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bded12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e.png)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篇一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2.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笔记篇二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b23773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0.png)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周围气压和温度不同的大气层之间的空气不断流动,从而形成
一定的气流格局。
这种气流格局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大气环流会导致全球气候的分布不均。
在大气环流的控制下,热带地区气温高,水汽含量大,导致热带雨林繁茂,热带海洋水蒸气含量多,热带风暴频繁;而极地地区则
寒冷干燥,气压低,气流不稳定,形成了阿拉斯加冷潮和南极大降温现象。
其次,大气环流也会影响亚洲季风气候。
冬季西伯利亚气旋增强,影响到我国华北、
东北地区,形成寒潮天气;而在夏季,亚洲大陆上空形成副高,向东推进,导致南海、菲
律宾海等海域形成季风气候。
此外,当东亚夏季风和北半球西风带相互影响时,会导致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
再次,大气环流也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由于大气环流影响到温室气体的分布和传输,从而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
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模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
到降水分布、气温、气象灾害等因素。
总之,大气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
深入研究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对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7f675d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a.png)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和目标教学背景《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地理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特征及分布;2.了解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压分布的关系;3.了解各个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4.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机理;教学目标1.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特征及分布;2.理解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压分布的关系;3.掌握各个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4.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机理。
教学方法和过程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讲授和小组讨论两种教学方法,主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和自主学习展开。
1. prepare(准备)我们首先购买了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和音响设备,并准备了复习考试用的学生手册。
学生领取后,以班级为单位开始阅读,一起头脑风暴,整理脑图,加深理解。
2. Introduction(引入)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在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课程的主题和重点。
3. Presentation(呈现)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各个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同时讲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形态特征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将“气压带”和“风带”这两个概念贯穿始终,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4. Discussion(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 Practice(实践)教师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份自己的调查问卷,调查当地的气候情况,并分析其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6. Conclusion(总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将其实际应用到生活中。
本节课有效地围绕“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教学思想。
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62d32f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2.png)
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高一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气压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锋面气旋(重要!)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因子分析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B海陆位置: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气候分为两种: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温带气候分为三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气候成因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气候分布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臭氧层的破坏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2. 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青海省首府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
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PPT课件
![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2b199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d.png)
对气候的影响
人教版必修一 地理课件
目 录
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贰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叁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一部分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大气环流
概念: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 期的平均状态。
地面 冷热不均
高低纬度间 温度差异
大气运动
成因:高低纬度间获得太阳 辐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
意义:是形成天气的基础。
•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单圈环流
90N
60N 30N 0
假设条件一:
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 面运动,且不受地转偏 向力。
•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三圈环流
假设条件二:
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 动,且受地转偏向力的作 用。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
寒冷干燥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 温暖湿润
分布地区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西伯利亚、蒙古 东北
低温干燥 赤道附近印度洋
西南 温暖湿润
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
第三部分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 响
分布:副热带地区大陆的中西部 地区: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等 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 响
• 类型的判断
气温变化
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最冷(热)月气温
判断所属温度带
降水的季节分配
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以形定位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46110d4431b90d6c85c77c.png)
课时3 大气环流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
4.结合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阅读教材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类型⎩⎨⎧低纬环流:a 、d中纬环流:b 、e高纬环流:c 、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H 为东北信风带,K 为东南信风带,I 、L 同为中纬西风带,J 、M 同为极地东风带。
(3)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0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 (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
(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8ff199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3.png)
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象学上,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的空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常是数小时到数十年)内所运动的总体模式。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地理位置、天文季节变化到微观气候变化,都能影响大气环流的发展和演变。
而大气环流的变化则会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天气和自然环境。
大气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地球自转,导致在赤道周围形成向东的风,称为东风;在两极周围形成向西的风,称为极地西风。
这种风的存在形成了大气环流的一部分,称为赤道气流和极地气流。
与此同时,水汽和热量也参与了大气环流的形成。
热力循环是大气环流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之一,它来源于太阳能的照射和地球的辐射。
热力循环的产生使得气压差异、大气运动和变化,形成了热带气流、副热带气流和极地气流。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非常巨大。
它直接控制着气候模式,例如季节降雨和气温的变化。
例如,在北极和南极地区,极地气流和地球自转形成了大规模的旋转风暴,称为极涡。
极涡的发展和消失影响着全球气候和海洋环流,尤其是北半球的气候格局。
热带气流则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季节性降雨模式,例如印度-亚洲夏季风和西非-美洲季风。
副热带气流则控制着许多地区的温暖气候,例如加州和地中海气候。
此外,大气环流还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通过移动温暖或冰冷的气团,大气环流可以造成干旱、洪水、海浪和风暴。
从历史上看,大气环流的变化也与一些重要的地球事件相关,例如印度洋季风和西班牙大荒漠化事件,它们的出现和消失与气候变化有直接的联系。
因此,大气环流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和监测。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很多科学家认为,大气环流的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研究大气环流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以便为未来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总之,大气环流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气象现象。
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气候、环境和人类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d38fb9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e.png)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指在大气中的气体流动,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气环流的变化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其中,常见的大气环流有赤道地转循环、南北纬向环流和季风环流等。
赤道地转循环是由太阳辐射引起的,太阳辐射的热量使得赤道地区气体膨胀,从而形成低气压区,而极地则形成高气压区。
这样就形成了从赤道到极地的空气流动,即赤道东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和极地高压带。
赤道地转循环的变化会影响全球气温分布,影响季节和降雨情况。
南北纬向环流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和重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在低纬度地区,地球自转的科氏力作用最强,形成了一个向东的流动,即副热带反气旋。
在南北纬度较高的地区,地球自转的作用较弱,形成了向西的流动,即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向环流的变化会影响地区的气温、降雨和风向等。
季风环流是由地区地形和海陆分布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季风环流的变化会影响地区的气温、降雨和季节性气候变化。
在亚洲地区,季风环流是影响雨季和干季交替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大气环流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大气环流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
- 1 -。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dd545c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4.png)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纬向环流主要是指从赤道向两极方向的气流运动。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太阳直射角度的变化,使得赤道地区气温相对较高,而极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在赤道上升,经过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然后在高纬度下降。
这形成了气流从赤道向两极运动的特征。
这种纬向环流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它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季风的产生。
例如,赤道附近的纬向环流会带来热带雨林气候。
由于大量水汽从热带海洋蒸发,随着气流的运动向着赤道升起,形成了大量的降水。
这种环流带来了高温和高相对湿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热带雨林的生长。
与此相对的是,极地附近的纬向环流也影响着极地气候。
由于极地地区气温低,地表上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区域,使得大气稳定。
这导致了少量的降水和极寒的气候条件。
另一方面,经向环流主要是指在纬度线上从西向东运动的气流。
这种环流主要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而产生。
地球的自转速度高于大气层的相对移动速度,使得气流在地球各个经度上呈现从西向东的流动特征。
经向环流对气候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垂直环流和全球风系统的形成。
例如,赤道附近的经向环流形成了热带风带,也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造成空气上升,然后在高空流向两极方向下沉。
这样的运动形成了赤道附近的高气压区域,相对较干燥。
当下沉的空气到达地表时,由于密度增加,会形成高压区域,习惯上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这种高压带带来了相对干燥的气候条件,垂直形成沙漠和草原。
相反,赤道附近的经向环流也影响着季风和西风带的形成。
由于赤道附近的高气压区域和极地的低气压区域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了地球表面上从副热带向高纬度方向流动的大规模气流。
这种从副热带向赤道附近流动的气流称为季风气流。
它带来了季风的形成,如亚洲的东亚季风和非洲的西南季风。
另一方面,西风带是地球表面上赤道附近和中纬度地区的大规模西风风带。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经向环流的运动,赤道附近的气体向东移动且较快,而中纬度地区的气体向东移动较慢。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https://img.taocdn.com/s3/m/eed4402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6.png)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接下来随着本店铺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目录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大气环流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6e3a3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b.png)
大气环流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变化主要由海洋、陆地、冰川、大气、太阳辐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不仅影响了地球的气候,也对人类及其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大气环流的变化、对气候影响以及人类应对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气环流的变化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层内由数以千计的运动系统及其产生的各种天气现象组成的复杂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气旋、气压、风向、风速等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气候,并且这些变化是相互耦合、互相影响的。
目前,有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例如极地涡流的强度减弱,赤道风带向北推进等。
据研究显示,由于气候变暖,极地冰层融化加速,导致北极地区降水增加、气温升高。
这样的变化会导致极地涡流减弱,使得寒冷的极地空气流入温暖的中纬度地区,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如欧洲连续暴雪、美国极寒天气等。
同时,赤道风带的变化也会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
赤道风带主要分为热带风带和副热带风带,其中热带风带是全球最大的大气环流系统之一。
据气象学家研究发现,当全球温度上升时,赤道风带向北推进,导致暴雨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如印度孟买地区的洪水等。
此外,温室气体的增加也可能会使热带风带变得更加不稳定,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二、大气环流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的变化会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会引起洪水、干旱、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同时,这些变化还会影响全球粮食生产、能源消耗和卫生健康等众多领域。
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粮食安全问题恶化。
在气候影响下,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紧张。
此外,气候变化也会导致粮食生产区的范围发生变化,如粮食生产逐渐向北移动,可能会引起之前存在的生态平衡破坏。
气候变化也严重影响全球能源消耗和卫生健康等问题。
根据统计,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山火、洪水、暴雨等灾害频发,使得全球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带来更多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热力环流](https://img.taocdn.com/s3/m/dc72a6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6.png)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热力环流1. 引言在地理学中,大气热力环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它涉及到地球大气层的运动规律,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天气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大气热力环流,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概念。
2. 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大气热力环流是指地球上大气层中,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导致大气层发生热量再分配的过程。
在地球旋转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各种不同规律的大气环流。
这种环流主要包括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两种类型,通过这两种环流的作用,地球上形成了复杂的气候和天气现象。
3. 大气热力环流的影响因素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太阳辐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使得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不同,也引起了大气层中的热能转移。
地球自转、地表的地形、水体的分布等也对大气环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大气热力环流的主要环流带根据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等因素,大气热力环流形成了一些主要的环流带。
其中,赤道地区的热带低压带、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极地地区的极地高压带等是最为显著的环流带。
这些环流带对全球气候和天气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5. 大气热力环流与气候、天气的关系大气热力环流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大气环流带会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例如赤道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变化也有直接的影响,例如西风带引起了我国东部地区常年的多风雨天气。
6. 个人观点与总结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对大气热力环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个人认为,大气热力环流是地球气候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生活、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深入理解大气热力环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和适应自然环境。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结语本文对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大气热力环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共享了个人观点与理解。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f36ddd0f705cc1754270913.png)
干旱
撒哈拉沙漠 湿润
鱼米之乡
7:10 倒计时时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一、气流方向、 气压带、风带对气 候的影响
倒计时时钟
7:10
1、气流方向对气候的影响
(1)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气流上升:湿润,降水多 气流下沉:干燥,降水少 (2)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15 -30
-45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 带控制
-60
0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倒计时时钟
7:10
三、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2、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南北回归线到30°大陆 西部,即23°26′N ~ 30°N,23°26′S ~30°S 撒哈拉地区最典型 特点:终年炎热干燥 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④影响我国的三种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⑤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 时间: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 成因:雨带北移后. 受副高 控制.炎热干燥.
倒计时时钟
7:10
2.干湿地区:
⑴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⑵四类干湿地区: 降水量>蒸发量: ①湿润地区(>800mm) ②半湿润区(>400mm) 干旱地区 降水量<蒸发量: 200㎜ 半湿润区 400 ㎜ ③半干旱区<400mm 半干旱区 800㎜ ④干旱地区<200mm
7:10
练习:
读下图,图中箭头表示此时当地的盛 行风向,回答下列问题。
大气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9e9d9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0.png)
大气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的大气环流是指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大尺度气流运动。
它是地球表面温度差异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大气环流对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气候分布到生态系统都受到其影响。
首先,大气环流对气候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地球的大气环流形成了纬向的三大气候带:热带、温带和寒带。
在热带气候带,由于太阳辐射最为充足,热量较高,形成了常年高温和多雨的气候。
而在温带和寒带气候带,由于太阳辐射相对较弱,热量较低,形成了明显的四季变化和降水分布差异。
大气环流的垂直运动也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和极地地区的冰川。
其次,大气环流对降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大气环流中的水汽输送是全球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热带地区的季风现象就是由大气环流引起的。
夏季,大陆受到海洋的影响,形成了海洋性季风,带来了大量降水;而冬季,大陆受到高压系统的影响,形成了大陆性季风,降水较少。
大气环流的垂直运动也会导致降水的分布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就是由于大气环流中的上升气流形成的,导致了高降水量的地区。
此外,大气环流对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分布也有着重要影响。
大气环流的运动使得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得以传播和混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大气环流中的降水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水源。
因此,大气环流对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系统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热带地区的热带雨林就是由于大气环流中的上升气流和高降水量形成的,而沙漠地区则是由于大气环流中的下降气流和低降水量形成的。
最后,大气环流对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气环流的变化会导致气候的变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水资源分配、能源利用等方面。
例如,季风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和产量,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生活。
大气环流的变化也会影响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因此,了解大气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制定气候适应策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必修一—4.气候类型
![高中地理必修一—4.气候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0ad8e94cff00bed5b9f31d5c.png)
(2)此图反映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的气候特点( A )
A、黄淮海平原
B、南方丘陵山区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D、西欧平原
(3)该区主要农作物 小__麦_、__棉_花_或__玉_米___(至少写两 种)
(8)玫瑰图: 下列两种气候图分别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D
A.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 C.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要素
气
气温、降水(基本要素)
候
要 素
气压、风、日照、蒸发量
一 气候的影响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地形因素 海陆分布
洋流分布 人类活动
1、太阳辐射 ——决定气温特点(气候形成的最基本因子)
2、大气环流—决 定降水特点
大气环流形势决定降水情况
赤道低压带
气 副极地低压带
90°
80°
夏
(少)
70°
全) 60° 全年湿润
50°
(多) 700-1000 40°mm
大陆气团 全年少雨
副高
冬雨,300--1000 (少) 30°
全年少雨,<250 mm
亚寒带 温带
亚热带
寒带
70°
亚寒带
55°
温带
35°
亚热带
25°
冬
赤低
(少) 20° 5-10月多,700-1000 (多) 10°全m年m多雨,降水量大,约在热200带0 mm以
(1)气候判读----典型图的阅读
例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根据上图中两地气温、降水量情况判断它们分别属于什
么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全球大气环流变化对气候影响
![全球大气环流变化对气候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88fcfa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8.png)
全球大气环流变化对气候影响全球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的大尺度运动,并决定了全球气候系统的运行和变化。
这些环流模式包括赤道气候带和中纬度的风带系统,如南北赤道季风、西风带和南极大气环流等。
这些环流对气候影响深远,并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
首先,全球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来源于它对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重分布。
例如,赤道气候带的热带辐射能量在赤道附近被吸收,在高纬度地区则向大气释放。
这种热量输送通过热带风带系统的北、南方运动,影响到全球的温度分布。
此外,大尺度的环流模式还会将水汽从海洋蒸发输送到陆地,导致降水分布的不均匀性。
其次,全球大气环流变化会引起地方气候的异常。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波动导致的大规模气候变化事件。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的改变,从而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洪灾、干旱和风暴等。
此外,全球大气环流变化还与季风气候的形成和转变有关,如东亚季风、西非季风和印度季风等。
另外,全球大气环流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对植被生长、动物迁徙和物种分布产生了影响。
例如,在南极地区,南极大气环流变化导致降雪和冰雪盖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南极洲的生态系统。
在热带地区,季风环流的改变会影响到雨林的生长和灭绝物种的数量。
此外,全球大气环流变化还与海洋循环和海洋生态系统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全球气候系统。
例如,赤道海洋环流与赤道气候带的热传送相互作用,导致了全球的海洋表面温度格局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
海洋表面温度的变化又会反馈到大气环流系统,形成气候波动,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等。
总结起来,全球大气环流变化对气候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重分布,决定了地球上的温度和降水分布,影响着地方气候的异常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全球大气环流变化还会影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并与海洋循环相互作用。
深入理解全球大气环流的变化和其对气候的影响,对于预测气候变化和制定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圈环流的形成及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70b8e556c175f0e7cd137cf.png)
(2)副热带高气压带 A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 的C气远直射赤道 引起因素: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原因)
冷90N
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原因) 60N
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原因)
30N
赤 道 低气 压 带(热力原因)
0
热
地 球 自 转 使 其 偏
课本P34
3.(近地面)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气候 特征
温度降低,水汽易凝结,则湿润
温度升高,水汽不凝结,则干燥 气候的冷、温、热主要与纬度相关
若风经过海洋,则水汽较多,若 遇地形抬升,则降水多
冷、干 暖、湿 热、干
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C.全球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3.读图,若此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
系统, 则正确的叙述为 ( A )
A.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B. ①风带风向为东南风
C.常年受①控制的地区降水多,气候湿润
D.丁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赤 道 低 气压 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注意:高、低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的差异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引
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
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 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b92c31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b.png)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主要分为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两种类型。
垂直环流是指在同一个垂直截面上,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过程。
在热带和赤道地区,由于太阳辐射的直接照射,温度比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区。
而在极地地区,由于太阳辐射的斜射,温度比较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区。
水平环流则是指地球表面上的空气的水平移动。
常见的水平环流包括经向环流和经纬环流。
经向环流是指在纬度方向上空气的流动,即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倾斜。
经向环流主要由纬度差异引起的水平热能输送和风的转向共同驱动。
而经纬环流是指随着纬度的变化地球表面的风向的改变。
1.温度分布:大气环流对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分布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热带地区由于大气上升造成的低气压,使得气温较高;而极地地区由于大气下沉造成的高气压,使得气温较低。
此外,经向环流和经纬环流也会使得纬度对气温分布起到影响,例如赤道地区气温高,极地地区气温低。
2.降水分布:大气环流对全球范围内的降水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热带地区,由于大气上升形成低气压,水汽凝结形成云和降水,使得热带地区降水量丰富。
而在极地地区,由于大气下沉形成高气压,空气中的水汽很少凝结,导致极地地区降水量较少。
经向环流和经纬环流也会使得降水分布出现差异,例如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少。
3.气候类型:大气环流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例如,赤道地区由于大气上升形成的低气压和高温,使得热带雨林气候成为赤道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而副热带地区由于大气下沉形成的高气压和较高温度,使得沙漠和草原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4.气候变异: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还表现在气候变异上。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太平洋上热带地区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导致的。
厄尔尼诺现象会给全球范围内带来很多气候的异常变化,如干旱、洪涝、风暴等。
综上所述,大气环流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决定了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分布、降水分布、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异。
因此,对于研究和理解气候变化,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大气环流的运动机制和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干旱少雨
六、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类型
1、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50° ~ 70°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分布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气候成因:极地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控制 气候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相对湿度较
高,气温年较差大。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东风、信风(高纬 低纬):寒冷干燥少雨
90°N
60°N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30°N
东北信风带
0°
歌诀归纳:
上升湿润下沉干, 低压湿润高压干, 西风湿润信东干。
二、气候特征构成要素
气温 降水 叠加上时间背景
三、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单一气压带)
分布规律: 南北纬10°之间。 分布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及马来群
0°
理想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北半球)
(由降水和气温资料)
第一步: 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 候所在的半球。
如果7、8月份气温最 高则为北半球。
如果1、2月份气温最 高则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
该气候类型所在的温度带。以“温”定“带”
1、最低月均温在15°C以上,则为热带的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气候成因: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气候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气温(ºC)
莫 斯 科
12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毫米)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90°西部
大陆内部
东部
90°
80°
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寒带(极地)
70°
7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60°
温带海 50°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
55°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40° 地中海气候
30°
23°26′ 10° 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35° 亚热带季风气候
25°
热亚带热季带风气候 10°
地形影响:
2、非洲东部赤道附近的 海拔高,气温低;
③
⑥ ③
⑤
③
③
③ ③
3、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
来自海洋的信风;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 地形阻挡,迎风坡降水多;
4、日本亚热带季 风气候延伸至约 40 °N
海洋影响大。 日本暖流
6、南美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 逼近赤道 洋流
秘鲁寒流
降温减湿
年降水量<300毫米 终年高温少雨
3、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分布地区:非洲中部、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大陆
北部和南部
气候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受信风带控制)、 湿(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两季。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
气候成因: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及冰洋气团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严寒、酷寒
七、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分布地区: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气候成因: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特点: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降低。
大气环流是气候形成的一个 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 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 响的结果。
冬雨型: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如: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从气温和降水量综合判定气候类型
热带 最冷月 气候 >15℃
亚热 最冷月 带 >0℃
最冷月 温 带 <0℃
全年多雨,>2000mm 热带雨林气候
干湿季明显,700-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旱雨两季, > 15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很少, < 250mm
分布规律:35 °N~ 55°N之间的大陆东岸。
分布地区:亚欧大陆东岸。
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温/℃ 30 15
降水量/mm 600 500
0
400
-15
300
-30
200
-45
100
-60 1 4 7 10月份 0
2、温带海洋性气候(单一风带)
热带沙漠气候
冬雨型,300-1000mm
地中海气候
雨热同期,800-15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湿润,700-1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雨热同期,500-1000mm 温带季风气候
全年降水少,250mm左右 温带大陆性气候
4、几种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
⑦
①
④
②
③
③
③
⑥ ③
⑤
⑦
①
④
②
③
③
1、高山气候
一、气流方向、气压带、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流方向对气候的 影响
1、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气流上升:湿润,降水多 气流下沉:干燥,降水少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低压(上升):湿润,降水多(赤低、副低) 高压(下沉):干燥,降水少(极高、副高)
下 沉
极锋 极地高压带
岛
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气温/℃ 30 15
降水量/mm 600 500
0
400
-15
300
-30
200
-45
100
-60 1 4 7 10月份 0
2、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 部和西岸地区。
分布地区: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 西部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最低月均温在0°C 以上15°C以下, 则为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另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3、最低月均温低于0°C高于-15°C的 为温带的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4、最热月均温低于10°C的为寒带的气 候类型。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气温/℃ 30 15
降水量/mm 600 500
0
400
-15
300
-30
200
-45
100
-60 1
4
7 10月份 0
2、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 (除南极洲外各州均有分布)
分布地区: 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30°~40°的大陆西 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区。
分布地区:西欧、南北美洲的西海岸地区 气候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
气温/℃ 30 15
降水量/mm 600 500
0
400
-15
300
-30
200
-45
100
-60 1
4
7
10月份 0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的大陆内部。
爬升
副极地低压带
下沉
副热带高压带
上升
赤道低压带
1、气流方向对气候的影响
1、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气流上升:湿润,降水多 气流下沉:干燥,降水少
2、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低纬 高纬: 温暖湿润多雨 高纬 低纬: 寒冷干燥少雨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西风(低纬 高纬):温暖湿润多雨
气温(ºC)
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毫米) 800
700
600
500
巴
400
马
300
科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年降水量在700—1000毫米
终年高温. 干湿两季分明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 10°N ~25 °N之间的大陆东部地区 分布地区: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气温(ºC)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降水(毫米)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西伯利亚
夏季短促温暖.冬季漫长而严寒.
2、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极地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70° ~ 90° 分布地区: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
5、巴塔哥尼亚高原的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
7、欧洲温带海 洋性气候延伸至 北极圈内:
北大西洋暖流 增温增湿
气候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少雨(终年炎热干燥)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气温(ºC)
喀 土 穆
12
热带沙漠气候
降水(毫米)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 控制)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冬季风)、 气候特点: 雨(夏季风)两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