个有关“木叶”的什么现象?(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段,筛选有效信息。
)——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一词。
【PPT展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提问】一般来说,我们“木叶”可以理解为“树叶”,为什么古代诗人几乎不使用“树叶”一词呢?(二)析问题——分析“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艺术差别(1)“树叶”与“木叶”【提问】“树叶”与“木叶”的差别点在于“树”与“木”,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三段、第四段,筛选有效信息,回答“树”与“木”的区别。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课边城教案.doc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课边城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69d27c25727a5e9846a61cb.png)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课边城教案课文精讲激趣导入:沈从文在创作谈中说,他写这篇小说,是要通过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恰如其分的说明”。
那么本文写了几重人物之间的爱?这些爱各表现在什么地方?古老的湘西,古老的沅水悠悠流淌,流过沈从文的童年,流过他心中的桃源,流到他笔下美丽的边城。
在这里,白云清风,覆盖着一个人类远古的深沉大梦;在这里,有美善同源的人性之歌;在这里,有沈从文一生的梦和追求,那就是爱与美的理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如画的湘西古城,走进他的边城,去感受,去追寻,去沉思……一、重点1.依.靠揣摩词句,领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体会小说中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二、难点分析探讨文章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课文精析:一、整体感知凤凰之子——沈从文(1902 — 1988)1.湘西少年: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做成?2.军旅生涯:1917-1922有二十七个在刑罚中画了供,用墨涂在手掌上取了手模。
第二天,这二十七个乡下人就被簇拥到市外田坪里把头砍了。
3.抒情诗人:《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从文自传》4.被流放的歌者:巴金在《怀念从文》中充满感情地写道:“我还记得兆和说过,火化前他像熟睡一般, 非常平静,看样子他明白一生在大风大浪中已尽了自己的责任,清清白白,无愧于心。
5..甜酒•苦酒一一沈从文的爱情生活“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一一沈从文二、重点研读(运用阅读三步法:逐层深•入地了解文章情感)第一步:从三美入手,宏观把握文章思路。
风景美:钟灵毓秀------- “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风俗美:光风霁月------- 端午节:龙舟赛捉鸭子比赛人性美:秀色可餐------- 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过渡人;顺顺与儿子第二步:从意象入手,探究景物的象征意义。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所有课时)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所有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20dc08ded630b1c58eeb582.png)
3、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4、痛与不痛的秘密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第二单元 珠星碧月彩云中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第一单元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 识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1、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2、 双语言时代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声声慢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6、词三首(二)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0002页 0048页 0083页 0140页 0215页 0296页 0376页 0391页 0431页 0471页 0473页 0536页 0570页 0610页 0642页 0743页 0745页
第一单元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2、 双语言时代 4、痛与不痛的秘密 5、 词三首(一) 鹊桥仙 6、词三首(二) 六州歌头 正宫 醉太平 刺世 双调 大德歌 春 双调 夜行船 秋思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书愤 论诗(其二) 第三单元 熟悉的陌生人 10、山地回忆 12、﹡巨翅老人 13、滕王阁序
念奴娇 赤壁怀古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六州歌头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7、 元曲五首
5、 词三首(一)
2020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学课 件(所有课时)
八声甘州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教案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32deb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e.png)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教案*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时设计课堂实录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展示世界奇特现象激趣导入:好奇心是科学的种子。
人教版高一语文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三阅读与鉴赏(共33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三阅读与鉴赏(共33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0046b233687e21ae45a940.png)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三阅读与鉴赏教案(共33课时)
发布时间:2019-06-01
第一专题祖国土(七课时)
◎江山多娇
祖国山川颂黄药眠
长江三峡刘白羽
肖邦故园 [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
◎颂歌的变奏
发现闻一多
北方艾青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祖国土 [苏联]阿赫玛托娃
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九课时)
◎烈士的抉择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五人墓碑记张溥
◎底层的光芒
品质 [英]高尔斯华绥
老王杨绛
◎殉道者的歌
离骚(节选) 屈原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俄]普希金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美]惠特曼
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八课时)
◎审视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庞朴◎认识和沟通
东方和西方和科学乔治?萨顿
中国与西方和文化资源陈炎
◎拿来与拒绝
拿来主义鲁迅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翁乃群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九课时)
◎因声求气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202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
![202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39cd3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5.png)
202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必修三中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的基本内容、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分析文本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和创作,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语文知识。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合作与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圈点勾画、做笔记等,提高阅读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其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文学手法的识别与运用,如象征、隐喻、对比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文学作品深层含义的挖掘和理解。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和表达。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利用相关背景知识或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新课呈现: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表层和深层含义。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叙事结构、人物形象等。
讲解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讨论与探究:组织学生围绕文学作品的某个主题或问题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发表个人见解。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培养批判性思维。
汇总讨论结果,对观点进行点评和补充,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巩固练习与拓展: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阅读理解、文本分析等,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59f6ead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b.png)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教案目录1-1《林黛玉进贾府》1-2《祝福》1-3《老人与海》2-4《蜀道难》2-5《杜甫诗三首》2-5《登高》2-6《琵琶行教案》2-7《李商隐诗两首》3-10《过秦论》3-11《师说》3-8《寡人之于国》3-9《劝学》4-12《动物游戏之谜》4-13《宇宙的边疆》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教学法。
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 讨论分析法。
人物形象。
3、? 点拨教学法。
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四、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像《水浒传》、《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荧屏。
而在我国同样有一部长篇小说很受人们欢迎,以不同的形式在荧屏上展示,它就是《红楼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进黛玉,走进宝玉,走进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
2、简介作者曹雪芹,名?,号雪芹。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父亲曹?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
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
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2.祝福1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2.祝福1](https://img.taocdn.com/s3/m/8fff36e46c175f0e7dd13762.png)
教学设计课时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第周本学期总第7课时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来源: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
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三、检查预习:1.字词。
第1段钝dùn响幽微寒暄xuān 第2段瓦楞wǎléng 朱拓tà第3段间jiàn或乞丐qǐ gài 第10段悚sǒng然踌蹰chóu chú第17段不更gēng事第20段谬miù种第30-31段淡然俨yǎn然第32段雪褥rù 瑟sè瑟有声尘芥jiè堆形骸hái 第34段颊jiá 周正第50、56、60段沸反盈天贺家墺ào 嚎háo 第66段荸荠bíqí 絮絮xù第68、69、72、74段呜咽yè 驯xùn熟桌帏wéi 讪讪shàn 第79段敛liǎn第83、87段怔怔zhēng zhēng | 咀嚼jǔ jué赏鉴渣滓zhā zǐ 瞥p iē第96、98、99、101段拗niù不过蹙cù缩诡秘门槛kǎn第109段窈yǎo陷惴惴zhuì zhuì第112段歆享xīn xiǎng 牲醴shēng lǐ蹒跚pán shān补充解释:瓦楞:瓦陇,亦作瓦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集甘霖教案1.林黛玉进贾府一、教学目标: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分析法、点拨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2、简介作者(略)3、介绍《红楼梦》(见P99-103《红楼梦》导读)4、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略)5、背景介绍: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
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二)质疑讨论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开端(初进荣府)——发展(拜见贾母及众人,初见凤姐,拜见两位舅父(未见),陪贾母晚餐)——高潮(宝黛会面)——结局(安排起居)(三)反馈矫正通读全文后思考: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她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与别家的不同呢?讨论后明确:贾府的“与别家不同”作者是通过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用她的视线来描写的。
首先,在贾府门前黛玉看到了宁、荣二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着“敕造”的匾额,门上有“华冠丽服”的仆役。
这既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了贾府与众不同的威严和显赫。
其次,黛玉看到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的贾母住房,以及仆役、婆子、丫鬟一大群的人物。
她还看到了“荣禧堂”中的名贵家具,珍贵字画、古玩;“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焕烟霞”的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
这些显示了贾府与别家不同的气派。
另外,黛玉还看到了贾府众多的、身份地位各异的人物,既有养尊处优的主子,也有受压迫、被奴役的仆役。
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
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
(四)迁移巩固古代白话小说中有些词的词义现代汉语已经不用了,或发生变化。
试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词目课文句中的词义现代汉语常用义偏僻形容人的思想行为偏激、不端正形容某一地区远离闹市、偏在一隅、荒远冷落、交通不便便宜方便物价低廉;占到不应得到的好处、小利态度人的神态风度对人或事物的看法和由此产生的行动;人的举止神情媳妇妻子儿子或其他晚辈的妻子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性状进行描摹老婆老婆子;老年女仆妻子可怜怜惜同情怜悯,形容极少或极坏夸张夸耀,自我炫耀夸大(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进一步欣赏贾府的典型环境。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
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
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
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二)质疑讨论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
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
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提示:往东。
“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
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
“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
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三)反馈矫正贾府“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1、硬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⑴宏伟的外观。
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
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⑵讲究的布局。
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
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
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⑶华贵的陈设。
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
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1、软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非凡的服饰。
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⑵骄矜的气质。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⑶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
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
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四)迁移巩固1、从课文中写与黛玉接触的人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2、思考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各不相同的出场。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
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当然也包括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只作集体介绍。
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富于变化,同时也突出重点。
(二)质疑讨论人物分析: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黛玉进贾府”是因母亲亡故,父亲将她托付于外祖母。
她是女孩子,并将长期生活在贾府,将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外祖母史太君、二舅母王夫人、琏二嫂子王熙凤——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
那么这三位是什么样的人呢?㈠贾母1、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
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
2、贾母出场:贾母是相见场面的核心,然而作者却只写了她“迎”“搂”“哭”三个非同寻常的连续性动作,即不仅写出了她因哀念亡女、疼惜黛玉而涌上心头的那种悲中有喜、且悲且喜、大喜大悲的复杂情感,而且写出了只有贾母那样的老太太才会有的动作特点与心理特点。
3、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
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
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
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
㈡王夫人: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
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
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
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