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生素应用指南

合集下载

新型抗生素使用规范指南

新型抗生素使用规范指南

新型抗生素使用规范指南1. 引言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关键药物,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过度使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迅速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和合理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关于新型抗生素使用的规范,以确保患者获得有效治疗,同时减缓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2. 新型抗生素概述新型抗生素是指最近开发的或正在研发的抗生素,它们具有新的化学结构、新的作用机制或对传统抗生素耐药菌株具有活性。

新型抗生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大环内酯类- 糖肽类- 氨基糖苷类- 其他(如氟喹诺酮类、达托霉素等)3. 新型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新型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循以下指征:- 针对已知或疑似的细菌感染,且传统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存在耐药风险。

- 感染病原体对新型抗生素敏感。

- 患者无新型抗生素的禁忌症。

4. 新型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在使用新型抗生素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 根据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 遵循剂量指南,个体化给药方案。

- 确定给药途径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延长。

- 密切观察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新型抗生素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新型抗生素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新型抗生素的过敏史。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可能降低药物效果的药物联用。

- 关注患者肝、肾功能,调整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以避免药物积累导致的不良反应。

- 监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耐药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结语新型抗生素的使用是当前抗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必须严格按照规范使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医疗工作者应不断研究和更新知识,关注新型抗生素的药理作用、适应症、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合理、有效地应用新型抗生素,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

---本文档旨在提供新型抗生素使用规范的概述,具体使用时请结合临床实践和药理学知识,遵循当地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的指导原则和政策。

临床应用抗菌抗生素最新规范2023年修订版

临床应用抗菌抗生素最新规范2023年修订版

临床应用抗菌抗生素最新规范2023年修订版摘要本文档介绍了2023年修订版的临床应用抗菌抗生素最新规范。

该规范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合理、科学地应用抗菌抗生素,以降低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产生的风险,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文档内容包括抗菌抗生素的选择、使用方法、剂量、疗程等方面的规定。

引言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临床应用抗菌抗生素规范的修订工作不断进行。

本文档对2023年修订版的规范进行了详细介绍,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用抗菌抗生素、合理用药。

规范内容抗菌抗生素的选择-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抗菌抗生素。

- 遵循抗菌谱、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实践经验等指导原则。

- 尽量选择窄谱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广谱抗菌药物。

抗菌抗生素的使用方法- 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和规范要求使用抗菌抗生素。

- 注意药物的存储条件、制剂规格等因素。

- 遵循正确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

抗菌抗生素的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剂量。

- 避免过量用药和亚剂量用药,保证疗效和安全性。

抗菌抗生素的疗程- 严格按照治疗指南和规范要求确定抗菌抗生素的疗程。

- 不得随意中断治疗,以避免感染再次复发。

- 注意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疗程和治疗方案。

结论临床应用抗菌抗生素最新规范2023年修订版的发布,为医务人员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和宣传,推动规范的贯彻落实,共同应对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挑战。

2023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

2023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

2023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一、引言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为了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治疗效果,制定一份全面的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本指南的目标是提供给临床医生在抗生素治疗中的指导和决策依据,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

三、指南内容1. 抗生素选择:根据感染类型、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和患者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应优先选择窄谱抗生素,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滥用的风险。

2. 抗生素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和感染的严重程度,确定合适的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应注意遵循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和药代动力学特点,以确保药物达到有效浓度。

3. 抗生素联合治疗:对于复杂感染和高度耐药的病原微生物,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

但应注意合理选择联合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叠加,以免增加不良反应和耐药性。

4. 抗生素监测和评估: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抗生素浓度监测和疗效评估,以及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

5. 抗生素预防应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手术前、免疫缺陷患者和高危人群,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

但应注意遵循预防应用的指南和建议,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预防应用。

四、指南制定过程本指南的制定过程遵循以下原则:- 评估最新的临床研究数据和证据,包括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 综合考虑国际和国内相关的治疗指南和共识意见。

- 就抗生素治疗问题征求专家和临床医师的意见和建议。

- 进行多轮讨论和审查,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五、指南应用和评估本指南适用于临床医生在抗生素治疗中的决策和操作。

为了确保指南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应定期进行指南应用和评估,及时修订和更新指南内容。

六、结论2023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在抗生素治疗中的指导和决策依据,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

抗生素临床使用2023版指引

抗生素临床使用2023版指引

抗生素临床使用2023版指引概述本指引旨在提供抗生素临床使用的最新指导,以帮助医务人员合理、安全地应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风险。

目标- 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

- 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

- 提高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指引内容1.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体特征和药物敏感性,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 遵循抗生素的谱覆盖原则,优先选择窄谱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

- 根据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报告,调整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2. 控制抗生素使用量- 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如对病毒性感染不主动使用抗生素。

-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开具,确保开具合理、准确的抗生素处方。

- 定期审查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避免过长或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3. 优化抗生素使用方式- 遵循抗生素使用的给药原则,如正确选择途径、剂量和用药时间。

- 遵守抗生素使用的时间限制,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抗生素治疗。

- 提供患者关于抗生素使用的正确指导,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和不良反应的预防等。

4. 监测抗生素疗效和不良反应- 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 对于特殊患者群体,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密切监测抗生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 抗生素耐药性管理- 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耐药病原体的流行情况。

- 推广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和理解。

- 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抗生素使用评估和反馈机制。

结论抗生素临床使用的指引旨在提高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风险。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引的要求进行抗生素的选择、使用和监测,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抗生素使用指南

抗生素使用指南

抗生素使用指南抗生素使用指南一、背景及目的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医疗问题。

因此,为了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特制定本抗生素使用指南。

二、适应症1.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咽炎等轻型感染可暂不使用抗生素,应以对症治疗为主。

- 合并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者,推荐使用第一代口服抗生素。

- 重症病例、合并炎症扩散及其他严重并发症者,推荐使用静脉注射的广谱抗生素。

2.下呼吸道感染:- 轻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急性阻塞性肺炎等,可采用第一代口服抗生素治疗。

- 重症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肺炎克雷伯等多重病原体感染者,推荐使用第三代静脉注射抗生素。

3.尿路感染:- 轻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可使用第一代口服抗生素治疗。

- 重症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推荐使用第三代静脉注射抗生素。

4.皮肤软组织感染:- 浅表感染,如脓疱疮、蜂窝织炎等,可使用第一代口服抗生素治疗。

- 深部感染,如皮下组织感染、伤口感染等,推荐使用第三代静脉注射抗生素。

三、抗生素选择1.根据感染类型:- 轻型感染:可选择狭谱抗生素。

- 重症感染:推荐使用广谱抗生素。

2.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老年患者或特殊人群:- 对于老年患者、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优先选择对其较为安全的抗生素。

四、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剂量- 抗生素使用时间一般为7-10天,严重感染可延长至14天。

- 抗生素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五、药物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药物相关性肠炎等。

- 禁忌症包括对该类抗生素过敏、肾功能不全、妊娠期等。

六、抗生素联合使用- 抗生素联合使用需慎重,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且应在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的指导下进行。

七、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常见抗生素药物说明书- 附件2:抗生素使用记录表- 附件3:抗生素耐药性监测报告八、法律名词及注释:- 1.抗生素耐药性: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抗生素无法有效治疗感染。

常见抗生素的使用指南

常见抗生素的使用指南

常见抗生素的使用指南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抗药性问题的产生。

为了合理、准确地使用抗生素,以下是常见抗生素的使用指南。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如喉炎、皮肤感染等。

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前需了解个体对青霉素的过敏史,如有过敏史或不明原因的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

2. 青霉素类抗生素需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剂量和用药时间的服用。

3. 治疗中应按规定时间间隔服药,避免漏服或过量服用。

4. 青霉素类抗生素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服,如双硫仑、甲磺酸吗啉霉素等,应避免同时使用,如果需要配伍用药,应咨询医生。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疾病。

使用时需注意以下方面:1. 使用前须告知医生是否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2. 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

3.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在空腹或饭后1小时后服用,并饭后再服用保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

4. 使用期间如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就医。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严重感染的治疗,如败血症、骨髓炎等。

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前需进行肝肾功能检查,确保肝肾功能正常。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需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剂量和用药时间的服用。

3. 用药期间应监测肝肾功能和药物血药浓度,以避免药物过量或肝肾损害。

4. 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出现听力变化应及时就医。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孕妇和儿童不宜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以免对胎儿和儿童的骨齿发育产生影响。

2. 不宜空腹服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建议饭后1小时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 避免与乳制品和抗酸药物同服,以减少药效的降低。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

国家抗生素使用指南简版
一、基本原则
指征明确:仅在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或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依据病原: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二、应用方法
剂量与途径
重症感染或难以到达的感染部位,采用大剂量抗生素。

轻症感染首选口服给药,重症感染则初始使用静脉给药。

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生素,仅在特定情况下作为辅助治疗。

给药次数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和药效学,确定给药次数,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疗程
抗生素疗程应足够长,以确保病原体被完全清除,通常为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对于特定疾病(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等),需要长程治疗。

三、注意事项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预防耐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监测不良反应:注意监测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四、联合用药
指征明确:仅在特定情况下(如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使用联合用药。

药物选择:选择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

通过遵循以上指南,可以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正确的抗生素剂量和使用时间对于治疗效果和预防耐药性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应用的指南,包括剂量的确定和使用时间的安排。

一、抗生素的剂量确定抗生素的剂量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感染严重程度以及细菌的敏感性等。

下面是常见抗生素剂量的一般指导原则:1.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G的成人剂量为每日6-24克,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细菌的敏感性来确定具体剂量。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50-200万单位。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的成人剂量为每日0.5-2克,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和细菌的敏感性来决定具体剂量。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20-40毫克/千克。

3.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氟氧西林的成人剂量为每日500-750毫克,分次口服。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20毫克/千克,分次口服。

4. 青蒿素类抗生素:青蒿素的成人剂量为每日500毫克,连续3天。

儿童剂量为每日10毫克/千克,连续3天。

5. 其他抗生素:不同抗生素的剂量根据具体药物性质和临床需要来确定,需要严格遵循药物说明书和医生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剂量仅供参考,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二、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安排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需要不同的使用时间。

一般来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应遵循以下原则:1. 确诊感染后尽早使用:一旦诊断出细菌感染,应尽早开始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 按医生建议完成疗程:抗生素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全程使用,即使症状好转也不能自行停药。

过早停药可能导致感染复发或耐药菌株的出现。

3. 定期评估疗效: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定期复诊以评估疗效的好坏。

若症状未改善或细菌仍对抗生素敏感,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抗生素。

最新抗生素应用指南

最新抗生素应用指南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最强,包括产ESBLs, AmpC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逐年上升,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耐药。(不宜大剂量或长期应用, 否则易导致二重感染)
最新抗生素应用指南
抗生素的应用原则
3R原则
Right time
恰当的时机
Right patient
合适的患者
Right antibiotics 正确的抗菌药物
最新抗生素应用指南
为什么要执行“3R原则”
控制感染,提高治愈率
(对患者)
降低细菌耐药的发生率
(对环境)
减轻患者负担,节省社会资源(对社会)
最新抗生素应用指南 中国危重病人细菌流行分布及抗感染策略--北京朝阳医院ICU 陈惠德
如何执行“3R原则”
掌握本医院、地区院内感染致病菌的流行分布 掌握院内感染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状况 了解各种主要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 各类抗生素的作用 完善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程度分级 针对不同程度的感染患者,合理选用抗生素
最新抗生素应用指南
临床药理学基础
常用抗生素的分类
1.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G+球菌
青霉素
耐青霉素酶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 哌拉西林
最新抗生素应用Βιβλιοθήκη 南临床药理学基础常用抗生素的分类 1.β-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 Ⅰ代 头胞氨苄、唑啉、拉定 Ⅱ代 头胞呋辛、克洛 Ⅲ代 头胞曲松、噻肟、哌酮、他啶 Ⅳ代 头胞吡肟
最新抗生素应用指南 中国危重病人细菌流行分布及抗感染策略--北京朝阳医院ICU 陈惠德
我国院内感染致病菌流行分布

最新抗生素应用指南

最新抗生素应用指南

用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控制传染病传播
02
在疫情爆发或流行病期间,预防性抗生素可用于控制疾病的传
播。
高危人群保护
03
对于某些特定的高危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说,预防性抗生素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预防性抗生素的选择原则
根据感染类型选择
针对不同的感染类型,应选择不同类型的抗生素。
考虑耐药性
二重感染定义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 群失衡,引发机会性病原体感染,
称为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症状
可能出现腹泻、发热、口腔溃疡 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使用, 同时保持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
抗生素的耐药性
耐药性定义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使药物疗效降低甚 至失效。
抗生素的发现
自1929年发现青霉素以来,人类进入了抗生素时代,随着抗生素的广 泛应用,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抗生素滥用、耐药性等。
03
抗生素的分类
根据其来源和作用机制,抗生素可分为天然抗生素和半合成抗生素。
抗生素的种类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阿奇霉素 等;
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 等;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 素类等;
抗生素的未来发展
新一代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新型抗生素的发现
随着微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发现新 的抗生素。这些新型抗生素可能对当前已知的抗生素产生抗 药性的细菌有效。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
除了发现新的抗生素,科学家们还在通过基因工程和合成生 物学的方法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这些新型抗生素可能具有 更强的抗菌活性、更低的副作用和更少的耐药性。

2024年版抗生素使用与管理指南

2024年版抗生素使用与管理指南

2024年版抗生素使用与管理指南前言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和某些其他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然而,不恰当的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抗药性的发展,使得这些药物对某些病原体变得无效。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和患者提供关于抗生素使用和管理的专业建议,以确保抗生素的合理、有效和安全性。

1. 抗生素的分类和管理1.1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可根据其作用机制、抗菌谱和副作用等因素进行分类。

常见的抗生素分类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

1.2 抗生素的管理抗生素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根据病原体和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 遵循剂量和疗程的指导原则,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使用。

3. 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4. 鼓励患者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提前缓解。

5. 定期监测病原体的耐药情况,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策略。

2. 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1 抗生素的适应症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

2.2 抗生素的禁忌症以下情况应避免使用抗生素:1. 对特定抗生素过敏的患者。

2. 严重肝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3.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除非在医生的指导下。

4. 患有其他并发症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

3.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3.1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病原体的种类、感染部位、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

3.2 确定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肝肾功能状况,确定合适的抗生素剂量。

遵循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提前缓解。

3.3 监测和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需要时更换抗生素或调整剂量。

4. 抗生素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4.1 抗生素的常见副作用抗生素可能导致以下副作用:1. 恶心、呕吐和腹泻。

2. 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和呼吸困难。

2023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

2023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

2023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帮助医生和
临床医疗团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做出准确的决策。

目标
本指南的目标是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多药耐药
性的发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指南内容
1. 感染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详细列出各种感染疾病的分类
及其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所患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抗生素治疗原则:明确抗生素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合理使
用抗生素、个体化治疗、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等。

3. 常见感染疾病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供常见感染疾病的抗生
素治疗方案,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的治疗策略,以及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的治疗建议。

4. 抗生素的副作用和安全性:详细介绍抗生素的常见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包括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5.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强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遵循指南的推荐、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联合治疗等。

6. 多药耐药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多药耐药性的防控指南,包括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限制非必要使用、促进新药研发等。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版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的概要内容,旨在为医生提供准确、简明的治疗建议,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多药耐药性的发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请医生和临床医疗团队根据指南内容进行抗生素治疗决策,并注意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

抗菌抗生素临床应用2024版更新

抗菌抗生素临床应用2024版更新

抗菌抗生素临床应用2024版更新
1. 引言
抗菌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关键药物,但近年来,由于抗生
素的过度使用和不恰当应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加。


了合理使用抗菌抗生素,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我们特此更
新了抗菌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南。

2. 抗菌抗生素的选择
在选择抗菌抗生素时,应考虑细菌的敏感性、药物的代谢途径
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抗生素。

3. 抗菌抗生素的给药方案
抗菌抗生素的给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
因素进行调整。

医生应遵循药物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和给药间隔,
以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的浓度。

4. 抗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在治疗复杂感染时,医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抗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但应注意,联合应用抗菌抗生素应严格掌握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联合应用。

5. 抗菌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抗菌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应严格控制,仅在必要时使用。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抗生素,并遵循药物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和给药时间。

6. 抗菌抗生素的监测
医生应定期监测患者对抗菌抗生素的反应,如出现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关键。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抗生素,并遵循药物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和给药方案。

同时,应加强对抗菌抗生素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应用请遵医嘱。

2023内科院感抗生素使用指南

2023内科院感抗生素使用指南

2023内科院感抗生素使用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帮助内科医生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治疗院内感染。

通过提供明确的用药指导,旨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原则1. 合理使用:仅在确诊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包括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3. 确定治疗时限:在开始抗生素治疗时,应设定明确的治疗时限,并重新评估治疗必要性。

用药建议抗生素选择- 轻度感染:选择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药物,对大多数感染病原体有效。

- 重度感染:选择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以覆盖更广泛的致病菌。

- 特殊情况: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多重耐药的患者,需使用特殊抗生素,如利福平、万古霉素等。

用药适应症- 上呼吸道感染:仅在确诊链球菌感染或咳嗽连续超过7天等情况下使用抗生素。

- 下呼吸道感染:根据病情轻重和胸部X光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 尿路感染:临床症状和尿液检查结果符合诊断标准时使用抗生素。

- 血流感染:应选择广谱抗生素,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 其他感染:根据具体病原体和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给药剂量和疗程- 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和年龄确定合适的剂量,尽量避免剂量过低或过高。

- 疗程: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一般治疗时间为7-10天,具体情况应进行个体化评估。

耐药监测和反馈- 定期监测耐药性情况,及时调整用药策略。

- 定期评估抗生素使用情况,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结论通过遵循本指南中的原则和用药建议,内科医生可以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治疗院内感染,从而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抗生素使用2023年版指南

临床抗生素使用2023年版指南

临床抗生素使用2023年版指南前言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和不恰当使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日益严重。

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耐药性,我们制定了本指南。

1. 抗生素的分类及作用机制1.1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破裂死亡。

此类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1.2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此类药物包括红霉素、吉他霉素等。

1.3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破坏细菌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此类药物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1.4 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此类药物包括四环素、多西环素等。

1.5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此类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2. 抗生素的使用指征2.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抗生素使用的主要指征。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2.2 抗生素敏感试验在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2.3 预防性使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指征,如手术、骨髓移植等。

3.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3.1 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

3.2 选择敏感抗生素根据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3.3 合理使用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

3.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3.5 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4.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肠道菌群失调等。

医生应熟悉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最新版】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ppt课件

【最新版】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ppt课件

一、治疗性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四)综合确定抗 生素的应用方

4.给药次数: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 微生物,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 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B内酰胺类、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氯林可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1d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等可1d 给药1次(重症感染者除外)。
02 第二部分 妇科常见感染及抗生素应用--1.阴道感染
1.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加德纳菌、各种厌氧菌
和动弯杆菌属
01
3.滴虫性阴道炎:病原体为毛 03
滴虫,可同时合并细菌 或假
丝酵母菌感染。
( 一)分类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80%以上为白假丝酵母菌; 10%~20%为其他假丝酵母
02 菌,如热带假丝酵母菌、光
5.疗程: 抗生素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 退后72—96h;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如盆腔炎等疾病需较长 的疗程(14d)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一、治疗性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四)综合确定抗 生素的应用方

6.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 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联合用药。 (1)病原微生物尚未查明的重症感染。 (2)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 2种以上病原微生物感染。 (3)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的重症感染。 (4)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2种抗生素联合 应用,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 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加。 (5)对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抗生素时应掌握给药 方式、代谢途径、主要副反应等。
为A 、B、C、D及X类。

手术抗生素使用原则最新指南

手术抗生素使用原则最新指南

手术抗生素使用原则最新指南
1. 适应症
-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尤其是对高风险手术患者。

- 预防某些特殊手术并发症,如阑尾手术后盆腔感染、结肠手术后腹膜后感染等。

2. 用药选择
- 选择对手术切口潜在致病菌具有良好活性的抗生素。

- 考虑抗生素的安全性、价格和方便性。

- 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除非有特殊原因。

3. 给药时机
- 预防性抗生素应在手术开始前1小时内给药,以确保在手术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 对于较长手术,可根据手术时间和抗生素的半衰期适当补充剂量。

4. 给药途径和剂量
- 静脉给药是首选,可确保较高的血药浓度。

- 剂量应根据患者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调整。

5. 给药时间
-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应尽可能缩短,通常为手术后24小时内停药。

- 对于清洁手术,单次给药即可。

- 对于污染手术,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6. 特殊人群
- 对于过敏体质、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 对于儿童和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应格外审慎使用抗生素。

7. 监测与评估
- 密切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等不良反应。

- 定期评估抗生素使用情况,优化用药方案。

以上是手术抗生素使用的一般原则,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手术情况、患者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2024)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2024)

引言概述:妇产科领域的感染和炎症是常见问题,抗生素的使用在这个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正确或滥用的抗生素使用可能会导致多种问题,包括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药物反应。

为了帮助妇产科医生正确、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本文将探讨妇产科抗生素使用的准则和指南。

正文内容:一、抗生素的适应症1.阴道感染:包括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感染等。

根据病原菌类型和耐药性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上生殖道感染:如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

常见的病原菌有淋菌、衣原体等,针对不同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抗生素选择。

3.下生殖道感染:如宫颈炎、阴道裂口炎等。

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用适当的口服或局部使用的抗生素。

4.阴道手术前后感染预防:在妇科手术前后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5.产褥感染:如宫腔感染、乳腺炎等。

根据病原菌类型和抗生素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二、抗生素的选择原则1.谨慎使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常常使用于涉及多种病原菌的感染,但也容易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在明确病原菌类型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狭谱抗生素。

2.选择具有活性和渗透性的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对妇产科常见病原菌活性较强,如青霉素类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较好。

抗生素在感染部位的渗透性也会影响其疗效。

3.考虑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特殊情况:在妇产科应用抗生素时,特别需要注意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特殊情况。

一些抗生素对胎儿或乳汁中的婴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谨慎选择。

4.注意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避免引起过敏反应。

同时,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注意,避免不良药物反应。

三、用药剂量和疗程1.合理确定用药剂量:用药剂量的确定应考虑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

合理的用药剂量可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达到治疗效果所需水平。

2.临床症状的改善后应持续用药:抗生素治疗中,临床症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病原菌已经清除。

因此,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以避免感染的复发。

2024年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

2024年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

2024年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1. 引言本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关于抗生素治疗的全面指导,以优化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展,并保护患者的健康。

本指南将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指南进行更新,以确保医生能够获得最准确、最可靠的信息。

2. 抗生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抗生素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

每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和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3. 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前,医生应进行详细的诊断,以确保患者的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

此外,部分抗生素对某些患者群体存在禁忌,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医生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4. 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感染类型和病原体敏感性等因素进行调整。

医生应遵循指南推荐的剂量和疗程,以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5.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的发展。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和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联合应用。

然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也可能导致副作用的增加,医生应充分权衡利弊,谨慎决策。

6. 抗生素的副作用和监测抗生素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适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副作用。

此外,医生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以确保抗生素的使用不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7. 抗生素的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是当前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医生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指南推荐的用药原则,以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当发现病原体对某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8. 结语抗生素治疗临床指南为医生提供了一个关于抗生素治疗的全面、权威的参考。

医生应遵循本指南,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的发展,保护患者的健康。

抗生素使用指南适应症与使用说明

抗生素使用指南适应症与使用说明

抗生素使用指南适应症与使用说明抗生素使用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药物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正确的使用,导致了一系列抗生素耐药问题的产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文将介绍抗生素使用的指南、适应症以及使用说明,以期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参考。

一、抗生素使用的指南1.抗生素选择在选择抗生素时,医生应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来进行判断。

一般情况下,首选窄谱抗生素,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2.适当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适应症原则,即临床上确实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使用。

医生应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3.合理的用药疗程抗生素的使用疗程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来确定,通常情况下,治疗期应不超过一周。

过长或过短的疗程都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者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二、抗生素的适应症1.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临床情况,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咳痰等。

根据病情轻重,可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的抗生素。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2.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主要包括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等。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

一般情况下,选用针对常见细菌的窄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氨苄西林等。

3.皮肤软组织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对于轻度感染,可选用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对于严重感染或疑似蜂窝织炎、坏死性筋膜炎等,应及时采用静脉给药的广谱抗生素。

4.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和细菌性肠炎等。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等。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注意对病原体的耐药性情况,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

三、抗生素的使用说明1.用药时间和剂量根据医生的指导或药品说明书,患者应准确使用抗生素,并按时完成课程,避免中途停药或过量用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

科属 种
G-杆菌 肠杆菌科 肠杆菌属 阴沟、产气肠杆菌
沙雷菌属 粘质沙雷菌
变形杆菌属 奇异变形杆菌
摩根菌属 摩根摩根菌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

科属 种
G-杆菌 非发酵菌群 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伯克菌属 洋葱伯克菌
不动杆菌属 鲍曼、醋酸钙
窄食单胞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易产ESBLs)对主要抗生素的敏感性
大肠埃希菌(n=365,HAI:CAI=1:6.0)
大肠埃希菌(n=360,HAI)
100%
100%
80%
80%
60%
60%
40%
40%
20%
20%
0% 曲松
S% 79.2 I% 12.6 R% 8.2
噻肟
82.5 10.7
6.8
他啶
91.5 1.1 7.4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内容
临床药理学基础 基本概念 常用抗生素分类及主要特点、分布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基本概念 微生物的分类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3R原则 G-杆菌耐药情况 中-重度感染的抗生素的应用
临床药理学基础
基本概念 1.药时-曲线 指给药后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动态曲线。该曲
线下面积(AUC)表示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 量,即生物利用度。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G-杆菌耐药状况调查--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李家泰 NPRS研究结果--北京协和医院细菌室 陈民钧
94-2001
-----
%
21 2126 Malassezia sp.
18 1868
14 1449
11 1066
9
972
3
315
3
299
2
228
2
183
2
180
3
345
% 1 1 1 1 1 1 1 2 1 1 1
OXA
+
头孢, 卡巴
不动杆菌
持续高产AmpC
+
3代头孢 阴,枸
Imp….等(27) +
卡巴,头孢 粘,绿,嗜,洋,气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定义
质粒介导 能水解三、四代头孢菌素、单环类抗生素 其水解活性能被酶抑制剂抑制 大肠、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的产ESBL的菌
株 常引起院内感染和爆发流行
Ⅰ代 萘啶酸 Ⅱ代 吡哌酸、诺氟沙星 Ⅲ代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Ⅳ代 司氟沙星
抗菌药物在重要器官和体腔的分布
痰液: 氨苄西林、氨基糖苷类、红霉素、喹诺酮类、 头孢唑林/ 他定
脑脊液: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 他定、氯霉素、万古霉 素、磷霉素、甲硝唑、SMZco、
胆汁: 氧青、头孢曲松/哌酮
14元环 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15元环 阿奇霉素 16元环 螺旋霉素、交沙霉素 4. 四环素类 多西环素
临床药理学基础
常用抗生素的分类 5.氯霉素类 6.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7.多肽类 替考拉宁 8.利福霉素类 9.磺胺类 10.甲硝唑 11.磷霉素
临床药理学基础
常用抗生素的分类 12.喹诺酮类
中国危重病人细菌流行分布及抗感染策略--北京朝阳医院ICU 陈惠德
我国院内感染致病菌流行分布
近年G+菌逐渐增加,但G-菌仍占主导地位,约2/3 G-菌感染主要为
肠杆菌科:埃希菌属的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的肺炎克雷伯菌 肠杆菌属的阴沟肠杆菌
非发酵菌群:假单胞菌属的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的鲍曼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近年有所增加
吡肟
91.7 4.2 4.1
亚胺
97.9 1.0 1.1
0%
曲松
S% 39.8 I% 12.2 R% 48.0
噻肟
42.0 11.6 46.4
他啶
50.8 6.1
43.1
哌酮\ 舒巴坦 62.4
7.2 30.4
吡肟
76.2 2.8
21.0
亚胺
97.2 0.6 2.2
《中华医学杂志》,李家泰,2003,83(12),1037-1045
4305 5708
142 145 128
87 77 68 62 157 61 55
革兰阴性杆菌主要酶的基本概念
型别
酶 ABCD
质粒 染/质 染/质 质/染 代表底物 代表菌
ESBL 金属酶 AmpC ESBL
TEM +
3,4代头孢
大,肺,
SHV +
3,4代头孢
大,肺,
CTX-M +
头孢噻肟
大,肺,产,阴
临床药理学基础
常用抗生素的分类 1.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舒巴坦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胞哌酮 克拉维酸 阿莫西林 三唑巴坦 哌拉西林 其他β-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单酰胺类 氨曲南
临床药理学基础
常用抗生素的分类 2.氨基糖苷类 异帕米星 3.大环内酯类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G-杆菌耐药状况调查--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李家泰
肠杆菌科的细菌耐药状况-AmpC酶
易产AmpC酶的致病菌,肠杆菌属,枸橼酸 菌属,沙雷菌属对马斯平,碳青霉烯类敏感, 对三代头孢菌素及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 持续高产AmpC酶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与三 代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相关,临床应严格控制 使用。
临床药理学基础
常用抗生素的分类
1.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G+球菌
青霉素
耐青霉素酶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 哌拉西林
临床药理学基础
常用抗生素的分类 1.β-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 Ⅰ代 头胞氨苄、唑啉、拉定 Ⅱ代 头胞呋辛、克洛 Ⅲ代 头胞曲松、噻肟、哌酮、他啶 Ⅳ代 头胞吡肟
第四代头孢菌素
马斯平对革兰阴性杆菌及阳性球菌抗菌活性强;对产AmpC酶致病 菌,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强;对产ESBLs酶致病菌,需敏感试验 结合临床;对鲍曼不动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抗菌活性差。
各主要抗生素的特点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强 (包括产 ESBLs致病菌),特别是对非发酵菌(包括铜绿假单胞 菌);对产AmpC酶致病菌耐药
S% 67.2 I% 3.5 R% 29.3
噻肟
66.4 8.2
25.4
他啶
85.5 3.9
10.6
哌酮\ 吡肟 舒巴坦 77.0 85.9
9.4 3.9
13.6 10.2
亚胺
100 0 0
《中华医学杂志》,陈民钧,2003,83(5),375-381
阴沟肠杆菌 (易产AmpC酶)对主要抗生素的敏感性
40%
40%
20%
20%
0%
曲松
S% 80.3 I% 11.1 R% 8.6
噻肟
83.2 10.2
6.6
他啶
91.4 1.2 7.4
哌酮\ 吡肟 舒巴坦 94.7 95.9
4.1 2.0
1.2 2.1
亚胺
98.8 0.4 0.8
《中华医学杂志》,李家泰,2003,83(12),1037-1045
0% 曲松
恰当的时机 合适的患者 正确的抗菌药物
为什么要执行“3R原则”
控制感染,提高治愈率
(对患者)
降低细菌耐药的发生率
(对环境)
减轻患者负担,节省社会资源(对社会)
中国危重病人细菌流行分布及抗感染策略--北京朝阳医院ICU 陈惠德
如何执行“3R原则”
掌握本医院、地区院内感染致病菌的流行分布 掌握院内感染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状况 了解各种主要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 各类抗生素的作用 完善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程度分级 针对不同程度的感染患者,合理选用抗生素
阴沟肠杆菌(n=96,HAI:CAI=1:1.9)
阴沟肠杆菌(n=181,HAI)
100%
100%
80%

80%
60%
60%
40%
40%
20%
20%
0%
曲松
S% 50.0 I% 14.6 R% 35.4
噻肟
47.9 19.8 32.3
他啶
53.1 2.1
44.8
哌酮\ 舒巴坦 82.3 13.5
4.2
★抗菌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治疗浓度是MIC的2-4倍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的分类 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 立
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 类科 属 种 G+球菌 链球菌科 链球菌 化脓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肠球菌属 粪肠球菌、屎肠球菌 微球菌科 葡萄球菌属 金葡菌、表葡菌
9.7 6.9
17.2 18.4
亚胺
99.2 0
0.8
《中华医学杂志》,陈民钧,2003,83(5),375-381
肺炎克雷伯菌 (易产ESBLs)对主要抗生素的敏感性
肺炎克雷伯菌(n=244,HAI:CAI=1:3.5) 肺炎克雷伯菌(n=256,HAI)
100%
100%
80%
80%
60%
60%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G-杆菌耐药状况调查--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李家泰
非发酵菌群的耐药状况
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菌,其 耐药率逐年增加,与碳青霉烯类广泛应用有关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率亦逐年增加,与碳青霉 烯类广泛应用有关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G-杆菌耐药状况调查--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李家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