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6f4005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d.png)
河南农业2022年第31期的南界,“南药”的北界。
特殊的逆境造就了河南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36.67万 hm2、产量190万t、产值282亿元。
三项指标均由2016年的全国第12位提高到前3,初步形成了以伏牛山产区、大别山产区、太行山产区、怀药产区和黄淮海平原产区五大优势道地产区为框架的发展格局。
目前,全省中药材规模化经营主体1000多家,从业人员近500万人。
河南省中药材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的地理标志产品36个、绿色食品57个,提出并制定省级地方标准62个、鉴定新品种56个。
从种植用地情况看,丘陵山区发展面积33.27万 hm2,占比90.7% ;平原传统种植区发展面积3.4万 hm2,占比9.3%。
由于中药材大多喜瘠薄土壤、抗逆性强,多生长于丘陵山区,故中药材成为山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好抓手,在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中起到了支撑作用,直接带动就业约500万人。
其中,60多万贫困人口因此产业实现脱贫。
的关键环节,全省普遍存在产地加工规模小、手工操作、缺少技术规范等现象,影响中药材质量提升。
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传承不足,河南省传统特色饮片、特色技艺有消亡危险。
(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囿于自身实力限制,示范带动效果有限。
总体上看河南省超大型龙头企业数量稀少,中小企业多而不强。
全省现有中医药生产相关企业120余家,生产中药1000余种,规模亿元以上企业仅50余家。
(四)流通市场建设滞后随着传统交易市场的没落,现代交易市场尚未建立完善,区位枢纽优势没有得以充分发挥,有一些道地药材产区没有形成统一的交易市场,一些大宗道地药材外流到异地交易,影响了自家品牌的建立和药农的收益。
(五)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广大药农和药企的科技水平难以适应中药材产业向纵深发展的需求,制约了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NONGYE ZONGHENG农业纵横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农业2022年第31期NONGYE ZONGHENG农业纵横许多品种生产都在传统的低水平阶段徘徊,药农和新型经营主体走的多是种植销售和简单初加工的老路。
中药饮片及其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药饮片及其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be5eb4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9.png)
中药饮片及其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一篇:中药饮片及其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药饮片及其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药饮片可作为中成药的原料药,也可直接调配用药,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几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中药饮片质量的监管力度,但其不合格率仍居高不下。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诸多,笔者试从生产、流通、监管等方面作浅显分析。
1、问题及分析1.1、原料方面,长期以来,中药材的种植基本依据传统习惯,种植的随意性很强。
一方面,在种植过程中乱施农药、化肥,导致饮片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超标;另一方面,不按规律采收,提前或滞后采收,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
尽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行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但因其不是一种强制性规范,加之中药材种植基地又很少,因此短期内中药材种植、采集难以规范。
1.2、生产方面1.2.1、生产条件落后,饮片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我国有近1 000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但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极少。
大多数企业设施、设备陈旧,加工技术落后,致使药材有效成分流失或混入非药用部位,使饮片质量难以保证。
1.2.2、中药人才紧缺,原料购进把关难。
当前,一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相关专业人才短缺,在购进原料药材时,药材药用部位辨识不清,对同科同属或同科不同属的正品和伪品缺乏鉴别能力,甚至有些饮片生产企业低价收购质量低劣或假冒的中药材进行加工。
1.2.3、标准掌握不准,饮片炮制不规范。
药品标准中对每一种中药饮片的来源和药用部位都作了具体的规定,不仅要求来源准确,而且应除去非药用部位和杂质,并按规范进行加工炮制。
但有些饮片生产企业并未按照标准要求加工炮制,致使一些饮片质量下降。
如:饮片切制不合理,造成形态不均、厚薄不一、药屑和异形片所含比例过高;因炮制不当,失去了其固有的色泽,如黄芩色变绿;有些药材未按规定进行前处理,泥土过多,特别是全草类中药饮片;有些大量混入非药用部位,如柴胡、龙胆草含地上茎竟达10%~30%,沉香不含树脂的木部却占大多数,苏木边材占比例较大,桂枝掺有很多老枝,山萸肉未除尽果核,远志、巴戟未抽心等。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b2face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9.png)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中药材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增加,中药材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药材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材产业的现状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和消费国家,中药材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中药材市场年销售额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额也逐年增长。
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了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方面,中药材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得到了有效管理和规范化。
另一方面,中药材的质量安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相关监管措施逐渐完善。
二、中药材产业面临的问题尽管中药材产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药材资源面临着严重的过度开发和滥采滥挖问题。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有些濒临灭绝。
这对于中药材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其次,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关注。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采用劣质原料或添加非法添加剂,导致中药材质量不合格甚至有毒有害。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中药材产业的形象和信誉。
另外,中药材市场存在着价格波动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由于市场缺乏统一的价格指导和信息公开透明,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波动较大。
同时,消费者对于中药材的认知度不高,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容易被不良商家误导。
三、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针对中药材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促进其健康发展。
首先,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和保护机制。
同时,加强对中药材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的监管,推广优质种植技术和规范化生产模式。
其次,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
中药行业中存在问题论文
![中药行业中存在问题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b34d08de80d4d8d15a4feb.png)
中药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24-01中药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
近几年,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热的出现,中药的资源优势、疗效优势和预防保健优势越来越被国际上认可。
中药的发展呼声越来越高,市场也越来越繁荣,矛盾及问题也越来越大,一些中医中药人员时不时感叹,现在中药不效了,要加大剂量;一些中成药越做越漂亮,疗效却不及以前的“黑大粗”。
为此,下面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1 目前中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1 缺乏必要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中医用药注重出产道地,讲究等级差别。
一些药材栽培品种个大,有效成分含量却不高;一些种植药材的重金属超标、农残超标。
1.2 未对药材进行挑选、净制:大多数药材统一切制后混合使用,泥沙、非药用部位严重超标,甚至石块、烟头、布条等杂物也常见。
1.3 炮制质量较差:切制不规范,炒制不到位,蒸制未透心,加辅料更是随心所欲已是司空见惯。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不统一,所用辅料缺乏量化标准,在炮制时偷工减料,致使饮片达不到应有的性能。
1.4 伪品及掺伪严重:完全用伪品的有一些,更多的是掺伪。
如厚朴饮片里正品常常不到 1 /2,其他都是伪品;巴戟天里掺杂铁箍散、羊角藤等;酸枣仁里掺杂理枣仁;大黄里掺杂土大黄,等等。
1.5 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管理还存在问题:全国大多数厂家全部或部分车间都通过了gmp 验收,从厂长到工人都会讲gmp 的理念及管理条款,但验收检查过后,落实到生产当中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1.6 质量标准普遍较低:中药中有效成分复杂、含量相差较大,标准制定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致标准普遍较低,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目前很多药厂生产的中药还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药成方制剂标准,标准中仅仅只有一两个理化鉴别和一两个显微鉴别及普通检查项目。
1.7 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中药的行为屡禁不止:虽然我国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药品监督工作不断加强,但仍有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制售假劣药品。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87b6f8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7.png)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药产业是以中药材为基础的资源性产业,中药材是中医药产业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常用中药材有600多种,其中300多种已实现人工种养殖。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为8339万亩(1亩≈666.67 m2)。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生产体系最完整的中药材生产大国。
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关系着人民健康及中医药行业的兴衰。
近年来,药材需求量的增长导致药材质量问题凸显,甚至有学者提出“中医将亡于中药”的担忧。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深入,公众对中药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中药材品质提升逐渐成为行业需求。
2022年发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对我国中药材质量管理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药材的质量管理指对中药材的采集、鉴定、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本文对当前我国中药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具体对策,以期为我国中药品质提升和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主要问题1.1盲目使用投入品中药材需求量显著增加、野生变家种等问题导致中药材大面积、高密度种植,反复种植又导致连作障碍、病虫害问题频繁发生,药材质量下降。
药农为了获得短期效益,一味追求药材产量而忽视质量,导致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投入品滥用,造成中药材农药及重金属有害元素残留量超标、药材指标成分含量下降,影响了药材品质,降低了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7年7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规定了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其他类农药的使用要求也陆续被列入法规之中。
然而,2017年中药饮片的抽检结果显示,抽检的人参、黄芪等15个中药饮片2064批次样品中,不符合规定的有211批次,包括农药残留(人参48批次)、黄曲霉毒素(远志11批次)、二氧化硫残留(11批次)等;2018年,国家药品抽检共抽检7组(14个)中药饮片品种(含2个中药配方颗粒)2284批次样品,不符合规定的有278批次,包括二氧化硫残留(26批次)、黄曲霉毒素(60批次)等。
中药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药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016eba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8.png)
中药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和工商业的迅猛发展,中药材生产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从中药材质量、药材生产方式以及监管不足等方面,探讨中药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中药材质量是中药产业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然而,当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质量良莠不齐的中药材。
一方面,一些生产商在追求高产量的同时,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和激素等物质,导致中药材的质量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中药材的种植、收获和处理等环节都需要经过许多农民和中间商,中间环节的管理不善也容易导致中药材的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都对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带来了健康隐患。
其次,中药材的生产方式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中药材生产方式常常依靠大量的人工劳动,而且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流程。
这种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另外,由于农民对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了解不深,他们一味地依赖传统经验,缺乏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接受和应用。
因此,现代化的中药材生产方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三,中药材生产存在监管不足的问题。
由于中药材的生产链条较长且涉及多个环节,监管的难度较大。
目前,虽然有一些监管机构负责对药材进行抽检和质量监控,但是监管力度不够强大,监管范围不够全面。
一些不法商贩和生产商往往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规避监管,生产和销售质量低劣的中药材。
因此,加强中药材的监管,提高监管的力度和水平,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药材生产目前存在质量问题、生产方式问题以及监管问题。
为了保护中药材的质量和效果,各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加强对中药材的抽检和质量监控。
同时,推广现代化的中药材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益和环境保护意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够解决中药材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发展中药产业。
中药材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中药材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338272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1.png)
中药材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医药养生观念深入人心,居民们更加注重健康和保健,中医药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力弘扬中医药事业的物质基础,应正确引导、严格监管,以保证其质量。
但由于中药材专业市场流通混乱、对中药材种植及销售散户的监督管理难、中药材监管人员专业性不足、监管方式也比较单一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中药材监管难度较大。
一、中药材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一)中药材流通市场混乱,准入门槛低,市场监管难度大目前中药材交易流通渠道大致可分为中药材专业市场、原产地市场和中小规模中药材市场、“公司+农户”独特经营模式三大类,其中中药材专业市场承担了我国70%左右的中药材交易量。
进入中药材专业市场,要求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尽管近年来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加强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监管力度,但由于进入市场的中药材经营人员药学知识贫乏、质量意识淡薄,市场内的混乱现象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致使假冒伪劣中药材充斥其间,甚至有回收药材二次流通,优质中药材利益得不到保障,优质优价中药材市场得不到发展,最终造成中药材市场畸形发展的恶性循环。
再加上中药材作为商品和农副产品的双重属性,无证经营的情况屡见不鲜,更是增加了索证索票、检查验收、追讨责任的难度。
(二)对中药材种植和销售散户的监管难一方面,中药材种植散户管理困难。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种植方向成为药农,越来越多的中药材从野生野长野外采摘转变为人工种植,不断有中药种植合作社和企业药源基地兴起,但无组织的个体药农仍占大部分,中药材种植散户的存在加大了中药材种植的管理难度。
另一方面,中药材销售散户管理困难。
个体商户及中小企业作为中药材专业市场中的经营主体,专业素养不高,地方保护严重,专业市场基本处于“小、散、差”状态。
除此之外,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出售中药材,此类零散市场的零散中药材交易更是得不到有效监管。
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9cd1a6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3.png)
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摘要】中药饮片作为中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主要表现在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标准不统一、质量检测手段落后、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够严格、供应链管理存在疏漏以及药品合规性监管不完善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强质量管理标准的统一制定、引进先进的质量检测手段、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标准、加强供应链管理以及加大药品合规性监管力度。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中药饮片的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问题、改进措施、标准、质量检测、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合规性监管、统一制定、先进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生产标准、供应链、监管力度。
1. 引言1.1 中药饮片的重要性中药饮片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在治疗疾病方面的作用,更在于其传承了千百年来的中药文化和医学经典,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饮片的研究和生产不仅仅是为了药物的生产,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
对于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问题,应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从而提升中药饮片的质量水平,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1.2 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标准不统一。
由于中药饮片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各地区和生产企业对其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定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标准不统一,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质量检测手段落后。
目前,中药饮片质量检测主要依靠传统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而缺乏先进的分析技术和设备支持,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控制不严格的情况。
部分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工艺操作不规范、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容易导致产品质量波动和不稳定。
供应链管理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中药饮片的生产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供应商,如果供应链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生产环节不透明等问题,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监督管理·基层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问题及监管策略(全文)
![监督管理·基层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问题及监管策略(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dd337dd1f34693dbef3e0f.png)
监督管理·基层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问题及监管策略(全文)中药材是中药工业的生产原料,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要,提高中药产品质量,提升百姓用药安全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中药材发展规划,并加强对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监管。
自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开展药品“两打两建”专项行动以来,各地政府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围绕打击药品违法生产经营和中药材市场整治的目标任务,从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行动方案、强化整治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宣传引导、严打制假售假、规范企业行为等方面全力开展专项行动。
总体来看,中药材专业市场有所改观,染色、增重、掺伪、造假、硫磺过度熏蒸的中药材和饮片明显减少,但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据近几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监测数据分析,每年其抽验合格率基本保持在70%左右,部分品种的质量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基层用药环节(医院药房、药店、个体诊所药房等)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更为突出[1-6]。
本文针对中药材产业的特点和基层中药质量现状,分析讨论了质量监管策略,供监管部门参考。
在药材种植养殖方面,生长激素、化肥、农药、抗生素等滥用情况较为严重。
例如调查时发现,中药材种植区沿路一些商店外面赫然写着“销售党参壮根灵”广告;来到田间,多处可见党参壮根灵的空瓶,推测当地广泛施用了党参壮根灵以增加产量。
施用党参壮根灵的党参,从地面部分上看少花、少果、少籽,植株矮小,根较粗壮疏松。
据说使用壮根灵增产还是当地农业科技重点推广并获奖项目,提示植物生长素在中药种植中使用普遍。
从市面出售的药材价格看,用过植物生长素的药材价格较低,说明人们已认识到使用农药的危害。
市场流通的药材多处可见使用过植物生长素的现象,由于缺乏检测手段,对药材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很少,监管几乎空白,这已成为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药材主要问题及建议
![中药材主要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1493436376baf1ffc4fad91.png)
主要问题:一、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堪忧。
一是中药材管理部门缺位,行业管理和质量监督几乎是空白,中药材源头呈现种源混乱、种质混杂“两混”状态。
《种子法》偏重粮油果蔬种子管理,对中药材种子的特性考虑不足,至今,我国没有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条例或办法。
现行法规如《药品法》,并未涉及中药材种子(种苗)新品种,中药材介于农作物与药品的边缘地带,各个部门都在管,其实都不管,中药材质量很难保障。
二是缺少专门的种源基地。
目前,全市各地中药材都没有系统的开展良种繁育、提纯和生产示范工作,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药材种子只是药材生产的附属品,处于部分农户“自繁”阶段,没有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和专业化的良种繁育基地。
二、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质达不到要求。
目前,我市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面积已达60余万亩,主导道地品种30余个,但根据检测数据显示,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有60%的品质都打不到药典要求。
一是由于部分地区对中药材“道地性”缺乏认识,盲目种植依然存在,许多不适宜地区也种上了道地药材,造成药材品质严重退化,质量严重下降。
二是种植年限不够,盲目采收。
不同的采收时间直接影响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
有的生长年限越长,药效含量越高,有的生长到一定年限,有效成分含量达到峰值,随后又成下降趋势,有的在某一季节或某一时期含量较高,其它季节均较低。
一些药农违反药材生长规律,盲目采收,甚至为了短期追求经济利益,不到生长年限就采收,药效成分含量大打折扣。
三、种植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省市对中药材种植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全市仅有“房县北柴胡”通过了GAP认证,中药材种植仍然以分散的农户为主,种植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抵抗风险能力差。
多数农民停留在经验种植,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难以把握市场,自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种植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和打造品牌中药材。
四、中药产业链衔接不够紧密,中药材种植缺少大企业带动。
国内中药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国内中药市场的现状及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8643e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1.png)
国内中药市场的现状及问题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中药市场也日益繁荣。
本文将对国内中药市场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1. 国内中药市场的现状1.1 市场规模扩大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国内中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中药市场总体规模达到了xxxx亿元,同比增长xx%。
1.2 中药产业链发展中国中药产业链逐渐完善,包括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
中药产业链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增长,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
1.3 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中药市场竞争激烈,涉及到各个环节的中药企业众多,从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到中药制剂生产都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中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
1.4 市场需求多元化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中药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经典的中药材和中药制剂,还涌现出一系列的中药保健品和中药套餐,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2. 国内中药市场存在的问题2.1 品质和安全问题由于中药材的生产过程涉及到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的使用,中药品质和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使用低质量的中药材,导致中药制剂的质量不稳定,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2.2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中药市场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这给消费者带来了负面影响。
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损害了中药行业的信誉,还可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3 缺乏行业标准和监管相比西药,中药行业标准和监管相对较弱,导致中药市场存在一些混乱的现象。
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监管机构,使得中药市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2.4 缺乏科学研究和创新与西药相比,中药的科学研究和创新相对滞后。
中药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但目前中药研究的投入有限,导致中药的临床应用和研发进展相对较慢。
中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088531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2.png)
《中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3-10-26•中药管理现状及问题•中药管理对策的意义和价值•中药管理对策与建议•中药管理实践与应用目录01中药管理现状及问题1中药市场管理混乱23中药市场的经营秩序不够规范,存在假冒伪劣药品流通、价格欺诈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市场的健康发展。
经营秩序不规范中药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中药市场的监管缺乏力度,导致不法商贩有机可乘。
法律法规不完善中药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市场上的中药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缺乏行业标准03储存运输不规范中药的储存和运输不规范,导致中药材变质、失效,影响了中药的质量。
中药质量参差不齐01药材来源不稳定中药药材的来源不稳定,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药材质量存在差异,难以保证中药质量的稳定性。
02加工工艺不规范中药的加工工艺不规范,导致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影响了中药的质量。
中药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导致患者难以预测中药价格,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价格波动大部分中药商家通过垄断中药资源,控制中药价格,扰乱了中药市场的正常秩序。
价格垄断中药价格不合理监管体系不完善中药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对中药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不足。
监管力度不够中药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对中药市场的违规行为惩处不力,导致不法商贩有恃无恐。
中药监管力度不足02中药管理对策的意义和价值确保中药材来源的可靠性通过建立严格的中药材种植、采摘、加工、储存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提高中药质量与安全加强中药材流通监管对中药材流通环节进行全面监管,防止假冒伪劣中药材流通,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完善中药药理药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中药药理药效评价机制,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药效等进行系统评价,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制定中药产业发展规划01通过制定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中药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中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从药事管理角度探讨中药饮片监管现状及对策探析
![从药事管理角度探讨中药饮片监管现状及对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61ea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0.png)
从药事管理角度探讨中药饮片监管现状及对策探析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重要的医疗资源,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的一种常见剂型,广泛用于临床诊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
随着中药饮片市场的不断扩大,其监管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药事管理角度探讨中药饮片监管现状及对策探析,旨在为完善中药饮片监管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中药饮片监管现状1.监管政策不够健全中药饮片的监管政策相对滞后,法规不够严谨,监管措施不够全面。
虽然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药品监管规范,但是由于中药饮片的特殊性,对其监管政策的完善与深化远远滞后于市场需求。
这导致了中药饮片市场上的乱象愈发严重,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监管手段不够灵活目前的中药饮片监管主要依赖于生产环节的抽检和监管,而临床使用环节的监管相对薄弱。
市场上一些品质不过关的中药饮片很容易就能流入患者的手中,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监管手段不够灵活,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和阻止不良品质的中药饮片流入市场。
3.监管措施不够严格在中药饮片的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由于监管措施不够严格,一些不法分子和不良企业很容易趁虚而入,制假售假、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秩序。
尽管有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但是由于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了监管失职、乱象丛生的局面。
1.加强监管法规建设为了更有效地保障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加强相关监管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在国家层面,应加大立法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中药饮片监管法规,规范中药饮片的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从源头上遏制不良品质产品的产生。
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更新监管法规,确保其具有针对性和实施性。
2.健全监管体系中药饮片的监管体系应该是一个立体化的、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除了生产环节抽检外,还应强化对中医医院、药店等临床使用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药品追溯体系,加强对临床使用环节的监管。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7124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7.png)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是甘肃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中国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主要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产业内部问题1.中药材基地规模不足。
甘肃省中药材基地的规模较小,供应不稳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策: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
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方式吸引更多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实现规模化生产。
2.中药材质量不稳定。
由于生产环节管理不严格,加工方法不科学,导致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中药材的药效。
对策:加强中药材生产全程质量管理。
建立中药材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对中药材生产环节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中药材质量稳定。
二、市场问题1.销售渠道单一。
甘肃省中药材的销售主要依赖于批发市场和药材市场,渠道较为狭窄。
对策: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
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线上销售渠道,开拓直营店和加盟店销售渠道,扩大中药材的市场覆盖面。
2.品牌知名度低。
甘肃省中药材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较为困难。
对策:加强中药材品牌建设。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产品包装和形象展示,提升中药材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政策问题1.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政府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优惠和扶持政策。
对策: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政策支持。
制定并落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
2.监管不到位。
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市场乱象丛生,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策: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
建立健全中药材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准入、质量检验和追溯体系建设,保障中药材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内部问题、市场问题和政策问题。
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和质量管理,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强化监管,可以推动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中药材市场存在的普遍问题及监管对策
![目前中药材市场存在的普遍问题及监管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821af7f1a37f111f0855b11.png)
目前中药材市场存在的普遍问题及监管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更加追求健康和长寿。
所以人们对环保及健康的意识也日益增强,全球崇尚自然的热潮正在兴起,“回归自然”、“绿色消费”成为时尚。
由此可见,中药在绿色健康产品市场上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1]。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出现了116个中药材交易市场,各地的中药材产业开始兴旺,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药材质量问题。
1995年4月国家制订了《整顿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于1996年批准在全国设立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
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药业经济的发展。
但目前中药材专业市场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就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监管对策。
1 目前中药材市场存在的普遍问题当前,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尤其在基层,一些经营、使用单位对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养护更是令人堪忧。
1.1 中药来源不规范传统使用的中药多为野生,因受自然环境中温度、湿度、温差、光照、时间、土壤性质、降水量、采收期的影响,中药材的质量差异较大,故有“地道药材”之说[2]。
随着中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的出口量和使用日益增加,野生药材产量早已不能满足使用,现在使用的中药材多为人工种植。
随着市场的需求和价格的高低不同,药农自行选择种植品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每种中药材的地理特有环境、选种、栽培方法、生长年限、采收部位和初加工方法,这样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直接影响了药材的质量,降低了饮片的品质。
1.2 品种混用和人为造假、掺假1.2.1 品种混用由于我国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加之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同药异名、异药同名现象长期存在。
如五加皮有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南五加)、刺五加,而北五加(也称香五加)则为萝摩科植物——杠柳。
同物异名的就更多,如大黄,又名将军、锦纹;金银花又名二花、双花;淫羊藿别名仙灵脾等等,不一而足。
中药材主要问题及建议
![中药材主要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cf9a2e8cf84b9d529ea7a81.png)
主要问题:一、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堪忧。
一就是中药材管理部门缺位,行业管理与质量监督几乎就是空白,中药材源头呈现种源混乱、种质混杂“两混”状态。
《种子法》偏重粮油果蔬种子管理,对中药材种子的特性考虑不足,至今,我国没有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条例或办法。
现行法规如《药品法》,并未涉及中药材种子(种苗)新品种,中药材介于农作物与药品的边缘地带,各个部门都在管,其实都不管,中药材质量很难保障。
二就是缺少专门的种源基地。
目前,全市各地中药材都没有系统的开展良种繁育、提纯与生产示范工作,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基本上就是空白,药材种子只就是药材生产的附属品,处于部分农户“自繁”阶段,没有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技术规程与专业化的良种繁育基地。
二、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品质达不到要求。
目前,我市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面积已达60余万亩,主导道地品种30余个,但根据检测数据显示,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有60%的品质都打不到药典要求。
一就是由于部分地区对中药材“道地性”缺乏认识,盲目种植依然存在,许多不适宜地区也种上了道地药材,造成药材品质严重退化,质量严重下降。
二就是种植年限不够,盲目采收。
不同的采收时间直接影响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
有的生长年限越长,药效含量越高,有的生长到一定年限,有效成分含量达到峰值,随后又成下降趋势,有的在某一季节或某一时期含量较高,其它季节均较低。
一些药农违反药材生长规律,盲目采收,甚至为了短期追求经济利益,不到生长年限就采收,药效成分含量大打折扣。
三、种植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省市对中药材种植缺乏有效的指导与必要的资金支持,全市仅有“房县北柴胡”通过了GAP认证,中药材种植仍然以分散的农户为主,种植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抵抗风险能力差。
多数农民停留在经验种植,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难以把握市场,自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种植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与打造品牌中药材。
四、中药产业链衔接不够紧密,中药材种植缺少大企业带动。
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9680a6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6.png)
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中医药的重视,中药材产业正逐渐兴起。
然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却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问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中药材市场的乱象在中药材市场中,乱象丛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首先,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生产环节不规范和采摘、加工等工艺不当,一些中药材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其次,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
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掺杂非中药材成分或者使用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方式,制造假冒伪劣中药材。
此外,市场上还存在价格波动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给消费者购买中药材带来了困扰。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解决策略。
首先,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机制,对市场上的中药材进行全面监管。
其次,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对假冒伪劣中药材的打击力度,并提升行业的信用度,确保市场秩序良好运行。
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对中药材质量的认知,增强其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
二、中药材资源的匮乏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基础,其资源供应情况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等原因,中药材资源正面临着匮乏和减少的局面。
同时,一些珍贵药材的大规模采挖也使得这些资源濒临枯竭的边缘。
为解决中药材资源匮乏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对于野生植物资源,应该建立健全其采挖和种植的许可制度,控制采挖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加大对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提高中药材的种植产量和质量。
同时,鼓励发展中药材的人工种植,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三、中药材产业链条薄弱中药材产业链包含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研发等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中药材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短板。
例如,中药材种植环节面临技术不成熟、规模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中药材加工环节存在工艺不规范、加工技术水平低下等挑战;中药材流通环节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多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我国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面临的主要难题有:
(一)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秩序规范难。
全国现有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走访调研,普遍面临市场经营秩序规范难。
主要表现在中药材市场经营主体繁杂、经营方式不一、经营群体散漫、市场管理难度大、缺乏统一权威的中药材市场管理规范。
(二)中药材质量控制把关难。
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中药材经营未实行许可管理,允许城乡集贸市场、社会群体组织、单位及个人自由购销中药材,中药材即可在市场内经营,也可在市场外销售。
对未进入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中药材质量缺乏必要的控制把关措施,控制假劣中药材流入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难度较大。
中药材质量标准不完善,尤其对目前尚无质量标准的中药材品种质量管控更是缺乏法定依据。
(三)中药材流通追溯难。
中药材既是药品又是农副产品双重属性,需要定期进行翻包、晾晒、杀虫等养护措施,没有固定的包装标识,且未实行许可管理,中药材购销过程中索证索票、检查验收制度执行不严格,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往往造成卖方不认账、买方无证据而难以追溯。
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也难以了解所购进中药材的生长、采收和流通等相关信息。
(四)中药材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难。
中药材经营
门槛低,中药材从业人员众多。
药农药商文化水平、知识结构、文明经商、守法意识、诚信观念良莠不齐,组织培训难度大,培训效果不明显。
(五)中药材违法行为责任追究难。
中药材经营者流动性大,亦农亦商,遍及城乡,多无固定场所。
一些药农药商守法意识、诚信观念不强,易受经济利益驱使,加之中药材追溯难,违法成本低,中药材市场监管力量薄弱,对一些中药材经营违法行为责任追究较为困难。
二、建议和对策
(一)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交易中心)应借鉴超市管理模式实施公司化经营管理。
对进入中药材交易中心的中药材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质量检查、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开具票据、统一仓储五统一管理。
由市场开办者实施五统一管理并履行中药材交易中心药材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在不完全具备条件不能全面实施时,可选择易掺杂使假、增重、染色的重点药材品种先行实施,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全面推行。
(二)大力推进中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建立集中的现代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实行统一仓储管理。
对暂不能进入仓储中心的,对其中药材仓库实行备案管理。
(三)加快推进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建设中药追溯体系的目标:建立以中药材种植地为源头,以中药材流通
市场为重点,以种植基地、专业市场、中药生产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单位为支撑的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将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使用各环节统一纳入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分级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平台,实现与中央中药材流通追溯平台的对接和数据同步,全面推进中药流通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
实现中药材“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的中药材质量追溯目标。
(四)加快推进药品药材诚信体系建设。
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药材生产经营信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与金融信用、企业经营信用、工商质监药监部门信用等级评定信息等有关信用信息实现联网共享,可供网络查询,公开企业生产经营信用信息。
加快推行药品药材生产经营信用信息化管理守信激励机制、失信惩戒机制,让涉药单位和个人面对信用失信真正做到不能、不敢、不愿,全面提升涉药人员的诚实守信意识。
(五)着力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提升执法人员和技术队伍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中药材经营企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技术队伍素质和能力。
二是提升技术监督能力,加强中药技术检验检测设施建设。
三是发动社会监督作用。
利用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诚信守法典型,曝光违法犯罪分子;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发动全民举报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营
造全社会广泛参与中药质量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建议国家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制定全国统一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规范和中药材专业市场准入标准;加快研究制定中药材初加工产品规范、加工工艺和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