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课题2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实验教学 导学案(无答案)
第一单元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第一课时〕学习目的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1. 实验并记录2. 蜡烛〔石蜡〕的性质探究: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3.蜡烛〔石蜡〕的成分探究: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 + 石蜡中一定含有 元素和 元素,不一定含有 元素3.蜡烛熔化过程属于 变化,蜡烛燃烧过程属于 变化。
4.实验探究活动表达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关注物质的 ,物质的 ,以及物质的 。
−−→−点燃5.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6.判断以下描绘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1〕蜡烛能燃烧;〔2〕蜡烛熔化;〔3〕蜡烛燃烧;〔4〕蜡烛可以熔化。
7.小亮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不适宜的是〔〕A.认为与本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会;B.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一样现象;C. 询问教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D. 查找资料,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8.有关蜡烛性质探究实验现象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C. 用火柴点燃蜡烛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第二课时〕学习目的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是。
(2)我们知道:人体呼吸时,吸入的空气中含有〔气体名称,下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猜测假设】: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不同。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呼出的气体中和变多,变少。
【反思和评价】:1.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为什么石灰水没有马上变浑?。
人教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实验室2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温故知新]1.下列图标是化学实验室部分药品标签上的是A .B .C .D .2.学习化学知识的途径有 ( )①听老师讲解②动手实验③小组讨论④上网在线学习⑤查阅资料A. ①B. ①②C. ①②⑤D. ①②③④⑤3.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我会自学】1.在酒精灯火焰的三个部分中____ 温度最高, ____ 温度较低,____ 温度最低,所以给仪器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焰。
如果被加热的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_______,否则加热时会出现_______ 。
哪些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2.试管洗干净的标志是什么?3.物质的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的现象:①放出大量的热 ②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指物质的色、态、味)的产物;③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或火焰。
(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一般是:一光、二热、三生成)。
试描述镁带的燃烧(或蜡烛的燃烧)现象:①②③ 。
4.每次实验结束前,应该做些什么?【我会探究】1.结合教材实验图思考下列问题:(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就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4)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2.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小结]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其中温度最高,温度最低。
酒精灯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有:。
实验给物质加热: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有:。
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有:。
玻璃仪器的洗涤干净的原则:【拓展提高】1.使用酒精灯时错误的操作是()A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B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 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D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2.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为了节约将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B 酒精着火用湿抹布扑盖C 把腐蚀性药品放在纸上称量D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液面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时,试剂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B、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取砝码C、稀释浓硫酸时,直接将水倒人浓硫酸中D、燃着的酒精灯用嘴吹灭4.下列仪器不宜用来加热的是()A.量筒 B.试管 C.烧杯 D.蒸发皿5.既能用来给固体加热又能用来给液体加热的仪器有()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集气瓶6.实验室中可用来准确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仪器是A.烧杯B.胶头滴管C.试管D.量筒参考答案[温故知新]1.A2.D3.A[我会自学]1.外焰焰心外将水擦干玻璃仪器破裂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2.试管内壁附着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略)4.(略)[我会探究]1. 本题帮助学生了解加热物质的基本注意事项,对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 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导学案(第一课时)
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技能: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重点: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难点: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_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_______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______越纯。
3.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成分。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场所有这样一幅标语:“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
”这段话生动地阐述了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阅读】课本P11- P12内容,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一般思路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对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现象与结论,。
现象与结论:⑴观察内容:①实验前:。
②实验中:。
③实验后:。
⑵描述现象时要注意:①。
②。
③。
内容学习注解(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小结:⑴蜡烛通常为色的固体,硬度较,密度比水,溶于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目录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课题1 空气(2)课题2 氧气(1)课题2 氧气(2)课题3 制取氧气(1)课题3 制取氧气(2)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离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附:带”*”号的有课件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 水:H2O 过氧化氢:H2O2学习研讨:1.什么是化学?【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人教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温故知新]1、下列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有黑烟产生C 、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熔化过程D 、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2、生活中有许多物质从外观上看非常相似,如下列几组物质,你有办法将它们鉴别开来吗?(1)食盐和口碱 ____________________(2)酱油和黑醋 ____________________(3)铜戒指和金戒指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自学】在生物知识里我们了解了我们离不开周围的空气,你们猜想人体吸入和呼出的空气气体成分一样吗?【我会探究】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了实验。
(1)人吸入气体时,应打开活塞___(填字母,下同),关闭活塞___ 。
(2)人呼出气体时,应打开活塞___ , 关闭活塞___ 。
此时可以观察到②瓶中现象的是。
_________(3)瓶①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 。
②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 明_____________ 。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归纳小结】吸气 呼气 ②① 人呼吸 澄清石灰水【拓展提高】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2、检验一瓶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最好方法是()A、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B、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C、将一只小白鼠放入集气瓶中D、倒入澄清石灰水后振荡3、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二氧化碳含量高B.、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水蒸气的含量高C、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氧气的含量高D、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氧气的含量低4、收集人呼出气体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集气瓶盛满水,倒扣在水中B、收集好气体,迅速从水中取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C、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D、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先放在水中,等用的时候再取出5 扬子乙烯化工厂周围的空气污染较为严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导学案(有答案)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材导学知识点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11-13后完成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2.用小刀轻轻地在蜡烛表面能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小,把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3.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
知识点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14-15后完成4.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发现: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高,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低。
◎自主检测5.下面是一学习小组根据右图进行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
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的得出结论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对准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该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的反思与评价环节;(6)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1)、(3)、(4)、(2)、(5)。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C)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有黑烟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C.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2.吹灭蜡烛时,在蜡烛上方会产生少量白烟,该白烟是(C)A.水蒸气B.石蜡液体C.石蜡固体小颗粒D.都有可能3.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
(1)点燃蜡烛,在其燃烧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有一部分石蜡受热熔化;(2)取一根火柴棍,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温度最高;(3)吹熄蜡烛可以看到一缕白烟(填“雾”或“烟”),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石蜡蒸气由于温度降低而冷却形成石蜡固体小颗粒,蜡烛燃烧后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终稿)(总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使用方法及学法指导】1.仔细阅读课本P 1-4页,用笔勾画出重点知识,然后结合课本认真完成导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后面进行讨论。
2.探究案中注意开放你的思维,大胆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预习案】温馨提示:阅读教材后填空一、教材自读1、化学的研究对象是。
不仅要,还要研究和创造。
2、化学是在研究物质。
3、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商代制造、春秋战国、;以及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两项化学成就是、。
4、(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创立的,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构成的,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门捷列夫发现了并,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5、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其理念是:原料、产品均无毒无害;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有害、有毒物质;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其原理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近年来,由于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方向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二、预习自测1.下列生产属于化学工艺的是()①发明指南针②造纸技术③烧制陶瓷④火药的发明⑤青铜器的制造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③④⑤2.下列问题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是 ( )2①为什么铁制的菜刀容易生锈②为什么长期喝纯净水不利于健康③顺风骑车为什么省力④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空⑤为什么化工厂的烟囱会污染环境,损害健康⑥自行车上的铁锈为什么要及时除去.A.①④⑤⑥B.①②③⑥C.①②⑤⑥D. ②③⑤⑥3.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门捷列夫D.法拉弟【课堂探究案】温馨提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共同完成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化学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重点难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学习内容一物理变化【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6~7页的实验1-1(1)和1-1(2),简单介绍一下实验仪器及药品。
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讨论交流】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木头制成课桌、瓷器破碎、车胎爆裂、汽油挥发等。
【名师归纳】1.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如水、胆矾、石灰石)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发生变化。
2.物理变化中物质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状态、形状、颜色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反馈练习】1.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D)A.煤燃烧B.刀生锈C.菜腐烂D.水蒸发2.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C)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BCDE。
A.铁铸锅B.木头制桌椅C.汽油挥发D.灯泡发光E.香水挥发F.蜡炬成灰学习内容二化学变化【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7页实验1-1(3)和1-1(4),简单介绍一下实验装置。
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1.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学会观察?2.请举出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1.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归纳,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2.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铁生锈、煤燃烧等。
【名师归纳】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都不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导学案
含量较少的七种是 如: 微量元素 含量低于 。
在人体中主要以
形式存在
1
2、阅读课本 98~99 页,认识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 (1)试写出你昨天或者前天的一次饮食结构(或者是你习惯的饮食结构): 早餐: 午餐: 晚餐: 夜宵: 你认为你的膳食结构合理吗?答: 。 (2)对照课本 95 页“健康饮食金字塔”,如果你是住校生,根据校内饭菜的实际情况,你认 为比较合理的安排应该是: 早餐: 午餐: 晚餐: 夜宵: 3、将微量元素的缺乏与相关病症用线连接。
配料 碘酸钾 保质期 食用方法 贮藏指南
氯化钠、碘酸钾 (30mg~60mg)/kg 18 个月 勿长时间炖炒 避热、避光、密封、防潮
根据说明可知加碘食盐是___________(填“混合物” 、 “纯净物” ) 。如果是混合物则其中的主 要物质是 _______ 。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加碘食盐中某些成分有怎样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导学案 编号(
课题:课题 2 主备人: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备课组长审核:
)
学习目标:
1.知道人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组成; 认识青少年身体的成长过程就是这些元素在人体内不断积 累的过程,维持这些元素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3、认识到只有膳食,才能更好地维持人体的元素平衡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人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组成; 难点:认识到只有膳食,才能更好地维持人体的元素平衡
缺锌 缺碘 缺氟 缺铁 缺硒
贫血 癌症 甲状腺肿大 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龋齿
[展示延伸]:
知识抢答: 1、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 2、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多少种? 3、人体较多的元素约占人体质量的多少? 4、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的元素是哪几种? 5、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元素总量不超过人体质量的。 6、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元素可分为哪两类? 7、在人体中含量超过 0.01%的元素是常量元素吗? 8、钙是微量元素吗? 9、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多少种? 10、哪些元素是微量元素( )
九年级化学 《水的净化》导学案
课题2 水的净化一、.学习目标: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过虑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学会过滤的基本操作,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二、学习重点:净化水常用的方法.三、学法指导:(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P54—57内容,结合图3—15,完成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2、净化水常用的方法:(1)静置沉淀法(2)吸附沉淀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木炭、活性炭,凝沉剂有明矾。
(3)、过滤法:把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1)过滤可以分离与的混合物。
2)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3)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4)玻璃棒的作用:(4)蒸馏(二)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上可利用的水资源很少,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严重给人类用水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节约用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水资源的净化。
(三)自主学习,分组讨论:1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2、河水过滤后滤液可以喝吗?3 、在生活中还能用什么代替滤纸?4、硬水:含有较多的水;软水:含有较少或不含的水. 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四、当堂练习:1.纯净水是___色、___臭、清澈透明的液体。
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和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2 含有较多的水叫硬水,硬水在或时,能生成沉淀(水垢)叫软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____,硬水遇到易起。
3.对于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1)上述操作中,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2)可以降低水硬度的是______;(3)综合运用上述4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_______。
4.参观当地的自来水厂或仔细观察教科书中图3—15,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口处的河水呈浑浊状,是因为水中含有许多 ;(2)加絮凝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3)通过过滤池,可除去______________;(4)通过活性炭吸附池,可除去____________;(5)清水池里的水______(填“是”或“不是”)纯水,若要制得纯水,可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
【人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Word版,页)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12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您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的宗旨,欢迎您下载使用!目录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课题1 空气(2)课题2 氧气(1)课题2 氧气(2)课题3 制取氧气(1)课题3 制取氧气(2)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离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附:带”*”号的有课件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 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部编版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课时导学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 认识化学学习的特点3.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初步懂得科学探究的方法课堂导学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 科学探究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其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或化学学习中去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猜想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对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猜想或假设。
制定方案: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教师指导或小组讨论,制定出一些验证猜想的简单化学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对实验现象作出详细记录。
分析论证:针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或所得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得出结论:通过对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
2.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观察实验现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变化前:物质的名称、颜色、状态和气味等。
(2)变化中:物质颜色、状态、气味等现象的改变以及光、热、沉淀、气体等现象的产生。
(3)变化后:新物质的名称、颜色、状态、气味等。
描述现象时要注意:切忌将现象与结论混淆,现象的描述中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只能描述出生成物的色、态、味。
如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现象应是有水珠出现,而不能描述成有水形成。
典例解析例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是煮虾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新物质的颜色。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实验B. 假设C. 观察D. 做结论解析:这些同学对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的原因进行了猜测,认为可能是煮虾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新物质的颜色,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假设部分。
答案:B变式训练1. 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
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C ) A.提出问题 B.制订计划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2. 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最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真阅读课本第11—1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用小刀可切2.1.燃烧时,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的过程中,你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黑色物质,黑色的物质是什么?2.点燃的蜡烛熄灭时,冒白烟,白烟是什么?烟是固体小颗粒,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珠。
1.记蜡烛燃烧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看谁记得又快又好,在同学中树立化学学习的标兵。
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D )A.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内焰B.蜡烛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C.燃烧能发光、不放热D.熄灭后的白烟是蜡烛的蒸气冷凝而成的固体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阅读课本第14-1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实验探究。
2.每小组同学取出实验仪器,按照书本的提示,小组同学相互配合完成实验。
注意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的填写(装有空气的是A,装有呼出气体的是B)。
人呼出气体中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步骤2中,(1)如何给装满水的瓶子盖上玻璃片,不这样会有什么后果?(2)集气时,出现哪种现象表明已集满?集满后应怎样放置集气瓶?步骤4中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后,为何要振荡?步骤3中燃着的小木条是如何放置的?放在瓶口行不行?做完每个步骤后,填写实验报告时,各小组的同学要积极发言,使现象和结论在语言表达方面更合理。
玻璃片的粗糙面应向下,现象是能用器官感知的,结论是根据现象得到的。
1.各小组相互之间说一说如何收集一瓶气体?2.每两个同学一组,相互之间说一下探究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这个实验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直到熟练为止。
人教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温故知新]1、下列不属于化学学习的特点的是()A、关注物质的性质B、关注物质的变化C、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D、关注物质的运动轨迹2、人类认识化学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石器②瓷器③青铜器④铁器⑤高分子材料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③⑤C、②①③④⑤D、②①④③⑤3、关于“绿色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B、绿色化学所用化学材料及生成产物均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C、绿色化学要求化学反应产率高,副反应少D、绿色化学及化学反应中必须有绿色物质参加或有绿色物质生成【我会自学】在我国唐代,人们把蜂房捣碎,放在水中煮,蜂巢逐渐熔化,浮在水面像油一样。
把这种油取出来,冷凝后就是蜜蜡,制成的蜡烛就是蜜烛。
到了元代,在我国四川、贵州、浙江等省生长着一种常绿灌木——水蜡树,树上寄生着水蜡虫,这种小介壳虫真有意思,会分泌一种白色的蜡,这种蜡就可以用来制烛。
当地农民精心饲养水蜡虫,大约过100天,分泌的蜡粘附在树枝上,很厚,取下放到水里,等蜡浮到水面上来,撇出来,就是我们需要的白蜡。
蜜蜡烛也好,白蜡烛也好,原料都来自昆虫。
为了纪念小昆虫的贡献,后人为“蜡烛”这两个字取了“虫”字边。
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你非常熟悉吧?蜡烛驱走黑暗,给我们带来了光明。
那么你能否给我们描述一下蜡烛及其燃烧时的现象呢?它燃烧时的现象是否如古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呢?【我会探究】1、取一支蜡烛,以“我”的名义给蜡烛绘一幅“自画像”。
2、根据对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请详细描述你所见到的现象【体验收获】1、酒精灯是中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是酒精。
某学习研究小组对酒精灯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1)提出问题:酒精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会含有哪些物质(2)猜想与验证:酒精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气体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归纳小结】状态:_____颜色:_____点燃前硬度:_____溶解性:_____蜡烛及其燃烧点燃时的现象:____________燃烧燃烧时的现象:_____________熄灭时的现象:_____________【拓展提高】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指甲在石蜡上轻轻划一下,即有痕迹,说明石蜡质软B、蜡烛在夏天容易变形,说明蜡烛的熔点较低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蜡烛无法重新燃烧D、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黑烟2、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熄灭时没有现象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D、用烧杯罩住燃烧的蜡烛,蜡烛会熄灭3、某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导学案 新人教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课前预习】1.化学是一门以____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____、____和____等,可以____,学习____的方法并获得____。
2.蜡烛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是____色,____味,____体(填“液”或“固”),____溶于水(能或不能),质(硬或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____(漂浮或沉入),说明石蜡的密度____水(大于或小于)。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____越多。
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____。
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____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____和____。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____支持燃烧(能或不能)。
5.查阅有关资料,实验探究有哪些步骤?【情境导入】探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姓名____合作者____________班级____日期____探究活动(或实验)名称探究活动(或实验)目的用品(如仪器、药品等)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燃烧时:观察燃烧时现象并进行图1-10,1-11实验熄灭时:观察有什么现象?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结论问题和建议【交流与思考】1.通过实验,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
2.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3.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展示提升】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空气B、水蒸气C、氧气D、二氧化碳2.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____层,____最亮,____最暗。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学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认识蜡烛的物理性质(形状、颜色、密度,是否溶于水)、燃烧时的现象,并知道蜡烛燃烧的产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训练学生全面观察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四、课前预习1、蜡烛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有轻微的气味,质地较_____,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可狠。
从蜡烛上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发现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_______。
2、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_________产生,蜡烛逐渐变短。
3、蜡烛的火焰分为_____层,由内到外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 ______温度最高。
4、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探究要点提示1、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物中有水的方法是: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则说明蜡烛燃烧时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2、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将烧杯倒转过来,倒入______________,振荡,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时,则说明蜡烛燃烧时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3、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飘出,迅速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是我们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那么,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
备注
【猜想与假设】
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应该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因为氧气被人体所吸收。
2: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因为吸进的氧气与人体中的某些物质反应后转化成了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
点燃前
1.蜡烛的组成:
2.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
3.用小刀切割放入水中:讨论蜡烛的硬度和密度
点燃蜡烛
1.仔细观察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2.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
3.取一根火柴平放入火焰中,比较被烧得情况,得出结论。
4.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震荡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2.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
C.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D.我们呼出的气体里含有水蒸气
3.下列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空气
4.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1.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多呢?
2.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水都比空气的多呢?(阅读P14)
【拓展延伸】:
1.如何收集一瓶呼出气体?
2.如何收集一瓶大棚内的气体?
3.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两瓶无色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课后巩固】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放进氧气里,木条火焰。
学习目标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方法提问题→猜测→设计→实验→结论→反思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活动一:对蜡烛及其
2.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复燃?推测白烟是什么?
【自主探究】活动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查阅以下信息:
(1)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什么现象?
(2)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的集气瓶中,各有什么现象?推测氧气可能有的性质。
(3)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有什么现象?推测二氧化碳的可能性质。
①燃烧时发光、发热②蜡烛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③④⑤C.只有④D.①②③④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